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茶与生活

山为仁者心悦事,野趣无忌亲近多;

道乃睿智书中玉,人入世俗难挪窝。

老庄哲学善意求,儒释法缘虔诚琢;

顿悟理念灵犀处,布施乡土邻里说。

        扳着手指头数一数,平素里特别的爱好并不多,最大的爱好恐怕就要数是喝茶了。也许从小受家庭饮茶习惯的影响和浸染,对茶的偏好近乎达到了一种如痴如醉的着迷程度;这也大概是因为茶源于华夏神州亦或是故乡产的茶有一种特别味道的缘故吧。

        一个人闲下来的时候,烧点开水,在杯子里放点家乡出产的一种名字叫着“天堂寨春笋”或是“英山云雾”的茶叶,倒上开水,端着沏好的一杯清茶,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睛凝视着杯中的上下游动的茶叶和慢慢变成绿色的茶水,闻着从杯中散发出来茶的清新的香气,啜上一口茶,慢慢地咽下去,那种特有的茶的清香和滋味,在舌面慢慢地润滑入咽喉,渐渐地沁入心脾,哇……这种回味,总是淡淡的,一丝苦,一点甘,总会让人有一种无穷的回味……。

        除此之外,喜欢走路或是叫着步行;喜欢在清晨或是傍晚,沿着街边、江堤、或是湖畔、亦或是去山顶走走,去看看大街上忙碌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流,看看长江上来往的船只或是湖上荡漾的小船、嬉戏的鱼虾,亦或是看看云卷云舒以及远处的若隐若现的山峦;常常一个人尽乐在其中,自我陶醉。这大概也就是在不自觉中想去参悟亦或是领悟前人所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义所在吧。

        偶尔读到一些书籍或文章,知道了“禅茶一味”。禅本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其意译为"思维修"或是"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而茶,简单到只是几片树叶,就是这几片树叶,通过适度温度的水的冲泡,幻化出来的一种即苦又甘,且又有无尽的回味的感觉,也许这种感觉正好与禅的寓意相辅相成,所以就有了“禅茶一味”吧;这也可能说明禅与茶密有一种不可分的渊源。这也算是对“禅茶一味”的意义有了一点模糊的认识,大概算是有所顿悟了吧……。

        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得知,大舅爷在他老人家小的时候上了六年私塾,读了许多国学的经典著作,大都能够倒背如流;每次大舅爷到我家来或是我回故乡去看姥姥等长辈们,总喜欢听他老人家“谈文”(这是我们家乡当地的方言,意思是讲故事)。而且老人家每次讲的故事都不重样,引经据典,偶尔还引几句古诗词什么的。大舅爷六十岁花甲大寿时,他老人家来到我家,我把那时购买的好像是岳麓出版社印刷出版的朱熹集注的《四书》和《幼学琼林》给他老人家看。一个花甲老人尽能够把书上的有问题的标点、断句都给一一纠正过来了(后来我还特意地找了同样的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书做了核对,哦,这样做不是我不相信大舅爷,而是他老人家让我这样做的)。也许我受他老人家的影响而对文学真的还有那么一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一致偶尔也学着试着写一写日记或是诗之类的东西;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习惯了。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是我的父亲。父亲出生在鄂东山区的一个小县城且很偏僻的小山村,他是家里的老大,那时的家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从小就担起家庭的责任,当然也就谈不上读书了。听母亲说,父亲是后来工作后参加扫盲班才认识点字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病重时,一次,我偶尔在他的枕头下发现了一本当时很流行的杂志《作品》。我问他,您还能看这个吗?父亲说,‘只允许你读书就不允许我看书了……’。那时候的父亲已经是病入膏肓的人了,却还在学习、看书。我的眼眶湿润了……

        工作之后,读书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很多,甚至有一段时间里,只要是能够看到的书籍和文章,拿来便读(当然是些认为有用或可以读的东西)。闲暇时也写一些感想之类的我称之为诗或文章的东西,把它留存下来,放在抽屉里,不经意间书桌的抽屉已经是满满的,都放不下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最值得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我这一生都为之敬仰和爱戴的老师——王又之先生。

        又之先生在古诗词和书法上的造诣很深,平日里只要是有机会,老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修改;老人家的谆谆教导,让我对古诗词的格律亦或书法的理解上有了较高的认识和领悟,也使我在不自觉间养成了写写诗词、练练书法的习惯。现在面对自己平日里不经意积累下来的东西,虽然也知道,这些我称之为诗或词的东西,在平仄、格律、对仗,甚至其格式上等等方面都不能达到又之老先生的要求;但自己还是不停地在写。再后来老先生介绍我加入了我国首家成立的古体诗词诗社——西塞山诗社。居然在诗社出版的《西塞山诗词》上偶尔还有诗作发表。又之先生是我们市里的著名书法家,也是诗词名家。在他的影响下,我工作的学校理所当然地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领导也积极参与其中。大概是在1995年时,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一起编辑出版了一本由我国著名诗人、书画家、湖北省文联主席、书画协会主席周韶华先生题写书名,武汉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我国著名学者陶景飏先生写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正式出版的诗集《润物杂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本诗集在收集整理编辑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又之先生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及华香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说实在的,《润物杂吟》的编辑过程对于我来说虽然很是辛苦,十几万字的书稿完全是我一笔一笔地抄写出来的,且至少是两遍以上,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但真是一件很好的事,让我在对诗词格律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明显的进步。此外,我的钢笔字也进步明显……

        平日里偶尔和同学们、朋友们一起走走路、登登山、聊聊天、喝喝茶甚至打打牌什么的;每次在一起都会海阔天空地胡侃一番,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是最放松的,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平时的什么工作、杂事、烦恼,都烟消云散了。有时候也因此时的轻松而有些感悟或是有一些灵感而写几句,久而久之也就多了起来。当然这些东西只能自己写给自己看的,也不期望在什么地方发表或是需要其他人评价什么的。这些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汁原味,没有加以任何的修正和润饰,只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堆积在一起,留存起来,偶尔拿出来看看、玩味一番而已……

即所谓:

人需秉正更需清,事当融和雅贵真;

略品大益茶滋味,轻拈荷花颐禅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881评论 4 3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052评论 1 30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0,598评论 0 2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407评论 0 21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823评论 3 29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872评论 1 2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037评论 2 3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505评论 1 24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745评论 2 25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233评论 1 26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568评论 3 2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231评论 3 24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41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39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954评论 2 28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784评论 2 27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