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

大脑跟肌肉不一样,至少不能简单地那么去理解。大脑是一个多元综合体,对情绪、时间、生理节奏乃至场所、环境都很敏感。它能关注到我们的意识所关注不到的东西,而且,当我们提取存储的记忆和数据以资学习时,大脑往往会添加一些我们先前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在夜间,当我们睡觉时,大脑还会勤奋工作,寻找在白天的生活琐事中隐藏着的联结和更深层的寓意。它更看重有一定意义的事情,讨厌无趣的东西。它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信息的存取并不会按照先后顺序进行。

四大部分:

一、脑细胞结构以及大脑如何存储信息、认知科学:了解大脑的记忆、遗忘和学习是如何相辅相成的——理论基础

(一)大脑的记忆

用以学习的核心部位:内嗅皮层,它类似于某种过滤器,专门过滤涌入大脑的信息;海马,是构筑新记忆的地方;还有新皮层,某种信息一旦被打上“储存”的标记,就会被存放到这里,这是储存我们显意识记忆的地方。

“往事片段”,也叫“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在这类回忆中,往往有一些与当初的体验相同的细微感受,以及相同的叙事脉络结构。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并非根植于某种叙事式的情景当中,而是根植于某些相关数据与资料的记忆网络中。这类记忆的网络结构是以相关数据资料为基础的,而并非以故事场景为基础。

人的大脑中至少有两套系统负责记忆的构筑,一套负责显意识的记忆,一套负责潜意识的记忆。

没有任何细节会彻底丢失;记忆提取的“踪迹”每一次都略有不同,而且永远如此。这是用我们的记忆来改变我们的记忆。左脑负责语言,负责编故事,把细节串在一起。

(二)遗忘

正面作用:过滤垃圾信息,使人专注;遗忘不仅是一个被动的衰减过程,更是一个主动的过滤行为。它会挡掉让人分心的信息,清理掉没用的杂乱垃圾。

一个人回想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学习时所用的材料。

记忆失用理论的第一条法则便是:任何记忆都具备两种能力,即储存能力与提取能力。

储存能力就是指记忆储存的能力,用来衡量我们学到的东西储存得有多坚实。储存能力首先由我们的学习稳固地建立起来,之后还会越用越坚实。

提取能力衡量某项信息被提取到意识中的难易程度。也会因为学习和反复运用而变得越加坚实。反之,如果得不到强化的机会,提取能力便会迅速下降。而且,与储存能力相比,能够提取出来的记忆容量很小。在任意时间,我们只能提取与大脑发出的提示与给定的线索有关的记忆,而且仅仅是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

记忆失用理论认为,大脑一旦重新找到“不见了”的信息或者记忆,那么“曾经遗忘”本身便能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在提取某项记忆的时候越是大费力气,那么在得到之后,该项记忆的提取能力以及储存能力就飙升得越高,也就是学得越扎实。

用记忆来改变记忆,而且是越改越好。遗忘,不但能过滤掉干扰你的信息,还会激活并加深你已经学得的部分,根据先损耗后增长的法则,在你提取记忆内容时再次激发出更高的提取能力和储存能力。这便是由大脑生物学以及认知科学所得出的最基本原理。

二、增强记忆的具体方法

(一)改变环境

内在提示(大麻酒精等)和外在提示(分类助记等)的确可以是相当有用的记忆提示,但在真正强有力的提醒面前,就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我们可以很容易做到成倍地增加与记忆内容相关联的感知提示数量,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我们的学习场所加倍——多换几个地方。

备考复习时,不要直接照着笔记复习。把笔记放到一边,重新整理学习材料,自己想出一套全新的重点概述来。这样做,会强迫你把学习材料都过一遍,而且是以一种不同的思路去过一遍。”

既然我们无法预测需要展现水平的时候,周遭会有些什么,那我们最好在练习的时候就不断变换周遭环境。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段。拿着吉他到外面去,去公园,去树林。换一家不同的咖啡店,换一个不同的练习场。用布鲁斯替换古典音乐。这些针对惯常行为的每一个改变都会帮你把要学、要练的东西记得更牢固一点、更清楚一些,帮你把记忆保留得更长久。其实,这样的实践本身就能强化你的学习,让你学得的东西越发不必依赖于周遭环境。

以变换环境来增强学习效果指的不仅是变换不同的学习场所,改变一下你每天的学习时间也很好、换换你的学习方式也很有效,比如自己阅读或是与别人讨论,输入电脑或是用笔抄写,对着镜子背诵或是边听音乐边学习,等等,每一种做法都可算作不同的“学习环境”,都能使你的学习内容以不同的路径存入大脑。

自注:也许这也提供了一种回忆的方法——先从你学习的那个环境想起。

(二)化整为零

“间隔效应”特别适用于全新内容的学习与记忆。

科学研究,讲究的是一切须建立在实验和证据的基础上:验证、再现,可能的话再进一步扩展。

要建立并维持一套外语词汇、科学概念或其他信息资料,SuperMemo的最佳复习间隔是:第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

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学习之间的最佳间隔,与距离考试的时间间隔按比例递减。也就是说,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过后的一两天之内(20%~40%)。如果距离考试还有6个月,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之后的3~5星期左右(10%~20%)。不过,如果间隔时间比这再长的话,则拖得越长,考试成绩反而下降得越厉害。

时间间隔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让你的记忆保持得更长久。

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寻求的是在临考之前以高强度的学习把东西塞进大脑。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学得的东西,能建立起来的联想实在少得可怜。假如同样的内容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反复读、反复背诵、反复提及、反复练习,与其他联想挂上钩,那才能真正使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之中。

自注:艾宾浩斯研究记忆的方法真的具有科学意义吗?没错,他穷尽一生,但是如此小的样本(只有他自己),如此局限的测试材料(只有他自己编出来的无意义音节),真的有使用价值吗?放在现代科学研究,早就被人丢弃了。

!最佳、最省时省力的复习间隔

待考时间两次学习间隔时间

1wk1-2d

1m1wk

3m2wks

6m3wks

1y1m

如果还想多加复习,那么加在考前一天

例子:大约三个月之后,也就是学期结束之前,有一次德语考试。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利用其中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来学习这次考试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最多只留两个星期左右来复习,当然,本科之后更高学位的学生除外。我们以15天为例吧,那就是我们留给自己的复习时间了。为方便起见,我们假设备考复习总共需要9个小时,那么,最佳复习计划就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天学3个小时,第8天学3个小时,第14天再学3个小时,可以有一天的调整余量。

每次复习的时候,我们都重复相同的内容。到了第15天,根据“间隔效应”,与一口气狂学9个小时相比,我们再不济也能考个旗鼓相当。而且,我们还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学过的单词能记得更久,至少能维持到这次考试之后好几个月。而下一次考试时,我们也会考得更好,比如说新学期开学时的考试。而假如这次德语考试因故推迟了两天,我们还能考得更好。我们备考所花的时间一样多,可学到的东西却只会多不会少,而且还能记得更牢固。

需要写个软件来提醒自己复习了!

(三)先考再学

真正的缘由不在于我学得不够努力,也不在于我没有善于考试的“基因”。我的错误在于误判了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我被糊弄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熟练度”的东西给糊弄了,我以为既然今天轻易就记住了这些数据、公式、概念,那明天或者后天也一样能记得住。这种“熟练”错觉非常强烈,以至于我们觉得既然已经“拿下”了某次作业或某个课题,那再去复习也就没什么用了。我们忘记了我们会忘记。各种“帮助”学习的小手段都能造成这种“熟练度错觉”,包括划荧光线、做一份学习大纲乃至得到一份老师给的或者书上提供的章节概要。这种对熟练度的错觉是自动形成的,而且是潜意识里的念头,往往让我们对哪些东西还需要复习或是练习做出误判。

如果某样功课你前后隔开来学习两次,那么第二次学的时候往往不太可能再去动脑筋思索,因此不少人以为那么做只是得不偿失。可事实恰恰相反,尽管你觉得再难以学到什么了,可实际上你却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熟练度’会糊弄你的判断。

“熟练度”却恰好是“必要难度”原则的反作用:越容易唤出的资讯记忆,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浅。也就是说,立即复习你刚刚学过的东西对你没有任何意义,那并不会增加任何记忆强度。

我们的记忆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即主动的回想比被动的重复效果要更好。也就是说,以背诵为例,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比直接再看书要更好。如果我们‘用心回想’出了一部分词句,那几乎可以肯定下次还能再想出来;而如果我们‘直接再看书’,那么下一次很可能还是离不开书。”

背诵的最佳时间配比:先花1/3的时间阅读和学习,剩下的时间则要用来凭记忆背诵。

科学可以建立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但是这往往需要研究人员仔细搜索过往文献,从中找出他们需要的巨人。要给一个科研项目找出恰当的理论依据,学者们往往要在历史资料中仔细淘金,以期找出一个可供他踏上去的肩膀。

背诵是自测的一种方式。一段散文,先学习5~10分钟,然后翻过那页纸不再去看它,尽量凭记忆背诵出来,这并非仅仅是一个练习,也是一种考试。

自测对正式考试时的良好发挥有着非凡的意义。考试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不同常规却很有功效的学习方式。学过之后以考试的形式立即复习!

预考让学生们注意到了哪些是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概念。若希望预考能发挥最大作用,须得在答错之后尽快给人以正确反馈。预考更针对预习以及复习的效果,更适用于针对概念、术语、词汇等特定知识的学习。

“自己考自己”的精髓所在:假装你就是个行家,然后看看你能做到些什么。

只有你真当了老师、必须对别人清楚地讲述出来时,你才会真正吃透你要讲的东西。

自我测试:

使用材料为计原第一章的12个概念效果惊人:先考组记忆率比先学组高50%+(4.6 VS 3)

自注:这不就是费曼技巧么?

三、深化理解力的技巧

(一)顿悟

关键性的顿悟往往会在他放手之后、在他并非专心思考的时候,忽然意外地出现。

顿悟的步骤:准备期:准备阶段不仅包括弄懂你要琢磨的难题,弄清楚你手上有些什么线索、别人是怎么提示你的,还包括去做各种尝试,直到用尽你头脑中所有不同的思路;孵化期:从你把问题搁到一边去的时候算起,在潜意识中继续进行的、低强度的思考阶段,在孵化期中,大脑对周围任何可能与解决问题相关联的信息都很敏感;顿悟期;验证期。

有助于孵化的大脑活动:从周围环境中找出提示、打破限制思路的预设。

为了让参与者能破解出更多由颠倒字母顺序而构成的乱序字谜,最有效的休息可能是从这类谜题中跳出来,去解另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谜题,比如传统谜语、象形字谜、空间谜题,等参与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后再换回原先的谜题。

遗忘的作用之三:促进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

“荟萃分析法”(meta-analysis):收集所有不同的结果,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然后从中确定占大多数的论据所反映的是什么。有时能比单独一项研究更能说清整件事情,无论这次研究做得多么周详。退后几步看到整个画面!

孵化休息归结为三个类别:其一是放松,比如躺在沙发上听音乐;其二是轻度用脑,比如在网络上漫游;其三是高度用脑,比如写一篇短文或琢磨另一项课题的作业。对于数学或者空间类难题,比如前面的“铅笔谜题”,上述三种休息方式都不错,你选哪一种都没关系,而对于语言类的难题,比如远程联想字谜或是打乱字母顺序的字谜,则是轻度用脑的活动效果最好,比如电子游戏、单人跳棋乃至看电视。时间稍长一些的休息效果比短暂休息要更好一些,尽管这里的“长”无非指20分钟,“短”也就是将近5分钟,实际上只是由研究员们随意设定的一个很窄小的时间范围。如果人并没有到真正黔驴技穷的地步就跑去休息,则不会得到任何好处——早早收工跑去打游戏的话,你只会得不偿失。

尝试不同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的孵化休息方式。

自注:虽然这一章只讲解了孵化的方法,但别忘了顿悟的另外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尽信书,不如无书。什么样的方法真正有效,还得自己试验。

        长休息也只是20分钟——这再次证明了番茄工作法的有效性。

        想要放弃之前多问自己一句:我已经尽力了吗?

(二)渗滤

创造性的飞跃通常出现于创作者沉浸于某个故事或主题中一段时间之后,暂时放下之时,而且常常以零零碎碎的形式出现,既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也没有一定的大小规则,更不讲究重要程度。这一创造性的飞跃有可能是一套宏大的、结构严谨的想法,也有可能只是一步小小的改进,诸如找到一句好诗、重写出一个句子,或者仅仅是改动了一个字。

“渗滤”(percolation):长期的、逐渐累积的学习过程。渗滤是用来构建某种从来不曾有过的新作品的辅助工具,e,g,一篇论文、一个机器人、一份交响乐总谱,或是其他艰深复杂的任务。

社会心理学家依赖于对社会环境的模拟——得出的结论只能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

蔡加尼克效应:人一旦被某件事吸引,便自然会生出一种动力来想要一口气做完那件事,而这种动力会随着事情临近尾声而变得越发强烈。

当我们有了某个目标时,大脑里会自动生出两种本能的预设,也叫做内在偏差。1)一旦着手某项工作之后,你就在心理上给那项工作添加了一个“要完成它”的砝码,哪怕根本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2)在你全神贯注于工作时,他人对你的打扰不但会延长这项工作在你记忆中驻留的时间,而且还会让你在心理上把这项工作提高到“需要先去完成”的首要位置上。

渗滤的第一要素,就是一直被我们当作学习敌人的东西:打断。

社会心理学中一个相当明确的基本原理:一旦脑海中有了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该目标便会调动起我们的感知,以求能实现它。而这一调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看向什么、关注什么。人的基本需求和动力会提高自身感知力对周围能满足这些需求的相关事物的敏感度。

对感知力的调动不仅在有了口渴之类的基本需求时会出现,而且在心中持有任何首要目标时都会出现。

渗滤的第二要素:一旦某个目标被“激活”,它便能盖过其他一切,调动起我们的感知、思维甚至是心态,去关注身边的一切。

如何调动感知力:打断。根据蔡加尼克效应,在紧要关头或是困难时刻,中断工作,从而让大脑把那桩未完成的任务推到首要位置。

渗滤的第三个要素——有意识的反思。

渗滤关键就在于一直保持着心神的警觉,不断想办法调动起我们的头脑来,关注跟手中那份未完成项目相关联的一切,随时采集各种对外界的感知,并感悟自己内心的反思。如果手上有一个相当庞大的项目,那就应该尽早开始,遇到思路不畅的时候不妨停一停,告诉自己这样的停顿不是逃避困难,而是主动进入渗滤过程。

(三)交替

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才算是真正的学得。

“交替学习”(interleaving)——认知科学中的术语,意思是把既相关又不相同的题材混合到一起来学习。e.g.让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交叉进行,以保证运动员的局部肌肉有足够长的恢复时间。

学习时把不同的物件、技巧、概念等穿插到一起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不但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一项之间的不同之处,还能使我们更彻底地掌握好每一项内容。但最为困难的地方却在于我们不肯放弃对简单重复的固有信奉。

任何为时一整个学期的课程、其间的任何一堂课,都是运用交替学习方法的好机会。反正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地回头复习一下,反正你需要学会在考试时区分出数不清的术语、名称、事件、概念、公式等,反正你要在独奏会上完成无数完美的运弓动作,既然如此,何不在平时每次坐下来练习的时候都一点一滴地练练这些你必备的不同本领,而不是等到期末考试时才来做一次总复习呢?

交替学习不仅能用来复习各种题型、动作、概念,更能帮助你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交替学习非常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用在某些科目或者技巧上的效果尤其突出。不过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你在设计自己的交替学习方案时,一定要把新的科目或技巧跟学过、练过,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复习了的内容混合到一起。

交替学习的功效就是让大脑准备好随时面对意想不到的事情。

四、利用潜意识的方法

(一)感知

“组块”(chunking)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把正在琢磨的东西根据已有的知识组成一整块有意义的组合从而记住。

知觉学习是主动式学习。

知觉学习模块的目的在于提高判断的准确度和速度,也就是提高感知能力,让你只须扫上一眼就“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连解释都不需要,至少不是当下需要。

运用知觉学习模块时节奏必须要快,要让视觉等知觉系统快速运行,让认知系统、思考系统同样都快速运作起来。交替学习与知觉学习两者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如果某些东西让你感到难以分辨,让你为之头疼,那么额外花点工夫来解决肯定是很值得去做的事情。比如,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之间的差异,音乐的中场间隔和终止式,化学键的各种类型,融资策略或年度报表上的各种数字……你只管快速浏览一大堆的例子,其他的便交给你大脑的知觉区去处理就行了。

(二)睡眠巩固

睡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时间的管理与调节。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是根据我们的生存需要以及危险系数来自动调节的,而并不是根据什么健康手册的说法来规定的。

睡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记忆,是学习。睡眠还有一个作用,即把一些细微的、清醒时难以注意到的关联给联结起来。

睡眠能增强你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辅助你的词汇学习、单词配对、逻辑推理,甚至能有助于你工作中的陈述报告、学校里即将到来的考试。你首先需要记住所有这些课题中关键之处的主要细节,才能借助睡眠把这些要点拼凑起来,形成一幅更为完整的大脑认知图。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渗滤、有助于诠释带有感情色彩的记忆内容。第2阶段:运动记忆的专场。第3和第4阶段:这两个阶段在研究中常常被当作慢波阶段或深度睡眠阶段而合并到一起,是延长记忆的关键阶段。

白天睡上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所得到的学习辅助效果,跟一整晚8小时的通宵睡眠几乎不相上下。打个盹儿也算是睡眠。

学习就是弄明白我们想做什么、善于做什么以及必要时我们能以什么为生。这也应该叫做生存之道。

如果保持清醒所耗费的成本已经盖过了收益,那么继续筋疲力尽地熬着就没什么价值了。

如果你是为了准备明天的表演,比如说音乐独奏会,那么这幅图就在告诉你,不妨晚点睡,但不要起太早。如果你要应付一次数学或化学考试,以及任何考验你针对不同模式及规律的判断能力的考试,那么最好晚一点睡,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早晨睡个懒觉。如果你是要应付需要发挥记忆能力的考试,比如默写新学的单词或是填写化学元素周期表,确保自己能在常规就寝时间上床睡觉,充分满足这段深度睡眠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早早起床,在天亮之前赶紧再复习一遍功课。

自注:这里似乎不太说得通——无论我早睡晚睡,不都要经过同样的几个阶段的睡眠吗?晚点睡和早点睡的区别应该改为睡久点和睡短点。这份研究看来很是老旧,现代社会还有几个人能从11点就开始睡觉呢?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白天没有努力学习,睡再久都是白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16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720评论 1 29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84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45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96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47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77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08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4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57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41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93评论 3 2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53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90评论 0 19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99评论 2 27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85评论 2 27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