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活》的"境界"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一生学术的一个代表作品。《人间词话》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第一,开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提出了什么是境界。境界在中国的传统诗词文体当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人间词话》所讨论的的对象是中国传统特有的一种文体一一词。但是在理论上来看,词它不仅仅适合来评价词,也适和评价其他的诗歌作品。甚至包括叙事文学。《人间词话》开篇就提到,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首先它就提出了评价一首词是否成功,要看这个词是否有境界。那么只有有境界的词,才能发展到达艺术的高度。王国维比较偏爱古代北宋的词,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是有境界的。这是境界对词句独特文体的意义。什么是有境界的?他又进一步分析道,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所以"弄"字而境界全出也。王国维的这一段分析中可以看到所谓的境界。它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要有情有景,情景契合;第二个,是情景真实;他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第三个,王国维通过词作为例,来分析境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动的表现。

第一个是宋体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的上阕四句,通过一些春天最典型的景物描写,绿杨、红杏典型的春天景色的描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光图。下片表现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要及时寻乐,表达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其中上片最后一句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先生极度的欣赏,认为这一句词是有境界的。

张先的《天仙子》中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个"弄"字而境界全出。北宋张先的代表作品《天仙子》诗中这样写道,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在这首小词当中,张先是这样表达的,也是文人士大夫伤春的一种感情了。春天虽然这样的美好,可是非常短暂。到了明天那种花儿凋零了,等到明日落红应满径的时候,我们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诗中写道的那个意象叫云破月来花弄影。巧妙的使用了"弄"这样一个词,这个词充满了一种生气。所以王国维先生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样就代表了王国维对境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所以境界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生动。这样的词才叫有境界的词。

因为《人间词话》所评论的对象主要是词,所以境界是在词作的分析过程中所展开的。而且境界不仅仅可以评价词这样的作品,同时它还可以用来评价诗歌等其他的抒情文学的作品。甚至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中,有时候他对戏曲的文学评价的意义也非常的相似。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写道,元曲是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属一代之文学。所谓后世不能寄其旨也。从元代来看,文学的题材就是戏曲。出现了郑光普、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出现了这样一些著名的戏曲大师。这是元曲四大家。为什么元曲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当中,他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首诗的意境。原曲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之妙以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也。实际上,元曲的思想以及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在王国维看来,原句的妙处在于他的文章。文章之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他说,有意境而已。他又说,什么叫有意境呢?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竟有剩于前人者,惟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元曲中的意境,我们可以看一看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当中,崔莺莺要去送别张生去赴京赶考的时候,对那个情景的描写,就是非常富有意境。在某种意义上,他是受到范仲淹的《苏幕遮》这首词的影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忍之离人泪。这个曲词写的和优秀的词作一样,情景交融,所以说是有意境。王国维在这里也提出了所谓意境,就是情和景的契合。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所谓原曲的文章之妙,就在于情景交融的意境。

所以王国维的意境说,既可以来评价词,又可以来评价古诗,甚至同时评价戏曲。乃至小说之中的文章艺术。

第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是评价词作优秀或不优秀的重要标准。王国维对境界的内涵作了界定,在此基础上,王国维对境界的内涵作了进一步分析。他将境界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细分。他将境界分为两种,隔与不隔。

美成就是周邦彦,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有一首词这样写,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及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有隔雾看花之恨。他讲到周邦彦的词《苏幕遮》和姜夔(江白石)的《惜红衣》、《念奴娇》词进行比较,通过对《苏幕遮》词中所描写的荷叶形象句子的评价。雾中看花是王国维评价姜白石之词的常用的一个词汇。

姜夔的代表作品《扬州慢》中的句子,这个句子是化用晚唐诗人杜牧的绝句《24桥明月在》中,玉人何处教吹箫…。那么这样一种化用在王国维看来对词的境界的创造是有消极的影响的。所以他评价《二十四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风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犹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西梦窗诸家之病皆在一隔字。这些词格调很高,但是从意境上来看,犹如雾中看花。不仅姜夔的词存在这个毛病,南宋的词家像是吴文英等这些词人的作品有一个通病,都在一个"隔"字。

那么什么叫隔和不隔呢?,这是王国维对境界所做的一个细分的时候,提出来的观点。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陶谢指的就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代表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一个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一个是山水诗的开创者。延年是南朝刘宋时期,一个著名的作家、诗人,但是他的诗歌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的使用典故。所以在人看来就是显得比较隔膜。

在看苏东坡和黄庭坚两位诗人的比较,他说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他就举了一个例子,谢灵运的代表作品《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还举了隋代的一个诗人,空梁落燕泥。这两句诗在王国维评价比较好。说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于不隔。看来不隔从意境来说是一个优秀的表现,隔意思就是说不太优秀,或者比较劣质的一种意境的表现。诗是这个样子,词也如此。如欧阳修的《少年游.泳春草》"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这是对欧阳修的《少年游》的评价。他说道不隔的诗歌作品就是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池上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薛道衡的《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欧阳修的《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此为咏"草"之作。为什么说,谢家池上江淹浦畔稍隔呢?谢家池上,指的就是谢灵运《登池上楼》这首诗中,所写的那个池塘。所以欧阳修在写草的时候不愿意直接写草,就运用了前人诗歌里边所写的诗句。隔在自己原创的诗文之中,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欧阳修在自己的思维里面,再一次用前人的典故的时候,又隔了一层。

什么是不隔,也举了例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是写出了人生短暂的情怀。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同样是表现及时行乐的情怀的一种人生观。这两首诗都是以抒情为主。这两首诗直接的抒发了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情怀。在王国维看来,这就是不隔,是情景的一种协和。情感的抒发,直接抒情就是不隔。他又举出陶渊明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说陶渊明已经沉浸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境界。还有北朝的民歌《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诗中的两句直接的描写了北方民族生活的那种典型的场景。住在穹庐里面。这也是不隔。

王国维将境界分为隔与不隔两种。他认为艺术价值更高的当然是不隔的作品。而隔是在艺术价值上有欠缺,从境界上情景交融来看,写景上不割,直接的抒发抒写眼中所见到的景物。不需要使用典故,一旦运用典故,就犹如雾中看花的感觉。从诗歌抒情来看,在诗中直接地抒发情感,这就是不阁。但是如果大量的运用典故来抒发情感,就是隔了。

第三,造境和写境的观念。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从分析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的不同。所谓的造境就是理想主义的作品之中,更多的表现了作家的一种情怀、情感、情绪、情愫等。而写境主要偏向于写实,真实的书写自然环境中的景物或者是社会生活。但是造境和写境的划分是相对的。认为不可能在一个作品中仅仅的完全写实,必然要书写自己的理想。造境也是如此,处理感情的时候,当然也应该有生活的真实。所以造境和写境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所以在任何一篇作品之中,既有写实的因素,也有理想的因素。这一方面是由自然的事物互相联系所决定的。结合作家所书写的现实生活的对象的情感也是一致的。

所以王国维进一步分析道,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在这里,他进一步的分析道,在一篇具体的文学作品之中,我们可以从它总的观点来看,把它概括为写实派的作品,或者是概括为理想派的作品。写景的作品或者是造境的作品。实际上,在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之中,它包含有这两个要素。写实和抒情,写实和虚构。

第四,王国维又把境界进行划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文章之中,王国维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意义。首先,他对境界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提出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观点。

其次,它是以具体的词作为例,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进行分析。分别举了有我之境的代表作品和无我之境的代表作品。他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碧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什么叫有我之境呢?从他所举的例子来看,明显的可以看出作家所要书写的那种情感,从整体上来看,这两首词都有悲伤的落寞的情怀。泪眼问花花不语,这句显然是表现在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时刻词人的一种伤春的情怀。而可堪孤馆避春寒这一句,通过对斜阳、春寒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游子漂泊他乡的一种孤独情怀。在这两篇词中,我们都能明显的看出词人的情感,词人的情感能够容易看得见,所以叫做有我之境。而他所举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是无我之境的典型例子。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我们比较熟悉,诗中陶渊明是这样表达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的一种境界。我们一般说天和人的融合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下面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幽幽淡淡,这两个叠词中也透露出诗人的一种情感。但是寒波和白鸟着重写自然的物象。相比较来说,诗人的情感主要是通过外在的物象暗含着的,而不是像泪眼问花花不语,直接用泪来表现作家的情感。所以有我之境,就是以我观物,物固著我之色彩。而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那么这个意思就比较清楚了。那么有我之境,就是作者在作家的作品中书写的时候以我的眼光来观照外在的事物。所以作品中那个自然物象就明显的带着情感色彩。而无我之境的作者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作为自然的一个部分,这时候就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对于古典的诗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不仅用来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不光是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之中,有一个最根本的观点,就是文如其人。诗品就是人品。这一点既是可以来评价文学作品的,当然,也就可以来评价人生了。

第五,内美与修能,能入与能出。在人生的境界上,王国维提出了如何能入和能出?《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与此两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王国维在这里引用的是屈原《离骚》中的作品,开篇屈原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就说到,他是说,我具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的品格,同时我也重视后天的修养,那么文学创作的时候,当然需要作者内在的文学才华,同时也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就具体的文体来说,在王国维看来,他说词是抒情之作,所以更重视内美。他曾经对屈原以来的诗人进行评价。

他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为之有也。不仅词要重视内美,实际上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我们也要重视诗歌当中是否真正的体现了作家伟大的人格。伟大的人格是作家主体所具有的重要的一个特征。实际上词要重视内美,诗歌也要重视其内美。

王国维不仅举了李后主(李煜)的词为例,而且还举了清代的年轻词人纳兰容若为例。一提到清代的词人,大家都受王国维思想的影响,一下子就想到纳兰性德。他评价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光,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这两位词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后主的词确实具有一种感人的力量。那么是不是李后主处在深宫之中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实际上,这个评价是不完善的。特别是他后期的词,正是因为他成了阶下囚,他的境遇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所以,他才能写出《浪淘沙》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些作品。这些作品说发的是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所以仅仅与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这样的一个环境,这样来评价李后主的词恐怕是有局限性的。纳兰性德的词可以从这点看,他的词写的那么好,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认为纳兰性德作为一个满族的词人,他刚刚进入中原,没有受多少汉人文化侵袭的影响,所以他书写的情感比较真切。显然这个评价也有它的局限性所在。

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这首小令。抒情在这里也非常的真切,但是如果纳兰性德没有边塞的那种经历。他就很难写出《长相思》这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就是因为纳兰性德曾经到过边塞。在边寒又有过很长时间的经历,才能够写出这样一首带有边塞特征的一首思乡作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境界,提出了三层境界说,不仅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而且在《文学小言》中也提出了。两者非常的相似。成大事大学问者不可不经历三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谈的道理,我们非常清楚,他是说人呢,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开阔的胸襟。(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这个境界是说,人有了远大的理想,但是如果不去努力也是枉然的。他是说,我们树立了伟大的目标,以后就要努力的为这个目标去奋斗。如果不努力,不去奋斗,那么也是枉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于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亦文学之天才者所以需莫大之修养也。他是说人生的境界是有辩证关系的,要想达到目的。

王国维还举出了能入能出的人生境界观。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周邦彦和姜白石是否像王维所讲的能入不能出?甚至姜白石呢,既不能入又不能出,另当别论。但是他在这里所提到的诗人要能入能出,这是非常宝贵的思想。作家诗人、文学家,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做人有时候也需要这样。既要积极的投入到生活当中去,同时我们有时候也要静下心来思考人生,与生活要保持一段距离。这样似乎才能真正看清现实生活的真实的状态,这就是王国维的人生境界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