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8 今天聊聊看书习惯

之前因为种种原因好久都没看书,连电子书都没看(对不起Kindle压的泡面真的更好吃),今天重新回到微信读书的怀抱,看了两行就又想说话。那么今天就聊聊读书。先上导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处应有导图」

然后我们具体说一下。



一、读书工具和软件

1.电子书

微信读书(快给我打钱)是我唯一看电子书的平台,主要优点有以下:

1)书城是主要获得书的渠道,和很多“阅读器”完全不同。而且很多书是有排版的,“明明不是实体书却想要实体书的精致与用心”又简便快捷的不二之选。(用了就安于现状了没试其他软件)

2)书的内容起码都像模像样,不会像一些APP给我的感觉——完全就是网文菜市场好吗?而且正儿八经的书也很多,名著不说有多全也是七七八八了。看漫画也完全可以。(但仍然偶尔会出现一些错字暴露电子书的本质)

3)省钱。每周看够规定时长就能换10书币,每周都会赠书,每一期赠的书有很多类型(六本中)可供挑选,不一定是文字,也有漫画,所以我个人觉得只要你想看,看够时长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然后书币到手,有什么想看又不赠的可以买。

(我的书币已经攒到一百多,也不知道微信读书咋回事,它推出的那个无限卡不贵是不贵,但好像一直没什么人买,基本就是分享一下,白看一周的情况,而且你设为私密,或者根本不分享,跳转到微信再跳回微信读书,它都会给你卡。不过现在这个bug好像已经被修复了……)

至于写笔记、划线这种功能,我手抄党不需要,写想法的功能有种让你觉得你跟别人一起看书的感觉,偶尔一些名词还有人出来细心的科普,省了百度(上当受骗,划掉)的时间。不过这两个优点和省钱比起来就没那么突出了。

(我看幻夜的时候就有人写:“感觉女主好像白夜行的女主角”,然后我看完这本又蹦过去看白夜行,然后看白夜行的时候又有人写:“想到祈祷落幕时里的xx”,然后我又蹦过去看祈祷落幕时……就这样被网友的评论种草还真是……爽)

2.纸质书

纸质书会让你对整本书迸发一种,占有感。

我看《虚伪的真心话》时就有强烈的“啊我不想还书这个小宝贝是我的了谁也不能从我手中夺走”的感觉,你看不看不重要,拥有才重要。

我觉得这是我的纸质书最大的用处,像老生常谈的“方便做笔记”“护眼”“有质感”之类的不提大家也都知道哈。

当然有一些全是干货的书(例如《故事》《对白》),或者诗集(例如《荒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我强烈建议买下来。但还有细微差别,前者我建议你看过了再买,不然很容易买了就不看了。后者我建议你买下来慢慢欣赏(欣赏二字画重点),这不是电子书能带来的感觉,一直借图书馆的也不容易投入,脑子里老想着啥时候还,很影响阅读感受。

3.Kindle

如果你没有特别爱看书,一天不看浑身难受的那种,你别买。

如果你看中了“护眼”“专业”“装x”“压出来的泡面会带一股书香气”的话,买个二手足够了,没必要买新推出的。(尤其是新出版本的时候,旧版本会迅速折价,是入手的好机会)

如果你不满足以上两点,最好别买,有钱除外。

我个人觉得Kindle坐飞机坐火车的时候特别适合,比纸质书轻、占空间小,哪怕只下一本书怎么说也能看四五个小时,杀时间管用极了(Kindle看漫画体验也不错)。

二、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区别

我个人觉得看电子书看的快,看纸质书自带bgm。

看电子书可能你记不住什么,特别适合推剧情的书。如果一本书的剧情占上乘、不涉及太强的文学性(例如东野圭吾的系列作品,由此推演到一众悬疑、情感类作品),那就看电子书,你看完了别人讨论的时候你记得、有印象,足够了。而且只要你够细心,也一定是会有记忆点的。你说因为一本书的剧情特别好就翻来覆去看个几遍,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吧。(你可以学习一些经典作品的整体架构,但大家没几个人是作家编剧,脑子里过过剧情足够了)

看纸质书方便划线、标记等一系列操作,而且自己会有一种:“啊我看书了我真是新时代的小资文艺青年”的滤镜。(就是那种,你在看书,但是你其实并不关心书里的内容,而是会灵魂上升到空中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看自己,然后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厉害又棒棒于是爱上自己的感觉)

看书大多数就是为了装x,为了“对文学的热爱”“对先哲的敬仰”“对世界的好奇”的人真的很少。

但开卷有益是有道理的。

我推荐你在看小说的时候看电子书,因为小说类主要是剧情,如果你真的被感动到一塌糊涂,觉得这本书还要再品、或者对你意义重大的话,买个好一点的译本、版本。不然没有必要花这个钱。

在看诗集、散文的时候买实体书,前者适合你对自己喜欢的章节做标记,后者一定要静下心来看,如果你用电子书去读散文,很可能你脑子里都是:“这人在说什么啊,好无聊啊”,直接告辞。

三、要不要买书,买什么样的书

1.小说类

1)剧情大于文笔

这一类没有必要买,电子书安排上,先看过一遍,觉得好再买不迟。

2)文笔大于剧情

我还是觉得没必要买,特喜欢就买个珍藏版回来摆着看,不喜欢就省钱了。

2.诗歌、散文类

这一类我觉得是一定要买下来看,但一定要慎重、少买。

因为你很可能买下来就再也不看,或者买了发现自己根本get不到书中的美感,理解不了作者在说啥,那这书就相当于没买。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要带它回家,就去借,或者觉得“有点想要但没有也行”就买个二手,因为你看不进去的别人也大概率看不进去,你买到手基本和新书也是差不多。(土豪你就别理我,该买就买,出版社也是要恰饭的)

3.实用类、科普类、用一会儿就够了类

这三类书,我最推荐你去借。

首先你根本不知道这作者写的是不是人话(《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就不知道怎么说人话,他会不会读书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写书),如果这人写的你一点都理解不了,看的一个头两个大,真没必要受这个罪,有效防止买了后悔。

这里必须要讲一下,你以为出版的东西一定有它出版的道理?是这样没错,但这个道理是因为它内容好,还是因为作者名头大,甚至就是作者塞钱了,营销做的特别好,忽悠一大波,这都是很常见的操作。所以我看书的时候都会去豆瓣上找评分,本土作品没必要,但翻译作品我就会找评分最高的译本。(其实翻译得特别厉害的笔者,他写的书评分也往往很高,翻译大牛对文字的运用是很厉害的)

不过如果你特喜欢某本外国作家写的书(诗集),看译本不过瘾,啥也别说了,学门外语吧。

其次类似于《微习惯》《自控力》《拖延心理学》这种比较科普类型、又不是十分专业的书,出于让读者更好接受、理解的目的,会在书中举很多例子,这些例子在我们二次阅读的时候是完全不需要的,所以这样的书看完一遍,最好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我个人的习惯就是这样,以后我再想看的时候直接看笔记就好了。

我往往带有功利性的去看这种书,我要的不是案例,而是知识点。书中的例子会让我觉得知识点被分散了,也显得冗杂,笔记就几页纸,比我留一本书更方便复习、标记重点、写下自己的问题等等。(没错我就是笔纸的忠实拥簇者了)

4.工具类

买啊,看我干嘛,你家不买新华字典的?

5.画集、摄影集

有钱的想买就买,没钱的有特别特别喜欢的,节衣缩食想买就买。

我觉得这儿最好要对作者有基础了解,我之前很傻的买过几本画手的本(比如说old先……已经看淡,取关多年,再也不是为画手花钱的人了……),画手的本最好的地方就是,不那么贵,买回来看着也挺开心的,还经常会送海报啊,书签啊等等小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是不是真的有用,要好好考虑,因为你钱花了就花了,以后转卖也肯定是赔钱。

除开现在很多同人、画手的个人画集以外,买一本画集、摄影集(毕竟这玩意真的不便宜,花钱觉得不值怎么行),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作者。

如果你粉丝倾向比较严重,可以买这个作者贯穿一生的作品集,通常里面都会标注作品名,创作时间,甚至有些还有当时作者生平、故事的介绍。把钱一次性交够,省得再交智商税。

如果你艺术倾向比较严重,先考虑摄影师的个人风格,然后配合主题,再考虑自己的钱,去选择。

通常摄影师会有一定的主题,不管是人体、自然、风景、动物,什么都好,可以从主题方面考虑。同时一些摄影师(通常都是大师级别的)会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很可能你某天突然被某张照片打动,然后摸到摄影师,然后发现这个摄影师深深俘获了你的心……这种情况下可以配合主题来挑选摄影集。(我身上不太会出现“这个摄影师的所有作品我都喜欢”这种情况,如果你没有什么经验,最好多看一看,找自己最喜欢的)

这儿还有一个想说的就是,我不喜欢在看画、看照片的时候总有段文字在旁边跟我解释。对同一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评论家,还是作者本人,我都很反感“被解释”。如果有人一起看可以探讨,但印在书上我就不太喜欢。(如果配的文字说的是作者生平的客观经历就……请你多说一点谢谢)

画集、摄影集这都是不必要的,如果你物质基础跟不上,精神也理解不上去,就不要买,除了炫富没什么用。

四、如何挑选自己适合的书

1.题材

看什么之前,你对它感不感兴趣是最重要的,我不相信你对一个不感兴趣的作品能有多大动力把它看完。

1)我喜欢

一本书要是都不能让你喜欢,就拉倒,没必要对自己这么不好。不想看的东西强迫自己看完了也没用,记不住,还痛苦。

2)跟风

比如说《三体》《追风筝的人》等等吧……都是在跟风的情况下,被周围人疯狂安利,看完的。

这样的作品有几点好处:一,质量有保证,大家都喜欢看的书,被口口相传必然有它自己的理由。二,由于安利人的“你看吧真的特别好”的心理,他们往往会“你要看我借你!你要看我送你一套!”,嘻嘻嘻因此是不缺资源的。

3)把不喜欢变成喜欢,激发对内容的好奇心

很多书都可以提前去看看书评。这里我不推荐大家看文字性的说明,对于很多经典作品,很多节目都会对它进行解读和推荐(比如说百年孤独就是我妈被央视一个节目种草,买回家,看了几页,然后就收到书柜里。被我用“假装自己在屋里学习”的几个夜晚看完了……百年孤独都看得完,当初自己是多不想学习啊……),看完人家的推荐就会慢慢觉得“这本书好像是挺厉害的”“好像挺有意思的”“我当初看的时候怎么没体会到”等等。

啥也别说,有了心理暗示啥都好办。

同时我觉得这样的节目也很能帮你拓宽新的阅读视角,比在公众号上看大神骚操作强多了,能被邀请来做节目的几本都是有文化底蕴、看过比你更多的书、更专业的人。他们像老师一样,会慢慢的引领你。

通过这样的方式被种草的书,你在看的时候也会更加能够理解,能够欣赏,也更沉得下心来。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做的很棒,优酷可看,都是在喧嚣的街头录制,自带世间百态的感慨,也让读书这件事更有人情味,更世俗。️以更亲和的方式,输出着牛x的内容……真的我每次看都觉得梁文道好厉害,有才华的人太有魅力了。在推书的同时也会选读书中段落,不至书与评脱节。真的特别好,一集四十分钟,比综艺短,更下饭~)

不过虽然说喜欢最重要,但真的要提高、要见识,是不可能脱离那些一看就头昏脑胀的书的。一定要看硬书,就像真正有提高的事做起来总不会太容易。

提问:外国人名记不住咋办?

我看百年孤独的时候真是深刻体会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日本人的名字都还好,欧美的名字就真……跟N胞胎一样。

其实名字没有那么重要,你知道它是谁就行,有时候你不知道它是谁,但是你看见另一个你认识的人叫他老公,或者儿子,你就知道了。影响我们看书吗?不影响。

还有个邪门的偏方就是起外号,不过我没这个想象力,更常用的方法是只记前几个字,我管你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巴拉巴拉小魔仙,我都记伊丽莎白,四个字是我的极限,认错了再说,大不了就回头找嘛。不过一般书里都会避免太相近的名字,如果你四个字也记不住,哪怕两个字,一个字,这个办法通常也是管用的。

一边看一边写关系图适用于恢弘巨制,不过我往往都会被篇幅劝退……就没什么好建议了。

其实随着你看的越深入,人物的形象和关系会越来越立体,熟悉,记住名字就不那么难了。

4)不要害怕

其实很多作家都是极有意思的人,哪怕像余华那种……诶哟我真的累,他怎么那么能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啊,他的名字就是“惨”的代名词啊……

但是他写的《许三观卖血记》真的特别有意思,N多地方也都特别温情。

许三观的三个儿子分别叫“一乐、二乐、三乐”,有天他妻子说:“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是不是我在里面痛的死去活来,你就在外面哈哈哈地乐?”

许三观回答:“我没有哈哈哈地乐,只是嘿嘿嘿地小声乐。”

(原文写的比我好,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当时看的时候,简直了,好可爱啊。在书里这样的可爱剧情特别多,真的一点不输现在的小甜文。而且还是那种能把日常生活,平常的,小民的事写的特别可爱的那种。

神仙就是神仙,写小甜文也是神仙。(扑通跪下)

所以其实一些书你别看他一脸严肃,那么厚一本,好像很高冷的样子,其实背地里可爱着呢。有的书里甚至不乏作者小小的恶趣味,有时候会有那种你与作者相视一笑、达成共识的感觉。(许三观卖血记是圆满结局,还贼好玩,字数也不多,吃我安利!)

2.本土与国外

本土的文学性更好,你看的时候更能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这是大多数译本做不到的。

我当初(对阅读还没什么概念的时候)看《野性的呼唤》不知道是什么版本,就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似的,还有错字,非常影响阅读体验,看完我就……“这作者到底写啥呢”?黑人问号。

所以本土作品基本看出版社,一个负责的出版社会注重排版、校对,这两点要挑选符合个人阅读习惯的版本。你喜欢一堆字一页的,还是页边距比较大,字体比较清秀的,都有相应的版本。因为近年来我觉得也没什么太好的笔者……大家都在做一些经典的作品,比如说林徽因、余华、鲁迅,等等。所以不同版本很多,你喜欢软装还是硬装,都能挑选。

国外作品基本看译者,前面也说了译者的重要性,要做到信达雅不容易。相信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调皮的字幕组,有时候电影字幕组可爱更招人喜欢是没错,但文字作品相对来讲更严肃,看到不走心的翻译,别说领略作者的文字魅力,有时候连剧情都解释不清。

翻译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于内容的再创作。这话一点不假,要翻译好一本作品,要求对两种语言都相当熟练,其次还要与原作者进行多次沟通。参考翻译《追忆似水年华》的徐和瑾,当时我没记错的话他去世都上新闻了吧?一个翻译者对作品就是这么重要,没译完的部分,就是遗憾。

还有另一个翻译的误区,要忠于原作。信达雅三个字,信是第一位。还记得冯唐译的飞鸟集吗?如果一个翻译者的个人风格已经盖过了原作者的风格,那就不是合格的翻译。(但是好翻译太少了……写得好的作家又是哪国都有……)

作为一个不会制冷的哔哔机,各位看书的时候可以参考豆瓣评分最高的译本,或者认准几个翻译大家去追。既然看都看了,为什么不看最好的呢?

五、如何看书、书相比于其他传播媒介的优势

1.没用的地方,跳

我个人非常喜欢心理学科普类的书,带功利性的上瘾式的看……(插一句,看这些会更容易看懂人心吗?不会,真的不会,就算提到了很多小技巧,也大概率是没有用的,除了让你更多疑,没有一点用处。但是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是有用的,对调节自己的状态是有用的。Ps.有时间多看书多学习,让自己变好比费尽心机弄懂别人有用多了,也有效多了。)

这种书又个什么问题呢,优点是亲民,作者都会说人话,让你看得懂。但缺点就是例子太——多了,讲一个一句话就说得完的道理,可能要讲个几十页,真的很没必要。

看这样的书的时候,在看到“例如”“譬如”“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患者……”“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这种关键词,我就知道作者又要讲故事了,我通常不是一目十行就是只看前两行就直接跳过。(有的人觉得看这些案例有意思,但是我想要干货,这方面因人而异)

2.不喜欢的地方,一目十行,略看

看教父2的时候里面有个神话式的英雄角色被害死了,其实就像耶稣和犹大的感觉。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是气的半死,中间两页真的是飞快地读,一行里我可能就捕捉三四个关键词这样,最后看到叛徒死了,我满足了。我不想看他内心挣扎还有什么出于私心的理由,知道咋回事就得了,对我重要的是他赶紧死。

略看是略看,但你在略的过程中也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别眼睛一直在捕捉关键词,大脑却关上了门,那我跟你保证,你看到下一个你想慢下来看的情节的时候,内心只有四个字:

“咋回事啊?”

然后又从你记得的地方翻看……何必呢。

3.跳过的时候不会一直纠结于进度条

书和视频啊,我服了,昨晚看加勒比海盗2(我热爱商业片哈哈哈又搞笑又爽剧情也不差),这个进度条我就整不明白了,怎么几秒的事儿它能跟我墨迹这么久。

我看电影就是喜欢一秒不落,从头到尾这种,常年被进度条气到昏厥人士。

书就没这个毛病,此处掌声。

4.能看到更多细节

我当时看白鹿原的时候,听说很好,先入了书,看了不到五页,拜拜。

记不住名字也理不清关系,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人跟你说香蕉特有营养,但你就是吃不下一样。

后来我去看了白鹿原电视剧,回来读书,畅通无阻。(我开玩笑的,其实我看完电视剧之后就又看了个书的开头和结尾,中间我都没看嘻嘻)

看教父是先看的电影,其实你别说书了,就是电影我也是无数次的鼓起勇气——被劝退——鼓起勇气——又被劝退,才看完的。

坚持看完电影,你对整个人物、环境、剧情,都有模糊的概念了(我不认为电影展现出来的东西会比书更多,除非电影本身就是再创作,或者原作很薄),然后去看书,你会对人物的行为有更深的理解,更能明确一个人的动机,针对脸盲也很有帮助。譬如说我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个小老头,但看书的时候就能看到他的发家史、行事风格,等等。(对不起但我还是没记住他叫啥)

而且看书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电影里没有的情节,我靠这就是彩蛋啊!这就是我喜欢的cp在发糖啊!对电影意犹未尽的一定要去看书试试,绝对有惊喜。有一些影视作品的结局和书的结局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嫌疑人x的献身》,张鲁一版本和书里就不太一样。我一直觉得书和衍生的影视作品不要太一样,书粉容易疲乏不说,绝大多数人看过影视作品后就不会再看书了,这也是我看完白鹿原电视剧会跑去看书中结局的原因,我怕不一样(会错过什么彩蛋)。

六、看完之后

1.要不要复习?

按理来说,要的。但是我懒,所以没有。

要复习的话,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了解一下,按照这个复习最科学。

科普类的书我会直接看笔记,小说的话我会把最喜欢的剧情拍下来,或者截图,发朋友圈。因为我极其自恋的喜欢看自己的朋友圈……所以一般放这儿我都会看,一周一两次的样子,或者是看公众号的时候,涉及到一些人物采访,书荐影评,我觉得好的我都会放朋友圈。

找到最适合你的方式,很重要。

2.同作者、同题材

那么看完之后我们再看点什么呢?同作者/同题材-豆瓣书单了解一下!

我特喜欢豆瓣“想看”这个功能,我会用豆瓣收集自己看过的电影和书,因为我也确实没看过啥所以找起来特别方便,再一个看着这个数字增长,心里也特有成就感。当然啦最棒的是在自己想看电影/书,但不知道自己具体要看啥的时候,从“想看”清单里随便找找,方便快捷,治好选择困难症。(真的选择困难症晚期,你就从豆瓣经典榜单从上到下撸,那都是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品。再磨叽你就不是选择困难,是欠揍)

看作者的话,简单,东野圭吾、村上春树这种的,高产似母猪,你就看,反正你也看不完,像茨威格、莫泊桑之类的也远比你想象的能写,随便看,你要是看完了……emm你太厉害了教教我吧!

看题材的话,你可以直奔豆瓣书单,多的是,就好比你听网易云的时候找歌单,找跟你阅读偏好相似的人,他推荐的你大概率都会喜欢,避免踩雷。赞。


我记得我当时只是想随便唠唠……

快八千字才写完……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啊那咱们就,下次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