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3、天问楚国

1、族源

我们讲过在郑庄公争霸中原之事,南方的楚国正日益强大。这样一个政权,楚人如同南方的密林一样,捉摸不透,我们需要读一读楚国。

楚之先祖出自颛顼帝高阳氏。屈原在《离骚》中对自己的身世做过一番描述,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说明,屈原是高阳帝,也就是颛顼帝的后人。颛顼是谁呢?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玄嚣,另一个是昌意。昌意的儿子是高阳,也就是黄帝的孙子。这就是颛顼帝。

也就是说楚人的祖先是黄帝,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们待会儿再来讨论。

高阳生了称、称生卷章。这个卷章可有意思了,他又叫老童。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载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摇山,始作乐风。

那这里为什么写的是老童是颛顼之子,而《史记》认为是颛顼之孙。

卷章接着生了重黎。这个重黎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为什么这么问呢?

传说中,重、黎为两人,

重、黎本二人,重为木正,黎为火正。

《左传》也记载

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

然后,少昊之子为重(句芒),颛顼之子为黎(作犁)。这个少昊就颛顼的哥哥,就是玄嚣。那么楚人应该就是黎的后人。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人。

为什么,这么大分歧?因为这些都是传说。

重黎是帝喾的火正官。帝喾是高辛氏。就是颛顼的儿子。火正官就相当于现在的天文馆馆长,祭祀和观察火星。工作做的很好,所以又称祝融。据《国语·郑语》记载

且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祝融后来就成了火神的代名词了。祝融的意思就是大明,很明亮,表示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

共工氏作乱。这个共工和祝融号称一个为水神,一个为火神,两者不两立。据《淮南子》记载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因为共工氏叛乱,甭管到底是叛乱的目标是颛顼还是帝喾。帝喾派重黎去讨伐他们,但是没斩草除根。帝喾就诛杀了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做重黎的继承人,又当火正官,就是祝融。

2、迁徙

吴回生了陆终。到了陆终这里,这个族群,分成六个部分,因为陆终生了6个孩子,六胞胎,剖腹产而生。

六个孩子,分别为昆吾氏、参胡氏、彭祖氏、会人氏、曹姓氏、季连氏。

其中季连氏,就是后来芈(mǐ)姓,楚国的来源所在了。

据《楚居》记载

季连生于 (騩)山(或许是河南新鄭、 密縣一帶的具茨山)。这里的”降“还不同于生,专指神灵下凡,说明楚人远古时期是巫、政不分的。

接着把部族迁移。

楚人原来生活在中原地带的(騩)山。后来迁徙乔山地区。

接着迁徙于江汉之间,逆上训水(均水,丹阳一带)。或许是商朝中期时期,楚人与方山(汌水的上游)有密切交往。

商王盘庚的孩子生了一个女儿叫妣隹,妣隹已有婚约。

于是季连强娶妣隹,生了 白(伯)、遠中(仲)。

繁衍生息,在京宗这个地方。

鬻熊,有个妻子叫妣戤。生了位叔、丽季。

熊丽出生之时,母亲难产,巫医把他的母亲裂开的胁部,用一种叫做楚的荆条绑起来。后世楚人因这个荆条的名字而得名,命名为楚。

部族一直居住于京宗。

接着继续看《史记》记载

昆吾氏本来是夏朝的侯伯,最后被商汤所灭。看起来应该是没有站在商汤那一边。彭祖氏,殷朝为侯伯,殷末被灭。季连生了附沮,附沮生穴熊。

后代式微,有的在中原,有的在蛮夷之地,他们的世系不能记载。这里《楚居》记载比较明确,是有明确迁徙路线的。

其实在其他古籍例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

黄帝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於羿,羿传逄蒙,逄蒙传於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服。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後诸侯可服。琴氏传之楚三侯,所谓句亶、鄂、章,人号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传至灵王,自称之楚累世,盖以桃弓棘矢而备邻国也。自灵王之後,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臣前人受之於楚,五世於臣矣。臣虽不明其道,惟王试之。

像文中弧父、楚琴氏,《史记》都没有记载。

3、分封

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后代叫鬻熊。鬻熊的儿子侍奉周文王,早死。他的儿子叫熊丽(楚居认为是楚的开端)、熊丽生了熊狂,熊狂生了熊绎(yì)。

熊绎在周成王时期,帮助他伐灭商朝功臣的后代。于是封熊绎在楚蛮之地。那既然有这么大功劳,为什么要封他为南方的土地?

其一、我们看到《史记》中并没有记载楚人分封的时间在周武王,说明经过楚人尽管浴血奋战,但是在周王室眼里,排不上号的。

其二、但是楚人抱有一丝幻想,继续侍奉周王室,到了周成王时期,分封了。结果分封到南蛮,爵位为子爵。可以讲楚人这丝幻想破灭了。尽管有功,但是屁股决定脑袋,周王怎么想得起这么一个民族。

为什么呢?因为好地方都分封完了。我们看第一等,自然是与周天子同姓。第二等,不是与周天子同姓,但是关系非常近。第三等,功臣,遗民。接下来的分封,还有什么好地方吗?况且《史记》记载了楚人的其他祖先,都在殷末被灭,为什么啊?大抵跟秦人一样吧。

当然,当时分封大小,号称方圆五十里土地,就这么大,爱要不要。而且当时更气人的事情是什么呢?成周大会,大会诸侯,当时楚国国小且穷,但是还得带礼物给周王,他带了什么呢?

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就是最最不值钱的东西给周王。熊绎大老远的从江汉跑到镐京,结果

置茅蔬,设望表,与鲜牟守燎

跟一个人在会外守着火燎,连大会都没法参加。

但是熊绎决定尽管如此,现在没法和周王讨价还价,韬光养晦,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本分。

到了周康王时期,康王赏赐鼎给有功的诸侯国。

据《左传》记载

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这一次,周王赐给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鼎,而楚人因为被周室视为蛮夷,没有

此时的楚国,国小且穷,据《楚居》记载

国家要建一间祭祀的房子,结果没钱。

祭祀的房子建好了,用什么祭祀?没有祭祀用品,太穷了,最后去旁边的鄀国,偷了一头牛,来祭祀。

最后祭祀在晚上,因为心虚,不敢光明正大的干。

要知道中国的政治中心几乎都在中原地带,就是现在河南这一带,为什么呢?简单来讲,就是生产力水平没法去适应那种生产条件。

黄河流域,自然是以黄河为中心,黄河上游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土壤厚度最厚的可以达到近百米。

土壤怎么形成?大量长时间的风化作用使的岩石逐渐疏松,改变原有岩石结构,形成。而世界由于大量的,长时间的刮风(信风),到了黄土高原这个地方,下沉气流汇集于此,形成黄土堆积,几万年下了形成黄土高原。后来又经过雨水冲击,汇集于黄河,导致黄河含沙量非常高,到了中下流,水势平缓,泥沙沉积。

这种长时间的后果就是土壤细密、松软,远古人非常简单就可以耕种。并且此地长得树木低矮,刀耕火种,形成的灰还能当肥料,所以文明形态集中于黄河流域。也缔造了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形态。可以讲对于农业而言,这个地方得天独厚,不仅是因为这个地方自然条件优越,另外这个地方封闭,没法跟外来文明沟通,农业形态不会轻易被打破。

而南方长满高大的乔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根本没法开荒。当年正因为如此,汤因比曾经提过一个观点,挑战与应战是贯穿整个文明演化过程之中的根本的积极因素和基本法则。越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越能磨砺一个民族的性格。

周朝封楚人于南蛮之地,封为子爵。我们都知道,王之下,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子爵倒数第二等。可以讲周王是抽了风,你放他们到南蛮之地,磨砺他们的性格,然后给他们子爵有点羞辱的意味,楚人能满意吗?我们好歹也是祝融的后代,你就这么看不起我。

尽管那个地方未经开发,但是地缘关系特别好。

江汉地区,有秦岭、伏牛山等山脉作为屏障,广大的平原作为依靠,并且楚人具备先进的生产力,来到未经开化的地区,顺风顺水。

楚人的发展,使得中央政府非常不安,周王朝为此,分封一大堆”江汉诸姬“

这批人,死死的锁住了楚国的北进的势力。

导致楚人在一百年里,不断南下,去争取生存空间。

但是尽管如此,江汉诸姬都分封在伏牛山-秦岭-大别山靠近中原地带地区,并没有割断山脉的地缘优势。这一点算是老天给楚人的一个机会。

随国,唐国、息国、申国紧紧锁住楚人。但是主要起防守作用。

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亶,熊亶生熊胜。熊胜以弟熊杨为后。熊杨生熊渠。

据《周本纪》记载

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正义】

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昭王和楚国打仗,在汉水的时候,楚国人给周,一种用胶水胶上的船,昭王很开心,就坐着这艘船,到了河的中流,船破裂,昭王、祭仲全死了。

《竹书纪年》也说

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王陟。

《吕氏春秋》说

昭王伐荆,涉汉梁败,陨于汉中

大概是因为楚国要进攻一种苞茅(滤酒之器),结果楚人没有进攻,周王大怒,讨伐楚国。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熊渠,你也可以称为熊渠子。在周夷王时期,周室开始衰弱,诸侯有的已经不来朝觐了,互相攻伐。这些都是违背礼制的。熊渠子得到长江、汉水之地民众亲和,出兵讨伐庸、杨粵,到达鄂地,熊渠子说:“我是南蛮人,不必沿用中原地区的名号谥号”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左传 昭公十二年》记载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这是楚灵王所说,什么意思呢?他说,当年我的祖先筚路蓝缕,尽心尽力的侍奉周天子,结果怎么样?楚国无分,而你们一个个都有这个鼎。

那么熊渠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其一、熊渠,或者说楚人,并非本地人,他是外来政权,必然会受本地人驱逐。那么说这句,说明我楚人愿意与你们合流。

其二、就是赌气,凭什么我的付出和所得不一致啊。既然如此,我何必听你的。三个字“不服周”

于是把自己所生的三个儿子,全部封为王,属于自娱自乐。等到周朝又一次强大起了,熊渠又去掉了王号。

无论是上王号,还是去王号,人家压根就没理过你。

熊渠子有三位儿子,熊毋康、熊挚红、熊延。熊毋康早死,熊挚红立。熊延杀死他的弟弟,立为国君,熊延生熊勇。

公元前841你,周厉王昏庸无道,周朝王幾之人,攻厉王,厉王奔彘。

公元前838年,熊严为后。

公元前828年,卒。有子四人,长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严卒,长子伯霜代立,是为熊霜。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初立。公元前822年,熊霜争位。熊严的三个孩子争位,结果一败涂地,最小的孩子季徇即位,是为熊徇。

公元前806年,郑桓公被封在郑。为什么记载这件事情呢,因为楚国老是想把郑国夺下来。

公元前800年,熊徇卒。儿子熊咢立。

公元前791年,儿子熊仪立,是为若敖。

若敖时期,楚国开始强盛。

栾书:“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若敖这个词,其实表示的意思是暗暗奋斗。

不知道读出什么来。我觉得我读出这么几点

其一、楚国似乎没有严格的嫡长子继承

其二、一个是西戎的秦,另一个是南蛮的楚,互相对比,可以知道一些事情。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此时就是楚国人碰到的天赐良机。

附:

早期人类,巫文化。

为什么早期人类需要巫术?

除去崇拜神灵,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需求就是。巫作为决策的考量因素。

因为作为一个部族,往往需要做重大决策,但是对、错几率是差不多的。

此时,如果巫师的占卜有利,可以坚定做决策的信心。

比如战争,由于冷兵器时期,双方武器差距不大,重要的是士气。

用巫,就马上有两个功效

其一、坚定决策

其二、激励士气

并且巫师在远古时期,就是科技的掌握者,一般巫医不分。可能是安慰剂效应。

巫和觋不是一个概念,巫是指女巫。觋(xi)指的是男巫。

占卜和占蓍(shi),也不是一个概念,占卜指的是甲骨文那种。占蓍才类似于现在的易经八卦。

从某种程度上讲,巫文化和所有文化都是一致的,就是一个信任体系。所以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讲,

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

而像巫术、算命在大概率上看,是不准确的,但是在小范围是正确的。这取决于被算命之人,本身接受暗示的能力差距,越是暗示力强,自证预言起作用的可能性就越高。

慢慢的,从巫、卜中发展出儒。何为儒呢?

上古祭祀,要沐浴斋戒,后世把举行巫术司仪的人,称为儒。

公元前764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是为霄敖。

公元前758年,霄敖,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

公元前745年,晋国开始乱,因为曲沃内乱。

公元前741年,蚡冒弟弟熊通杀死哥哥的儿子,自立为楚武王。

我们发现,到这里开始,楚国自称王爵了。基本从这一刻开始,楚国不再受周王室摆布。但是这个事情你既可以解释成楚国的阿Q精神,也可以解释为楚国的奋发。关键在于楚国能不能自知自己的实力而行事,能不能在大国博弈中奋发向上。

公元前724年,晋国曲沃庄伯杀死晋孝侯。

公元前722年,郑伯克段于鄢

公元前720年,郑庄公夺了天子的麦子和谷子

公元前718年,公子州吁杀死卫桓公

公元前712年,公子允杀死鲁隐公

公元前710年,宋国华督父杀死孔父嘉和宋殇公。

你说,《史记》用这么大篇幅,去述说大事年表,干吗?

这就是《史记》跟以往史书不同的一面了,以往史书要么是国家修史,比如《左传》但凡不涉及鲁国的,统统屏蔽。而《史记》是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于这种大事,换个词就是大势,《史记》非常具有全局观。

其二,在楚国的世家中大量记述中原地区发生的事情,就是告诉你,楚非南蛮,他是华夏族的一部分。

4、我蛮夷也

公元前706年,楚伐随。随国是汉水之东最大的姬姓诸侯国,据《左传 桓公六年》记载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楚武王等待随国来议和。

随国人派了少师董成。

楚国大夫斗伯跟楚王讲:”我们伐随,连连失利。我们去攻伐他们,他们联合起来,难以离间。汉水之东,随国最大,随国如果抛弃小国,那就是楚国占便宜了。随国少师十分骄傲,请大王隐藏自己的精锐部队,让他更强大。“,此乃骄兵之计。

楚国大夫熊率且比问:”随国有贤臣季梁,他会堪破玄机的“

斗伯说:”我们这是为长久之策,最后随侯一定会信任少师的“

楚武王于是故意毁坏军容,让少师看到。

少师果然中计,跟随侯说:”楚国兵力不济,赶紧追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季梁就来劝阻,说:”楚国这是骗你的,楚国故意摆出师老兵疲的样子,君王何必要这么早对付楚国呢?我听说小国来对抗大国。是有道伐无道。所谓道就是统治者想到利民这是忠,祭祀的时候不谎报自己的情况这就是信。现在随国人民苦不堪言,君王祭祀总是虚报自己。这是没法成功的。“

随侯说:”我祭祀都是用最好的东西,怎么就不能取信于鬼神“

季梁说:”所谓祭祀,实际上是是告诉鬼神,我们统治的好坏。在祭祀的时候说:牲畜又大又肥,是说明百姓财力富足。祭祀时说:稻谷盛的满满的,是告诉鬼神,风调雨顺。祭祀时说:又清又美的美酒,是告诉鬼神上上下下都有善德,而没有邪念。要做的这一点,就需要国君和人民一起致力于农时,修养五种教化,亲近他的九族。现在百姓充满邪念,各怀异心,君王就算祭祀丰盛,有什么用呢?君王如果修明政事,亲近兄弟国家,这样差不多可以免于祸患。“

随侯一听,害怕,就按照季梁所说,修明政事。楚国因此没有攻打随国。

季梁的话里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他认为,什么是忠,是君主忠于民,这就是早期的民本思想。

什么是信,是祭祀时候不虚报。而祭祀属于统治的测验单,不虚报就是利民。怎么修明政事

其一、发展经济(农时),让百姓财力富足

其二、修养教化,上下存有善德,而不存邪念

其三、亲近兄弟国家,就是和睦邻邦

分别从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告诉君王如何统治。那为什么没有提军事啊?中国古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比如《孙子兵法》开篇就告诉你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孰有道,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第一个不是将帅,不是兵器好坏,不是士卒卖不卖命,是君主是否有道。何为道?

《孙子兵法》说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四个字,上下同心。

对于楚国而言,此次伐随,失败。但是斗伯说过,放长线钓大鱼,慢慢离间江汉诸姬。

但是熊通不服气,他说:

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我是蛮夷,现在中原混战。我没有别的本身,只能依靠老弱残兵,希望周王室能给我一个配得上的尊号。

那什么尊号配得上?当然是王爵了。

随国人还真的跑到周王,那里,说楚国人嫌待遇不好,要个尊号。

周天子一听:”什么,楚子无礼,给个子爵很好了“

5、我自尊耳

公元前704年,熊通大怒。可能当时交通不方便,一来一回,熊通才得知这个消息。

熊通说:”我当年,先祖鬻熊,是文王的老师。为你姬家卖命,结果早死。周成王给我先祖一个子爵,就打发我们。我们我们祖先筚路蓝缕,才换得蛮夷皆服,你周天子不给我王爵是吧?我也不稀罕跟你讨价还价,我自己自称王爵。“

楚人这种刚强的性格,表露无遗。至此,中国有了两个王,一个半死不活的周天子。一个南方,方兴未艾的楚王。

于是和随国结盟,开始向汉水以南土地发展。

同年,楚人在沈鹿展开会盟。汉水诸姬中的申国,邓国等来参加,承认楚国的霸权,可视为楚国汉水称霸的开始。这可比齐桓公会盟诸侯还早。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左传》)

接着楚国因为此事,讨伐随国。目的很明确,只要你承认我是老大,就行。

公元前704年,随国的少师被随国宠幸。

楚国那个大夫斗伯一看,”被我说中了,赶紧打随国,机不可失啊“

楚武王亲征,军队驻扎在汉、淮之间。

随国大夫季梁,明白楚国怎么回事啊。就请求,当小弟就当小弟,免得这场战争。谁叫,周王把我们分封在楚国旁边。

楚国如果铁了心跟我们打,我们再宣战不迟。

少师说:”你懂什么?必须速战,楚国有什么厉害的?要是跟上回一样给楚国跑了,就遭了“

随侯听从少师所言,出兵抵抗。

季梁说:”楚人以左为上,楚君必在左军。现在攻打右军,右军兵力薄弱,一定能成功。右军一败,其他军队就作鸟兽散了“,此乃避实就虚之计

少师轻敌,说:”不攻打楚君,打什么战啊“

随侯听从少师所言,大败。

秋天,楚、随两国议和,楚王不同意。斗伯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呢。现在随国还没有到国破家亡的地步,暂且议和。“,于是两个罢兵议和。

随少师有宠楚,斗伯比曰,可矣,雠有衅,不可失也,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斗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左传 桓公八年》)

两次伐随,都没有吃掉随国。

但是,楚国在江汉之间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公元前701年,也就是郑庄公去世那一年。楚国要会盟贰、轸。

郧国(姬姓)人把军队驻扎在蒲骚,要和随、绞、州、蓼四国进攻楚国。屈瑕就怕。楚国大夫斗廉说:“郧国人军队驻扎在郊外,一定没有戒备之心。他们天天盼望四国军队到来。你把军队驻扎在郊郢,去打那四个国家。我率领精锐部队去打郧国。郧国希望那四个国家去抵挡,必然很懈怠。打败主力的郧国,那么四国作鸟兽散。”

屈瑕说:“要不,向大王增兵”

斗廉说:“不可,打仗就重要在于士气,在于上下一心。商纣王军队多不多,不还是被周打败了吗?”

屈瑕说:“要不,叫巫师占卜一下”

斗廉说:“有疑问(中性决策)才去找巫师,没有疑问找什么巫师?”

于是大败郧国,和贰、轸订立盟约,回国。

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左传 桓公十一年》)

第二年,即公元前700年,楚国进攻绞国。

军队驻扎在绞国的南门。屈瑕说:“绞国小,而且轻浮,轻浮就缺少谋略。故意放出楚国的砍柴人,去引诱绞国”,楚王依计而行。

三十个砍柴人被绞国俘获,第二天。军队出城,抓楚国砍柴人。楚军在绞国的北门,山下设有伏兵,绞军一来,伏兵四起。全部被俘获,楚国与绞国签订城下之盟。

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谋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左传 桓公十二年》)

第二年,即公元前699年,楚国要攻伐罗国。

屈瑕去攻打罗国,斗伯比送行,看见屈瑕趾高气扬的,说:“楚国必败”

于是斗伯比就来见楚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

楚王说:“没必要吧”

回来把这件事,当笑话告诉夫人邓曼。

邓曼一听,思考一下。对楚王说:“斗伯比的意思不是说人数多少,而是说君主应该用信用来安抚百姓,用美德来训戒臣子。现在屈瑕趾高气昂,这样就会轻敌,你应该用刑罚管一管他。你还真以为斗伯比是告诉你军队不够啊,难道他不知道楚军已经出发了吗?”楚王赶紧派了去追军队,没有追上。

有个贤内助就是好。

屈瑕在军中通令:“敢来劝谏者,受到刑罚”,结果渡河没有行列。楚军东一群,西一伙,冒冒失失的过河,还不设防。最后罗军和卢戎军,两面夹击,楚军大败。屈瑕死,其他将领听候处罚。楚王说:“这是我的错误啊”,把将领们都赦免了。

领导能承认自己错误,太不容易了。多少君主,谁都有错,我没错,推三阻四的。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楚国于是改革内政,旁边的邻国休息了十年。

6、余心荡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在世上最后一年,第三次讨伐随国。原因,《左传》没有写,《史记》说是周天子认为随国在楚国强大的过程中推波助澜。楚武王认为随国背叛联盟。

楚王此时心脏不好,心怦怦的跳。就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可能是大王寿命已尽,历代先祖知道了。如果大军能够凯旋,那么这也是国家之福啊。”

楚武王(在位已经51年,应该60多岁了)亲征。死于樠木之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改道,在溠水架桥,修筑军队营垒,秘不发丧。这样随国害怕,投降,莫敖屈重以楚王的名义结盟随国。退兵回国,宣布了楚武王的消息。

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将齐,入告夫人邓曼曰,余心荡,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随人惧,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盟随侯,且请为会于汉汭而还,济汉而后发丧。

这就楚武王,明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也去。因为血管里流着是祝融的鲜血,就像火一样燃烧。楚武王一生,最大的标签就“不服周”,楚武王一生留下四句话。

其一、

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其二、

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其三、

孤之罪也

其四、

余心荡

可以看出楚人内心中一种,倔强阳刚之气。

男儿自立,当有倔强之气。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曾国藩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