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1.0版)

记得中国一句古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没有读到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之前,我只是凭借表演的特征去揣摩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谓的“角色扮演过程”来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涵义,但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仅仅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并没有想过要通过一套理论去总结它。直到我复习完王思斌的《社会学教程》中有关“社会角色”的章节,才真正对“角色理论”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不过“教材得来终觉浅”,原典才是理论精华的最终成型体。不找来戈夫曼本尊的代表作,怎能领悟到他老人家的思想之源呢?终究是买来了全新的版本,准备好好研读一番。好在老先生在前言介绍到这就是一本研究报告而已,不过200来页,看起来也没有传说中学术理论著作的“大砖头块式”,这样给我第一次研究式的精读体验减轻了不少压力。不过我还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的,毕竟学术著作不同于小说,没有悬念的设置也没有一步步吸引的情节,它要阐述的是一套富有逻辑的观点体系,我必须排除外界所有的干扰,用所有的注意力聚焦于作者的思路上,孤独地与作者进行对话,这样才不至于走神和掉队。幸而我有边读书边记录的习惯,从第一章到第七章,我满满地记了两大张A4纸,涉及到作者在阐述时谈到的所有第一次提出的概念及英文注释等。

     戈夫曼先生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生活于20世纪,按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来算的话,应该属于后现代派的理论家,似乎在文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芝加哥学派的影子(这一点我仅仅是根据作者的参考资料来判断的,因为很多参考资料出自于芝加哥大学学者的研究&论文)。

     在这部书中,他试图阐述和分析人们在与重要人物的交往中,用什么样的复杂方式来塑造他们自己的形象。他认为,我们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总是在不断关心面对着如此众多的观众如何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我们形成自己的行为举止正是为了在与我们有重要关系的人的交往中,给他们留下一个可以接受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把自己为对方不能接受的方面隐藏在后台,以便把一个为对方乐于接受的形象呈现在前台。社会行为者总是处于与别人交往的状态中,他要设法塑造自己的形象,以便给自己的交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形象给了对方以良好的反映,反过来又成了满足行动者自我陶醉的源泉。有人已经注意到,甚至有经验的演员也感到不演戏是极其困难的,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戈夫曼的行动者模式假定,正因为我们总是在演戏,所以,要弄清楚一个人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毫无意义。我们永远是在舞台上,即使我们以为,在我们对别人做出自己的反应是最自然的,最真诚的。自我的行为总是同各种各样他人的戏剧性接触中形成的。

     例如,和教授们接触时,我们可能扮演的是求学者;在和父母相处时,我们可能扮演的是孝顺的子女;而在行政机关中,我们给自己的上级留下的印象可能又是雄心勃勃的年轻行政官员。戈夫曼认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男人或女人,我们只能是我们所扮演的角色。

 人们永远被捆绑在印象操纵的地狱车轮上,永远被限制于情境的偶然性和决定性的桎梏之中,所以人们不得不表演自己生活的悲剧和喜剧,直至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确实,我们有时可能稍微离开我们的剧本,搞一点“即兴”演出,而且企图通过在一些特殊的剧目中抑制自己的某些方面,去实现某种“角色距离”。但是,戈夫曼认为,那归根结底仅仅是一些极其有限的自由,只是当别人的压力使得我们无法忍受的时候,给予我们一点点安全感而已。按照戈夫曼的观点,我们永远无法逃脱根据别人的期待而塑造我们的这种倾向。

   通过接触一系列戈夫曼提到的概念,如“玩世不恭者、虔信者、符号装备、个人前台、无意姿态、误传、剧班、缺席对待、上演闲谈、剧班共谋、再合作”等等,我惊人地发现,戈夫曼的种种定义全部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人际交往细节与之相对应,甚至让我联想到了中小学时期的友谊建立过程的种种情境,这一点上,让我觉得这部学术著作也是值得玩味的。特别是在例证材料的选取论证上,更是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之感。

   虽然仔细精读了一遍之后,我还没有完全把他提到的所有的概念当场消化掉,但是无疑,戈夫曼老前辈所具有的精致入微的敏锐的观察力是让我为之惊叹的。当把这一套理论的框架在我的脑海中立起来的时候,我仿佛看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是怎样在“后台”准备好自己的“外表”和“举止”,再来到“前台”,完成一幕幕自然抑或夹杂着小插曲的情境“演出”。

   当然,戈夫曼观点的前提是建立“社会交往&社会互动”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接触&建立联系的基础上才成为“角色的扮演者”,那么,“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真的是不存在的吗?假设以“狼孩”为例,抑或像电影《房间》中在牢狱出生并长大的孩子,他们独处并且面对自我的时刻会不会呈现真正意义的自我?

 还有,对于这一理论的批评者提出的异议:他们认为戈夫曼所描述的很多东西也许运用于美国中产阶级和职业阶级中一些“听命于他人的人”,但对美国其他阶级,或对其他文化或其他历史时期,就不那么适用了。我是不敢苟同的,因为至少在我所处的文化背景下进行阅读的我也找到了不少共鸣足以证明戈夫曼理论的普适价值。

以上仅仅是我第一遍完整通读后的主观印象,很多学术界的前辈说原典只有多读几遍才有不同的领悟和精进,待我第二遍读时悟出另一番不同的味道来!

群学精读会第5期

2016.9.15晚搁笔于农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