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故事之魏徵——舌头的力量(下)

上一篇 魏徵(4)

目录 凌烟阁浮沉录(目录)


西域曾是一片在突厥铁蹄下苦苦挣扎着的土地,当西域人看着强大宿敌被神奇的东土人灭掉时,怎能不充满感激之情?怎不想过来看看?对于这一点,太宗皇帝相当理解。

适当表达一下个人情感,抒发一下对盛世唐朝的敬仰,无可厚非——皇帝与他的几乎所有臣子,意见出奇的一致。满朝的文武百官,被喜悦与自豪充满,他们热血沸腾,时刻准备着,参与谱写万国来朝的史诗篇章。

魏徵也充满喜悦,也想沸腾,不过做了几年秘书监的他,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了使自己冷静下来的理由。

精神上准备妥当之后,魏徵来到热气腾腾的朝堂,打开那张瞬间变空调的嘴,开始急剧降温:必须阻止成千上万西域人的“东进运动”。

千万别让他们来!

为什么?魏徵想干什么!!满朝文武,瞠目结舌!在皇帝与大臣们形成的强大包围圈中,魏徵孤独地唱起“反调”,且调门越来越高:以前鞠文泰往来中国的时候,前呼后拥数百人,吃喝拉撒睡加起来,是一笔不小费用,当时这笔费用全部由沿途的州县承担。现在呼拉一下子来几千号人,一路衣食住行来到长安,得花多少钱?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西部州县仍处于贫困状态,哪有能力去承担?

倘若西域人前来与我们做生意,搞互惠互利,那没问题。可是你们看看,他们带来的,除了敬仰感激与一点土特产外,剩下的,是几千张嘴,和无数饥饿眼神。大家不要忘了,建武二十二年,西域人哭喊着请求东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诸府时,光武帝不是一口回绝了吗?“盖不以蛮夷劳弊中囯也。”

国家经历多年战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现在才刚刚步入正轨,国库不充盈,百姓不富裕,社会需要静静恢复。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达天下。现在我们穷,该节就节,能省则省,等将来富裕了,别说他几千口人,就是将整个西域搬过来,我们也欢迎!纳贡这事儿,以后可以,现在,不可以!

另外一个角度讲,他们来了,可由于接待应酬之事考虑不周,或轻或重得罪了他们,引发外交不愉快,到时更得不偿失。

室内温度降了下来,原本热闹的场面,逐渐趋于平静。

魏徵坚决主张节约,符合基本国情,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李世民准备接受,魏徵的空调一关,李世民立刻下达命令:立刻将已出发迎客的厌怛纥干,追赶回来!

有关经济问题,魏徵说得不无道理,可他竟然拿汉朝的西域都护府设置问题说事,明显不合适,有关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属于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不用讨论!!

从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起,李世民和他的后继者们,分别设置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九大都护府。中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长安成了世界中心。

经济可以模糊,但政治决不能含糊。

节俭是相对的,手里有五毛的时候,花五分算浪费;手里有五万的时候,花五十算节俭。在几年的和平机遇期内,大唐实现了经济腾飞,国库里的钱越来越多。于是有人提出,是时候去泰山封禅了。

封禅是一种大型典礼活动,中国的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之时,往往要去号称“天下第一山”的泰山祭祀天地,封是“祭天”,禅是“祭地”。

所有人都同意,除了魏徵——苦孩子出身的他,准备将勤俭节约进行到底。

面对魏徵的执着反对,李世民终于宇宙大爆发:你的意思是,我的功不够高?德不够厚?社会不够安定?外邦不够仰慕?时运不够好?五谷不够丰登?(岂功不高耶?德不厚耶?诸夏未治安耶?远夷不慕义耶?嘉瑞不至耶?年谷不登耶?)。

现代人喊“耶”,是在表达欢愉兴奋。李世民喊“耶耶耶耶耶”,是在表达无比愤怒。没错,你魏徵是面镜子,可为何总照不出我的好呢?

其实李世民的愤怒是有原因的。他曾私下里建议魏徵:我是一国之君,你在大庭广众之下,多少给点面子,别处处反对我。如果真有意见,面上先应承下来,私下再说。魏徵当时呵呵一笑:如果我面上先应承下来,以皇帝的办事效率,还没等我私下说,事儿已经处于进行时了。当年舜帝曾告诫群臣,不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尔无面从,退有后言)。如果我先应后违,不是与当年稷、契辅佐尧舜的忠贤之道相左了吗?

魏徵有一副好口才,李世民既感慨,又无奈。

连续无奈之后,是彻底地气急败坏:纳贡,你不同意人来;养鸟,你让它死去;封禅,你又来拦阻!你说,我一个皇帝,吃了一辈子的苦,能不能让我有点小爱好?该不该让我躺功劳簿上睡个小觉!

别人都同意我去泰山封禅,为什么唯独你反对?!

魏徵呵呵一笑之后,开始口若悬河:陛下您的功劳是很大,但不是所有人都心怀感恩;您的德是很厚,但还没有厚到充盈漫溢;社会是很安定,但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还没有完全建立;外邦是满怀敬仰之情,但有时他们的要求,我们仍然没有能力满足;好的时运已经到来,但天下仍有不平之事;五谷是很丰登,但老百姓家里的粮仓,仍没有填满。所以,现在去泰山封禅,条件还不具备。正如一个久病初愈之人,身子瘦得皮包骨,却还要让他扛起九十七公斤(一石)的米袋子,一天走上一百里的路,这可能吗?

腐朽隋朝战乱经年,您就像一位济世的良医,于苦难之中拯救国民,安定华夏,现在只能算良好,距离优秀,还有几步之遥。这种情况下去祭祀天地,到了那儿,能说点啥?更何况,封禅是件大事,到时又是万国来朝,普天同庆。可您看看,从洛阳到大海,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友邦邻国看到后,会怎么想?沿途吃喝招待,老百姓怎么解决?

魏徵的话讲完了,李世民沉默不语,史书上记载“太宗不能夺”。

不能夺,就是想夺。可面对能说会道的魏徵,李世民最终还是咬一咬牙,挥一挥衣袖,勉强与梦幻中的封禅大典说拜拜。

其实,魏徵的话有点夸张,依据时间索引,有关泰山封禅的争论应该发生在公元640年前后,此时隋朝已经灭亡二十二年,中原虽曾惨遭蹂躏,但经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今非昔比。贞观治理也已进行了十四年,其间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当地政府也没有大兴土木搞面子工程,更没有征敛无穷无尽的税收劳役,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怎么可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李世民表面平息,可心里的这股气,还是要找机会出一出。

魏徵曾做过道士,俗语称牛鼻子老道,可李世民偏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千百次地唤魏徵为羊鼻子,让魏徵出尽了“羊”相。

后来李世民得知魏徵喜欢吃醋芹,故意弄了许多放在朝堂上,魏徵看到后,不由自主走过去,风卷残云一气儿吃光,李世民立刻揪住辫子不放: 你这羊鼻子总倡导节俭,现在一次吃这么多,算不算是浪费?

吃人家的嘴短,一向能说会道的魏徵竟也有口吃的时候。

不过李世民倒也不是真生魏徵的气,他要真生气,魏徵哪还有说的机会?君臣二人在磕碰中前行,在依靠中度日。

魏徵不止倡导节俭,还倡导礼制,是典型的二重“倡”。 如果说倡导节俭,李世民咽咽吐沫还能够忍受,但魏徵倡导的礼制,在李世民看来,是最受煎熬的。

都说闺女是贴心小棉袄,闺女出嫁,对于当爹的来说,就等于忍痛割爱。在长乐公主(长孙皇后所生)出嫁的时候,李世民很想在嫁妆的传统规格上提高档次。聪明的大臣们立刻联名上书,建议长乐公主的嫁妆规格,要在永嘉长公主(李渊的女儿,李世民的妹妹)的基础上翻一番。

李世民点头同意,事情似乎已经确定。

魏徵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李世民,紧急叫停:当年汉明帝分封众儿子的时候,曾当着众人的面宣布,我的孩子怎能与先帝的孩子相提并论?他们分得的土地不能超过叔叔伯伯们的一半!永嘉长公主是先帝的女儿,您的妹妹,长乐公主的姑姑,既然多了一个“长”字,就应当受到后辈尊崇,因此长乐公主的嫁妆规格倍于永嘉公主的做法,不符合礼制。

李世民挑不出魏徵话语中的毛病,一转身去了内室,他要和妻子长孙皇后商量下,毕竟嫁女儿时,老妈最有发言权,魏徵只是一个外人,外人的话他可以不听,但内人的话,一定要听。

长孙皇后深明大义,最终同意魏徵的意见,还将魏徵召进宫来,拜托他尽心辅佐皇帝,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提。

临别时,长孙皇后赏赐给魏徵四百匹上等布料,外加一套住房。

皇后如此恩待臣子,世间少有,不过几年以后,魏徵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一种“不近人情”的方式,回报给了长孙皇后。

公元636年7月28日,贤淑善良的长孙皇后去世,享年36岁。李世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身边变得空空荡荡。在炎热的夏季里,他的心却异常冰冷。

真性情的他,经常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痛哭流涕。退了朝回到家,又时常对着墙壁发呆,厚厚的墙壁,是满满的回忆。

长孙皇后13岁来到他身边,36岁从他身边离去,相识、相亲、相爱,也就23年(巧合的是,贞观之治从626年到649年,也刚好23年)。23年对于李世民来说太过短暂,要说的话还没说完,要做的事还没做完,刹那间便物是人非。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13天册封长孙为皇后,似乎是他对该数字的有意安排;从636年长孙去世,到649年李世民辞世,时间间隔也是13——似乎是某种刻意安排。

知天命之前,尽人事当下。失去挚爱的李世民开始“公然践踏”礼制,他不顾魏徵等人的强烈反对,将长孙皇后的棺椁安放在昭陵元宫之后,便开始在元宫外的栈道上大修宅舍,还派遣宫人侍卫居住把守。李世民的这一做法,明显违背了“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的礼制——在魏徵看来。

抗争仍在继续。

在“礼制”夹缝中抗争的李世民,开始失去“理智”:为缓解因揪心思念带来的痛苦体验,李世民命人在皇宫中建起一座巨大的层观,在晚霞满天的傍晚,落日的余晖中,他频频登上层观,远眺昭陵。有时候,还会强拉上一些大臣,与他一起观望感怀。

魏徵你看见了吗?在那边,是我的一生牵挂!

不愿敷衍的魏徵告诉眼前的痴情人,他什么也没看到。

怎么会没看到?远处明明就是昭陵!

昭陵?哦,我以为陛下看的是献陵(李渊陵寝)!——高祖去世也没多久(死于公元635年),您不去思念亡父,只去思念亡妻,在您眼里,还有“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礼教吗?!别忘了您是皇帝,倘若带了这个不好的头,下面的,岂不乱了套?

当年长孙皇后可是亲手赐给魏徵四百匹布和一套住房,他转眼无情,是不是已经忘记了?

他当然没忘,他要是忘了,也不会这么做。

在魏徵有理有据地坚持与“打压”下,李世民的精神开始恍惚,眼前开始模糊,热泪中挥了挥了手:“你说的没错,拆了这层观吧!”

李世民真的要将亡妻遗忘?当然不会。在皇帝的位置上处处“受制于人”,等走下皇坛,躺进昭陵之后,他便可以与身边的人儿自由地飞。

长孙皇后死了,但皇帝的生活,还得继续。

两年以后,李世民收起眼泪,准备对抗新一轮的“攻击”: 礼部尚书王珪上奏,三品以上朝廷官员遇到亲王下车恭迎恭送的做法,明显违反法律,也与传统礼制不合,应立刻废除!

王珪的仕途轨迹与魏徵类似,也曾是隐太子李建成旧臣,也做了李世民的谏臣,也是位“六亲不认”的主。

李世民忍无可忍:魏徵已经够我受,现在又跳出一个王珪,又要玩什么新花样?一个个自视身份地位尊贵无比,眼里竟然没有我的皇儿们!!

皇帝三年前失去父亲,两年前失去妻子,现在又要夺了他孩儿们的特权,是不是有点过分?自己应不应该挑这个头儿?看到李世民悲愤不能自抑,王珪开始思索,并随时准备战术退却。

哪里有礼数,哪里就有魏徵。

魏徵见王珪不再言语,立刻出来扛大旗:自古以来,亲王的身份地位均列三公之下,因此作为天子列卿与八座之长的国家栋梁,见到亲王下车恭敬的做法,以前历朝历代都没有,属于不良习惯,应加以改正。从另一个角度讲,让级别较高的朝廷大员给级别较低的亲王们行礼作揖,恐怕亲王们承受不起。

魏徵的言语激怒了李世民:太子必然出于皇子中,可天总有不测风云,万一太子稍有闪失,皇位继承人,是不是应该在亲王们中挑选?而每一个亲王都有可能是皇储,你们怠慢现在的亲王,就是轻慢以后的皇帝!

魏徵最终亮出绝招:商朝的开国君主行事质朴,如果哥哥去世,弟弟可以替代为王(商汤的大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外丙去世后,由弟弟仲壬继位。)。不过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自周朝以来,立必长,如果太子早殁,皇位继承权会自然过渡到太子的儿子手中,而不允许其他亲王来做。为什么会立下这一规矩?就是为了防备皇族争位,造成残酷的祸乱与杀戮。作为一国之君,也许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孩子们拿起屠刀,互相残杀!

李世民长叹一声,想起一桩揪心往事。

魏徵说得没错,悲剧只能演一次。

魏徵说的话是难听,可他究竟为了什么?为名?还是图利?整天着急上火地与皇帝争吵,为了一点事和所有大臣红脸,他为的什么名?身为一国的宰相,家里过成个一穷二白,皇后赐给的那套房子,也不知转手施舍给了谁,他图个什么利?

前后谏言二百余事,针针见血,句句坦诚,处处为国家着想,时时为社稷谋福,惹得个一无是处,两袖清风,要论人心,魏徵真不是坏人。李世民想通之后,望着魏征,怎么看怎么顺眼。

贞观之前,若论功劳与苦劳,房玄龄毫无疑问排第一;但贞观之后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眼前的这位羊鼻子一一李世民对着包括房玄龄在内的众多大臣们,定了魏徵的论。

定论出来了,盖棺已在不远处。

不过在盖棺之前,魏徵还是抢着时间,连连上书李世民,陈述自己的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在众多的“书”中,有两道著名的“疏”,流传于世,流芳千年。

几年以后,魏徵已是病入膏肓。棺材也已经提前定制好,却没地方摆放——魏徵居住的房屋全是偏房,没有正房。

在追求寿终正寝的时代里,怎可能没有正房?李世民拉着魏徵的手哭完之后,立刻下令:将正准备修建宫殿的材料挪用一下,以最快的速度,为魏徵建造一个正寝,好让他能够安稳寿终!

时间挽救不了生命的时候,只能挽救名誉。皇帝一下令,工匠全玩儿命,五天时间,一座中规中矩的灵寝拔地而起。

李世民问魏徵还有什么遗言,魏徵引用了《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的一句话:“嫠不恤纬,而忧宗州之亡。”(寡妇不担心织布用的纬纱少,只担心有朝一日会亡国)。

魏徵一生都在引经据典,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引用。

公元643年2月12日清晨,李世民一觉醒来,感觉神清气爽,因为他昨晚做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梦,他梦到早已卧床不起的魏徵,忽然披衣下床,还能自己行走!

魏徵,真有你的!命和嘴一样硬,给我在家好好待着,别再来宫里烦我——我这就过去烦你。

李世民正要出门,忽然有人来报:魏徵已于昨夜去世。

什么?!昨夜梦中不是能下床了吗?怎么就偷偷死了?我要亲自去一趟,万一他偷偷活过来呢?——侥幸的李世民来到魏徵的家里时,还是看到了不幸。

13年前杜如晦的去世,李世民废朝三日,那时李世民正当壮年,三天以后,便可以化悲痛为力量。现在魏徵死了,李世民宣布,废朝五日,同时追封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前面说过,初唐谥号按照等级排名前十依次是: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

魏徵生前的官职不是最高,死后的谥号排到了第一。

从魏徵流传于世、流芳千年的两道“疏”(《谏太宗十思疏》与《十渐不克终疏》)中,仿佛看到一个从小失去爹娘的孩子,正在用一种忧郁的眼神,和一种纯纯的爱,涤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上一篇  魏徵(4)

目录 凌烟阁浮沉录(目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277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777评论 1 29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946评论 0 2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71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636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67评论 1 22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89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3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5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74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5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518评论 3 2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60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14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98评论 0 19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822评论 2 28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705评论 2 27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