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江西的历史文化名人数不胜数,除了江西本地人外,南渡后客居上饶二十多年的辛弃疾无疑也永远闪耀于江西的文化星空。辛弃疾在江西创作了很多杰出的词作,其中最具有江西地标特色的一首是我本期要给大家分享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附:“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小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上一期给大家分享的《白鹿洞二首·其一》的作者王贞白虽然是在白鹿洞书院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但他的故里却不在九江,而在九江隔壁的上饶,宋朝时叫信州永丰,即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在进江西的第一期分享中我曾跟大家说到过,江西的历史文化名人数不胜数,上饶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当地的文风之盛从“隔河两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这一流传的说法中可窥见一斑。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晋有“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的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唐有“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吉中孚和王贞白;宋有工诗善词,尤精音乐,一生贫困,布衣终身的姜夔;有散家财募兵抗敌,倾家产助友拒降,最后绝食而亡的谢枋得。这里还是集理学之大成的哲学家、教育家的朱熹和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祖籍。当然,说到上饶诗词界的名人,比地道的上饶人王贞白、姜夔更著名的,是在上饶客居二十余年的“词中之龙”辛弃疾。

        说起辛弃疾,大家可能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豪放派词人”和“抗金名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等文学常识中常见的标签。这些确实是辛弃疾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但作为词人中罕见的“文武全才”的英雄式人物,辛弃疾如大片华彩篇章的传奇经历和一生壮志难酬的落寞悲壮却不是这些标签可以概括的。

        辛弃疾原是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他于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出生的时候,北方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因“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但祖上为狄道人的辛家是“代膺阃寄”、重出处讲气节的济南大族,祖父辛赞保留了辛家尚武的家风,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抒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辛弃疾的父亲早逝,祖父亲自抚养他,在为他延请名师教他读书的同时也教他练武。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并派遣辛弃疾“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借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两次去燕京察看敌人的虚实,为日后抗金报国做准备。辛弃疾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自豪于“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又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养成了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豪侠之气,并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在完颜亮的率领下再次南下入侵南宋。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其中人数最多、声势最大的是活跃于东山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号称天平军,首领叫耿京。时年21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被任命为掌管文书和帅印的掌书记。辛弃疾积极为耿京网罗人才,有一位和尚叫义端,也在济南起事,手下有一千余人,辛弃疾说服了他一同投奔耿京。有一天义端忽然失踪,掌管的义军大印也不翼而飞。两件事情结合到一起,辛弃疾很快断定是义端偷了印信逃走。耿京盛怒之下要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当即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辛弃疾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经过义端事件,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后来他接受了辛弃疾南渡投奔南宋朝廷的建议,并派辛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在建康会见了辛弃疾,听到二十五万大军归附,赵构龙颜大悦,慷慨大度地为天平军将领加官晋爵。然而当辛弃疾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到海州,准备把消息报告给耿京时,却得到了一个噩耗,金国新即位的金世宗实行怀柔政策招安义军,天平军将领张安国等在这一政策的诱使下叛变投敌,合谋杀害了耿京向金人邀功请赏。义愤填膺的辛弃疾在这一关键时刻充分展现了他惊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才能。他向海州守将借了一队50人的精兵,孤军深入到重兵驻守的金国重镇济州捉拿张安国。他带着50人趁夜色出发,一路快马加鞭,躲过金军营哨,悄没声息地在远离人烟的荒野里疾驰。第二天中午时分,他们顺利赶到济州。辛弃疾大大方方来到济州驻军营寨,让守门军士向张安国通报:辛弃疾求见。张安国正设宴请客,他万万没料到辛弃疾竟然敢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向自己发难,认定辛弃疾一定是走投无路前来投奔,于是毫无防备地接见了辛弃疾。等他走出营帐,还没有来得及打声招呼,一把剑已经冰冷冷地架在了脖颈之上。辛弃疾不等他哀号出声,右手持剑,左手一提,将张安国轻轻提起,让骑兵把张安国缚在马上。济州的士兵大多是耿京的部下,对辛弃疾毫无防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反应过来,张安国已经束手就擒。辛弃疾大声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杀过来了,大家不可再替金人卖命。如果你们是忠义之人,就赶快散去吧!”一呼百应,一下子数万士兵跟着他往大营外面跑。偌大的军营乱作一团。同张安国一起饮酒的金军将领得到报告,马上提刀上马,往外面追赶辛弃疾。无奈金军和张安国投降带来的士兵,以及现在被辛弃疾鼓动哗变的士兵拥挤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堵塞着金国将领追赶的道路。而此时的辛弃疾早已出了大营,随从的五十骑就在不远处接应,三下五除二将张安国捆绑起来,装进麻袋,驮在马背上疾驰而去。一路上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躲过了金兵的围追堵截,硬是把活着的张安国押送到南宋当众正法。

        辛弃疾以五十骑在五万敌军中轻松缚取其主帅,犹如古史中赞叹的“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在当时和后世都被誉为传奇。然而令辛弃疾万万没想到的是,对金人的这次作战竟会成为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此后终其一生,他再也没能有机会亲临抗金一线,实现自己收复中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他以万军之中生擒叛将而归这样惊人的胆识、才能和战绩投归南宋后,虽然名重一时,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宋高宗赵构也对他刮目相看,亲自召见了他并“一见三叹息”,但被金人吓破了胆又只想着保住自己皇位的赵构连岳飞都会杀害,只想偏安于江南一隅,从来也不想收复中原,又怎么可能重用辛弃疾呢?所以在一番名至而实不归的慰勉后,辛弃疾只被授予了江阴签判这样的小官,而且只是个掌管文书的文官。但初到南方的辛弃疾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赵构赞许了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他凭着自己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志向,之后数年又陆续写出了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主战奏议,“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辛弃疾在人生最适合建功立业的25岁到42岁的青壮年期间,空怀着一腔壮志和满腹韬略才华,却一直都没有机会亲临一线上阵杀敌,而是被频繁调动,先后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之类的地方官职,负责地方民政和社会治安等事务。

        辛弃疾是个注重实干、不屈不挠的人,虽然一直不得志,但他在任何条件下都没曾放弃自己的志向。在湖南任安抚使时,辛弃疾克服重重困难专门训练了一支作战勇猛有2500人的“飞虎军”,期望有朝一日可以带着这支亲手创建的军队“收拾旧山河”。遗憾的是,虽然辛弃疾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了“雄震一方”“北虏颇知畏惮,号“虎儿军”的一支劲旅,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治军能力,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淳熙八年,监察御史王蔺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之罪诬陷弹劾辛弃疾,辛弃疾随即被免去“知隆兴府”的职务。刚好这时,辛弃疾因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而在上饶修建“带湖庄园”正好落成,辛弃疾就回到了上饶。在营建带湖新居时,辛弃疾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此后二十多年,除了几次短暂出仕外,辛弃疾一直被迫在上饶过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闲居生活。这是他在政治上受压抑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他创作上丰产的时期。在深感自己上阵杀敌的心愿难以实现后,辛弃疾只好徜徉于山水之间饮酒赋诗,写下了大量描写四时风光、园林风物、世情民俗以及遣兴抒怀的诗词。

        在晚年时,辛弃疾又等来了一次抗金报国的机会。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临到晚年又得到重用,被授予他最期望的军职,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嘉泰四年,辛弃疾晋见宋宁宗,他满怀信心地提出“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的建议,希望朝廷认真做好北伐的准备工作。但“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韩侂胄集团北伐只是想捞取政治资本,毫无军事才能的他们一味急功近利,不仅没认真考虑辛弃疾的建议,反而于第二年夏天借故撤了他镇江知府的职,使他发出“老去行藏与愿违”的叹息,并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的佳作: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后来北伐由于军事上准备不足,果然如辛弃疾预料的一样惨遭重大挫折。这时慌了神的韩侂胄为扭转败局,又任命辛弃疾为试兵部侍郎、枢密院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怀着满腔悲愤,大呼“杀贼!杀贼!”数声的辛弃疾仙逝,享年六十八岁。辛弃疾过世的悲壮场景令宋宁宗大为感动,即追封他为“龙图阁待制”,享四品大员的哀荣,后来,宋理宗又加赠他“光禄大夫”,宋恭帝追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但这一切死后的哀荣都难以弥补辛弃疾终生壮志难酬的沉痛。

        辛弃疾田园闲居期曾写过一首《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这首词正是辛弃疾早年披肝沥胆沙场征战的传奇以及后来一生壮志难酬命运的最生动写照: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中那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慷慨激昂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正是辛弃疾对自己年轻时孤胆闯敌营的深情追忆;而下片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把南渡后壮志难酬的落寞抒发得何等悲凉沉痛。

        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嵌入辛弃疾骨髓的突出特点,因而抒发对家国沦亡的悲慨也是他很多词作共同的主题,我本期要为大家分享的主题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是辛弃疾这一主题的名作。之所以选择这首词,是因为它是辛弃疾词作中最具有江西地标特色的一首。先来把这首词读一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题目中的“菩萨蛮”是词牌名。“造口”则是一个地名,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书江西造口壁”告诉我们,辛弃疾这首词是题写在江西造口的墙壁上的。而辛弃疾之所以在这里题词,根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的说法,是因为南宋建国之初一段屈辱的往事:“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也就是说当年刚刚建立的南宋小朝廷被金人追赶向南方逃遁,隆祐太后乘坐的船曾被追到造口这儿。虽然后来没被追上,但仓皇狼狈是难免的。虽然史学家邓广铭先生引《三朝北盟会编》及《宋史》、《金史》等书,证明隆祐太后并无被金兵追至造口之事,但正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所说:“建炎三年金兵深入江南,宋亡迫在眉睫,赵氏东逃西窜,的确十分狼狈。孟后奔虔州,金兵前锋直追到造口,当是有这可能,且词人之笔正不必依照官书。就词的作法而论,句句写山写水……固不仅个人身世之感,殆兼有家国兴亡之戚。”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祐,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宋政权存亡危急之秋。故当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这首词正是宋孝宗淳熙三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期间所作。因为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辛弃疾会途经造口,时时想着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词人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思绪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在造口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词。

        先来看上阙。“郁孤台”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它是城区的制高点,因而也正是远眺抒怀之佳处。郁孤台下流淌的正是“清江水”,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这里的“清江”固然是江水之名,但其所以称“清”,实由于赣江确实是清澈。黄庭坚《次韵君庸寓慈云寺待韶惠钱不至》诗中有:“郁孤台下水如空。”“水如空”,正所谓“清江”也。第二句的“行人”,联系上文背景介绍中说到的难渡之事,当是在金兵追赶下的难民,而非指行役之人。 “长安”就是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上阙翻译成白话文大致就是说:郁孤台下这清江的水啊,其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怜我只看到无数青山。

        再来看下阙。“愁予”就是使我发愁,出自我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的《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鹧鸪”是鸟名,《禽经》张华注云:“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文选·吴都赋》注曰 “或言此鸟常南飞不北,豫章已南诸郡处处有之。”都说鹧鸪是南方的鸟,不往北飞,而且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下阙就是说: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叫声。

        辛弃疾这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忧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这“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除了高台本身的兀然独立感之外,由于汉字形、音、义具体可感之特质,而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词人身临隆祐太后当年南渡之时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当是在金兵追赶下的难民流不尽之伤心泪。特定的历史背景,由此词人也紧扣词题中的“江西造口壁”,把造口营造为词境之核心也,而这次境之核心则饱含着无尽的行人泪。正如秦观《江城子》结句云:“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在此处言江中有泪,已暗引出了下片的“愁”字,此一江无尽的行人泪中,无疑也有着词人一腔悲愤的眼泪啊。接下来上片结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有的赏析认为这两句与李白“长安不见使人愁”所表达的诗意类似,但吴小如先生《说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文指出:“辛写此词时,长安(借喻汴京)已沦敌手,殆如苏轼所谓的“地隔中原劳北望”,而非如李白伤浮云之蔽日,怨君主之少恩;辛晚年有“何处望神州”之叹,与此二句之意正复相同。”他认为这两句出自北宋刘攽《九日》诗:“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但刘攽的“可怜”是感伤情调,而辛弃疾此词的“可怜”则为遗憾之词。词人因回想隆祐太后被追之狼狈而念及神州陆沉,因而这独立造口之仰望汴京,亦犹老杜之独立夔州之仰望长安。抬望眼,盖青山无数,尽在再也回不去的北方,凭吊山河,心中之无尽憾恨正如那一重重挡住了“西北望长安”视线的山峦挥之不去啊!

        下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这二句,表面上说群山能遮望眼,却遮不住江水东流。但词人显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另有寄托。“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南渡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的江水之寄托自也是家国兴亡之戚。以词人南来所见朝廷之昏聩苟且,把持朝政衮衮诸公之懦弱无能,不能不担心青山虽无数,却遮不住敌人兵马;而宋室之半壁山河,最终恐仍不免付诸东流水。但既为宋臣,词人又不能直接说出这样的意思,所以故作吞吐,藏头露尾,令人似懂非懂耳。此一重深沉郁结的词情词境于结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可为词人沉郁苦闷孤怀之写照,而暗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予”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因而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更增添了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此情此境更哪堪听闻群山深处那凄楚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这里的鹧鸪意象,除了和《文选·吴都赋》注所共同强调的不往北飞得特性外, 结合同样是北人被贬谪到南方的白居易所作的《山鹧鸪》一诗:“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不难体会壮志难酬的辛弃疾的愤慨和忧思。词人本是北方人,南来后偏偏遇上不争气的南宋小朝廷,一面被金人赶得狼狈不堪,一面却又由那些“惯闻如不闻”的衮衮诸公把持朝政,这正是使得做为北人的辛弃疾忧愁不已的主要原因。此处“山深”之“山”,正切合白居易“山鹧鸪”之“山”,鹧鸪声声,是唤起了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勾起了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或许都有,但其中的壮志难酬的愁苦忧愤是显而易见的。清陈廷焯《云韶集》云:“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

        《菩萨蛮》这个词牌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极多,但多是写景和抒发闺情,风格比较婉约。而辛弃疾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用这个习用已久多写儿女柔情的词牌,抒发了辛弃疾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写出了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的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其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的种种意念,而词人用精心选择的意象和看似寻常的词句,把深深的悲慨和浓浓的愁绪寄寓于眼前景物之中,把二者一并写出,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所评:“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以愁闻鹧鸪作结,尤觉无限悲愤。”又如梁启超《艺蘅馆词选》所评:“《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

参考反馈题目:

1.你读过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吗?会背吗?会吟诵吗?

2.你还读过辛弃疾的哪首词?能给大家分享一首?

3.你知道什么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4.你还知道哪些抗金名将的故事?

5.你能给大家讲一个辛弃疾的故事吗?

6.你了解什么上饶的历史文化名人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个吗?

参考资料

(元)脱脱等撰《宋史·辛弃疾传》

吴小如《说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唐圭璋《辛弃疾》

郭瑞祥《天风海雨词中龙》

鸿雁《辛弃疾词传》

率50骑突袭金兵大营,辛弃疾不仅是词中之龙,还是一代名将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706评论 4 3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002评论 1 30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0,462评论 0 2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375评论 0 21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763评论 3 29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849评论 1 2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033评论 2 3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8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90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734评论 2 25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204评论 1 26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566评论 3 2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227评论 3 24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3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34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926评论 2 28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774评论 2 27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