《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成长虽无捷径,但方法可以已有!

“成长比成功重要” 成功不是不重要


今天我们聊聊成长(grow)。孩子在出生后,便在润物细无声地成长着,身体增高,体重上升,情绪的复杂,语言的丰富,依赖关系的建立,安全感的确认,探索欲的释放等等。家长们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发在朋友圈(经常被刷屏的FM表示理解,有空也会高兴的看看下一代的茁壮成长:P)。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节点大概在进入小学后,加了很多微信群,我逐渐发现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态度,变了。成功这个词出现了,无论是语数英的知识掌握,学校活动的积极表现,还是各种特长,乃至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在潜移默化中向家长和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成功很重要,小儿需努力。

于是,家长们不淡定了(其实大部分也没咋淡定过)。态度180度大转弯(在学校和大环境的压力下,家长算是一种很不坚定的动物种群了),对于小朋友增加各种刺激,苦心安排小朋友的作息,积极响应学校的各种要求和活动。孩子们只好在这种风暴似的转换中自我调整。

说到这里,我承认不是来黑成功的。其实成长和成功是一对好基友,这里我们反问自己2个问题:

  • (1)除了互撕,成长和成功到底是啥关系?
    • 成长是长期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按照概率来讲,成长带来成功的几率超大;要小心各种个案的洗脑,单靠机遇,资源,人脉等的成功比帝都燥热的夜晚,透过雾霾看到的星星还要少得多。
    • 成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人们的解释大多数都是主观、不可证伪和带着偏见的。
    • 成功和成长是促进关系,成功带来新的资源和自我认知(比如说提高自信,当然也可能会有负面的,比如自大),在上升阶段有促进作用。
  • (2)追求成功天经地义,那么我们怎么追求成功?
    • 成功的定义是:没有定义。不同人,不同时期对于成功的定义大不一样;更诡谲或者基础的,成功的定义是基于价值观的。而价值观的冲突才是最难调和的存在。
    • 有操守不如有利益:追求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底线,光凭道德的说教在现实面前经常被碾压,即使守城成功也会耗散很多精力。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其实诚信、守规、有操守在长期经济利益和积极价值观的增强上有很大裨益。
    • 群体相关感情是进化的产物:共情,牺牲,合作,信任等等和大规模社会化相关的情感功能,在进化中对于群体利大于弊,而且都能找到相应的解释也印证。

“成长有方法” 努力需学习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知乎采铜的一本实体书。由于作者系知乎大v,肉麻的推荐一点也不缺,就不再引述了。很喜欢精进这个词,满眼都是螺旋上升的既视感,和改善Kaizen这个词有一曲同工之妙。

全书分7部分,采铜是这样解释的:

在这本书中,我打开了我们人生的七个侧面,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
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人行动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无力感不断蔓延,所以我们更需要行动的勇气和智慧;
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融贯一生的修行,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
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但是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却显得稀少和珍贵,当我们欲要解决工作和学业中的各种难题时,你便会发现它的价值;
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获得不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解开这个谜团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广的迷障;
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Part1:时间


  • 做半衰期长的事情:作者提到了”知识的半衰期“,无论价值如何,做半衰期长的事情是个好投资,做半衰期短则是差劲的投资。按照我的通俗理解,多做有助于成长的事情就好了。
  • 优先做重要事情:由于工作的复杂程度,人们往往错误估计做完一件事情的时间。所谓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优先做完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没有全部完成工作,也不会影响很大。而且对于没有价值的工作,还要考虑到一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Part2:选择


  • ** 小心满意原则:**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 选择就是”审分寸“: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所谓“选择”,就是“审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轻重”。

  • 检验假设: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 驳”赛道假设“:错误的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
    • 驳”低关联假设“:错误的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互相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 固定心智vs成长型心智(fixed mindset vs growth mindset)。
    • 驳”零和博弈“:很多事情不是零和博弈,很多你认为是零和博弈的事情不是真的零和博弈。
  • ”建设性改变“,重新来过,不用全部推到重来:人生是持续反复的构造,矫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 目标悬置:为了尽量避免错误的假设,采铜提出3种思维框架: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后两个和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有关,这里介绍下第一个:
    斯坦福大学在2015年10月宣布开启一项学制改革,将传统的集中在18—22岁区间的连续四年制学习改为可终身多次进出学校的六年制学习。他们把这次改革称为“开环大学”(open loop university)。这无疑是一场“目标悬置”的尝试,原本在大家看来重要而迫切的“拿到大学学位”这个任务变成了一件可以悬置起来、暂不理会的事情。这样一来,大学学习不再是封闭性的,不再是与工作实践分离的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两者是可以灵活地交替展开的。

  • 成长型心智vs固定心智:

Part3:行动


  •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怎样,只要开始就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 “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是”精益创业”(Lean Startup)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

  • 批评是“信息”而不是“评价”:换种角度,抛却情绪的因素,你会发现,批评本身(很可能)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批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帮助。无怪乎法国作家莫里哀说:“我们越是爱自己的朋友,就越是会批评他们。”所以对待批评的合理态度是,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来看待。

  • 使用“精益创业”方式三要点:

    •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 任务转换:“任务转换”(task switching)也可以算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了。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当从任务 A 转换到任务 B 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 B 的绩效差,这个差异称为“转换损耗”(switching cost)。转换损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任务 A 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二是做 B 的时候需要对 B 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 B 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 分层处理: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例子:

  • 练习反思:在表象之上,是经由归纳抽象出来的经验、假设和模型;在表象之下,是大量更加真实与繁密的细节性信息。那么反思和行动,就成了在这三者之间折返的桥梁;反思和行动越多,我们就越能从表象过渡到更多的抽象理念和具象事实。

Part4:学习


  •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
    • 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
    • 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
    • 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 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 向游戏学习:游戏的天然优势可以也让学习变得自然而有趣:
    • 1.调用多种感官的即时反馈;
    • 2.动态多变的情境和挑战避免了单调枯燥;
    • 3.与玩家学习曲线动态匹配的挑战难度,使玩家既不会因挑战过难而严重受挫,也不会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兴味。
  • 反复练习的价值,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腾出宝贵的空间,以用于更具策略性的活动。
  • 设计式操练:“设计”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定义: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因此设计式操练的好处,就是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某一个现实的问题,综合性、创造性地调用知识。“交错练习”(interleaved practice)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而设计对知识的调用往往是交错式的。正如《形式综合论》一书中所说,设计常常牵涉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影响因素。要做到这一点,这时就必须调用理解和控制这些因素的知识。而在设计中,当我们发现缺少某方面必需的知识时,又会反过来触发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螺旋(learning spiral)模型,认为创造性的学习是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和想象的螺旋式循环。
  • 知识的操练,既是一种调用和提取,也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它是深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知识的操练迫使我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对现实的情境和问题进行更加细微的观察,并且致力于创造两者之间的关联。它使我们不再固守书本,不再去做僵化的记忆,而是让我们赋予知识以灵性,以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
  • 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性(inherent safety)。本质安全性的意思是,就算操作它的人水平非常低,反应堆也不会发生意外。
  • “基于探究的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问“速读是不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那么只有“好”和“不好”这两种解答,问题就很难被展开来探究;而如果我们问“应如何选择和调整阅读的速度”,效果就会不同。(ask deep explanatory questions)
  • 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并在由此问题招致的持续困扰和折磨中开启卓越的心智旅程。
  • 常规型专长”(routing expertise)vs“适应型专长”(adaptive expertise):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在《思维方式》一书中说,“理解的推进有两种,一种是把细节集合于既定的模式之内,一种是发现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他竭力推崇第二种,反对第一种,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前一种理解只是对新材料的表层加工,而后一种发现模式的理解是对新材料的深层加工。

Part5:思维


  •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周密思考,比如这个“做出一款受欢迎的饼干”的练习:


  • 为大脑“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信息过载不是因为信息太多,而是我们的“过滤器”失效了。(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 “把它放下!”她叫道。/“还给我,”他哀求,“那是我的。”/“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说。
    • 下面是三句累赘的表达:“把它放下!”她威胁地叫道。/“还给我,”他凄惨地哀求,“那是我的。”/“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鄙夷地说。
    • 而加上这些副词以后,不仅信息量没有增加,还使读者原本可以有的对人物表情的想象,塌缩成了一个寻常的词汇。
  • 泛主题阅读:我自己现在也经常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一方面我读书一般会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会专门围绕着这个主题找书来看,相当于主题阅读;另一方面我也会随机在书柜里挑基本与这个主题无关的书来看。结果我总是会得到一些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不是来自主题阅读的那些书,而是来自那些看似无关的书,在这些书里我找到了关于这个主题更有启发性的观点。我把这种阅读方法称为“泛主题阅读”。
  • 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人的思考依赖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不仅能暂存信息,还能加工信息。用纸笔构建探索空间的方式,让整个探索过程是可见和可变的,方便思考者去自由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直到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一个可以供思考者自由探索的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复杂问题的解决或者复杂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很难一开始就找到一条正确的航道,而是必须在反复的尝试、摸索和试错中,通过不断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测试,才能逐渐让问题清晰起来。例如,在建筑设计中,由于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多,设计师往往会采取“平行思路”的策略,即用不同关注点主导的思路同时发展,然后再寻找不同思路间的交叉综合。
  • 使用矩阵:数学中的定义,广义地讲,矩阵是指不同维度组合的直观化显示。利用矩阵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 简化语言


Part6:努力


  • 你用得到“才能”(talent)么?

    • “自发地重复出现且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
    • 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先天禀赋的差异,但这种差异的程度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作为同一物种,人与人在生物层面的共性远甚于个性,这种共性就决定了人的智力水平的差异是有限的。但是后天的努力就不一样了,一个天天好吃懒做的人和一个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的人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 再加上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这就意味着后天努力对人的改造作用可以是惊人的。所以知乎有名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与其把眼光放在自己与他人的天赋差异上(虽然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上。
  •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门门会,只能让你一直处在起步期,只有专门的钻精才能达到收获的高原期,如图:

  • 绝不苟且,才能做到极致

    • 威尔第在一篇自述文章中是这样写的:“身为音乐家,我一辈子都在追求完美,可完美总是在躲着我。所以,我有责任一次次尝试下去。”
    • 不是凡事,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追求完美。
    •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齐白石的一丝不苟,是把几年的时间都倾注在了一套画谱上;罗尔纲的不苟且,是在太平天国史领域一以贯之的耕耘;德鲁克的追求完美,是每三四年自学一门学科,一次只准自己学一门;村上春树为了专心写小说,关闭了自己苦心经营、收入颇丰的爵士乐酒吧。
  • “反脆弱”: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用“脆弱”“强韧”和“反脆弱”的三元结构来划分世间万物。“脆弱”的东西就像瓷器一样,经受不起些许的波动,一旦出现某种波动,可能就会出现毁灭性的后果;“强韧”的东西好似岩石,可以经受各种冲击和意外而毫发无损;而“反脆弱”的东西,与前两者都不同,它不强韧,但可以从程度较小的负面波动事件中受益,比如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受小病小灾的冲击后,反而会更加强大。因此,不论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组织,都应该尽量追求避免陷入“脆弱”的境地,而尽可能地实现“反脆弱”。

  • 杠铃政策:塔勒布的答案是采用“杠铃策略”。所谓杠铃策略,就是同时采取两种极端行动,一方面,也就是在大多数投入中,采用能够抗拒负面“黑天鹅”风险的强韧结构,也就是专注在一个既定的领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拿出较小的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博取迎接正面“黑天鹅”事件的机会。

  • Linus Torvalds:那是1991年底的事,就在三四个月前李纳斯刚刚在一个技术小圈子里发布了第一版Linux系统。他开发这个系统原本只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已开发出的这个初始版本也非常简单,只能执行一些基本的功能,他打算不久后就结束这项工作。可是由于一次操作上的失误,他原本用于开发Linux系统的Minix系统环境被损坏了,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完成Linux开发的扫尾工作,要么重新安装Minix系统,要么直接在Linux系统中进行开发。本来用Linux开发Linux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之前李纳斯从来没有这样实践过,原因可能是Minix系统更加成熟和强大一些,他自己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最终李纳斯决定尝试一下新的挑战,他没有重新安装Minix系统,而是直接在Linux系统中进行开发。这就意味着,这个诞生不久的Linux不再只是个用来摆弄的玩具,而是能发挥实际用处的工具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随着使用Linux越来越频繁和深入,李纳斯一点一点地给这个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升级原来的架构设计,同时又开放给越来越多的人开发和使用,终于使得Linux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开源操作系统。

  • 必要难度:李纳斯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
    “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ies),通俗点讲,就是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如果我能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欲罢不能,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赐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通过实验发现,在兴趣这种内部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完成同一任务的表现比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更好。

  • “自我决定论”:人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别是自主的需要(autonomy)、能力的需要(competence)和归属的需要(relatedness),如果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人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其中自主性非常关键,自主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出兴趣。

Part7:成功


  • “学渣”与“学霸”都不是好选择:所谓“学霸”,是一直能考高分的人,而要考高分,势必会严格遵从学校的培养计划,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标准课程的学习上,这就造成自己没有多少可自由施展的空间。而“学渣”则相反,他们不适应或者拒绝学校的培养,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和企图心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常沉沦在无休无止的娱乐和消遣中。
  • 反馈分析法:德鲁克的《自我管理》中,介绍了一个自己亲自实践了20年的方法,叫“反馈分析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自己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等待若干个月后,再用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相对照。德鲁克认为,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工作是他们尤其不能胜任的”,从而确定他们“不具有优势和不能涉足的领域”。
  • 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

作者简介



2011年6月,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线近半年,崔翔宇开始登录知乎。彼时,他供职于一家知名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杭州公司,工作内容主要围绕改进提升用户体验。

这个浙大心理学专业博士,给自己起了个“采铜”的ID。采铜,来自于知名学者顾炎武的治学态度“采铜于山”——明末清初,学界风气浮躁,甚至以引用二手材料为傲,顾炎武认为,这相当于用铜钱来炼铜,而他提倡的,是从铜山采铜,以此来说明学术原创的重要性。崔翔宇觉得,在阅读时要多阅读经典,“这才是智慧的源头,是取之不尽的‘矿山’”,同理,在答题时,也务必要提出新鲜独到的见解。

如今,“采铜”成为在知乎上“大神”级别的人物,许多高票答案都点赞过万:“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推荐给年轻人”“哪些行为是浪费时间”……给人提供知识,也不断丰富自己,采铜辞了职,在家专心写作,延伸自己的知乎道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