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青花瓷……

起一个如此拉风的名字,存粹是标题党,因为像此文这样纯科普文字,已少有人看,所以原谅我的挂羊头卖狗肉!

内容为个人积累,一家之言,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陶瓷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实际上,很多的小伙伴对陶瓷的认知是存在一定误解的,谨以此文,写给我钟爱的陶瓷。

陶瓷准确的说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器物:陶器和瓷器,现在市面上比较熟悉的紫砂壶就是陶器,瓷器就不赘述了,瓷碗、瓷盘我们见过太多。

从科学的定义上来说,陶器和瓷器有很多不同。具体体现在:温度、硬度、透明度、原料、釉材。瓷器的温度一般超过1200℃,而陶器的温度一般低于1200℃;硬度方面,陶器用钢刀容易划出痕迹,而瓷器则很难划出痕迹;通透性陶器要优于瓷器,但从透明度而言瓷器又优于陶器,即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薄如蛋壳”的龙山黑陶也不具备透明性的特点;从原料上来讲,陶器只要是普通的黏土就可以,而瓷器是要特定的土,比如:高岭土、瓷石、石英石、莫来石才能做成,否则普通黏土达到1200℃的温度不仅不能成为瓷器,相反还会被烧熔成玻璃质;从釉材上来说,一般的陶器是做成了之后在上面涂上釉,不必经过加热的步骤,容易脱落,而瓷器的釉料一般都要经过高温煅烧,所以融为一体,经久耐磨。

在陶瓷发展过程中,陶器优先于瓷器出现。关于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从上述瓷器和陶器区别的描述就很容易看出来原因:烧制温度。

所以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和夏商周这样的半奴隶半封建社会,陶器是当时盛行的主要器具。在这一时期,人们掌握了烧制陶器的基本手法,开始探索更多的制陶工艺,也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的考古发掘中发掘了很多这一时期不同的陶器,比如:红陶、灰淘、彩陶、白陶、黑陶等等。当然,古人的智慧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在完成了不同式样,不同颜色的陶器后,他们开始想往陶器上添加一些东西,这时带有花纹的陶器以及彩绘陶、釉陶就开始陆续出现。不过这个时期花纹也好,釉色也罢,都是相对简单的笔画或图画,而陶器更多的作用也仅是作为日用品存在,还没有上升到艺术品的层次。故这个时期,我们能看见和发掘的陶器,都比较大众化。

陶器发展到了秦汉,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人们对制陶技艺掌握的越来越精湛,发现陶瓷不仅可作为日用品的存在,它千年不腐的特性还十分适合作明器。所谓明器也可以叫做冥器,通俗讲就是陪葬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当时风气是:事死如事生,人们相信,死亡只是人生的另外一个延续,当时的上层人士认为,我另一个世界还是需要享受服侍和权利,也需要有器物可以使用。所以在这个时代,陶器作为冥器盛行一时。

这时的冥器造型不仅仅突破了普通的日用品,还会有一些谷仓、房屋、人俑的模型。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成语:始作俑者,其无后也。这句话本意是,用人俑代替活人殉葬,这是一件功德的事情,一定有人会延续。所以这时出现了封建王朝人俑的第一个鼎盛时期:秦始皇兵马俑。只是后来这句换渐渐被人曲解,乃至于人俑这个陪葬品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好在经历过人俑替代活人殉葬的阶段后,人们的殉葬思想得到了改善,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只所以说秦汉是陶器的分水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时期出现了瓷器。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其实和瓷器的特性之一温度有巨大的关联。《后汉书》有记载:“县有葛乡,有石炭二顷,可燃以爨”,这时煤炭已经作为重要的冶炼原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有了合适的温度,瓷器自然开始慢慢的被烧制出来。

越窑是中国瓷器史上不可跨越的一个窑系,从东汉开始,越窑(江浙一带,古属越州)就渐渐的以其精湛的技术引领者瓷器发展,一直到唐、五代,越窑达到了它历史的巅峰,代表着当时青瓷的最高制作工艺。青瓷里面有一重要的分支——秘色瓷。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山万翠来”,足见秘色瓷之精美,而秘色瓷之所以被命名为秘色瓷,一方面是因其颜色依稀少见,二是进贡宫廷民间少见,故名秘色。而秘色瓷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瓷器之一,从五代以后即消失不见,再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秘色瓷。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坍塌,考古人员根据法门寺出土碑文找到了对应的13件秘色瓷,业界哗然,秘色瓷的神秘面纱终于再度被揭晓,原来所谓秘色瓷就是青瓷的精品。

这个时期主要以:青瓷、白瓷等单色釉为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因此后来,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就成了判断瓷器优劣的重要标尺之一,而我们听到的方文山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其实也是从这里出处。

有唐一代,陶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比较出名的就是唐三彩。

其实唐三彩也是冥器的一种,只是它相比较秦汉而言又进了一步,因为它开始有了颜色。唐三彩的烧制工艺是:陶胚—1000℃煅烧—冷却—挂彩(上釉)—900℃煅烧—釉和胚融合—成型。虽然从本质上来说唐三彩属于陶器,但实际的工艺中已带有瓷器的风格。而由于唐三彩主要是由:黄、赭、绿三种为主体颜色,因此命名为唐三彩。但唐三彩远不止这三种颜色,还有浅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瓷器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唐武德年间,景德镇开始生产瓷器,当然这时景德镇还不怎么出名,景德镇也还不叫景德镇。景德镇之所以被命名景德镇,是因宋景德年间,当地生产的宫廷瓷器大获皇帝赞赏,最后赐名为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年号命名的地方(历史上只有两个地方以年号命地名:景德镇和绍兴),景德镇的命名,昭示着瓷器另一个鼎盛时期的到来:宋朝。

有宋一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分工,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一些以州命名的瓷窑体系特点明显,令后人一目了然。比如有代表性的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建窑黑瓷,黑釉光亮如漆;景德镇窑薄色润,光致精美,白皙透明;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朝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等,响应者更是不计其数,开启了瓷器的百家争鸣时代。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宋朝的一些特有的瓷器工艺,比如: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形成,是因为其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谓之“铁足”;而有一层薄釉的口缘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称“紫口”,名字听起来很霸气,但实图其实挺丑的。“金丝铁线”是开片的一个特殊例子,由于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开片),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之后以墨汁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开片是窑变的一种,《景德镇陶录》有记载:“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功,一位人巧”,而窑变结果有两种:要不全部报销,即窑病;要不夺天工之造化,成为窑宝。但根据《清波杂志》记载:“饶州景德镇,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由此可见,像开片这样的由窑变变成流行的,在瓷器史上还真不多见。当然,在窑变史上有两者不得不说,一个是擅出窑变的钧窑,冷不丁就来个窑变。另一个就是南宋后即失传的天目釉。天目釉是南宋建窑用油滴釉技术,外加窑变而形成,可惜的是这种工艺和窑变的技艺现在已失传,连物件也仅有几件留存于日本,也被称作曜变天目釉,据说这种瓷器层透暗蓝,釉面散布着许多黄色或浅黄花色斑点,斑点周围闪耀着一圈紫蓝色的霞光,斑点随光线入射方向而改变其颜色,呈现红、蓝、绿等色彩或闪射金光;不同角度观察,其颜色各异,光、色变化奇妙,为语言所无法描述。

元朝的统治九十余年,连年混战,从整体上看,作为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元代陶瓷除青花、釉里红等品种,无太大进步。

但就景德镇而言,情况却大不一样,一来景德镇地处皖赣边区,受战争影响较小,社会经济状况较为安定;二是当地原料丰富,开挖使用较为便利,技艺上博采众长,产品制作精致,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霸气;三是因为宫廷重视,设立了全国唯一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再者就是出口量增大,刺激、促进了当地的瓷业生产,使景德镇一跃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而景德镇青花和釉里红的出现,更是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成熟的典范,使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崭新时代,从此青花瓷一炮而红,名满天下。

当然,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朝,随着郑和七下西洋,青花瓷的制造技术传播至近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因此,china瓷器这个英译也演变成对中国的称呼。当然china这个称呼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景德镇当地有个地方叫昌南,china这个词实际是昌南的音译,虽然这个说法听着有点不靠谱,但是还蛮好玩的。而随着青花的盛名,及广泛的传播,景德镇也从全国制瓷中心更进一步,一统天下,雄霸大明及海外市场。

明朝的瓷器器型不再局限于日常用品,如永宣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正德、嘉庆、万历朝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这里尤其要说的是:嘉靖、万历年间由于皇帝信奉道教,出现了八卦、阴阳鱼形状以及图案的瓷器,算是别具一格。

明朝的瓷器不仅从器型上得到了发展,色彩上也有了极大的进步。从以前的素色、单色为主流,演变成多种颜色混搭,更加的具有时代的气息,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层出不穷。装饰手法也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写意、写实变化自如。

清朝瓷器在明朝瓷器的基础上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色彩方面如:青花、郎窑红、豇豆红、粉彩、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简直是五彩缤纷,窃以为是大清朝女性皇后们比较具有影响力,导致了主流色彩趋于多彩化。而实际的情况是,到了清朝,随着对外交流的逐步增加,更多的西洋原料融入进来。再加上窑工们对化学变化总结和发现的越来越多,所以清朝的瓷器是最为绚丽多彩的。

而清乾隆以后,统治集团已经腐朽,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的破坏,战乱频繁,各种富有民族传统的手工技艺也在腐败社会制度的束缚下衰落下去。陶瓷手工业和技艺也是如此,只有景德镇能维持一定生产,但内容、艺术水平明显下降,其他各窑更是一蹶不振。

嗟乎!从此天朝瓷器盛景,不复当年,徒留后人概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