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时天下无敌,写时有心无力 ——从语体之差分析写作难于口述

许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经历,孩子说一件事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滔滔不绝,但一落实到笔头上,把整件事写成一篇作文,孩子就百般阻挠,宁可用5分钟口述,也不愿动笔花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写出一篇具体可见的作文。有人分析说这是写字产生的畏难情绪,因为要写太多字,而且还有很多不会写的字,所以写字对许多学生来说并不友好。加之说话的速度远比写字快,更加省力,这非常符合人的天性,逃避写作文就自然成了刚需。但事与愿违,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必选项,不是可选项。

不只是学生,就是进入社会的成年人,面对写作,也常常能拒绝就拒绝,不能拒绝就拖延。如果一个人经常写作,一定会在挣扎痛苦中体会到写作的收获,这个过程会锤炼自己的思考,加深对知识和生活的理解。既然写作对学生和成人都很重要,为什么大家都还对写作退避三舍呢?

可能这与写作和讲话分属两种不同语体有关。生活中的交谈主要用口语,而阅读的书籍文章都是书面语,虽然二者偶有互用,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口语和书面语都只在各自的场景下使用,可以说这是两套有着巨大差异的语言系统。两个系统间的鸿沟,就像史蒂芬·平克所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1、 先天形式与后天形式

产生了语言,人得以从动物中分化出来;产生了文字,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大约5万年前,智人的一支开始有了语言,而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不过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出,口语是语言的第一形式,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使用口语有着更强大的习惯。在日常使用时,我们也常用“话”和“文”分别指代两种语体。中国话、普通话常指语言的口头形式,即说话;中文、英文常指语言的书面形式,即文字。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每一种语体的使用都包括三个过程:输入——处理——输出。在输入层面,我们输入的方式以口耳结合的口语为主。电视、视频是声画的结合,观众只需要看画面听声音就可以获得信息,文字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输出端,我们与周围人沟通交流也大多暴露在口语交谈中。不仅如此,许多人不喜欢读书,甚至非常厌烦,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阅读时信息输入的方式是文字、是书面语。处理书面语需要主动集中注意力,这是件费脑子的活动,但听讲却不需要如此集中,即使自己不集中注意力,信息流的声波还是会流进耳朵,即使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也比书面语的门槛友好很多。

所以我们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都以口语为先,符合人类使用语言历程的本能。当使用书面语时,输入和输出的角色大大降低,“处理”这一过程开始运行,需要动脑思考,但动脑思考是一种痛苦的反本能。过去30年,认知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就是“认知吝啬鬼”——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极为吝啬。大脑占人体重量2-3%,当什么都不想时,消耗资源20%;稍微一动脑,就会增加消耗10%-15%。所以,一个读书人,大脑消耗会消耗你身体整个资源的接近三分之一。由此,基思·斯坦诺维奇得出结论——人类大脑所遵循的准则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所以美团创始人王兴说: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2、 条件和特点

口语和书面语作为两种语体,各有各的使用条件。口语发生时听和说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求快,有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所以口语一般都使用简单的词句和结构,加之贯穿全句高低变化的语调、身姿动作、具体语境,另外还有颠倒、补说等句式。听者在接受信息时,常把语句的具体内容作为主要信息,但如果不留心,会自动屏蔽掉口语中常见的“嗯、呃、这个、那个”等起填空作用的废话。说话者的表情、动作和语境不仅会帮助我们理解口语内容,还为口语增加语言本身以外的更多信息。这些因素加总起来,既能延长说话时间,又给听者造成接收了大量信息的感觉,所以才会有看上去非常能说,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实际文字内容的表象。

书面语除了组词成句外,只有标点符号还起有限的作用,所以在写作时,没办法用语境背景,变换口语句子中的语气句调,或是表演表情动作给文本增加信息,所以只能精选词句,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讲究篇章布局方法给文字增加色彩、传递信息、避免误读。但单是这三个要求就是个非常高的门槛。

单是精选词句这一个要求就已经把写作的难度提升了一个量级。这既需要长期积累的铺垫,又要作者不停动脑思考从头脑的语料库中调出恰当词句。有丰富多样的词汇,表达时就更准确更生动;词汇简单,表达出来的词句常缺乏新意;词汇匮乏,就只能说些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其次,句子结构是个更抽象的概念,可能许多人连结构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毕竟它不像“苹果”、“手机”这些东西实实在在,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小学生最擅长句子结构是主谓宾结构,所以写出来的句子常常是“我做了什么事”,通篇流水账,还得凑字数。相比词句,丰富句子结构这部分是比较容易提升的,假如勤加练习使用复杂句子结构,既能为作品添加更多内容,又能在语言上给读者一种冲击力,更没必要硬着头皮凑字数。第三,篇章布局其实是个锦上添花的方法,很难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最常用的布局是总分式的各种变换形式,但如果内容单调乏味,都会让人昏昏欲睡。

3、总结

口语和书面语本来是一种语言因为表达媒介的不同而造成的语体分化,但实际是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两套特点各异的语言系统,二者有共同点,有时也会相互转化。如果强行用一种语体去套用另一种,势必会带来使用者和接受者的不便,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会场上念稿子让人很烦,因为稿子被写出来的那一刻,已经自带书面语基因。反过来说,如果用能说会道对标文采斐然,当然也会让人无。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或许可以吸收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逐渐指导学生写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4版。

2、 王远新  语言学教程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1版。

3、 成甲  好好思考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磨铁  2019年10月。

4、 专访王兴:打赢O2O战争的关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