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发展心理学 婴儿期

相对于生命中的其他阶段,婴儿日常生活具有很多相似性。

在所有文化中,婴儿都是只能进行有限的活动,并不能使用语言(婴儿这个单词的字面意义就是不会讲话),不能自理,严重依赖他人的照顾和保护。

这一章探究婴儿发展方面的文化相似性和变异性,之后的章节都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生理发展

第二部分,认知发展

第三部分,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

婴儿期的生长与变化

身高,体重,出牙,大脑发育,睡眠模式,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性。

生长模式

第一年比以后任何阶段长的都要快,5个月大,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是出生时的3倍,平均10公斤左右。

按这个速度再长3年,4岁孩子体重272公斤;不过体重增长速度在第一年结束后就会骤降。

婴儿头几个月迅速长胖,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1岁大的孩子会失去大部分“婴儿肥 baby fat”,这种体脂较低的趋势将持续到青春期。

出生第一年,身高也急剧增加,从50厘米左右到75厘米左右,每月长2厘米。身高生长不均衡,生长加速期多于稳定期。

生长不均衡表现在,婴儿往往从上部(头部)开始生长,然后向下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分,这叫首尾原则

头尾原则

此外生长从身体中部开始并向外延伸,即由近及远原则,躯干和手臂的生长要比手和手指长的快。

第一颗牙出现在5-9个月,会产生不适,称出牙期。

大脑发育

人类大脑的基本发育绝大部分在出生后的第一年。

大脑发育

在孕期发展的妊娠中期,神经元以每分钟250000个的惊人速度生长着,妊娠晚期发育速度会有所放缓,因为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其他器官和总体规模上。

出生以后,大脑恢复了它的爆炸性增长方式,新生儿大脑体积约是成人的25%,到2岁比例变成70%。

婴儿的大脑平均包含1000亿-2000亿的脑细胞或神经元 neuron,他们并不是直接连接在一起的,而是被一个叫做突触 synapse  的微小空隙隔开,神经元之间跨越突触的沟通则是借助释放的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神经元的轴突 axon 释放神经递质树突 dendrite 则负责接收神经递质

突触

人生前两年的大脑发育不包括越来越多的神经元繁殖,到2岁时,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会下降到出生时的一半。

婴儿期存在两种大脑发育方式:

首先,神经元之间的树突联结会快速成倍增加,这一过程被称为过度生成 over production 或繁茂 exuberance。

出生时神经元鲜少互相联结,但到了2岁,每个神经元都会联结几百甚至几千个其他神经元。最大的联结密度出现在学步期,学步期那章再将。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髓鞘化 myelination,即轴突被髓鞘 myelin sheath 包裹住,那是一种脂肪物质构成的膜或鞘,能够增加神经元之间的沟通速度。

髓鞘化在人生的最初几年特别活跃,不过会以相对较慢的速度一直持续到30岁左右。

神经元制造了巨大的,联结其他神经元的突触网络,于是开启了一个能够提高联结准确性和效率的过程。

用进废退是适用的原则,随着树突的联结变得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快速,没有树突的消亡,这个过程叫树突修剪 synaptic pruning,通过树突修剪,大脑在童年早期和青少年期会减少大约1/3的突触。

大脑的专门化

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元都具有专门的功能,总的来说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后脑 hindbrain,中脑 midbrain, 前脑 forebrain。

后脑,中脑成熟的最早,执行生命必须的基本生物功能,它们能够确保肺持续呼吸、心脏跳动,及身体运动平衡。

前脑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 和大脑皮层 cerebral cortex。

边缘系统包括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丘脑 thalamus 和海马 hippocampus。

下丘脑很小,只有一粒花生米那么大,但是在监测和调节我们的基本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饥饿、口渴、体温、性欲和激素水平)。

丘脑是将来感觉信息从身体接受,并转发给大脑其他部分的传递中心。

海马对于记忆十分重要,特别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传递。

人类大脑最具区分性的部分就是前脑最外面的部分,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占大脑总重量的85%,是出生后生长最多的地方。是人类特有能力的基础,包括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概念,想法和符号进行思考的能力。

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专门化采取了两种方式,首先,大脑皮层被划分为两个半球,两者由一束神经纤维 - 胼胝体联结,使两个半球能够进行信息交换。

其次,偏侧性或单侧化 lateralization 这个术语被用来形容两个半球的专门化,左半球专门负责语言及逐步、序列式的信息加工;右半球专门负责空间推理及全盘、整合式的信息加工。

然而,大脑半球的专门化不应当被夸大,因为两者共同致力于语言、情绪和行为的大部分。

大脑皮层在每个半球也都有专门化,分别拥有四个功能不同的区域或脑叶。

脑叶

枕叶 occipital lobes 在两个半球的后部,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颞叶 temporal lobes 在两个半球的下部,负责处理听觉信息,包括对口语的理解。

顶叶 parietal lobes 在颞叶之上,负责加工来自身体的感觉信息。

额叶 frontal lobes 在前额的后方,是人脑最高级的信息加工中心,包括产生口语、计划未来、对策。

对于脑叶来说,与大脑半球一样,吧夸大专门化的程度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多数大脑功能都不止一个脑区参与。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

新生儿和婴儿的大脑皮质在许多方面仍然尚未成熟,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plasticity,意味着它对环境具有高反应性。

睡眠变化

新生儿每天总共睡16-17个小时,每个周期几个小时,大约一半时间都是快速眼动睡眠。

3-4个月,睡眠周期变长,晚上能睡6-7个小时,快速眼动睡眠降到40%。

6个月大的时候,文化习俗会影响睡眠的长短。美国14个小时,肯尼亚12个小时,荷兰16个小时。

婴儿猝死综合症

2-4个月,SIDS 的风险最高,风险因素:

趴着睡觉

低出生体重,阿普加评分低

母亲怀孕期间吸烟,或婴儿长期处在吸烟的环境中

柔软的床铺,房间温度过高,穿的衣服多。

一起睡:对于婴儿的利弊

西方主流都反对父母和婴儿睡一张床,认为这样导致婴儿的过度依赖,危及婴儿的情绪健康。

但亚洲母亲认为,一起睡会让儿童在很小的年龄就懂得,他们与其他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负责的关系。

睡眠安排是文化复合体,这个行为的独特文化磨损,反映了潜在的文化信仰(一起睡是集体主义信念,独自睡是个人主义信念)。

婴儿的健康

婴儿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

营养需求

婴儿饮食中需要较多的脂肪,为身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注入燃料。

固体食物的加入

优质高脂的营养是母乳,4-5个月加固体食物很常见,但那是还有呕吐反射,导致吐的比吃的多。直到第一年多下半年,婴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才得以发展。

西方医生建议5或6个月大时加固体食物,通常是米粉。

婴儿期营养不良

大脑身体都在快速发育,因此婴儿期的营养不良会造成严重的,持久的影响。

婴儿死亡

在世界范围内,人生第一年的死亡风险比任何时期都高。

婴儿死亡的原因和预防

一岁以内,除了营养不良,疟疾、痢疾也是主要原因;总的来说,头号原因是腹泻;疫苗接种使得很多疾病减少或消除了。

动作与感觉的发展

人类新生儿不能四处移动,经过一年的成长,会具有高度的移动性。感觉发展比较轻微,但视觉还是有进步。

动作发展

经过人生第一年,动作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变化体现在大肌肉动作发展 gross motor development,包括平衡,爬行这种全身运动;以及精细动作发展 fine motor development,包括更加精细的手部翻转动作,抓握、操纵物体。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第一年,不用支撑就可以抬头、翻身、坐起、爬行、站立、扶着东西走一小段。大多数儿童都会按这个顺序掌握技能,也有顺序变化、或跳过其中一个阶段的情况。

大肌肉发展是先天的、是有遗传时间表、大脑成熟、成人为发展这些技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儿童自己练习这些技能的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化习俗(刺激、鼓励或者限制)可以略微加快或减慢,婴儿期大肌肉动作发展的个体发育时间表,但影响小,相对短暂(比如虽然襁褓文化中的婴儿2岁才会走路,但到了6岁,和促进早期动作发展文化中的婴儿比,没有什么不同)。

精细动作的发展

对生拇指 opposable thumb 是人类在构造上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遗传发展,即人类的拇指可以处于其他手指对面的位置。

对生拇指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

婴儿期精细动作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伸手够 reaching”和“抓握 grasping。

但奇怪的是,婴儿一个月时伸手够东西比他们两个月大时更好。一个月,向感兴趣的物体伸出手臂,叫前伸够 prereaching。但到两个月的时候,前伸够就消失了。前伸够是对出现在眼前物体的一种反射,与其他反射一样,在几个月后就会消失。

大约3个月的时候,前伸够会再次出现,比之前更加协调和准确。之后会发展的更加顺畅、更加定向、高能够适应物体运动和位置的变化。

抓握也是新生儿的一种反射,无论什么东西放在新生儿手中,他们都会自动抓住。抓握在第一年里也会发育的更加顺畅和准确,因为婴儿学习了调整自己拇指和其他手指的位置。在手没有触碰到物体之前就做好了准备,之后还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重量进一步调整。

第一年结束,婴儿能够很好的抓握勺子,开始自己吃饭。

婴儿在触碰和抓握能力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在学习协调这两种能力。触碰和抓握是精细动作技能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运动技能的一个基础。

感觉发展

出生时,感觉的发展程度差异很大,味觉、触觉几近成熟,听觉在许多方面比较发达,视觉是最不成熟的。

深度知觉

婴儿期视觉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度知觉 depth perception,即辨别环境中物体相对位置的能力。

深度知觉的关键是双眼视觉 binocular version,即将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整合起来的能力。因为人类眼睛在脸上略微分开,它们对眼前视野有略微不同的视角,两者结合起来的图像就能够提供有关物体深度,及相对距离的信息。

一旦婴儿开始移动,如果没有深度知觉对危险做出预判,他们可能会撞到物体,或从边缘掉下去。

视崖实验中,6-14个月的婴儿愿意在浅的那面爬行,即使对面有母亲的鼓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

联觉

感觉信息的整合与协调被称为联觉 intermodal perception,或称为感觉统合。新生儿也具有这种能力,听见声音会看向声音的方向,表示视觉反应和听觉反应是同步的。

联觉的早期发展可以帮助婴儿了解他们的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

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就是皮亚杰提出的。他确信不同年龄儿童的思维是有差别的,并且认知发展的变化贯穿不同年龄阶段。

认知阶段论意味着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被组织成连贯的心理结构 mental structure(主要指将思维组织成统一模式,所以所有的思维都具有相同的认知功能水平),某个人在某个特殊阶段对生活某个方面的思考,也应当像在哪个阶段思考生活其他方面一样,因为所有的思维都是相同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皮亚杰的研究焦点是认知如何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所以他的模式被誉为认知发展方法。

皮亚杰认为,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背后的驱动力是成熟 maturation,即一种发展变化的生物驱动程序。

这就是说,每个人在基因上都有一个认知发展的管理,为我们在特定年龄的特定变化做好了准备。合理正常的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出现是必要的,但环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无论怎样,你都不可能教会1岁孩子,只有4岁孩子才能学会的东西。而等他长到4岁,成熟的生物过程就会让他更容易理解,无需特殊的教学。

皮亚杰强调,认知发展的驱动力是儿童理解和影响周围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儿童可以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

而行为主义认为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通过奖赏和惩罚来起作用的,并没有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活动的主体。

儿童对现实的建构就发生在图式运用过程中,图式就是用来加工、组织和解释信息的认知结构

对婴儿来说,图式建立在感觉和运动过程中,比如,吸吮,抓握。

但婴儿期之后,图式会变得更具象征性和代表性,就像词语、观点和概念那样。比如,所有的名词都是图式。狗会唤起一种认知结构,让你能够加工、组织和解释信息。

图式的运用涉及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同化 assimilation,指新信息会被修改并整合进原有图式。

顺应 accommodation,指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新信息。

同化和顺应通常会在不同程度上同时发生,就像认知硬币的正反两面。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吸吮奶瓶,主要同化,略微顺应;但吸吮牙刷柄,主要顺应,较少同化。

比如阅读本书过程中,读到和你自己的经验相似的知识,你就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们纳入你已有的知识库。但其他不熟悉的信息,可能会和你生活中已经形成的图式相悖,就需要运用顺应来拓展你的理解。

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这个阶段的认知发展包括,学习如何协调各种感官的活动(比如,观看一个在视野中移动的物体),和肢体运动(比如,伸手去抓物体)。

在婴儿期,两个主要的认知成就就是感觉运动从反射行为发展为有意行为,以及获得客体永久性的进步。

感知运动阶段可以划分为6个次级阶段,前4个发生在0-1岁,后2个发生在1-2岁(在学步期介绍):

次级阶段1:简单反射(0-1个月)

认知活动主要基于新生儿反射,比如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抓握反射。反射是图式的一种,因为它是加工和组织信息的一种方式。反射图式更偏重于同化,因为它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次级阶段2:最初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

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基于反射,更多依靠有意行为。婴儿学会了重复最初偶然出现的身体动作,比如他们经常会吃手。这种动作是初级的,原始的,因为它关注的是婴儿自己的身体。这种动作是循环性的,因为它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有意地重复。

阶段3: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

包含偶然发现动作的重复,与初级循环反应的区别在于,初级涉及的活动仅限于婴儿自己的身体,而二级涉及所有与外部世界有关的活动。比如偶然用脚碰到风铃,就会总去踢。

阶段4:二级图式的协调(8-12个月)

动作第一次不再是偶然的了,而是有意的、目标定向的行为。而且婴儿现在能够图式,不再是每次只练习一种图式。比如,会为了够东西,把成人的手挪开,这就涉及了把东西挪开,伸手去够,抓握。

客体永存性 object permanence

客体永久性的初步理解,即觉察到客体(包括人)即使没有被直接感知,或动作接触,仍然持续存在。

不到4个月的婴儿扔掉物体时,他们不会去看物体落在了哪里,因为婴儿一旦看不到或摸不到物体,就认为物体不存在。

4-8个月,扔掉物体的婴儿会粗略地看一下落在哪儿了,因为他不确定物体是否仍然存在。

8-12个月,婴儿才开始表现出一种对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性觉察,给他一个有趣的东西,藏起来,他会去找。

但他们的认识非常初步,他们会在习惯的地方找。这就是“是A非B”错误,即使他看见你把东西藏到了新的地方,他仍会在原来的地方找。因为他认为自己在原来那个地方寻找的行为是物体再次出现的原因。

他们不能够理解无论他们的行为如何,客体都是存在的。

对皮亚杰感知运动理论的评价

皮亚杰最初建立感知运动发展理论️是基于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仔细观察和实验,很多研究已经普遍证实皮亚杰对婴儿认知发展的整体描述是正确的,

然而,一些批评者认为皮亚杰的理论低估了婴儿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在客体永久性方面。

客体永存性中的运动协调与记忆

婴儿的动作发展伴随着认知发展,没去找,可能是他们缺乏寻找物体的动作协调能力。

有研究者运用“违背预期法”验证了这一假说,即婴儿会对那些违背预期的物体注视更长的时间。所以,如果婴儿对一个违背客体永久性规律的事物注视了更长的时间,那就说明他们对客体永久性有一定的理解,并不需要肢体来证明。

2-3个月的婴儿就会比较长时间注视那些物理上不太可能的事情。

而还有写批评者认为,客体永久性方面出现错误,有可能反映的是记忆的发展,而不是事物属性的错误理解。

文化与客体永存性

皮亚杰的理论起初只是基于三名瑞士儿童,而几乎所有的后续研究都是西方儿童。然而在一些非西方的研究中,婴儿达到感知运动阶段的时间更早,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鼓励他们发展运动技能。

婴儿期的信息加工

皮亚杰的理论关注思维如何伴随年龄发生变化,皮亚杰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拓展我们的认知能力,实际上在每个生命阶段我们的思维都是不同的。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取向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对认知发展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连续性的、渐进的、稳定的。 按这种观点,认知过程随着时间发展基本保持不变。焦点不是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如何伴随年龄变化,而是所有年龄阶段都存在的思维过程。

通过对各年龄段进行比较,可以揭示思维能力是变化的。

信息加工取向的原始模型是计算机,研究者尝试将人类思维分解成与计算机功能的类似部分,即注意能力、加工能力、记忆能力

比如,客体永久性,研究者会检验问题关键部分是如何吸引婴儿注意力的,处理每个测次的结果,记住结果并将以前测次的结果提取出来与最后一次的结果进行比较。

按照这种方式,信息加工取向是一种成分取向 componential approach,因为它涉及把思维过程分解成不同的成分。

人类的大脑比计算机复杂,人类思维的不同成分会同时运作,并不是逐步进行加工。

信息加工

尽管如此,信息加工的焦点仍然是思维过程的成分,特别是注意和记忆。

注意

信息加工始于输入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但你所听到、看到和触碰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没有被进一步加工。比如读书时周围的声音,椅子的感觉等等。如果你关注的是正阅读的信息,其他大多数信息都不会进入感觉记忆,唯一可以继续处理的信息是那些你的注意力聚焦的信息。

婴儿注意研究️主要集中在

习惯化 habituation,即一个刺激多次重复出现以后,对它的注意会逐渐下降。

去习惯化 disinhabituation,即当一个新异刺激紧接着一个先前多次呈现的刺激出现时,会重新获得关注。

连续多次出现同一张面孔,然后呈现新面孔,他们通常会对新面孔产生去习惯化,也就是说,相对于旧面孔,他们会更多关注新面孔。

人生的第一年,习惯化出现的时间非常非常少。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时,新生儿可能需要几分钟才能出现习惯化的标志,4-5个月,习惯化只需要10秒,7-8个月只需要几秒钟。这种变化的发生是因为婴儿能够更加有效地感知和加工刺激。

同龄的婴儿,习惯化发生的频率也不同,个体差异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有些婴儿在信息加工方面比其他婴儿更有效率,是因为他们的习惯化形成得更快。

习惯化形成相对较慢的婴儿,似乎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善于维持注意,而是因为他们陷入刺激之中,并且难以自拔。

婴儿习惯化的速度可以预测在其他任务中的记忆能力,以及后来在智力测试中的表现。

6-12个月,婴儿的注意方式变得逐步社会化。他们并不只是关注那些最有刺激性的感觉,还会注意到周围的人正在关注的事物,即共同关注 joint attention。

共同关注不仅是婴儿信息加工发展的基础,也是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基础。

婴儿学习新单词的一个方法就是在他们使用词语时,观察别人正在做什么或者正在看什么。这通常发生在婴儿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中,也可以在观察他人的注意指向中产生。

记忆

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记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包括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婴儿客体永久性的进步就是短时记忆发展的一个反映。

从婴儿期开始,再认对我们来说要比记忆更加容易。

婴幼儿明显已经学习了很多东西,为什么后来能回忆起小时候的事会很少?

有研究者指出,长时记忆需要语言和对自我的感知,不过其他动物也会表现出这种”婴儿期遗忘“,所以这不能成为主流解释。

近来,记忆研究者指出,这是由于海马回的发展。海马回在出生时尚未成熟,但在早期发展中神经元的增长率很高,许多新神经元的增加可能会干扰已有的记忆环路,因此长时记忆一直无法形成。直到童年早期海马回中神经元的产生有所下降,因为此时海马回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

婴儿期发展的评估

发展评估的方法

量表包括,格赛尔和贝利量表。最近,婴儿认知发展的测量主要集中在信息加工方面,尤其是习惯化。

贝利量表

格赛尔开创了一种测量婴儿发展的方法,包括四个分量表:运动技能(例如,坐着),言语使用,适应行为(例如,探索一个新的物体),个人-社会行为(例如,使用勺子)。

智力测验模型用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IQ 作为对心智能力的整体测量,随后格赛尔将自己的测量结果整合为一个发展商数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作为衡量婴儿发展进步的总体测量。

格赛尔量表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方法被贝利继续使用,制定了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III,用于评估3个月到3.5岁儿童的发展。

贝利量表包括三个主要的分量表:

认知量表:测量注意和探索的心理能力,例如,6个月大的婴儿,测是否会看书中的图片,23-25个月,测是否能将相似图片配对。

言语量表:测量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例如,17-19个月,测是否能识别图片中的物体,对38-42个月,测是否能说出4种颜色。

动作量表:测精细运动能力和大肌肉动作能力,例如,6个月是否能自己坐30秒,38-42个月是否能单脚跳2次。

贝利量表也会产生一个DQ总分,

婴儿评估的信息加工取向

婴儿对视觉或听觉的新异刺激形成习惯化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有些婴儿是短时注视者,产生习惯化很快;有些则是长时注视者,产生习惯化之前需要更多时间或反复呈现刺激。

习惯化花费的时间越短,婴儿的信息加工能力效率越高,他们花费较少的时间进行刺激信息的输入和加工。

纵向研究发现,短时注视者具有更高的智商和教育成就,比DQ更有效。

媒体能够促进认知发展吗?”小小爱因斯坦“的神话

研究得出结论,教育媒体产品对婴儿认知发展没有影响。8-16个月,每天看一个小时教育DVD,婴儿就少理解8-16个单词。

婴儿用DVD 取代了社会交往,而观看DVD 并不能弥补社会交往的缺损。

这些发现表明,儿童的认知成熟具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时间表,加速认知成熟度的尝试都是徒劳的(或有害的)。

那么怎么促进婴儿的认知发展?

跟他们讲话,给他们读书,给他们回应,保持耐心。

语言的开端

第一个声音和单词

语言

2个月大,cooing 咕咕声,喔、啊、咕噜,常常发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没有互动也会出现,好像婴儿正在挖掘自己的发声器官,并尝试发出声音。

4-6个月,babbling 咿呀声,多次重复辅音-元音的组合,嘟嘟嘟嘟。无论所处文化使用的语言是什么,咿呀声都是相似的。 然而几个月后,开始出现文化差异,婴儿不再会发出周围人不使用的声音。9个月,就能分辨咿呀声来自那种语言。

8-10个月,开始使用手势进行沟通,唤起他人行为的方式(举起双臂,被抱起),也是一种激发他人言语反应的方式(挥手,成人说拜拜)。

婴儿开始说话通常是一岁前后,爸爸妈妈,熟悉的动物,移动的物体,食品,问候语。

在所有的年龄段,言语理解(我们理解的词汇)都要超过言语生成(我们使用的词汇),这种差别在婴儿期特别惊人。

婴儿定向言语

在许多文化中,成人会用特殊的方式和婴儿交谈,称婴儿定向言语 infant-directed speech,音高要比正常交谈高,语调被夸大,语法被简化,词汇和短语比正常交谈更可能被重复。

婴儿之所以喜欢这种定向言语,是因为它比其他言语更富有感情色彩,夸张和重复提供给婴儿有关词语含义的线索。

第三节 婴儿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气质

情绪性的差异被看作是气质 temperament的指标,包括活动水平,敏感性,安抚性,情绪性,社会性等品质特征。

气质就是对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先天反应,是人格的生物学基础原材料。

气质的概念

所有的婴儿生来就有特定的行为或人格发展的倾向性,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塑造了这些倾向性。

气质的维度

气质最初由 Alexander Thomas 和 Stella Chess 提出,他们让父母使用活动水平,适应性这样的维度,对婴儿进行评估,将婴儿分为三种类型:

容易型 40%,心境通常是积极的,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环境,通常是比较温和的,并不会有极端的情绪反应。

困难型 10%,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会比其他儿童更加频繁地出现强烈消极心境。

慢热型 15%,在活动水平上特别低,对新环境进行消极反应,但较少出现特别积极或特别消极的情绪。

困难型,到童年期有较高的风险问题,比如攻击行为,焦虑,社交退缩。

慢热型童年早期似乎很少出问题,但进入学校,就会感到害怕,在学业和同伴关系上可能出问题。

另外有35%无法归人以上三类,其他气质研究者改为根据气质特质对婴儿进行评定。

Mary Rothbart 增加了情绪性的几个方面,David Buss 增加了社会性。

但测量都是挑战,2岁以后,儿童的心境和行为才进入更加稳定的模式,但环境经验已经有2年以上,那气质仍能被假定为是先天的,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吗?

适配度

气质测量的所有方法被看作是人格的原材料,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就有了适配度这个概念,儿童发展的最佳状态,是儿童气质与环境需求匹配恰当。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理解和包容,具有消极气质特点点婴儿到3岁能够学会控制他们的情绪反应。

婴儿的情绪

表达和理解情感是我们深层次的生物特征,人类的情感表达是漫长进化历史的一部分。情绪表达在不同文化的人类中是高度相似的,不同文化中的人都能轻松识别其他文化中的人的情绪表达。

原始情绪

婴儿生来拥有有限的情绪,在最初几年中会分化出更多的情绪。

情绪

情绪分为两大类:

原始情绪 primary emotion,也叫初级情绪,是最基本的情绪,是我们与动物共有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恐惧,厌恶,惊讶,高兴。原始情绪在第一年里很明显。

高级情绪 secondary emotion,也叫次级情绪,是需要进行社会学习的情绪。比如,尴尬,羞愧,内疚。高级情绪也被叫做社会道德情绪 sociomoral emotion,因为婴儿不是天生就知道什么是尴尬,必须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高级情绪大部分在第二年发展。

三种原始情绪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就很明显:痛苦,兴趣,愉快。

之后悲伤分化成愤怒和恐惧,兴趣分化成惊讶,愉快分化成高兴;厌恶很早就出现了,但和痛苦,兴趣和高兴不同,它不会分化成更复杂的形式。

婴儿的情绪感知

婴儿出生几天,听到其他新生儿哭自己也会哭,他们能感知他人的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感染 emotional contagion。他们能将哭泣识别为一个悲伤的信号并作出反应。而且他们能明显感知哭声的差别,更可能的对同龄新生儿的哭声做出反应,而不是其他成人,或自己哭声的录音。

最初,婴儿更善于通过听觉来感知情绪。到2-3个月,视力提高,他们能够辨别高兴,悲伤,生气的面孔。

另一种表明婴儿情绪感知的有趣方式是根本不表露情绪,冷面范式 still-face paradigm,就是父母在与婴儿互动时不表露情绪,于是婴儿就会出现悲伤的反应。

这说明,婴儿很快就学会了对他人的特定情绪反应产生预期,特别是他们熟悉的人。

婴儿对冷面范式的反应显示从很早开始,情绪体验就源于与他人的关系,而不是源于个体内部。

最初几周,微笑是内部状态激发的,哭是由于饿,疲倦或冷。但很快婴儿就学会了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出回应。

到2-3个月,他们微笑,会期待他们认识到人能用相似的方式做出回应,这就是冷脸范式造成婴儿困扰的原因。

第一年里,情绪认知发展的另一个指标就是婴儿对听觉上和视觉上的情绪进行匹配的能力。

一年以后,婴儿会逐渐熟练地观察他人对模糊或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使用那些信息来塑造自己的情绪反应,这被称为社会参照 social referencing,这是婴儿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比如母亲如果对婴儿不熟悉的玩具表现的消极,婴儿就会回避那个玩具,这种反应在9-10个月大时才会出现。

社会参照是幽默感发展的基础。

婴儿的社交世界

婴儿的社交世界是理解婴儿发展的重要部分,因为它会影响婴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身体和运动发展,到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人类从一出生就存在于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之中,婴儿通过共同关注和社会参照来了解世界。

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社交环境逐渐变得复杂。

婴儿社交生活的文化主题

无论文化有什么不同,婴儿总能成长为在他们的文化中具有良好社会功能的人。对婴儿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是,至少与一名照看者建立社会关系。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理论

两大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毕生发展8阶段,婴儿期的核心危机是信任与不信任

婴儿必须依赖他人才能得以存活,如果婴儿拥有一个能够提供食物、爱、温暖、保护的照看者,这个照看者能够提供稳定的爱和关系,重要的不是生物联系,而是情感和社会性的纽带;他们就会在社交世界中形成一个基本信任。

婴儿期形成的信任为将来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形成不信任,就会导致婴儿期问题,还会造成未来人生阶段的问题。

约翰.鲍尔比提出了依恋理论 attachment theory,关注的是婴儿与最初照顾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质量对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仅存在于婴儿期,还会影响后来的发展阶段。

如果最初照顾者对婴儿的照顾是敏感的,多反应性的,那婴儿就会认为其他人也是如此,能够信任社会关系。

鲍尔比的理论有着十分不同的理论起源,体现在进化理论及动物亲代-子代关系研究两个方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19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63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933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20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0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4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9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7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27评论 1 24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2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4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9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7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8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