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艺术

独处是个艺术活。自从 18 岁离家上大学之后,独处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于是不知不觉地,我开始认真对待它了。在不同阶段,对其感受也不大一般,如果起初是由于学业原因不得已而为之,那么现如今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欣然接纳了。

“不得已”与“主动追求”,我认为概括了大部分独处的类型。前者基本上来源于在图书馆自习的需要、失恋所致、与舍友的时间安排不一致等。庆幸的是,我那时候有吱呀呀的自行车,MP3 里的美国之音,以及学校南门小吃街的煎饼果子陪伴。静默的时空与沉默的外物相互配合出来的默契,是我这种安静者的良好出口。所以独处于我而言并非是封闭的压抑,而是一片无限的天地——它与外界的交互,与在人群堆里侃侃而谈相比,并不缺少任何信息流动。

后来我甚至开始享受一个人赶火车。在拥挤的北京站,这意味着大包小裹地在某根柱子边上坐着啃快餐,火车出发后,又倚靠着一路向北的车窗放空自己十个小时。那时候北京的天气还没如今糟糕,高铁也不大流行,手机仍然是诺基亚的天下;听音乐如果是用轻便的 MP3,就算是智能了。若在火车上发短信,常常隔几分钟就断了信号,索性放下手机听音乐、看书、吃零食。对于 20 岁左右的年纪,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高产”阶段,路上写下来许多矫情地文字,今天看起来是“弱智”,但在时过境迁发生前,谁都没想过,原来那时候觉得过不去的坎,这么容易就被岁月冲淡。

曾经与我踏上过许多次火车的背包,也果然“跟着我腐烂”——如此独自自习、骑单车、赶火车的情形被原封不动地平行搬移到了地球的另一端。我到了美国,仍旧重复着这种自己觉得甚是强大的独处。每次与人用英语沟通了许久之后,我会找个僻静的图书馆角落沉淀几分——这才意识到独处已经成了救赎自己的避风港。它不是逃避外界的方式,也不是回避问题的毒药,而是在读书、思考过程中找寻自己,是补充能量的粮草。

也正是因此,我发现自己是因为热爱独处才独立,而非热爱独立而独处。享受独处的过程,能够让人内心充盈、对自身进行审视。它是人变得强大的一种方式。热爱独处之人,我相信大多并不是不合群,而且甚至大多都是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因为独处给予了人们面对外界的最好状态。刘若英曾经在她的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里谈论“独处”的意义,剖析地甚是真诚,她说——

所 幸 善 于 独 处 的 人, 不 会 很 容 易 地 感 到 寂 寞, 自 己 与 自 己 之 间, 其 实 有 很 多 事 可 以 做、 可 以 忙, 不 需 要 靠 别 人 来 知 道 自 己 的 状 态。 可 以 自 在 处 在 孤 独 里, 绝 对 是 一 种 幸 福。

这与那本书的推荐序里描述的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在《独处的能力》里提到的独处概念不谋而合,它将“自在的独处”与“一般的孤独”区分开来,认为“自在的独处”并非悲伤的孤独,而是自在的孤独,特别是在他人面前还能保持自己的孤独的能力,是一种情感成熟的指标。

说到这里,似乎我是在自卖自夸——然而我并不想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多么高尚的宣扬,我自认为并不具备这种资格来对个人风格侃侃而谈。退一步而言,每个人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也许它是独处里的丰富,也许它是与外界交谈里的充实,但是无论如何,应该尽力去追求有营养、有价值、能对自身的世界观得到帮助的状态,最终抛却掉狭隘的空虚。

真正做到“自在的孤独”的人,不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我想它应该是一种对内洒脱、对外尊重的心态。曾经某综艺节目里出现过一位看似喜欢独自飘荡、以天为盖地为炉的穷游者,整日将自由与孤独放在嘴边,认为世俗对责任、义务的要求是一种道德绑架。然而我窃以为,瞧不起传统观点里的责任义务,采取逃避的方式,把热爱孤独当作幌子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且这也是另一个方向的道德绑架。真正的热爱独处与真正的热爱自由,都不会对他人的生活方式评头论足。能放平心态地追求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生活状态,才是情感成熟的体现。

然而“自在的孤独”其实是条很长的路:并非是某一天呆在家里独处,或者某一日与外界打成一片,就能形成这种自在的。所有最终洒脱的孤独,我相信起初都充满了心酸的寂寞。前几年有本名为《质数的孤独》的小说,里面的男女主人公分别由于家庭境况与成长遭遇而使得人生充满了悲伤寂寞。他们兜兜转转好几圈,最终还是阴差阳错、天各一方——我想这大概是“自在的孤独”的反面极端,充满了岁月里不可抗的阻力。我为此泪流满面:其实所有能够在孤独里找到自在的,都是幸运儿。还有许多为孤独而寂寞的个体,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放弃、牺牲,以向存活者证明,渺小之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巨大的恩赐。

如今我主动追求、享受独处,因为这是慎思的过程,也是我作为一个渺小之人感受与反省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方式。我尽量以它带给我的沉静而对外缓和,也以它带给我的充实而对外输出。它也因此让我看到更多爱与生活的美,从独处的空间感里意识到相处的最佳距离,从自我的反省里体谅他人的感受,从个人的孤独里领会他人的孤独。我不敢谈悲悯,但仍不想放弃它对我的召唤——每个孤独者都应找寻到自在,进而找寻到对外界的仁慈与包容。

这是互相追逐的过程——独处找到了你,你也终将找到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825评论 4 3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887评论 2 30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2,425评论 0 2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801评论 0 22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252评论 3 29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89评论 1 2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216评论 2 32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05评论 0 21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747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83评论 2 2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54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94评论 3 2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406评论 3 2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22评论 0 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96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242评论 2 28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6,017评论 2 28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6.16 来不及了,今天太晚了,给大家分享一段文字吧。 《独处的艺术》 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成长 他...
    热闹且孤独阅读 1,003评论 1 2
  • 摘 独处是指当一个人在意识上与他人分离,所产生的情感或信息流无法与外界交流。 独处,则是一种自觉屏息拂去内心的浮尘...
    蘇_Suu阅读 268评论 0 0
  • 人其实是很孤独的。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和自己相处。 许多事情都要独自面对处理,即使最亲密的...
    官小姐不当官阅读 127评论 0 1
  • 时至今日,回首过往,我们遇见了许多人,也与许多人分离。 幼时,有青梅或竹马,伴你跌跌撞撞长大。幸运的人,青...
    74ea191ce20e阅读 483评论 0 0
  • 按照计划,昨天下午给大我一岁的表哥,打了电话,开始了40分钟的讨论与激励。 谈话中他的情况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是自...
    Inker阅读 17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