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教育漫话》思维导图

洛克的这本名著,虽然创作于17世纪,距今已经300多年了,但是今天读来,仍然觉得很有意义。很多思想并没有过时。

这里简单总结下他的教育思想,首先,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按现在的标准就是一个企业家或事业家。因此德行的培养是首要的,其次是体魄,最后才是学问。这一点和我国的教育理念很像。然后,教育孩子的方法,他认为是快乐教育,是寓教于乐。因为他认为游戏和善变是儿童的天性,渴望自由也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如果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一个任务强加到儿童身上,那么他们就会逆反,打心里讨厌学习,自然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洛克强调,学习要通过诱导的方法来进行,让儿童自然的开始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把学习当做是对儿童的一种奖励来对待,使他们认知到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获得别人不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获得超出他人的力量和认识,使他们超越不学习的人。


教育漫谈

1 教育的意义

1.1 人生幸福的简短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与健康的身体

2 教育的内容

2.1 健康教育

2.1.1 总论

2.1.1.1 为什么要健康

2.1.1.1.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1.1.2 父母怎么保持子女的健康

2.1.1.2.1 不溺爱,放手让子女就劳动,多经历风雨,身体自然健康,像农民的儿子一样

2.1.2 饮食

2.1.2.1 饮食

2.1.2.1.1 清淡而简单

2.1.2.1.2 2,3岁以前,禁止肉食

2.1.2.1.3 少放调料,少放盐

2.1.2.1.4 最好的早餐是只吃面包

2.1.2.1.5 儿童不可喝酒,少喝饮料

2.1.2.2 水果

2.1.2.2.1 儿童应该完全不吃甜瓜、桃子、大部分种类的梅子和英国葡萄

2.1.2.2.1.1 汁液不利于健康

2.1.2.2.2 熟了的草莓,樱桃,醋栗和覆盆子,苹果,梨可以吃

2.1.2.2.3 饭前或两餐之间吃,早餐吃一点水果

2.1.2.2.4 吃水果时吃一点面包

2.1.2.2.5 水果一定要完全成熟的

2.1.2.2.6 一切糖果蜜饯之类的东西都要避免去吃

2.1.3 保健

2.1.3.1 保暖问题

2.1.3.1.1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孩子不要穿得太暖

2.1.3.1.2 人类的身体适应性很强,只要从小习惯严寒或者酷热的环境,长大以后也不会感觉冷或者热

2.1.3.2 衣着

2.1.3.2.1 孩子的衣服不能做的太紧,尤其是胸口的部分

2.1.3.2.2 紧身和狭小的衣服,自然导致胸部狭窄、呼吸短促,肺功能衰弱和上身佝偻。

2.1.3.3 睡眠

2.1.3.3.1 儿童要多睡

2.1.3.3.2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2.1.3.3.3 睡硬床,盖棉被,不要羽绒被

2.1.3.3.3.1 硬床能够锻炼体格

2.1.3.3.3.2 羽绒被会消融体魄,常常导致虚弱和短命

2.1.3.4 便秘

2.1.3.4.1 练习每日早餐以后大便的习惯

2.1.4 锻炼

2.1.4.1 冷水锻炼

2.1.4.1.1 它应当每天用冷水洗脚

2.1.4.1.2 鞋子也要做的薄一些,使水透得进去

2.1.4.1.3 锻炼最好从春天开始,先用温水,以后逐渐把水调冷,不论冬夏

2.1.4.1.4 冷水浴

2.1.4.1.4.1 古代德国人和今天的爱尔兰人对儿童要求洗冷水浴

2.1.4.2 游泳和户外运动

2.1.4.2.1 游泳是一种应付急需的技能

2.1.4.2.2 户外运动培养风吹日晒的能力

2.1.4.2.3 户外运动注意事项

2.1.4.2.3.1 出汗后不能马上喝冷水

2.1.4.2.3.2 出汗后不能坐在或躺在寒冷潮湿的地上

2.1.5 医药

2.1.5.1 千万不要滥用药物,否则不仅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引起疾病

2.1.6 身体健康的原则

2.1.6.1 多吸新鲜空气

2.1.6.2 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

2.1.6.3 饮食要清淡

2.1.6.4 不喝酒或烈性饮料

2.1.6.5 药物少用或不用

2.1.6.6 衣服不可过暖过紧

2.1.6.7 头部和脚步要保持凉爽

2.1.6.8 脚要习惯于冷水并常常与水保持接触

2.2 品德教育

2.2.1 总论

2.2.1.1 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便在于: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向

2.2.2 品格培养

2.2.2.1 欲望服从理性

2.2.2.1.1 儿童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怀有什么渴求

2.2.2.1.2 儿童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如果不适合他们,就不应当因为他们年龄还小,便允许他们:无论他们为了什么纠缠不休,也不应当允许,正因为他们纠缠,就更不应该让他们得到。

2.2.2.1.3 无论什么东西,一旦拒绝给予儿童之后,就决不能因为他们哭泣恳求,再给予他们,除非是有意教他们变得没有耐心和令人讨厌。

2.2.2.2 荣誉心和羞耻心

2.2.2.2.1 人们一旦领略到尊重和耻辱的含义,尊重和耻辱对于他们的心灵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知道羞耻,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道。

2.2.2.2.2 第一,儿童对于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他们感到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誉是一种快乐,尤其是受到父母和自己所依赖的人的尊重和赞誉的时候。

2.2.2.2.2.1 假如父母看见子女好的行为就加以赞扬,看见不好的行为就表现出生气和冷淡,同时周围的人都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那么,要不了多久儿童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差别

2.2.2.2.2.2 这种办法如果坚持下去,我相信其功效一定比威吓或者打骂要大得多,威吓和打骂如果成了家常便饭就会失去力量,而如果不能随之使儿童感到羞耻则没有用处。

2.2.2.2.2.3 所以除了后面所说的极端情况之外,应该禁止使用威吓和打骂。

2.2.2.2.3 第二,为了使儿童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和被屈辱的羞耻,并增加这种感受的分量,在儿童感受到尊重的同时,应当始终伴随有其他各种令人愉快的事物。在儿童感受到屈辱的羞耻的同时,应当始终伴随有其他各种令人不快的事物。

2.2.2.2.3.1 这种令人愉快或不快的事物,并不是奖励或惩罚。而是作为儿童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受尊重或被羞辱的状态的必然的,始终伴随的结果而出现的。

2.2.2.2.3.2 用这种办法,就可以尽可能使儿童认识到,凡是行为良好受人尊重、得到他人赞扬的的人,必定为人人所喜爱,结果自然得到其他各种美好的事物;与此相反,凡行为不端而被人看不起,不爱惜自己名誉的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别人的冷淡和轻视;结果无论什么能使他满足或使他高兴的东西他都得不到。

2.2.2.2.3.3 这种办法可以使儿童获得一种固定不变的经验,教给他们知道,他们所喜爱的事物只有名誉良好的人才能得到,才能享受,这样,儿童的欲望反而有助于他们的德行。

2.2.2.2.4 困难在于,当父亲不给孩子好脸色时,家庭的其他人态度不一致,致使效果完全被破坏掉

2.2.2.2.4.1 因此当父母不给孩子好脸色时,其他的人都应该以同样的冷淡态度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能给他一点好脸色,知道还自己请求原谅、改正错误、恢复了自己以往的名誉时位置。

2.2.2.2.4.2 只要这种方法能够坚持下去,我相信,是很少用得着去打骂孩子的,儿童为了求得自己的舒服和满足,不用打骂,就会很快学会去博得他人的称赞,而不去做那些他们发觉是人人反对的、必定会使自己吃苦的事情

2.2.2.2.4.3 这可以使他们学会谦逊和知耻;

2.2.2.2.5 只有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得罪于人的畏惧心,才能成为真正的约束。只有这两者才配掌管御人的僵索,使得儿童走上正道

2.2.2.2.6 儿童的错误行为有时是不能容忍的,必须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仅应当出于冷静严肃的、不懂情感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在私下里进行。

2.2.2.2.7 但当儿童应当受到赞扬时,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去赞扬他们。

2.2.2.3 孩子气不必管

2.2.2.3.1 儿童时期特有的、由于年龄而不是作为人所产生的过失,假如留待时间、模仿与成熟的年岁去加以改正,儿童便可以免受很多误用而无益的惩罚。

2.2.2.4 如何立规矩

2.2.2.4.1 不要让儿童牢记很多规则和教训,而那些规则和教训对他们来说常常是不能理解的,总是听后就忘记了。

2.2.2.4.2 假如想让儿童做某件事,或者想要他们换个做法,结果他们还是忘了做,或者做的不好,你应当让他们反复去做,直到做好为止;

2.2.2.4.2.1 这种办法有2个好处,第一,你可以借此知道某件事情而是否有能力去做,是否可以对儿童抱有期望。

2.2.2.4.2.2 第二,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在他们身上变成习惯,他便不必靠记忆和回想,就能自认而然的做出来了,记忆和回想是谨慎和年岁的伴随物,不是童年的伴随物。

2.2.2.4.3 你对儿子所定的规则应该越少越好,宁可少于而不可多于表面上看来是绝对必须的。

2.2.2.4.3.1 规则太多的结果有2种

2.2.2.4.3.1.1 要么因为规矩太多,孩子记不住常常受到惩罚,导致结果不好。

2.2.2.4.3.1.2 要么就是儿童违犯了某些规则而你却不加以惩罚,结果他势必轻视这些规则,而你的威信在他的心目中也就降低了。

2.2.2.4.3.2 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后就要让孩子们严格遵守。

2.2.2.4.3.3 年龄越小所需的规则也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规则经过练习而得到了确立,可以再增加另外一种规则。

2.2.2.5 礼貌

2.2.2.5.1 学习礼貌与其借助于规则,不如借助于榜样

2.2.2.5.2 我觉得跳舞最能使儿童具有适当的自信心与举止,使他们能够与年长的人交往

2.2.2.5.3 你一定要在他的内心中建立起善良仁爱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名誉、赞扬以及随名誉赞扬而来的种种美好的事物,使这种善良仁爱的原则变成一种习惯。

2.2.2.5.4 孩子很小的时候,无论有什么粗心大意的地方,只要其中没有骄傲和天性不良的迹象,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他们的任何行为如果显露了这种迹象,那就应该按照以上所说的方法,立刻加以纠正。

2.2.2.5.5 应该事先进行教导,让儿童知道该做什么,并且还应反复练习合适的做法,而不应该临时要儿童去做它们事先根本没有做过,也不知道应当怎样去做的事情。

2.2.2.5.6 每逢事到临头便训斥一顿,那不是在教导他们,而是在无故的烦扰折磨他们

2.2.2.5.7 最能影响儿童的举止的还是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与他们周围的人的言行。儿童(不,成人也一样)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

2.2.2.6 同伴

2.2.2.6.1 仆人对儿童的奉承会使父母对儿童的斥责失去效力,从而损害父母的威信

2.2.2.6.2 一个年轻人在离开父母的住宅和导师的保护之前,应该具有坚定的决心,应该熟悉人性,使自己的德行不至于发生动摇,否则,如果他对交友的危险不够了解,不能坚定地抗拒一切诱惑,他就很容易陷入某种危险的歧途,走上致命的绝境。

2.2.2.6.3 学生的精神和礼物的形成是需要不断予以注意的,并且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导,这在大群大群的学生中间是做不到的。

2.2.2.6.4 造一个一个人才的东西,不是学生中间玩弄的恶作剧或欺骗,不是他们的彼此无礼,也不是一起偷盗一座果园的周到的计谋;要造就一个能干的人,需要的事正直、慷慨大方和严肃认真的品质,并加以观察和勤奋,而这些品质我认为学校里的学生们是不能彼此学到多少的。

2.2.2.6.5 邪恶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是成熟的太快了,很早就在年轻人身上撒下了种子。

2.2.2.6.6 淫逸放荡会消磨人的勇气;一旦荒淫的行为吞食了真正的荣誉感,勇气是很少能够继续存在的。

2.2.2.6.7 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极有价值的那部分目标,是德行。唯有德行才是坚实的真正的善,导师不仅仅应该教导谈论它,而且应该利用教育的工作和技巧,将它灌输给心灵,固定在心灵里面,并且决不能停止,直至年轻人对它发生真正的爱好,把自己的力量、荣誉和快乐放在德行之中。

2.2.2.6.8 如果做父亲的人一点也不愿费神教养自己的儿子,那是最坏的制家办法;无论他的境遇如何,亲自教养子女都是父亲能够留给子女的最好的事物。

2.2.2.7 父母师长以身作则

2.2.2.7.1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儿童,都喜欢模仿别人。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是 ,你自己决不可在他的面前做。

2.2.2.7.2 因为应当永远记住,儿童之爱冒充成人要比我们料想的早

2.2.2.8 说理和榜样示范

2.2.2.8.1 儿童一到说话的年龄,就懂得道理了;假如我的观察不错的话,他们希望被人看做具有理性的动物,比我们想象的年龄还要早。

2.2.2.8.2 棍棒惩罚是最不可取的一种方法,所以也是最后才可以使用的方法,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一切温和的的方法都试验过了,都失败了,才可以采用。

2.2.2.8.3 阻止这种过失的最好的方法,我已经说过,是在第一次发现儿童具有邪恶倾向的行为时,立即表示出一种惊愕的态度。

2.2.2.8.3.1 例如第一次发现儿童说谎,最初的医治方法,应当把它当做一件奇怪可怕的事,说想不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情,使他感到羞愧而不再做这种事情。

2.2.2.9 教养

2.2.2.9.1 美德是真正的精神财富,但是让他们生出光彩的,乃是良好的教养:任何人若要受人欢迎,他的行动就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要优美。

2.2.2.9.2 在没有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带有野蛮的色彩;学问变成了迂气;才智变成了滑稽;率直变成了粗俗;善良变成了谄媚。缺少了教养,无论什么美德都会变样,反而对美德的拥有者不利。

2.2.2.9.3 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显不出价值。

2.2.2.9.4 在大多数情况下,做事的态度对后果的影响,较之所做的事还要大;他人之感到满意或厌恶,也就在于这个态度。

2.2.2.9.5 这不在于脱帽致礼,也不在于见面问好,而在于根据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自己的言谈、表情、动作、姿态、位置,等等,全都做得镇定自如,而这些东西是只能通过习惯和践行才能学会的。

2.2.2.9.6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只有到了习惯成自然的时候,才能做得恰到好处,就像技艺高超的音乐家,指端所触,无不成调,不必用心,也不必思索。

2.2.2.9.7 良好的教养,是最需要由导师来调教养成的,因为教养方面的错误虽然最初就会被别人注意,但最后才能为本人听到。这种错误,不仅一般人极爱加以非议;而且他们的非议,犯者本人往往是永远听不到的,他无法利用别人的评判予以改进。

2.2.2.10 人情世故

2.2.2.10.1 导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教养以外,还应该深知人情世故;他应该懂得他那个时代人们的行径、脾性、罪恶、骗术和缺点,尤其是他本国的人。

2.2.2.10.2 学生到了能够懂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应当能把这些事情告诉学生;

2.2.2.10.3 他应该能使学生练达人情;应该向学生揭穿人们的各种假面具,使学生看得出假面具下的真相。

2.2.2.10.4 导致应该教导学生,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推测和防备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的图谋,对人既不过分多疑,也不过分轻信;

2.2.2.10.5 使学生熟悉人世的真是情况,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评价一个人

2.2.2.10.6 让孩子突然脱离导师的指导,突然被抛入社会,一切全靠自己,这样做不无立即堕落的明显危险。

2.2.2.10.7 防止这种弊病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在他踏入社会以前,便把社会的真情实况告诉他,他应该逐渐得知各种流行的邪恶,应该得到警告,懂得那些以败坏他人为己任的人的做法和图谋。他应该被告知那种人所用的手段和所设的陷阱;此外还要不时把世上正在这样堕落或已经这样堕落的人的可悲可笑的事例放到他的眼前。

2.2.2.10.8 对于人世的唯一防备,就是对它有透彻的认识;

2.2.2.10.9 一个年轻的绅士应在他的承受能力以内逐步走入社会;而且越早越好,以便能够得到可靠的、有能力的人的指导。

2.2.2.10.10 他应该事前得到警告,什么人会反对他,什么人会误导他,什么人会陷害他,什么人才会为他效力。

2.2.2.10.11 正确的判断人和聪明的与人相处,其用处要比会说希腊人或拉丁文或者能言善辩大得多;也要比自认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深奥理论塞满子女的脑袋有用的多。

2.2.2.10.12 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貌,那么他在哪儿也不会有成就,不会有价值。

2.2.2.10.13 导师的重大任务在于

2.2.2.10.13.1 塑造学生的言行举止

2.2.2.10.13.2 培养学生的心灵

2.2.2.10.13.3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2.2.10.13.4 树立德行与智慧的原则

2.2.2.10.13.5 在于讲人世的真实情况逐渐的显示给学生

2.2.2.10.13.6 使学生喜爱并且模仿优良的值得被人称誉的行为

2.2.2.10.13.7 在于培养学生的活力、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勤奋不懈的品质

2.2.2.10.14 子女的时间应该用来学习那些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东西,而不应该用来使自己的头脑填满了许多废物,那些废物的大部分,他们通常是一辈子也决不会再去考虑的;

2.2.2.11 亲切沟通

2.2.2.11.1 原则:孩子越小的时候约严厉,随着孩子长大,逐渐放松管制。

2.2.2.11.1.1 理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做事会较为审慎,行为也趋于良好。

2.2.2.11.2 当孩子已经长大,能够和他亲近的时候,做父亲的还应该进一步和他亲切谈谈;甚至可以就他所知道的事情,征求他的意见,和他商量商量。

2.2.2.11.2.1 这样可以让孩子进行认真的思考

2.2.2.11.2.2 另外就是他对你的友谊

2.2.2.11.2.2.1 建立和巩固友谊与善意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相互信赖地闲谈自己的心事与家常事务。

2.2.2.11.3 不过,无论他向你请教什么事情,只要那事情不会导致致命的不可补救的过失,你一定要仅仅以一个有净多经验的朋友的身份出现,对他发表意见。在你的意见中,不要掺入命令或权威的成分,也不要含有你对一个平等的人或一个生人不会说的话

2.2.2.11.3.1 否则,他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向你请教了。

2.2.2.12 让孩子敬畏

2.2.2.12.1 你让儿子感觉到他依赖于你、受你的管束,从而树立起父亲的权威;

2.2.2.12.2 如果他顽固的坚持去做你所禁止的任何邪恶之事,尤其是说谎,你就坚定不移的始终对他采取严厉的态度,从而使他对你产生了一种必要的畏惧心理。

2.2.2.12.3 另一方面,你让他充分享有与他年龄相称的自由,对他在年幼时必需的、就像肉食和睡眠一样不能缺少的幼稚举动和欢乐态度,从来不当面加以约束,从而使他成了你的一个伴侣,你宽容他、爱怜他,赞扬他。

2.2.2.13 摸子女的脾性

2.2.2.13.1 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脾性,并不亚于人有各种各样的容貌和体型;

2.2.2.13.2 但是心理上的特征,却是在儿童还没有学会如何去隐瞒自己的弱点、还不懂得如何装模作样的来掩盖自己的不良倾向的时候,最容易看清楚。

2.2.2.13.3 因此,应及时的去考察你儿子的脾性。而且要在他受约束最小,正在游戏、自以为不在你的视线之内的时候去考察。

2.2.2.13.4 要看看,他的主要的感情和主要的倾向是什么

2.2.2.13.4.1 他是厉害的还是温和的

2.2.2.13.4.2 大胆的还是羞怯的

2.2.2.13.4.3 心慈的还是残酷的

2.2.2.13.4.4 坦率的还是含蓄的等等

2.2.2.13.5 他脾性的不同,你对待他的方法就也要不同

2.2.2.14 如何对待子女的各种要求

2.2.2.14.1 儿童的普遍天性:自由和统治

2.2.2.14.2 举例1:儿童出生后不久就会仅仅为了如愿而哭泣,使性子,闹别扭,他们想要别人顺从他们的愿望

2.2.2.14.3 举例2:另一件表现儿童喜爱统治的事情,是他们想要把各种东西据为己有,他们想要占有,并为此得到的权力以及随意处分物品的权力,而感到高兴。

2.2.2.14.4 这两种心理,几乎是是一切扰乱人类生活的不公正与竞争的根源。

2.2.2.14.5 如何培训子女相反的习惯

2.2.2.14.5.1 第一,儿童恳求的东西,决不可让他得到,他哭着要的东西,就更不能让他得到。

2.2.2.14.5.1.1 我的意思不是说儿童不可以向父母要任何东西。

2.2.2.14.5.1.2 儿童有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各种需要,父母们也应当尽量和善的听取儿童的诉说,并满足他们的需要。

2.2.2.14.5.2 第二,要区分自然的需要和奢侈的需要的

2.2.2.14.5.2.1 有些事情得不到就会使人痛苦,比如伤病,饥饿,干渴,寒冷,失眠以及劳累的身体得不到休息或放松等等

2.2.2.14.5.2.2 自然的需要产生的痛苦是一种警告,我们要提防此后随之而来的更大的危害。

2.2.2.14.5.2.3 爱好的需要,比如当儿童提出需要衣服时,应该让他们得到衣服;但是如果他们提出要这种料子或那种颜色的衣服,那就决不可让他们得到。

2.2.2.14.5.3 第三,自然的需要要满足,但是奢侈的需要的要拒绝

2.2.2.14.5.4 目的:不要让儿童的快乐建立在由于支配、统治他人从而得到了超出自己必需的东西。简言之,自由要保护,但是统治、支配他们的天性要抑制和改造。

2.2.2.14.5.5 就儿童的每一个行为而言,无论它涉及什么事情,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主要应当考虑的是,它将对儿童的心灵产生什么影响;它会使儿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当儿童的年岁大了一些的时候,它是否还适合他;如何对他加以鼓励,当他长大成人后他会把他引向何处。

2.2.2.14.5.6 用他们喜欢的东西去奖励他们的谦虚和沉默,也会使他们体会到当初极力要他们这样服从的人的爱。这种奖励应当作为他们良好行为的一种自然结果,而不应当作为一种交换条件。

2.2.2.14.5.7 注意:如果他们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拒绝给予的东西,那么你便会白费力气,而且还会失去他们对你的爱和崇敬。这种情况是应当坚决予以制止、小心加以防备的。

2.2.2.14.5.8 在消遣方面让儿童拥有自由,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由此发现他们的天然的脾性,显示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从而能够指导明智的父母去为他们选择生活和事业的道路,同时,如果发现儿童的本性中存在着可能会把他们引入歧路的爱好,也可以为他们选择恰当的补救办法。

2.2.2.14.5.9 第二,儿童在一起时常常争强好胜,无论是谁发动了这种争斗,都一定要受到制裁。

2.2.2.14.5.10 不仅如此,还要教会他们人与人之间所应当具有的一切尊重、殷勤和礼貌。

2.2.2.14.5.11 对于儿童的告状,通常都只不过是一些愤怒和报复的嚷嚷,目的是想得到别人的支持。此时,不应接纳,也不应听取。容许他们 抱怨叫屈,会使他们的精神变得脆弱。

2.2.2.15 慷慨和公正

2.2.2.15.1 慷慨的品质要加以培养。并用大量的赞誉和荣誉来予以鼓励,要时刻留心,不让他由于慷慨而受到任何损失。他无论做了什么慷慨的事,每次都应该得到加重的报酬。

2.2.2.15.2 要让他感到,他对别人好,这对他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吃亏的事;而会是受到好处的人与旁观的人也对他好。

2.2.2.15.3 我们应该格外注意,不可让儿童违犯公正的原则:无论什么时候他们违犯了公正,都应当加以纠正,如有必要,还应严厉旳予以训斥。

2.2.2.15.4 我们最初的行动,受自爱的支配多,而受理性或反省的支配少,所以儿童做事情,非常容易偏离是非的正当标准。

2.2.2.15.5 内心中的是非标准,是成熟的理性与认真的反省的结果。

2.2.2.15.6 儿童第一次表现出不公正的倾向时,父母和导师就要对此表示惊愕和憎恶,来把他克服下去

2.2.2.15.7 假如他们不是由于错误,而是出于意志上的专横,做出了不公正的行为,并且经过温和的责备与羞辱之后,仍然不能改正不正当的贪婪倾向,那就只能使用比较粗鲁的方法,去拿走他们所看重,并自以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2.2.2.15.8 要让他明白,他们自己如果不公正的占有别人的东西,那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世界上还有比他们更强有力的人。

2.2.2.15.9 习惯所起的作用是比理性更加持久的,其作用的方式也比理智更加简捷,理性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很少公平的受到我们的请教,被我们服从的时候那就更少了。

2.2.2.16 如何对待子女的哭闹

2.2.2.16.1 哭泣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应予以容忍的缺点

2.2.2.16.2 儿童哭泣有两种

2.2.2.16.2.1 一种是不屈、跋扈的

2.2.2.16.2.1.1 当他们得不到某样东西时的抗议

2.2.2.16.2.2 一种是抱怨的、哀诉行的

2.2.2.16.2.2.1 有时是出于痛苦或真正的悲伤,于是悲泣起来

2.2.2.16.3 how

2.2.2.16.3.1 不屈或意欲的哭泣,是绝对不应当许可的。如果儿童受了责罚就去哭,那么责罚的好处就会被抵消;责罚所引起的,若是他们这样公然的反抗,那么只会使他们变得更坏。

2.2.2.16.3.2 精神脆弱的确应该加以防止或医治,而哭泣是我所知道的事物中,最能够是儿童的精神变得脆弱的;因此从另一方面看,防止精神脆弱的方法,就莫过于阻止儿童去哭泣

2.2.2.16.3.3 儿童由于磕碰和跌倒,受了轻微的伤害,不应当为此去怜悯他们,而应该让他们重新再来;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他们停止哭泣,而且比责备后怜悯能够更好的医治他们的疏忽的毛病,防止他们下次再跌。

2.2.2.16.4 警句:

2.2.2.16.4.1 人生要遇到许多磨难,我们不能对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2.2.2.16.4.2 凡不能使我们的心灵屈服的东西,就只能产生轻微的印象,只会对我们造成微不足道的伤害。

2.2.2.16.4.3 心灵的这种强壮与无动于衷,使我们抵御一般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由于这种脾性的获得,主要来自于练习与习惯,所以应当及早开始锻炼。

2.2.2.17 勇敢坚毅

2.2.2.17.1 恐惧

2.2.2.17.1.1 恐惧是一种情感,有了恐惧心,就会对我们提出警告,要我们赶紧努力,让我们防备灾祸的到来。

2.2.2.17.1.2 所以,遇到再获不知道害怕,那不是一个理性动物的果敢,而是一种兽性的狂暴。

2.2.2.17.2 勇气

2.2.2.17.2.1 勇气使我们能够承受我们所恐惧的危险和我们所感受的灾难,他对我们这种四面受敌的人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最好能够尽早地使儿童具备这种武装。

2.2.2.17.2.2 一旦危险降临,恐惧是不能没有的,没有恐惧,那是愚蠢;有危险就应当感到危险,要有足够的恐惧心,来保持我们的头脑清醒,激发我们的注意力、努力和精力;但是不应当然他来扰乱我们镇静的运用理性,也不应当让它妨碍我们去执行理性的指示。

2.2.2.17.3 坚忍

2.2.2.17.3.1 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如,能够泰然自若的尽到自己的责任。

2.2.2.17.3.2 儿童年幼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对他们进行这种重要的照料,这也许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极少有人充分具有这种美德的原因

2.2.2.17.4 如何培养沉着冷静

2.2.2.17.4.1 第一,在儿童年幼的时候,小心的不让他们受到各种惊吓。不要让他们听到任何恐怖的谈话,也不要让他们受到可怕东西的惊扰。这会破坏他们的精神,使他们精神失常,再也恢复不了。

2.2.2.17.4.1.1 使他们在整个一生中,一听到或想到任何恐惧的东西,就会惊慌失措;人会身不由己,难以做出任何镇定的或合理的行动。

2.2.2.17.4.1.2 这种心灵软弱畏怯,由于小时候受了惊吓而一辈子受其影响的人,是到处可见的,因此要尽量加以防止。

2.2.2.17.4.2 第二,要渐渐的使儿童习惯于他们所过分害怕的那些东西

2.2.2.17.4.2.1 不过这里要格外小心,不能搞得太急了,也不能过早的尝试这种治疗方法。

2.2.2.17.4.2.2 在他们学会走路和说话之前,这种方法是很少用得着的

2.2.2.17.4.2.3 我们天生害怕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痛苦或者丧失快乐。

2.2.2.17.4.2.4 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定的面对所怕的东西,在不太恐怖的情况下,能够把握住自己和通常的恐惧心,那么他就为面对更为真实的危险作出了良好的准备。

2.2.2.17.4.3 举例:如果儿童害怕青蛙,那就让另一个人捉住青蛙,把它放到有一定距离的地方:首先然他习惯于看到它;看习惯了后再让他走进它,不动情感的看它跳跃;然后再由别人将他抓住,让他轻轻的触摸;如此等等,直至他能够自信的拨弄它,如同拨弄一只蝴蝶或麻雀一样。

2.2.2.17.4.4 这种成功如果经常重复,就会使他发现,灾祸并不总是如我们的恐惧心所设想的那么可怕或那么严重;避免灾祸的方法不是跑开,也是由于恐惧而烦扰、沮丧和裹足不前,我们的名誉或责任都要求我们前进。

2.2.2.17.4.5 既然儿童恐惧的主要基础是痛苦,那么锻炼儿童、使儿童不恐惧、不怕危险的方法,就是他们习惯于遭受痛苦。

2.2.2.17.4.5.1 斯巴达的榜样充分地表明了,教育可以使年轻人习惯于承受多大的痛苦与磨难

2.2.2.17.4.5.2 任何人,一旦不再把肉体上的痛苦看做最大的灾难,不把它当做最值得害怕的东西,就会在德行上取得非同小可的进步。

2.2.2.17.4.5.3 有时候要故意让他们受点痛苦,不过必须小心,要在孩子情绪好,并且相信使他受到伤害的人本来是出于好意的时候,才能这样做。

2.2.2.17.4.5.4 而且这种痛苦决不可超出儿童所能承受的程度,不能引起儿童的怨恨、误会或被他看做是一种惩罚。

2.2.2.18 残酷

2.2.2.18.1 从婴儿时期就应当习惯于善待一切有感知的动物,不损坏或伤害任何东西

2.2.2.18.2 要培养年轻人的仁爱之心,就是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在言谈举止上对那些身份低微的人,做到以礼相待。

2.2.2.19 好奇心

2.2.2.19.1 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当加以鼓励

2.2.2.19.2 第一,无论儿童提出什么问题,都不可以加以制止或羞辱,也不可对他的问题进行嘲弄,而应回答他的一切问题,并根据他的年龄大小和认识能力,把他想要知道的东西向他解释清楚。

2.2.2.19.3 第二,除了认真答复儿童的提问,还可使用一些特殊的称誉方法。你可当着他们的面告诉他们所敬重的人,说他们已经懂得这事那事了。

2.2.2.19.4 第三,儿童提出的问题决不可给以欺骗性的、敷衍了事的答复。如果他们遭到了冷落或者欺骗,他们很快就能察觉到,并且很快就会仿而效之,学会疏忽、掩饰和虚假等伎俩。

2.2.2.19.5 第四,有些时候,我们不妨故意让儿童看到新奇的东西,引发他们的提问,给他们提供求知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2.2.19.6 你应当尽你所能,在儿童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使他的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培养他的判断力,以此鼓励它不断提问。

2.2.2.19.7 一旦他的推理取得了点滴的进步,就要让他因此得到信任和赞赏。如果他推理不当,也不可讥笑他的错误,而应和颜悦色地予以纠正。

2.2.2.19.8 理性是我们最高级而又最重要的心智能力,他的培养应该受到最认真的的关注;理性的正当改进与运用,乃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2.2.2.20 说谎

2.2.2.20.1 说谎是一种恶劣的品质,是许多道德败坏的温床和庇护所。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时时让他感受到别人对说谎的极度憎恶。

2.2.2.20.2 当儿童第一次被发现说谎时,你最好把它当做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表示惊愕,而不应该把它当做一种普通的过失加以责备。

2.2.2.20.3 如果这样不能让他改正,那么当他第二次再犯是,就应当受到严厉的斥责,让他感受到父母及一切注意到了此事的人的极大不快。

2.2.2.20.4 如果仍然没有奏效,那就只好动用棍棒了。

2.2.2.20.5 找借口是一种与说谎距离不远的缺点,而且会发展为说谎,因此儿童若有这种缺点,是不能放任不管的,不过医治的方法仍然以羞辱比粗暴要好。

2.2.2.21 德行

2.2.2.21.1 每一个绅士希望儿子拥有的,除了留给他的家产以外,无非是以下四种东西: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

2.2.2.21.2 德行是一个绅士所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绝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2.2.2.21.3 为了给德行打下基础,应当尽早在儿童的心灵中打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念,要让他知道,上帝是自住的“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主宰和创造者。

2.2.2.21.4 再次之后,要向他灌输对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的热爱和敬畏。开始时,这样做就够了,不必做进一步的解释。

2.2.2.21.5 在儿童这个时期,一定要保护他稚嫩的心灵,不可让他具有任何申领鬼怪的印象和观念,也不可让他对黑暗产生任何恐惧的心理。

2.2.2.21.6 这种妖魔鬼怪的思想,会使人对恐怖物产生强烈的印象和恐惧的情绪,他们一旦进入儿童稚嫩的心灵,就会根深蒂固,难以驱除,甚至无法根除。

2.2.2.21.7 儿童有了这种思想后,就经常会产生许多奇异的幻觉,独自一人的时候就很胆小,乃至一生都会对自己的影子和黑暗感到害怕。

2.2.2.21.8 接下来,要让他养成讲真话的习惯,培养他善良的品性。及早教他有爱心、善待他人。

2.2.2.22 智慧

2.2.2.22.1 定义:智慧是指一个人在处理自己的现实事物时表现的精明强干,并富于远见

2.2.2.22.2 这种品质需要良好的天性、心智的运用,再加上经验,才能综合而成,因此不是儿童说能具备的

2.2.2.22.3 狡猾是对智慧的模仿,却与智慧相离最远;他像猴子一样,具有近似于人的外表但缺乏人的实质,因此显得更加丑陋。

2.2.2.22.4 狡猾是理智的缺乏,却想借助诡计和骗术来达到目的。

2.2.2.22.5 狡猾的危害在于,诡计只能利得一时,却受害长远。

2.2.2.22.6 培养儿童有智慧的最合适的准备工作乃是,让儿童习惯于不懈的追求事物的真理,把心智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而远离虚假以及总含有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

2.2.3 习惯养成

2.2.3.1 奖励

2.2.3.1.1 2种错误做法

2.2.3.1.1.1 棍棒极其奴隶式的体罚是不合适的管教方法

2.2.3.1.1.2 用儿童喜欢的事物去奖励儿童,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小心避免

2.2.3.1.2 儿童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凡遇到理智所反对、责任所要求的时候,他应该抑制自己对于财富、服饰和饮食等事物的喜好。

2.2.3.1.3 人们一旦领略到尊重和耻辱的含义,尊重和耻辱对于他们的心灵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知道羞耻,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道。

2.2.3.2 习惯的养成

2.2.3.2.1 你认为什么是他们必须做的,就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

2.2.3.2.2 第一,你让他们练习所要养成的习惯的时候,要和颜悦色的进行劝导,提醒他们,而不可声色俱厉 的责备他们,好像他们是故意违犯似的。

2.2.3.2.3 第二,不要试图一下子培养过多的习惯,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搞得头昏脑胀,反而一种都培养不成。要等某个行为经过经常的练习,变得容易自然、他们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来之后才可以再去培养另外一种习惯。

2.2.3.2.4 这种以反复的实践来教导儿童的方法并不是要儿童去死记规则,而是在导师的监督指导下让儿童反复地做同一种行为,直至儿童养成做好那种行为的习惯。

2.2.3.2.4.1 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以让我们知道,要儿童去做 事情是否适合于他的能力,是否适合于他的天资和禀赋;

2.2.3.2.4.2 我们不希望完全改变儿童的本性,我们无法把天性欢乐的人变得郁郁寡欢而同时却不对他们造成损害。

2.2.3.2.5 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并且应该经常试试,看他们做什么事情比较容易,什么事情比较适合他们;应当看看他们天生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这块材料怎样才可得到改进,适合做什么

2.2.3.2.6 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挥,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白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2.2.3.2.6.1 矫揉造作是由于管理和教导不善导致的。其目的是取悦别人,尽管他总是达不到这个目的,他越是劳心费神的去装出优雅的举止,他离优雅的举止便越远。

2.2.3.2.6.2 我们要小心提防他,因为它正是教育所产生的毛病

2.2.3.2.7 优雅的举止在于永远自然而然的在恰当的场合做恰当的事。

2.2.3.2.7.1 一个落落大方,能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一切行为,不粗俗狭隘、不孤高傲慢、也没沾染任何重大缺点的人,是没有人不喜欢的

2.2.3.2.7.2 我们遇到一个温文尔雅、友善殷勤的人,是没有不高兴的。

2.2.3.2.7.3 这种完善的心灵所自然的流露出来的行为,由于是心灵的真是标记,当然使我们感到高兴

2.2.3.2.8 反之,矫揉造作使对于本应纯真自如的事情的一种拙劣的勉强的模仿,缺乏那种自然的美;因为矫揉造作之中外表的行为与内在的心灵总是不相符合的。

2.2.3.2.8.1 第一,一个人实际 不没有某种性情,却要装腔作势,竭力在外表上表现出这种性情;但是这种勉强做作是会自行暴露的。

2.2.3.2.8.2 第二,有时他们并不装腔作势,但是却用一些与自己不相称的举止来表达自己所具有的性情;比如他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各种勉强的动作、言行或容貌。这种情形,大都是他们只知道模仿别人,却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行为中哪一部分是优雅的,哪些东西是别人是性格中所特有的。

2.2.3.2.9 率真的不加造作的本性,任其自然,要比人为的丑态和那些刻意 的怪样好得多。

2.2.3.3 培养兴趣

2.2.3.3.1 把读书、作文、舞蹈和外语教给儿童的正确方法,是使他们对于你要他们去学习的东西发生兴趣,然后他们自己便会去用功。

2.2.3.3.2 1。儿童应学的东西,决不应当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当当做一种任务强加在他们身上。否则,他们立刻就会讨厌他;哪怕他们以前喜爱的或至少并不讨厌的事情,他们都会对它感到厌恶。

2.2.3.3.3 2。因此,即便是那些你已经使他们对之发生了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还不愿意去做,你也应该少教他们去做。

2.2.3.3.3.1 要设法使他们自己去请教导师,就像他们经常像玩伴请教一样,而不要让导师吩咐他们去学习,这样一来,他们便觉得自己的学习史出于自愿,与干别的事没有分别,于是他们就会高兴的去学习,而学习与游戏也就变得没有什么分别了。

2.2.3.3.3.2 最难的是如何引导第一个或是最年长的孩子;不过一旦能把他引上正道,就可以借助他来随心所欲地去引导其余的孩子了。

2.2.3.3.4 儿童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学的时候;

2.2.3.3.4.1 1。如果这种时机没有小心的把握住,或者这种时机根本就不经常有,也不可因此就忽视了对儿童的管教,而任他养成一种怠惰的习惯。

2.2.3.3.4.2 2。虽然在没有心思或者另有用心的时候,是学不好所学的东西的;但是仍然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去努力,即教导儿童学会自我控制,能够在权衡选择之后,放得下干的正起劲的事,而毫不为难的高高兴兴地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或者能够在任何时候摆脱懒惰的心情、精力充沛的投入到理智或别人指导去做的事情中去。

2.2.3.3.4.3 3。要想在儿童身上做到这一点,可以在他们慵懒不想做事后者想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试一试,设法让他们努力去做指定的事情。

2.2.3.3.4.4 4。假如借助于这种方法,使儿童能够习惯于自我控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放下原有的想法或事物,心甘情愿或平静得去从事新的不那么愿意去做的事情,那么,它在将来给孩子带来的好处,较之拉丁文、逻辑或通常要求儿童去学习的大多数东西来说都要大得多。

2.2.3.3.5 儿童比较活泼好动,只要有事可做,他们就会去做,做什么他们是无所谓的,如果外在的鼓励与压制相同,跳舞和跳格子游戏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可以说,对于我们要他们学习的东西而言,巨大而唯一的阻碍是,学习被当做他们的任务,他们被吩咐去学,并因此受到嘲弄,受到责骂,他们战战兢兢地去做;或者当他们愿意去做的时候,却让他们做的太久,使他们十分疲倦,所有这些做法都过分侵犯了他们所极其热爱的、固有的自由。

2.2.3.3.5.1 他们之所以能从日常的游戏中得到真正的快乐,全是因为自由之故。

2.2.3.3.5.2 我承认,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初的确需要忍耐、技巧、温和、注意和小心谨慎

2.2.3.4 如何纠正游手好闲的毛病

2.2.3.4.1 首先是正确判断是天性懒散还是只是不喜学习

2.2.3.4.2 判断方法:如果孩子只是在某些事情上无精打采,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又生龙活虎。那说明学习可能是由于强加在他头上的任务,因此他不喜欢。

2.2.3.4.3 改进方法

2.2.3.4.3.1 第一步,你要设法把偷懒的愚蠢和不利之处告诉他,说他这样一来便浪费了很多本来可以花在娱乐上的时间

2.2.3.4.3.2 第二步,如果这种方法无效,你可以试试嘲笑的方法,在正餐时问问他每天花在正事上的时间有多少,让他为自己的懒散行为感到害羞。

2.2.3.4.3.3 第三步,如果还没用。你要告诉他们,既然他不喜欢书本而喜欢游戏,那就只能专做游戏了。你要亲自监督,要他不分早晚不停的认真去做游戏,一直到他玩腻了,宁愿换口味再去读书时为止。

2.2.3.4.4 当儿童天性冷漠、反常时,可能在于儿童缺乏行动的两大动力,即远见和欲望。这时就要尽量激发的他的欲望。

2.2.3.4.4.1 如果你在他的身上发现什么特殊的倾向,就应当尽力去增进那种倾向,并利用它,使他去工作,激发他去努力。他可能喜欢赞誉,喜欢玩耍,或者喜欢漂亮的衣服等等,或者反面来说,可能怕苦,怕羞辱或者怕你不高兴。

2.2.3.4.5 如果上述的方法不起作用,那就得让他做些持续性的体力劳动,这样也许可以使他养成多少能做点事情的习惯。

2.2.3.5 如何纠正好玩的毛病

2.2.3.5.1 儿童喜欢变化的东西和自由,所以喜欢游戏;

2.2.3.5.2 我们不应当把读书或者我们想要他们从事的其他学习,当做一种任务强加给他们。而这种是老师或者父母最容易忘记的。他们过分的急于要儿童去做应该去做的事情,乃至不会采用诱导的方法。

2.2.3.5.3 一旦这种错误的做法让儿童厌恶书本之后,你就得采用相反的做法。他最喜欢哪种游戏,就强迫他去玩那种游戏,每天要他玩上许多个小时,不是惩罚,而是当做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过不了几天,儿童就会厌烦,以致于宁愿去读书或去干别的事的了。

2.2.3.5.4 如何利用儿童好动的性情,使他们不断地做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如果你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让你要他们去做的事情,成为他们的一种娱乐,而不是任务。

2.2.3.6 玩具

2.2.3.6.1 儿童应当有几种不同的玩具,但是这些玩具全都不应当通过购买得到。

2.2.3.6.2 他们的玩具要自己去做,至少也得自己努力试着去做。在此之前,他们不应当得到任何玩具,也不需要任何精致的玩具。

2.2.3.6.3 他们年幼时,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当做玩具的,等到年龄渐长,要不是别人愚蠢的花钱给他们买来各种玩具,他们就会自己去做。

2.2.3.6.4 一旦当他们有了某种构思、想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时,便应当得到指导和帮助。

2.2.3.6.5 有些玩具,如陀螺、旋转物,毽子球拍之类的,儿童限于技能是做不出来的,但是玩起来却要花点力气,因此要提供给他们。

2.2.3.6.6 要努力使他们养成习惯,依靠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由此学会克制、专心、勤奋、思考、策划和节俭,等等。

2.2.3.6.7 儿童的一切游戏和娱乐,都应当以养成良好有用的习惯为目标,否则游戏和娱乐便会给他们带来不良的习惯。

2.2.4 教育方法

2.2.4.1 不溺爱

2.2.4.1.1 对于一个溺爱子女、不去纠正子女的恶作剧而总是予以原谅、说那是一件小事的父母,梭伦的回答答得好:“不错,可是习惯却是一件大事啊。”

2.2.4.1.2 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着手加以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2.2.4.1.3 一个人在小的时候不习惯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别人的理性,到了自己能够运用理性的时候,也不会去听从自己的理性

2.2.4.1.4 每个做父母的都要想一想,儿童们在无形中受了哪些不道德的教育,做父母的如果是明智而有责任心的,是否应当在儿童的教育方面改弦易辙。

2.2.4.1.4.1 当儿童还不会行走的时候,他们就把暴力、报复和残忍教给儿童。“给我一根棍子,好让我去打他”,便是大多数儿童每天都能听到的一课。

2.2.4.1.4.2 穿衣服本来是为了遮羞、保暖和护卫,可是由于父母的愚蠢和无聊,却要使孩子相信,衣服具有别的用处。它们成了虚荣和争胜的工具。

2.2.4.1.4.3 只要对自己有利,老师或父母往往教导和鼓励学生或子女说谎、支吾其词,以及与说谎相差无几的找借口。

2.2.4.1.4.3.1 当年轻人发现,只要对虔诚的老师有利,歪曲事实就受到鼓励,那么一旦歪曲事实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难道他就不会加以利用吗

2.2.4.1.4.4 大吃大喝这种恶性现在已经如此成风

2.2.4.2 父子关系

2.2.4.2.1 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都应该再儿童很小的时候就着手加以管教,使他们完全遵从父母的意志。

2.2.4.2.2 假如你希望他敬畏你,便应当让他在婴儿时期就敬畏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应当逐渐与他亲近;这样,就可以让他在小时候成为你顺从的臣仆,长大之后则成为你的亲密的朋友。

2.2.4.2.3 子女幼小的时候,应当把父母看做君主和绝对的统治者,去敬畏他们;而当子女长大之后,则应当把父母看做最可靠的唯一毫无保留的朋友,去敬爱他们。

2.2.4.2.4 任何人总有一天要完全依靠自己和他自己的行为;一个人的善良、德行和才干都必须内在的养成。

2.2.4.2.5 所以,他必须及时地受到应受的教育,及时地养成能使他一生受益的品质;这种品质是织入了他的天性之中的习惯,而不是由于害怕父亲一旦生气会剥夺他的继承权、一时装出来的行为和外表

2.2.4.3 管教方法总论

2.2.4.3.1 第一,自制的品质,是与人的未收引导的本性全然相反的,所以应当尽早养成;而这种习惯是未来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础。

2.2.4.3.1.1 凡是不能控制自己的爱好,不知道如何抗拒当下的快乐与痛苦的纠缠、以便听从理性的告诫的人,变缺乏德行和勤勉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一事无成的危险。

2.2.4.3.2 所以应当尽早植入儿童的精神之中,当儿童刚有知识、稍稍懂事的时候就要着手,任何对儿童负有责任的人,都应当想尽一切办法,使儿童养成这种习惯。

2.2.4.3.3 第二,另一方面,如果儿童的精神受到过分的贬抑;如果他们的精神由于管教太严而遭到过多的打击,他们便会失去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比前一种更糟糕。

2.2.4.3.3.1 因为任性放纵的青年,往往精神振奋、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道,常常成为能干的、伟大的人物

2.2.4.3.3.2 而心情沮丧的人,则往往胆小羞怯、萎靡不振,很不容易振作起来,因此难以成就事业。

2.2.4.3.4 要避免这两方面的毛病,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如果有谁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使儿童的精神保持舒畅、积极、自由,同时又能使他约束住自己对许多事物的欲望,而走向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物;那么在我看来,他便懂得了如何调和这些表面上的矛盾,掌握了教育的秘诀。

2.2.4.4 棍棒教育的弊端

2.2.4.4.1 第一,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在我们身上增强这种倾向,那是产生一切恶性和罪恶的根源。

2.2.4.4.1.1 对于儿童的任何管教,如果不能使他为做错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使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用处的。

2.2.4.4.2 第二,棍棒惩罚自然使儿童对导师要他们爱好的东西产生逆反心理。

2.2.4.4.2.1 对于某些事物,儿童最初是能够接受的,但当他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棒打和责骂后,便痛恨起这些事物来,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2.2.4.4.3 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只能养成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棍棒威逼的时候,他们会假装服从,可是一旦不用棍棒,没人看见,他便会放任自己的自然倾向。

2.2.4.4.4 第四,这种管教如果极其严厉,虽然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是由于他会破坏人的精神,结果会带来一种更糟糕更危险的毛病,那是你虽然去除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却换来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这种儿童终其一生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没有用处的,而且很可能也不会使朋友们感到愉快

2.2.4.5 正确的惩罚方式

2.2.4.5.1 儿童只有做了邪恶的事情时,才值得父母去加以制裁

2.2.4.5.2 如果他们做错了事,要改正他们的错误只需给点颜色即可;

2.2.4.5.3 即使有时候不能不责备几句,责备的话语也应当严肃、和蔼而又庄重,应当说明,他们的过失究竟有些什么不好或者为什么不合适,而不应该匆匆责骂几句了事,因为这会使他们分不清,你之所以生气是不是针对他们的成分多而针对过失的成分少。

2.2.4.5.4 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我认为儿童应当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

2.2.4.5.5 唯一真正合乎德行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当受到惩罚而感到羞耻。

2.2.4.5.6 如果儿童被打而并不感到羞耻,那么棍棒所产生的痛苦是容易消失并被遗忘的,而且不久就会由于习惯于挨打而失去威慑力量。

2.2.4.5.6.1 我认识一位细心和蔼的母亲,又一次遇到了这样的情形,他的小女儿刚从保姆那里回家,他为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要女儿服从,在那头早上一连将女儿打了8次,才算克服了孩子的顽固倔强。假如他早一点松手,打到第7次就不再打了,他从此便把孩子毁了,因为不彻底的打法只会增长孩子的傲气,使得日后极难矫正过来;但是她聪明的坚持了下去,直至实现这种惩戒的唯一目的,即女儿的内心被克服、意志变顺从,于是在第一次的机会中变彻底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从此以后,无论什么事情,她的女儿就没有不立即服从的了;这是这位母亲第一次责打她的女儿,我相信也是最后一次。

2.2.4.5.6.2 棍棒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害处;他如果不能触及心灵,使意志变柔和,那么就会使犯事的儿童变得冷酷顽固;无论他受了多少皮肉之苦,棍棒只会使他更加顽固不化,因为这种顽固使他这次获得了胜利,于是他会准备再去争胜,希望将来再获胜利。

2.2.4.5.7 改造心灵使我们唯一应当追去的事情;一旦心灵走上了正道,那么你希望的其余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2.2.4.5.8 至于其他各种过失,只要心灵没有毛病,也不反抗父亲或是导师的管束和权威,那就只是错误而已,常常可以不用理会;即使理会,也只需采用温和的劝告、指导和训诫等方法就够了

2.2.4.6 选择家庭教师

2.2.4.6.1 儿童刚能说话的时候起,就需要有个谨慎、清醒,甚至聪明的人来照顾他们,其任务是把儿童领上正道,不让他们接近一切坏事,尤其是不让他们受到不良伴侣的熏染。

2.2.4.6.2 至于请人的费用,我认为这是最值得花在儿童身上的一笔钱

2.2.4.6.3 在这上面花钱,使子女具有善良的心地,有德行、有才能而又具有礼貌和良好的教养,较之用这笔钱为子女购置更多的地产,要更有价值。

2.2.4.6.4 使子女财产丰裕而精神贫乏,那不是治家的好办法。

2.2.4.6.5 年龄较小、能力和德行较差的人,不宜于担任这种工作,而年龄较大、能力和德行较好的人,又不容易请来担任这种工作。所以你应当及早四处求访。


八月 10, 2017. Created by XMi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48,637评论 1 31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3,443评论 1 26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99,164评论 0 21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075评论 0 1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080评论 1 2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65评论 1 1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0,901评论 2 28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49评论 0 1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122评论 0 22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734评论 2 2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093评论 1 23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548评论 2 2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028评论 3 2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765评论 0 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91评论 0 17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162评论 2 23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293评论 2 2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