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学习课》的总结

前面的话

说起来很有意思,在我重新加入幸福进化俱乐部之后,马上就遇到了年底制定年目标的活动《向组织揩油》。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说有古典老师(读过《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课,马上跑去听。听课时注意到有本好像是书的东西叫做《超级个体》。然后各种搜索才发现了在一个叫做《得到》的 app 上才有这个“玩意”,居然还要卖199元!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李笑来,好像是《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作者吧,很好奇的点了进去——这之后我就迷迷糊糊的掏了199元,然后又发现了一个叫做元学习课的“玩意”,这东西有用诶~~后面的话就不多说了,你懂得:p


元学习

什么是元学习

元学习相对于学习,就类似于加速度相对于速度。
元学习的概念是:学习如何去学习。
李笑来老师有个微信号,名字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这里只有三个学习,却有三个概念。
第一个学习是动词,就是学习;
第二个学习是名字,意思是学习的方法;
第三个学习也是动词,还是学习。
那么为什么是三个概念?因为第一个学习其实指的是元学习。

什么是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所谓学习就是指学而时习之,只是一味的学并不叫学习,必须勤加练习才能称作学习。
我想,这个概念在写《刻意练习》的感想时提出了会更为恰当,但是这里既然写了元学习,就不得不提到学习。

元学习主要是在做什么

先破后立,不破不立。
人的大脑里有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体系,也可以想象成一个人的指挥中心,或者是人自己的政府。李笑来老师有个很好的类比:操作系统。
每个人脑袋里都有这么一个操作系统,或者像 DOS,或者像 Windows,也有可能像 MacOS,或者像 Linux。有的人系统里面很干净,想用什么马上就能拿出来用;有的人系统里很混乱,必须要从看似垃圾堆的一样的记忆里面翻半天才能找到需要的知识。
所谓元学习,就是有学习这么个应用,我们需要研究研究怎么做好这件事。不应该怎么做,而应该怎么做。

1. 学习是拼图,而不是登山

我们很喜欢循序渐进,把底层的知识搞明白,然后再去想更难一些的。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没有弄清楚以前学习的内容,就不轻易的学习之后的知识。
然而我从记忆里拉出的英雄时刻却并不是这样的。来举一个例子:

在2003年,那年考省理科实验班,但是初中基本没学过奥数啊,怎么办?我告诉你我当年的办法:
我找了一本看起来还不错的包括答案的奥数习题集,然后坐在床上,从头到尾的翻。一道题一道题的看,不会做不要紧,直接看答案,下一道想不出来,继续看答案。然后这么一遍又一遍的翻书,翻了七天。最后我考了第12名。这之后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这么学了,毕竟不是什么“阵地战”。后来我还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很擅长什么“阵地战”。

现在看来都错了,因为那次的学习才是正确的方法。那么接下来梳理一下学习应该怎么样:

  1. 建立框架
  • 记忆概念
  • 反复练习
  • 以练代学
  • 梳理方法
  • 建立流程

至于那些道理为什么那样,用多了自然会懂。不懂的只是因为不需要去懂。
学习中有几个常见的伪概念:

  1. 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看懂每一个步骤
  • 学习必须要扎实
  • 禁止使用捷径
  • ……

现在看来这些不过是类似于政治正确一样的思维陷阱,我们可以称之为“思维正确”。这些思维正确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学习速度,以至于难以逃脱学习的重力。
而学习中还有其他几个必须注意的概念:

  1. 大脑并不善于思考,大脑的思考是非常缓慢的。
  • 多数的思考并不是真的思考,大多数人以为的思考其实是调用过去记忆所产生的结果。
  • 人往往是用已知的事物去理解新的事物,理解其实是记忆的延伸。
  •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记忆力的话,是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的。
  • 大家很反感的题海战术和以前的填鸭式教育有时候是必须的。

2. 学习是个寻找成就感的过程

有很多人说是因为有兴趣,所以才学得好,然而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学得好才有兴趣。
这似乎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却又不一样。如果没有兴趣,那只能骗自己有兴趣,这样的骗局并不太容易长期维持。但如果只是因为暂时没有学好,那就努力学好不就可以了?所以,不能因为没有兴趣就不去学,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成就感,并进一步形成兴趣。

3. 学习需要时常练习

学习不能只知道学,而不知道习。学习像锻炼肌肉一样,需要不断地重复,循序渐进,最后才能变得足够强壮。此部分在《刻意练习》的感想中会详细阐述。

4. 学习不能只有一个模式

很多人学习时只有一个模式,那就是认准目标,就不断努力。这有点像蜜蜂,盯着阳光就不停的往那里飞。但困住它的瓶子的瓶口却很可能在相反的方向。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观点:如果钥匙就插在门锁里,那样的门能被称作被锁住的门吗?所以,既然门被锁住了,就不能只盯着门锁想办法,要到其他地方找钥匙。
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面提到了大脑的思维模式,有两种常见的模式:蜜蜂模式和苍蝇模式。在我们熟悉的领域,蜜蜂模式往往是效率最高的,而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苍蝇模式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当我们接触到一门新的知识时,一般来说是不熟悉的,这时我们或许不该直接开启蜜蜂模式,一股脑的往后看,而是先用苍蝇模式探探边界更有效率。
我们的左右脑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这或许是个常识了。左脑善于逻辑分析,注重细节;而右脑擅长感知,注重宏观。所以左脑更像是蜜蜂模式,右脑更像是苍蝇模式。因此苍蝇与蜜蜂的说法还有另一个版本,就是在学习时先开启右脑模式来专注于全局,然后再切换到左脑模式来研究细节。

5. 学习需要足够的初速度

学习的初速度需要足够大,才能后迅速的在短时间内建立足够的基础能力以形成兴趣。就好像只有超越第一宇宙速度才有机会逃脱地球引力,必须有足够的学习初速度,才能够形成足够的兴趣。所以学习的初速度一定要足够大,那就不能像登山一样学习,因为太慢了,并且很容易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
如何形成建立足够的基础能力呢?这就需要该领域的专家的建议,最好是由顶尖大牛来传授高频使用的小套路,然后依据这些来设计案例,并勤加练习。掌握了这些,就能很轻松的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也就获得了足够的学习初速度。
不仅这样,我们还需要注意减少学习中的阻力,在学习的初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钻研问题的时间,去向其他人请教。这样尽可能在简单的基础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6. 学习需要专注于错误而不是正确

建立一个 markdown 的笔记本,然后把所有错误的地方都记录下来,改正的方法及记录在一起。正确的不需要记录,也没必要记录,因为课本就是正确的记录集。

7. 学习的五个阶段

或者说,从新手到专家的五个阶段,也就是德雷福斯模型:

  1. 新手
  • 高级新手
  • 胜任者
  • 精通者
  • 专家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尽快的达到专家的级别,所以就必须知道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专家。并且通过刻意练习快速的超越高级新手的阶段。
如何成为专家?通过1w 小时的学习吗?当然不是。这里可以参考《刻意练习》
那么,是不是必须要坚持很长时间?如果向专家问这个问题,他们肯定会不屑:既然需要坚持才能完成,那不如就去做那些不需要坚持的事情好了。那么,不需要坚持,需要什么?这就要说说下一个话题。

8. 学习需要沉迷

沉迷、上瘾,这是我们一直尽力避免的。不久前我还和一位学姐说,我很容易沉迷于某件事,以后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能在一个点上消耗太多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正擅长的事情,消耗了我太多的时间,而那些往往是我在某个领域成为精通者甚至专家的方向。在研究电脑上,我经常会在钻进一个问题以后持续几天几夜不停的研究,最后只得出一个成功的结果。比如说本科毕业设计、配置树莓派、部署 Windows Server 服务器等等,然而在这些过程中往往非常不顺利,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瞎子赶路,只有一颗不服输的心,让我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我原本只是想找出一条路,却不小心踩出一片广场。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计代价的投入,或者说沉迷,才造就了我在电脑方面的精通。
我曾以为太投入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甚至是觉得理所应当),但是仔细思考之后,沉迷只带来了不顾一切的注意力,那是一种可怕的状态,也许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才能发挥大脑真正的能力。而前面提到的专家,也往往是某些程度上的瘾君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终成就了他在其领域中的地位。
成瘾与沉迷一直是贬义词,我们总是尽可能的避免成瘾,甚至一察觉上瘾就马上避开,从此再不接触,或许,这就是很多人碌碌无为的原因吧。
沉迷有这么强大的优点,但能让我沉迷的毕竟只是少数领域,如何在其他领域轻松地进入沉迷状态呢?这就必须问一个问题,人最容易沉迷的是什么?游戏!
那就把学习游戏化好了,向游戏学习,来让自己沉迷。
首先告诉自己,我只是试一下,并不会花多久时间。
然后不断地去做一些简单的东西,给自己一些物质上心理上的奖励。
在学的有点样子的时候可以拿去教别人,实现实际的用处,这时社会会回报以随机的变动奖励。这些奖励就会像胡萝卜一样一直吸引人去继续学习,以至于沉迷。


学习的其他概念

这部分是李笑来老师的分享

自学能力的层次

  1. 能不能学会手把手教的东西

有人手把手的教你是极为宝贵的机会。

  • 能不能学会书里教的东西

阅读能力是自学的关键,尤其是只字不差阅读的能力。你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以为自己懂了,却忽视了关键。这虽然是个简单的道理,绝大多数人却都做不到。

  • 能不能学会没有人教,也没有书教的能力

要学会拿一堆书来比较,读书多了,自然知道哪里写得好,那里写的不好。

学习的动力——主动

你必须刻意的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主动学习者。

适应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每个人天生就有,不过,适应能力也有五个层次:

  1. 被动的适应能力
  • 更快的适应能力
  • 预期环境会发生变化后,更早的开始适应
  • 实在不行就迁徙的能力
  • 改变环境的能力

人类为什么能走到现在,历经万载不被淘汰,反而成为地球上的主宰,是因为人类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去改变环境的物种。而这样的物种,必然会爬到食物链顶端。

另一种能力是模仿能力,人一生下来就会模仿,而且长大后依然会有从众的习惯。但是这里要说的是刻意的去找模仿对象。因为分化人群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主动学习能力,然后才有刻意。如果仅仅是练习而不加刻意,进步就不会太大。今天(20170109)我在练习敲代码时深有感触:

最近我报了一个 C++的班,刚上完第一周的课,还没有留作业。于是我就去打开课程提供的头文件,照着去敲。英文的录入并没有什么难点,难的是符号与数字这类平时用不到的键位。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录入,虽然记住了位置,也知道怎么按对,怎么按错,但是错误一直在出现,并没有减少。于是我打开了记事本,对于几个经常按错的字符开始刻意练习。这之间还被老师叫出去帮忙,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在十几分钟之后,手指神奇的不再出现几分钟之前常犯的那些错误。大脑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成功的建立了正确的回路,这让我惊叹不已。

朗读,是一种通用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针对学习母语或外语来说。然而小学的时候,我们天天早晨朗读,却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进步了,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人只是做了练习,而不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就必须注意去练习容易出错、需要纠正的部分。
我们必须主动地刻意地去练习。这时就需要调用元认知能力去判断,我们的练习到底是主动地还是被动地?刻意的去做一些事,不仅是不断地重复,还需要时不时的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是否足够主动?
  2. 到底哪里还需要刻意练习呢?
  3. 还有哪里需要改进呢?
    一定要向自己认真的提问,向自己认真的回答。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也应该习惯性地主动启用元认知能力,问自己:
  • 我怎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呢?
  • 我怎样才能更快的完成这个呢?

有一个往往被我们瞧不起的能力:死记硬背,古人讲的博闻强识。拥有这项技能,学习很多知识只需要一两天搞定,然后受益一辈子。不要怕被别人嘲笑,要知道所有的笨蛋都是瞧不上聪明人的。

学习的加速器——沉浸能力

沉浸能力是指一个人全神贯注的做一件事的能力,这是持续做事效率最高的状态。
在这里李笑来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有效成长总时长”:
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有效成长总时长
总有很多的技巧和经验是没办法一开始就学会的。这个有效成长总时长就好像安全驾驶总里程,一个司机需要很久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遇到。
我们总以为学习需要的是勤奋,有句诗讲“勤能补拙是良训”,可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而忽略了当局者的感受,因为“勤奋是观察者的理解,而不是行动者的动因”。行动者全神贯注的工作与学习,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自己有多勤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应该如何进入沉浸状态呢?
坐享是锻炼沉浸的好方法。
另一个技巧,是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调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器官。比如说背单词,不能光看,还要边写边看边读边听边想,这样,背单词就占用了所有的器官,听觉、触觉、视觉等等。外面发生了什么,也完全听不到。读书时,要尽可能脑补,充分想象,通过幻想来调用各种感觉。
沉浸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你的有效成长总时长。

学习的断舍离:最少必要知识

Make,make a knowledge
我们学外语、学编程前,要先问自己,究竟学的是什么?不要问别人,问别人就形成了依赖。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要学会拼命给自己寻找应用探索实践场景,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不用担心用不好,坚持下去就会用好,尽可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器官。

其他的学习概念

  1. 模仿能力实际上是需要用力呵护的能力
    每个人天生就拥有模仿能力,而且这几乎是所有能力的起源。李笑来老师认为,大多数人的模仿能力会逐渐减弱。我目前并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大多数人的模仿能力依然很强,只是忽视了模仿能力的使用。比如说,围观、随大流就是模仿能力的体现,不需要思考,看看别人都去做了,所以我也去做,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这样的喜好会伴随某些人的一生,所以在我看来,模仿能力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很多人用错了地方。当一个人变成了猴子(参见一个人的脑袋里有一个小人和一只猴子的笑话),也就只剩下了模仿能力,这样的模仿能力可以保证他顺利地度过这一生,即使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所以不如说,主动模仿的能力其实是需要用力呵护的能力。刻意的去模仿,知道模仿的目的与方法,这样的模仿才是需要去呵护的。
  • 主动是学习的关键
    主动,也就是学习的意愿。一个人不能坚持去学习,不能坚持去读书、去写作,因为坚持,就意味着心不甘、情不愿,这样如何坚持的下去?只有心甘情愿的学习,才愿意去付出时间、注意力,才愿意付出金钱等等资源,才不会走神、开小差。
    与主动相对的就是被动,被动的人就好像地上的皮球,踢一下动一下,指望这样能学习能有效果,恐怕得先有一双好点的鞋。
  • 懒惰不是不可以,但那其实是既得利益者的特权,起步者这么做就是找死
    懒惰其实和肌肉的疲劳是同样一种概念,不如把它理解为大脑的疲劳,只不过大脑的疲劳会比肌肉的疲劳有更高级的反映形式,以及更强大的阻碍能力。懒惰不是人的思想,而是大脑的状态表达,就好像电脑的 CPU 过热了就会触发降频与散热风扇工作一样。然而 CPU 是不是过热,与电脑要不要继续工作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要知道,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电脑 CPU 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高于正常温度,甚至对于很多电脑来说,是处于过热状态中的。把自己的思想与大脑的疲劳区别开来,是摆脱懒惰的重要一步,也是让自己摆脱大脑控制的重要一步。
  • 只字不差阅读的能力很重要
    李笑来老师一直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强调只字不差阅读的能力。很可惜的是,我很可能没做到,因为找到的故意用错的字很有限。李笑来老师经常喜欢创造一些新鲜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仅仅是在原有的人们熟悉的词语上面稍加改动,变成一个新的词语。往往读了很久之后,才发现原来以为是错别字的地方,其实蕴含了一个没有发现的道理。只字不差阅读的能力,在理解作者意思的方面真的很重要。
    举今天(20170105)遇到的一个例子:

今天在翻 《C++ Primer》的时候,首先去搜集了一下概念。这本书开头的几章已经翻了不下五次,应该说滚瓜烂熟了吧。可是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词:操纵符,比如说endl就是一个操纵符。我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错了吧,应该是操作符吧。幸好这次我是在刻意的搜集概念,所以把两个概念仔细的找了出来:操纵符,英文是manipulator,在文中并没有解释,网上搜索可以知道是一种操作流的关键字;操作符,英文是 operator,操作符一般是进行运算的符号或关键字。它们影响的对象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一字之差,却是不同的概念,完全不相干的英文单词,可见一字不差阅读的能力相当重要。如果不是这次搜集概念,恐怕我还认为 endl 和>>是同类吧。
百度在我搜索“操纵符”的时候,给出第一个结果是的“操作符”的解释,看来百度也是个大迷糊。

  • 读不懂,但是要读得完,而且还要反复读,知道读懂为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很多事情,我们并没有办法亲身经历。就好像这次读《领导梯队》,熟悉的部分感同身受,陌生的部分举步维艰。怎么办?一遍一遍的读,充分的发挥想象,设想场景,把道理演化成案例,或者把一个故事变成一个短片,然后反复播放。如果最终还是没弄明白,那就先记下来呗,或许终有一天,在某个相似的场景中就会醍醐灌顶。
  • 对一些人来说,学和玩本来就是一回事

学习就是满足好奇心呗。

我不太明白啊……想想电脑的学习,我的确是一直都当做玩来看待的,而且时常会有一种愧疚感。但是玩出来的技能却成了我远超其他人的专属特长。仔细思考为什么自己最近为什么疯了一样的看书,可能是因为最近接触的信息太少了,对世界了解的太少了,所以想从书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或许就是李笑来老师说的好奇心。从这样的角度理解,我的确是对现在的社会,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好奇。想知道,也一直在努力的去了解。因为,接下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

  • 要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有机会做其实很不容易
    在这一段里,李笑来老师说了3句重要的话:

有机会做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比如领导力这东西,很多人根本没机会当领导。
很多人当了父母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如何去当父母,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很多事情是相通的,或者说,可以从已经学会的某些技能里萃取出更通用的技能。虽然没有机会做,却可以提前去学习。为每一个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然后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机会。

  • 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就不学,那绝对是自己笨

大多数人一生都败在这里,他们只学自以为用得到的东西。

我能看到很多需要学的东西,和很多看起来不需要学的东西。我看到的是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学得其中一瓢的知识。所以很可能,我更需要慎重的是去挑哪些需要学。如果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尽自己可能去学好了。至于学什么,那是另外的事情。

  • 能提前学就可能会避免很多灾难

本来有机会做,却因为没有准备好,之后再次退回到没有机会的情况。

往往有机会去实践的时候,已经没时间去学习和练习了。就好像没经过训练的新兵直接上战场,等待他的一定没什么好事。

  • 其实任何人都有天然的学习能力,而任何人的学习能力都是在不断积累不断增长的

一个人再笨,学习能力也在不断积累。

  • 人与人之间学习能力的差距,可能比贫富差距更大,而且可能差出更多。
  • 最终的选择永远在自己,很多人的可悲其实都是自己选的。

最后这两句在李笑来老师的书中都写过,这里不再过多解释。

** 暂时先写到这里,已经写了4个小时了,感觉必须要休息一下,否则就是在敷衍自己了(20170104)**
** 之前的内容没有成功补完,后面还有一节课的内容并没有添加进来,所以至少还需要2小时才能写完(20170105)**
** 算是写完了吧,先做个交代,后面的笔记做的不好,写的很粗糙,需要再去看看别人的文章,然后继续补完(2017010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