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缝间的水浒丨02武松列传之阳谷奇情

回归文本,却绝非重述,换一种看法与说法,写一本咬文嚼字、锱铢必较的水浒列传。

《字缝间的水浒》目录:

01武松列传之初见宋江

02武松列传之阳谷奇情

武松和宋江分手之后,走了几天就到阳谷县地面了,正午时分就走到一家酒店喝酒吃饭。这个酒店有意思,门口酒旗上打着五个字的广告,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打虎前后整篇文字都是奇文,整篇奇文的开端,就从这五个字开始。这五个字就好比两个人比武,其中一个一上来就使出一记当头棒喝,一棒子打得地上是尘土飞扬,胆子小的当下就被这气势给唬住了,艺高人胆大的呢看了当然心里冷笑,很不服气,心想好大的口气,那么势必就要瞧个究竟,看你背后还有什么名堂,而且随时准备给你点颜色看看。这五个字会给当事人武松或者读者造成这种心理。

那么武松拿着哨棒走进了酒店,拍着桌子就要吃酒。酒家过来将「三只碗、一双箸、一碗热菜」放在武松面前。这里不可匆匆读过,仔细一想,不是觉得很奇怪么?为什么是三只碗?这又是奇笔。马上看后文,我们知道,原来这碗是用来筛酒的,可是为什么筛酒要三只碗呢?原来啊,这酒家是搞了一个小小的行为艺术,三只碗,代表只给你筛三碗酒,正好印证门口那五个字的广告词「三碗不过冈」!

我想武松和过往客人看到这句广告词,肯定不会觉得这「三碗」是实指,而会认为这不过是个夸张的说法,是个虚指,意思是告诉你这酒特别好,劲特别大,广告嘛,一般都是带夸张性质的,老北京的货郎在巷弄叫卖西瓜:“斗大的西瓜,船儿大的块哎!”你不会因为西瓜没有斗大、船大而去投诉他,正如现在我们也不会因为鸿茅药酒说自己是“来自天堂的神药”而控告它,我们只会因为它的配方掺假和危害健康而投诉它。

扯远了,回到正题,这酒家筛了三碗酒后,就「再也不来筛」,武松急性子,正喝出一二分兴致,你突然给我停了?敲着桌子就喊了:「“怎的不来筛酒!”」酒家怎么说?酒家说:「“客官要肉便添来。”」这又是奇笔,酒家答非所问,你要喝酒,他却说给你上肉。总之,武松一再要求喝酒,他就是不给提供了。武松就纳了老大闷了,只好问他为什么不卖酒给他喝。酒家回答:“客官您没瞧清楚吗?我门口的酒旗子上写了啊,「三碗不过冈」!”以武松的酒量,他哪里信这个?冷冷地问:“怎么就叫做个「三碗不过冈」?”酒家就给他解释了一番这酒只能吃三碗的道理,意思是三碗就够了,再喝就要醉了。武松就意带嘲笑了:“是吗?「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只好作出进一步解释,原来啊,这酒有两个诨名,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酒家这些话啊,没别的意思,就是极言这酒的猛烈,后劲的强大。为什么这么写呢?读到后头你就知道了。

反正不论酒家如何解释和劝阻,武松是全然不信,觉得他是在胡说,是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钱。他火大了,非要继续喝不可。酒家看武松酒量的确很好的样子,「全然不动」,就又给他筛了三碗。你看看,为了喝三碗酒,两人争了这么久,就为了喝三碗酒,搞得如此艰难复杂。为什么这么写?一是郑重其事,让读者对这酒的信任程度越来越高,相信它的确是厉害之物。另一个小心机就是,让你潜意识地统计武松喝了多少碗?武松又喝了多少碗?为什么这么写酒,都是为了作者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我后面要交待。

武松喝完这三碗之后,担心酒家以为他没钱,就爽快地表示,我喝一碗就算一碗的钱,你别担心我会逃单,还说你这酒就是有蒙汗药,我也不怕。酒家只好“半推半就”地再筛了三碗。武松「吃得口滑」,口滑就是吃得太爽了,实在太好吃了。为了能继续喝到酒,武松这回把银子直接取出来放桌上了。你看看,这一碗碗酒,简直是求着、赖着,才一口口喝到的,你见过这么神奇的吃饭场面吗?我只见过小孩跟大人要糖吃是这德性。这事在武松身上发生让我感到这场面相当滑稽有趣。

此时,武松已经喝了十二碗了,那酒家无论如何也不肯再筛了,生怕武松醉死在他这里。武松暴躁的性格再次被激发出来了,「焦躁道:“休要引爷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无可奈何,又不敢惹他,只好把剩下六碗酒一股脑全给他筛了,武松终于喝得痛快了。这挤牙膏一样的写法也突然豁开个大口子,读者心里也痛快了,这就是张弛有度的文字,有紧有松,有缓有急,前头特别磨蹭才显得后文的畅快来得更加畅快,就像你攒钱攒了一个月,终于吃了顿小龙虾,那滋味肯定比你顿顿吃小龙虾的滋味美妙百倍。这就是有节奏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武松前后其实一共吃了「十八碗」,可是我看到有版本写的是「十五碗」,可能是前人誊抄时犯的错误,或者施耐庵自己的笔误。

武松喝完酒之后,就拿起哨棒站了起来,说道:「“我却又不曾醉。”」走到门外,又回头笑道:你不是说「“三碗不过冈”吗?」得意洋洋的样子,透着纸墨,我们仿都仿佛看得清清楚楚。有点像《爱情公寓》中曾小贤贱兮兮的模样。

我统计了一下,标点在内,这一大段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一共有1045字。水浒中还有谁有武松这种待遇?光喝一顿酒就送你一千字描写,而且这一千字每个字都如此精彩。

可是武松下一个动作就叫酒家惊讶了,原来武松提了哨棒就要走。酒家连忙叫住武松:「“客官那里去!”」突然又起波折。怎么回事呢?酒家说:「“你且回来我家看官司榜文?”」两句话就叫读者再次心头生出疑窦,这就是文字密实带来的阅读快感。接下来酒家将榜文的内容仔仔细细、几乎一字不漏地叙述了一遍:「“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司如今仗限打猎捕户,擒捉发落。冈子路口两边人民,都有榜文。可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其余寅、卯、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不可过冈。更兼单身客人,不许白日过冈,务要等伴结伙而过。”」我将这段文字原原本本重述一遍,是为了让诸位也能体会到这段文字的惊险之处。施公让酒家一五一十,而不是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是因为如果只是简要说明,力度是不够的,那种可怕、危险,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只有说到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仗限猎户捕捉并且限定过冈的时间这种细节,才足以让人心惊肉跳,让人感受到大虫的厉害和可怕。

虽然这话只是从酒家嘴里说出来,可是就已经很可怕了,我要是武松,肯定就啥也不说,立马回到店子里,安安静静躲进房屋里,等其他客人来了结伙再说。可是武松还是不相信这酒家说的话。酒家一直在说真话,一直是为了他好,可是武松没有相信一句他说的话,我们又何尝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呢?当你诚恳地对一个人掏心掏肺之后,最怕的可能就是只换来那人的一声“哦”吧,因此如今人人死守心防。说回来,武松为什么不信?因为他说他自己就是当地人,从来没见过附近有大虫。其实从武松这话可见武松粗心大意的一面。武松已经离开家乡一年多了,怎么可能还对当地情形了如指掌?出了一只大虫,你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说到底,武松还是太自负,太自大,因此他紧接着说了一句:“「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他甚至怀疑酒家留他在店里是想趁夜谋财害命,所以酒家的忠告全被他当作了耳边风。我们很多时候大概就像此刻的武松一样,双耳闭塞,双眼盲目,一意孤行,没能避开原本可以避开的危机,结果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武松列传之初见宋江》中我已经总结过武松是“好在喝酒,也坏在喝酒”,这里武松喝酒后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他自大,过分自负,相信自己,不肯信任   别人,脾气暴躁,不会看人,分辨不出他人话语真假。这些问题哪能尽怪酒呢?酒只是一个媒介,将之诱发、放大而已。于是丧失理智的武松,一个人走上了一条凶多吉少的路途。书中在此写道——「正是: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经过亦如然。」——这不正是人类历史的悲剧症结吗?不然为什么我们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呢?

「武松提了哨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而观众开始为武松的命运担忧。很快武松走到了景阳冈下,发现一棵刮了皮的树上写有和酒家说过的话一样的文字:「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有虎的事实再次得到强调,可是武松却说:「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歇宿。」他还是认为是酒家的诡计,陷入了自我思维的怪圈,毫无回头之意。此时,已是申时,正好到官府禁止过冈的时候了。作者费了一笔来写天色:「这轮落日,厌厌地相傍下山。」天将暮,夜将至,林将黑,一股凄凉诡异的气氛正在此地聚结。观众为武松的命运再捏了一把汗,心想:“武松,迷途知返,下山吧!”武松浑然不觉地「乘着酒兴」往前走,注意从此处开始,施耐庵开始描写酒劲是如何一步步发作的。再走了半里,见到了一座山神庙,庙前真的贴了一张带着官府印信的榜文,武松一读,心直沉到了水底。官府的榜文一字一句全是酒家说过的话,完全证实了酒家所言半句不虚。古语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迷途知返,往哲是也。武松此时的最佳决策自然是当即打转,快速下冈,回到先前酒家,幸运的话,是能保住小命的。可是武松却是这么想的:“「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我们的武松死要面子的性格暴露了出来。这句话可见他的价值观,是要做一条好汉,哪怕是一条死了的好汉。因此武松继续「自误」,走上那条凶险的不归途。从武松的故事我们赫然发现,那些小毛病在重要关头,是可以要了我们的命的,因此我们都须要时时自诫。可是武松也不是义无反顾继续走下去,而是「存想了一回」,这一笔令武松的形象更加饱满可信,因为他毕竟是个凡人,不可能不怕,既然他会怕,他就会有犹豫。为了给自己壮胆,武松运用了自我催眠法:“「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又写了一笔酒意,武松「酒涌上来」,醉意更深了;马上又写了一笔天色,「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此时天已经差不多全黑了,气氛变得更为恐怖了,而武松也已经走到密林深处,他的生死安危已经完全脱离了个人的掌控。其实武松也更怕了,因为他自言自语说:“「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他又在自我催眠,就像如今在可能的危险面前,我们默默祈祷“不可能是我,我不可能这么倒霉”一样。此时越说自己不怕,不正表明越是害怕吗?可是我们的主人公武松此时「酒力发作,焦热起来」,强烈的酒劲与袭来的倦意让他无法理智地思考和自如地行动,看到一块大青石,他完全忘却了危险,直接躺上去睡了起来!

这里我们可以聊一聊作者花那么大篇幅写武松饮酒,并且时时不忘描写武松酒劲发作过程的原因了。写武松饮酒,不止是为了显示武松酒量大,炫耀他的好汉威风,更重要的是为了把武松灌醉。借酒家之口将那酒说得如何如何厉害,也是暗示武松必醉无疑。把武松灌醉有好处,武松失去理智,意识模糊,就会做出错误判断,上冈就合情合理了;此外,喝醉了好打虎,因为对恐惧的敏感度降低。一个没有喝醉,意识清醒的武松不大可能独自上冈,上了冈也不大可能超常发挥,将那大虫打死,很有可能是命丧虎口。而描写武松酒劲一步步发作,直至醉得一塌糊涂,也就是说:打虎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而老虎,也即将出场了。施耐庵没有直接让大虫扑出来,这正是他高出寻常作家之处。他先描写了几句风,直写得那风是神乎其神,气氛渲染得极好。他是这么写的:「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看那风时,但见:无形无影透入怀,四季能吐万物开。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读者已经嗅出了危险气息就近在咫尺,那大虫一定是要出来了!果真,「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最可怕的事情成了现实,而你正身处其中!此时武松就是这种处境,他那里还有困意,叫声「“呵呀”」,就从大青石上滚了下来。这一声「“呵呀”」多么的人性,简直就是吓尿了的真实写照。武松不愧是习武之人,滚下来时,也不忘顺手就拿起了哨棒。其实关于这哨棒我一直没有多说,因为害怕几件事混在一起显得庞杂,说不清楚,其实作者写哨棒也是费了心思的,从武松辞别柴进开始,到此时大虫跳出来,作者提到哨棒不下十次,这就是所谓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是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先生最先提出的观点。水浒似乎特别在意这种细节的安排,使文章极其经得起推敲,这也为我们这种喜欢钻研文本的人提供了一条明确的路子,因为他写得越细致有逻辑,就越值得我们字字计较,越说明我们这样做不是在钻牛角尖,而是反复咀嚼,深入挖掘。我建议大家读水浒的时候完全可以这样细嚼慢咽,不断反刍,就跟牛吃草一样。

施公写大虫的厉害,是通过一连串有层次的动词与动作来表现,光是大虫扑过来的一个动作他就分解出三个动词,一「按」,一「扑」,最后才是「蹿」将下来,真是虎虎生威。写武松的回应性动作主要是一个动词,就是「闪」。「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一个「闪」字,将武松突遭大难的惊恐心理油然刻画,也将武松应对危险的迅猛身法充分呈现。这是大虫和武松交手的第一回合。再看第二回合。依旧是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我们依旧是要注意动词的完美运用。这大虫背后看不到人,便耸起腰胯一「掀」,武松的回应是一「躲」,躲在了一边。这是第二回合。第三回合,大虫跟武松一样冲动一怒,此时两个回合没有得手,已经有些焦躁了,一声狂吼,「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一吼,何止是把人吓尿十回?简直已令人肝胆俱裂。这一吼,大虫的气势数值已经涨到满格,紧接着它乘势而起,将「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就是一「剪」。武松的应对依旧是被动的、消极的,他还是一「闪」,连续三个回合,稳稳保住了小命。我很佩服施耐庵这段对大虫的打斗描写,因为在他笔下的大虫,仿佛就是个有智慧、会武功的人一样,一招一式,章法谨严、层次分明。给我这种感受的原因是,施耐庵写得有章法、有层次。

这大虫啊,其实呢有个外号唤作是“程咬金”,怎么说呢?原来它也像程咬金一样,只有这三板斧,使完之后,最厉害的都已经全让对手瞧见了,接下来它却没了新招,只有将这三板斧从头再耍一遍。就在大虫威势下坠,新的攻势也未生成之时,武松逮住了这个空当,化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双手抡起哨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可是咱们别替武松高兴得太早,因为他这一棒子下来的结果是「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原来他甫经大险,犹自惊悸未定,慌忙中棒子失了准头,竟然「正打在枯树上,把那哨棒折做两截」,这条被作者不断提及的哨棒,终于是废了。这大虫被武松一激,又咆哮起来,翻身扑了过来。武松心中惊骇万分,情急之下往后就是一跳,这一跳,竟然「退了十步远」。一个人能跳十步远吗?何况是往后跳,可是武松做到了。这当然是夸大的文学手法,一方面是写武松神通,一方面也是将武松内心的恐惧抒发得淋漓尽致。正是因这内心升腾的恐惧,将武松的无限潜能一步步激发出来。也多亏了武松这一跳跳了十步,那大虫扑过来的两只前爪将将「搭在武松面前」。此时武松也没多想,脑子也完全无法思考,全凭本能,竟然就势把大虫脑门上的花皮揪住,猛地将虎头按在了地上,大虫在武松的神力之下,竟然被「纳定」在地,无法挣脱。此时武松终于取得了人虎大战的主动权,这极有可能稍纵即逝的主动权。

武松哪里会放过这万分难得的机会呢?他两手已经全用于按住虎头了,只剩下两只脚,于是抬起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这里「乱踢」两个字写得依旧精确,不是“猛踢”“狂踢”,而是「乱踢」,因为武松的心里一直是恐惧万分的啊!我们如今想起武松打虎这个典故,脑中立刻浮现的可能就是英姿勃发的武二郎,头顶怒发冲天,挥着两个醋钵也似的拳头照着大虫一顿猛锤,可是不好意思,依照原典来看,武松打虎的整个过程,始终是被恐惧侵袭、占据的,他没法那么“革命电影”式地潇洒豪迈,从容慷慨,甚至能兼顾走位与摆拍。

那大虫当然不愿就此被武松打死,它奋力挣扎,可是力却使不上来,只将地上「扒起两堆黄泥」,扒出了一个老大的「土坑」,从大虫的极力挣扎之态,可见武松的力气之大。结果这土坑反而成了大虫自掘的坟墓,武松把那大虫「直按下黄泥坑里去」,这时武松终于得以腾出了右拳,书上的写法是「偷出右手来」,「偷」字相当精妙,武松「提」起「铁锤般」的右拳,「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满纸飞溅的血与肉啊,读者读到此处当大呼过瘾!生猛的武松,一连打了那大虫「五七十拳」,那大虫被他打得口、眼、耳、鼻全都「迸」出血来,半晌工夫,那大虫就成了一副躺着的「锦布袋」,这个比喻真是精准、美妙。

我为什么说施公对武松特别偏爱呢?因为写到这里,其实整个打虎的过程已经结束了,但是施耐庵又作了一首古风诗,将武松打虎的经过又歌颂了一遍。

先前武松喝酒直到上冈前后,我们看到武松身上折射出许多弱点与毛病,此时开始到后面的许多回合,我们会慢慢发现武松许多闪光的优点。比如此时,他相当心细,唯恐大虫没有死透,寻到折断的哨棒又补了一顿棍棒。这时,武松的打算是将大虫就此拖到冈下去。想一想不对,武松为什么要把大虫拖下去呢,自己走不就完了?原因得从那官府榜文上想。官府既然仗限猎户捕抓大虫,自然是将此事当做了一件当务之急的民生事务或者说政治任务,打死大虫自然就成了一件功劳。因此可以看见,武松是想去领赏的,武松也是好名好利的,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可问题是此时武松一下手才发现自己「手脚都疏软了,动弹不得」,他已经没有余力拖得动大虫了。武松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心想,「倘若再跳出一只大虫时,我却怎敌得他过?」因此他决定先走下冈子,等明早再来取这大虫尸身。这一笔一笔,写得都合情合理,可见名著是逐字逐句地斟酌出来的。可是走到半途,枯草丛中却又「钻出两只大虫来」,真是奇文陡生,紧张得让你一口气也喘息不下来,武松怕再跳出来一只大虫,你倒好,一来就来了一对,施公真是挺皮的。武松和观众一齐吓傻了。武松心道:「“今番死也!”」观众心想:“操,完了!”可是那两只大虫却忽然人立而起,原来是两个披着虎皮衣裳的人,真是令人又惊讶又好笑。看到这里我就感慨,我是从哪修来的好福气,能够看到这么精彩的长篇小说。

这两个人看到武松了也是好像看到了怪物一样,说的话也令人喷饭:「“你那人吃了忽律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你是人,是鬼?」将语言的魅力发挥到这种地步,能让人神经处在极其兴奋之中。这里,也是借两个猎户之口,在此印证武松的神奇。武松粗略说了一遍打虎的事,那两个猎户都「听得痴呆了」,压根不相信,武松只好跟他们又详细说了一遍,两个猎户这才「又惊又喜」地信了,去叫其他同伙。这行文的层次感简直令人发指。

其实这两个猎户已经是众人中胆子很大的了,其他十个「乡夫」都不敢上来。两个猎户于是将武松打虎的事给十个乡夫又说了一遍,他们当然更不相信。看官们注意,武松打虎的故事会在接下来被转述多少遍,这又是施耐庵的小心机。武松见他们不信,只好带着他们去大虫尸身旁边。这里很有意思的是,乡夫明明只有十几个人,却「点起了五七十个火把」,这当然是因为这帮人对大虫惧怕已极,点几十个火把来壮胆。死老虎吓住了一群人,这就反见得武松的神威了。一伙乡夫跟着武松来到案发现场,看到大虫尸身都是「大喜」,因为武松替他们除了害,免了他们的仗限啊。众人派了一个人去报告里正和当地的上户,也就是当地有权的和有钱的。然后这大虫的尸体被「五七个乡夫……抬下冈子来」,武松一个人打死的大虫,要由这么多人才抬得起,又是在衬托武松神力。下了景阳冈的时候,武松打虎的壮举早就吸引了附近七八十个居民过来围观,一行人不知从哪弄来一架「兜轿」,将武松簇拥着上了轿,不知武松心里会不会有些感慨:天还没黑之前,他还什么都不是,只不过一个流落在外思乡心切的前逃犯,可现在他已经成为乡民们心中的英雄了。乡民们的轿子径直将他抬到了一个当地上户家中,「上户和里正都在庄前迎接」,这时新赶来看热闹的人群又问他是怎么打死老虎的,他只好又将自己打虎的过程「细说了一遍」。当晚他在上户家吃了众人招待他的庆功宴后,就「因打了大虫困乏了,要睡」,就歇息了。这里写的也还是合情合理,疲劳的武松毕竟不是铁打的,他的确需要好好地睡一觉了。第二天一早,上户先派人去县里向县官报告武松的事迹,其他「众多上户一起牵了一头羊,挑了一担酒」伺候他。一头羊和一担酒武松能吃完吗?肯定是不能的,可是只有这样写才能显得众人对他的赞赏,也只有这么大分量的酒肉才能托得住武松的英雄气。喝完了酒之后,上户们又拿出「段匹花红」来挂在武松身上,我估计就跟如今在身上挂个先进个人的红布再送一捧假花是一个意思。这时呢,知县派的代表也来到了庄上,把武松用「凉轿」抬走,和那被打死的大虫一起像游街一样送往县衙。从武松打虎后被许多人拥簇、追捧的情节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社会是很崇拜英雄的,而且底层社会体系很丰满也很活跃。从先后迎接和款待武松的人群可以看出民间社会的丰满性,你看,先是猎户和乡民,后是有钱的上户和有权的里正,这时县令也要接见他了,武松遇到的这些人一层一层往上,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这也兆示着武松的人生也就此水涨船高了。另外说到民间社会的活跃性,从乡民、猎户、上户等等这些各种类型的人对武松的大肆招待和游街式的庆祝可以看出,尤其是相比较如今。首先,如今民间是不大可能看到这样的游行、庆祝活动的;其次,我们似乎已经不再崇拜武松这种个人英雄,或者说我们似乎很难再发现有武松这样的个人英雄值得我们这样去崇拜。可是当时的民众是如此热情、热烈、自发地拥簇着、热爱着他们的英雄,至少在书中是如此。也许你会说现在的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也类似,但我想在行为方式和对象的性质上,都是不同的。在NBA总决赛之后,夺冠队伍的游行中我倒约略感受到这种英雄主义的热情。

此时的武松坐在凉轿上,比昨晚的兜轿更气派,围观他的群众也比昨晚更多了许多倍,甚至连他的战利品——那只大虫的“待遇”也比昨晚更好了,昨晚它由几个乡民人肉抬到了庄上,如今他被放在特制的「虎床」上。

至此,武松可说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不知他自己有没有这种自觉?武松曾说: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世事正是如此,我们永远预料不到明天会怎样,也许你会一飞冲天,也许你会从巅峰跌落谷底。但是不论怎样,读者就和武松一样,尽情地享受此刻的美妙吧!

抵达县衙的时候,「知县已在厅上专等」,武松下了轿,自己亲自「扛着大虫」走到厅上。五七个人才扛得动的大虫竟然被他一个人扛起,更别说昨晚他因为打虎已经耗尽了气力,才休息了一晚竟然又生龙活虎了,可见武松的身体素质有多好,力气有多大。这个扛着大虫上厅的动作也类似于展示战利品的仪式。知县见了武松的英姿,又见这大虫身躯庞大,心中暗暗说道:「“不是这个汉,怎地打得这个猛虎!”」这真是一句相当恰当的总结。这话仿佛不是知县的想法,而是施公自己由衷的赞叹。接着知县又问打虎了经过,武松就又前前后后说了一遍。说出来之后「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惊的呆了。」直到此时为止,武松才终于用不着再描述自己打虎的事了,之所以要不断地讲述打虎的过程,就是因为那些乡民、猎虎、上户、知县不敢相信,而描述了整个过程之后,他们都听得是吃惊不已,作者正是通过一拨拨人不断的怀疑和惊讶来烘托武松的英雄壮举,让读者确信这真的是无比了不起的事,而武松是无比了不起的人。

知县看了武松如此英雄,就抬举他做本县的步兵都头。武松怎么回复的呢?「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看官们会不会稍微有点失望呢?因为武松这么一个英雄人物,对官府、权力是不是理应有远离甚至鄙视的态度,我们看了许多武侠小说和革命英雄的电视剧都是这样表现的,可是水浒传其实既不是英雄史诗,也不是革命小说,虽然影视化之后,我们发现它似乎变成了一部英雄主义而且无比阳刚的作品,那只能说是影视作品没有遵从或者没有领悟施耐庵的本意。正是因为水浒不是简单、热血的英雄小说,所以我们才看到林冲一直忍辱负重不肯反抗,所以我们才看到杨志为朝廷卖命押送劳民伤财的花石纲,被革职处罚之后还搜罗了一担金银上京城找高太尉求情,所以我们也看到此时的武松立刻跪谢知县知遇之恩。因为水浒中这些主人公,虽然身上或多或少有些英雄气质,可是首先他是一个世俗的凡人,他们更重要的身份是要求得生存与追求好日子的人,而不是英雄或者好汉。因此,我们不要认为武松的行为有损他的英雄气概,因为这样看水浒其实是有些偏离轨道的。试想武松在成为逃犯之后,在柴进庄上蜗居还被冷遇的那段日子,他心里该是多么的绝望与悲凉,他肯定以为自己此生再也不能回到故乡,重新做一个阳光底下的正常人了。可是现在,他竟然一夜之间成为声震乡里的英雄,还竟然获得了进入官府做官的资格,这对他是多大的命运改变?如果我们是武松,我们会不会感到狂喜,而欣然接受呢?

水浒不事心理描写,古代小说也没有心理描写的概念,这是从西方引进的说法。但是透过武松的一句话我们还是能捕捉到武松细微的心理变化。那是武松已经做了都头几天之后,他终于应对完了所有的宴请与祝贺,有了独处的时间。这时,他自己默默地想:「“我本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谁想倒来做了阳谷县的都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武松打虎。 主角:武松。 配角:酒家、母老虎、猎户等。 看点:武艺高强。 源自《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纹坛怪胎阅读 2,278评论 4 3
  • 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王锐,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目前未在其它平台发布 ...
    摆渡疯子阅读 219评论 0 1
  • Part89.你好,送行啊 晨梓原本是星期天的飞机,她来之前就买好了往返的机票,而又特意选择了归期在周日,想必一定...
    婪卿阅读 219评论 6 13
  • 就像今天一直以为自己的耳机坏了,没想到百度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然后又好了,耶,太棒了 百度让我自立自强( •̀∀•́ )
    福生olivia阅读 1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