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少有对颜色的描述?

最开始接触到这个问题,是在看一期TED时主讲人偶尔提到的。然后仔细回想了自己记忆中的那些古代文学内容时,确实很难找到有对颜色的描述。抱着疑问和好奇心,我百度了很多次,却也没找到相关的文章,尽管我尝试了很多类似“古代文学  颜色”的关键词。

关于颜色,我想许多人都不陌生,毕竟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颜色之中。有点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颜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后所引起的一种出位置、形态以外的视觉反应,而根据光波长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只要是正常人应该都能对这些颜色有明确的分辨,古人也是如此,那为什么我们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却很少看到对颜色的描述呢?

各文明在有能力制造颜色后,才开始识别颜色。

这个答案是那期TED主讲人提到的,也是比较能得到认可的。仔细思考之后你会发现,不仅是中国古代,整个世界文明都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很少有对颜色的描述的,有的甚至还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古代不像现在这样拥有着极其丰富的色彩,各种颜色出现的时间也是有早有晚,那时人们能够制造和运用于生活中的颜色是比较单一的,颜料的获取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就造成了,尽管古代的人们也生活在有着许多颜色的自然中,但当他们还不能将这些颜色制造出来供人们实际使用,他们也就不太在意颜色。他们生活在各种颜色中,但却如同“隐形”一样,因为没有这样的常识,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描述颜色。所以,在古代作品中很少看到关于颜色的描述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作品年代越远,关于颜色的描述就越少、越不准确。

中国古代习惯对色彩进行主观意念的赋彩,也就是他们更在乎色彩的象征意义,而非色彩本身。

中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古代的文学作者往往注重情感和思想的凝练,而不是事物本身的表象。颜色在古代其实主要是形容人的相貌、姿色的,在古代人们是以色字代指色彩的。中国古代有“五色”的概念,而五色则是由五行衍生而来,是为青、赤、黄、白、黑。

从刘熙对色的阐释中你就能发现,他们习惯于用其它带有精神意义的东西来形容颜色,“青色为主,为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就像古人在描述天时,往往会形容天的浩瀚、清朗以及从中得出的胸怀广阔、豁达的精神品质,他们基本上不会去描述天是怎样的“白”、怎样的“蓝”。这些古代文人喜欢从客观事物出发,去寻找与这些事物、自然匹配的哲理,讲究人与自然的结合,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很少会去讲述这些颜色的由来,以及为什么是那样。再者,像庄子这样“君子有大美而不言”的文学作者也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古代的文人在写文学作品时习惯于用石榴色、樱桃色、枣色来描述红色,而用草色、青葱代指绿色、用樱草表述黄色、用黛色形容黑色等等,所以在本来一些可以遇到有关颜色的文字时,我们很难看到类似红、黄、绿、黑这些直观的颜色描述。

在古代,颜色在生活中的使用有着细致的规定,人们习以为常,对颜色的描述于文学作品没有多大意义。

《尚书 益稷》曰:“天皇氏尚青,地皇氏尚赤,黄帝尚黄,金天氏尚白,高阳氏尚黑。”在古代不同的颜色是象征不同的意义,也用来表示不同的身份。各朝各代对于颜色的使用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如汉代:皇帝赤绶、相国绿绶、公侯、将军紫绶,南朝则以白为尊,隋代以紫、白为上等。人们对于这些强制性的规定习惯于接受,因此在他们的意识中也很少有对颜色不同产生的疑问。

而对于崇尚儒学的知识分子来说,这些颜色的不同使用是一种礼制,越礼则为大逆不道,他们更加接受这些生活上的不同颜色,包括衣饰、装饰或者其它图案等,所以也不会在作品中对这些颜色进行各种讨论辨析。更何况,文学作品的主流是谈经论道、治国喻人,颜色对他们来说不是新鲜事,更登不得大雅之堂。

如果说最开始颜色很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是因为人们并没有掌握制造方法而缺少的认知,那颜色逐渐丰富之后则是因为人们的习以为常了。生活在温饱线的底层民众没有时间去关心颜色这个问题,也没办法著书立说,而知识分子也不在乎它。

古代文学作品卷帙浩繁,但很少有对颜色的描述,而对颜色进行专门描述的则少之又少。

当然,因为颜色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有不可能所有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没有和它相关的描述。像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一些诗词中还是可以看到关于颜色的描述的,只是相对于所有的文学作品这个总体来说,他们占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更多时候是在通过以色抒情,直接的描述如凤毛麟角。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五色”之中是没有蓝色的,而且在一些描述颜色的句子中也很少发现蓝色这一色调。这是因为相比于红色这些较早被制造并交广泛运用于生活的颜色不同,蓝色颜料的轻易制造和广泛使用是在十八世纪开始的。虽然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知道用菘蓝来染蓝色了(靛蓝),但一直到明代《天工开物》才扩大了靛蓝的制造蓝色,而且那时蓝色也并没有大量产出,直到十八世纪一个名叫狄斯巴赫的德国人发现了简单、便宜、原料丰富的制取方法。

有关古代文学作品中鲜有对颜色的描述这一问题,不知你有什么样的答案,欢迎跟我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既然选择了远方 就不要犹豫不决了 ——致自己 机票买好了 3.1...
    sethjie阅读 110评论 0 0
  • 专注当下,纷纷扰扰的世界,混淆视听,世界终究是你内心的模样,静下来,倾听自己。
    sunnyinkfish阅读 246评论 0 1
  • 1、同一片天空下,你我处在两个世界,那条分割线是那么明显,想要假装视而不见都难。 2、夕阳渐沉,爱不迟暮。想起那年...
    清嘉慕晚阅读 33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