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因斯坦笔记有感

他好奇。大自然的一切令他心醉。父亲经常带全家去郊游,融入慕尼黑郊外的田野和森林,这也是爱因斯坦童年最幸福的时光。四五岁时,他生病了,父亲拿来一个罗盘给他解闷。看着被某种神秘力量牵引着的小磁针,小爱因斯坦顿时激动得浑身颤抖,满脑子问号挤走了身体的病痛,为什么它总是指向北方?它怎么知道那是北方……这些问号深刻而持久,直到他最终找到答案。他沉静。喜欢静静地思考。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的心境,他便会大发雷霆,甚至以扔东西来捍卫自己的个人世界。9岁的爱因斯坦进入了以正统古板著称的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校园生涯。经验表明,越不热爱学校的学生,越热爱同学,不纠集一伙同学玩个天翻地覆,真有些愧对“不爱校”的名声。但颇受欢迎的爱因斯坦常常躲开小伙伴,独来独往。专注于安静的事,是他的最爱,吵吵闹闹,他却本能地躲开。

捍卫自己的世界,很小就知道自己的精力有限,并不断通过拒绝来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从而把精力放到钻研这个加法上。由此联想:我考虑过要不要二胎,实际上是考虑是否要进行减法。精力非常有限,与其制造四个农民,不如专研一个博士。人的质量比数量要重要多了。而区别的办法是看你的注意力投放在哪里,具体是你对人生怎么做减法,怎么做加法。

他好学。求知欲超强。还是12岁时,爱因斯坦一家参加了一个传统的犹太慈善活动——每周四请一位贫困大学生来家里吃饭。就是通过这次活动,爱因斯坦和俄国大学生塔尔梅成了忘年交。塔尔梅热爱科学、哲学,他经常给爱因斯坦带这方面的书,第一次是《圣明几何学小书》,爱因斯坦一口气学到最后一页,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力和物质》《宇宙》《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只要能弄到的科学书籍,他的大头都照单全收。

他聪明。他的求知能力与求知欲一样强。13岁时,他得到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一本极其复杂深奥的理论书,一般教授读起来都会感到晦涩难懂,但小爱因斯坦读起这本书,就像别的小朋友读《小红帽》一样,津津有味!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小小年纪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之类的高等数学,别人眼里枯燥、眼花缭乱的公式、符号、数字、定理,在他眼里却犹如优美的乐章。他十二三岁就能与热爱数学的大学生塔尔梅平等讨论数学问题,并且很快,塔尔梅就不是他的对手了。

他叛逆。在读通《几何原本》,自学高等数学时,他就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他讨厌学校枯燥的灌输式教育,讨厌权威的标准答案。所以,尽管小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永远第一,但最讨厌他的老师是他的数学老师。因为高等数学已经熟稔于心的爱因斯坦,经常会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中学数学老师不知所措。

求知欲决定着你最终拥有多少知识,也决定着你是否与他人不同。有些人放弃了思考,有些人热衷于思考,而他们的差别天长地久。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这是他们成才的关键因素。

爱因斯坦还记得一次和父母看阅兵的经历。阳光、皮靴、刀尖,士兵两眼盯住一点,膝盖绷得笔直,双臂摆动成直角,队伍整齐划一,士兵步伐一致,目光一致,表情一致,思想——没有。这些人已经机械化,他们共同合成了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为一个人效力,以国家的名义。爱因斯坦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希望快快长大,成为其中的一员。相反,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当时他就哭了起来:“我以后可不想变成这样的可怜虫。”他不想被机械化,失去生命的意义。他后来说:“一个人能得意扬扬地随着军乐列队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鄙视他,这样的人长了一个大脑,只是一场误会。”

不让我思考,这是让我失去生命的意义啊。

“如果运气好,各门功课都不挂科,我就会去上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我将在那儿待上四年,学习数学和物理。我会选修这些科学的理论部分,我想自己会成为这些领域的一名教师。”“下面是启发我作出这项计划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我的长处偏向于抽象思考和数学思考……我的理想也让我下了这个决心。这是十分自然的,人总是爱做自己擅长的事。何况科学职业还有一定的独立性,那正是我十分向往的。”看得出,这个16岁的少年很有想法,他目标明确,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的长处偏向于抽象思考和数学思考,所以我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一名教师。突然想到我的18岁,我那时候也知道自己擅长数学思考,却因为无知,选择了会计,从而一生漂泊未定。如果我大学选择数学,考研读博,或许现在的我,会是一名孤独的思考者,但那或许才是我的本性发挥。一步踩错,燃烧了14年光阴。

人生如棋,只是随着时间疯长,棋力见长故而悔当年错棋。为了现实生活,我应该把财务这一行做到顶尖,然后带着底层规律跳转到我感兴趣的领域去。一去就应该去最顶级的地方,不如只会徒费光阴。

爱因斯坦发现,韦教授在讲课时,自动屏蔽了亥姆霍兹之后的一切。这哪儿行?好多问题都没解决,解决了好多问题的新东西你又不讲,叫我如何说爱你?要知道,那个年代正是科学发展的崭新时期,旧理论危机乍现,新理论春光乍泄,物理学界风云际会,高手如林,科学奇珍俯拾即是,好吧,就算这璀璨群星你韦教授看不见,麦克斯韦这颗太阳你总看得见吧?他20多年前建立的电磁学大厦,是能与牛顿力学比肩的鸿篇巨制,优雅强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被称为上帝的诗篇,这你也不讲,这不是逼着我自学成才么?翘课!于是,爱因斯坦离开了教室,他一头扎进书堆,麦克斯韦、赫兹、基尔霍夫、波尔兹曼……众多物理大师的著作让他如醉如痴。该学的东西太多太多。自学不是问题,问题是翘课;甚至翘课也不是问题,问题是翘得太张扬。要翘,你随便找个借口,说自来水收费大叔喊我去喝茶也就翘了。但爱因斯坦不,他实话实说,搞得韦教授连个台阶都找不到,很是恼火。后来,爱因斯坦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的确,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爱因斯坦很傻很天真。他不会察言观色,不会曲意逢迎,口中所说,即心里所想。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但也因此交了不少朋友。他与人交往如此不讲究方法,是不是不懂得为人着想,没有人情味?筹办爱因斯坦生平展览会的负责人米歇尔·沙拉说:“我发现,爱因斯坦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作为一位盖世绝伦的科学家,他身上表现的人情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实际上,他讥诮直爽的面具背后,是一颗率真善良的心。爱因斯坦与人相处,是随心而动,年龄、种族、地位、贫富都不是问题。平等、率直、热忱,倾情相交,坦诚以待,这就是最大的人情味。

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故而被教授仇视,也因此被耽搁了九年。可见在生活中,关系是必须处理好的。我注定是做不到想爱因斯坦心无旁骛地研究,既然没有那种才华,就不要勉强自己,所以还是要花些心力处理好家里,公司各自或明或暗的关系。

物理如此,那数学怎么样?爱因斯坦发现,数学就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分支太过精细庞杂,每一个细小的分支,都足以耗尽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门基础工具,鬼知道将来在物理学里会用到哪个小枝桠!选修一支,将来恰好能为己所用,这个概率就像中彩票大奖。这还不如专研物理,用到哪一支到时候再学也不迟,所以,爱因斯坦经常旷课。数学老师闵可夫斯基教授见爱因斯坦“从不为数学操心”,很不爽,在数学论坛上给爱因斯坦起了个非常专业的昵称:懒狗。

爱因斯坦对注意力的使用是非常敏感的,考虑到数学的精细,选择了放弃,也正因为有放弃才有了物理的专注,这正是人生的减法,这里的减法,等于那边的加法。我开始深刻认识到注意力的重要性并熟悉他的方法论,对人生进行加减法。由于我能放弃的不多,我选择放弃了手游,所以才赢来了部分思考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时间只有三种,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是我的人生减法。而在工作生活中,我也努力做减法,争取在学习上能有所加法。成为这样的人,价值才高。但无法一心一意,所以注定我成不了顶尖的人才。最可贵的大学四年,却因为荷尔蒙跟网游而浪费掉了。可惜。

人生无悔棋,只能是大大方方地往前走。北京半年,是我对自己珍惜的表现。

也许米列娃是第一个能和爱因斯坦探讨物理和数学问题的女性,所以,爱因斯坦对她渐生好感。这可以理解。人对财物,有独享欲;对乐趣,有分享欲。当你痴迷CS游戏,眉飞色舞地向朋友介绍时,如果对方如牛听琴般麻木不仁,或者为了配合你而敷衍应酬,你的满腔热情一定会化为悲愤,知音难寻、珍珠蒙尘之感挥之不去。但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玩,则乐趣倍增,如果这个朋友还是个异性,那么不管TA玩得怎么样,只要TA足够喜欢,并且在恰当的时候,能对你的表现致以崇拜的眼神,那么乐趣一定倍增。

知乎上说过,如果男与女之间差距过大的话,十个九个渣。理由很简单,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说不到同一个话题上去。

追逐自由,挑战权威,是有代价的。当爱因斯坦拿着毕业证,走出校门,置身于滚滚红尘时,他得到了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发现: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追逐理想,而是填饱肚子。

生存不易,真心不易。这是每个在校生没有仔细思考过的事情。

一时间,找一份新工作,比找一个清纯的女演员还难。那时,他父亲赫尔曼的公司也陷入了困境,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资本家不是那么好当的。爱因斯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自己身为长子,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于是更加痛苦。但生活还得继续,爱因斯坦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在极度困苦中,他仍然没放弃希望,甚至没失去幽默感。在给格罗斯曼的信中,他写道:“上帝创造了驴子,还给了它一张厚皮呢!”在爱因斯坦发求职信的名人中,有莱比锡大学的化学教授奥斯特瓦尔德,他后来因稀释理论方面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信中,爱因斯坦拍完马屁后,恳求他提供一个职位,但与其他的信一样,依旧没有回音。十几天后,爱因斯坦再次写信:“我忘了上封信是否附上了我的地址……”依然没有回音。

为了工作,厚着脸皮,我也曾二次面试中心。都是讨生活的人,追寻梦想的人,努力与生活搏击,熟悉他的规则,最终会收获好运。

在爱因斯坦看来,这个职业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稳定,不用为生活操心,工作之余还可以搞学术研究……另外,技术专利鉴定这个工作,必须接触各种专业技术领域,迫使人多方思考,而思考,是爱因斯坦与生俱来的挚爱。爱因斯坦给米列娃写信报喜:“要是这事儿成了,我会乐疯的!”

总而言之,这场除了当事人,其他人都反对的婚姻,硬生生地钻出了梦想的嫩苗,怯生生地等待着现实的风霜。

和多数新婚夫妇一样,他们很是甜蜜了一阵子。

也和多数婚姻一样,他们只是甜蜜了一阵子。

美丽的爱情之花离不开现实的土壤。如果生活是一片干旱的沙漠,那么爱情就像沙漠中的一场雨,片刻滋润之后,便随风化去。

牛郎织女之所以不吵架,是因为他们没实现“你耕田来我织布”的诺言。再甜美的爱情也会被艰苦的生活沤出馊臭味。

爱米恋也未能免俗。

开始,他高论来她倾慕,他工作来她家务。

接着,他计算来她对数,他工作来她家务。

之后,他上班来她家务,他思考来她家务。

然后,她家务来她家务,他思考来他算数。

最后,她家务来她吃醋,他研究来他愤怒。

其实,爱因斯坦并不适合结婚,因为他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虽然偶尔也生生炉子,带带孩子,但他不会过日子,心思也全没在家长里短上。每天,除了投入工作之外,他的其余时间都沉浸在物理世界里,不是独自思索、计算,就是与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物理数学哲学什么的,很少操心家事。

而且,爱因斯坦的老妈也不喜欢米列娃,婆媳之间,一个尖酸,一个刻薄, 一个狠辣, 一个阴沉, 棋逢敌手, 互不相让, 明争暗战, 风起云涌。

小爱身处其间,不胜其恼,更是一头扎进物理。

而米列娃则做了全职主妇,她在感情和物质上完全依赖爱因斯坦,感情纠葛、柴米油盐、琐碎家务看着不起眼,实际上非常消耗精力。

真正持家过的人会发现,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消耗精力的。很多学者,在成家之后,就没有精力投身于学问。论文产出也大大地减少了,这就是成家之后的精力分散,不可避免。所以创业,能创出分担家里精力的机器,那将是极其有市场的,而人的精力集中,最为可贵。

作为思想的巨人,他的欢欣,他的幸福在于思想。他的纠结,他的苦难,自然也在于思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是痛苦。

求之不得,那就拉倒,也不是痛苦。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这才是痛苦。

对爱因斯坦物质生活的苦难,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太在意。

对财物的得与失,多与寡,取或予,我们比高精度的科学仪器还要敏感。

而在思想上,我们中的大多数却是麻木的。不承认?

你说地球是宇宙中心?那就是好了, 反正也不耽误我踢皮球、 打太极。

他说这只鹿其实是一匹马?没关系,只要我有钱赚,它爱是什么是什么。

张三被人欺负了?那关我什么事,又没欺负我。李四和王五在讨论真假对错?太无聊了,不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也不值一块钱。你问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不太好说,那得看领导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为什么我们花了很多钱也买不来朋友?想那么多干吗,还是赚钱要紧。

哎呀, 有个问题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 那就算了吧, 不想就没问题了。

于是乎,我们在思想上不会痛苦。不存在的东西,怎么会痛?

但爱因斯坦会痛,他有,他在意,他难割难舍,他燃烧整个生命启动思想之舟,航行在迷宫之海,孤独地寻找接近真理的出口。

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心灵险境,那是一场没有终结的思想搏击。壁垒、暗礁、黑云,眼前突然开阔,欣喜的泪水还没来得及涌出,却因误入一个大大的死港而惊出一身冷汗。旋涡、风雨、恶浪,眼前突然一亮,幸福的彼岸清晰可见,冲刺!沸腾的热血又被冰冷坚硬的现实瞬间凝固、击碎……

孤独、焦虑、渺茫、无助、迷惘、绝望……

英雄的历程只有在其成为英雄后,才是资本、是史诗、是传奇。在成为英雄之前,那只是傻事、是教训、是笑料。

不去想就不会痛了,然而对生命的好奇及求知欲,迫使得我们不得不想。对爱因斯坦来说,一辈子不能放弃的,就是思考。打个比方,给你荣华富贵,但你再也不能接触书本,很多人答应,但也有不少人拒绝,拒绝的人知道,物质上的财富是远不如精神上的富有。而精神上的富有需要积累。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三级技术员已经能够熟练、高效、优质地完成专利技术鉴定工作了。一天的工作,爱因斯坦常常半天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干吗呢?当然是物理。作为一名天生的科学家,只要眼睛睁着,他的脑子就一刻也不会闲着,胡思乱想、推理探析,自己跟自己较劲,忙得很。

几个月后,小爱又写信给哈比希特,这回是劝他进专利局:“你变得太一本正经了,这都是你在那万恶的牲口棚里的孤单造成的。一有机会,我就把你推荐给哈勒,准能把你安插到专利局当长工。到时候你肯来吗?考虑考虑吧,要知道,除了8小时工作以外,每天还有8小时的闲暇外加星期天……”小爱特别珍惜可以独立支配的业余时间,所以,他对专利局的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虽然他的理想是当老师。

对时间计算得如此准确,是他特别珍惜可以独立支配的业余时间的表现之一。所谓加班,其实都不是投资自己的一种表现。

我们比较熟悉的思想实验就是伽利略所做的“双球实验”,该实验是为了验证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谁重谁先落地”的说法正确与否。实际上,伽利略没有像传说中那样,去比萨斜塔扔铜球,爬那么高没什么好处,再说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所以,略哥只做了个思想实验:如果真的像亚里士多德同志说的那样,重的下落比轻快,那我把重的和轻的绑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怪事发生了,从逻辑上讲,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A:重的轻的合体,当然更重,下降得一定比那个重的更快。

B:重的还打算像以前一样快,但轻的跑不快,拖了后腿,所以,速度应该比轻的快点,比重的慢点。

以老亚的预测为前提,逻辑推理毫无问题,却同时产生了两种相反的结果,所以一定是前提错了 — 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错了!

这就是思想实验的好处,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真是居家旅行,科学研究必备良药!

当然,有时候光靠想象也不行,还得拿起笔和本子写写算算,门外一有风吹草动,必须立即把本子关进抽屉,可不能辜负了领导的殷切期望啊!实际上,哈勒局长何尝不知小爱同志在干什么?只不过小爱工作也干得不错,闲暇之余搞个物理也不算什么坏事,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了,这才是英明的机关领导嘛!

偷得浮生半日闲,再用浮生来专研。爱因斯坦是成功了,但也存在那些默默无闻地,专研一辈子未成功的人。不过,这种一有时间就专研的精神非常可敬。

爱因斯坦搞物理,注重理论协调,善用逻辑演绎,这样得出的结论,内涵更深刻,体系更完整,理论内部更自洽。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也就是说,人脑进行思维,必须遵从这个规律,才有可能得出靠谱的结论,它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但深刻理解和完美运用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亚里士多德完善了形式逻辑学,欧几里得则将它的运用推向了成熟。我们来复习一下形式逻辑学的分析工具 — “三段论”,它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出结论:大前提:专心工作、不搞宫心计的人得不到提拔。

小前提:你专心工作,不搞宫心计。

结论:你得不到提拔。

虽然这是普遍规律,但有时也会出现奇迹:专心工作、不搞宫心计的你被提拔了!这个概率就算只有十亿分之一,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它也站不住脚。上述命题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大前提不靠谱。

只有在大前提、小前提完全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要对一件事作出逻辑推理时,首先要仔细检查逻辑起点是不是靠谱。那么,怎么保证前提正确呢?欧几里得的办法是用无须证明、也没法证明的最浅显、最简单的真理作前提。比如:整体大于部分、凡是直角都相等、任意两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直线等。这样的道理不证自明,我们管它叫“公理”或“公设”。

欧几里得摆出5条公理和5条公设, 并用缜密的逻辑演绎, 步步为营,推来导去,构建了一座辉煌的数学大厦 — 《几何原本》,这是数学和哲学两个学科里的双料巨著,它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对空间的认识,它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所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它所使用的方法——公理演绎法。

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方法,是人类理性的一次革命。杨振宁认为,中国受《周易》影响,西方人受《几何原本》影响,这是现代科学发生在西方,而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原因。

爱因斯坦就是“逻辑演绎界”里的绝顶高手,他大部分重要的理论突破,都是用这种优雅的手法实现的,其简洁的原理、严谨的逻辑、深刻的内涵、美丽的数学、惊世的结论,都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爱因斯坦拿着这把钥匙,伸向了两把锈迹斑斑的大锁。随着两声不易察觉的咔哒声,锁开了,1905 年因此而光芒万丈!

遥想 1665 年, 牛顿暂别剑桥大学, 回到故乡沃尔索普农村躲避瘟疫,百无聊赖之间,他埋头做了一番学术研究,1666 年,他灵感爆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构建了微分学思想,构思了光学原理,在力学、数学、光学这三个领域作出了开创性、基础性的贡献,直接加速了人类科学、思想的发展进程,这两样加速了,人类的发展也就加速了。于是,1666年又被称为牛顿奇迹年。

牛顿于 1666 年的科学贡献是空前的、无人能及的。这种等级的伟大智力成果可遇不可求,何况是集中在同一年 , 由同一人撷取的,所以没人会奢望第二个奇迹年,哪怕是给一万年的期限。然而,幸运的人类

只等了 239 年 — 1905 年就低调、从容地到来了。

这一年,爱因斯坦这个专利局三级技术员完成了 6 篇论文:3 月,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提出光量子概念,给出光子能量公式 E=h ν,完美解释光电效应。

4 月,《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创造了一种测定分子大小和数量的新方法。

5 月, 《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解释了布朗运动,终结了物质是否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争论。

5 月, 《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进一步充实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

6 月,《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狭义相对论。

9月, 《物质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 完美诠释了质能关系,得出永垂不朽的质能公式 E=mc 2 。

这 6 篇论文,为物理学三大领域:物质结构原子论、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奠基,还顺便为统计学等其他学科作出了卓越贡献。这 6 篇论文够得上4个诺贝尔奖。 而狭义相对论的分量, 更不是诺贝尔奖能撑得起的。

因此,1905 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它与 239 年前的 1665 年遥相呼应,共同成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两座通天灯塔。

名正言顺地混迹于学术界,这才是爱因斯坦最想要的生活。有些人的梦想是金钱地位,但爱因斯坦不是,这绝不是“酸葡萄”式的虚伪,他对当个官儿之类的事儿毫无兴趣,他就是为物理而生的,上班就是搞物理,搞物理就是上班,这对他来讲就是最完美的人生。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到一所大学当个理论物理学教授,所以他申请博士学位也好,申请无俸教师也好,都是奔着这个目标去来的。虽然都失败了,但他并不气馁,相反,他还会一直努力争取。

虽然暂未成功,但爱因斯坦的工作已经引起了普朗克、维恩等大腕儿的关注,互动还很频繁,蹿红、进圈子是迟早的事儿,然而,经过几番折腾以后,眼看就要成功了,爱因斯坦却突然不那么想去大学了,他对格罗斯曼说,想去当个中学老师,这样搞科研的条件更宽松。

理想不能当饭吃,然而爱努力一边搞理想一边能当饭吃。

以爱因斯坦的智商和能力 — 毕业 9 年多,为现代物理两大支柱理论奠基 5 年后,才勉强走进学术圈,可见情商有多重要!在人类社会,即使你创造了奇迹,没人承认,也不算奇迹,你必须有让人承认的平台、能力和运气才行。明珠只有闪现在人们欣赏的目光里时,它才是明珠,才具有明珠的价值。隐藏在深海的贝壳里,它只是一团硌肉的异物 — 就像人脚上的鸡眼,如果那颗明珠的运气不好,被掩埋在地下的岩浆吞没了,那对于人类来说,它就没有存在过。人类社会,没有奇迹。

在那时,存在很多有才但不被挖掘的人,而如今,信息非常发达,只要你有才能,再有吸引注意力的技巧,就很容易吸引到大家的关注。

1906 年的某天,爱因斯坦忽然想起这码事,于是,他把量子引入公式,推测道:只要温度够低,所有固体的比热将随温度的下降而显著下降。爱因斯坦对固体比热的解释引起了能斯特的注意。因为能斯特为了检验第三定律有多靠谱,搞了个艰苦的工作:低温比热实验。他埋头苦干了三四年,直到 1910 年 2 月,实验结果才见了光。

能斯特把实验结果拿来与爱因斯坦的理论一对照,符合得竟是极好的!他点评道:“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经过长期实践,获得了对理论的可靠验证后,当他再来解释这些结果时,会不被量子论的强大逻辑力量所折服,因为它一下子就澄清了所有基本问题。”爱因斯坦的这个成果,又给量子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同时,还给量子论拉来了一个同盟:能斯特。

在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把比热问题放到量子问题的大背景下来讨论,引起了洛伦兹、普朗克、庞加莱等一大波大腕的质疑,他回应道:必须搞好波和粒的关系,我们需要麦克斯韦方程,也得承认量子假说。

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

第一次索尔维会议并没给爱因斯坦留下什么好印象,因为他发现,面对物理学危机,大家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美丽的旧世界哀叹,而不是解决问题,“就像在耶路撒冷废墟上的哀歌”。

哀叹,旧理论并不是那么容易退出历史舞台的。这就像每个阶段的重重更换。

世界是神马?

佛:是浮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

老子:是虚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嘛)。

泰勒斯:是水(答案开始明确了,但是好像有点…)。

毕达哥拉斯:是数(够明确,但太抽象)。

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是原子(这个嘛…)。

中国古代人民集体智慧:金木水火土(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嘛。清晰而又具体)。

……

学过一点点一丢丢自然常识的我们,会很文艺地认为,原子的答案最靠谱。但是,很快我们就会知道,这种文艺的“认为”其实很二逼。站在公平的、科学的角度讲,在他们得出结论的当时,抛开偏见,这些答案没有优劣之分,都差不多!

不服气?就知道你不服。

那你说说,上面哪个答案最不靠谱:浮云?虚无?水?数?五行?

你挑出其中任何一个,然后咱俩去Look Look人家的哲学思辨和理论基础,我们会发现,这些大神说的,都相当有道理了!

既然,既然这些答案,都是经过深入思考后,各自提出的一种假设(记住哦,都是“假设”),而且,都满脸道理,那么,你凭什么断定,哪位爷思考出来的假设靠谱,而哪个孙子思考出来的假设不靠谱?拼爹拼胸还是拼下限?

我们发现,这种拼法不能跟国际接轨,而且水越搅越混,说是适合摸鱼,其实只适合摸石头,所以幡然醒悟:想断定什么靠谱,一定要用别的法子!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摆在那,用不着摸,拿来就能用:验证。

所有的假设,都必须经得起现实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

要通过验证的科学理论,是非常难的,爱因斯坦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要坚持建立相对论这个理论,解决现有理论的矛盾。

  老爱说,统一场论的探索极其艰辛,成功机会极其渺茫,让年轻人来做,很可能投入一生却一无所获,他自己反正已经功成名就,不怕失败,所以由自己来做最合适。

  还有人问他:“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有价值吗?”

  爱因斯坦回答道:“至少我知道99条路不通。”他说:“我明白,成功的机会很小,但努力还是必需的……那是我的责任。”

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年轻人的命运,不让年轻人投入精力而一无所获。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而我们自己思考,往往是逮到一个就投入进去,结果浪费了精力还一无所获。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有很多关于“顿悟”的传说。大家相信,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或某种神奇的际遇,让自己某一天突然脑洞大开,于是智力升级、真理诞生。实际上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科学领域,也不会发生在真正的哲学领域。当我们真正了解,科学理论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得到它们的,才能真正理解,即便是盖世天才,没有坚实的知识,可靠的方法,苛刻的质疑,严谨的验证,也无法得到一个靠谱的科学理论。我们总是想一步登天,直接得到真理,然而最终得到的是一堆有道理没卵用的垃圾。只有我们了解科学的时候,才能理解,即便是一个被证伪的科学理论,也比一万个不能证伪的真理要有价值,因为我们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耍嘴炮。

掌握一些科学的知识,方法,并不能拿来换金钱美女,但能让我们脑子里清醒点,分析判断能力强一点,被忽悠得少一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