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死你 !拿着锤子的人看所有问题都是钉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尼古拉四儿(来自豆瓣),对成甲《好好读书》的书评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46967/

我承认有点标题党了,标题引用自本书中对人生要学习的三种课程的一个描述,是在说明课程之一“通用必修课”的重要性,其论述了应该不要局限于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掌握跳脱之外的底层规律,即本书的核心概念--临界知识。我做的笔记中标注了我的理解:人很容易陷入本位思想,既有人性天然的防御心态作祟,也有个人后天客观差异存在的认知边界,它造成了在哪一个领域就回答哪一个领域的问题,就如同拿着锤子的人看到所有问题都是钉子。跳出这类局限,关注背后的“第一性原理”,其本质是关注普世理论,做知识迁移,跳出一个营销策划的坑,可能才关注到背后其实是如何根据多因素做决策,那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应用时段的情况,才更有可能做更深入的认知积累,从而提高学习的层次。

从以上切入,就本书而言,我不能就看书的初衷,做就知识管理而言的理解,因为我本身是一只脚踏进知识管理的门,拿着锤子,准备看到能解释“知识管理(或称如何学习)”的钉子都往下砸的人。所以,避免表层的理解,为提升学习的层次,做这本书的书评尝试挖挖更底层的逻辑。

一、说在本书前#

牛人也是凡人:1)作者过去也碰到过认知瓶颈:想得多却未带来改变认知和行动;小系统的方法有,但未形成可迁移串联的大系统。2)非飞跃而是层层递进的打怪升级:作者也经历过知识管理的低层级维度--数据保存和知识消化,现在的维度才是进阶到关注底层规律,将知识点如何联系自建体系的方法

作者写本书的逻辑:不单纯讲学习方法,用问题结构的方式展开全书而非信息结构,我的理解是问题-原因-办法-案例。

能体会到作者的坦诚,按作者成书逻辑,本书不是大部头,不是那种科普研究类的逻辑缜密论证的路子(比如《系统思考》),而是非常适合当下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易读性好、干货多,案例结合好,比另一些像“文章汇编、演讲摘录等”的大咖们更有诚意。本书不好的地方,暂先不表,放在“说在本书后”

既然作者用问题结构来成书,简要的我用法术器用的框架,对本书做一些拆解:

二、法--原理及规律

1、识大势:认知已经从数量速度转到了深度和质量,如何提高认知深度变得更重要

2、大背景下的困扰和误区:学习层次上不去、争当斜杠青年

3、缘由:

1)大多数是花时间在“技术效率”上,而非“认知效率”上;大道至简,我们臣服于牛人的文章,却不知很多人在“哇”的背后,实际上是早就普世的道理,讲名词讲概念讲方法论,却没人学得进去或看了却不见提高,一个通过“讲人话接地气”的方式,重述了个普世道理,方法并不高级,他弄懂的无非也是一个大家都以为自己知道的道理而已。

4、对策:

1)不要把斜杠等同于身兼多职。知识都是打碎了再重新组合,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和认知深度,可以迁移到另一个行业或岗位职业中去应用

2)一人活成一支队伍。要学习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相关多元性的核心能力,一点带动周边覆盖。

3)要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过去,我自己就在印象笔记中就知识进行分类,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兴趣才识,却是是比较好的分类。三类分别解决不同范畴的认知能力。

基础技能:把底层做厚,适用于可驱动其他现实专业能力的,如知识管理、时间管理

专业技能:把工程系统做专精,某专业方向,能解决系统问题,理解各领域知识的交汇微妙处。比如小系统组成的大系统。

通用技能:把系统提炼出骨架和脉络。认识事物更底层的结构和规律,非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跳脱之外的底层规律。比如经济、物理、化学、数学等可证普世的科学范原理

三、术--方法及流程

1、读书

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需要的是知识网络而非划线摘抄的知识点

2、心态

绿灯思维--解决态度问题,以慢为快解决执行问题。

态度问题:看到很多人,包括自己,阻碍自己成长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于外部怎么学的问题,恰恰是来自自身如何看待的问题。很多人突破不了心理魔障,不接受不认可甚至发生争吵,焦点并不在事件本身而是在自尊上,接受不了质疑、认同你的观点就代表我不行,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改变别人却能改变自己。在学习和成长上,唯一有发言权的是你自己,成天向别人证明你多努力的同时可能别人也并不care。我们没有心理圣洁到真正做到“各有各的活法,要尊重各自的生活轨道”,你起码尊重自己,终身伴侣做到三观契合都是极为奢望的事情,何必又在你人生长河中为了几个匆匆过客伤神不已。

执行问题:在如今的碎片化的社群时代,连读了多少本书跑了多少公里的路都在晒,貌似现在拼的都变成了量,但问问自己,读了这么多书上了这么多线上课程,你是否已经了然于胸的建立了体系,我过去网上搜资料,电脑里保存了大量的报告电子书,印象笔记里保存了大量网页,已经开始恍惚的认为:“恩,我都努力,看了那么多的资料”,不是某某项目报告,就是某某三招十八式,除了能给人吹吹牛逼展示自己多能外,似乎总卡壳在“道理知道得很多,但貌似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死循环里,资料照下牛逼照吹,直到哪天天灵盖突然开光了一样,沉下心来不晒自己多牛逼了,开始了解概念、建立框架模型和流程,建立自己某个模块知识的系统,实践及摸索应用场景和案例库,这些任督二脉一打通,一种内观的心态就建立了,真正的会为你一点一滴行为的改变和认知能力的上升而兴奋不已,在这个时候才真实感受到每天努力的充实感。

3、三个底层方法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不是总结,而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对假设进行校正。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解释决策是如何在某种假设下做出的,结果如何又如何改进。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小方法:

A.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过程,比如临场发挥、沟通技巧、心态的调整,一些不好的习惯,触动自我内心反思的观点等;

B.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把生活素材进行重新解读以成为洞见。

把假设模型提炼出来,知道如何应用的场景

C.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2)以教为学

3)刻意练习:多思考“思考的过程”,注意将刻意练习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A.对基础核心知识划小圈: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B.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将核心模块知识进行组合而形成更高层面的判断力,能将其进行合理调动以解决问题;

C.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在思考问题过程中能运用与认知框架相关的临界知识和其他能力。

4)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A.在哪些地方找: 可信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结论更容易产生临界知识,比如数学、物理

B.具体如何找

a.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找经典书籍,2个办法:一是发现一个已知规律在新场合中被应用的实例,二是从事情中总结出新的     假设规律

 b.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找到原始出处,有利于对这个结论的可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有更清晰的认识

 c.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能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d.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对于一个领域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的时候。人一生需面临许多新领域,当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时,试着运用假设去寻找临界知识,也即是在这样一种不断被验证,不断质询,反思探索的学习时,才越来越有解释力,才能在这样科学的体系中锻炼自己的思考决策。  

C.如何用:要用更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处理没那么可靠领域的问题

D.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答案:刻意练习。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四、器-工具

1、关于读书--主题阅读法建立知识网络、RIA读书法建立经验与行动的联系

作者觉得极致的方法是记忆宫殿法,在我理解上,要将书中知识组织成网络,可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我的书评中介绍的主题阅读法,目的是将同一主题的不同书籍建立底层规律的联系,当然前提是能针对每一本有清晰的结构脉络,理解概念及作者的主观论述逻辑,在每一本中找到相似及矛盾的地方,“建立与作者的对话”,在底层逻辑上区分异同、固化其方法论的模型框架。当你清楚知道每个概念及理论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时,那也就代表在你脑中已经开始形成知识网络了。

RIA读书法:在《这样读书就够了》我的书评在中提到,RIA读书法可以建立过往经验并推动行动改变。

2、关于反思--日/周/月/年回顾、对标管理、时间开销记录及统计分析

1)日/周/月/年回顾模板

作者没有详细展开来说,就我个人而言,也在践行在印象笔记里做回顾,回顾的做法也是GTD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有回顾才有正向的反馈积累过程,才能持续提高。

【日回顾】记录事件过程,特别是情绪和思考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些“内观”的东西,记住一点的是,当日事当日记,不要期望自己有个好记性,过后再记录基本耗损得差不多了。另外,当天记的好处是便于记录回忆起当时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心理感受和思考过程,事后再记,基本已经错过了。

最近,我也在做调整,想到有时候记录每日回顾,是否调整为在印象笔记中用录音方式记录,以能匹配及时和准确,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评估下。

【周/月回顾】审视问题的解决思路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像大数据分析样,从统计汇总中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时间线回顾法

【如何管理回顾系统】我个人的经验是放在印象笔记中,新建并保存搜索语句:created:day-365 -created:day-364,意味着去年今天,作者的说法是在平淡中创造惊喜。看看有没有在过去碰到过类似问题,看看历史上的今天生活有哪些东西有惊人的相似能我们不期而遇的感动。另外,在印象笔记中,还需要建立生活场景类的案例库,比如,最近我也在听喜马拉雅广播《好好说话》,是《奇葩说》的选手以说话逻辑,应用场景等为话题制作的一个谈话节目,里面有高度总结化的谈话案例,有很多应用模型可以提炼出来,同理,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沟通案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所以,要磨炼自己的沟通技能,我也需要把我的日常沟通在印象笔记中做出案例,并以笔记本或标签方式来分类,以应用场景、沟通对象、沟通主题等维度作为分类标准,梳理的框架模型可以放在多个案例中作为我反思改进的方向,这样长期的案例库建立,和模型框架对照,就有助于我持续的进行反思提升。时间越久这个案例库就越有价值,我在日常沟通碰到困扰时可以用这个案例库进行回顾了,比如这个问题我在过去碰到过,我是如何解决的,和现在的应用场景有何异同,该如何归纳梳理,发现并固化它的底层规律。

以上都是基于持续、及时和准确的做好记录,作者提到了做好记录的三个价值:A.如实的记录是因为大脑并不靠谱,很容易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动机和想法按照对现在有利的结果进行解读;B.记录时间越长,越能够看到深层次的规律;C.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所以,各个周期的回顾即是当成反思的记录基础,也是整个输入与输出的知识循环过程,谨记一点:有反馈才有积累,有持续的积累才有持续的学习成长。

2)对标管理模板

按三流程建立模板:明确标准为对标--细化表格为对表--反观执行为对照,作者的“每日反思之八个习惯”表格模板就是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为自己的对标标准。最后,每日打卡。

另外,很多人也在做“习惯养成”类的打卡管理,比如,坚持读书、坚持跑步,就这类来言,对标管理是建立计划与执行的行为前后联系,主要是引导做过程反思,所以就不要把仅仅是打卡否行动的“习惯养成”当成对标管理了。如果为了更好理解和执行的话,把它当成绩效管理系统吧,设立核心考核指标并明确各指标定义就是为定标准,细化目标值(定量或定性)就是细化表格便于对表执行,经过一段考核期的执行后总结分析原因和改进措施为对照。等同于绩效管理,对标的目的并非事后评价打分完事,而是引导自我朝一个良好的方向去发展和提升自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证明的不是我多坚持的积累,而是看看你多纠结多三面两刀,你是如何在这炼狱里打磨你自己的。

3)时间开销记录及统计分析

本书作者未讲,如果讲回顾是记录“思考的过程”,那时间开销记录就是记录“行动的过程”,在《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就是把一生拿来做时间规划的人,虽然我们做不到如此的极致,但也需要看看自己的时间黑洞究竟在哪里。如果没有时间开销的记录,人很容易陷入对时间的过度放松,没有养成时间的敏感性,比如,原本是写份报告来着,结果写到一半就想让自己调节下,这个调节回过头来看居然就花掉了3个小时。原本计划这份报告我很熟悉了,最多需要花2个小时,如果真正的做了时间记录,结果发现居然花费了5小时,那预计与实际执行如此悬殊,是否也要引起我们自身对行动本身的分析,是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浪费了时间去理清思路、还是报告逻辑不明造成了修改时间过长,还是一边写一边找素材造成时间浪费,或许最直接的原因居然是我是一边写一边聊,不专注造成了时间延长。ReadFree!

所以,记录是分析一切结果背后原因的基础,无论是反思回顾还是时间开销,记录的本质就是要求记录方便(多平台同步最好,多记录方式更好(文字、录音等))、记录及时(随时随地(笔、手机移动端))、记录准确(有软件最好,数字化永远要强于纸质文档)、记录安全牢靠(保存安全)。

我个人的时间记录工具是:toggl time tracker,目前发现最合适的工具。多平台同步,记录方式方便、安全牢靠。

回顾系统的工具是:印象笔记,原因不再累述了。

五、用-案例、经验

作者在书中最后举例了几个案例:

1)复利效应

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利滚利)。

如何提高:增加利率(提高质量)+增多执行次数(持续练习)

2)概率论

本质: 我们所知道的结果仅是众多中的之一, 在有限信息条件下足够做出概率判断即可,本身不要求一定要精准。

如何提高 :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概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

3)黄金思维圈

本质:三个同心圆嵌套,外层是what/事情的表象,中层是how/如何实现想做的事情,内层是why/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如何提高: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区别伪和真,抓住why的本质,激发how的创意

4)进化论

本质:风口很重要,位置比努力重要。

如何提高:不仅要知道还要行动:策略尝试、观察结果、保留策略

5)系统思考

本质: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系统是网络关系不是线性关系,系统的结构决定“部分”行为;

如何提高:找到关键解,注意因和果在系统中有延迟时,就很难看到背后的运作规律。

比如,我以前看过《目标》一书,作者应用的 JIT(及时生产的概念),就是在层层破解问题中,因为因和果在系统中的延迟而不被人发现,后来作者在非紧密联系的因果之间,找到了背后的运作规律

6)二八法则、安全空间等

六、说在本书后

整本书,作者提出了“临界知识”的概念,围绕这个以问题、原因、办法和案例的方式去组织这本书,说实话,即是实证作风也有现如今碎片化时代快消干货的特点。以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区别。成甲的《好好说话》是一本叫好的商业片,而并非一部可留存在未来作为经典的艺术片。这种实证书籍的逻辑,就是我现在用得很好,我给你概念,我来叫你如何用。当然,虽然书中也谈到了针对难啃的“知识阻塞”要花时间去啃,但这本书却恰恰满足那种“求快求干货,快速成才”人的心态。想到之前看过一段话,把它搬过来却也无比合适。

机会永远在未知,勇大于谋,相比之下努力专注仅仅是雕虫小技。现如今的所谓“斜杠青年”的概念,是将中国的传统思维折射得如此鲜活, 它告知你,你要做多技能的复合人才,要专精,要做所谓的10000小时刻意训练,那样你的职业道路才会更广阔,你的赚钱渠道才在如今的这个社会去趋利避害,一方面稳定一个职业另一方也不用冒更大风险就能创造财富,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说,相比努力专精,勇气更为难得。

综上,书是好书,看成应用类书籍,学习如何学习永远是自己一辈子成长的最大命题,过去,我个人即很喜欢《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将逻辑及前生今世阐述得如此清楚的大师之作,也很喜欢同一主题下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偷巧的应用之作。就个人而言,还是喜欢多读读经典之作,然后有空再看看应用之作,也算上在这个即碎片也浮躁的时代为数不多的让自己心态平衡的方式了。

这本书是否能成为经典书籍还是快消文化的产物,这个立意是我加的,苛刻了。综上,给3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90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02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34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1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5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2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5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6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6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0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60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5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85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9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如今的工作和生活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成了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都希望在短期内速成,什么“21天成就xxx”、...
    096a57471499阅读 2,868评论 9 38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0,569评论 25 707
  • 《好好学习》是一本最近出的一本很有诚意和深度的书,看完这本书,会惊讶于成甲如此年轻的年龄能有如此的认知深度,但是看...
    鸿波微澜阅读 2,151评论 0 3
  • 简介 因为认知的不同,人们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里! 这本书是成甲打磨三年的力作,值得一读,干货满满,刚开始豆瓣评分高...
    大雄作品阅读 1,189评论 6 11
  • 一、思维笔的空性 今天看到群里又少了一个人,感觉我们群就像是死了似的,很少有人活跃,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活跃一个群 思...
    柔光宝宝阅读 1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