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第三章诛杀宦官

第三章诛杀宦官

第一节何进的两难处境

在夺嫡之争中有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就是宦官集团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倒向何进,而不是倒向他们的同类蹇硕?

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实力对比。前面我们做过比较,实力差距一目了然。宦官集团不会傻到硬要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一个原因是侥幸心理。宦官集团与何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让的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何太后和何进的得宠,老乡郭胜帮了很大的忙;何进一家从南阳来到京城时还很贫贱,是依靠宦官才得以富贵的。因为这些因素,他们认为何氏家族不会为难他们,才决定放弃蹇硕,投靠何氏家族,求得何氏家族的保护。在举国反对宦官,要求惩处宦官的不利环境里,只有依靠最强大势力的保护才能幸免于难。

宦官集团认输服软拜倒在何进脚下,并杀死何进最大的对手蹇硕作为投名状,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何进的决定。

作为胜利者的何进,此时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是愁云密布,忧心忡忡。他陷入了一个无解的两难境地了。一面是有恩于他的宦官集团,希望得到他的保护。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想报恩,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宦官集团是千夫所指,他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对宦官施与援手。另一面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文官集团,希望他杀掉宦官。他不想杀宦官,但文官集团代表着社会主流思潮,站在社会正义一边,他还得依靠文官集团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因此他也不愿意得罪文官集团。难啊!究竟该作出怎样的抉择呢?

何进是南阳郡宛县一个屠夫的儿子,众所周知的屠家子。只是因为同父异母的妹妹做了贵人、皇后才摇身一变进入官场,最终成为当朝大将军。虽然师从过也曾经教过灵帝的司空杨赐,具有儒学文化的底子,但在士大夫眼里,还是个未入流的屠家子。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当时士大夫对何进的不屑一顾。何进胁迫著名学者郑玄、申屠蟠为自己的幕僚,郑玄还给了个面子,来住了一晚就走了。申屠蟠根本就不搭理他,连信都懒得回。何进曾为女儿向自己的属下长史王谦求婚,按照常理能与自己的顶头上司,特别是这位顶头上司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那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何进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没想到王谦一口拒绝。王谦是名门之后,司空王畅的儿子。(王畅,著名党人、名列八俊,与李膺齐名。王谦的儿子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粲的孙子王弼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玄学家,开创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王谦只不过是有过一代做过三公的人,就如此地瞧不起何进,那么,有着四世三公巨大荣耀的袁绍会看得起何进吗?

第二节袁绍崛起

当然看不起。袁氏家族的富贵荣华是汉朝公族中从来没有过的。袁绍少年为郎官,(应该是任子而为,省略了普通士人先要举孝廉、茂才,出为郎,再外任的过程。拼爹也是优良传统之一啊)。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大约在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因母丧离任,回家服丧。然后又莫名其妙地违反当时习俗为已经死去多年的父亲服丧三年。古人云,过犹不及。这不是遵守礼法,反而是违反礼法啊。其实袁绍是被迫如此的。因为第一次党锢就出现在袁绍为母服丧期间。袁绍是著名党人李膺的女婿,没受到牵连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哪里还敢再出去混迹官场。

但是袁绍服丧期间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向,并主动结交了一个著名党人何颙。此人是个有胆有识能文能武的奇人。他有个叫虞伟高的朋友,父亲被人所害,一心要报父仇,谁知身体有病未能实现,临死前向何颙哭诉了这件憾事。朋友死后,何颙立即去把他的仇人杀了,提着人头来到朋友坟前祭奠自己的朋友。党锢期间,朝廷要捉拿何颙。何颙就改名换姓在袁绍的家乡汝南藏匿。袁绍就是在这时去主动结识并与其结为所谓的“奔走之友”,类同于生死之交。这时袁绍结交的第一个奔走之友。

大约在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袁绍结束服丧回到洛阳。此时党锢还没完全解除,何颙仍然在抓捕名单上,但不惜冒险私下进入洛阳,与袁绍商议密事。相关史书上记载的是商议营救党人的事情,但这只是其中必须的一件事,应该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首要的当然是解救党人。如果不依附宦官,也不依附外戚,那就只能牢牢地把握住文官集团,而在朝的文官不是宦官的耳目,就是外戚的爪牙,不能完全相信,在野的被禁锢的文官大多是天下名士,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就成了袁绍要做大事的潜在帮手。袁绍、何颙为解救党人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针对因被禁锢而穷愁潦倒的党人,就给予其经济援助,使其能够维持生存;针对仍在躲避朝廷抓捕的党人,则想办法帮助他们逃到安全的地方躲藏。这样营救下来的效果十分明显,保全了许多党人的性命。

袁绍仗义疏财营救党人的义举,使其本身就具有的四世三公的显赫门第,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光环更加耀眼。袁绍府邸一时俨然成为京城的政治中心,袁绍则成为焦点政治人物。前往袁府求见袁绍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经常有一千多辆车排队等候在门外。袁绍此时又与张邈、许攸、伍孚、吴子卿(此人资料不详)等结为奔走之友。(这几人后面还会提到)

这样的盛况必定会引起朝野的注意。朝廷的担忧是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政治阴谋,中常侍赵忠公开在宫廷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袁绍坐地抬高自己的声价,又喜好收留豢养一些亡命之徒,不知道这个家伙究竟想干什么?”袁绍的叔父,此时已经做到高于三公的太傅袁隗赶紧把袁绍叫来训斥了一顿,严厉地提醒袁绍这样做会让袁氏破家的。袁绍最初并没听从叔父的劝告,仍然我行我素。

第三节袁绍出山

没过多久,袁绍突然决定出山,进大将军何进府为掾,做了一个高级参谋。(党锢解除后,朝廷拜袁绍为侍御史。因同父异母弟袁术为尚书,级别比侍御史高。袁绍就拒绝出任,提出让孔融担任侍御史。朝廷无奈,改任袁绍为比尚书级别高的虎贲中郎将。后来又出任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一说佐军校尉)

此事有些蹊跷,如日中天的袁绍会屈身于一个连自己的下属都瞧不起的人,仅仅去给他做个没有官衔的掾属。王谦好歹还是个长史。各位看官也许会说,何进是大将军,弟弟是骠骑将军、妹妹是太后,当朝第一家族,袁绍屈居于下也是理所当然啊。听上去似乎有道理,而事实却不是这么回事。

你相信帝国第一公族、当红第一政治明星的袁绍会去辅佐一个屠家子吗?我反正不信。有阴谋!

对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是个阴谋!

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这就是个阴谋!!!

袁绍确实是冲着何氏家族去的,但并不是要去辅佐,而是去利用。何氏家族表面上看起来是第一家族,实际上何进是个“三无人员”:

一无根基。因为妹妹成为贵人才摆脱了屠家的命运,祖宗三代没一个做官的。其拉拢袁绍、袁术兄弟,就是看中了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优势,想据为己用。

二无声望。前面说过的郑玄、申屠蟠拒绝征辟,王谦拒绝联姻是最好的证明。

三无威名。何进任大将军后没有带兵出征打过一次鼓舞人心令人瞩目的大胜仗。这点还不如弟弟何苗。何苗在任河南尹时,带兵讨平荥阳叛乱,因战功封车骑将军、济阳侯。何进任河南尹时,是遇到黄巾军叛徒来告密才立功的。这算什么战功啊?

袁绍看准了这是个软柿子,才决定要去捏一捏。要利用何氏家族手里的皇权、军权来为自己服务,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何氏家族手里要没有这些权力,袁绍还不去呢。如果何氏家族是个德高望重、功名显赫的世族,估计袁绍也不会去

袁绍的政治理想就是要当皇帝!在下先把谜底告诉各位看官,后面慢慢道来。

袁绍进了大将军府,一大批被袁绍营救出的党人和袁氏故吏,当然还包括他的奔走之友也随之而来。前面我们在对比何进与蹇硕的实力时所列举名单上的人,凭何进的声望是征召不来的,几乎全是袁绍带进来的。

士人集团在宦官和外戚的争斗中,如果非要选择一方的话,他们几乎会毫无例外地选择外戚。士人信奉的是儒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儒学圣训已经刻骨铭心地扎在他们脑子里,他们天然地厌恶和鄙夷刑余之人的宦官。而外戚也是受的儒学教育,(像窦武少年时代就以熟悉儒家经典著称,名扬关西)在思想、理论体系上与士人有天然的亲近感。袁绍以杀宦官为名,士人集团自然趋之若鹜。

第四节一波三折

袁绍与士人集团要杀宦官,何进在杀与不杀之间犹豫不决。犹豫不决的因素确实是来自于家族的压力,母亲、弟弟、妹妹都反对他杀宦官。自己内心也有忘恩负义的愧疚。宦官集团在这一点上是赌对了的。士人集团则坚持要杀。何进不想杀宦官是因私利私心,士人集团要杀起码从表面上看是出于公利公心。在道义、道德层面上,何进是处于下风的,就被迫去杀。这就是何进杀宦官时思想和行动上三心二意一波三折的原因。

杀宦官不是袁绍的首创。就在何进担任大将军后,韩遂、盖勋、刘虞等人都先于袁绍向何进提出杀宦官的建议,何进从来就没有采纳过。可这次不同了,袁绍可不是韩遂、盖勋可比的,后面还有一个庞大的士人集团。何进想不杀都不行。

那就杀吧。谁知何进刚准备杀宦官,就遇到来自母亲、弟弟、妹妹的反对。何进又犹豫了。袁绍是不会给何进犹豫的机会的,立即指使门客张津告诉何进,中常侍正在与长乐太后勾结。(即灵帝生母孝仁董皇后。董皇后死于189年5月,此事应在5月前)言下之意就是你不早点杀掉他们,他们就可能谋反,反而威胁到何氏家族。何进向何太后转告了这番话。没有证据说明何太后是听了这番话后才下手毒死了董太后,但逻辑上可以这样推论。因为后来何太后并没有同意何进诛杀宦官的请求,说明中常侍勾结董太后谋反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一计不成,袁绍又生一计,亲自去蛊惑何进,说当初窦武、陈蕃诛杀宦官之所以失败,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现在我们应该征召四方猛将进京,以武力胁迫太后同意杀宦官。何进对袁绍是言听计从,佩服得象滔滔江水,居然同意了。

这是个很滑稽的理由。窦武杀宦官时,掌握的武装力量并不比宦官弱,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出现了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突然带兵回朝的意外。张奂是糊里糊涂地帮助了宦官,为此而悔恨终身。而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存在武力不够的问题。何进兄弟、袁绍兄弟都手握重兵,其中任意一个人所辖的军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灭掉宦官。蹇硕被杀后,宦官手里已经没有实力较强的军队了。还招的哪门子猛将啊?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侍御史郑泰、大将军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陈琳都劝谏过何进。郑泰说,“董卓强暴残忍,有无穷野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将会放任他的凶暴和野心,必定会危害朝廷。你是皇帝的外戚,有辅政大权,应当坚持由自已决断,诛除有罪的人,实在不适合以董卓作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会生变,窦武的事正是前车之鉴。”陈琳认为,诛杀宦官是国家大事,不能使用欺诈的方式去恐吓太后。你现在是集皇家威严和军事重权于一身,杀宦官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就象用炉子里的烈火烧燎牲畜的毛发一样容易。但现在你反而要放下手里的利器,去求助于外人。大兵聚会,强者为雄,你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生出乱子来。何进不听,郑泰一气之下拂袖而去。还对荀攸说,何进这个人不值得辅佐。同时劝谏何进的还有时任尚书的卢植。

相关史书上还记载了曹操听说这件事情后的评论。曹操认为杀宦官太容易了啊,去掉首恶就行,用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招那么多外官。无论曹操说没说这话,反正何进是听不到的。曹操年轻时用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进到袁绍的核心圈子里去,一直就只是袁绍的一个马仔。

第五节隐藏在四方猛将中的秘密

仔细分析一下袁绍让何进招的四方猛将,大致就可以看出其中隐藏的奥秘。

1、前将军、并州牧董卓;(今山西、河北部分地区)

2、武猛都尉丁原;(都尉,主要为武官职务,汉末时次于校尉,多为临时因事设置,事完即解)

3、东郡太守桥瑁;(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

4、大将军掾属王匡;

5、西园军假司马张杨;(假,临时)

6、原并州从事张辽;

7、骑都尉鲍信;

8、都尉毌丘毅。

看上去有八支队伍,挺壮观的。但其中真正拥有正规军具有较强军事实力的只有董卓的凉州军和丁原的并州军。(董卓虽然是以并州牧从并州而来,但所带的是其原来的凉州军)兵员最多的董卓也只有三千兵。其他的不是郡国兵就是临时招募的士兵,并且还不能同时到达洛阳。王匡、鲍信在泰山;张杨、张辽在并州;毌丘毅在丹杨。真正能到洛阳的武装也还是只有董卓和丁原。

估计还是有看官不大明白这份名单和袁绍有什么关系。直说了吧,奥秘就在董卓身上。原来董卓是袁绍叔父太傅袁隗的幕僚,即所谓的“袁氏故吏”,是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推荐的。袁绍招他进京,主要是希望他能像其他的袁氏故吏一样,遵守潜规则,听命于自己,为实现自己的野心效力。皇甫嵩的儿子皇甫郦曾经分析过天下豪强的实力,认为只有其父亲皇甫嵩与董卓有争夺天下的实力。袁绍如果能如愿以偿地得到董卓的支持,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少帝刘辩而代之。

春秋战国时,王室衰微,诸侯强盛,士大夫更多的是先忠于诸侯,后忠于王室。钱穆先生称此为“两重君主观念”。东汉末期的社会、政治形势与春秋战国相似,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郁的“两重君主观念”。再加上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导致门生对举主的依赖和忠诚。门生首先是忠于主官及其后代,就像刘焉、刘表去世后,其部属仍然忠于其后代刘璋、刘琮。公孙瓒为其太守不惜弃孝道于不顾,亲随太守到日南(今越南河内南)服刑。刘璋时汉昌县长程畿对身为郡吏的儿子程郁说:“我受到州里的恩惠,就应当为州牧尽节。你是郡里的属吏,就应该当为太守效力,不能因为我的原因而改变你忠诚的对象”,此话最为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当时掾属与主官的关系。

何进对四方猛将的进京线路及安排是这样的:董卓屯关中上林苑,王匡速到泰山调发其郡中的强弩兵,桥瑁屯城皋。袁绍伪造大将军文书,诈令丁原带兵数千人,称黑山伯,伪装成黄巾军为贼于河内,纵火焚烧平阴、黄河孟津渡口。孟津离洛阳很近,火光已经映照进洛阳城中。这些行动全部都是以诛宦官为名。但太后还是没有同意何进杀宦官的主张。

何进又一次犹豫。这次犹豫不光是来自于太后的阻扰,而是逐渐逼近京城的四方猛将让他感到了不安,隐约觉得这里面似乎有些不妥。他要终止他们进京的行动。

何进紧急派出谏议大夫种劭持皇帝诏书阻止董卓进入洛阳。为什么会派种劭呢?因为他是司徒种暠的孙子。而董卓曾经接受过种暠的辟召,也就是种暠的故吏。看出何进的良苦用心了吧。灵帝在时,董卓已经屡抗皇命,(后面会讲到)何进担心诏书不起作用,特地选派了种劭,也是希望董卓能遵守潜规则,看在故主的份上停止进兵。(这个想法倒是和袁绍一样,结果也一样,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袁绍当然不会看到煮熟的鸭子飞了,也秘密派人持自己的手书密令董卓,一、不接诏书;二、上书表达坚决诛杀宦官的要求;三、加快行军速度,不惜违规走驰道。同时在洛阳加紧下一步的布置。进一步胁迫何进,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和宦官的争斗已经公开化了,再不能挽回,你要下定决心。又让何进任命自己为司隶校尉,并假节,专命击断。空出来的虎贲中郎将(相当于今中央警备团团长)由弟弟袁术接任。袁氏故吏王允任河南尹。牢牢地把持住了洛阳及周边地区的控制权。还在洛阳城外埋伏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别忘了袁绍的马仔西园典军校尉曹操、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都还带有军队驻扎在洛阳。更别忘了袁绍的叔父袁隗时任太傅、录尚书事,是帝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董卓行军到河南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接到停止进军的诏书。董卓不接诏书,按照袁绍密令立即上了第一道书,言明张让等十常侍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现在要听从大将军何进的指令,杀掉宦官。进军到新安时(今河南渑池县东)又上了第二道书。这次上书就有些意味深长了。书中不再提到何进要求杀宦官的事了,而是说我的士兵要求杀宦官,不杀宦官他们就不为朝廷打仗了。我要带兵到长乐观杀掉这些宦官。董卓的野心逐渐浮出水面。

持诏前来却兵的种劭对董卓不接诏书,还派兵胁迫自己的行为非常愤怒,严厉地斥责董卓。董卓要等待朝廷对自己两道上书的反应,同时对洛阳城内的情况也不大清楚,估计要等弟弟董旻送出来的情报,也就给了种劭一个面子,在洛阳城西的夕阳亭停军驻扎。

这次太后是真的慌了,赶紧罢免了全部中常侍小黄门,叫他们各自赶紧回老家躲避,只留下几个平常和何进关系比较好的宦官维持宮里的日常事务。被赶出宫门的宦官都跑到何进府里听凭处置。何进也给他们说,董卓马上就要到了,你们还是早点回老家去吧。袁绍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何进趁此时杀掉这些宦官,何进还是不愿也许是不忍下手。

袁绍怎么会让这些宦官逃走呢,立即伪造大将军文书发布到各州郡,命令抓捕宦官的亲属,堵住了宦官回老家避难的退路。

第六节宦官的报复

狗急了要跳墙,兔子急了要咬人,宦官急了就要杀人。何况这还是一群曾经不可一世的宦官。何进(其实是袁绍)把宦官逼到了死胡同,宦官们只有奋力反击,寻求生路。

宦官耍起阴谋做起暗事来,真是一环一环,环环相扣。先是示弱。张让的儿媳妇是太后的妹妹,张让去给儿媳妇叩头认错,说:“老臣得罪了,本来应当和你一起回老家的,只是我受朝廷恩惠太多,现在要离开皇宫,心里实在舍不得,希望能够再进宫值一天班,最后侍奉下太后、皇帝,然后就回老家,就是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无论在哪个年代,公公给儿媳妇磕头认错,都是能让儿媳妇感动得不要不要的事情,何况还说得那么情真意切,恓惶悲凉。太后的妹妹感动不已,赶紧去把公公的请求哭诉给母亲舞阳君。舞阳君自然也是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就进宫告诉太后。太后仍然是感动啊,就下诏让被赶出去的常侍、黄门全都进宫,入值当差。

何进并不知道这些,还进宫到长乐宮里去和太后商量全部杀掉宦官后,选拔三署郎进宫代替的事情。

宦官看到何进进宫,就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何进受到蹇硕谋刺的刺激,一直称病不出,不参加灵帝的丧礼,也不给灵帝送葬。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进宫来和太后商量,难道是当年窦氏杀宦官的事情又要发生了吗?宦官们已经预感到要出事,张让就派人偷听,结果证实了他们的预感是准确的。

生死关头,先下手为强,张让率领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手持兵器悄悄地从侧门进去,埋伏在嘉德殿里。等到何进从长乐宮里出来后,他们假称太后要召见何进,把何进骗进嘉德殿。等何进坐定后,张让这帮人就开始声讨何进,说,天下混乱,也不光是我们几个的罪过。先帝在的时候曾经与太后发生了不快,要废黜太后,我们几个痛哭流涕地恳求先帝不要这么做,还各自拿出一千万家财来作为礼物送给先帝,才使得先帝回心转意。我们几个这样做就是想投靠依托你们家族啊!现在你居然要灭我们的族,这不是太过分了吗?你说后宫宦官污浊不堪,那么你说,你们这些公卿大臣哪个是忠诚清白的?(别说还有些道理)控诉责骂完后,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砍下了何进的头。(尚方有为皇帝制造刀剑之责,估计用的是把好剑)

值守宫殿,护卫皇室及高官的虎贲中郎将袁术此时不知身在何处,何进狂呼“公路救我”也无济于事。

估计何进至死也没弄明白,怎么杀了半天宦官最后居然被宦官杀了。寒门出身的屠家子还真不是红五代的对手。

杀了何进后,张让、段珪等立即起草诏书,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代替袁绍。少府许相为河南尹,代替王允,希图控制京师地区。尚书拿到诏书表示怀疑,要求请大将军出来证实,宦官把何进的头掷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被诛杀了。”

何进被杀,洛阳城内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何进进宫时,部属吴匡、(此人身世不详。后为张飞部将,其子吴班也为蜀汉将领)张璋率侍卫队在宫门外等候,听说何进死了,立即驱兵进宫为何进报仇。宦官锁住宫门。兵不能进。消失的袁术此时突然出现。这时已是黄昏时分,天色晦暗,袁术让虎贲兵纵火焚烧南宫九龙门。三人带兵入宫,又烧东宫、西宫,想把宦官烧出来。

张让、段珪赶紧带人挟持太后、皇帝刘辩和已经改封陈留王的刘协从阁道(架在空中连接南北宮的复道)跑往北宫。尚书卢植当时在宫中,闻讯后持戈而前,在阁道下面仰头数落张让等人,呵斥宦官放下人质。卢植身高八尺二,天生的大嗓门,声音如钟。惊慌失措的宦官受到惊吓,释放了太后。太后从阁道跳下来获救。

张让、段珪等人把刘氏兄弟带到了北宮德阳殿。

第七节宦官和外戚集团毁灭

此时的朝局已被袁氏家族控制,袁隗、袁绍、卢植三人伪造诏书,捕杀才被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

袁绍、何苗带兵赶往朱雀阙,捕杀了赵忠等一帮宦官。董旻也随后赶来。吴匡、张璋知道何苗与何进在杀宦官这件事情上不和,现在何进被杀,他们认为是何苗与宦官勾结,合谋杀了何进,于是就与董旻合兵一处突袭何苗。何苗措手不及,与长史乐隐一起被杀。乐隐的学生牵招、史路冒死抢出了老师的尸体。(记住牵招这个人,这里之所以会提到他,是因为后面他会解开一个有关刘备的秘密)

袁绍刚才不是也在这里吗?他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难怪有人怀疑这件事情也是他挑唆出来的。这种可能性很大,袁绍费这么大的劲谋事,不可能让何家有人留下来的。特别是这个人还是车骑将军。

大局控制住之后,大屠杀就开始了。

袁绍与刚赶到的王匡带兵从北宮进宫诛杀宦官。袁绍亲手斩杀中常侍高望。士兵蜂拥而入,见人就杀,不分老幼,也不分是否阉人,其中有因为没长胡须而被误认为是宦官被杀的,不是宦官的人此时也顾不得羞耻,赶紧脱下裤子露出自己不是宦官的证据。一共有二千多人被杀。袁绍指挥一些士兵逐宮搜查,一些士兵上到屋顶,攻击里面宫殿的宦官。(王匡带回来的是强弩兵,擅长远射)看着眼前这一幕,你还觉得诛杀宦官需要征召四方猛士进京吗?

袁绍兄弟南北夹击,合围皇宫。史书上没有记载曹操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但记载了一件事情,从中可证实曹操是参与了这次行动的,其行动的任务不是在皇宫诛杀宦官,而是带兵前往何进府对付何进的家人和家兵。这件事情就是曹操乘乱纳何进儿媳妇尹氏为妾,顺带把其儿子何晏收为养子。(何晏是魏晋有名的美男子,成语“傅粉何郎”就是说的他,是魏晋玄学的开山始祖之一)如果曹操不是带兵进入何进府,怎么会收纳得到尹氏呢?曹操、曹丕父子都喜欢干这种乘人之危收人为妾的事,也算一奇。

张让、段珪等人挟持皇帝跑出皇宫步行向小平津(在今河南孟津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八关都邑之一。此时属丁原控制区)方向逃窜,希图渡过黄河,再作打算。尚书卢植带兵追赶。袁氏故吏河南尹王允派遣河南中部掾闵贡跟随卢植前往。在黄河边上追上落在后面的宦官,闵贡持剑斩杀了数名宦官。前面活着的宦官眼见大势已去,在张让带领下对少帝哭泣而别,说:“我们一死,天下就要大乱了,请陛下自爱!”然后全部跳进黄河而死。

士人集团突然发现,扰乱朝廷一百多年的外戚、宦官集团全都灰飞烟灭了,朝政似乎要回到皇室和士人手中走上正常的治理道路,汉室再次中兴有望。

可惜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i�!���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