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读后感

伴随着孙燕姿《天黑黑》旋律的结束,我读完了香帅老师的《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作为一本经济学读物,结尾的文艺范让人猝不及防,慢慢的听完这首歌,细细的看完这首词,“我相信一切都会平息,我现在好想回家去”,原来,我们都是渴望温暖的孩子。

新年过后,终于将《变量5》和《钱从哪里来4》读完了。何帆的《变量5》重点是道,主要是哲理和思辨的味道;香帅的《钱从哪里来4》重点是术,点明了方向和方法。《变量5》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存下来最重要。《钱从哪里来4》则讨论了时代、通胀、房产、消费、A 股、平台、数字化职业等七个方面在2023年的发展趋势,甚至具体到了个人决策层面。这不啻于迷雾中的一盏明灯,在茫茫的大海上,指引我们前行。

作为80后的尾巴,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在国家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潜意识里认为经济增长、生活向好是一个常态,我们相信还能搭上国家快速发展这班车。不曾想,这两年的一次次变化,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加入WTO、举办奥运会、人民币纳入SDR,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中国全球化是趋势,但中美摩擦不断、民族主义抬头的情况提醒我们,逆全球化也可能是趋势;我们从小被教育爱好和平,以为战争已经远离,但俄乌战争的炮声历经一年还未停歇;医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但在不知名的病毒面前,我们依然是弱小的一方。

就这样,2022年我们的世界变了,全球化的贸易秩序、金融秩序、安全秩序都受到了挑战。而这一切或许在2008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08年以前,美国是全球当之无愧的老大,受益于“霸权稳定论”,这一时期也是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期。而后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深感自身利益受到威胁,中美摩擦不断产生,美国想要的是独大,中国想要的是发展。根源上就不同的两个国家,不知如何才能平息这场争端。

谈到美国,2022年的通胀是无法避免的一个词,过去20年(2001-2021)美国的平均通胀率是2.19%,而截至2022年10月,美国的通胀率是7.7%。但其实不只是美国通胀,全球都在通胀,尤其是欧美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基本在7%-14%,阿根廷和土耳其甚至超过了70%。

对于通胀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老话讲就是“钱不值钱了”。弗里德曼认为“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其外在表现为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多。在通胀过程中,商品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均不小,但回到国内,我们对通胀的感触都不深,这是错觉吗?不是,中国确实没有通胀现象。

美国之所以通胀,是因为在疫情期间,为了避免经济危机,一直执行货币宽松政策,甚至直接发钱到民众手里,流通货币多了,通胀自然就起来了。有人说这是美国的阳谋,美国外债高企,通胀可以使债务消失在无声无息中,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对于这种国际之争,就不做过多猜测了。

中国虽然也有宽松政策,但力度之小,尚不足以抵抗疫情之寒气,在危机时刻,人们更倾向于降低消费,存粮过冬。消费不振,生产萎靡,甚至都有了通缩的迹象,遑论通胀呢?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人们信心开始恢复,而要想2023年经济更快复苏,那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少不了的。

2022年底关于房地产的一系列政策也在印证人们的猜想,房地产作为支柱行业,扛了十几年GDP的大旗。从2000年到2012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0.11%,中国房价平均年化回报率为6.04%,其中一线城市房价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3.1%,超过了同期沪深300、上证50等各种指数,这一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房产等同于优质安全资产。

从2013年到2021年,中国房产呈现分化趋势,大城市房产依然是优质安全资产,小城市房产价格涨跌不一,21年年末,中国城市化率是64.7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也不过80%,这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空间已经较小,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让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中国城市化高增长阶段基本结束,房产的高收益阶段也基本告一段落。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不能再买房了呢?国人对于“居者有其屋”有着特殊的偏好,这大概是我们骨子里求稳的特性,考公务员,进事业编,吃铁饭碗,乃至买自己的房子。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综合考虑增长逻辑、通胀逻辑和机会成本逻辑,房子还是可以作为安全底线存在的。

我是18年的时候在保定入手一套房子,回头看去,一不小心就站在了历史的高点,每每想起,久久不能释怀。我也时常疑惑自己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购买房子,读完书中香帅关于房产的选择问题,我想大概也是想增加安全感吧。18年正值而立之年,又逢婚姻大事,买个房子,心里会踏实很多,与书中谈到的安全底线不谋而合。

房子作为人们的大类消费,在居民资产中占据近七成的比例。剩余的可选消费能有多少呢?近几年有的专家提议促消费拉经济,实在是不敢苟同。有入才能有出,疫情三年,动不动就封控,面对风险和不稳定,降低不必要消费是首选项。中国人民银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城镇居民存款增加13.21万亿,是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而2021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加的是9.9万亿。这意味着,22年前9个月,就比21年一整年多存了3.31万亿。

现在疫情放开,23年春节人头攒动、拥挤热闹的新闻到处可见,但是时间的伤痕仍在。人们在经历重大危机后,会保持较低的消费欲望,更倾向于储蓄,这被称为“疤痕效应”。但在新消费中,疤痕效应好像没有什么影响,这个“新”体现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比如导乐师,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职业,导乐师要在孕妇产前、产后和临产时给予行动上、感情上和信息上的支持,减轻怀孕分娩时的痛苦与不安,让孕妇感受到做母亲的快乐。

人们开始舍弃不必要的物质享受,转而追求精神、情感上的享受,这大概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新消费带来了新的行业变化,产生了新的职业需求,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又会给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A股市场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热门话题,多少人意气风发的进去,多少人在这里折戟沉沙。22年A股市场只能用惨淡来形容,A股市场一直饱受争议,牛短熊长、散户居多、追涨杀跌……这些A股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以往A股大小盘轮动、行业轮换还能以年为周期,22年板块、热点轮换的时间尺度已经需要以月,乃至周来计算。我们对于财富的渴望总是有那么一丝急迫感,我们不愿意等待,哪怕多1秒的时间。

长期来看,老龄化注重生命质量,生活美好,消费升级,数字化等题材都是大势所趋,但在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谁又敢孤注一掷呢?A股是自由市场,但对于政策更加敏感,倘若给定政策不变的情况下,2023年的A股未必不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A股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行业研究、财报分析、择时能力,想在几千只股票里面避免踩坑的难度可见一斑。

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好的选择应该是基金,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过滤了一批质量不好的公司,但如何选基金的学问也不浅,只是相对股票,风险降低,同时收益也降低。个人更倾向于指数基金,风险低,手续费低,专业能力要求低,买指数基金就是买国运,相信中国经济还是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较高发展,指数基金也会带来不错的收益。但在投资过程中对于还是要有一定的择时能力,好的入场时机,会留下足够的安全底线。

20年成立的恒生科技指数被大多数人看好,里面全是腾讯、阿里、美团、快手等一众互联网公司,我从8毛的时候买入恒生科技指数基金,一直买到4毛,结果到现在还亏损15%,这未免就有择时不正确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国家政策整顿的原因,在这一轮整顿中,腾讯市值从7.17万亿港元滑落至最低2.82万亿港元,其他互联网股票也未能幸免。

我们在享受平台企业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不禁感到惊讶,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生活的这些公司怎么了?腾讯是社交的代名词,阿里是电商的代名词,美团是日常生活的代名词,代名词的背后是垄断,垄断的背后是资本的无序扩张。就像教培行业一样,当资本将教育的门槛拉高以后,大多数人就沦为了牺牲品,作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国家,必然会出手打掉过高的门槛。互联网行业也是一样,互联网+资本,可以降维打击各行各业,带来生活便利是可以的,影响民生是禁止的。我们需要的是健康有序,反对的是野蛮混乱。在既定的政策里面,稳定有序的发展,寻找成长的第二曲线,或许还可以让互联网平台企业焕发第二春。

第二曲线在2022年是很热的词,其实不只是对于企业来讲,同样适用于个人发展。2022年,失业、转行、转岗是大多数人没跨过去的坎,我们都以为这是最难打工年。然而事情的真实情况是两面的,一方面确实是找工作难,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最高到了19.4%,我自己身边也有人很长一段时间没上班。另一方面却是招人难,具体讲是招合适的人很难,现在企业普遍看重的是工作技能,而不是专业知识,这可能是数字化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专业知识变得不那么重要,很多专业性很强但标准化程度很高的事情都可以被替代了,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要更适合人类的使用习惯,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必然导致工具越来越便利,使用门槛越来越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更加剧了这一趋势。而一些无法替代的工作技能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写作、学习、沟通、表达等能力,概括起来分为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三种技能,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可以看作硬技能,上面三种更倾向于软技能。

很多人在考虑换工作时忧心忡忡,瞻前顾后,我认为更多的是舒适区在作怪,熟悉的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流程让我们从内心里抵触跳出来。我们很难想象建筑设计师可以转行做婚庆设计,培训老师可以转行做社区服务者,这恰恰是因为核心能力是相通的。建筑设计师对空间的把握可以平移到婚礼现场的设计,老师沟通表达的能力更适合社区复杂繁琐的工作。所以换工作的第一原则,就是顺着自己的技能比较优势,迁移到技能相近但趋势向上的行业或者岗位。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瓶颈,此时,要么提升工作中必需的硬技能,要么提升越来越重要的软技能,想要找到第二曲线,总要占有其中一项,如果有幸能够1+1,必然得到大于2的结果。

结尾说回这本书的题目,大标题是“钱从哪里来”,小标题是“岛链化经济”,“岛链化经济”是香帅老师在22年7月份演讲的一部分内容,是对全球化经济有分割而又无法完全分开的状态的总结,对于本书的内容个人认为契合度不高。可能是为了突出主题的连续性,从这本开始,后续题目是固定的大标题,从务实的角度看,并非必要的,虽然更凸显出时间的连续,但是不了解的人看上去,会有俗气、鸡汤之嫌。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有很大推荐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