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恶还是与无知的距离(有关我们与恶的距离)

台视与HBO亚洲部门合作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在几日前已经能看到全集,开播前,我丝毫不怀疑在有HBO撑腰下这部剧的质量。总而言之,这部剧延承了HBO一贯的风格,剧情精致,紧凑,完整。

或许,在许多观众看来,剧情发展出人意料,但是在我看来,这一切的基本走向都在意料之内的,而且正体现了编剧们对媒体、精神病人、医生、律师与法律、施害者与受害者及家属的深刻理解。但是光靠这些是形成不了一个好的作品,光有这些只能及格。真正的加分项,则是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对公众的把握,缺少公众,则形成不了这个环,缺一环则逻辑不完整。难的是公众是一个整体,太过于庞大,以至于我们无法理解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可能性也出乎意料,这个庞大群体会滋生多派意见,个体在不同环境、状态、时机中对事物的理解态度也不同,而真正的危害则爆发在公众之间,要不然杀人犯的家属,何以无法正常生活?公众无处不在,这也是最难掌控的一部分,以我的观点,剧中的各个人物中,最能代表公众的则是王赦律师妻子一家,这一家人的态度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理解公众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口。

新世纪以来,媒体与互联网发展迅猛,消息会在极短时间传到世界各地,人肉搜索变成潮流,软暴力盛行。而精神病人长期不被公众理解,又成众矢之的。司法的懦落无力,政府的恐惧等等都在剧中反应着。我想到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之死,判决苏格拉底死刑的直接起因是三位雅典公民对苏格拉底提出公诉(按照雅典的法律,每个雅典公民都有权对危害雅典城邦的行为或个人提出公诉),指控他不敬神灵和毒害青年。一个由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在听取了双方的辩护和证词以后,多数票赞成判苏格拉底有罪,并处以死刑。

问题在于,那三个雅典公民究竟是否理解苏格拉底,而那501个陪审员呢?我无力对此论证,但从后世的解读来看,苏格拉底的死多少有些冤枉,而这一案例也被当作直议制民主反面教材。事实上,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各行各业了解极为主观,对人作为对象的理解又是极不足的。正因此,人停留在无意识与无知的状态下,简单区分善恶,并且往往是一定要列清好坏。与此同时,自然地把自己归为好的一类,把坏的更是视为邪恶妖魔之辈,以彰显自己的正常。精神病人,则也归入妖魔一列。的确,我们对精神病人是知之甚少,但是我们对人作为对象又了解多少呢?一个好人是可以在法律允许之下去杀人的。伊朗电影《推销员》中,因妻子被侵犯,那个丈夫就通过语言上的威胁逼得施害者崩溃发病,那个丈夫竟然只用语言就足以杀了他。而民主、司法又脆弱不堪,在文学史中,此类揭露是很常见的,但是并不能因此斥责司法,因为司法只是人们的约定成文,通过历史上的精英不断修正补充来约束人的行为,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人本身。

公众作为人的组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纠葛复杂难解,群体来自个体,又与个体千差万别,由于人是群居动物,在要命的集体潜意识作用下,群体构成独特的心理关系。而个体的猎奇心理又是关键,这种心理状态往往在群体中会爆发,但是又不见得对个体本身格外重要,然而由于个体的虚荣心,又不允许错失大家都了解的信息,并要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而这一见解又与上文所说,表现出自己的正常与高尚为主。做起来难,但是说容易,尤其是当个体要把自己归类于“人”一类时,群体中大多数人都会团结起来。而作为群体,以及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对“人”究竟有几分了解就很难知晓。谁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温和”的施害者呢?若不是公众有集体的猎奇心理,媒体怎么又会如此“无良”?媒体是记者与其他从业人员组成的,如果新闻从业者能坚守立场,那么媒体又怎么会沦为道德沦丧行业?事实上,即便是在美国,媒体也会煽动民意,著名记者大卫哈伯斯坦曾在其书中揭露过这一状态,指责媒体人为自己私利,抓取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内容报道。公众由于不知道真相,在许多时候反被牵着鼻子走,陷入尴尬的境地,然而又因为群体性,于是人们无所顾忌。

《繁花》有一段这么写:沪生说,古代有个农村女人,做了外插花事体,广大群众准备取女人性命,耶稣就讲了,如果是好人,现在就去动手。结果呢,大家不响了,不动了,统统回去淘米烧饭,回去睏觉。

这是出自圣经的一段话,在沪生嘴中用上海话说得栩栩如生。借用沪生的口吻来说,我不禁要问,人在虚荣心作祟的状态下,究竟要做出多少可怕的事来。由是可见,汉娜阿伦特所谓的平庸之恶,不仅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而且很容易表现出来。可如果又是毫无罪恶感,毫无内疚,那么又会如何?

诚然,公众是有空间的,也是自由的,然而不是可以逃离约束的。如何在自由与约束之间寻求空间,则对公众提出了艰难的要求。我丝毫不怀疑,此剧有第二季,第三季,甚至更多,因为空间巨大,而且也是美方投资者的特点,然而这一季的结尾确是实实在在的败笔,风格上转变太快,明显是为了结尾而结尾,即便是没有续集也不该如此草率,作为一部优秀电视剧,应该留足空间,也留足对未来的想象与思考。当然,也不是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毕竟,新闻人去了一家新公司,那么,她们会不会改变新闻媒体,再给大家上一节生动的课?


PS:原来有几篇文章放了几年最近莫名其妙被锁住了,有些不明就里,于是我觉得这篇短文也会死得很快,闹不明白了。。。

2019042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108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99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812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36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83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9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57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04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4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4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3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86评论 3 2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51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82评论 2 27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81评论 2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