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青年:童年小事一挑山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经常回市郊的老家,路上会途经一个小集镇“漆桥”。小时候,那里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俨然成为了一个名胜景点—漆桥古村落。虽然在我眼睛里,那只不过是一条平常的老街巷而已,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名字似乎已闻名遐迩,不知何时起它已逐步走向世界。因为一次我去国外旅行,在飞机上随手翻看一本杂志,不经意间看到漆桥古村落的介绍:村落上有近2000年历史的老街巷,有汉代古桥、宋代古井……老街、老宅、老巷融为一体,成为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

我回老家,偶尔去漆桥古村落走走;有时与自己的家人或亲戚去,更多的是陪外地的朋友去。漆桥老街依然保留了它原来模样,走在老街上,可以欣赏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也可以顺便买点土特产;那手工制作的土特产不但品种多味道好,而且食材都是原生态的,绿色又健康。每次来这里,漫步在青石小街上,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记忆犹新;特别是当买山芋(俗称红薯)或香脆的“麻条(山芋和芝麻做成的)”的时候,我记忆的闸门便悄悄地打开了……

那是六十年代末,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学校放了暑假。我和姐姐去离家20多里的漆桥老街买山芋的情景。那时家里粮食不够吃(我家兄弟姐妹六人,都几岁至十几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很少的“定量粮”总是捉肘见襟的,填饱肚皮成为父母的大事)要搭一些其他杂粮,山芋是其中之一。当地山芋很少,但漆桥那里出产。漆桥和吡邻的溧水县交界,附近有一个汽车站,交通比较便利,所以漆桥老街当时成了贸易买卖的交易场所。那里各种农副产品都有,每年我家都要去那里买些山芋。开始是父母带我们去,后来我们熟悉了,一般是我和姐姐去。

确定好买山芋的日子,我和姐姐夜里两三点钟就起来了;简单吃一点东西,带上布袋绳子就出发了。天色乌蒙蒙的,弯弯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还无精打采地挂在天际。大概走一里左右的小路,就会走上公路(公路虽然有通往南京及安徽等地长途汽车,从漆桥附近的车站经过,但要早晨六点多钟才有。再说那时坐车对一般人来说还是很奢侈的事情,虽然车票仅两角五分钱)。上了公路,我们匆匆赶路;路上也没有什么行人,跟在我们身后的是一轮朦胧的月亮和连绵起伏的山丘和田野。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十多里路了,我们会抄近道拐上一条叫“枣树巷”的土路,然后继续匆匆往目的地漆桥赶。

大概后半夜四五点钟样子了。我们姐弟俩走在田间小路上,不时听到稻田里、池塘边的蛙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仿佛是在演奏一支优美而动听的交响曲,这是天底下最好听的曲子,而听众就是我们姐弟俩。走着走着,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天色也渐渐的亮了起来,开始发白,渐渐的泛红,接着一轮红红的太阳慢慢露出了地平线。开始有点凉风,身上感觉凉爽,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渐渐高了,天气热起来了。因为赶时间,我们走得很快,六点半左右到了漆桥老街。老街巷仿佛刚刚苏醒的样子,街上的人家有的手里还捧着碗在喝粥,吃早饭;但这时候老街上买卖已经热闹起来了。

我和姐姐先在老街上边走边看,沿街两边是两排店家,有布店,生产资料的门店,铁匠铺子,豆腐作坊,卖小吃的店;沿街有卖山芋的、菜籽油的、麦子的、各类豆子和菜的……我和姐姐边走边询问山芋的价格,一般是三四分钱一斤。我们先在街上走个来回,询问几个山芋卖家的价格,然后经过比较,讨价还价,最后确定。买好后,分装成四个袋子挑回家;姐姐多挑一点,大概四十斤左右,我一般三十多斤。离开老街之前,一般会挤时间买点油条或包子饱食一顿存续体力,然后挑着山芋原路返回,从街南端桥头向右拐就是我们回家的路。

上了路,我们挑着担子使劲往家赶。开始的时候,担子挑起来并不觉得太重,所以尽可能多走些路再停下来休息;担子不时地换着肩挑,右肩挑累了就移到左肩,左肩挑累了又换到右肩;这样换来换去,但感觉担子越来越重,人也越来越疲惫;大概挑了三四里路,停下来歇几分种再继续走。如果遇到路边有树,偶而有点凉风,歇下来真不想走。但姐姐说,不能歇时间长,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没劲,意思是要坚持着,一鼓作气。我听姐姐的,挑起来又走,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担子似乎越来越重,肩也被扁担磨得越来越痛,估计又挑了两三里路了。姐姐看看我,我看看她,我们俩都感觉累得不行了,然后姐姐说歇一会吧,这样又歇一会儿;然后挑起来继续走。走啊走,肩上担子比以前更重了,但还是坚持着往前挑;虽然步子慢了些,但还是撑着往前走;虽然腿有点哆嗦,但还是坚持着。因为离家越来越近,希望越来越大;担子虽然沉重,但还是咬咬牙,继续不停地往前走。大概又走了两里左右,我俩都是满身大汗,衣服早已渗透了,实在挑不动了。姐姐看看我,我看看她,然后再息一下。渴了喝上几口自带的水;如果遇到路边有池塘,也会从布袋里拿出一个山芋洗一洗,然后吃起来,虽然生的,但感觉也好吃的,这样会补充一点能量,然后继续往家赶。就这样一次次挑起来走一阵,然后歇一会儿,又挑起来继续走;但我们的气力却越来越小,走的路程一次比一次短……这样一次次,重复着,坚持着;虽然非常辛苦,非常累,哪怕步履艰难、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但在下午三点左右,我和姐姐都能把山芋挑回家。

回家后,当天晚饭就会吃到贴在大铁锅边上烤得很香很甜的的山芋,从锅里拿起山芋在手里左右颠着,稀里哗啦地吹着气,然后轻轻的剥开黑黑的发焦的皮,一阵山芋的清香扑面而来,腾腾的冒着热气,吃起来感觉特别的美味,仿佛那便是天底下最美的食物。年少的时候每年暑假都要去漆桥挑山芋,一两次或两三次。

童年挑山芋的小事,已经很遥远了。但至今难以忘怀,因为它对于年少的我来说,是一次体力、耐力,韧劲和意志的锻炼和考验;而这些都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命里、血液里,成为了我人生财富的一部分。童年挑山芋虽然特别的苦累,但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在后来的人生路上,当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困苦的时候,我都能淡然的承受和应对。现代人或许物质生活好了,舒适了,反而缺乏了这样的磨练,因此也难以获得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我童年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却也收获了许多。对于这些我要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谢生活!


慢青年原创,作者:苏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