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喜蚕桑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静静的秋夜,一弯上弦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头,把那淡淡的光与疏朗的影洒投在大地上。

独自一人,穿行在江南小镇的幽幽的弄堂里。脚下是一色的青石板铺垫的路,尽管我的脚步舒缓,但在这寂寞的秋夜里,“笃,笃,笃”的脚步声依然显得如此的清脆。

一个生于小镇,长于小镇,又仍然居住于小镇的我,对小镇的每一条里弄都是那样的熟悉:青砖黛瓦,条石镶嵌的墙门堂,雕花木格子的窗户。弄堂两边或者是高门大院,或者是低矮的平房,这些百年老宅也不知演绎过多少的悲欢离合。但是,今天已经是寂寞空庭了,有钱人都搬出了老屋,年轻代都走向了城里,这些老屋已经成了孤寡老人或者外地民工的居住区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江南水乡的小镇似乎已没有热闹繁华的气象了,但正好留给我一个空间,我喜欢在这长长的,幽静的弄堂里穿行,听自己脚下“笃笃笃”的脚步声,感受时间,感受空间,感受我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位置。

这江南小镇,曾经是太湖南岸的明珠,在历史的时空中,她曾经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聚集周围农村的财物,供应城市,同时是城市工业产品的集散地。

江南小镇,有她繁华的根据,还有其飘逸的灵魂,她的灵魂在哪里呢?我静思默想。

弯弯的月亮像一叶扁舟,飘浮在黛黑的夜空中,把一缕柔软的光洒在我的身上,把我的长长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

月亮是有灵魂的,人称月魄,这世间万物皆有其灵魂,包括这月光下的老屋,这深深的小巷,还有这座千年古镇,都是有灵魂的。

人间沧桑,变幻无穷,一个甲子风云突变。变得面目全非了。

一个甲子前,这水乡小镇真不是这般模样,这里的每一条小河,每一座石桥,每一栋楼阁,甚至每一方桥埠都浸润着商业的气息。

这江南小镇是有灵魂的,她的灵魂就是发达的商贸体系,而她的立身之本便是丝、绸、绫、绢。而这一切皆依托于小镇周围的丰富的蚕桑资源。蚕桑才是小镇发达的根源。

小镇方圆十里,河湖密布,水系发达。几乎在每一条河流的两岸都散落着青砖黛瓦的家院。

吴地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小镇现名双林,历史上曾称桑林或商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桑(Sang)、商(Shang)、双(Shuang),这三个字在吴语中基本上是同一个音,无法分清的。而这三个字却都与一个水乡古镇有姻缘,浙北水乡小镇双林,历史上曾用过桑林与商林这两个名字。桑林、商林、双林,这三个名字都与双林有缘,同时更折射出双林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民国《双林镇志》记载:旧名东林村,明永乐三年改名双林镇。镇以双林名者合东西二林也。

双林旧名东商林,宋南渡后为聚商之所故名。

又称:故老相传镇有桑树挺秀故名桑林。

以“桑林”为镇名,是名至实归。乡人喜蚕桑,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双溪即为蚕桑重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种桑养蚕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事。可谓源远流长。

“桑梓”作为家园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北方文学代表《诗经》中出现篇数最多的植物就是桑树,南方文学代表《楚辞》中也提到桑树,可见古代南北地区桑树栽培十分普遍。

双林四周遍种桑树,蚕桑是双林镇的建镇基础,所以用桑林作镇名是理所当然。

再来说商林,双林的商业来源于桑,历史上的双林镇许多产业都与蚕桑有关,蚕茧、蚕丝、绫绢、绸缎、衣庄都需要流通环节,商业的发达离不开蚕桑。而蚕桑业的蓬勃发展使小镇成为一个商业重镇,此时桑让位于商已是水到渠成,商林由此而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追遡双林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蚕桑发展的历史。而且因蚕桑而产生了巢丝业,丝织业和绫绢产业以及丝、绸、绫、绢的延伸产业。同时也带来了商业的高度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乡人喜蚕桑,而且种桑养蚕成为家乡的一种特别的风景,经过长期的产业延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习俗和蚕桑文化。

乡人喜蚕桑,而且重蚕桑,勤蚕桑,房前屋后,沟沟坎坎全都种上桑林,家家户户都会种桑养蚕。

我生长在太湖南岸的湖州,自小和桑树有不解之缘。家乡的桑园是比比皆是,房前屋后栽着,成片满园地生长着,气势蔚然。种桑养蚕,种田收粮,蓄水活鱼相互并存,互利互补是家乡的农业模式。

乡人喜蚕桑,曾经桑树是家乡的摇钱树。乡里有句俗语“吃粮靠田里,花钱望地里”,这地里指望的就是桑树。

记得儿时,乡人极重蚕桑,每一块桑地都整理得纵横有序。沟是沟,坎是坎,一年要锄几遍杂草,冬天还需冬耕,追肥,乡亲们像爱护眼晴似的关心爱护田野里的桑树,因为这是经济的来源。

人间四月,春光明媚,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吹绿了片片桑园。鹅黄的嫩叶点缀着枝头,渐渐地舒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五月初,家乡就要开始养蚕了,蚕宝宝幼时吃得很少,而且喜欢嫩叶,所以五月初就开始领种,蚕儿慢慢成长,桑叶也渐渐变大这是一种完美的配合。随着桑叶的变大,那桑椹也变紫了,汁多且甜蜜,引来了鸟类在桑园中觅食。而我们的童年时代也在这桑园里度过,在桑地里割草,捡落叶,摘食桑果吃。 

五月是乡人暴忙的时节。蚕欲老,麦欲黄,既要抢收麦子,又要赶种水稻,还要照顾蚕宝宝,那真是没日没夜地干,连我们这些孩子们也跟着忙碌,帮助大人们采摘桑叶。家乡人喜爱蚕桑,因为养蚕可以争钱,而且,手工做的丝棉穿在身上特别的暖和,而且轻快,舒服,我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就是靠母亲自制的丝棉度过了一个个寒冷的冬天。虽然现在有保暖衣,但每年冬天还是要备一件蚕丝棉衣,放着也心安。

家乡的桑树是有着光辉的历史的,据传这桑树来自于中原,后来中原雨水渐少,桑树也渐渐南下。但是这水乡种桑养蚕的历史已经是相当悠久了,中国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在我的家乡湖州,缉里丝是中外闻名的好丝。双林的绫绢更是旧时皇家之贡品。乡亲们很敬爱蚕桑业,把蚕叫“蚕宝宝”而且在长期的养蚕过程中形成了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每年清明时节,在湖州善琏的含山上总是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蚕农们在这桑叶初绿的时候来祭祀蚕神,希望蚕茧丰收,百姓安康。

老底子,乡里一般一年要养四季蚕。春蚕、夏蚕、秋蚕还有桂花蚕。除了冬季,一直都在养蚕,这桑树也是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绿叶,养育了蚕宝宝,也让乡人得到了温饱。

南方有嘉木,桑树一定是其中之最。

桑树是一个集体的组合,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它们以渺小的个体却组成了庞大的群体,以群体的力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家乡人对蚕桑是有感情的,在蚕丝大起大落的今天,家乡人依然喜欢种桑树,所以即使是今天,那一片片,一排排,一枝枝的桑树依然是家乡亮丽的风景。

双林古镇就是依托了这沃野千里而建的,它雄踞湖州之东南,西接郡府,东南连南浔、乌镇、练市,西南可达善琏、新市,是杭嘉湖平原的一个重镇,在历史的长廊里有其独特的位置。

双林周围源源不竭的蚕桑资源不仅仅为大中城市的丝、绸、锦、帛产业提供了原材料,更带来了与蚕桑有关的产业的发展,巢丝、纺织、印染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工具的生产等等。凡在双林镇上置地建房者基本上都有蚕丝产业的背景,有的是本地的地主豪族,更有看中了本地丝绸绫绢商机的外地商户。曾经的双林镇上遍布了丝、绸、绫、绢的生产作坊,当然那时的生产是家庭型的,大户人家雇佣了少些工人就在这些深门大院里依靠简单的机器巢丝织布。今夜里这寂静的弄堂里也曾经是绫绢产品的生产基地。丝织业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店铺林立,依水而建,成为蚕茧与丝绸绫绢的流转地。

双林古镇浸淫在蚕桑文化的底蕴中,这是我们的骄傲,更应该成为古镇保护的依据,开发与保护好蚕桑文化的基地,把这些文景留给我们的后人,这应该是我们的责任,让蚕桑文化永远地传承下去,温柔世人的心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90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02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34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1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5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2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5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6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6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0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60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5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85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9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冬的原野,整片整片的桑树林都退尽了绿色,光秃秃的枝条,根根向上挺立着,在寒风中抖擞着,似乎在宣示着它们顽...
    水乡醉客阅读 392评论 3 11
  • 记忆深处,乡人极重蚕桑。蚕桑,蚕桑,种桑养蚕。要养好蚕,须先种好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双林镇周围是一个庞大的桑...
    水乡醉客阅读 653评论 4 9
  • 桑(Sang)、商(Shang)、双(Shuang),这三个字在吴语中基本上是同一个音,无法分清的。而这三个字却都...
    水乡醉客阅读 443评论 0 0
  • 江南小镇,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概念。她们以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风貌,独到的桥梁民居布局,古朴的吴浓软...
    水乡醉客阅读 513评论 2 7
  • 周幼安 17.03.17 君欲临川渡水 请务必抵达我震荡的波心 以一枝荻芦攀援 避让着莽撞的,无家可归的水鸟 来我...
    周幼安阅读 436评论 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