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45)

七.黑云摧城

9.黑云摧城

萨尔浒之战的意义,什么“王业开,基业定”,“决定明与后金的命运一战”“拉开了明亡清兴的序幕”,这些不过是后人站在既定历史事实基础上的逆推从而给出的过度解释。

对着参考答案,自然怎么看怎么对。

对当时的后金而言,萨尔浒之战是存亡之战,新兴的政权避免了被扼杀在萌芽中的命运,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对于后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弱小战胜了强大,发现强大并非不可战胜,自己也并非无一搏之力,强大的明朝也不过如此,自尊心和自信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这是萨尔浒之战对后金主观上最大的影响,也是努尔哈赤野心的开始。

从最早的半信半疑到现在的“这买卖能干”。

开原、铁岭的成功,更加让努尔哈赤笃定这一判断。

辽河以东,就剩下沈阳和辽阳两座仅存的大城市了。

这两座城市距离赫图阿拉并不远,战略意义十分重要,退可守进可攻,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明朝手里,后金只能被动防守。

努尔哈赤决定拿下它,然后放弃了,因为实践失败了,不得不放弃。

因为一个人:熊廷弼。

因此努尔哈赤给了熊廷弼一个外号:

熊蛮子。

熊廷弼镇辽努尔哈赤失去了机会,只能等待,等待了多半年,机会来了:

因为党争熊廷弼下岗了。

在熊廷弼下岗的消息传来,努尔哈赤立即宣布后金全员上岗,进入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熊廷弼的副手、前辽东巡抚袁应泰大人也上岗了。

作为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其实对辽东的工作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识,因为他九月才来到辽东当辽东巡抚,十月就成辽东经略了,总共才来一个月,你说他能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这也顺带为袁应泰个人以及明朝在辽东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但袁应泰的工作和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就连情商不高、脾气很差的熊廷弼对于袁应泰也是肯定的。

因为袁应泰先生,是个好人还是个好官。

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却很难做。

虽然对辽东没有经验,丹袁应泰同志的工作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的,在他做临漳知县(今河北邯郸)的时候,发现这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种地没水,粮食绝收,除了大眼瞪小眼就是跑到城隍庙求雨。

袁应泰不是熊廷弼,他没斩城隍宣传唯物主义,他决定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修渠引水。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袁应泰带领百姓引沁水入渠,这也就是今天邯郸市区的沁河,修这条河总共花了五年时间,袁应泰还详细设置了石门石闸等措施防止河水洪涝,并且号召百姓在河堤两旁自觉种植柳树防止水土流失。

这条河的贯通解决了临漳百姓数十年的生计,还造福了周边府县,上万亩农田得到改善。(溉田数万顷,邻邑皆享其利)

于是袁应泰得到这样一个称号:

禹后一人。

昔有大禹治水,今有袁公修河。

因此袁应泰以水利专家调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后升任都水司郎中,之后下放地方为河南按察使副使,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河南省副省长,仕途还是顺畅的。

万历四十三年,山东爆发灾荒,十余万山东百姓逃入河南,作为河南官员是没有义务管外地灾民死活的,就是要管也得等中央发话,关键是要等到中央的拨款。

袁应泰不管这些,在他看来人命最大,先救了再说,于是袁应泰在没等到中央拨款拨粮的情况下用河南自己的资源展开了救济,并且花数万两银子用于救济灾民,一时间“饥者尽得食”。

灾民都吃上饭了,可袁应泰却下岗了,因为这数万两银子本应是上交户部的河南税收,户部告了袁应泰一状。

就这样,袁应泰用自己的乌纱帽换来了十余万百姓的生死,他认为很值,人命关天。

这是一个好官,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袁应泰的善心在辽东战场上成了一件适得其反的坏事。

袁应泰是个好人,是个好官,他有工作能力,更有一颗爱民如子的善心,但在辽东经略的位置上,这些一分不值。

马林的事迹已经告诉了所有人,在辽东这一片战场上,需要的是军事家,能活下来能取得胜利的也只能是军事家,而袁应泰不是。

一切的结果在此注定,一切的悲剧由此开始,悲壮的序幕因此拉开了它宏大的序幕。

在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熊廷弼作为老同志自然而然要留给新同志几句经验之谈,熊廷弼颇为郑重的说了三句话:

辽人不可用;西虏不可信;李永芳不可信。

这三句话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其中两个倒霉,一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三个人的荣辱成败,又改变了明朝的命运。

不幸的是,袁应泰属于倒霉那一个,还是第一个倒霉的。

袁应泰在辽阳城上看到城外有着上万难民,心里不是个滋味,他想到了当初的山东饥民,而这些难民不仅要面对饥饿还要饱受战火,身为父母官真是于心不忍,于是他决定招收难民,打开城门让这些难民进来。

这是袁应泰的善,不仅能感动自己人,后来的事实证明还能“感动”敌人。

袁应泰这么做,除了感性的善,还有理性的思。

这些人,可以有选择的用来作为兵源,补充明军;人多了,战斗力就强了,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这个逻辑看起来没毛病,但实际中并非这么简单,人多成事不假但人多坏事也并不少见。

袁应泰这么做,是因为他的战略意图:

袁应泰决定展开对后金的进攻。

世界上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今明军兵强马壮,此时不打更待何时?而袁应泰知道自己虽然不是很懂军事,但和朝中大部分官员一样,他发自心底认为明军的战斗力是高于后金军的,打败仗的原因不过是领导失误指挥失误,比如杨镐。

虽然不懂军事,但袁应泰有着锲而不舍的信心,在给天启皇帝的奏折中袁应泰写下了“愿与辽事共存亡”的豪言壮语,他相信只要自己下功夫,只要努力,辽东战事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就如所有鸡汤励志文章最后告诉人们的那样:

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成的。

条件是正确的,但实际结果往往可能不是这样:

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不能搞砸的。

熊廷弼给袁应泰留下了十三万兵马,袁应泰估算进攻后金需要十八万兵马,这五万的差额袁应泰就准备从灾民中挑选,这些灾民中很多为辽东本地人,家乡被后金毁灭,袁应泰觉得这些难民对后金应该抱有很深的仇恨,而仇恨迸发出的就是力量。

熊廷弼说的第一句话,袁应泰已经抛在耳后,不过不要紧,接下来他还会忘记第二句话。

在难民中袁应泰发现了还有很多蒙古人,从以往的经历来看,蒙古人的战斗力是很强的,起码比一般的明军要强。

袁应泰收编了这些蒙古人,而这些蒙古人在一次小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也打消了袁应泰原有的一丝担忧,他开始大量征收蒙古人,光沈阳一城就征收了三千蒙古人。

正在袁应泰训练明军,招募新兵,打造器具,准备上报皇帝征得同意后,展开对后金的进攻,不用着急,无需等待,后金自己送上门来了。

努尔哈赤率军杀到沈阳城下,眼看这沈阳城城高墙坚易守难攻正发愁怎么攻城呢,只见沈阳城门大开,沈阳总部贺世贤率亲兵一千多人杀出城来,贺世贤此行和后金军队一交手,后金军队一触而溃,贺世贤心想这后金军队也不过如此嘛,是早没有遇到我,一边想一边追,一边追一边离着沈阳城就出去几里地了。

等到贺世贤明白过来,发现周围已经满满的后金军队,这时候贺世贤喊出了那句历史上无数人喊过的名言:

“中计了!”

然后又开始发了疯似的从城外往城下杀,城内的副总兵尤世功眼看贺世贤被包围,情急之下亲率三千明军杀出城来支援贺世贤,支援的结果就是由贺世贤一个人被包围变成了两个人一起被包围,然后在城上明军的注视下两人战死于沈阳城外。

沈阳城内的主帅有两个,一个是总兵贺世贤,一个是副总兵尤世功,如今两人全都战死,没有一个指挥;其次就是众目睽睽死于沈阳城下,对明军士气大为打击。后金军队一个进攻,坚不可摧的沈阳城顷刻间失守,此战全长没有超过一天。

沈阳,是辽阳的卫城,是门户和屏障,二者互为犄角互相支援,固若金汤,结果就这样没了。

辽阳的袁应泰没想到,就连努尔哈赤自己也没想到。

拿下沈阳后八旗军队整兵秣马,挟攻克沈阳之锐不可当的气势直指辽阳,一鼓作气。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辽阳明军可就有苦吃了,而正当准备赶往辽阳的后金军队发现,在自己面前有一支明军挡路。

此时的浑河沿岸就有一支支援沈阳的援军,约有万人,只可惜沈阳明军不争气,援兵刚到城也丢了。

野外作战一直是后金军队的强项,他们常常在攻城的时候假意攻城而集中力量攻击城外赶来的援军,这一招“围点打援”在努尔哈赤手里用的是炉火纯青,来的援军往往被消灭于城外,城上的援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希望的破灭,士气低糜,此招可谓一举两得。

这支明军对后金而言这就是送上嘴的肥肉,努尔哈赤下令在明军安营未稳之际由骑兵发起突袭。

之前的张承荫,火炮齐备,占据地利,摆好阵势,准备妥当,结果代善皇太极一个冲锋就尸横遍野。

这种简单实用的战法,在以骑兵擅长的后金军队手中发挥出了最大的力量,所向披靡,对明军而言犹如噩梦。

这支明军的下场似乎也应如此。

可这一次,努尔哈赤算错了。

正红旗的骑兵像往常一般风驰电掣冲向明军,他们以为等待他们的也如往常一样是马过人死,潇洒的取明军人头,如探囊取物一般。

直到他们发现这支明军手中拿着类似上面长刀下面铁环的从未见过的武器,直到他们纷纷被明军打落下马,他们发现这支明军不一般,他们更意外的发现己方居然处于劣势。

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正红旗的后军赶来支援,正黄旗镶黄旗两旗精锐也纷纷赶到,这才压住了后金军溃败的阵脚,以人数的优势猛烈进攻,正红旗刚被明军打退,正黄旗发起进攻;正黄旗被打退,镶黄旗发起进攻,失败了再冲锋,冲锋了失败了再冲锋,如此三次,明军才渐渐陷入劣势,无论人数还是体力,他们败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永远留在了浑河岸边,但他们仍然顽强的抵抗着,支撑他们的不是生存下去的信念,而是来自于一个信仰,来自于一种神圣的虔诚的传承,因为他们是那个人一手打造的部队:

戚继光,这支军队的名字叫做戚家军。

除了戚家军,还有来自四川的川兵,其中就有明末第一女将秦良玉所统领的白杆兵,作为南方最能打的浙兵和西南地区向来勇悍异常的少数民族土兵,这组合对付后金将近二分之一的主力,打得有来有回,短时间内还真不是问题,如果有援军的话战胜也不是不可能。

这时候,明朝的援军来了。

不远处的明军朱万良三位总兵率大军三万前来支援,如果这支援军可以顺利的支援,胜利的天枰就会向明军倾斜。

那边一万明军牵制了三个旗,这边再来三万明军,后金军队有点顾此失彼。

迎战他们的是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队,两军一个照面,打了三板斧,朱万良等明军出现了败势。

是因为后金军队主力部队?是因为数量处于绝对压制?

按照八旗制度,八旗最基本单位为牛录,一牛录为三百人,五牛录组成一甲喇,为一千五百人,而五甲喇组成一旗,也就是一旗为七千五百人。

浑河明军牵制三个旗,努尔哈赤可以动用的军队是几个旗?

这道题的实质是一道小学生可能是学前班幼儿园的数学,也就是八减三等于几的问题。

八减三,答案等于五。

努尔哈赤可以用的是五个旗。

五个旗,三万七千五百人。

实际上还少于这个数值,因为家里还有留守。

三万多对三万多,后金军队的数量也没有压制,双方不分伯仲,所以因为数量优势而击垮明军这是不可能的。

事实是,没有三万人,也没有五个旗,和朱万良三万明军对战的只有皇太极以及率领的正白旗。

正白旗,一个旗。

打了两下,处于绝对优势的明军居然溃散了,正白旗趁势掩杀,明军阵亡三千人,这个数据不包括踩踏等间接死亡问题。

这面一万人和后金三个旗鏖战,那面后金一个旗打三万就跟玩似的。

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

因为差距,浑河一万明军的命运因此决定,正面有正红、正黄、镶黄三旗,背后还有解决掉援军的正白旗虎视眈眈,最后的结局已经注定。

锋利的马刀终将冷酷的抹去这些明军的脖子,掠取他们的生命,他们的血他们的梦以及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光荣都永远留在了这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关外大地,浑河沿岸。

百战唯一败,一败之后再无戚家军。

其实他们本是有机会可以撤退的,但他们的荣耀不容许他们撤退:

“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有史书记载,此战之后每当后金军队遇到战斗力强悍的明军,就会称他们为川军以警告。(所将皆川兵)

这样一说,后金军队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甚至开始退缩。

浑河之战也被称为自辽事兴起以来的三年内明军最为顽强最为激烈的第一战。(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更为重要的是,戚家军和川军的战死搅乱了努尔哈赤一鼓作气拿下辽阳的战略部署,为辽阳明军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让袁应泰可以集中兵力守卫辽阳:

五天。

一天可以决定杜松大军的命运,萨尔浒之战算上前期渡河也不过五天。

五天之后,当修整完毕的八旗劲旅来到辽阳城下时,迎接他们的是高耸而又坚固的城墙,还有在辽阳城外列阵的五万明军。

萨尔浒之败,沈阳失守,浑河之战,到了这时候袁应泰仍未放弃进攻的打算。

这不是勇气,而是文人的倔强,而倔强是因为无知。

无论是熊廷弼还是孙承宗、袁崇焕,这些在对后金取得军事胜利的明朝军事家,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在一开始就和后金野外作战,不是这些人没有骨气更不是因为他们对后金有着畏惧或者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是因为他们的聪明,他们的正确,他们知道没有沉淀没有防守是不能和后金作战的。

这是他们可以取得胜利让后金头疼的原因,同时也是袁应泰之流战败身死明朝屡战屡败的原因。

故事的套路很简单,最开始城外的五万明军由五位总兵率领,袁应泰率亲兵出城督战,双方鏖战一天,明军勉强支撑下来,第二天明军熬不住了,明军溃败,辽阳城外本是为防御敌军的护城河成为了明军的噩梦,明军在争抢入城的过程中不少人掉入河中淹死,当晚袁应泰率残兵入城,与此同时监司高出、胡应栋等翻城墙出城逃走,辽阳城已经人心离散,士气低糜。

后金最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达到了其战略价值和目的。

第三天夜,辽阳城内的明军一处粮草库突然起火,就在明军忙于救火之际,早已潜伏在辽阳城内的后金特工小分队和袁应泰不久前招募的蒙古降卒趁乱夺下小西门,打开城门引领城外八旗军队入城。

这时候的袁应泰除了拍胸大哭,除了怒骂这些蒙古降卒的忘恩负义,除了大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外,看着八旗铁骑鱼贯而入,他毫无办法。

尽管城内明军英勇反抗,依托有利地形与后金巷战,但无奈大势已去,袁应泰自觉有愧于朝廷信任,自缢身死,辽阳城至此被后金军队全部占领。

当城门大开,等待努尔哈赤的满城的灯火,各家各户点亮了门口的灯火,妇女梳妆打扮(妇女亦盛饰迎门),见到努尔哈赤口呼万岁。

望着满城的繁华,望着满街的百姓,耳旁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努尔哈赤愣住了,从十七岁被赶出家门,寄居深山老林与豺狼虎豹为伍;二十五岁惊闻祖父惨死,愤而以十三副遗甲外带砍刀马刀菜刀片刀木棍若干告天起兵,杀尼堪外兰,一统建州诸部,古勒山一战以少胜多大败乌拉辉发哈达叶赫九部联军,之后平乌拉灭哈达定辉发,用了足足三十六年;五十九岁七大恨告天对明宣战,取抚顺兵不血刃,抚顺外张承胤授首,萨尔浒之战明军号称四十七万天兵天将,猛将如杜松刘铤不过刀下之鬼,其余明将明军四散奔逃,明朝朝野大惊,廷议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直呼“辽事不可为”,再有消灭叶赫,统一女真,直到现在拿下辽东首府,辽东唾手可得。

梦想成为现实的过程,不是换了两个字那么简单,妻子被仇家杀害,亲人众叛亲离,他抱着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逃避仇家的追杀;古勒山之战九部联军浩浩荡荡,他装作镇定自若,安抚众人,可当众人睡去后谁又知道他的心急如焚?每一场战争的胜利每吞并一个部族在努尔哈赤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这河比大海还要大,比深渊还要深,这其中不仅有敌人的鲜血和自己手下的鲜血还有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和他长子褚英的鲜血,还有努尔哈赤的痛苦等等。

终于他看见了花团锦簇,终于他也知道了灯彩佳话。那一夜,他也曾梦到过百万雄兵。

这一切都成真了,他拿下了辽阳,拿下了辽东最大的城市,辽东这片土地都将让他的八旗铁骑任意驰骋纵马狂奔,他将成为女真历史上自完颜阿骨打之后第二个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这是努尔哈赤的成功,是八旗军队的成功,是后金政权的成功,是女真民族的成功,但这远远不是最后的成功,也不是明朝的成功,更不是百姓的成功,尤其是汉族百姓。

拿下辽沈的后金,无论是清人还是后人来看,就连明人都觉得辽东已经失败,只有全力防守山海关,似乎没有人认为这有问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后金得辽,焉知非祸?

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而机遇本身就有两面性,成功和失败。

成功之后,并不代表不是安逸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而是更大的挑战以及足以丧命的危险。

而此时沉浸在成功喜悦的努尔哈赤以及后金政权,却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和一无所知。

将来成为努尔哈赤头疼的两位军事家,一位还在做未成年儿童朱由校的教育工作,一位还在福建邵武县做着七品芝麻官的县令顺带客串消防队的角色,距离这两位出场还有一年的时间。

在此之前历史再次把舞台交给熊廷弼,让他用他的生命完成辉煌并不圆满的闭幕演出。

不过后金的危机不来自熊廷弼和明朝,而是他们自己本身。

后金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他们的内部。

这也是后金以及他的升级版清一直要面对的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19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63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933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20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0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4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9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7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27评论 1 24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2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4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9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7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8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