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作文有窍门》拆书

1、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观察、选取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作为作文素材;我们也可以现场“造米”,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思:教师要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活动的形式唤起他们已有的感知,激趣,调动情绪。

2、其实写作和游泳一样,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要简单易行,不能是高深的写作理论,而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领会方法。因而,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正式进入习作阶段后,我便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适时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渗透一点写作技巧,如:三年级时给学生弹性框架来整理作文思路,告诉他们把“写清楚”放在第一位;四年级时教会学生描写的“三步骤”,要动用“五官”摄取素材;五年级时指导学生如何点面结合写好场面,让他们学一点“卖关子”的技巧;六年级时告诉他们如何逆向思维求异出新,如何用“特写镜头”避免作文“流水账”……

思: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抓思路,告诉他们方法。

3、我们不要急于让孩子动笔,而是上一节“作文预备课”,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学生——作文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来,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只要我们把经历的事、看到的景、心里的话,用文字组织起来,写到纸上,形象地告诉别人,这就是写文章了。这样,往往能消解写作的神秘感,使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对写作文充满了向往,急切地想进入作文的世界。

思:经历的事,看到的景,心里的话,是能够给自己带来思考的事、景、话把他以一定的形式告诉别人。

4、我们知道,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所以,我一向认为,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教给他们观察方法主要是指导他们学会有顺序地去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及近,或由表及里,或先人后景。在让学生动笔前,边和学生一起观察边指导,教授观察方法,使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细致观察的习惯,让眼睛先成为他们收集材料的主要途径。

思:仔细观察的学生生活是比别的人极其丰富的,通过与外界唯一的接触的眼睛观察,打开一个慢镜头,打开另外一个世界。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等,有章可循。

5、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范文,让他们有章可循;也应该出示一些“弹性框架”,让孩子能理清习作思路;还可以巧妙地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如送个开头结尾从而领悟谋篇布局的奥妙,教会他们把“写清楚”放在第一位,展示在作文中让“静”物“动”起来的写作妙招……

思:给孩子们构建一个梯子:范文,理清习作思路,开头和结尾。

6、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告诉他们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攻其一点”进行作文讲评,这也是三年级作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点滴成功,都会激起他们巨大的探求欲望。而信心是每个人的内驱力,一旦有了信心,他们就会知难而进,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从激励的目的出发,对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孔之光,都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给予适当点评和充分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细致观察、勤于写作的兴趣,真正让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成为“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思:抓住其中的一点进行激励,提高他们的信心,这个要在告诉他们具体的细节描写的基础上。

7、每到入学季,那些一年级新生就像一群刚出壳的小鸡,叽叽喳喳,对校园的一切都感到特别好奇,但又显得似懂非懂。有经验的老师们总会上一节预备课,和小朋友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师生感情,同时讲一讲新学期里该准备哪些文具用品,要遵守怎样的学校规定。如此一番,才逐步进入正规的课堂教学。

思:做任何事情,心灵的沟通是第一步的,只有心灵距离近了,把基本规范都说清楚了,事情就好办了。

8、听完孩子们的一番言论后,我微笑着说:“大家说的都有一点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作文其实并不难,也没什么神秘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听到、想到许多的人和事。把这些人和事告诉别人,如果用口来讲,就是说话;而用笔来写,那就是作文。可以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平时,你们谁也不会为说话发愁,那么用笔来说话又有什么犯难的呢?”随即,我打开一本书,继续道:“瞧,这本书上这个小作者的文章,就可以让更多的人读到他的经历,分享到他的感受,多好呀!”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致。

思:不要有畏难心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且要拿出榜样,才有说服力。比如说范文。

9、比如,第一篇习作就是写《假日之旅》。一个暑假,不少孩子都随家长外出旅游,各地风光自然见得不少,也有一些趣事囧事值得一说。每每交流这些素材的时候,孩子总是说得起劲,等落到纸上,却是东一言西一语,要么就是流水账。怎样让他们在作文中突出重点,写出印象最深的旅途风光和个人经历呢?我给他们搭了这样一个框架:

假期,我和______(谁)一起去______(什么地方)旅游。______真是个好地方。瞧,______,(写一写看到的美景)真让人心旷神怡!于是,我情不自禁地______。(写一写自己的活动)

这次______(地点)之行真让我流连忘返!

这样的框架一搭建,孩子就自然而然将作文的“重头戏”放在一处风光景色的描写上,并能着重写一写自己的旅途见闻、活动。而“_____真是个好地方”是一个中心句,渗透了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要求。不少孩子很快完成了他们的“第一篇”作文。

思:搭框架很重要,给学生主题句,中心句,让他们再去寻找素材。写通顺,写生动,写重点。

10、一个作文框架就这样诞生了——

我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____孩,今年___岁了,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______。

我个子______,长着______,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______,这一下你就会对我过目不忘了。

我最大的特点是______。不信,瞧!(具体写一个事例)______。

听了我的介绍,你现在已经对我有所了解了吧,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这样一来,孩子纷纷发掘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有的写自己有一个西瓜太郎的发型,有的写自己脸上有一些俏皮的雀斑,有的写自己一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如此,每个孩子都真正地“画”出了有个性的外貌特点。而“我最大的特点是______”,则引导孩子抓住自己性格、爱好等方面最突出的一点来写,并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将其写生动。有的孩子写了自己的爱好——

我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在我的几个书柜里,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许多书,《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夏洛的网》《爱的教育》《昆虫记》……我都看过。我有空时看书、没空时也抱着书,就连上厕所也不例外。每次妈妈让我把书放下,我总是说:“再看一小会儿!”妈妈常抱怨说:“你的一小会儿比一小时还长。”虽然看书并不轻松,但我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有的孩子写了自己的特长——

我的演讲很棒。记得那次关于感恩的主题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老师》。演讲时有好多同学都看着稿子念,而且还用稿子遮着脸,不敢看评委老师。我可就不同了,把稿子放在一边,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声音抑扬顿挫,还带上手臂的动作。评委老师都说我表现不错,我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也有的孩子写了自己存在的小毛病——

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就拿上次期末考试来说吧,妈妈在前一天晚上就指导我复习,让我一定不要粗心,特别是计算题,要保证完全正确。当时我信心满满,告诉妈妈我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结果,我看错了题目要求,这下可惨了,才考了八十多分,妈妈虽然也没说什么,可我很难过。哎,这就是粗心造成的后果。

搭建弹性的框架,不仅使初学作文的孩子“言之有序”,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知晓怎样才算是围绕一个中心写具体。而这,不正是三年级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吗?如此一来,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思:搭框架的时候先总的介绍,然后按照顺序外貌描写,最后写自己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11、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文章的结构,说的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漂亮,正文要像猪肚一样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因此,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思:凤头、猪肚、豹尾,而不可虎头蛇尾。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思: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给孩子一个扶手,由扶到放。

送过的开头有这样几种: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式——

假期,(谁)带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这是一个旅游者向往的好地方。(《假日之旅》)

(2)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式——

教师节到了,我决定自己动手做张贺卡给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做贺卡》)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式——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到处一片漆黑,而书房里却亮着灯光,文具王国里一点儿也不平静。(《文具盒里的故事》)

(4)名言警句歌曲引用式——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哼起《童年》这首歌,我都会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发生的那些趣事。(《童年趣事》)

(5)设问开场吸引读者式——

此时,教室里一片欢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桌上拔河。(《桌上拔河》)

思:把开头分门别类地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我送过的结尾也五花八门:

(1)自然顺畅结果交代式——

文具盒是我学习上得力的帮手,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我的文具盒》)

(2)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式——

听了我的介绍,你现在已经对我有所了解了吧,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我的自画像》)

(3)画龙点睛全文总结式——

从那以后,每当我退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一幕。因为我知道,我也很出色!(《我也很出色》)

(4)含蓄深刻启发联想式——

所谓“熟能生巧”,大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真盼望下一个课间十分钟的到来,我又可以大显身手啦!(《踢毽子的乐趣》)

(5)直抒胸臆表达感情式——

完成这张贺卡,我心里特别高兴。它虽然没有买来的精致、美丽,可它却代表了我对老师的敬爱啊!(《做贺卡》)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也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要随着知识的增长,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而如果不时收到老师“赠送”的开头和结尾,不仅降低了他们的写作难度,更让他们有所得、有所悟,自然而然地领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从而顺畅地过渡到篇章的写作,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所以,送个开头结尾又何妨!

思:送开头、送结尾、需要教师的智慧。

12、每逢要写作文,我总是对学生说:“先不着急写,你们先说一下嘛!”让他们个别交流或是互相说说作文思路,好的作文必须经过这样一个如烙饼翻个儿的工序,再落在纸面上,才会清楚明白。

三年级的学生在写“我的同学”之类的作文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前后颠倒,说不清楚。于是,我便要求他们先说后写,下面是我和一位学生的对话。

师:这一次你准备写谁?

生:我想写我的同桌。

师:你同桌,可以呀!你怎么看他呢?

生:他成绩很好,是我的偶像。

师:他个头如何?胖瘦程度?

生:他的个子比一般同学高一些,瘦瘦的。

师:那么他的长相,有特别的地方吗?比如:他的眼睛、脸、头发……

生:(沉思)哦,对了!他剃了小平头,带了400度的近视眼镜。

师:看上去真有学问!他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偶像呢?

生:你瞧他整天挺悠闲的,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每次考试他都能轻轻松松地拿高分,真是厉害!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他的“厉害”程度吗?

生:那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有道题目很复杂,我演算了半天也没搞定。他走过来,一会儿就解决了。

师:怎么解决的,一旁的你观察他的神态了吗?

生:他一会儿凝神思考,一会儿伏案打着草稿,突然说:“我会了,我来教你吧!”

师:太好了,你能把咱们上面的问答连接在一起写成一段话吗?

生:能!

下面是这位同学的习作:

我的同学

新学期,我多了一个新同桌。他的个子比一般同学高一些,身材瘦瘦的,一头乌黑油亮的小平头,透着几分成熟。一双小眼睛藏在400度的眼镜片后面,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在学习上,同桌是我的偶像。你瞧他整天悠闲自在的,埋头于书堆里做习题的时间并不长,但每次考试他都能轻轻松松地拿高分,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天中午,我在做数学作业,有道题目很复杂,我演算了半天也没理出个头绪来,便向同桌请教。只见他一会儿凝神思考,一会儿伏案打着草稿,突然说:“我会了,我来教你吧!”然后他边给我讲解边演算,这真让我刮目相看。

你看,这不是一篇很不错的习作吗?

中年级学习“写清楚”填补了由“写话”到“写具体”之间的一段空白,形成了连续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打好基础,不拔高要求,让学生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写清楚”,才可以实现到“写具体”的自然过渡。

思:第一印象(评价)外貌,特点,特色,事例,神态

13、但真正的观察不仅仅是“看”,而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包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用脚踩……动用全身感知器官,把得到的材料综合起来,通过分析思考和精心筛选,提取最有价值的素材,这才叫观察。

怎么让学生学会观察?当然,方法比结果更重要。因此我不急于带着孩子直接走到桂花树边,而是站在十米开外,远望这一株葱郁的桂花树。我告诉孩子,我们要由远及近地观察桂花树,先从整体感知它的样子。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观察想象能力,有的说桂花树的形状就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有的说桂花树虽然矮小,但枝繁叶茂……

接着,我带学生们到桂花树的面前近处观察,要求他们抓住桂花树的叶片、花色、花形、花香等,一部分一部分去观察。孩子们走近桂花树,仔细地观察起来。他们有的拿自己的手掌去试叶子大小;有的扒开树叶,细瞧那些害羞的“桂花姑娘”;有的用鼻子凑近桂花,嗅了又嗅;有的在风吹过时,感受那一场香气袭人的桂花雨!……

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到自己果真长了见识,看到了平时从未注意过的景象。他们很是兴奋,把自己的新发现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作为作文的素材。

两节课后,作文本收上来了,我看到不少优美的语段,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远看,桂花树树干笔直,树叶葱绿,它舒展着自己优美的枝条,充满生机。近看,绿叶间一朵朵、一簇簇星星点点的桂花,正羞涩地在树上笑呢!仔细端详,鹅黄色的四个花瓣,中间还有着更深一些的黄色花蕊。花朵儿随风摇曳,好似穿着黄色纱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看,它们一团团,一簇簇,挨挨挤挤,已经开得好不热闹。有的还是绿色的小花苞,像米粒般大小,但看起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有的开出了两三片花瓣,微微露出了花蕊,显得特别娇嫩;还有的花瓣全开了,像一把把金黄的四叶伞,为树叶增添色彩。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含笑枝头,散发出浓郁的清香,使整个校园都浸在桂花的香味中。

从远处,你几乎看不到桂花的模样,只能闻到它的香味。走近一看,你会发现桂花的花朵很小,这一朵朵雪白雪白的小花是由四片花瓣组成的,四片花瓣的中间,是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色花蕊。从花蕊中散发出一缕缕沁人心脾的香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远远望去,点缀在绿色中的黄色小花,就像星星在向我们眨眼睛。走近细瞧,几朵芬芳扑鼻的金色小花,簇拥着长在花枝上,藏在叶丛中。一阵秋风吹来,满树的桂花颤动起来,好像跟同学们点头打招呼,还不时飘飘洒洒下起了“桂花雨”,给大树底下铺上了一地金子,这景象别提有多美了。

从远处看,小小的桂花躲在密密层层的绿叶中,显得十分害羞。走近一

瞧,孩子们笔下的桂花是如此花香四溢、摇曳多姿,若是没有用心用情地观察,又怎能将校园里的这棵桂花树写活呢?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学习作文,第一须观察。”我们不要吝惜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观察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它是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当中,只要能够有意识地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孩子就会“得法于课堂,运用于课外”,远“观”近“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另一个有趣的天地,从而给自己的作文提供丰富多彩的鲜活素材。

思:观察并能够学以致用,叶片、花色、花形、花香。

14、学生最缺的并不是“好词好句”,而是“学会描写”。以会用几个“好词好句”要求学生,永远教不出能写好文章的学生。我们老师首先自己要明白,真正的好词好句,并不是简单的四字词语、古诗名言的堆砌,那些表达准确、描写生动的词句,哪怕它看似普通,都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好词好句”。

思:写清楚,写生动,写重点。

15、我改造了这一节活动型作文课。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关注细节,我将可描写的画面即时“定格”,引导学生进行描述。

既然是比赛,自然紧张激烈,当我发出“1,2,3,预备——”的口令后,全班同学立刻将两手竖在桌上,用食指尽力按住尺子,正当大家蓄势待发时,我突然“定格”——请孩子们描述老师发出“预备”命令后,教室里有怎样的氛围?自己和同桌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这时候自己心里在想些什么?

当一个学生说出“我们的食指都死死地按住尺子,都想获得这一场比赛的胜利”时,我顺势引导:“你注意到对方此刻的表情、动作了吗?”孩子答道:“对方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20厘米长的尺子,脸绷得紧紧的,而且涨得通红,一脸着急地等候裁判员的发令。”好!这一描述挺形象,我接着引导观察:“你注意到了周围观战同学的反应了吗?”有孩子描述道:“这一刻,教室里忽然安静了下来,紧张的比赛氛围让围观的同学们也握紧了拳头,似乎要给选手力量……”

游戏继续,精彩不断……就这样,我在游戏过程中“定格”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即时进行口头作文,这一下,习作有了鲜活的感受和语言。孩子们重新完成的作文可圈可点——

我一开始死死地按住尺子,让对方没有可乘之机。只见他鼓着腮帮,两只眼睛直瞪着我的手指。我知道比赛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我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两根手指上,鼻尖也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对方也寻找着机会,他用手指摇晃起尺子,拔回了几寸,我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了。这时,由于他连续比赛,手上已渗满了汗珠,手指悄悄地向后打着滑。眼瞅着他正准备将手指挪动一下时,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趁热打铁,猛一发力,尺子不仅拔到了中线,还反超了几寸。啊,我终于赢啦!

进入决赛阶段,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但两个选手似乎都很轻松,只见一个同学用两个手指夹住直尺,脸上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而另一个也不甘示弱,脸上带着必胜的微笑。但是,一声令下,两位“高手”却都不敢轻敌,他们皱紧眉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红线,食指和中指紧紧地按着尺子,生怕自己的“城池”落入他人手中。大家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历史性”的时刻的到来!

你看,在活动中伴随着习作指导,我用随机的“提问”“谈话”和“交流”引发学生“观察”“想象”“描述”。由于学生“亲历”了活动过程,注意观察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自然写起来得心应手,一篇篇行文活泼的作文就此“问世”了,而不再是原来那种“脚踩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的“流水账”了。

其实,在我看来,“活动作文”课上的活动不是重点,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预先设定的游戏活动,以模拟的、缩微的、典型的、袖珍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观察”,什么是“细节”,何时进行“心理描写”,这才是课堂的关键所在!

思:留心自己、留心对手,观察周围其他人,注意周围氛围的渲染。

16、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学习方法的同时,又避免雷同和套用的现象呢?在我看来,老师不要提供单独的“范文”,而要提供多个“范文”,至少需要两个文本,这两个文本要有一定的共性——要么是谋篇布局相同,要么是语言风格相仿,要么是描写手法类似等,侧重于形式的相同,而内容则各具特色,从而对“应该怎样写”形成一种简练、直观的现身说法。

比如,三年级的孩子特别富有想象力,但是很少有孩子在作文中将这种童趣写出来。我曾给过两个这样的作文片段作为范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企鹅,我来自南极。提到这个,你们肯定会问我怎么能适应寒冷的南极呢?哈哈,我告诉你吧,我的羽毛与鸟类的羽毛可大不一样,羽柄短而宽,羽毛又细又密,呈鳞片状。这些羽毛重叠起来,不但风吹不进,就是海水也浸不透。羡慕吧!我还会像小刺猬那样,把身体踡成一团,在原地赖着不走,这可是撒娇时最好的办法。我的肚皮是白色的,后背是黑色的,我总爱双臂紧贴着身体,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像个不倒翁。觉得我可爱吗?那就欢迎大家到南极来做客,你们就会看到我哦!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书包。我是用化纤做成的,个头不算大。我的身体分三层:第一层里面的小伙伴都是小主人的生活用品,如红领巾、手帕,它们都安安静静地躺在我的怀抱里,不吵也不闹,却随时做好准备,等待小主人的征用。第二层里面都是一些活泼好动的小家伙,如毽子、跳绳,我每次都得把“门”关好,否则它们准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跑”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第三层是小主人用来放学习用品的地方,如笔袋、书和本子都在这里休息。在学校的时候,小主人一会儿从我的怀里拿出笔袋,一会儿取出语文书,一会儿又翻出练习本,让我忙得不可开交,真想和他抗议。不过,看着小主人好学的模样,我每次都把抗议咽了回去。不知不觉,我已经跟了小主人两年了,我希望能一直成为他的好伙伴。

你看,两个片段,内容并不相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文章里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不必多费口舌讲解,读一读,就可以让学生领悟:“哇!原来作文可以这样来写,真是太有趣了!”你若是让学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写一写《玩具们的故事》或是《我心爱的小动物》,他们准能写得妙趣横生,让你忍俊不禁。有时候,我发现孩子并不缺乏生活素材,缺的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些材料“粘”到一起,即用什么方法把它们有机组合到一起。这时,如果我们能给个范本,等于给学生找到一个容易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顺手,时间一长,自然能够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

模仿得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拓宽了,能够选择和整合不同的作文形式,模仿也就具有了个性。有时,他们也会对以前学过的课文或是读过的范文,在写法方面有了新的体会。这种模仿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此产生的“新的体会”不就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吗?而这样的模仿,就已不仅仅是为了模仿而模仿了,而是“自立其法”,这才是模仿的正道。

思:范本就是给学生找一个好的切入点,所以好的范本就是找到两个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学到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7、而另一种“预习”方式——写前体验,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作文教学形式。它主要是在课前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情感体验。如写“有趣的小实验”,我就给孩子们表演了一个有趣的“魔术”——我用手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胶水”涂在书上,再把两本被涂过“神奇胶水”的书页,一页一页地互相夹在一起。然后请两个女孩上台把两本书拉开,对于她们的失败,孩子们很不服气,又推荐了班级里的“大力士”上台。两位“大力士”夸张的表演,引来阵阵笑声,同时大家也对两本书的纹丝不动感到惊奇。我趁势让孩子们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情形,并说说此刻内心的想法,孩子们很是兴奋,觉得不吐不快,而这正是动笔的好时机。于是,这趣味盎然的一幕就呈现在了孩子们的笔下——

一上课,老师就神神秘秘地拿来两本书,说要变一个魔术。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纷纷猜想是什么神奇的魔术,瞪大眼睛,注视着。

魔术开始了!只见老师将两本书抖落着,示意里面没有什么东西。接着在空气中顺手一抓,说取来一瓶神奇的胶水,可以将书粘在一起。老师说这“神奇胶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无色无味的胶水,她用手把“神奇胶水”涂在书上,同学们交头接耳,都觉得不可思议。只见老师将两本书相对着放,然后一页一页将每两张书页对插在一起,不一会儿,两本书便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期待着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老师好像看出我们的心思了,说:“下面我要请两位同学把书分开。”我们想: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两个人把书一拉不就开了嘛。于是上来两个女生,抓着两本书的书脊,使劲向后拉,连拉了几下,没有反应。只见她们两个人的脸上微微泛红,两本书还是纹丝不动。她们两个人换个姿势继续拉,动作有点扭曲,脸上越发的红,脖子上的青筋都能微微看到,我们下面的每个人也都屏住呼吸,盯着这两本书,僵持了好久,书还是没有拉开。

大家都觉得,这看上去是个很简单的事,怎么就不行呢,可能是女生力气太小吧。接着,上来两位人高马大的男生,他们各持一本,使出吃奶的尽头,“咿呀咿呀”地叫着,手指也拽得生疼,可两本书依然“生死相依”。下面的加油声是喊破了天,但两位“大力士”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你看,写作前的这个小实验,让学生玩得开心,说得愉快。在活动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描述、想象,为自由表达、为个性习作做好铺垫。而老师、学生适度的夸张表演,便于学生观察,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想象的空间。有了活动的体验,习作内容如活水之源,丰盈不竭。

儿童作家金波曾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作文不是到了作文课堂上才去想写些什么,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审美趣味。写前“预习”,就为学生习作有话可写打好了基础,课堂上再加以老师的引导,学生习作时才会言之有物,笔下生花。

思:作者认为,写作文要有自己的写前体验,你想让学生写什么,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看到的情形,内心的想法。

17、在我看来,作文就是说话,就是把日常的说话做事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作文的本意。孩子要做的,其实是寻找一个轻松的方式,把生活和写作连接起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反映出生活中平凡而有趣、细小而难忘的事。因而,我从三年级开始,就给自己班级的学生定了“好作文”的标准,每升一个年级,增加一些内容,要求也相应提高,逐步让学生知道“好作文”到底是什么样的。

思:平凡而有趣、细小而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

18、三年级

1.除了童话故事等想象作文,其他作文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想,不要胡编乱造。

2.作文片段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不要写和这个中心没有多少关系的句子,否则说明你在写的时候头脑糊涂,写作文没有计划性。

3.不要出现明显不通顺的句子,尽量不要写错别字。

四年级五年级

1.不要追求什么“轰动效应”,更不要去追求“一鸣惊人”,我们日常的作文,应该写生活中让你有体会的、有想法的、有感悟的一件小事。

2.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都应围绕一个要点进行写作,每节的要点组合在一起就能体现出文章的中心。

3.知道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只有上引号、前书名号才可以写在一句话的第一格中,其他符号均应写在句子末尾,没有空格就和最后一个字写在同一格。

1.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能让读者读懂你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反映了你的什么感受、观点或者情感。

2.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要有合理过渡,没有自然过渡的句子,文章就谈不少有多好,作者也就谈不上会写文章。

3.不要写长句子,句子要及时结尾,打上句号,不要出现连用多个逗号而不知道用句号的情况。

六年级

1.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的材料写,作文选上已经写过的那些内容尽量不写。如果写的是别人常写的内容,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写出新的观点或者有没有新的写法、新的谋篇布局的方式,否则说明你的写作思路狭窄,也不算会写作文。

2.文章篇幅一般不少于500字,否则读者从你的文章中能读到的有效信息就比较少。但也不要为了凑字数而写不必要交代的情节和场面,那样给人的感觉是主次不分。

3.不要写成流水作文,只介绍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的文章粗枝大叶。要有一些细节描写,就像画一棵树,不能只画了树干、树枝就算完成了,要突出疏影横斜的枝条,或是树叶的特写,这样才能让文章生动起来。

这些“好作文”的标准,既给了孩子宽泛的写作空间,又划定了好作文的重点要义,孩子如果能在这些规范中真正写好“我的思想”和“我的生活”,他们会逐渐悟得:哦,好作文原来是这样的呀!

思:我的思路,我的生活最重要,思路清晰,表达精准,标点正确。

19、孩子们看到一篇描写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的好文章时,有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啊,这事我也经历过,怎么就写不精彩呢?”我便告诉他们,我们写作文就好像厨师做菜一样,好的厨师除了做出一道道的美食外,还花心思处理食物的摆设,让食物看起来色、香、味俱全,让看到的人想吃,让吃过的人满意。我们写作文也要达到这个目的,要让所写的文章有“画面感”,有声音、颜色、气味,这样的作文才形象生动。

思:通过想象,拟人来构建声音。

20、我挑了这两个写得不错的片段,在课堂上读了以后,加以夸赞,并借此告诉孩子们,作文中为什么要加入自己感受到声音、颜色、气味。我说:“你们能想象电视节目没有声音,而画面全是黑白的感觉吗?没有了声音与色彩,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在这两个片段中,你会感受到菜场那种嘈杂、热闹的气氛,这些都是通过有画面感的声音、颜色等表现出来的,你们只要稍花心思,将它们点缀到你的作文中去,你笔下的文字也一定能有声有色。”

一个坐在前排的小男孩嘀咕道:“要是我写的东西没有声音怎么办?”我听见了,就反问:“那你准备写什么没有声音的东西呀?”小男孩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写蚂蚁,蚂蚁不发出声音的。”他又补充道:“我特意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它肯定不发出声音的!”其他孩子都看着我,认为我遇到了一个难题。

我笑着反问:“怎么会没声音呢?老师可听见声音了!”看孩子们一脸不信,我就接着说:“那听老师说说看到了怎样会发声的蚂蚁,好不好?”学生们觉得“会发声的蚂蚁”很稀奇,于是全部坐端正了,听我描绘:“这天,我看到蚂蚁在搬运食物,哎呀,这个面包屑可真大,我似乎听到蚂蚁‘呼哧呼哧’的声音。一会儿,一群蚂蚁围上来在吃东西,我似乎听到蚂蚁狼吞虎咽、磨嘴绞牙的声音……怎么样,有声音吧?”孩子们频频点头,会心一笑。我说:“你们看,加上‘似乎’如何如何一下,声音如何如何就‘似乎’出来了。再比如风,风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可以借风带出不同色彩。风吹过绿树、青草地、蓝天、红色屋顶、蔚蓝的海,用上‘好像’‘仿佛’‘有如’,无形无色的风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不是吗?”

在我的点拨下,孩子们进入状态,他们笔下的秋天也变得“有声有色”——他们笔下的小狗“有声有色”——

思:色香味俱全让文章有声有色。

21、让“静”物“动”起来的妙招

我拿起一个孩子的文具盒,眨眨眼睛说道:“那你们就听我给你们介绍这个文具盒——你瞧,这个文具盒是长方形的,它穿着银白色的外套。文具盒的正上面有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身穿一件黑色的上衣,一张小嘴笑起来是那么可爱。文具盒不仅外表漂亮,里面还住着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呢!打开文具盒,就可以看到它是一只可以折叠的三层文具盒,好像是一座三层楼的楼房。第一层住着直爽的铅笔和活泼的橡皮,第二层住着快乐的水笔和沉默的直尺,第三层住着锋利的卷笔刀。它们个个整装待发,当我准备写作文时,自动铅笔笔急急忙忙从位置上跑出来,钻进我的手,让我轻松完成各项作业。当我写错字的时候,橡皮会高兴地跳出来说:‘小主人,我来帮你。’不一会儿,橡皮会把错的地方擦得干干净净。当铅笔粗了的时候,卷笔刀就会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把铅笔削细。文具盒身负重任,总能为我照顾好这些文具用品,是一位称职的‘保管员’。”

思: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方法。

让‘静’物‘动’起来需要一定的描写技巧,我们可以这样做——让静物有人的模样,就是借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把静物的外在形态化写成人的身材、打扮等。这样写静物,会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会让静物活生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静物之所以‘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它加上‘动作’,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动词让它活动起来,这样,它的形象就会惟妙惟肖。我们还可以让静物开口说话,如果你愿意细心倾听,那么一定听得出每一件物品说的话。”

思:用心观察倾听每样物品的声音,感受你在做的每一件事,不正是活在当下吗?

给静物以人的身材、打扮,为它加上“动作”,让它开口“说话”,掌握了这个小窍门后,让“静”物“活”起来,对孩子们而言,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思:多种拟人化,加上联想想象。

22、怎样让学生把作文写长,是一个困扰不少语文老师的事情。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我看来,就要在学生写作文时,帮助他们多问几个“怎么样”。例如写一件事,不妨问问他:“这件事情开始时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又怎么样?”写一个人,不妨问问孩子:“他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他说了些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的?”写自己想到的,不妨让他问问自己:“你还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呀?”……

比如一个学生写了自己在游泳馆玩水上滑道的片段:

我换好泳衣来到儿童戏水区,戏水的孩子很多。我忍不住参加水上滑道的项目,我站在高高的洞口,有点胆怯。妈妈鼓励我试试,我一下子从滑道顶上来到池底。

这篇作文头绪还清楚,但只是一个粗线条的勾勒,没有让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有没有办法使这篇作文改得长一些呢?我想,若能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这篇作文就会长起来。

于是,我就这篇作文向他提出这些问题:

(1)戏水的孩子在干些什么呢?

(2)水上滑道是个怎样惊险刺激的项目呢?

(3)你是如何从水上滑道滑下来的,感觉怎样?

(4)战胜自己的胆怯后,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假如能把这些问题考虑一番,并且都把它写清楚,这篇作文就会有血有肉了,作文自然也就长起来了。

这个孩子对这些“怎么样”作了反复考虑以后,就铺纸重写。经过修改以后,写成这样一个片段:

我迫不及待地换好泳衣来到儿童戏水区,这里的泳池早已是孩子们的乐园。瞧,有的在玩水中滑梯,有的在互相泼水嬉戏,还有的悠闲地随波游动……快乐的笑声不绝于耳。我不禁心痒痒的,赶紧加入了这欢快的阵营。水上滑道是个惊险刺激的项目,站在高高的出口,我有点胆怯。妈妈的鼓励让我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平躺下去。快速的水流推动着我向下滑行,拐弯、旋转、直行……一切都在瞬间完成。当我终于“啪”的一声,来到碧波荡漾的池底,那种战胜畏惧的快意一下子荡漾在我的心头。

你看,这样一修改,原先干瘪的内容现在却像一幅电影画面一样,生动形象起来。

思:仔细观察需要放慢镜头,听声音,观动作,写细节,谈心理感受。

我把这个方法教给班级里其他孩子们。让他们在写作文之前,对感受最深的部分和与主题关系最紧密的部分,一定要认真想一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你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只有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

思: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多问几个为什么。

写接力赛时,我让学生问问自己,“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跑”,大家是怎么配合协调的?“我跑得很快”,到底做了怎样的动作?“心里高兴极了”,这是从哪儿表现出来的呢?

写钓鱼时,看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来到郊外的一条小河边”这一句,我让孩子边回忆边问自己,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我放下鱼钩时”,到底做了哪些动作,怎样才把鱼钩抛到河中的?等待鱼儿上钩时,又是怎样焦虑的心情?“鱼儿终于上钩了!”是用怎样的动作将它迅速提出水面的?此刻心里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写包饺子时,“妈妈给我做了示范”,有哪些步骤?妈妈做了哪些动作呢?“我怎么也捏不好,”想想自己到底是怎样捏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终于包成了一个像样的饺子”,这个饺子是怎样的呢?妈妈怎样评价的?此刻,心情如何呢?

让学生尝试多问几个“怎么样”,坚持在文章重点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给粗线条的文章添枝加叶。这是一把能让文章写具体的“钥匙”,用它去开启内容空洞的“锁”,一般都灵,对于一些写作文时只能列出骨架,却缺少血肉的学生而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思:多问几个怎样和为什么,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2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一,要求让学生设立一个不存在的节日,并且想象自己和他人过那个节日的情景,还要写清楚为什么想要设立这个节日。下面是一个孩子的作文:

我想设立水果节

由于我爱吃水果,所以我想设立一个“水果节”。

在这一天,大人和孩子都穿上水果制作的服装出门游玩,在游乐场里四处都是水果的游乐设施,我们玩了香蕉滑梯,坐了苹果碰碰车,还开心地在菠萝缆车上观光。

中午,我们来到广场上看果汁喷泉,果汁喷泉喷的都是甜甜的果汁,我们走到草莓味的喷泉,低头大喝一口,啊!直甜到心里。

晚上我们开始放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水果烟花,这烟花放到天上,撒落了满天的水果,既好看又好吃。大家抢着这些水果,开起了水果派对,大家捧着喜爱的水果,又唱又跳,真是快乐极了。

啊!要是真有一个这样的“水果节”,该有多好呀!

这位同学想设立一个水果节,因为她很喜欢吃水果,在文中她写道:“在这一天,大人和孩子都穿上水果制作的服装出门游玩,在游乐场里四处都是水果的游乐设施”,这个读起来比较“雷人”,因为它很不符合艺术真实,更谈不上生活真实。而“晚上我们开始放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水果烟花,这烟花放到天上,撒落了满天的水果”,显得很不靠谱,哪有把水果放上天当烟花的,这些水果掉下来不摔烂了,砸痛脑袋才怪呢!

我就以《西游记》为例耐心跟孩子讲:“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即便是想象,也得让人感觉可信才行(即符合‘艺术真实’)。”我感觉这样跟他们讲述,孩子们能够心领神会,容易接受我的观点。于是孩子又重新写成下面的文章:

我想设立水果节

由于我爱吃水果,所以我想设立一个“水果节”。

在这一天,商家把水果备得足足的,今天的水果会降价50%,所以人们都会吃上好吃的水果。而且,这天有水果大转盘抽奖活动,你有机会免费获得各种水果。这样的优惠真是十分难得,大人们买到便宜的进口水果眉开眼笑,孩子们获得水果大奖合不拢嘴。商家虽然没平时赚得多,但是减少了库存,水果不会在这一天因腐烂变质而浪费掉了。

到了水果节,每个小区都会举办“水果派对”,欢迎居民们来参加。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水果,不管是你吃过的、见过的,还是没吃过的、没见过的,一应俱全!你一来到那儿,工作人员就会问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如果喜欢吃苹果,你只要坐到椅子上,就会有一个自动削皮机来为你削苹果,然后递给你,让你慢慢地享受!这可是无限量品尝,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你也可以品尝到各种水果饮料,都是机器鲜榨,立等可取哟!

啊!想到这儿,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我想把这个节日定在我的生日这一天。小伙伴们,你们一定要和我一起欢度这个节日呀!

修改完的作文,不仅想象丰富,而且读上去非常“靠谱”,符合我们所说的艺术真实,也不乏童趣。

想象作文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完成一篇想象作文并不难,但是要写好想象作文,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新奇并不等于离奇,有一定现实生活依据的想象才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思:新奇不等于离奇,依照生活为原型发挥想象。

23、在我看来,适合在作文前出示的范文,主要是选材面比较宽泛的习作,教师在写作前出示范文能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

适合在习作中出示的范文,主要适用于内容统一并且比较难写的作文。学生写这类作文时,常常写不具体,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甚至写到一半就再也“挤”不出下文了。这时可以要求学生把写好的部分读出来,把尚在构思的后一部分进行口述,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启迪中取长补短。老师根据学生所暴露的问题,朗读范文的部分句子或一两个段落,便于学生借鉴。这样扶学生走一程,替他们排忧解难,他们就会大受启发,有的放矢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思: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在行文中出示范文,以及学生们互相撞击火花。

24、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时常常会进入角色。有一天,巴尔扎克的好朋友来访,正待敲门,忽听屋里大声嚷道:“混蛋!我要给你好瞧的!”那位好友以为巴尔扎克和谁在吵架,立即推门而入。但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这位朋友觉得很奇怪。原来巴尔扎克是在对自己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大喊大叫,愤怒地揭露这个人物的卑鄙行为。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告诉他们,大作家之所以能将笔下的人物写活,就是因为他写什么人物,就把自己变成什么人物,从那个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性格等去体味,去揣摩,进入角色。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一个人表现怎样,首先要看他做的事,要用事实来说话。在这过程中,不要替人物说话,要让主人公自己进入角色,把事情的本来面目还原在文章中,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会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又开始着手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回,“网迷”老爸终于在小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

我的爸爸是个“网迷”。每天空闲时,我就能看见他坐在电脑前,双手“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或者是右手“咔哒咔哒”地点击鼠标,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盯显示器,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眉头紧锁,神情严肃。有一次,我把试卷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请他过目并签个字,他答应了一声“好!”于是我就回自己房间去了。过了半小时,我出去一看,晕!爸爸还在“网上冲浪”呢,而我的试卷还在老位置上,上面还没有落下爸爸的大名。看来,他早已把签字这回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有一天,家里的电脑网络连接突然出了问题,没法上网。这一回,老爸急了,直跺脚,一边挠头皮一边还嘟囔着:“没法上网了!没法上网了!真郁闷啊!”我受不了他的唠叨,便躲进了自己房间。过了一会儿,咦,怎么没声音了?我好奇地过去看了看,只见爸爸可怜兮兮地坐在床角,用一只手托着头,嘴里还不停地叹气,而眼睛却还盯着显示器。突然,他大叫一声:“我可以用手机上网啊!”只见他欣喜若狂,两眼放光,急急忙忙把手机掏出来,进入“网络”,又沉迷在了互联网的世界中。

唉,这就是我的“网迷”爸爸!

这一回,“网迷”爸爸不是呆板的木头人,而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小作者不仅选择了典型事例:因上网忘了在试卷上签字;网络出故障,爸爸用手机上网。而且,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盯显示器,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眉头紧锁”“直跺脚,一边挠头皮一边还嘟囔着:‘没法上网了!没法上网了!真郁闷啊!' ”“欣喜若狂,两眼放光,急急忙忙把手机掏出来……”就让“网迷”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日常作文中,人物描写常常会让孩子们感到头疼,不少学生习作都会出现平铺直叙、人物形象不鲜明、选材不典型的问题。想写人,文中又“无人”,“写具体”自然就成了一句空话。其实,就像影视剧演员要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变成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戏演好一样,写作文也是如此,让文中的“主人公”自己去扮演各自的角色,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

思:让人物变成自己的角色。

25、“叙述”大哥的任务是“写清楚”,它主要负责介绍人、物、事件的基本事实、大体经过以及重要背景,让人们认清事物的大体轮廓,它回答的是“有什么”的问题。比如,“湖的对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这个简短的句子,清楚地介绍了描写对象的方位——湖的对面,形态——连绵起伏,属性——山峦,这就把对象介绍得十分清楚。

“形容”二哥主要是描绘人、物、景、故事的基本特征,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它,它所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比如“这山峦一山青,一山绿,一山浓,一山淡”,这样一写,读者对山峦的印象就更清晰了。

“比喻”小弟最终负责把描写对象的某一部分特征同常见的某种事物进行比较,让人们更形象更直观地去把握此物,它回答的是“像什么”的问题。就像前面的句子,可以加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这样一写,充满了意境,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就显得立体生动起来。

思:叙述,形容,比喻。

只要学生平时细心观察事物,多做一些有关描写的练习,让文章出彩是比较容易的。当然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在一篇文章中,只要抓住描写对象的一个特点来描写就行了,用不着面面俱到;二是在一般的文章里,描写只是手段之一,只要在关键的几个地方用上这种描写就可以了,不必从头到尾都是描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我认为能有描写的意识即可,而具体到每一种描写方法的掌握,那便是高年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啦。

思: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一个特征即可。

26、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这篇作文写得比较成功的原因在哪儿。孩子们总结道,作者把在教爷爷学拼音的过程中自己感情的变化写出来了,整个故事随着感情的变化娓娓道来,流畅生动,因而吸引人。由此,我启发学生:写作文之前,我们一般会构思如何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如果以感情变化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那只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先理一理自己感情的线索就行了。理清了感情这条线索,把作文材料像珍珠一样串起来就可以了。

思:感情的变化尤其重要,那是因为自己的情感掺杂在里面,让人读起来真实。

在习作过程中,如果能积极调动五官——眼、耳、鼻、手、心进行感知,做到看形态,听声响,辨味道,触冷暖,想关联,使大脑同时得到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多种信息,这样就能构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画面,写出具体生动、个性鲜明的作文来。

思:做到看形态,听声响,辨味道,触冷暖,想关联。

如何使用五官摄取素材呢?我给孩子们的五官分配任务,孩子们觉得特别新奇和兴奋。他们再一次围着橘子树,观察的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看,变成多种感官的参与:有的用手去摸叶子,有的用鼻去嗅橘香,有的在我的允许下品尝了橘子树上的果实……

到了交流阶段,孩子们的表达特别丰富。

有视觉的感受——“橘子树有一人多高,主干和我的手臂一般粗。枝干高低错落,多而杂乱,向四周伸展,好像有一股生命力在不断地伸张。枝干上,一片片狭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好像涂上了一层油,在阳光下亮闪闪的,显得生机勃勃”。短短两句从枝干写到了树叶,观察得很有层次。“当深秋来临时,橘子终于熟了。远远望去,黄色的小球像一盏盏小橘灯一样,在微风中摇曳,又像绣在绿色帆布伞上的小黄花一样,点缀着这把庞大的‘伞’”,远近交错的视觉观察,更写出了橘子的可爱之处。

有听觉的参与——“一阵微风吹来,橘子树随风摆动,树叶儿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似乎开心地说:‘我终于结果啦!你们想要品尝一下吗?' ”

有触觉的帮忙——“找到一个躲在树叶后头的橘子,它似乎很害羞,可我捏一捏它的小脸蛋,感觉不再是硬邦邦的,我确定它已经成熟啦!”

还有嗅觉、味觉的共同作用——“深秋气爽,橘子成熟了,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果香”“橘子特有的清香,让校园这一角都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我经不住诱惑,一伸手便摘下一个橘子,剥开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那味道酸中带甜,我心里瞬间充满了欢乐”。

瞧,原来平常无奇的橘子树一下子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其实,写作文,如果能教会孩子调动五官感知,充分地欣赏、品味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画面,写出亲切、生动、具体、有灵气的文章来。

思:眼、耳、鼻、舌、心,让所写事物具体、灵动起来。就像一个事物一样,立体起来。

27、在我看来,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而言,如何把句子写得俏皮些,让文章富有童趣才是关键所在。我说:“‘无风’这两个字,在作家三毛笔下却俏皮地写成‘风,不知躲到哪里睡觉去了’,这就使句子特别生动活泼,你们也可以试试看!”于是,我出示了两个句子,让孩子们动动脑筋,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看能不能将其说得有趣些。

①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

②太阳快落山了。

学生饶有兴趣,很快就把这两句变成:

①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了。

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妈妈的小跟班了。

②太阳在吻西边的山头了。

太阳害羞了,恨不得躲到了山后面。

我趁势让学生们读读原句和后来改写的句子,孩子们都说换个说法,句子就大不一样了。我便引导他们,文章过于严肃,免不了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而来点幽默,讲点俏皮的话,不仅读起来活泼有趣,而且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我们要经常让句子“换个说法”。

以后,每每遇到孩子在作文中,习惯性地运用老套的词句时,我总会用红笔画出,提示他“换一种说法”。而学生往往会心一笑,按照我教过的方法认真琢磨去了。对于他们用心写出的富有创意又恰到好处的词句,我则是大加赞赏。逐渐地,学生作文本上的套话就在不知不觉中“销声匿迹”了。

作家秦文君曾慨叹:“现在儿童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其实,我们的孩子阅读量并不少,口头表达头头是道。但是如果学生不愿在写作过程中勤思多想,开拓思路,表达是不可能有新意、有见地的。所以,我们老师要经常提醒孩子,“换一种说法”,促使他们认真推敲,另辟蹊径,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反映笔下的事物,从而使作文写得不落俗套,使语言具有生命力。

思:勤思多想,认真推敲,变换句式,换个说法,童趣盎然。

28、顾名思义,即由学生轮流写作文。全班学生分为六组,一组一本作文本,组内成员依次轮流写。后一名学生要先做读者,评前一名学生的作文,并写下评语,然后再做作者。每周进行总结,评出最佳小组一个、最佳作者若干名、最佳读者若干名,并把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展示。

这种形式的作文与平时的作文不同,虽同为作文,但是在题材内容、表现方式、篇幅长短等要求上比较宽松,以便于孩子们自由发挥。“接力”二字则强调作文不仅是给自己看,还要给同组的组员看。写“接力”作文的好处恰恰在于“接力”这一形式,有利于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提醒、监督和学习。

第一天,当我带着精心挑选的六本漂亮的作文本走进教室时,立刻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多么惹人喜爱的本子呀,缤纷的色彩、可爱的卡通图案,孩子们翘首以待,以为我要给他们发奖品了。我笑眯眯地告诉大家:“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作文接力赛,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本子。”“耶!”我话音还未落,孩子们就欢呼起来。等我将要求说明完毕,孩子们都摩拳擦掌,也难怪,这样的作文形式是够新鲜有趣的。为了公平起见,我重新调整了座位。使各组实力相当。然后我将本子发下去,让他们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并为自己的小组取个好听的名字。这下更热闹了,“阳光小组”“必胜小组”“圆梦小组”……光看名字就知道他们的信心有多大,劲儿有多足了!

思:学生感兴趣是最重要的,然后讲究方法评议,最佳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

接力作文”进行了快一个星期时,碰到了问题。有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一般,不太会观察生活,交上来的都是“流水账”式的文章。怎么办?我决定每周给孩子们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来写会更有挑战。

我给出的题目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能写出个性。譬如写人,第一天我让学生写《妈妈的一小时》,让学生观察妈妈下班后回到家一个小时干了多少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的辛劳;第二天我给学生的题目是《爸爸真______》,这是个半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写出爸爸最真实、最突出的一面,有的写《爸爸真勤奋》,有的写《爸爸真忙》,有的写《爸爸真好》,有的写《爸爸真懒》,还有的写《爸爸真有趣》,真可谓千姿百态;第三天我统一布置了《英语老师》,因为新来了个英语老师,大家都感到非常新奇,都乐意写;第四天我让他们写自己,题目是《______的我》,有《粗心的我》《不听话的我》《记性差的我》《爱劳动的我》《活泼的我》……还有一学生居然写了《什么样的我》,文中列举了“我”的几个特点,最后结尾他说:“唉!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我呢?”一个小迷糊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之后的两天我又分别让学生写了《我的好朋友》和《我爱爷爷(奶奶等)》。

经过这一星期的训练,学生对写人物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知道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怎样才能写具体、生动,而非说假话、写空话、表虚意。作文“接力赛”就像块磁铁牢牢地将孩子们吸引住了。

思:按照主题写作,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一个流动的作文本,把孩子们紧紧连在一起,同时也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发表欲”,我每天都会抽时间及时评改“接力作文”,将写得好的作文在班上读出来让其他孩子借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效果很好。

思:老师的点评很重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评比。

29、第一个是初步评定分,通常只要作文格式正确,没有错别字和病句的就可以得到基本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一些写作困难的学生,他们的习作水平可能常常只有良,甚至仅仅是合格。如果总是给习作提问题,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打开一看,呀!怎么尽是问题?永远都只有六七十分,试想他还有兴趣写吗?现在,只要这些学生认真对待习作,格式正确,就可以得到九十分的基础分。对习作困难生来说,他们会觉得习作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自己也能拿到一个好分数,习作积极性就提高了。

第二个是静态激励分,在原有分数的基础上,只要作文有闪光点,我就给予加分,所以学生的作文有可能会超越满分——如果能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写得有声有色,加1分;把细节描写生动,如临其境,加1分;能写出一个的韵味悠长的结尾,加1分;文字充满童真,有童趣,加1分……每次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许多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本子,看看自己哪个词用得好,被老师批个“好”字,加了分……哪个句子写得好,被老师画条曲线,写个“妙”字,加了分……前后算算,一篇文章被加了多少分。

第三个是动态激励分,传统的评分方法是一次性的,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习作水平看成一个“常数”,从客观上抹杀了他们习作进步的可能性,分数一旦确定,学生就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为了鼓励学生修改作文,我采用多次加分的方法。修改得好,进步一次,就加一次分,变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为连续的、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作文”。有的孩子原来是70多分,修改后能得到90分,甚至突破100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还提高了他们的修改能力。

于漪老师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的确是这样,学生平时作文主要是练笔,需要一点一点地学,一项一项地提高,分数是客观的衡量标尺,如果我们能掌握“加糖”的艺术,给每一个闪光点加分,巧用分数,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不会举步维艰。

思:初步评定,静态激励,动态激励。学习是动态的过程,知道问题,解决问题。

30、我们应该由讲评作文走向评议作文。在评议作文时,我把“议”作为重点,为什么呢?“评”主要侧重“写得怎么样”,“议”主要侧重“为什么这样写”。“议”能引发学生的质疑、讨论、争议,从而让他们对写作过程有更深刻的体会。

那么,作文讲评课如何让学生学会“议”文?前提就是“课上有文”,这是指讲评课上不要动辄名家大师、名篇名著,一定要以学生的作文为依据开展作文讲评活动,这样,学生的关注度会较高,训练效果也会比较好。“课上有文”的另一层含义是,讲评课一定要以引导学生写好本次作文为重点内容,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落实。每次在批阅完学生的习作后,我便会针对本次的习作进行整理,将佳句、佳段,或是存在问题的段落或篇章统统罗列出来,做成课件,分为“片段共欣赏”“大家来修改”两个板块,让同学们共同欣赏、评议。

思: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不能这么写。佳句佳段做成课件。

31、没有情境,就没有作文,任何作文都需要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完成。让学生学会捕捉那些难能可贵又极易忽视的“这一刻”,并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不断引发相应的感情,只有这样,他们笔下的文字才会变得鲜活起来。

思:很多这一刻构成了多个电影画面,一幅幅电影画面加特写镜头就是作的文。

32、比葫芦画瓢也有技巧,比如让学生在学习好总分式的结构之后让他们自己写一篇类似的小短文,这样在实践中能有自己的所得,只有自己做了才能切实地感受得到。如果开头以歌词开头的话,就引导学生也以开头歌词的形式,大量的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发现素材不是为了发现素材而发现,而是静心思考,用心感受生活。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断什么时候,理解生活中的真实,然后把他们写出来,尽管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但是文章整体效果是体现真实的感受,真实的事件,才能活出生命的本真,感动自己,这也是做人的原则。

培养自己一双观察的眼睛,一个思考的头脑才能让学生得心应手。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之中处处是文章,首先老师要有会观察,勤思考的眼睛和头脑,时刻感悟,反思。

变换叙述顺序就象卖关子一样,吸引读者,同时也幽默诙谐,提炼出精髓。

33、不用概括句也是对思路的一种整理

写作就像练武功,每一个武林高手都需要从一招一式开始练起。因此,我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描述“今天很热”,但说的话中不能出现“很热”的字眼。孩子们很是起劲,七嘴八舌,有的说:“阳光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都晒出了油。”有的说:“小狗耷拉着舌头,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还有的说:“出门没走几步,我就满身是汗,真想痛痛快快喝杯冰水。”我笑着说:“你们看,这样一描写,不就把‘天好热’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吗?你们要强迫自己消灭‘概括句’,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随后,我又出示了几句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概括句”,要求他们将这些句子变成具体可感的一段话。

(1)表妹可爱极了。

我的表妹圆圆胖胖的脸,笑的时候嘴旁会出现两个小酒窝。一双“还珠格格”式的大眼睛,一个微翘的小鼻子,透出几分机灵。她平时总是笑嘻嘻的,要是生起气来,嘴唇翘得老高老高。这时,大家就打趣说:“哟,这张小嘴真可以挂只油瓶啦。”

(2)桃花开得真漂亮!

桃花正艳,枝头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桃花。瞧,那一朵花骨朵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样晶莹剔透,安详地睡在枝头;那半开半掩的花也很美,就像羞涩的少女,时不时偷看一下,又缩回去了;完全开放的桃花,真像一张可人的小脸,粉嘟嘟的让人心动得想去捏捏,但又怕震落那花瓣儿。

(3)考得很差,我十分伤心。

拿到了成绩单,我的心犹如陷进了一个无底洞,很沉很沉。好心情荡然无存,泪水很快填满了眼眶。时间仿佛凝固了,外面欢声笑语,小伙伴嬉戏玩耍,似乎都与我无关……

(4)就要上台发言了,我十分紧张。

我忐忑不安地站在那儿,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手心里也时不时地渗透着冷汗。我不敢往台下看,只是目视前方。那一瞬间,世界上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我的心跳声,我感到脑中一片空白。

当“简单句”变成“生动段”后,我顺势引导:“写作文就应当这样,把‘可爱’‘漂亮’的特征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特征描写出来,把‘伤心’‘紧张’之情通过场景和内心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34、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在场面中,人与人,人与环境,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笔就全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就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顺序,还要注意详略得当,有条不紊地把各个因素组合成一篇文章。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我给学生打了个比方:“向水面投一粒石子,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点’向外漾开,渐去渐远,这圆形的‘面’和‘点’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春来时,万木竞发,成了一片绿的海,如果这‘海’面上点缀上几朵红花,这‘点’和‘面’又将会是怎样的一幅动人的画面!把这个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就成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它是场面描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像拔河比赛,就有如下的“面”可以采写:比赛场地的情况(设施、布置、环境……)、双方拉拉队的情况、场上观众的气氛(紧张的、欢乐的……)、双方运动员的整体情况(身材、着装、斗志……)。还可以抓住如下的“点”作细致描写:参加拔河比赛的个别运动员的动作、表情,观众中个别同学的动作、神情、语言,“我”的表现(“我”是观众中一员时,则写心情、语言为主;若“我”是运动员之一,以写自己拔河的动作和心情感受为主)。

点面怎么组合呢?也有规律可循,可以以比赛顺序为纵线,先写赛前的兴奋和激动,再写比赛中的热烈和紧张,最后写感想。写比赛中的情况,先写运动员的总体表现再具体写某个运动员的表现,后插写观众及自己的表现。经过切分,学生就懂得场面描写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按一定的规律组合,使场面成为中心突出的有机整体。

35、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把老题目写出新意来呢?我就《我第一次……》这个题目入手,教学生如何对老题目进行展开和深掘。

刚把《我第一次……》这个题目写在黑板上,教室里就是“唉”声一片,甚至有孩子觉得老师黔驴技穷,用这样乏味老套的题目来“敷衍”他们。我暗自好笑,不动声色,反问他们,怎样的事才算是“第一次”?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统一意见,认为“第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陌生的”“不熟悉的”事情。于是,我将这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做好审题第一步。

由此,“大脑风暴”便开始了。我布置任务——三分钟时间,开动脑筋,看看你想到了多少个“第一次”,越多越好,可以是吃、穿、玩、学、做、体验……面越广越好,想到后,马上写在本子上。

思:吃、穿、玩、学、做、体验是每天都要经历的,只有每天都用心感受生活,才能体验到不同的美。

“大脑风暴”便开始了。我布置任务——三分钟时间,开动脑筋,看看你想到了多少个“第一次”,越多越好,可以是吃、穿、玩、学、做、体验……面越广越好,想到后,马上写在本子上。

第一次洗红领巾、第一次做贺卡、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登台表演……学生们搜肠刮肚,奋笔疾书。

时间一到,孩子们停笔。“数一数写了多少个?”有孩子激动地大叫:“18个!”“21个!”“35个!”……我点头表示赞许。接着,我又问:“哪些作文题目是你们在作文选中经常看到的?”

一个学生说:“《第一次骑自行车》这个题目是作文书上最多的。”然后,他还不好意思地补充:“而且,这个题目我已经写过三遍了!”还有孩子承认,《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学游泳》等都是他们的“必杀作文素材”。

于是,我笑着让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划掉不新颖的”。我告诉学生,要让自己的文章吸引人,就要注意选材的新颖性,也就是选择那些大家可能都没有经历过的,而只有自己经历了的事。我提示道:“现在想一想,你写的这么多‘第一次’里,是不是有不少同学和你会有同样的经历?如果是,那就把它划掉吧,否则写出来也没有新意。”

其实,这就是对付老题目的第一招——展开。经过“展开”训练,孩子们留下的作文题目让人耳目一新,如《第一次撒谎》《第一次和妈妈吵架》《第一次发现“我能行”》……

我给孩子们举了个小例子——炎炎夏季,烈日当头,当你看到骑在自行车上的人能自如地撑着一把太阳伞挡住太阳,你一定会对发明这种自行车伞的人发出由衷的赞叹:“多么巧妙的构思,一把普通的伞,稍加改进,就成了一把功能多样的伞。”

思:思路,展开,深掘,达到立意上的深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并发现创意。

我一直认为,对于类似的作文题目,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练笔,那么作文的价值便无从谈起。要将一个老套的作文题写出新意,“展开”和“挖掘”这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让孩子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自觉地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尝试从新的角度去审视一些老旧的题材,同时努力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寻找写作的可能性,这样往往就能使老题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6、一个小练习,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样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让他们找到了登上诗歌楼台的阶梯。但这还不够,儿童诗,必须是儿童的,要让孩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趣味来。虽然诗歌的素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孩子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挖掘生活这座很丰富的宝藏。这时,就需要我们做有心人,引导孩子们去发现。我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选取几首短诗让他们欣赏——

天妈妈哭了

天妈妈哭了/眼泪流下来/肯定是雷公爸爸/每次扯着大嗓子/给吓怕了

捉迷藏

我和春姑娘捉迷藏/春姑娘躲在桃花旁/找到了,找到了/桃花一开放,全被我瞧见。

妈妈,妈妈/你瞧那天上的云朵/多漂亮呀!我去剪一段给你做裙子/好吗?

小星星

小星星/真贪玩/一闪一躲/好像跟我捉迷藏

读读这些儿童诗,孩子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就充满着诗意呢。我告诉他们,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关键在于我们对它的寻找和发现,只是粗心的我们常常让它从身边、从指间悄悄溜走,所以要试着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去“找诗”。

我又指出了押韵的要求,然后便将剩下的时间交给了孩子们,我则像一个坐在岸边草地上的垂钓者,静静地等待着属于我的那一份收成。十多分钟后,便有学生三三两两地上交“作品”,我赶紧一睹为快——

钓蝴蝶

蝴蝶飞/花儿钓/“上钩啦!”/“上钩啦!”/花儿钓到小蝴蝶/张开笑脸喜滋滋

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年纪大/可他还是很淘气,/高兴时/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生气时/躲进被窝/不肯起床

一粒小种子

一粒小种子/睡在泥土里/春风吹吹它/春雨抱抱它/太阳公公叫醒它/小小种子伸伸腰/变成了一棵绿芽芽!

小流星

小流星真顽皮/总是匆忙跑过去/当心别的星宝宝/都快被你撞倒啦!

“你们写的诗真棒!”我禁不住表扬,然后给他们稍作修改。下课了,仍有两三个孩子拿着本子追出来:“老师,我又写了一首!”“老师,你读读我写的诗!”

其实,孩子的心中埋藏着太多诗意的种子,因为那里有最原生态的土壤,还有最洁净的空气。引导他们拥有一颗“诗心”,走向生活,让孩子们灵性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自由飞翔,是我们的使命。我不奢望我的学生能够成为诗人,但是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有一道最美的灵光,它会让经历过的孩子受益终身。

思:原生态的土壤勾勒出美的诗意,培植孩子的诗情,实践最美的灵光。

37、“写不深”则是指六年级的孩子虽然能够把某件事写完整,但是往往缺乏捕捉细节加以描写的能力。我们知道记叙文的魅力在于细节描写,学生作文往往从头至尾尽是概述,有时即使有一些细节,也只是轻轻一笔就带过去了。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因此,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孩子挖掘细节,运用细节,如怎样通过“慢镜头”分解细节,如何使用“特写镜头”避免作文“流水账”,面面俱到与多角度描写的区别在哪儿……只有注重细节描写,才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了,让平常小事也富有情趣,耐人寻味。

“无新意”是指由于孩子生活面窄,经验不足或是知识匮乏,写出来的作文常有相似雷同之处。我想,这就需要我们教会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既可以逆向立意以求异出新,也可以在语言上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尽显个性。这样,启发学生多角度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找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与众不同的思路,说出与众不同的话语,写出新鲜活泼、不落俗套的好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修改也是六年级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孩子们对语句、字词推敲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这时我们要侧重培养他们的“读者意识”——“我的作文是写给某人看的”,赋予习作更多的社会交际方面的功能;同时创造“外显读者”,让学生表达的动力更持久,使他们在循环往复、逐步推进的读与写的成功体验中,在“我”与“读者”的互动中,真正体会到自身言语存在的现实价值,而这,便也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思:观察慢镜头,思考深主题,交流促进步。

38、从审题方面可以看出孩子们思维的高低之别,有无动脑筋,有无创意,是否走套路。

39、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孩子们比赛下棋,并将自己的体验过程写下来。等看到作文题目时,我啼笑皆非,要么是《记一次围棋比赛》,要么是《有趣的围棋大赛》,要么是《我学会了下围棋》,仿佛大家商量好似的,毫无新意。我列举出这些作文题,问学生:“如果你是读者,看到杂志的目录上是这样的题目,你们还有兴趣翻开来看正文吗?”学生们都不由得笑着摇摇头。

我趁势告诉孩子们:“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条龙的话,那么这篇作文的题目就好比是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个人,那么这篇作文的题目就好比是这个人的眼,要炯炯有神。一个好的文题应该既能反映文章的内容,又不失新颖,大家不妨试试看,能不能取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让老师一看到题目就特别想读你的作文?”于是,学生们反复斟酌,将一个个寻常的作文题目改成了妙趣横生的新题——《“棋”乐无穷》《出“棋”不意》《险招的启示》……这些题目别出心裁,真让人眼前一亮。

“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可见作文题目之重要。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学会审题,懂得如何入得“圈内”,又不受束缚,也要教会他们学会拟题,提炼文眼,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我觉得,这是一种应有的写作追求。

思:作文题目也要不走寻常路,提炼文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475评论 4 37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744评论 2 30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2,101评论 0 2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732评论 0 22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141评论 3 29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49评论 1 2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188评论 2 3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65评论 0 21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716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67评论 2 2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41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63评论 3 2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376评论 3 24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0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90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179评论 2 28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979评论 2 27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