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1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284297

大家好,欢迎来到认真想的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系列课程。想要提升信息素养,我们就要学会辨别信息的质量,不让垃圾信息污染自己的头脑。换句话说,我们要学会选择什么东西是值得相信的,什么东西是值得相信的,而这正是这节课的内容。

信息过滤器的设置

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垃圾信息,但也无需太过焦虑,因为我们有信息过滤器。信息过滤器就像是筛子,能帮我们筛掉垃圾信息,留下高营养价值的信息,就像垃圾邮件自动屏蔽机制一样。

每人每天都在主动和被动地获取信息。当我们有目的地上网搜索某些资料时,这就是在主动获取信息。当我们被动地听他人向我们传达信息时,这就是在被动获取信息。这么看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我们可以从两方面下手:

1.我们可以控制被动信息源,也就是屏蔽一些垃圾信息源头。

2.我们还可以主动搜索一些优质信息,并将其添加到我们的被动信息源里面。

在这里,我们插入讨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关于社会不平等的。在我们还是嗷嗷待哺的孩童时,每个幼儿都无法控制自己所接触的信息,也不具备主动搜寻优质信息的能力。可以说,小孩子的信息素养水平几乎为零。不管你说什么,小孩子都可能相信。垃圾信息和优质信息都是照单全收。

所以,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我们的信息素养影响很大。有的孩子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己长大后也积累了大批优质人脉资源。需要高质量的医学信息?在手机通讯录中找个朋友打个电话就行。需要高质量的投资建议?发个邮件问朋友就行。需要高质量的法律信息咨询?在微信上给朋友留言就行。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约朋友吃个饭就好。

对于那些享受优越条件的人,哪怕其朋友圈里没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好友,那自己也出得起足够高的价钱,去市场上花钱购买相应的信息。

麻烦在于,绝大多数人的的朋友圈中没有这么多强大的朋友。绝大多数人也无力承担市场上最优质信息服务的价格。最终,我们还需要靠自己。我们需要把自己培养成高信息素养的人,而不是总想着依赖他人的帮助。

练习:请大家反思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所成长的环境,思考一下,环境中的哪些因素有利于你培养信息素养能力?哪些因素不利于你培养信息素养能力?

讲个自己的例子。听说许多国外的小孩,自小学时就能接触到批判性思维课程。而我要到中学时,才在湖南省图书馆中,无意中找到一本批判性思维教材。在读完那本教材后,我如获至宝,见人就推荐。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专门的课程,或者说教材,教人如何思考。当然,不上批判性思维课程的人,并不是完全没有思维能力,就像不上语文课的人也一样会说话。但是,上批判性思维课程,能系统性地帮我们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惜的是,那时我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要是能在几岁的童年就开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那对我的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一定有更大的作用。

判定信息质量的两类策略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判定信息质量的两类策略:

1.中心策略:自己作为专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直接判定信息的质量是高还是低。

2.外周策略:通过间接手段来判定信息的质量。比如,寻求他人的建议;参考大众的评价;参考一些指标和排名榜单;检查信息生产者的专业背景和资质;判断信息生产者是否被收买了……

练习:列举自己可以用中心策略来判定信息质量的领域。

以我为例。在心理学、哲学等领域里,我可以利用自己头脑中经年累月所积攒的知识,直接判定相关信息的质量高低。

在大多数领域中,我们都无法采用中心策略去判定信息可信度,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大多数领域都成为专家。所以,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依靠外周策略来间接判断信息是否可信。

外周策略的可靠性不如中心策略,因为那些骗子们也知道外周策略,很容易利用外周策略来造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养成怀疑的习惯,来抵御占信息总量90%的垃圾信息。

怀疑的习惯

在法庭上,任何人在未经判决有罪前,应视为无罪,这就是无罪推定。怀疑精神恰恰相反,它像是有罪推定。也就是说,拿到一个陌生信息,先默认它不可信,再看有多少证据支持它的可信度。

让我们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具备这个怀疑的习惯。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信息时,假设自己无法用中心策略,也还没有展开外周策略,我们是默认它可信还是不可信?完全相信记为10,中立为5,完全不相信为0。大家试着粗略估计一个数值来设定自己的怀疑倾向。

这个数值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些人天性警惕性高,看什么信息都认为不可信。而有些人则更愿意冒险,更愿意相信新奇的信息。对于那些事关重要决策的信息,我建议大家把这个怀疑倾向数值设定得更苛刻一些,接近0。

以我为例。我算是生性多疑的人,总把“人类都很愚蠢”、“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垃圾”等句子挂在嘴边。所以,我给自己的怀疑倾向估值为1。这个估值让我免于被许多垃圾信息所误导,但也让我错失了许多好的信息。比如,一些朋友常出于直觉或经验给我提供了许多建议,而当我追问那些建议的理由时,他们的回答并不能总让我满意。于是,我便不会采纳那些建议。但事后可能发现,那些建议都是好建议,只是要让我这么固执的人信服,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大家不要总把怀疑倾向数值调得很低。在做重大决策时三思而行,多发扬一下怀疑精神即可。无关紧要的环节,可以率性而为。

接下来让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判定信息可信度的外周策略。在这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介绍判定信息可信度的中心策略呢?

答案很显然,因为中心策略是无法简简单单就被他人教会的。它主要依靠自己长时间积累。

这个长时间是指几年甚至几十年。大家算一算,6年小学加上6年中学已是12年的基础教育。再加4年本科则是16年。要是再算上3年硕士研究生和5年博士研究生,一共就有24年。24年的时间并不能让我们在所有领域都成为专家,只能让我们在极少部分领域中能使用中心策略判定信息可信度。这足以说明这个世界有多么复杂,我们需要接受这么多年的教育,才能解决那些复杂的问题。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信息评价能力很强的人,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刻意练习,慢慢积累。他人可以有限地帮助你,但不能代替你的独立思考。

科学第一原则

现在真要介绍判定信息可信度的外周策略了。我们需要牢记的第一条策略,就是科学第一原则。这点其实不用过于强调,因为许多人已经把“科学”当作“正确”的近义词来使用。一些人甚至会用“这不科学”来表示“这不正确”。

为什么科学这么值得我们信任呢?为什么像宗教学说、人生哲理、占卜算命等非科学或伪科学不那么值得信任呢?

因为科学有两件别人没有的装备,一是数学,二是实验。这两件装备可以让人类精确并系统地探测各类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手机信号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到远处。无论你信不信,只要你吸烟,你患肺癌的概率就会增加。不管你知不知道手机的工作原理,手机依然能起作用。

像宗教或算命等活动,靠的是说出一些模糊且不可检验的话来逃避否证。你做好事就会有好报,当下没有好报,来世也会有好报。你也不可能知道来世会不会有好报,因为此世的记忆不可能留存到来世。宗教靠威逼利诱来使人相信,你要是信了,就能永生,不信就要下地狱。总之,宗教是不可能出错的,它永远都可以自圆其说。

如果某个说法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那么我们就不要信。如果某个理论不可能出错,那么这个理论连错误都不如。

科学正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理论,它不管你信不信都会灵。科学也可能出错,但它会从错误中成长,不断自我修正和改进。所以,科学是我们判定信息可信度的第一原则。

科学又分许多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等。每个学科都还有自己的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我们不可能在成为这么多学科的专家,但至少要知道有这些学科存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就知道该用哪些学科的关键词搜索优质信息。

通常情况下,一个学科的数学化程度越高,其理论模型的可信度就越高。物理学中的结论往往比心理学中的结论要可信得多。生物学研究往往比社会学研究要靠谱。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容易被后续研究所反对。所以,新不一定就好,旧思想也蕴含着大智慧。

关于科学研究方法,以后会有专门的课程来详细介绍,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

专业可信原则

我们要牢记的第二条判定信息可信度的外周策略,就是专业可信原则。一般来说,在某个专业领域内,资深专家说的话,做出的决策,比普通从业者要可信。普通从业者又比外行人要可信。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家在这个领域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成了“巨人”。巨人的眼界比我们更广,力量也比我们更大。我们可以踩在他们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而不是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其实,这个专业可信原则也无需反复强调,因为我们已经在遵守专业可信原则了。在学习时,我们希望由资深专家级的老师来教自己。看病时,我们希望由资深专家级的医生来给我们诊断。家里水管坏了,我们也希望由资深水管工来帮我们修理。

人类社会之所以会进步,原因之一是专业分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在不同的细分领域中成为专家,然后彼此合作,各取所需。我们去医院看病,也会发现有不同的科室之分。有的医生专攻牙科,有的医生专攻脑科,有的医生专攻妇科。这提醒我们,在使用专业可信原则时,要注意眼前的专家究竟是哪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可不希望由牙科医生来给我们看脑科疾病,也不希望由健身专家来教我们经济学。

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人人都知道专家更可靠,那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专家,什么样的人只是伪装成专家的骗子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能说出专家有一系列特征,比如是A、B、C、D。那么,那些试图伪装成专家的骗子就会去模仿真专家的特征,他们会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让自己看起来也有A、B、C、D这系列特征。

所以,要从看起来似乎很专业的一群人当中,选出真正厉害的专家,排除掉伪装成专家的骗子,非常困难。最可靠的策略还是中心策略,就是你自己也成为专家,那你就有能力判断你的同行是否算专家。但中心策略是无法短时间培养的,所以我们这里更多是强调外周策略。下面是挑选真专家的一些外周策略,供大家参考:

1.专家拥有较高的学历或职位。因为成为专家通常要花很长时间。

2.专家获得了同行的广泛尊重。因为专家经受住了同行们使用中心策略的考验。

3.专家获得了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可。因为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中所做出的努力通常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帮助。

4.专家很愿意和他人一同竞争。因为专家有自信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在国际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名次,在很难发文章的期刊上发表了很多篇论文,等等。

上面这些策略都有例外。有些学历不高或职位不高的人也是专家,甚至比高学历者更厉害。有些专家没有获得同行的广泛尊重,因为同行们都错了。有些获得了广泛认可的人并不是专家,他们是很善于伪装的骗子。有些专家的贡献超出了当时人们的理解,直到很多年后才获得广泛的认可。弗雷格就是这样一位大神级别的专家,他堪称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之父,但是他的贡献直到他死后才被社会各界广泛认识到。他在世的时候,只有像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同样大神级别的专家才能认识到弗雷格的思想的价值。

总之,成为专家需要跨过许多高难度的门槛,真正的专家有能力跨过那些门槛,而伪专家因为自身实力不足,跨越那些门槛的成本太高,于是就选择造假。伪专家会买假文凭,混垃圾学校的学历,假装有一群同为专家的同行在认可自己,或者和一群伪专家抱团取暖、互相背书。面临竞争时,伪专家更多是选择逃避或者忽悠,而不是接受挑战,勇于竞争。

在绪论课“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中,我们提到了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其实,“参考文献方便给一下吗?”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鉴别真专家和伪专家的技巧。真专家听到这个问题,会立即告诉你,小明写的什么书或者小红写的哪篇论文就是重要的参考文献。伪专家则会顾左右而言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另外,我们还需要补充说明一点。只有当一个领域里,可以凭借个人实力取得成就时,我们才承认这个领域中有专家和非专家的区别。下围棋、打电子游戏、做科学研究、写电影剧本,等等。在这些领域中,不断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个人实力,从而成为专家。但是在中彩票领域中,不存在专家。中彩票是完全随机的,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并不是中彩票专家,无法帮助他人中彩票。

如果考虑到成功既需要运气,也需要实力,那么大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免疫成功学的诱惑。当我们翻开一些成功人士写的攻略秘籍时,就要问自己,他的成功主要是依靠运气实现的吗?他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吗?我和他的条件足够相似吗?

三个练习:

1.找一位你曾经或现在仍然认可的专家,看看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上面提到的4个标准。

2.养成问“参考文献方便给一下吗?”这个问题的习惯。看到有人正信口开河时,如果看不下去,可以用这句话来巧妙地打断他。

3.你认为在哪些领域中,想要取得一番成就,实力因素大于随机因素?哪些领域里,随机因素比实力更重要?也就是说,你认为,在哪些领域里,不存在专家?

买不起专家提供的服务,那该怎么办?

光是知道专家很可信,也模糊地知道如何辨别真专家和假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没有多大用处。

大家想想,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专家的时间可能更宝贵。一般来说,专家不会愿意花大量时间和心思免费为你提供专业服务,除非这位专家就是你的亲生父母,或者你对这位专家曾有救命之恩,他差点就要对你以身相许。

可惜,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多专家级别的亲朋好友,也没有机会在危难时刻救起愿意以身相许的专家,更没有钱购买昂贵的专业服务。而且,大多数人自己也不够专业,无法自力更生地解决许多问题。用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话来说,大多数人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都很少,终其一生都停留在社会底层,其子女也一直停留在社会底层,无法取得多少进步。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没有办法帮助社会底层人民摆脱贫困呢?有没有办法让那些欠缺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人,积累起至少其中一种资本,然后再将其转变为其他种类的资本呢?

有解决办法,而且我们已经在实施这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强迫孩子免费上学,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多知识,积累文化资本,其朝夕相处的同学算是社会资本。有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到了劳动力市场上,就有机会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本。有了经济资本,我们又可以去购买教育服务和社交机会,积累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如此,我们就踏上了正反馈循环之路,就能不断进步了。

换言之,我们需要从文化资本入手,让人们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之所以从文化资本入手,是因为积累文化资本是最便宜的途经。在中国大陆地区,一本书才几十块钱,图书馆里还可以免费读书。

回到我们的问题中来。如果我们很有钱,或者我们的时间比较值钱,那就可以花钱购买专家提供的服务,从而帮我们节省时间。如果我们买不起专家提供的服务,那就可以试着去买专家写的书。书通常很便宜。如果我们也没有钱买书,那可以去图书馆读书。总之,想要解决问题,便宜的方式会比较辛苦,轻松的方式会比较贵,大家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

专家之间有分歧怎么办?

对于某些人来说,最困惑的问题不是找不到专家,不是买不起专家提供的服务,也不是自己懒得读专家写的书。而是不同专家之间有分歧,不同的巨人站在了不同的地方,我们不知道该选择哪位巨人的肩膀去踩。

其实,这已经是个幸福的烦恼了。假想你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世界各国的王子都在追求你。每个王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让你应接不暇,不知该如何选择,十分烦恼。这个烦恼最好不要找人倾诉,否则容易遭人白眼。

言归正传。如果一位传说级专家和一位普通级专家有了分歧,我们通常会选择相信传说级的专家。但是,如果我们无法判定专家的专业级别,或者同样是传说级专家也有分歧,那确实没有好办法了。

我只能给出一些粗陋的建议,如下:

我们已经将知识分成了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这两个部分。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我们要做的是广泛地了解不同传说级专家的想法,并选择自己最认可的一位。在通识知识领域,随便选择一位传说级专家的想法即可。

以我为例,我对心灵哲学或者叫认知科学哲学很感兴趣,在这个领域中,Daniel Dennett、Jerry Fodor、David Chalmers、Paul Churchland、Patricia Churchland、John Searle、George Lakoff等人都算是世界顶级专家,在广泛了解这些不同顶级专家的理论之后,我倾向于认可Daniel Dennett的想法。而社会学算是我的通识知识的一部分,我倾向于认可Anthony Giddens这位史诗级专家的想法,但因时间有限,我并没有广泛地了解与他观点有异的其他顶级专家的想法。

有人可能要问,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术研究领域和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我们选择认可哪位顶级专家的想法,都不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举个例子,关于数学的哲学思考,有的学者认可罗素的逻辑主义,有的学者认可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有的学者则认可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但是,普通人并不关心数学的基础是什么,大多数人只关心怎么通过数学考试,怎么使用数学工具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那些大神级别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以及逻辑学家们对数学的本质做出的思考,大多数人都没必要知道,更谈不上选择哪一种来认可了。

如果你是这样一位不关心数学或哲学的普通人,那很抱歉,我说了一大堆你不感兴趣的人名和不感兴趣的理论名字。为了补偿你的损失,让我向你介绍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在专家有分歧时,帮助我们解决这个分歧。

这种方法叫德尔菲方法(Delphi Method),它是这样操作的: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发送到许多专家手中,让他们写好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发回到某个主持人手里。

2.主持人汇总这些不同专家的意见,写出一个综合性方案。然后将问题和综合性解决方案再发送到那群专家手中,让他们根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最初的意见。

3.那些专家会将修改后的意见再发给主持人。主持人再汇总修改综合意见,再发给专家。如此反复多次,可以得出一群不同专家的共识性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之间并不能直接交流。这样就可以避免少数传说级专家主导全局,干扰了多数普通级专家的独立判断。

如果连德尔斐方法也无法解决专家之间的分歧,那就说明这个问题确实过于复杂。基于实用的目的,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采取下面要介绍的低成本试错原则。

四个练习:

1.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分歧,且不是顶级专家之间的分歧,就是普通人之间的分歧,你会怎么解决这个分歧?你考虑过向专家求助吗?

2.如果你曾考虑过向专家求助,那你是如何寻找那些专家的?

3.在你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你倾向于认可哪位顶级专家的想法?你了解其他顶级专家的想法了吗?

4.在你感兴趣的通识领域中,你倾向于认可哪些顶级专家的想法?为什么?

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

在知道专业可信原则后,我们还需要知道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常识。

用大白话说,如果一个人因为收了某些好处而说出一番言论,那此番言论的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比如,假设你在某餐厅吃饭,店家说只要你拍照发朋友圈,并夸奖这家餐厅的菜做得好吃,那就给你优惠50元钱。此时,你有没有可能为了省50元钱,而选择昧着良心说那家店的菜好吃呢?

知道了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后,我们能立即意识到,广告是一类可信度很低的信息,因为广告必然是利益相关的。现有某剃须刀广告,那必然是夸奖此剃须刀有哪些优点,不可能自陈缺点。这款剃须刀卖得越多,买剃须刀的既得利益者就越有钱,就又能拿出更多钱来打广告。

王婆卖瓜,一定会自卖自夸。所以,王婆和她卖的瓜必然利益相关,王婆对瓜的夸奖,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这不是说王婆卖的瓜一定不好,而是不一定有她说的那么好。

儿童很难抵御广告宣传的影响,成年人则知晓广告不大可信。不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成年人能抵御硬广告,却很难防住软广告。比如,假设你脸上长了青春痘,专业一点叫“痤疮”。你上网寻找治疗青春痘的方法,结果看到网上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用了某某祛痘软膏,三天后青春痘就消除了。于是,你信以为真,也去买了那款产品。

这就是软广告的力量,它不直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是假装自己是一个客观中立的消费者,为其他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其实,那篇文章并不是真的消费者写的,而是商家自己写完以后发在网上的。如此,比起硬广告那种赤裸裸的利益相关,软广告看起来没有利益相关,也就更容易骗到人。

我们可以看出,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最大的应用难点在于,哪怕真有人收了黑心钱,我们也很难看出来。软广告之所以软,就是因为它看起来不是广告,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比如,某企业冠名支持某慈善活动,这看起来就像是企业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造福大众。但实际上,它也可能是精心策划的软广告,目的就是为了推广企业知名度,让大家觉得这家企业很有善心,多去购买这家企业的产品。

制作广告和反抗广告是一场竞赛,它是广告策划者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智力比拼。消费者试图识别隐藏得很深的广告,而广告策划者则尽其所能地将广告隐藏得更深。两边互有胜负,不过消费者胜少败多。毕竟,广大消费者并没有收钱去提防广告,但广告策划者却是在收钱制作广告。后者的达成自己目标的动力似乎也更足一些。

两个练习:

1.从网络上找一些硬广告,并说明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硬广告。

2.从网络上找出一篇隐藏得较深的软文,并说明你为什么认为它是收了钱的软文。

低成本试错原则

在我们综合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做出最终决策之前,要使用低成本试错原则。比如,假设你想要报名参加认真想的课程,那你应该先不花钱读一读认真想的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然后花一点钱买我写的书,觉得不错,再花更多钱报名上课。甚至,你还需要了解一下市面上其他提供批判性思维教育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先去低成本了解一下相关信息,再做出最终决策。

就像是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做决策也要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货比三家。很多人会把这个步骤反过来,一开始就选择高成本的试错方案。除非你的资源比较充裕,否则不要这么任性。

这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最厉害的专家也不能预知未来。所以,我们应该摸着石头慢慢过河。而且,要先摸便宜的石头,再摸贵的石头。

这个低成本试错原则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很难。比如,有些机会一直在你眼前诱惑你,吸引你付出极高的代价去把握它。直到事后我们才能知道,当初那个机会究竟是真机会还是假机会。炒股的朋友可能有此经历,原本定好只花点小钱试一试水,结果在大起大落中没有忍住诱惑,然后赔了一大笔钱。

有无数人会把一些本来并不稀缺的东西包装成非常稀缺的东西,然后骗你花大价钱买下这些东西。低成本试错原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它能帮助我们抵御这些虚假的稀缺性,让我们免于被他人所坑骗,也免于被自己坑骗。

要想坚持低成本试错原则,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到能抵御诱惑,而且要心甘情愿地放弃一些可能存在的巨大收益,因为高收益永远和高风险并存。如果你的抗风险能力不够强,那么更需要遵守低成本试错原则。

其他值得一提的信息评价技巧:

判断信息可信度最主要的三个原则,就是科学第一原则,专业可信原则,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在综合各种信息做出决策时,我们还要遵守低成本试错原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值得记住的小技巧,如下:

1.新信息一般比旧信息更可信。因为新信息的生产者可以在参考旧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更周到的思考。

2.列出参考文献或信息来源的信息,一般比没有参考文献或信息来源的信息更可信。后者可能是瞎编的。

3.优质信息一般有一定的发布门槛,就像期刊上发的论文会有审稿人来把关。完全无门槛的信息发布平台,优质信息的浓度会很低。

4.如果多个不同的信息源给出了同样的信息,那么此信息算是通过了多角度复查的标准,较为可信。大家在查找重要信息时,要记得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复查,从多个不同信息源处核实。

5.优质信息往往会互相引用,就像优秀的论文会引用其他优秀的论文。所以,如果某个信息被一群优秀的人反复提及和引用,那么它可能是很优质的信息。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优质信息,那就可以顺藤摸瓜地找出更多优质信息。

可信度低不意味着错误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可信度高不代表信息为真, 可信度低也不意味着信息为假。也就是说,可信度的高低与信息的真假,是两个独立的维度。

1.信息的可信度:一个信息与人类整体的信念系统相融贯,那么它的可信度就很高。

2.信息的真与假:一个信息与事实相符合,那么它就是真的。

由此可以看出,当人类整体的信念系统不够好时,高可信度的信息依然是假的。比如,古代人类的的整体信念系统认为大地是平的,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有人说“地面是弯曲的,大地其实是球形,并且在飞快地绕着太阳转动”,那这个信息的可信度非常低,当时的人们会认为这是疯言疯语,不会当真。不过,它事实上是真的。

再举些例子。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和月亮都绕着地球转”,这是对于他们来说最可信的信息。要等到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时代,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月亮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更加可信。同理,在黑天鹅被发现之前的时代,“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是非常可信的信息,“有的天鹅是黑色的”是非常不可信的信息。后来,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才让“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变成不可信信息,“有的天鹅是黑色的”成为可信信息。

换言之,一个时代所流行的常识是非常可信的,但它可能是错的。科学研究所得出的新结论也许突破了我们的常识,它们乍听起来很不可信,但要等到时代不断发展,人们才渐渐接受那些听起来难以置信的研究结论,科学才逐渐转化为常识。而且,科学在未来还将取得长足的进展,今天我们以为千真万确的信念,以后就可能被推翻。

今天,还有人相信上帝,相信神佛,相信算命,相信各种各样的伪科学和神秘传说。还有人不相信演化论,不懂数理逻辑,不理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再过几百年,也许人人都不会相信上帝或其他超自然存在物,人人都知道演化论,数理逻辑成为大多数人的常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变成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内容。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完全有可能。最初,只有像牛顿和莱布尼茨那样的旷世奇才能掌握微积分。现在,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理解微积分。

这是人类较之其他物种的优势。人类能保存祖上流传下来的知识,我们不需要重复发明微积分和数理逻辑。等牛顿和莱布尼茨以及弗雷格和罗素这样的巨人发明出那些伟大的思维工具后,我们只需要去文化应用商店下载并安装这些思维工具即可。学习已有的知识比创造新知识要轻松得多。爬上巨人的肩膀比自己成为巨人要轻松得多。

可信度的调整与贝叶斯定理

虽然可信度高的信息依然可能出错,但我们还是要按照依据信息的可信度来做出决策和行动,这是我们能做的最不差的决策。

假设现在突然有人告诉我,外星人乘坐飞碟来了地球。那我断然不会相信这个信息,因为它与我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违背,它对我来说可信度非常低。但是,如果有人拿出了外星人的高清照片,拍摄了高清的视频,那我对这条信息的信任会增加一点点,不过还不是很高。

等到我亲眼见到外星人,和外星人直接沟通过,了解他们是如何实现星际旅行,并且知道他们来地球的合理动机,而且还要看到它们展示出超越地球水平的科技,我才会真的相信这是外星人,而不是惊心设计的骗局。

曾有人问我,要怎么样才会相信全知全能的上帝?

很简单,只要上帝出现在我面前,施展其威能,扭曲自然规律。比如,让红海分开,让死人复活,让低温条件下也能进行核聚变,我就信上帝了。

人类对信息的可信度判断涉及贝叶斯定理。贝叶斯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数学家,他提出的这个贝叶斯定理,在我们中学数学课本中称之为条件概率公式。这是一个调整主观可信度的公式:P(H|E) = P(E|H)P(H) / P(E)。P(H|E)的意思是基于前提E下的H的概率。E就是一些我们收集到的数据,而H就是我们对这些数据提出的解释性的假说。

换言之,对于任何事件的发生,我们都会有一个猜测性的主观先验概率。接下来,我们获得了一些新信息,然后将新信息输入贝叶斯公式中,计算出后验概率。后验概率可能比先验概率高,也可能比先验概率低,视具体情况而定。

假设真爱是100分,无爱是0分。你最初认为男友对你的爱意只有30分,但他后来送给你一大束玫瑰,你便将这个分数调整到60。他约会迟到,你便将这个分数调整到45。他在你生病时对你无微不至地照顾,你又调整到80。他背着你和别的女生约会,你就将这个分数调整到10。一般来说,你获得的新信息越来越多,你对男友的判断就会越来越准确。

不过,在社会科学里有个麻烦,人是一种有自由意志的动物。你男友听到你在心中冷冰冰地通过贝叶斯公式计算他对你的爱意,他可能很生气,于是立即和你分手。所以,我们在心里默默通过贝叶斯定理计算概率就好,不要说出来。

其实,这个贝叶斯定理也无需大张旗鼓地强调,因为大家事实上就是这样调整主观可信度的。假设你原先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只有20分。而我跟你说这种能力非常重要,它有90分。于是,你可能会在自己心中默默地将重要性分值调整到40分。在后续的日子里,你还会听到更多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有人说它重要,有人说它不重要。于是,你自己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的判断,也会随之调整。你心中的那个数字,会默默地上调或下降。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将新信息输入贝叶斯公式中,不断将先验概率调整为后验概率,后验概率便会越来越接近真相。这个过程中会有起伏和波折,但总体来看没有问题。当我们输入的新信息是强有力的证据时,我们对信息的主观可信度的调整幅度就会很大。当我们输入的新信息较为无力时,可信度的调整就很微弱。根据证据的力度来调整可信度也算是常识。比如,在法庭上,如果我们既有目击者证词,还有作案凶器,甚至有DNA证据等,那么就会大大提高被告有罪的后验概率。如果仅有目击者证词,那么被告有罪的后验概率提高幅度就没有那么大。

人类的大脑中自带贝叶斯概率计算器,这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利,大家且行且珍惜。有些人的思想特别封闭,不愿意接触新信息,死守着先验概率不放,不愿意对其做出任何调整,不去追求更准确的后验概率。复习一下绪论课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的三个人格气质:1.怀疑的习惯。2.开放的态度。3.公平的意识。这种头脑闭塞、心态固执的人,并不具备开放的态度这一批判性思维的人格气质。

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辨别信息质量的方式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利用自己头脑中的专业知识所做的中心策略,另一类是利用其他因素的外周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利用不太可靠的外周策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养成怀疑的习惯,才能抵御占信息总量多数的垃圾信息。

在外周策略中,我们介绍了科学第一原则、专业可信原则、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在综合各种信息做出决策和行动前,要采用低成本试错方法。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次要的信息评价原则,比如,新信息比旧信息可信,有参考来源的信息比没有参考来源的信息可信,多个不同信息源给出了同样的信息那就很可信,等等。

在专业可信原则中,如果在专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不知该相信哪位专家,那可以考虑使用德尔斐方法。

虽然我们一直是根据信息的可信度来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但实际上,信息可信度的高低与信息的真假是两个独立的维度。这意味着,最可信的信息依然可能是假的。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科学可能出错,但我们人类必须承担这个风险,因为没有比科学更好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了。

从贝叶斯定理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根据新信息,来调整自己曾经持有的主观概率判断。当我们获得的新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在心中默默做出的调整次数也越多,我们的判断就可能越来越准确。我们要根据证据的力度来调整后验概率的值,证据很强力,调整幅度就大,证据很弱,调整幅度就小。

下节课,我们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搜索优质信息的好方法,同时也会推荐许多优质信息源,从而提升大家的信息搜索能力。

作业

这节课有3个作业:

1.完成这节课的所有练习。

2.反思一下你当下被动获取信息的的方式,你认为其中的哪些信息源是优质的?哪些信息源是劣质的?为什么?用500字以内的篇幅说明一下。

3.反思一下你当下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思考一下可能的改进方案。用500字以内的篇幅说明一下。不用太强迫自己,因为下节课会讲很多好的信息获取渠道。


相关课程:

绪论(1):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绪论(2):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

绪论(3):如何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生存指南(1):信息素养是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会不会经常望天 想着天的上面会不会有一片海 宁静蔚蓝 浩渺无边 你是否曾无数次透过窗对着夜空出神 幻想那里有成群...
    陌上草尾巴阅读 565评论 0 1
  • 在小区里,我注意到有个八十岁左右的老人骑着一辆带斗儿的三轮车,每天循环在不同的垃圾桶旁,淘置一些可以换钱的物品,...
    驼安阅读 568评论 0 1
  • 今天晚上感动得流泪,深刻的体悟到,财富的本质是情绪,健康的本质还是情绪,当然关系的本质也一样!大家与其去...
    大道至简01灵阅读 19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