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土千古谜,杏花汾酒领风骚

当“地球胃·黄土高原”以她气势磅礴的英姿,孕育并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时,一批批国内外地质学家,纷纷投身于对她的研究和征服之中。

刘东生,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且是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100万年前,黄河流域的人类以野果和围猎为生,并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的种子和花粉,夹杂着树果、草籽、菜籽等,在风的传播下,四处飘荡,最后变为黄土高原土层里的孢粉。孢粉里第一次有了“粮食的味道”。1954年,刘东生参加国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课题”,他惊奇地发现一个现象:黄土高原的土层存在红、黄两层以上。他把黄土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又发现一个秘密:黄土里面居然含有大量孢粉,即“孢子植物的孢子”和“种子植物的花粉”,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

黄土高原红、黄两层以上土质结构的发现,为破解“地球金坨”的成因打开了思路。大量“孢粉组合”的发现,可推断出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物种多样性,以及该地区古代社会的文化发展,人类饮食习惯的传承等。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土层的大量植物孢粉,被雨水冲刷后会有一种“芳香的味道”,与大雨过后湿润的“空气味道”和“泥土味道”相似,还与雨后花草和树木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油脂味相似。文人墨客们常常把这种气味描绘成“大地的味道”、“生命的气息”、“母体的味道”等。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气味清新怡人,甚至,还因其芬芳的香气而收集起来,装瓶销售。

这种“芬芳的香气”与人类的繁衍生息、文明进步和生活习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人类能不能通过一种手段和技艺,把这种美妙的香气还原出来,并保存起来呢?

对粮食的种植、加工和使用,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开端,是“人类”脱离“猿类”一次智慧和技能的提升,这比野果的加工和使用高了一个档次。因为粮食的使用更为复杂,要求更高,更能体现人类的劳动智慧和工匠精神。

漫长的农耕时代开始后,“丰收的味道”理所当然成为人类内心最渴望的味道。人们希望有一种灵性的、美妙的“魔方”,能与天对话,祈求上苍的庇佑和意旨;能与地对话,希望风调雨顺和连年丰收;能与人对话,寻找情感的慰藉和合作的需求。

这种“魔方”就是“酒”。

酒的诞生,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她采天地之灵气,调动和激活了天地间看不见的菌群、孢粉的力量。选百粮,尝百草,采百果。以小博大,以柔克刚;天时成香,孕育成液,羽化成精。

酒“俘虏”了人类的味觉、嗅觉、知觉,“诱惑”了人类的心灵、情感、意识,改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微观认知和宏观表达,最终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华觉明说:“酒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中国微生物学奠基人陈陶生说:“谁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他能拿诺贝尔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黄永玉说:“喝酒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如此神奇的“人间魔水”到底产自哪里呢?

“造酒说”已经流行了很多年,比如“猿猴造酒”、“空桑造酒”、“黄帝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上天造酒”、“自然成酒”等等,其理论不下于八个之多。

但是,深究下去,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是传说和故事,并没有确凿、详实的史料记载和考古证据做系统支撑。

在“地球胃•黄土高原”东部“胃口”的位置,矗立着五座名山:太行山、王屋山、吕梁山、五台山、恒山。这些巍峨的大山,把西北吹来的“黄土颗粒”和“植物孢粉”挡住,茂密的森林植被改变了土壤环境,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把大山上大量的植物孢粉激活带走,一层流入滔滔汾河和黄河,一层渗透地下几百米,变成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和“芬芳香气因子”的岩溶水,最后以泉水的形势涌出地面。

有大水必有始祖,有名山必有道场,有名泉必有佳酿。

“中国最早的酒”便诞生在这块名泉奔涌的风水宝地:一个藏于黄河臂弯、汾河中游、吕梁山前怀的千年古村落——山西杏花村镇。享誉世界的杏花村汾酒,便是用这里地下850米的岩溶水酿造的。

因了这块宝地的名声,曾有高人到杏花村“观象”,曰:“此地潜龙在渊,玄机有二,一曰水法,一曰气法”。

“水法”认为,此地“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形势地理,诸吉咸备。大水绕臂,中水贯通,名泉根深,中泉叶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山脉水法,条理详明,乃酿酒上吉之壤”。

“气法”认为,此地聚“高原之豪气,太行之大气,吕梁之英气,北岳之道气,五台之佛气,晋人之正气,华夏之底气。名山气场,高原反应,清字当头,紫气东来”。

暂不论“高人观象”是否严谨,但杏花村的名声,早已经是如雷贯耳,驰名中外。

目前,在已知的“酒源论”中,杏花村汾酒以“国酒之源、文化之根、香型之祖”无懈可击的史料证据和理论体系,赢得了无可置疑的“中国酒源”和“中国酒魂”的地位。一个多世纪前,杏花村汾酒曾拿过世界最高奖——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清末民国期,便风靡华夏,享誉全球。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汾酒因“物美价廉”连续六年冲顶,成为中国白酒业的“老大”。

近年来,关于杏花村汾酒——这瓶“中国最早的酒”,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提出了这样的“忠告”:“历史并不是杏花村汾酒的核心竞争力,杏花村汾酒的真正魅力和引爆点,是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的、一种自然天成的高贵香味。

这种香味,不饰自魅,无可匹敌,能够征服世界。

这种香味是什么呢?(一五一十说汾酒系列之二)

相关链接:一五一十说汾酒系列之一—— 发现“地球胃”:http://byqz.blog.163.com/blog/static/27016904820171137512446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19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63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933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20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0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4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9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7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27评论 1 24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2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4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9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7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8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