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好的父母是权威型的?

在《霸王别姬》中,有个小孩叫小豆子。他娘是个妓女,为了给孩子一条出路,狠心剁了孩子的手指,也要把他送进科班学戏。但是,戏班子里的训练是苛刻的,小豆子挨了太多的打,最后终于不堪忍受,和几个小伙伴逃了出来。

逃出来后,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中,他看到了一场戏,看到了人们对名角的追捧。小豆子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几个小孩全哭了,小豆子边哭边喊:

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

得挨多少打呀?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

然后,小豆子选择了返回戏班。

《霸王别姬》是时代和人性的壮丽诗篇,这是特别动人之处之一。在成角的路上,这是第一次重大遭遇和抉择。第二次,则是性别的认同:“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过了这两道坎,一个角儿就练成了。

这也是朗朗和傅聪的故事。

小豆子的故事,是一个深刻的悲剧,是罕见的成功者的悲剧。因为在那个时代,那种出身,他无路可走。牺牲了童年和性别,这成功来得过于惨烈。如果剔除了这些因素,或许,我们能从极端处境中再次窥见教育的奥秘。


1


小豆子从不堪忍受苛刻的训练(挨打和羞辱),到主动回来接受训练,变化的关键是什么?

是他看到了名角。名角以自身精湛的技艺以及在人群中的地位,向他显现了自己可能的未来。这种可能性的显现,就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存在的真理”,是人生的涌现时刻,高光时刻,高峰体验。它以自身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情感、不容质疑的冲击力,整个地俘获了小豆子,让他的生命发生了整体的改变。自此以后,苛刻的训练,挨打与羞辱,都有了自身的意义,指向了一个形象可感的目的。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权威的力量。

权威的价值在哪儿?在于他们以鲜明可感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可能性,触动到了我们的无意识,从而激发了向往之心。只有当你有航行大海的渴望时,造船的方法才有意义;如果没有这种渴望,再多的道理,也没有办法提升造船的效率,相反,这可能成为苦役。

在《丑小鸭》中,也有这样的高光时刻:


一天晚上,当太阳正在美丽地落下去的时候,有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小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东西。他们白得发亮,颈项又长又柔软。这就是天鹅。他们发出一种奇异的叫声,展开美丽的长翅膀,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飞向不结冰的湖上去。

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向他们伸着,发出一种响亮的怪叫声,连他自己也害怕起来。啊!他再也忘记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就沉入水底;但是当他再冒到水面上来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空虚。他不知道这些鸟儿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要向什么地方飞去。不过他爱他们,好像他从来还没有爱过什么东西似的。他并不嫉妒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怜的丑东西。


没有对天鹅的这种倾慕,丑小鸭怎么可能变成白天鹅?这就是我在《破译优秀的密码:如何培养出努力学习的孩子》中所说的“自我镜像”。

因此,当我们讲到教育中“爱”是起点的时候,不只是在讲母性之爱,即以安全感为基础的保护性的爱,也是在讲父性之爱,即以权威为特征的激励性的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他可能是自己的父亲,可能是自己的母亲,可能是某个童话中的主角,也可能是某本传记描述的真实人物。没有精神上的父亲,灵魂就找不到家园,精神就容易荒漠化,就像海上没有航标,漫游大地却看不到北极星。

而现在中国教育的情形是,母亲过度地投注精力在孩子身上,父亲却是缺席的。

最近河北疫情防控中有一则新闻,石家庄一对夫妻的流调,妻子的行程是:两次带儿子外出看病,去育婴店购物,买水果,买菜,买馒头,买绿豆饼,修手机,超市购物,社区封闭后,隔着护栏买生活用品。这二十来天时间中,只有一天因为社区封闭未曾外出,其余时间,她都是为日常生活忙碌。而丈夫的行程是:从12月27日到31日,这名丈夫每天早上8点骑电动车去附近网咖上网,下午5点回家,雷打不动。不过1月4日之后他就没再去过了,为什么,因为小区封闭了。

一句话,中国家庭,父亲在生活中是缺席的。更可怕的是,父亲在精神上也是缺席的。这种“孤独寡母”型家庭,导致了许多问题。


2


“父亲”缺席,或者权威缺席后的家庭,会出现什么问题?

家庭在孩子身上的付出,的确是无私而且巨大的。除了日常的照料,陪上辅导班之类,还要为孩子的成绩焦虑。而这,又往往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紧张。这种紧张,又捧红了针对父母的教育市场,包括正面管教之类的培训班。许多家长开始研究孩子心理,研究跟孩子的沟通,研究怎么好好说话。而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无穷的方法技巧。

结果会如何?收效甚微。

家长很辛苦也很痛苦,问题是,孩子也很辛苦很痛苦,甚至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青春期的孩子,迷茫到想自杀,更是非常普遍。那么,哪里出现问题了?

原因很简单,孩子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你可以变着花样跟孩子讲道理,讲考名校的重要性,讲刻苦学习的重要性,讲得孩子觉得再不好好学习实在对不起你了,但是,孩子并不是学习机器。他知道你说得对,但他潜意识里会抗拒。你的功利主义的说教,短时间有用,长时间失效。而且,用得越频繁,越要加量,效用越短。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孩子的内心深处,永远需要两个声音。一个说:“别怕。”另一个说:“跟我来。”前一个声音是温柔的,后一个声音是坚定的。

什么叫权威型父母?

就是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向孩子展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指引着孩子,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这种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往往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经验,帮孩子避开太多的弯路。越是早期,教育越是权威式的,榜样式的,灌输式的(原谅我用了这个词语)。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最初的权威,对他的影响,往往是刻写性的。

权威提供了样例,提供了价值观,也可能是错误的。人类的一切经验,都具有可错性,这并不是排斥经验的理由。重要的不是提供绝对正确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或许这并不存在),而是提供在我们经验历史内最认同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同时,在他们的身上,培养一种思考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

所以,人的发展往往是这样的。在儿童时期,父亲是权威,是朝向的榜样,他以自身鲜明的形象,提供给儿童生活的榜样。不然,儿童根据什么来建构自己的生活?到了青春期,儿童则进入了反抗期,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时期,产生所谓的弑父情结。弑父是一个隐喻,本质上是指理性生长后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并不是对父亲的反对,而是对父亲的反动,是一种反思性的超越。一句话,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但是,我终将超越你。这种超越,就是径由主体的反思和重新抉择完成。


3


“父亲”加上引号,是说,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父亲,而是指一种角色,这个角色,未必由父亲来承担(虽然最好由父亲来承担)。

为什么民主型的家庭不是最好的?

理论上有两个原因。一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是有前提的,即理性人假设。二是并不存在脱离他者的个体,沙粒化的个体主义,并不是民主的最小单元。这涉及到哲学与政治学的讨论,此不论及。我只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儿童是被监护的对象,哪怕违反犯罪,也未必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讲孩子的民主,与讲成人的民主,是有区别的。打个比方,孩子要上一年级了,读哪所学校,是孩子在选择,还是家长在选择?为什么不让孩子选择?因为选择的权利,总是伴随着选择的能力。

我女儿上初中时,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晚上不想回来。我们做父母的,要求她必须按时回家。她说,难道我的生活我不能作主?我们说,你的生活,的确不是完全由你作主,因为我们目前还是你的监护人。监护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对你负有责任,你的自主选择,是有限的自主选择。

因此,在孩子长大成人前,所谓的民主,并不是成人意义上的民主,而是一种民主学习。民主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理性,培养孩子的自我负责精神。在这个民主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儿童生理及心智的成熟,儿童能做决策或参与决策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展,直到长大成人,成为独立的公民。

这背后微妙的平衡,就是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承担的责任越多,享受的权利越大。

对权威的盲目反对,是民主幼稚病的反映。许多人将个人与社会割裂开来,而意识不到社会也在个人之内。一个人的判断力,在鲁滨逊式的孤岛上是无法形成的。而权威带来效率,也是人类经验的有价值的传承。权威不同于控制,控制是以对象丧失思考力和选择性为前提的,而权威恰恰发展对象的思考力和选择性。没有权威的民主,就像放任学前儿童过马路,把判断力完全交付给他,结果是陷儿童于危险之中。因为在不成熟的背景下,儿童的许多判断和决策,是由本能驱使的,而不是受理性驱使的。

这就是我经常讲的,所有的发展,本质上都是“被动的能动性”,把这两者割裂开来,就会走向控制或放任。


4


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爱父母,又以父母为榜样。父母爱孩子,不过分干预,又明确了方向与底线,即我所谓的“麦田守望者”。

父母之爱,传递出来的明确信息,是“无论你成功或失败,你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爱不会改变”,这让孩子敢于直面世界,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而父母的权威,又让孩子有非常明确的方向感。

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权威?

一言以蔽之: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希望孩子拥有什么品格,就在自己的身上展示它。你希望孩子有教养,自己就必须变得有教养;你希望孩子热爱学习,自己就不能整天只看电视;你希望孩子生活得有意义,你就必须自己生活得有意义。这样,孩子跟你在一起,就会无形中感觉到骄傲,会努力成为你的样子或者你期待的样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你给孩子提供的指导,才是有力量的,让孩子心悦诚服的。

孩子爱你,信任你,权威才能够形成。权威一旦形成,发展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这时候,你对孩子所说的话,孩子才会认真对待,你对孩子的要求,孩子才会敬畏并遵守。

这时候,聪明的成人,基本上都会采用“抓大放小”的策略。大事把握方向,小事交给孩子作主,允许孩子犯错。最终,孩子从小事中获得了自由也获得了训练,逐渐形成了做大事的能力。

一旦成人自身生活得毫无意义,工作无成就,做人很麻木,就很容易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变本加厉地要求孩子,在每一个细节上盯着孩子不放,让孩子不堪忍受。孩子不是实现你的梦想的工具,冲突的结果,是孩子骨子里瞧不起你,但又被你无限的牺牲所捆绑,这是一种扭曲的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树立底线,然后更多地放手,鼓励甚至帮助孩子去寻求自己的榜样,不要用自己的人生,去塑造孩子的人生。


再回到小豆子的故事,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

成长的小船,总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试图保持平衡。当生存环境过于恶劣,哪怕这么小的孩子,也不得不付出代价。而当生存环境不那么恶劣时,我们总能在天性与社会化中找到平衡点,甚至完全地融合。至于你更在乎天平的哪一端,就纯粹属于个人的价值选择了。

但是教育的逻辑,或者发展的逻辑是不变的。仅仅靠一大堆方法,你无法教育好一个孩子。无论我们今天是怎样的一个父母,成功的或失败的,有追求的或无追求的,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就要学会如是生活,以自身的形象引导他们。而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养育子女的最好的回报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547评论 4 3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787评论 2 30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2,175评论 0 2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752评论 0 22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169评论 3 29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56评论 1 2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195评论 2 32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0评论 0 21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724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72评论 2 2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44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67评论 3 2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379评论 3 2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02评论 0 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92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189评论 2 28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987评论 2 27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