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二章   几个基本概念『感悟』

   

《正面管教》阅读正在进行

      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学习,在知道“怎么做”之前,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多地了解人类的行为,第二章介绍了许多实用建议。容易让人理解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态度......阿德勒是一个超越其时代的人。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高中学过政治哲学都知道,实践是需要理论来指导的。而这本书却让我深深感受到理论来自哪里?理论则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优秀的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在有生之年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都无法走正确的路。而这本书确实会让教育者少走弯路。这样的阅读过程,我很享受。


        一、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对于我们而言,这样的一个名词并不陌生。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查找了资料。对于自尊的定义是这样的: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自尊有强弱之分,过强则成虚荣心,过弱则变成自卑。自尊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维护良好自我形象的需要。自尊量表(SES)是设计用以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高自尊的人也会有失败和落魄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象与自尊需要之间也会产生不和谐的冲突,但是他们在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可以较容易地化解掉这种冲突,并很快恢复心理平衡,从而保持心理的和谐与健康。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旦孩子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他人的评价,孩子就会变成“讨好者”  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慢慢的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这样孩子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猛然间,才发现“自尊”这个词确实能给人带来错觉,昨天你可能觉得自己很伟大。然后,你犯了一个错误,并开始自责,或者听到了别人对你的批评——突然之间,你的自尊便烟消云散了。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者观点,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才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学会适应以后的他们将受益无穷,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道如何对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受益良多中,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这里的关键。

      我特别喜欢书中举的例子,动画片《史努比的故事》其中一个情节,露西问莱纳斯:“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莱纳斯回答:“我没上学,我去了学校,打开门问‘这里有谁需要我吗。’没人回答,所以我就回家了”。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中国的文字是很有意思的,对于选择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一直以来都觉得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当我看到看到这个两个词,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方式,属于哪一种?是为了“赢得”孩子,还是为了“赢了”孩子?不得而知,细思极恐。事实上,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两个概念的不同。“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者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为了“赢的”孩子,想法设法,书中列举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能很好地帮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你感到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有障碍,造成了孩子对你的敌意和不满时,就要用这些步骤。在用过这些步骤之后,你和孩子就都会感到被理解了。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成绩。孩子们往往将此理解为父母更看重他们的成绩,而不在乎他们本身。当孩子怀疑你的建议到底是为谁好时,“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1.表达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来我想要你得到更好的分数,是为了我还是为了你?”

        2.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我能理解为什么你似乎不能为了我而把事情做得更好。当我父母想要我做得更好时,我也觉得似乎我是为他们和他们的期望而活的。”

        3.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我的确是希望你考得更好,因为我觉得这对你有好处。我知道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没什么意义,但良好的教育会在将来为你打开很多大门,能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

        4.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怎样才能找出一个办法,使你把努力进步看成对你自己有益的事,而不是因为受到了我的批评?”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都是极其重视的,努力营造一种合作的气氛对于教给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是社会责任感的根本——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孩子们有了很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将极大地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环境。把这些能力教给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你和孩子相处时以你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做出表率,要相信,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对于榜样作用这点我深有体会。看完这一章才发现,其实我以前思想上一直有一个误区,特别是在新教师阶段的时候,因为第一年带304班的孩子们,刚开始由于和孩子们走的近,上课也总是笑眯眯,直接导致课堂调控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不怕我,上课我反复强调纪律。一个月后,我转换了策略,一致认为教师只要对学生凶,学生就会听话,班级纪律自然好。但其实,教师仅仅是对学生严厉或者凶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学生只是害怕你,不敬重你。回首过去,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起码现在明晰了为什么?我想,当初的我是赢了孩子,但却不是赢得了孩子。

      很有意思的是,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中,有不少和心理咨询师用了相似的技能。比如第一步的感受理解,是尊重和热情的体现。第二步的同情和共情、尊重类似。第三步的告诉感受则是“情感反应”。第四步则是和来访者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学习,要懂得让学生接受,首先要尊重和理解他们。我们可以对孩子严格,但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严厉。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要惩罚,也应该说明为什么要惩罚,惩罚的度也要合适。几年过去了,即使现在上课有同学开小差的时候,我会专门请他回答问题。当孩子能认真听讲时,我便示意他坐下去。有时候我会说,如果你觉得你能集中注意力了,就坐下去,不然就站着听,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的表述不是恶狠狠,也不是凶巴巴,更不是挖苦的语气,我想孩子是比较能接受的。我也希望自己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体现出我自己的威严。这一课,也让我非常深刻!


        三、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感觉,因为这事一个不可捉摸的东西。但是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重要,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最能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例如:一个孩子把牛奶洒在地上,其逻辑后果应该是让他学会清理干净,只要大人以和善而坚定的话语“哎呦,你该怎么办呢?” 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这就是一个逻辑后果,重要的是问孩子该怎么做就是要比告诉孩子怎么样去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则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不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说话或者夹带着羞辱的话,请求就会变成惩罚,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呢?马上清洗干净,从现在开始我来到牛奶,因为看来你倒不好”。没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孩子就会有不尊重的操纵,因此,要经常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

        书中的这个事例,也会让很多人阅读之后啪啪打脸,因为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因为调皮,我曾经打碎了一个热水壶,当时心里很害怕,很恐慌。因为又要挨批评了,但是我收到的第一声言语是:有没有烫伤?有没有事情?再确认我什么事情都没有的前提下,奶奶就开始了责备:走路要看着点,万一受伤了怎麽办?怎么那么大了还那么调皮?这个水壶打碎了又要重新买乱花钱了……却始终没有问过我:你该怎么办?我是坐着发呆,奶奶则一边埋怨一边扫干净了地上的玻璃碎片。在奶奶那样的年代,对于孩子的疼爱中缺乏方法,但是这样的爱本身没有错。反观过去,这何尝不是一个言行背后的感觉到教育案例?我希望我们以后都能给予力量给孩子!


        四、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为我们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提供了知识财富。阿德勒下面这8个基本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并形成实行正面管教所必需的态度和方法。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的态度和技巧,以帮助孩子培养踏入社会时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良好品格。

        1.孩子是社会人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记住,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当他们“茁壮成长”的时候,他们就在发展着“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见第1章)。而当他们处于“求存”状态的时候(努力地想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大人通常会将其看作不良行为。当你能够把不良行为看做是孩子们的“求存模式”的时候,你对不良行为的看法是否就不一样了?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标背道而驰。比如,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但他们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人讨厌。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他们的行为越是惹人烦或生气,他们就会越急迫地追求归属感,因此也就越发令人讨厌。

          德雷克斯解释说:“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孩子们并非是存在这一问题的惟一群体。下面的情形就是这种状况如何开始的一个好例子。

        当阿黛尔(2岁)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弟弟从医院回到家里时,阿黛尔发觉妈妈给予小宝宝很多的关注。糟糕的是,阿黛尔将此解释为,这意味着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她。这并非事实;但阿黛尔的看法比事实更重要。她的行为将取决于她所相信的事实,而不在于真正的事实。阿黛尔的目标是想要重新获得她在妈妈心中的特殊地位,并且她错误地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表现得像个小宝宝,因此她可能会需要奶瓶、会把臭臭拉到裤子里,并且爱哭。结果,她适得其反,妈妈对此感到很沮丧、很厌烦,而不是充满爱意和亲切。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当我们看到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就知道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了。正如上述事例所表明的那样,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令人讨厌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大多数大人来说,很难不去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很难记得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理解这一概念,是大人更有效地帮助行为不当的孩子的第一步。这有助于你成为“密码破译者”。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请你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记住,虽然孩子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她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时,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如果你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你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这前4个概念将在第4章做更详细讨论。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的“Gemeinschaftsgefuhl”概念,这是阿德勒创造的一个优美的德文单词。英文中没有恰当的对应单词,阿德勒最后选择了“社会利益”这个词(而我用“社会责任感”)。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当大人扮演“超级妈妈”或“超级老师”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正是这些孩子,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当别人拒绝侍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当他们寻求报复时,他们对自己的伤害往往与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甚至超过对他人的伤害。

          在另一个极端,是一些 家长和老师太过忙碌,没有时间教导孩子为培养好的品格而学习社会和生活技能。恰恰就是这些成年人为孩子不“守规矩”而感到气恼。我不明白他们认为孩子能从哪里学到恰当的行为。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太多的大人只是“责备”孩子,而不是承担他们自己应尽的职责。

        正面管教通过促进社会责任感,能帮助大人和孩子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父母和老师们常常不知道,他们为孩子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孩子自己本来能做的。他们没有花时间教孩子学习如何对家庭和班级做出贡献。我们不妨来列个清单。请问老师们,你在班级里做的多少事情是可以由孩子们自己来做的?请问父母们,你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仅仅为了图省事,而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非常明显的是,分担任务会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教给孩子们生活技能,并且让孩子体验到社会责任感。

          6.平等

        现在很少有人会对平等这个概念感到困扰,可是面对孩子就不一样了。一旦涉及到孩子,就会有很多反对意见。他们会问:“孩子们没有与我们同样的经验、知识或责任感,他们怎么能和我们平等呢?”

          正如在第1章所强调的那样,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平等的要求。大多数成年人都能够接受孩子们和大人具有同等的价值。这正是为什么正面管教摒弃羞辱的原因之一。羞辱与“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驰。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我们需要达成的是,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这是最令人鼓舞观念之一,也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最难达成的观念之一。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可是每个人都在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尤其是孩子。

            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你小时候犯了错误时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的讯息。那都是些什么讯息呢?你或许想把它们写下来。当你犯了错时,你得到的讯息是不是你愚蠢、无能、坏蛋、没出息、木头人?再闭上眼睛,想想某次你因为犯错而遭到的训斥。你当时是怎么想你自己的?你想将来要怎么办?记住,你当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决定;但当你回过头去看时,你当时的决定通常就很清楚了。有些人认定自己无能或者自己是坏蛋;另一些人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完美而受到羞辱,从而决定不再冒风险。正如上面提到过的那样,太多的孩子决定变成个 “讨好者”,以他们的自尊为惨重代价去取悦大人。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会决定掩盖自己的错误,并想尽办法避免被抓到。这是能鼓励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生活技能的讯息和决定吗?当然不是。

          当家长和老师们就孩子的错误传达给孩子的是负面讯息时,他们常常是好意。他们是在试图激励孩子“为了自己好”而做得更好些。他们没有花时间考虑他们的方式所造成的长期效果。有那么多的养育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建立在“让孩子害怕”之上的。成年人担心,如果他们不“使”孩子做得更好,他们就没有尽职。太多的人担心邻居会怎么想,而不是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另外一些人担心如果自己不让孩子充满恐惧和羞辱,孩子就永远不会做得更好。大多数人的担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并且担心如果他们不让孩子遭到责难、羞辱和痛苦,就是在娇纵孩子。大人往往会以对孩子更多的控制来掩饰自己的担心。

          其实,还有其他办法——不是娇纵,而且不需要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代价——能真正激励孩子做的更好。那就是,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要是我们能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我说的确实是“我们”。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咎。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孩子们在家庭会议和班会(见第8章和第9章)上会学到并练习如何把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很多家庭发现,晚餐时间让每个人说出自己当天犯的一个错误,以及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是个很有益的方法。有些老师每周在一次班会上(每天一次)找出时间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犯的错误,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孩子们每天都需要看到犯错误的价值所在——并且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下从错误中学习。

        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你会反复看到的一个主题——就是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会。然而,大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这样他们才能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的“不完美”树立榜样。下面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 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个R(即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你曾经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如果你说过,孩子是怎么回应的?我在世界各地讲演时多次问过这个问题,听众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或爸爸,或老师)。”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且很可能正是大人应得的),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了。

        “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我深深喜爱正面管教原则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论我犯了多少错误,也不论我的错误造成了多少麻烦,我总是能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上来,从我的错误中学习,清理我造成的麻烦,而且能让事情变得比我犯错误以前更好。

          因为我犯过那么多的错误,“矫正错误的三个R”就成了我最喜爱的概念之一。我自己就有一个“标志”性的案例。有一次,我对当时只有8岁的女儿说:“玛丽,你是一个被宠坏了的淘气鬼。”(这听上去像是和善、坚定、尊严和尊重吗?)

        我一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冲突(而且,任何冲突都至少是在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仿效大人作出的榜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孩子们有承担责任的榜样时,他们就会学着承担责任。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了过去

        你一定已经注意到,这一章的例子所讲述的,都是关于大人的不良行为(由于知识和技巧的缺乏)怎样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而且,在每一个例子里,当大人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过去时,他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我们看到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就知道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了。马斯洛需要层次:

图片发自简书App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对孩子来说,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基本能满足。但是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却不是这么容易获得的。所以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鼓励孩子会让孩子具有更好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教育中有一种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积极的引导给孩子带来了积极的积极反应,积极的反馈又积极地影响了孩子,最后形成了良性循环。假设,这个反馈是消极的,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也许是恶性循环。很不幸,也许现在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做的正是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相信,只有打压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够好才能促使他们进步。实际上我们是在摧残孩子们的信心,伤害他们。这样是不会有太好的教育效果的。尊重、理解、积极引导孩子们,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纠正错误的三个R,很简单的三个步骤。承认,和好,解决。如果我们不是碍于师严道尊,不是碍于家长对孩子的绝对权威的执念,我们是能够轻易做到的。我相信大禹治水一定是有不少挫折的,一味地堵河道是无法治理水的。教育也许同样如此。我们确实对孩子有教育权,但不代表我们有绝对的权威,因为正如之前我想的,教育并没有办法存在一个最为合理的判断机制。这样是好的,或者那样才是好的。如果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相信这样的方式是好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孩子们。我们可以加以影响,因为孩子最终要适应社会是必须受到社会或者我们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样的影响应该是如春风化雨般,而不是简单粗暴。

        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我想到了一部电影《死亡诗社》(《春风化雨》)。基廷老师的教育就是如此。教育即当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另外,以后的更新我会更多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而不是生搬书上的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158评论 4 3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600评论 1 30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1,785评论 0 2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655评论 0 22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075评论 3 2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02评论 1 22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146评论 2 3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8评论 0 21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671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38评论 2 2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18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36评论 3 2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343评论 3 24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8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82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126评论 2 28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934评论 2 27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把我之前准备连载但还没连载的先放这里。备查! 坐在床上,我的面前放着我21个国家的27本护照,都是我的。我不是要跑...
    古城茶博士阅读 312评论 0 0
  • 一处绝望必有一处希望,只是希望存在于绝望深处。人生多坎坷,坎坷生绝望。走投无路之时,也往往...
    冰夫阅读 131评论 0 0
  • 总是在寻找什么,却又那么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没错,总是在迷茫中度过。浑浑噩噩的度过余生,很多人都想过让自己的人生...
    一场美梦被惊醒阅读 22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