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封情书,一封遗书,绝望中不朽的爱情

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烈,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的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同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这里有一个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已的故事。

著名作家R在他41岁生日的当天收到一封匿名长信,长达二三十页。来自一个陌生的女人。信写得龙飞凤舞,潦潦草草,却是倾诉了一段绝无仅有的、极致的暗恋。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而故事当中,那个没有名字的女人,就是在充满希望的等待和屡次地被抛弃中,度过了自己既幸福又绝望的兵荒马乱的一生。

那个处于生命弥留之际的女人,面对自己已经死去的孩子,以书信的形式回顾自己被爱吞噬的一生。从女学生到女店员再到夜总会的女人,整整十六年,她为爱执着、为爱癫狂。

她的故事将告诉我们纯粹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同时也引人思索,生而为人,什么是值得的,什么又是最珍贵的。

1、你,与我素昧平生的你:两个不可能的人,一段罕见的、不顾一切的爱情

小说中,女人沉默且执着的爱情是故事主线。而“你,与我素昧平生的你”,既是这封信的开头,也是故事的开端。以此为始,茨威格带我们认识了两个对爱情持有完全不同理念的主人公。

被遗忘的女人,无条件的爱恋:纯粹的、不朽的爱情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如此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屈膝,低声下气、热情奔放,它与成年妇女那种欲火中烧的、本能的挑逗性的爱情并不一样。

女人在给心爱之人的信中,清晰地将自己的人生分成了两段,一是认识作家之前,一是认识作家之后。而她明确声明,自己的人生是在认识他的那一刻才开始的。

他们之间有三次相遇——

第一次,是女人还是一个十三岁少女的时候。那个时候她被他的身份、外表以及迷人的微笑所折服,强烈的好奇心瞬间转变成执着的爱情。

第二次,是女人从十三岁少女成长为十八岁年轻女人之时。这个时候,她以自己的美貌换来他的注意,如愿以偿地与他共度三个如胶似漆的夜晚,并孕育了可以代替他存在的儿子。

最后一次,是女人因为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而选择不光彩的职业,从清纯的女人转变成夜总会女人的时候。在一次舞会上,她再次成功赢取了他的注意和青睐,之后共度良宵。

然而,每一次男人都没有认出女人来,尽管女人最后抱着渺茫又不甘的希望,一次次地提醒他,他却仍没有想起那个邻居家的女孩、那位街头邂逅的姑娘。

正所谓“我爱你是我的事,和你无关”,女人的爱伟大又卑微。在生命垂危之际,她那凄婉长信道尽了她对他爱的沉迷与奉献,却反复地重复着不曾怪罪过他的话语。

她不怪他,更不想让他承担一切、给他背上包袱。她对他一无所求,甚至不要求怜悯与慰藉。要不是儿子的死,而同时自己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男人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女人存在过吧?

一个具有双重人格、过着双重生活的男人:游戏人生、风流倜傥

你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是个热情洋溢、逍遥自在、沉湎于玩乐和寻花问柳的年轻人,同时你在事业上又是一个十分严肃、责任心强、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人。你过着一种双重生活,他既有光明的、公开面向世界的一面,也有阴暗的、只有你一个人知道的一面。

可笑的是,被陌生女人几乎用生命来爱的男人,似乎并不值得她那样做。然而,爱情是一个人的命运。抛却“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论,有时候,“我爱你,不仅爱你的优点,更爱你的缺点”。所以,女人明知男人是个风流多情、爱不忠诚之人,对他仍然日复一日愈加爱慕。

先后两次的露水情缘,都以男人的外出旅行为由而结束。正所谓“游戏人生”,对于男人而言,女人只不过是无数个与他短暂的、萍水相逢的艳遇中的一个。而他之所以一而再地认不出女人,很明显,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记住自己那一段段短暂的滥情的艳遇。

女人专心无二的爱情,和男人漫不经心、毫不在乎、几乎是无意识的柔情蜜意两相比较,简直是个大大的讽刺,他们之间对待爱情截然不同的方式注定了女人悲惨的结局。

2、茨威格式的理想主义爱情:陌生女人的偏执爱情观,她的失败和毁灭,以及现实中理想主义爱情的存在与否

无疑,在《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充斥着茨威格式的理想主义爱情观。理想主义爱情观,就如同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纯粹而美好。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极为浪漫,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它是指站在爱人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

这种爱情,看似美好,又不可避免地给人一种悲凉之感。而几乎毫无争议的,这种爱情观多出现于女人的头脑和行动中。比如这个陌生女人,她之所以“陌生”是源于她的思想和行动。她不要给男人留下一丝忧虑,更不愿成为他一贯轻松自在、游戏玩耍的生活习惯的累赘。甚至当孩子出生,在抚养孩子的困难和无助面前,她都不曾露面,不曾将此信念动摇一丝一毫。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有这样一句话,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所谓男女之间对待爱情的差别,也许就在这里。这种纯粹的、难得的、对爱的不求回报、毫无保留的执着与奉献注定了她的失败和自我毁灭。这种自带英雄主义的毁灭使她成为爱情的牺牲品。而最终她的死,则不像是解脱,更像是对她爱情悲剧的强调与放大。

但无论如何,陌生女人的爱是伟大的。它的美好与纯粹,令人赞叹、令人羡慕,而她的隐忍与悲痛,则令人哀怜、令人惋惜。这种爱情虽不被提倡,却备受仰慕。

那么,话说回来,现实中到底有没有这种爱情?我们整日生活在各种糟杂和欲望之中,到底离纯净的爱情有多远?

大冰在《阿弥陀佛么么哒》里,曾讲过一个有关爱情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冰的小师姐便是酷似这个陌生女人的人。小师姐曾经暗恋一个男人长达九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工作两年。直到她有了帮助他扭转糟糕职场局面的资本,被他注意,转而追求,两人相恋之时,她都没有将自己多年的爱恋向其吐露分毫。继而到她意外怀孕、他们闹僵、小师姐孤身一人出走,他都不知道这些年来她对他的爱慕、帮助与包容。同样,小师姐也为这个男人生下一个儿子,同样,这个男人也不知道孩子的存在。

两个相似的故事,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大冰的故事是真实的。那么,我们未免会想,这甘心做单亲妈妈的小师姐幸福吗?其实,就如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人一样,幸与不幸,作为局外之人的我们无从判断。你说她们幸福,那她们毕竟在经历苦不堪言的生活磨砺;但说她们不幸,她们却能从孩子身上得到之前从爱人那里强求不来、奢望不来的美妙与感动。

而到底是幸,或是不幸,唯有当事人自己了然于胸。我想,她们或许是幸福的吧?最起码,她们的选择是依照内心,而做自己正是从听从内心开始。

而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都应当做一个听从自己内心声音的人。

3、作品中涉及到的“成长”话题:成长中的孩子直面的成人世界,以及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塑造和影响

其实,当我们读这个故事,一直放心不下的是那个十三岁的女孩,那个没有父亲,和悲戚寡欢的母亲独自生活的孩子。

她成长的环境塑造了她的卑微性格,以致后来在爱情面前一直卑微。而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周围的人身上,她都无从了解正常的两性关系。当她一次次透过房门上的黄铜窥视孔望向作家的方向时,看到的多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们,以及那些扭捏作态的女人。虽然所有这些在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心里都不明所以,却都留下印痕。

她对那个她并不熟悉的成人世界充满好奇,而作家则是她窥探这个世界的唯一窗口。当没有人生阅历的她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没人发现,没人开导,更没人告诫。于是,一个丝毫不知情欲为何物的孩子,就这样眼看着男人带不同的女人回家,而当自己十八岁时,每天在街头等待,并以青春和美貌引起作家的注意时,心中唯一的念想便是将自己献给他,委身于他。这种自幼形成的认识伴随她的一生。

女人一直在纠结作家没能认出自己。她寻求的是自己在过去时光里之于他的存在感。而成人与孩子的界限,自打一开始就把他们界定到不同的空间内。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巨大鸿沟,也早已注定女人的结局。

自幼孤独无知的女孩,长大之后再度成为孤独无知的女人。这一切应该归咎于谁?社会,一直都是成人的世界,是成年男女的世界。而一个有着恋父情结,或是有着盲目崇拜具有高大形象的异性情结的女孩,她的人生导师的缺席是她悲剧的开始。

4、文学界的“惊人杰作”:出于男性之手的女性的温婉与细腻

高尔基评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说:这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当然这里主要是指作品当中呈现出来的女主人公纯粹的爱,而对于这种爱的呈现方式,也应该是这篇惊人之作的加分项。

整个故事以凄婉长信的形式展现,而信中表露无疑的女性的细腻情感、绵绵思绪,那些唯有女人才具备的精细小心思,则是出自一位男性之手,真是令人惊讶。于是,让我们不免去想,到底是男人更了解女人,还是女人更了解自己。

比如,作品中占有大量篇幅的女人的心理活动,从淡淡的爱慕到无尽的苦恋,从最初的窥探到有意的邂逅,从对男人的奉献到为孩子的牺牲,还有男人一次次的认不出自己时的欣慰与绝望,还有每年男人生日时匿名邮寄的白玫瑰、最后一次反复地心有不甘地提醒,等等。所有这些一个女人内心深处的悲情与绝望、纠结与挣扎,茨威格无不了然于胸,并且全数将其落于笔端,淋漓尽致。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也有一段作者针对女性心理写下的文字——

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越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还有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他的《台北人》中,《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花桥荣记》等作品几乎都是以一个女人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的。她们有风月场上的交际花、有羞涩的女学生、有强悍的老板娘,但是,无论她们是谁,都在这位男性作家的笔下栩栩如生、生动无比。

由此可见,现实中的确存在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它们之所以不可思议,则是因为我们习惯被固有的认知所捆绑,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社会刻板效应。而当我们学会摆脱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便会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