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学说在祸害中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敏的这篇文,朋友很早发给我,看了不到一半便弃置,其中观点实在偏执。今日想起来,又仔细看了一遍。

平日最不爱的就是辩论,世界上的事,一没必要辩,二也不屑辩,争个口舌上的高低,总觉得没什么意趣。但她的这篇文,竟然以“唯有抛弃中国文化,中国人才有可能有科学理性,才能向前迈进”结尾,实在让我无法忍受。最不可思议的,竟然还有人点赞支持。

罗军说,现在时代有一个流弊,文化被“知识分子”垄断,这是导致其僵化滞纳的开始,也是时代衰落的一个现象。而事实上,他们只是大大小小的“资料人”,而非“文化人”。

我们总该有最起码的话语珍视感,言语精准、干净、智慧,这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读书之人,应有志有识,前不流于庸俗鄙陋,后不陷于坐井观天。以狭隘的知识面,带着偏执与私欲,写出来的文字纵使迷障得了一时,终不长远。

1

中国文化核心是物质至上,都是围绕物质功利转。中国的名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把徳和外在的物质挂钩,即把功利作为是否厚德的标准,这就是号召大家去追求财富,并以此衡量德的大小,即财越多,德越大。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做校训,证明了中国人的精神俗不可赖,中国人还未走出丛林和蒙昧。                                                ――关敏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物质至上?从哪里看出来?仅仅凭曲解的“厚德载物”?“物”怎么能够按照西方哲学的“物质”解?古人说“大道之行,厚德生焉”,德而后能容,容天地灵秀,阴阳造化之理。它载的是道,是自然,是万象。

厚德载物,四个字尽得林下风气,其胸襟之广阔,可当作一生明灯。若它仅仅指的是财越多,德越大,这样粗暴浅薄的因果关联,那所谓的文明也太枯白。东西方哲学,指向性本就不同。西方注重客观实体,强调外在引导,所以有了“神”,有了《圣经》。东方更注重自我证悟,从内寻求,它强调的是“道”,是一种理性实践的产物。以不变的概念来串联东西方哲学,不觉得太僵化了么?

无论如何,评论一件事,最基本得了解。用错误的条件,竭力求证一个正确的结论,这不是真理,只是执念。若一意孤行,不过是画地为牢。

2

孔子的“天何言哉”这句话,就是在否定上帝能说话,就是否定了上帝的万能性。否认上帝就否认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不可避免地要沦落到血腥专制的境地。否定上帝的结果,中国确立了物质高于人的原则,为了所谓的GDP,可以牺牲民命,用“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      ――关敏

真不明白这个作者,她为什么一定要把东西方哲学混成一锅粥?明明是两个不同的思维走向,她扯在一起还不算,竟然二元论头头是道。

“天何言哉”出自《论语》,原文为: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一天孔子说想静静,子贡疑惑问:“这样我们怎么能了解到您的思想呢?”孔子说:“四季轮回,万物生长,天何曾说过什么?”这和老子有些像,圣人行无为之事,传不言之教。无论对话还是书写,再极尽表达,思想内核依旧是无法尽善尽美的,需要自己证悟。“天何言哉”表达的还是自我寻求,不必依赖外物。任何打着真理的名义,直接灌输给我们的概念,追溯起来,都不是我们的东西。

“天何言哉”,首先这句话并非否认上帝,毫无因果关系可言。“为了所谓的GDP,可以牺牲民命”,如果作者只是为了引证这个观点,那中华文化牺牲得未免太不值得。打着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标杆的旗帜,这不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应该做出的事情。依旧是罗军说“道德不是说教别人的标尺,而是衡量自己的良心仪,每个人用来衡量自己的内心,那个‘心’才会慢慢浮现。”

3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又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由于孩子的生活接近于理想的生活,所以圣王喜欢他的人民都像小孩子,因此老子说:“圣人皆孩之。”为了保证人们婴孩一般的幼稚……              ――关敏

“幼稚”,这个词用得太不妥当。厚德如赤子,老子所言无非是“德”,而非“愚”,若用这条来佐证“愚民政策”实在牵强。含德,而生真善美,归于婴儿纯良状态。

圣人皆孩之,以我浅薄之见,圣人常怀悲悯之心,将百姓看做正在成长的孩子,给予信任与善良。“圣人皆孩之”的前文写“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若是愚民,为什么要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文最恨断章取义,为佐证观点,生搬硬套,因私欲蒙了头脑。

4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即:懂的人是不说的;说的人是不懂的,也就是说:说出来的言论都是垃圾。既然语言是垃圾,语法、逻辑和理性就无法产生于中国,中国社会就只好依赖于暴力了。              ――关敏

这个作者一直在犯一个错误,始终排斥东方哲学的自我证悟。过分强调外在客观实体,以西方哲学思维强加,因果推导,最后得出一个偏执性的结论。

每个文化都有生长的环境,个体化与特殊性,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而且,恕我不客气地说,这位作者对中华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与尊重。断章取义地说“中华文化的核心是物质至上”,这是极不负责任且荒谬的。

“唯有抛弃中华文化,中国人才可能有科学理性”,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且不论老子“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的先进性,王通的“河汾之学”,其中“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民主法治,又落后西方多少?

何谓中华文化?说到底不过是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先贤的内敛、沉稳、睿智、旷达,哪一样不是文化底蕴?忠、孝、节、义,哪一样不是文化信仰?科学理性,若没有文化修养为奠基,不过是高屋建瓴。此等说弃就弃,当真为之齿冷!

我们总该相信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有些言论,就算风行一时,若出于私欲,不以真善美为基础,注定不得长久。我们只需抱着信仰,安静地看它们像潮水一般,生起、退去。

最后,便以《笑林广记》一则故事结尾吧: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释,后道。道士见之,即移老君于中。僧见,又移释迦于中。士见,仍移孔子于中。三圣自相谓曰:“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02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55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726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04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58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1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44评论 2 3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98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3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33评论 2 2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2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44评论 3 2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37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8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72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6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