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之十一:四种地形的行军驻营方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懂得九地之变,才懂得行军,所以行军放在《九变篇》后面。《行军篇》,讲了四种地形的扎营方法,和三十一种敌情表征判断。

行军,包括行军、宿营、布阵,一是要利用地形便利,二是要注意侦察敌情。所以《行军篇》,就是讲不同地形的注意事项,和观察敌情判断的要诀。

第一种地形——山地的行军要诀。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处军、相敌。

 “处军”,就是驻军、宿营,安营扎寨。

“相敌”,就是观察敌人,判断征候,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绝山依谷”,绝,就是通过;依,就是靠近。行军通过山地,要靠近山谷。

山谷才有水源,又有草可以放牧。因为军队有马,要吃草。炊事班还带着猪、羊,也要吃草。

视生处高。 生,就是阳面,就是朝南。

所以绝山依谷,要靠近山谷,但可不能在谷底扎营,要在高处向阳的地方。在高处,视野开阔,便于防守。如果在山谷里扎营,就容易被人包围,居高临下攻击。

为什么强调要在阳面呢,因为阳面相对干燥、温暖、舒适,不易生病。如果在阴湿的阴面,那士兵就很容易感冒了,若流感横行,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则可能造成大规模的死亡。拿破仑说,再残酷的战斗,也没有营地不卫生对士气的打击大。瘟疫流行的非战斗减员,也远比战斗减员来得可怕。因为战斗减员,你的人战死,敌人也在战死。而非战斗减员,是你自己病死,一点没伤到敌人。

战隆无登。 仰攻总是吃亏的,不要硬上。

此处山之军也。以上就是在山地行军扎营作战的处置办法。


第二种,水地行军,水战兵法也是陆战兵法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渡河之后要远离河流。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

敌军渡河来攻,首先我们列阵要远水,不要“附水”,依附在水边。也不要在水上迎击敌人,等他渡过一半再击。

所以孙子的水战法,还是陆战法,如果都在水上打,就是水军了。

不在水边列阵,水边列阵可以阻止敌军渡河,但他不渡过来,我们也没法打他。

我们放弃河岸防守阵地,引他渡河。他渡河,也不在水面上迎击他。等他渡过一半的时候打。这样敌军只有一半的兵力能投入战斗,而且他们在河滩,在低处,我们从自高往低冲击他,对我们有利。

这和我们平时想象的防守和登陆作战不一样。比如诺曼底登陆,德军如果不在海岸上设防,还等盟军“半渡”再打,那真是不可想象。所以这个做法有个前提——“欲战者”,就是我方的目的是作战消灭对方,而不是防守,才适用这一条。

“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 ”想和敌人交战,就不要在水边列阵迎敌。因为你若列阵在水边,敌人就不敢渡河来战。

“视生处高”,在水边也要视生处高,在高处,在向阳面。居高处,一是视野辽阔便于观察敌情;二是不要被人放水淹了,或夜间大雨山洪暴发河水上涨什么的;三是若敌人来袭击,还是高处势便。

无迎水流。这是讲水战了。水战是顺流而下的占便宜,占大便宜。若逆流去攻敌,则还要和水流作战,胜算就很低了。除了水淹,下游还有被敌人在水中放毒的危险。


第三种,盐碱沼泽地的行军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斥”,盐碱地;“泽”,沼泽地。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部队通过盐碱地、沼泽地,要快速通过,不可久留。

盐碱沼泽——的四大威胁:

 一、不生五谷,没有食物,得不到补给。

二、水草薄恶,难以宿营。

三、地势宽广而低下,防守无所依靠,难以构筑工事。

四、地气湿润,容易生病疫。

“若交军于斥泽,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万一和敌人在斥泽之地遭遇,一定要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

近水草,是必须要有水源。如果盐碱地,没有水喝,军队就支持不了。

背靠树木,一是背靠险阻,不至于四面对敌。二是沼泽地你不知深浅,说不定哪个地方一个泥塘,一脚踩进去就出不来,我们在电影里都看过,红军过草地,走着走着一个战士突然就陷进水中没了顶。沙漠也有这种情况,某些地方沙是松的,一个深坑,你一旦踩进去,自己爬不出来,一点点陷进去被沙埋了。去拉你的人也危险,说不定给一起陷下去。而长有树木的地方,地面就比较坚实,没有这种危险。



第四种,平原开阔地带的行军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军队在平原驻扎,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没有沟沟坎坎,便于车骑奔驰往来。

 所以古代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不仅有长城,还在平原地带大量种树,就是因为北方匈奴是骑兵为主,我们是步兵。要用树林来减缓他们的速度,否则“突突突”地就长驱直入了。

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平陆处易,要找平坦的地方,但不是四面都平坦。四面都平坦,我们就四面受敌了。最好要“右背高”,右边背靠着高地,左边平坦。这样我们后有屏障,前可杀敌。前死后生,前面是战场,是死地;后面有靠山,没危险,是生地。这样我们打起仗来就便利了。

所以两军交战,谁先到达战场,先占了有利地形,谁就多了很大胜算。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这是最后总结,这四种情况,山、水、斥泽、平陆的处军之法。

军队驻扎,总是选择干燥的高地,而避开潮湿的洼地。要向阳面,不要背阴。

 “养生”,是靠近水草,便于放牧战马,放牛放羊喂猪,打水砍柴,粮道便利。

“处实”,“实”,是虚实的实,占高地,有靠山,就是实。背后是空的,没有屏障,就是虚。

“养生处实”,就是生活条件有保障,后防屏障没有后顾之忧,就留一面杀敌。

在高处,在阳面,养生处实,军中不容易生病,这样战斗力才强,才能保证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所以驻军也和买房子差不多,要选好朝向,朝向好,住起来才舒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1,873评论 4 3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483评论 1 30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1,525评论 0 2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595评论 0 21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018评论 3 2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958评论 1 2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118评论 2 3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73评论 0 20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643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13评论 2 25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293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15评论 3 2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306评论 3 24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7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68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107评论 2 28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894评论 2 27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