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188:布袋和尚

第三十四节 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僧人,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佛教史上,他都是颇有声名之人物。布袋和尚虽然在佛教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因为人们都相信他是弥勒菩萨转世,所以布袋和尚在民间的影响更是远远超过他在佛教界的影响。

布袋和尚虽然在当时颇有盛名,不过却无明确的师承记载。不过,布袋和尚虽不知师承,但其下语却和禅师无异,并且还和当时的一些禅师交流切磋过。所以在中国的禅宗典籍中,就特意把布袋和尚这种虽无师承却又名扬当时之人归为一类记载。

比如在《景德传灯录》中,就把布袋和尚放在第二十七卷:《禅门达者虽不出世有名于时》中进行讲述。

《五灯会元》《指月录》等,则把布袋和尚放在“应化圣贤”部分进行讲述。

布袋和尚在民间有很多的传说,其家世也说得很清楚。但是这些事情许多都是在禅宗典籍中没有相应记载的。鉴于本书是禅宗著作,所以,此处关于布袋和尚之讲述,以各种禅宗典籍之记载为准。

布袋和尚虽然在《宋高僧传》中也有记载,但是依旧不知其出生于何年,不知其何处出家具戒,不知其师父是谁。

布袋和尚,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人。布袋和尚本来的名字叫契此,不过因为他常年用柱杖挑着一个布口袋行走于江湖,所以江湖中人都把他叫做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虽是个僧人,不过他却和大家心目中的僧人形象大相径庭。

古时候那些行走江湖的僧人,一个个都是非常清瘦的。虽然现在肥头大耳油光满面的和尚随处看见,但是在那个时候,你是绝难看到这种体型的僧人在江湖中晃荡的。

不过,布袋和尚却是个另类。他不仅长得非常肥胖,挺着个硕大的肚子,并且鼻翼皱缩。这种人物,走在任何一个地方,回头率都是非常高的。

不但如此,布袋和尚还随时说东道西的,有点类似于神叨叨的那种情况。在历史上,一般这些异僧其言行都是异于常人的,比如从前的寒山拾得,后来的济颠和尚。

既然是行走江湖,布袋和尚自然是居无定所的,不过,这对于布袋和尚来讲,并不是个什么事情,只要自己想睡觉了,随时躺在那个角落就睡下了。

布袋和尚行走江湖的标志,自然就是他背上的那个大布袋。布袋和尚不论走到那儿,都是用柱杖把这个布袋随身挑着的。而且因为是行走江湖,所以布袋和尚的所有随身物件自然是全部放在这个布袋里的,可以说这个布袋就是布袋和尚的全部家当了。

既然是行走江湖,布袋和尚自然是不会自己生火做饭的。所以上门乞讨,就成为布袋和尚解决吃饭问题的主要方式。

既然是上门乞讨,自然是逢着别人吃什么有什么,自己就吃什么了。所以,只要是吃的东西,布袋和尚那是来者不拒。哪怕正碰上人家在吃鱼肉,从而布施点鱼肉给他,布袋和尚也是照吃不误的。

不过,有时碰上别人布施点肉酱鱼干之类的,布袋和尚接过后,常常舍不得吃完,而是留下一些放在布袋中。在那个时候,有上顿没下顿之事,那是时有发生的啊。

不但如此,布袋和尚常常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把布袋放在地上,然后打开,并且高声喊道:“快来看,快来看。”

随后布袋和尚就把布袋中那些东西一一拈出来问周围的人道:“这个唤作什么?”

对于布袋和尚这种行为,北宋白云守端禅师评唱道:“都卢一个布袋,里面讨甚奇怪。困来且得枕头,携去亦无妨碍。有时闹市打开,多是自家买卖。”

宋朝禅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禅师评唱道:“熟处难忘。”

明末清初的白岩净符禅师评唱道:“太狼藉生,当时我若见,好与捶折脚骨拐。为什么?免见惑乱天下人无有了期。”

布袋和尚行乞,还和天下所有的僧人乞讨迥然不同。他不仅乞讨吃的,而且还去乞讨一些货物,可以说只要你敢布施,就没有布袋和尚不敢要的。并且这些货物一旦乞讨到手,布袋和尚便立即转手就把它们倒卖出去了。

不过,讨厌布袋和尚的人却没几个。因为布袋和尚还有一项深厚群众喜爱的本领,那就是预测吉凶。并且只要是布袋和尚给人预测了的,时间一到,那是百分之一百的准确。

不但如此,在那个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很多老百姓还特别希望能看到布袋和尚。因为只要是天要下雨了,布袋和尚一定会穿上湿草屦,并且在路上快步行走。如果是要出太阳了,那么布袋和尚则会穿上高齿木履,并且在市桥上竖膝而眠。

所以,老百姓只要看到布袋和尚的穿着和行为,就可以知道天气情况了,而且比现在的天气预报还准确。

这一年冬天,天上下起了大雪,地上也到处都是积雪。布袋和尚在雪中走累了,于是就地倒在雪中就睡着了。

可是不久以后,路过的人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布袋和尚的身上竟然没有任何的雪花。一个人在下雪天卧于雪地,身上竟然没有雪花,这绝对是件神奇的事情啊。大家看见后,一个个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一天,有一个僧人在布袋和尚前面行走,布袋和尚走了过去,然后拍了这个僧人肩膀一下。这个僧人回过头来,布袋和尚马上对他道:“乞我一文钱。”

这个僧人随即道:“道得即与汝一文。”

看来,这个僧人是学习过几天禅宗课程的呢。

布袋和尚一听,立即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对于这个公案,南宋佛照德光禅师作偈评唱道:

拊背觅钱成漏逗,回头转脑昧真机。

可怜闹市无人识,空手肩担布袋归。

德光禅师的弟子北涧居简禅师作偈评唱道:

转得头来已是迟,恰如曾未转头时。

一钱觅得无及处,犹自区区诳阿谁。

南宋环溪惟一禅师作偈评唱道:

逢人乞一文,袋里敌国富。

不是下生迟,嫌佛不肯作。


对于江湖中那些行为怪异而且出语异常的僧人,江湖中的禅宗高手从来都是不以为然的。所以,只要江湖中出现这种异僧,一定会有禅宗人士前往勘辨,从而一探虚实的。

这一天,白鹿和尚找到布袋和尚问道:“如何是布袋?”

布袋和尚一听,立即就把挑着的布袋放在了地上。

白鹿和尚接着问道:“如何是布袋下事?”

布袋和尚二话没说,用柱杖挑起布袋就走了。

白鹿和尚和布袋和尚两人之勘辨,牵涉到佛法之体和用的问题。

你问如何是布袋,那我把布袋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布袋。

而且,我把外在的那个布袋放下了,站在你面前的,依然是布袋。这个“体”,并不会随着外在的事物而有任何的变动的,这个“体”,是如如不动的。

你问如何是布袋下事,不就是知道“体”后想看看我会不会“用”嘛。这个问题简单啊,你想看看我的“用”,那我挑起布袋就走,生动形象的“用”一次给你看,你不就知道了吗。

看来,布袋和尚的禅宗功夫那是非常高的啊。

这一天,先保福和尚也准备去勘辩一下布袋和尚。至于这个先保福和尚究竟是谁,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了。

见到布袋和尚后,先保福和尚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布袋和尚立即放下布袋,并且双手交叉。

先保福和尚接着问道:“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

布袋和尚一听,立即背起布袋就走。

布袋和尚对付先保福和尚之招数,和前面对付白鹿和尚之招数如出一辙。

这一天,布袋和尚不知为何在大街上站着,一个僧人走过来问道:“师父在这里站着干嘛?”

布袋和尚道:“我在等个人。”

这个僧人道:“来也,来也。”

布袋和尚立即从怀着取出一个橘子递给这个僧人,可是当这个僧人伸出手来准备接橘子的时候,布袋和尚却忽地把手缩了回去道:“你不是这个人。”

布袋和尚在大街上站着要等个人,可是茫茫人海滚滚红尘,那个才是布袋和尚要等之人呢?

这个能值得布袋和尚所等之人,其实只是个能认识自己的人,只是个能认识自己本来面目之人。

这个僧人道来也,虽然此话看似说得不错,可是当布袋和尚拿出一个橘子出来勘辨的时候,这个僧人的眼手立即就跟随这个橘子而动。如此之人,如何是能自己做主之人?又如何是能认识自己本来面目之人?

对于这个公案,唐末五代的宝寿超方禅师评唱道:“这僧也许伊是个行家,只是犹欠些子。待道等个人,便好云与么则请和尚先行。他若更度橘子,便好抚掌呵呵大笑拂袖竟去。管教这汉懡㦬而休,白落得一场狼藉。”

清朝栖霞成禅师评唱道:“布袋逢人便卖弄,若不得个橘子,几被这僧赚却。汝不是这个人,贼过后张弓。”

布袋和尚游荡一生,除了在世上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事迹外,还在江湖中留下了许多的歌偈。

其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其偈曰: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又有偈曰: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又有偈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感觉到自己要离开这个尘世了,于是便来到了浙江宁波市奉化区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大石头上端坐着。

寺院的僧众一看当地的大名人来到了自己的地盘上端坐,一个个都围了上来一看究竟。

布袋和尚望着周围的人说了一首偈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说完后,布袋和尚就端坐着圆寂了。

这时周围僧众才回过神来,原来这位布袋和尚竟然是弥勒菩萨转世,于是大家对着布袋和尚礼拜不已。

既然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转世,那肯定是烧不得的了。于是,僧众们就在岳林寺大殿东堂修建墓塔,安置了布袋和尚之全身。

对于布袋和尚之圆寂时间,《宋高僧传》记载为“以天复中终于奉川”。天复,唐昭宗公元901至904年间之年号。

《景德传灯录》《宗统编年》《佛祖纲目》等记为“梁贞明二年三月”,即公元916年。《释氏稽古略》记载最为详细,为“贞明二年三月三日”。

《五灯会元》《指月录》《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等著作记为“梁贞明三年丙子三月”,即公元917年。

综合来看,《宋高僧传》日期不具体,而《五灯会元》《指月录》《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等著作相对于《景德传灯录》来讲,都是后来之作。而最详细的则是《释氏稽古略》,且《释氏稽古略》和《景德传灯录》所记载之年月都一样。

所以,此处布袋和尚圆寂日期以《释氏稽古略》为准。

不过,布袋和尚虽然在浙江宁波市奉化区岳林寺圆寂了,但是没过多久,就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省市看到了布袋和尚,而且他照样是用柱杖挑着一个大布袋在路上行走。

消息传开,所有的人都觉得神异不已,而这就更加坚定了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转世的说法。

所以,天下的信众就开始竞相绘制布袋和尚的画像,然后悬挂于各处顶礼膜拜。

各地的寺院更是争相把布袋和尚之塑像放在殿中,当作弥勒菩萨来供奉。所以,朋友们现在在寺庙里看到的弥勒菩萨像,其实就是以布袋和尚之形象为蓝本塑造的。

到了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六月九日,宋哲宗赵煦敕与布袋和尚“定应大师”之谥号。

布袋和尚之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在江湖中流传甚广,所以很多禅师对此进行了评唱。

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憨布袋拦街截巷,直是无回避处。还辨得么?脑后见腮莫与往来。”

明末清初的百痴行元禅师评唱道:“这汉不打自招,山僧此者路见不平,要与他华劈一上。弥勒真弥勒,少卖弄。分身千百亿,这野狐精。时时示时人,费力作么。时人皆不识,切莫压良为贱。或有路见不平的,我要问他,布袋和尚呢?拟议不来,蓦头便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16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720评论 1 29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84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45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96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47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77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08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4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57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41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93评论 3 2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53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90评论 0 19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99评论 2 27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85评论 2 27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四十九节 打地和尚 忻州打地和尚是获得了马祖颁发的毕业证书之人,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个人档案却完全遗失了,以...
    周脖通阅读 1,016评论 0 4
  • 第四十一节 盐官犀牛 在马祖道一门下众多的优秀学生中,盐官齐安禅师以其高深的禅法和传奇的人生著称于世,并且以“犀牛...
    周脖通阅读 933评论 0 4
  • 德山宣鉴,俗姓周,二十岁出家,精通律藏,原来在四川讲 《金刚经》,非常有名,大家都称他为“周金刚”。听说南方禅门倡...
    周脖通阅读 3,310评论 0 6
  • 第八节 洞山良价 洞山良价禅师是云岩昙晟禅师最为得意的弟子。昙晟禅师虽然是药山惟俨的嗣法弟子,可是他同样在百丈怀海...
    周脖通阅读 2,043评论 1 3
  • 夜莺2517阅读 127,665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