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

一·记叙文阅读(11分)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23. 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24. 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2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重点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人入群,我来不及道歉;秦岭深处,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南大街路口,我想帮助的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而逝。

B. 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 “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 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作者个人的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D. 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 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E. 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26.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

23.“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不管是自然的景物变化,还是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它都不依你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短的就像你“转身”一样,身边的一切都不是从前了。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24.画线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和拟人。用排比表现了作者所见的春花多,水的清、柔、和谐;比喻、拟人的运用使自然的花、水充满灵性和感情,读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25.AE   

26.最后一段从结构上看是对前文细节描述的一个全面总结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的作用;从立意上看,他把前文的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然后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真善美”,使文章主题的进一步深化。

【解析】

23.此题考查对记叙文标题的理解。记叙文的标题多有深意,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作者字里行间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如“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转身,就是永别”“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及第⑥⑦段整段文字,都告诉我们:自然景物变化或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常在你“转身”的瞬间,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结合最后一段可知,把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深层含义,即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真善美”,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2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结合句子的这一特点及内容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把小河比作“镜”“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赋予小河以人的行为,使其充满灵性和人的感情,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比喻、拟人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这里要写的对象是小河,“清澈”“温柔”“淙淙”等词句写出了水的清、柔、和谐的特点,表达的是作者对小河的喜爱之情;“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春花之繁多。排比的作用是节奏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强化人物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花的喜爱。

25.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和E有误。A.作者是写了三次,但第一次只是个引子,是略写的;E.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明显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间有抒情和议论。

26.本题考查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要先熟知最后一段的作用:1.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本文结尾段的一串排比句,把前文的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用“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真善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尾段对前文具体事件做了一个总的概括,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些春天

       段  琳

①有一年的春天,我因为脊椎侧弯没有得到完全矫正,再加上长时间久坐,经常腰背疼得坐立难安。因别人介绍认识了家在重机厂的李医生,便下定决心好好治疗。每天下了班就开车到重机厂李医生家。刚好是三月,风暖起来,花开成片,如同有人在泼洒颜料一般,醉人的酒红,少女明艳的桃红,婴儿般纯净的粉白,这边染一块,那边染一块。

②到李医生家,要经过农大门口一条笔直的路,两旁种满重瓣晚樱,这个时节,花团锦簇,触目惊心。一直以来,我总是回避从这里经过,农大总是提醒我心里的疼痛,让我想起弟弟,想起他在这里生活的岁月。

③我的弟弟,曾在这里学习,后来,他得了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治疗了半年多,还是离开了。弟弟开始治疗也是在三月。爸爸的朋友在医院对面有一套小房子,弟弟暂时住在这里,我每天下了班过去。

④弟弟每天接受治疗,结束了便到房子里休息。同龄人比较少,大概他也比较无聊。姑妈说每次我来的时候,是弟弟一天里话最多的时候。我们说了什么呢?我总是回想起一个场景,我衣服上连接珠片的线断了,便寻针来,一颗一颗重新钉上去,弟弟在一旁坐着,看两眼电视里的新闻,又看看我,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说说新闻,说说近期上映什么电影,哪部美剧值得追。珠片很多,我钉一会儿脖子就酸了,要抻直一下脖子,再低头接着钉。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也都在假装正常,心里怀着莫大的期望。那个春天里,风很大,有些夜晚,我们出去散步,顺城附近的街道,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有时候他走在我前面,风里的他看起来瘦了好多。

⑤那时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生老病死,总以为亲人不会离去,他们会一直在那个固定的地方,即使我们跑再远,也总是会相见。所以我才那么恨自己,恨自己不够珍惜,恨自己做得不够好。

⑥又是一年的春天,一个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接到公公电话,说外婆去世了。他说我现在过去处理。你先不要告诉妈妈(我的婆婆)。挂了电话,我呆立许久。那个最最和善的老人家,居然就去世了。

⑦外婆以前是幼儿园老师,退休多年,因为老伴儿早些年生病去世了,自己一个人在老房子里生活。我很喜欢她,她说话柔和,衣着整洁,每次见面都笑眯眯地和我说话。

⑧前一周我们去看她时,她刚刚出院不久。在她清净整洁的小院子里,看到她正在恢复,脸上的浮肿消退多了。待了几分钟,她说别在家里待着了,去看看花吧。花开得正好。确实是的,海棠爆满枝头,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而下。重瓣晚樱云蒸霞蔚。

⑨才隔一个星期,居然老人家就去世了。美丽烂漫的春天,从来就是存在着腐败和消亡。婆婆身体不太好,才做完手术不久,家人觉得她身体虚弱,不能到墓园这些地方,便决定瞒着她。那是对于我来说最煎熬的几天,面对帮我带孩子的婆婆,要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周末,为了方便公公过去帮忙料理外婆的后事,我带着孩子,让婆婆和我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樱花开得像海水一样蔓延开来,孩子无忧无虑地在花树下奔跑,婆婆在好几个景致好的地方,热心地说要帮我照相。我都推说人太多了,不照了。在明亮刺眼的春天阳光中,内心悲恸又心疼。

⑽眼前这个人,虽然是我的长辈,却跟我一样,成了一个没有妈妈的人了,孤独无依。

⑾初到李医生家,似乎时光倒流二十年,回到了很早以前的场景。重机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非常显赫的单位。李医生虽然有家传正骨复位治疗的技艺,但他觉得太耗力气,不如工厂的工作整洁体面有保障。后来工厂倒闭,李医生下岗,他开始钻研家传的技艺医治伤者。

⑿医生夫人爱说话,经常跟我聊来他们这里治病的人。据说有一个跟我一样,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颈椎问题一样严重,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后来辞职了,现在生活得轻松,人也比以往更年轻。还有一个女病人,我没见过的。医生夫人说,媳妇来治病,老公每天都陪着来,你说好不好玩?我看着去哪儿都会一起去的医生两口子,只是笑笑。如影随形,只是习惯。

⒀医生家的作息很规律,每天准点吃饭,中午和晚饭后有两次散步,下午四点一般要去菜街子买些小菜。吃饭是大事,医生夫人总说,早上起来,必然把早点煮了吃了,才能安心干别的事情,一天忙活三顿饭,感觉这三顿饭准备好,吃完,再收拾洗净,一天的时光,居然就过去了。本来是治疗脊椎的,但慢慢知道对自己的身体要善待,并且从一种重复和规律中,那些不可触碰的疼痛记忆慢慢平静。

⒁那些花,我渐渐敢好好欣赏它们了。

(有删改)

18. 本文写了哪几件与“春天”有关的事?


19. 本文多次写春天的花,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⑴刚好是三月,风暖起来,花开成片,如同有人在泼洒颜料一般,醉人的酒红,少女明艳的桃红,婴儿般纯净的粉白,这边染一块,那边染一块。


⑵海棠爆满枝头,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而下。重瓣晚樱云蒸霞蔚。


20.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21. 文章第⑾~⒀段记叙语言有何特点?


22. 你怎样理解“那些花,我渐渐敢好好欣赏它们了”这句话的含义?读完本文,你对人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答案】

18.弟弟患病去世,外婆去世,去医生家疗伤。  

19.

⑴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春天的美丽,烘托人物明朗轻松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关于人和事的种种回忆。⑵美丽的花烘托了人物精神的美好。但美好的人和花一样容易凋零,为下文老人的去世作了铺垫和反衬。   

20.这些动作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焦虑和无奈,也表现了“我”期望与担心等复杂心情。   

21.语言平实朴素,却富有张力,言简义丰。   

22.花曾经触发了“我”的伤痛,经过一些人和事,“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变得积极乐观了。生活中的痛苦和悲伤无法避免,要微笑面对生活。

【解析】

18.考查理清文章的内容和思路的能力。文章第①、②段介绍了春天,“我”去李医生家看病时,路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第③-⑤段插叙弟弟患病治疗的经历;第⑥-⑽段,写外婆去世的那个春天,“我”和家人的感受;第⑾-⒀段,写通过与李医生的妻子的交谈,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由此可得出答案。

19.考查对句子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该题干的要求分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这就需要将文段带入文中进行分析。(1)出现在文章第一段,在去李医生家时,在路上看到的景色,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心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景色的美丽,也为后文的叙事做了铺垫;(2)出现在第⑧段,外婆去世前一周,我们去看她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结合前句“看到她正在恢复,脸上的浮肿消退多了”可知,不仅景美,人也在好转,“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而下”,再美的花也有凋谢的时候,暗示了后文外婆的去世。据此写出答案即可。

20.考查分析重要语句的作用。第④段主要描写了弟弟生病接受治疗时“我”陪同的情景。画线句中“抻直”“再低头”“假装”“怀着”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他,但又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他,担心他知道,又不能说出真相的无奈、焦虑的复杂心情,但又依旧心存期盼,希望他能够快些好起来。据此作答即可。

21.考查品味重要语段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所要赏析的文段的主要内容。第⑾-⒀段,写通过与李医生的妻子的交谈和对李医生家庭生活习惯的观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几个段落所描绘的都是平常的家庭琐事,描写上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平实的语言中体现了生活的真谛,无论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笑对人生。据此写出答案即可。

22.考查对结尾段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通读文章,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结尾的含义。纵观全文,所描写的所用事情都发生在春天,而春天是花的世界,但在这美丽的花海中,作者所遇到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所以开始不敢去看花,但是去李医生家治病的过程中让他明白了人和花一样都有凋零的时候,同时他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才会重新去欣赏那些花。全文以花贯穿其中,花谢花开的过程也是人生老病死的过程,花开时我们要好好观赏,花落时我们要明白这是他们的轮回,就如人的生命一样,我们不能活在过去,应该开心的过好每一天。据此作答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0题。 (15分)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中国教育出版网~*#@%]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来@源#:^%中*教网]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⑪ 来这里拜谒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谁都可以踏进烈士最后的安息地,保护这些英灵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除了人们的敬仰,还有,就是人们鲜花一样的美好生活。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无字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⑫ 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美丽宏伟,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⑬ 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是人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成为这本无字史书中最为辉煌耀眼的一页。见过很多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⑭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17.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4分)


18.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3分)



19.第⑿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分)



20.赏析第⒁段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及解析】

【答案】17.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

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答出1点得2分,共4分)

【解析】17.本题考査散文的线索。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  。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如本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明线)和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暗线)。

【答案】18.第十一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举例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

【解析】18.本题考査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选文第十一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不留姓名”和“挖空心思置办奢华装饰”的鲜明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答案】19.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痛恨!

【解析】19.本题考査重要情节的作用。作用一般有:1.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2.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b.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如文中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情节,更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残忍和没有人性,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痛恨!

【答案】20.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解析】20.此题考査学生分析段落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表达效果一般从艺术手法、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读者的阅读感受三方面来分析。文本第⒁段是文章的末尾段,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借物喻人和设问的手法;作者表情达意上,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对读者的表达效果是: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妤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睛夭,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⑪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⑫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21.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2.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3.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24.文章第十一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5分)



【答案】

21.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22.

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   

23.

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24.第一问:①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文①—⑤段写“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 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 第⑤段最后一句“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当作者悠闲不迫、有夜雨伴读时,认为雨是有诗意的;⑥—⑫段写作者现实生活“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作者遭遇夜雨屋漏,饱受雨淋之苦,“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这时候“雨”是没有诗意的。所以说,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现实经历以及人的心境如何。【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段作用的理解。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本文题为“巴山夜雨”,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为下文做铺垫;前四段“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于是乎雨又可话了”从看雨听雨到话雨,写出雨的诗意,与后文中“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而题干已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相对容易很多。“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人在细雨中漫步比作梭子在线中穿行,与前面“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雨中漫步的愉悦舒畅、悠然不迫。易于读者的理解。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表达。第一问由“欣赏那诗中有画”分析,要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是说要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结合这两种方法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即可。如: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只是截取了自己看到的边疆沙漠的一个剪影,大漠宽广无垠,是横向的辽阔,但这份辽阔又不是单调乏味的,在无边的沙漠中,有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直地耸立,这是纵向的扰动,在柔美的沙海之上,在横向水平的天地之间巧妙地安排了这一根劲拔、坚毅的孤烟,没有树木,没有山峦,就只一缕孤烟,傲然挺立,如卓尔不群的气节;九曲回肠的黄河河道,是悠长而婉转的,不用“长”字不能写尽,天的尽头,又只有一轮“圆”的落日停在天边,为什么是落日呢,一则唯落日才敢直视,才给人温暖的感受,一则落日让人伤感,时空苍桑感更加强烈。正如《红楼梦》中香菱设身处地:“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云上的饭店

         袁省梅

张六九跳下三轮车,手里举着根麻花,说:要是有钱了,我要在这里开个城里最好的饭店。

话是说给他媳妇王凤凤的。王凤凤知道这是张六九的第一句话。每天到了麻花铺前,张六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好像这句成了他一天的开始,好像没有这句这一天就没法开始。每天早起,张六九骑着三轮车收破烂时,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街头的这个麻花铺,买一根麻花给媳妇吃。刚炸出来的麻花,油乎啦啦的,飘着白腾腾的热气,老远就闻上了香。王凤凤喜欢吃麻花。王凤凤说,这世上没有比麻花好吃的了。就她的这一句话,结婚八年,张六九给她买了八年的麻花。以前他们都在城里的大富豪酒店打工,酒店没有早饭,张六九每天早上爬起来,骑上车子,穿过大半个城,到城西这家麻花铺给她买根麻花。担心凉了不好吃,他就把叮铃咣啷的自行车骑出了摩托车的水平。

张六九说了第一句话后呢还有第二句。张六九的第二句话是:开一个最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

羊凹岭有凤凰岭,有状元坡,有百鸟朝凤和江山庙。王凤凤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今天,王凤凤嚼着麻花,想叫他别说了,天天就是这两句话。话说三遍都淡如水了,有这力气,多跑几个地方,年根了,家家扫尘,说不定能多收个东西多挣俩钱。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

说到饭店,张六九的眉眼飞扬开了。他说,肯定红火,你信不凤?肯定人人都喜欢。他的饭店在云中热闹了好一会儿,才骑了三轮车,叫王凤凤坐好,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走咧——王凤凤在车厢的编织袋上坐着,手边放着个拐棍。一次车祸中,王凤凤丢了半条腿,张六九坏了一只脚。肇事车至今也未找到。

张六九又指着麻花铺旁边的羊汤馆,说,咱可不开这种店,羊肉羊汤,呼呼啦啦的一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什么劲?

这块地方张六九早就看好了,说是来往的人多,饭店生意肯定好。

当然是出事前。

出事前,张六九是大富豪酒店的厨子,王凤凤刷锅洗碗。面案、菜案上的活儿,张六九都能拿得出手。张六九说是攒够了钱,就开饭店,最起码不用雇厨子不用雇服务员吧,这就省了一笔。王凤凤问他钱呢?一说钱,张六九就没话了。张六九就低了眉眼,继续在饭店给人家打工。王凤凤心疼他,就说,给人家打工也好,少操心。张六九却不同意她的说法。张六九说,不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活一辈子,不能没个想法。他说,要是咱自己的饭店,我就会开一张我喜欢的饭菜单子,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不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高兴来,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满足来,你信不凤?他们出车祸后,就再没去过打工的饭店。去,能干了活?可是,张六九还是想开个饭店。张六九说,等过了年,咱手里的活儿一倒腾,就把这个麻花铺租下开饭店,麻花铺要搬到街头,不远,你啥时候想吃我啥时候买。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可不是一般的店……

寒风里,张六九突突地开着三轮车,和王凤凤说得也豪迈,也自信,是欢喜了。王凤凤呢,坐在车里,由着他云来云去,有时嗯一声,有时顾自看街上的热闹,也不理会他。张六九呢,满脑子都是他的饭店,走了好一会儿了,还在说他的饭店。[中%@#国教^育*出版网]

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少说一天也能挣个二三百吧。一天二三百,一月下来能挣多少呢凤?你算算。

王凤凤没有算,她说,要是我的腿不坏,不至于二三百吧,咱还能多挣点。

 张六九呵呵笑着,不怕,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你说对吧凤?

王凤凤怅然地叹息着,那咱也得先把借人家的钱还了啊。

张六九说,不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

王凤凤乐了,可她却撇着嘴说,看把你能的,好像你开过车。

张六九说,三轮车不是车?

王凤凤咯咯笑了。

张六九听着王凤凤的笑声,他也乐了。街上人流车流,嘈杂热闹,可他看见自己的心哗地也豁亮,也轻松,是自在了。他就给自己也说了一遍,很重,很响。他说:不怕,没事,慢慢来。

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擦了一把泪。

(原文有删节)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小说开篇写张六九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构思新颖,一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眼球,激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间插入张六九夫妻出事以及之前生活相关内容的叙写,是为了表达对车祸肇事者的谴责。

    C.小说刻画了一对患难夫妻的形象, 但妻子并不理解丈夫,对丈夫的罗嗦、没钱,有时也感到不满。[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D.小说善于刻画人物,“眉眼飞扬”“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细腻地写出了张六九说到饭店时的兴奋之态。

    E.小说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写麻花说“油乎啦啦的”,夫妻关于三轮车是车的对话等,都极有生活味。

18.“云上的饭店”是指主人公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这个饭店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4分)

19.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0.小说最后一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王凤凤怎样的内心世界?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7. B. C  (6分)

18.是一家价格低廉,处处为顾客着想,讲诚信,具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

19.①张六九一直希望自己开家饭店,表现他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②张六九设想自己开的饭店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口味,是当时最好的饭店,表现他厨艺好,为人自信;③张六九在脚坏了无法上班后,依然不改变自己的想法,表现他为人的坚定与执著;④张六九开饭店对一天挣多少钱没有过多的奢望,并认为生活要慢才会稳,可见他为人的乐观。

20.张凤凤虽然为家里借了别人的钱没还而着急,但在张六九以开车为喻的宽慰下,明白了生活的坎坷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自信乐观,慢慢地稳稳地生活定会出现转让机。她既为生活的辛酸而哭,又被丈夫的这份自信乐观感动的而哭。


【解析】 

17.本题考查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B有误,小说以张六九二人的对话,表现出张六九面对生活的乐观与自信,“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也表现了张六九的人生追求。从这点来看,写二人残疾的原因,是为了以车祸肇事司机来反衬张六九为人的正直。C.有误,从文中的“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擦了一把泪”,可以看出妻子王凤凤虽然觉得丈夫的想法不切实际,但是他理解丈夫,并没有感到不满。

18.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开一个最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可见这个饭店最突出的特点是有羊凹岭特色。“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等句子,可以看出他们所开的饭店以顾客的感受为中心,讲诚信,价格低廉,不会有欺诈顾客的行为。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小说的内容可知,张六九原来是一家酒店的厨师,在出车祸前就有开饭店的愿望,“不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活一辈子,不能没个想法”可见他有上进心;“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可见他为人的朴实、自信;在脚坏了无法去干活以后,他还有开饭店的想法,可见他的自信与执著;“张六九呵呵笑着,不怕,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不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又表现出了他的乐观。

20.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理解。文章结尾以王凤凤听了张六九的话偷偷擦眼泪的动作结束,结合前文二人的对话,可见她为车祸后借别人的钱还没还而着急,所以会哭。但是张六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她生活得放慢速度,才能稳稳地走下去,她为丈夫的自信与乐观而感动的哭。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吴伯箫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吧!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吧,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0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弛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中国教^#育出~&版%网]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晓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尔要骑马出去守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赢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一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

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肠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斩将搴(qiān)旗:杀死敌方将领,夺取敌方的旗帜。

13. 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14.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二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15. 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


16. 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

13.

①姐姐回家,快活迎接  ②年初三四,雪野赛马(春郊试马)③春节期间(直到上元),骑马访亲  ④孟春时节,骑马踏青⑤放假回家,骑马过意   

14.通过叙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通过指写人物衣着盆中景物与人物活动,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通过敏论,表达对美好境界和美食的赞美;用“最喜那满天星斗”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   

15.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词,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16.感情基调:愉快、温馨,热烈、豪迈。主旨: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表达了一定的家国情怀。[来@#源^:%中教*网]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概括。文章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首先写了“姐姐出阁了呢。……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接着写了“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然后是“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接着还有“孟春雨霁……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最后是“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据此概括作答。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的作用。在文段“端阳,……最喜那满天星斗。”中对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的交代,用到的是记叙。“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运用了外貌、动作等描写,生动形象。“最喜那满天星斗”运用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对于此类试题。我们可以从文中寻找句子,结合句子分析特点。例如“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该句运用了短句,使文章语言节奏明快。“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文中化用古诗,引用典故,使文章语言典雅。[来&*~源:中教%网#]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章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很多有趣的事,表现了欢快,温馨,热烈的基调。在文章结尾“说句儿女情肠的话,我有点儿想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灯笼》中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据此作答。


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薄荷

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竞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

对薄荷的感情,现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竞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素朴,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

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从小城到大城,又到了天子脚下,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器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

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

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千净,可那薄荷却越发的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卖花人笑着告诉我,薄荷-点不娇贵,好养得很。

从乡村出来的我当然知道薄荷的脾性,薄荷是乡下人的植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多半是没有矫情的习惯的。

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

之前,家里的窗台,上已养着好几盆薄荷了,还有几瓶剪下枝养在清水里的。可是,当出门碰到薄荷,总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温暖,会不由自主地驻足问候。不忍心擦肩而过,错过这缘分,便要带回去一些养着。

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

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11. 阅读全文,请筛选出薄荷的特点。


12. 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

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技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落了一地。


13. 第一段中“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意思是作者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14. 依据文章内容,理解倒数第二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15. 结合全文内容,作者对薄荷情感变化的词语依次是漠视、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简要分析倒数第三段的作用。


17. 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答案】

11.宠辱不惊;清新,清静;好养,不娇贵。   

12.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欢欣(欢喜、兴奋、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失落到极点。    

13.     (1).不稀罕薄荷    (2).薄荷太普遍,味道不怎么样,我对它太熟悉。   

14.对薄荷的喜欢,对家乡的依恋热爱。  

15.     (1).厌烦(腻烦)    (2).亲切    (3).热爱(喜爱)   

16.帮助作者理解了小姨眼中光的意味,丰富了薄荷意象的内涵,升华了作者依恋故乡、向往清静简单素朴生活的主题。   

17.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过日子的方式。认同。慢节奏生活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不认同。快节奏生活能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解析】

【1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对于“薄荷”的特点,文中的“不娇贵”、“没有矫情”、“清新简素”、“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宠辱不惊”这些句子交代了薄荷的特点。据此概括作答。

【1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句中“跳来跳去的欢欣”写了“我”之前的心情,“呼啦啦落了一地”写了“我”心情的骤然失落,这个失落源于““薄荷”二字”。据此作答。

【13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上下文的理解。“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一句可以看出“我”对薄荷不稀罕,至于原因,联系下文可以看出“实在太普遍”,“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据此作答。

【14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成年后的“我”渐渐理解了小姨当年的心情,理解了薄荷糖中的“意味”,那是对薄荷的喜欢,进而也是对故乡的依恋。据此作答。

【15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作者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最初对薄荷是一种“漠视”的态度,因为它太普遍;接着写到了薄荷的味道,以致令“我”“ 腻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有了故乡情结,对薄荷“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最后到了“爱上了那薄荷味”。据此作答。

【1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中段落的作用。此处提到与朋友的谈话,自然而然引出了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同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又巧妙地照应了前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据此作答。

【1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感情的把握。作者对薄荷发自内心的爱,其实体现的是作者的生活态度“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对于这种生活态度,可以持认同的态度,从慢节奏生活的优点谈起就可以。如果不认同,就结合快节奏生活的优点来谈。


来源:hdbaidu.net  作者:阳光电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710评论 4 3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839评论 2 30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2,295评论 0 2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776评论 0 22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198评论 3 29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74评论 1 2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200评论 2 32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6评论 0 21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733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77评论 2 2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48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75评论 3 2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393评论 3 2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09评论 0 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96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212评论 2 28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6,003评论 2 28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觉知日记六十二: 今天是妈妈在春天里第一次出行,我和外甥女劝说了妈妈好久才肯出门。我们一起去了南湖,在暖洋洋的阳光...
    随缘常喜艾佳阅读 84评论 0 0
  • 今年这个春节过的太奇葩了,团聚的日子遇上隔离了,亲戚不能互访,朋友不能聚餐,连家里人说话都得保持距离感。 学生不上...
    细听坠雨等风停阅读 478评论 4 7
  • 喂时xiao阅读 91评论 0 0
  • 小的时候,老师会问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我们经常会抢着回答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长大了要当舞蹈家,我长大了要...
    诸葛学堂大语文阅读 1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