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烦恼》读后感

《阅读的烦恼》读后感

作者 张炜

生于特殊年代,书读的少。

现在有时间了,想读书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读书从未想用码字挣钱。只是应了老话,缺什么就想补什么。

读张炜这本写,纯属偶然。

首先在茫茫书海中,不知道读什么书;其次读了几本书,觉得好累,别人是在读,我在吃。

寻求网上专教阅读的某知名xx课堂App网站,仍不能做到一目数行。只得在书籍中寻找方法。

《阅读的烦恼》的题目正对我的需求。立即开始我的阅读。

笔记之前,照例了解一下作者。

张炜 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三百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

矛盾文学奖获得者。

专业作家,且获得这么高的名誉,暗自窃喜找对了书。

找开目录,原来是散文,其实在书的封面上就已经有“散文丛书”的文字,当时精力集中在书的题目上,没有注意到这行小字。

有些失望,不是我要读的书。

既然书已经借来,就看看吧,之前我也很喜欢散文,读过林清玄的散文。

作为一名普通的阅读者,很多文学的理论的不大懂,阅读过程中,对书中的一些内容有了共鸣,产生了兴趣,便写下读后感。

回到正文。

此散文共分二辑

第一辑  明天的笔

在第一辑中有独立的十三篇散文

1. 明天的笔

在他少年时代,他对书籍的认识及他当时的写作对他的影响,确定明天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丢掉手中的笔。

用明天的笔记录一切,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

在对明天手中笔的美好憧憬中结束了他的童年。

明天何其多,可以永远写下去,永远有明天在等待它,这就是明天的笔。

而写的永远是“明天”的前一刻。

作者写到:“书籍让人不安分,让人沉静,让从幻想,让人痴迷向往未来。”

的确,一本好的书籍开阔了人的眼界,在书中认识人生,认识人性,认识到我们视野范围外很多未知。

书中有些与现实生活曾何等相似,阅读过基督山伯爵,书中的小人物,为了自己的私利置人于死地。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种人仍比比皆是。

现实中也幻想出现基督山伯爵这样的人,为正义复仇,一解心中之恨。

作者在少年时期就用一支笔涂抹,用笔下的文字,获得满足与快乐。

是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写作有治愈功能,深有体会。

写,(我不敢用写作二个字)可以将心中的喜怒哀乐付诸于文字,与自己对话,记录美好,其作用不亚于绘画、摄影。大自然的美景都可以在笔下栩栩如生;各种人物,高尚的、卑鄙的,美好的、丑陋的,都可跃然纸上。

绘画、摄影获得的,文字都可以展示,且更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所以也想有一支明天的笔,记录一个又一个明天前的一刻,拓展一点幻想,明天明天的一切,给人活下去的勇气与热情。

2. 羞涩和温柔

作家不能从作家的外表和作家的职业下定义的,作家是什么?

他认为作者是“源于生命和心灵的一种创造活动,一种沉思和神游,深入到一个辉煌绚丽的想象世界中去的。”

同意这种定义,作家是用心来描述发现这个世界的人。

作者认为,作家还是有一些特征的,那就是羞涩有温柔,他认为一个不羞涩不温柔的人成为不了作家,

他将羞涩与自尊连在一起。

将温柔与宽容和体贴的悲凉联系在一起。

他说没有这二样,作家就脱离了艺术生涯。

理解写者,首先要正义,善良,才能写出有情感的文字。

作者说

他说写作的人,往往生活曲折。“一个人在逆境中可以变的得沉默寡言,可以变得深邃,外界不可抗拒的压力使他不断地向内收缩,结果把一切都缩到了内心世界中去。”

是的痛苦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内心的体验更生动,思想向泉水一样涌出。没有生活经历的人写不出有分量的文章。

当你接收到了外部世界强加你的不公平与屈辱时,才会有创作欲望。

作者说,每一个作品后面都有作者的面孔,好的作品应该是娓娓闲道来,有内向性,如同作者,他们的作品往往不会一下引人入胜。

不大理解这段话,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时间去揣测作者的想法,为什么不能简单的表明自己的思想呢。比较同意现在的一种写作方式,手机上看文章时,竖屏一行一行的字分明,让人即可以快速阅读,也能很容易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

作者表述有的书开始阅读时觉得还行,越读越觉得浅薄,没有根。

真正有学问的人,不拘泥于书本理论,越被生活折磨过的人,越能写出好作品,其本人的外表越显得抽纳,收敛,往往这些人写出的文字,让人觉得啰嗦,但其内容越看越有味,他在用心写,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人能静下心来读这样的书。读书成了功利的一部分,浪费时间的方式。

这类作者的共同点往往非常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疾恶如仇。我想,因为他们包括自然界那里有最善良纯洁吧。

作者认为唯有劳动能让人与世无争,改变鼎性就是专心做一件事,少了与人打交通,所以外表变的木纳,但,内心充足。他说“任何劳动都连结着一个广阔的世界。”我想当然也包括写作。

过去水手

这章里有三个故事

第一小节  水手

作者认识一个在海外工作的水手,这个水手除了在海上工作(接地气),同时也写作,因为他有在大海上的经历,又是用心去写,真实地记录他在海上的所见所闻,所以他写出来的小说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

第二小节

这个小节中,作者认为真正的作家应该是个水手,但他说的不是去当水手,而是要像水手一样,到生活中去体验,在精神上提升,否则即使是水手,也是平庸的人。人从一出生就如同在一块甲板上,勇敢面对大海的凶涌。

“世界变大的一刻,人就变小了,不再为一已的荣耀而惴惴,不再为眼前的虚幻而激越。真实的存在、揪心的痛楚,这些都要伸手抓住,要有勇气面对它,它们 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我闪也会化为它们 。从这一刻开始就学会了藐视,学会了嘲笑。学会以了安定上。”

作者的这一段我觉得非常精彩,自己站的高,就会脱离尘世的痛苦,正视磨难,就不会为曲曲小事折磨自己。眼界打开了,还有什么能打倒自己的呢。要做过这一点,还是要获得“道”多看书,多观察、思索人生。

提到梅尔维尔写的《白鲸》,和博击在蜜西西比河上的马克吐温及硬汉杰克∙伦敦,他们都有当水手的经历。可以找来看看。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二点不能失去:自尊与知性。我感觉是保持人性的善良和掌握知识。

第三小节

一个作家要有水手的兴致

寂寞营建

在什么环境下写作,以什么样的心态写作, 不要有征服的想法,踏踏实实的、静心地写,把自己的思用墨倾倒在纸上,才能有所获。在功利的现实生活中做到寂寞的写下真实的、客观地反映社会面。

人生麦茬地

夏日的麦茬地的影响,银亮的麦茬,老人的劳作,母亲的儿子如同新长出的麦苗,但他要去远方,因为年轻不知道以后的岁月,老人知道,作者说年轻人的世界火火爆爆,老人的日子死寂无声,其实人生都一样,最后都会走在同样的路上,人生就如同一茬茬的麦茬。就是一个重复。

描写他回到家里见在地里做活的母亲。母亲年轻时候的样子,百灵鸟传情与父亲的结下良缘。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真的文学,是文化的根邸。

望海手记

上篇

都是讲他少年时认识的一些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一个少年因另一个恶棍的小孩而死。

小路

在一条通往大海连着昨天和看不到未来的小路上,曾经消失的L和另一个少年。

内有十三篇文章

时代:阅读与仿制

文学进入了模仿时代。从各方面都模仿,大家说时髦的语言,穿流行的衣服,没有单独的生命体对世界独特的认识,一切都变得盲从,没有真正的文学。这种阅读是有害的。

阅读可以开发心智,但不能模仿。在阅读中释放自己的灵魂。

现在是“共同的牢骚和伤感,共同的嘲讽和颓废。”是文学的倒退。这种阅读有害。

什么是真正的小说家:是发现奇迹,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时间的推移,他又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全部,做到很难。

文学不要以政治和经济为中心,要以自己为中心,重视土地,才能捕捉到天籁。

提倡看屈原和卡夫卡的著作。认为这才是世界的独语,不是加入现在这个喧嚣世界的合唱。阅读是一种交流,作者说因此也是陷阱。现在阅读的作品长的太像了,往往没看结尾就知道结尾了。故作者说,作品交错投影是非常严重的。

非职业的写作

非职业写作是真正的写作,写作与其它学科不同没有职业,职业的作家不是真正的作家,符合社会的需要而写,只能称作职业化的操作。

关于“写什么”和“怎么写”

作者认为大家一直探讨后者,其实后者只是一个写作技巧,怎么写中要包含用什么写,他认为要用心写,还是提倡不要模仿,商业化的写。

此文章是1994年6月23日第二届上海长篇小说大奖感言。

语言:品格与魅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不用刻意去造字。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语言,语言的品格与人的品格互为表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人说什么话吧,朴实的人和奸诈的人说话一定不一样,有修养的人与低贱的说话一定不同,等等。

作者说:文字就应该朴实,不要把简单的意思 和事物说的复杂化。

诗人

作者写了一个他钦佩的一个诗人。

他描述这人诗人的诗章里,充满了了正义和爱不停地奔走乎告。

诗人有欢畅的岁月,也有坎坷的经历,甚至腥风血雨。诗人应该拥有内心的善良,有一颗质朴而崇高的心灵。

他之前也提到过,诗人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是的人们的思想能用极少的文字准确、优美的表达出来,太不易了,越是简单的越是不易的,如同做人,做个简单的人不易,总会被世俗社会牵着鼻子走,

感想,一个好的诗人,一个好的作家,或者说,一个文字表达的人,都应该为正义呼喊,扬善,斥恶,歌颂美好,否则文字的意义失去。

最近也看到推荐一个“著名作家的新作,与他之前的小说一样(据说此小说名扬到国外,我曾经看过这本小说),也充斥着裤带以下的情节,真得对他的内容不认同,诚然如同小说的作者所说,小说的情节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真实反映吧,有点太原始的本能了吧,是否与动物的本能区别不大,小说是为了给与动物不同的人看的,其产生的效果呢?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荷尔蒙太多的成年人起什么作用。

也许18世纪的西方国家刚进入工业时代,还没有到现在这样富裕的阶段,更多的是社会的不公平,没有进入到富裕后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及文字也充满铜臭味的阶段吧,所以对社会充满了质疑,产生了一大批到现在还流传的经典作品。

阅读的烦恼

此节有二十五部作品札记。

觉得非常有意思,本来在看前面几单时,有点错错欲睡的感觉,读到此来了情绪。

此书的中心 作者有一句含义深刻的话:阅读不一定幸福。折磨常常多于欣悦。

理解是否有的书的内容太糟糕,太费解让人烦恼,抑或找不到可读的书。

第一部札记文本,是L.B的文本

这个文本的特征就虚假,因为“画鬼容易,画狗难”前者谁也没见过,用奇特怪引诱他人,文学的倒退,因为先人的文学水平到了一个高峰,不能逾越了,就糊

编乱造,毛主席早就批评这种文风,不为劳动大众服务。

第二部札记  M.K的矫揉造作

这种文本就是花里胡哨,用的是捏弄和造作。以掩盖写作中的苍白。

第三  失去天真的孩子

这个范本,让天真的孩子失去真实,因为现在像很多人回避真实,让孩子不孩子,让孩子不像大人,这是商业社会对年轻人生命施加的一份残酷。

第四  意淫者

批评有些人,利用自己的身份,写出一些胡言乱语,浅俗的东西,尽然有喜欢的。不知道指的谁,反正有这样的作者和作品问世。自己的意淫,能作为文字写出来

脏别人。

第五 匆忙的媚俗

一个作家,匆忙就会媚俗,因为匆忙与劳动相对立,所以写作不能赶时髦,不能为迎合世俗而去写作。

喜闻乐见不一定是优秀的作品,要看他的对象是什么群体。

积极性、真理性、具有现代意义,促成美好生活,可融入向前的历史才是优秀的作品。

写者如匆忙,必然就会荒唐,因为要满足世俗才慌张写下荒唐的东西。投其所好,玩味性是这类文字的特征。不昧着良心写这种东西需要勇气。

第六  落入

又在写另一个人。这个人留下据说几部书,等他离开这个世界后,作者重新翻阅了这几本书,发现根本没有自己独立于世俗社会的影子,也是落入世俗。可见,阅读真的好难找不到好书看

第七  可爱,不幸

写一个二十多岁就离世的作者。

肯定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写者,他喜欢谈论大地,能捕捉大洋彼岸的声音,等能让人理解的东西。是一个写真实的人,可惜作者没有说这个作家的名字,否则可以找来一看。

第八  不再失去的自由

谈论H.T.M 他的性格,他作品的风格,抓住自己的灵魂自由,歌唱一切现实的,包括人、草、海浪、树木,和人所具有的隐秘、羞耻,他蔑视所谓的羞耻和愧疚。不像有些人掩饰生命中的污痕。

第九  与生命等值

作者说的这个人,作品、文字是他生命的剪影和倒影,且是一生,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某个时候可以体现他的生命,但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而这位作家,从始至终都与自己的生命等值。

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还是赞扬保持文学的纯洁性,不为世俗所干扰。

一个人的人生也分为四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表现。

秋季是最好的季节,因为那是收获的季节。

他称赞这位作家的秋季为:举重若轻,大道无法,轻车熟路。

第十  丑

讲豺狗的丑,吃草原上的猛禽吃剩下的食物,待猛禽离去后得意洋洋地说它是这个草原上的强者,

人也如此,得到别人的钱,说是自己挣的。应该得的,用各种办法骗别人骗自己,让获得的变成合理的。

  第十一  查无劳迹

说一个外国人的文字,不是呕心沥血写出来的,这没有一点劳动的痕迹,这样的文字如同冬天的雪花,暂时的壮观经不住天气的回暖,

强调不要用虚幻来写作,要用能打动人的接地气的写作方法反映真实世界。

第十二  色盲之哀

色盲指的是一些人没有能力,这些能力是 原生的缺陷,但有人不能正确对待,非要在自己的缺陷中喋喋不休,可以认为不慬装懂吗,作者认为这是悲哀。

第十三  蓬蓬与谦谦

对大陆及另一个地方(有知道指谁,)将蓬蓬比喻为大陆而谦谦指另一个国度,

第十四  质木无文

讲传记的写作需要什么精神,“一个真正杰出的人才可以更好了写出另一个人,”传记中要有作者的激情在内,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积,质木无文指就是一些传记没内容。

真正的传记写作者,是“以自己过人的洞察力再现了另一个时代的人物,充分地展示其心灵的皱褶,洞察深处的隐秘,吐露在悲哀和大喜悦。”“不为展示而展示,而被另一个生命奇迹所打动,他出色的想象力、还原的能力……。”我理解不要哗众取宠,要有热情,再加上表达能力有技巧。

第十五  安静赞

作者为什么赞安静,什么是安静。

写一生的回忆时,能安静下来,没有了从前的匆促,能客观,能宽容地记录所经历的甜酸苦辣,记录旅途,让读者也一起安静,我看林清玄的散文就有这样的感觉,有这种书阅读不易。

第十六  怀疑

不要对一些书提出怀疑,任何一本书都有局限性,过多的研究,是因为被现代生活纠缠的太多的缘故吧,一代以一代人专门从事对它的研究,让它的魔力缠上,不能正常生活了吗?《红楼梦》就算有浅薄,也不能这么说吧。

第十七  封闭

写作者要适当的封闭自己,外界的信息扼杀人的创造力,阅读时有各种文字垃圾压向你。有了快捷的信息,垃圾快速传递。

作者:很难找到稍微质朴一点的文字,存有一点点真实的书了,

这就是主题阅读的烦恼吗,自己去费力的找和甄别吧。

现代工具已经在掏空人的灵魂,有这种感觉,有时真想砸了手机。

有人看了一些信息,就炫耀,如豺狼,吃了猛兽剩下的东西,炫耀它们是草原的主人。实际就是个邮差,这类人的话是,这样的消息你还不知道吗?捡人家的吃,不就没有自己的灵魂了吗?

“封闭即是摈弃那些耗氧的东西,使它们不能挤入我们的空间。“

第十八  率性的D.L 

看看他是如何率性的。

写一个女性作家,从文字上就率性,起真实,对读者对自己都如此。虽然她是直截了当地写作,但作品非常有魅力。不知道说的那个作家,浸泡在酒里和文学中的一个。她写东西没有顾忌,啥都写。看似随意,啰嗦却有魅力有岁月的芬芳。轻松自然放松是她写作的特点。

第十九 大玩家

他说这个作家很有趣,所以叫他大玩家。说他没有知识分子的立场和批判性。

第二十  干净

写一个作家,留下的文字不多,但每个字都像被水洗刷过一样,没有被时代的污泥浊水污染。

第二十一  永恒的自语

什么是自语?静下心来,与嘈杂的外界保持一定距离,用心去反映实实在在的世界。

作者赞成自语,现代文学如果追求形式,就加入了表演行列,纯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指的就是这种形式。大多数劳动者并不需要这种功用的文字。

有时自语和表演可能会在一个作家的文字中移动和交汇,但主流只能是一种或自语式的写作,或表演式的写作。感觉还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比较好,视不同的体裁而定。琼瑶阿姨的书就不能流传下去,只是昙花一现。

表演式的写作是技法,可能袭和转让,而自语式的写作是记录作者的所有情感,独一无二。

感悟:有效的避免粗俗的方法就是记录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所思所悟。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想写,不为给别人看,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

第二十二  暗伤

什么是暗伤?拾人牙慧,追求时髦是一些著作的暗伤。

时髦的作者跟着追求时髦的阅读者写出的东西,表面上会被认为是天才、智者,但完全相反。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写作者把书斋的窗户打的太大,让外面的信息进的太多,加之本人抵抗诱惑的能力太差,故作者提倡暗语。

应该用朴素和传统的方式去写。

第二十三  思想的表达

作者的观点,思想是不能够用思想去表达的。

思想只能转述。

思想的发现与思想的转述的区别。前者不能与科学一样去认证,后者需要。二者不是同一概念。

思想的表达指的是用一种形式去表达。而诗是思想表达的唯一形式。

第二十四  没有一句诗

啥意思?说是一本华丽装饰的外表下的诗,空洞无内容,是浮华词句的堆砌。生活中有鲜活的内容才会产生诗。

金句:诗是某一个,而不是某一首。

第二辑  传统和现代

此节讲了八位作家

作者对这8位作家非常着迷,喜欢追踪这几个作家的生活轨迹,所以就去了。

我也有过这样的冲动,如读了基督山伯爵,就想去法国看看。看了《鞋狗》就想去美国看看,看他曾经生活的过的地方。看了嘉丽妹妹就想去美国看看,其实她生活的地方芝加哥已经去过了。

作者说这些作家“他们离去了,但他们也留下了,生命是难以消失之物。”

他们的居所是他们的象征,所用过的东西,还能散射出他的原子,那是一种能量。

我理解,这是作者对这八位作家的热爱,其实质是指他们的精神财富留在世上永恒。

感悟:作者说“生命是难以消失之物”。我跳跃思维莫名地涌上脑海,生命是平等的,即使是一个平凡的生命,没有耀人的光环,只要来到人世,无论从事何种劳动(写作是另一种劳动)都有意义。

所以生一个孩子,培养出一个有用的人也是为世界做了贡献,如此也诠释作者此节中最后一句金句:“有一些强大的生命最后离去,真的很难很难,你留下不离去的生命吗?丁克族?

第一位:苏东坡之波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一生起伏,有显赫也有坎坷,大起大落,一生被任被免,在任职贬职的路上奔波。

作者写了苏东坡在他的家乡胶东半岛,现在的蓬莱阁小住时的情形。现蓬莱阁里有块有他的石碑,上是苏东坡的笔记,自由畅美。

提到胶东半岛,那片天色,那片海,和清冷的气氛,不由的想我选定的后半生的家,我的归宿,山东威海下面的一个小县城,中国的最东面,最早见到日出,最晚与太阳道晚安的地方……。一个让我的心身安静的地方,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听着日落之后的蛙鸣。

苏轼在杭州的足迹,整修西湖,留下举世闻名的“苏堤”

苏轼的“童心未泯”,无论在宦海沉浮,被贬,被宠,多次死里逃生,仍像个孩童一样,纯洁无邪,这就是一生追求完美的结果吗?也许正是他的童心,才让他活到65岁,在当时这个年纪已经是高寿了,何况他还不断的被当时的朝庭迫害。

晚年遇到了红颜知己……朝云,然而朝云的离世给了他最致命的一击。

好的词句:水波扑扑,都是诉说。

第二位  歌德之勺

德国之旅。他从北到南的走的,行程:波恩---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有歌德的故居。

歌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作者认为只有李白和屈原的诗能与他媲美,但离现在又太远。

对《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感想,感悟饱满,发自内心的,没有用什么技巧。仍不失为一篇不朽的著作。

介绍歌德故居,对厨房的大勺子特别感兴趣,由此引伸曾高朋满座,人生者是过客,只能取一勺饮。

感悟:有多少人看透人世,都在为子孙,为给别人看,挣房子,挣票子,其实够了就行这句话谁能做到,谁之过,人生观还是外部环境?

推荐了几本书:

歌德的二卷回忆录《诗与真》,与一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作者说他的长篇和短篇戏剧样样皆精。《浮士德》他写了几十年。七十岁时还同一位少女热恋,认为人们在世上取一勺,但他的勺子比别人的大几十倍。

恩格斯评歌德的二面性即叛逆及小心谨慎,与他是官员的儿子有关。

第三位    爱默生的礼帽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超验主义哲学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

美国经典作家,善于演讲,(查一下是否与基督山伯爵同时代,好像有个人也喜欢演讲,当时流行的就应该是同年代的。)十九世纪传播工具的限制。

著作《论自然》

有句话很好:“非职业化的作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为钱而写的人,才真实吧。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

爱默生-----波士顿-----又定居于康科德,作者说康科德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城,没有比它更漂亮的了,静谧。

离这个小城不远的一个有名的湖叫“瓦尔登湖”,湖边住着的是梭罗(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还有其它著作,以后挑重点来看。

介绍他地故居时,提到角落里的一顶小礼帽。意思是如同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爱黙生。

在他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这一年,六十三岁的他去世,在他刚写的《终点》这首诗里有一句:“衰老的时刻来临了,应该收帆减速……

爱默生与梭罗

第四位  佐藤春夫馆

佐藤春夫(1892年4月9日~1964年5月6日),日本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以艳美清朗的诗歌和倦怠·忧郁的小说知名。活跃于大正、昭和时期,获得过日本文化勋章。

生于和歌山县新宫市,主要活动地和生活地为东京。

他是一名日本作家,推荐了他的书《田园的忧郁》和《都市的忧郁》。他写的是散文。

据说他老年时写的《晶子曼陀罗》不错,但没有汉译本。

此人厌烦大都市。

他的故居有那个时代的情调,什么都小,将他在东京的房子布局原封不动的搬来了。所以叫馆。

第五位  艾略特之杯

美国纽约区的格林威治村,一个不算现代,但有故事,有传统的地方,(我没去纽约,觉得乱,还是没有做好功课)

这里有一个美国人怀旧的地方:“费加罗咖啡馆”,当年有许多艺术家光顾此地,其中大诗人艾略特就经常光顾此处。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原籍美国,后加入英国国籍。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最大的代表,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有影响的诗人和评论家。艾略特的主要作品有《荒原》、《烧毁的诺顿》、《四首四重奏》、《神圣的树林》、《家庭聚会》等。

为了挽留过去时光

艾略特去世时光,保留了当时的旧报纸、图片,特别提到当时用的粗糙老杯。没格林威治村如同北京的四合院,与繁华的纽约形成鲜明对照。

现在那儿非常乱,同性恋、(查理叔叔)无政府主义者聚集的地方。

那儿被称为“作家艺术家的圣地”有一些好的作品。

除了咖啡馆,很多著名的作家也钟情此处。

海明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他的墓碑上写着:“恕我不起来了!

菲茨杰拉德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缘》(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

惠特曼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0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生于纽约州长岛,他是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他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说艾略特之杯意为,格林威治村是一只满溢的杯,它盛满了怀念、安怡、温情、激动。

第六位  梭罗木屋

他在瓦尔登湖住了一年与爱默生联系密切,但有过节。

梭罗没有留下太多的著作,但他的精神动人,他不满于世俗,来到瓦尔登湖,在它的南边盖起了一个小木屋,与他的人一样,小木屋简朴,体现了回归自然

梭罗的观点: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所需甚少,要按照所需来向这个世界索取,对大自然对自己的心灵更有好处。他认为人类自身的贪婪,造成向大自然的无极限的索取。

据作者讲,这个小湖特别漂亮。

第七位  蒲松龄之道

他的人生之道,及他写作中的道。

对蒲松龄本人的看法及对他著作的评论。

民间研究鬼神,从境界上看是乡间秀才,但文字技巧现修养非常高,作者认为民间的秀才是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结合,而第一境界是美声唱法,(不敢苟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他说蒲松龄之道是松驰之道,他的写作轻松。

他看似借鬼道妖刺贪刺腐,实际对官场有羡有恨,很多是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是自娛的文字,是他精神上的支柱。

感悟,这也没什么不好,人用文字发泄心中的愤恨,是一种自我心理治愈。比起报复要温柔的多,可惜没有多少人向他那样轻车熟路的驾驭文字,完美的表达自己的心声,酣畅淋漓的将内心的情况一泄而出。

他的著作来源于收集民间的故事,加以整理。

崂山是蒲松龄活动的地方,说了他二本比较有意思的书《崂山道士》和《香玉》,有时间找来看一下。

第八位  惠特曼的摇床

他出生在美国的长岛名著《草叶集》。离纽约不远,坐火车半小时,有时间去看看,连同前面格林威治村和艾略特等四人一起去看看。

长岛是纽约人喜欢去的地方。

介绍惠特曼的家。特别提到一个他小时候睡的婴儿床,之后比喻小床为小船,长岛亨迁顿小镇是他出生的小镇,那时到处是林密草深的地方,作者将绿草比喻为海洋,惠特曼就是从这儿扬帆的。

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

二十一世纪之交时,作者回顾与前瞻,他说文学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新的世纪是新老交替的时候,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未能终结的新时期

七十年代的文学

作者认为关心文学的命运,就是关心人的命运。

新文学是从过去文学中来的,1949年到1976年前为旧时期文学。

新文学时期的特点为:因为政治变动的原因,人的思想试图摆脱束缚,出现普遍的批判力。

一共二十年多样子,到1990年前后。这二十多年他分了三个价段。

最初的复兴时期:1976----1985 

高涨期:  1985----1995

及当时作者的时期疲惫期:  1995------?

提出十年的概念。

三个价段的作家: 1.  复出作家  2.  知青代作家  3.  新生代作家(小部分出生于50年代,大多数出生于六十年代)

二 、目前的状况

新时期最初的作家的文学作品特征是,伤痕文学。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寻索承续。寻根文学。

1995年盛极之衰开始,因为西方经济的引进,导致道德伦理范畴演变,行政干预的部分失效,加之现代声像的普及,一切变得无序,享受放纵,向往和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崇洋媚外,快餐文化。

这个时期的特点,文学危机,掘毁民族文化,所以习大大说,文化自信。现在的传播媒介,比作者当时更甚。什么内容的内容都有,它们都不能称之为文学。

所以中国学界出现了“新人文精神讨论。

第三个阶段是新时期文学,体裁是:散文和文论。

三  、在潮流中

指1947年----1991年后形成的物质主义潮流,在全世界范围里形成,无论富饶还是最贫瘠的地方无一幸免,一定会影响文学创作。

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二种作家,一是跟潮流,一种是超越现实,前者是流云,后者是山脉。

四 、未来的走向

以当前的现实分析文学未来的走向。全球文化的互相联系与影响、金钱与性的魔力的永恒与和强大。(还应该包括享受主义的盛行。)

过去掌握了文字与文学谁就掌握了制动的手柄,但目前不同了,前者已经没有了优势。

作者提出了文学的责任,要拒绝一切非创造性的重复和东施效颦。

也许目前文学腐质是否能培养一个未来。(在纸醉金迷的时代,对金钱的追逐文学创作能否独善其身?什么样的作品能做到。)

未来走向提出了三条:

1. 文学与时代潮流共舞。

2. 坚守和抵制,产生卓然不群的文学。

3. 最有可能的是空前的无杂和多元一片蜂鸣,只有一些顽强者保持发现的浓烈兴趣,从自己的土地上汲取不绝的力量,成为历史时期人类精神的代表。

想象的贫乏与个性的泯灭

1、 中国当代的文学在脱离传统

这一小节,什么是传统文学,中国当代的文学是如何脱离的。

传统文学,先秦文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特点:执拗地入世,追求理想,倔犟,具有低层性,对物质保持距离。

秦汉  司马迁、王充等继承了先秦的文学。

而《论语》、《庄子》、《史记》、唐诗、宋词。

璀璨之星:孔子、屈原、庄周、司马迁、李白、杜甫,已经在被当代文学家溶入世界潮流的影响下所抛弃,他们消除了道德与伦理的禁忌,与物质利益合作,以言志为耻,还以为是破字当头,顺应了世界潮流。

知识点:言说北溟的庄周,辩理说难的战国时期的稷下先生。田巴“辩于稷下,日服千人。”

脱离传统文化的原因

1. 长期的禁锢,西方商业的流行文化压境。西方物质主义的消费文化,文学追随商品的年代,脱离传统文化。

2.禁锢初开的文学,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致命的一击。许多作者都去亲昵商品这张网。

3. 不让人愉快的儒学

儒学收敛、克制、中庸,讲文化的辩证法,它对中国的发展有利有弊。

传统对儒学的批判,混淆了儒学与儒学的操作(对儒学的批判时,不分昌盛与衰败),不同角度人的批判不是儒学。

其次,儒学与享乐与节制、放纵与收敛相左,才有了一定的市场。

这就是让一些人不愉快的儒学国。

子思的中庸对付匆忙旋转的现代世界不谓是一付良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儒学提倡诗礼乐,世界是诗的世界,世界需要诗,这是儒学最深刻的一面,为什么这需要看看《诗经》。

儒学“天人合一”,现代文学天人分离,人利益摆在第一位,最后伤害的是人类自身。

4. 竞争发展的极限

现代竞争与发展是有极限的,二种表现形式,一是无止境的物欲引发环境的破坏和文化的崩溃。

二是物质欲望达到一定程度后的颓废,沮丧,出现那么多的精神疾病。无聊,吸毒。

文化与一个民族兴衰的关系。这就是极限。

作家应少参与制造或认可发泄与纵欲的文化。

现代传媒通俗性的可怕之处,覆盖理性,各种低俗的抖音。

5. 不仅是文学的出路

全球一体化中,不丢失文化基因。三个自信。文学的末路:追求粗鄙、裸露和发泄,绝望和无聊,千篇一律的油滑,失去善意的嘲讽。

用中庸之道让它与中国的文化相溶合。民族勇气。不能盲目效仿。

现代文学不能等同现代传媒?

把自己准备好

他不用电脑写作,认为文字有内涵,我觉得无所谓。

写长篇小说主要积累,平时把自己想的记录下来。作者的书“外省人”可以借来一看。他写一个老军人退伍后住在海边一个油库里,六年就写他。里面的另一个人物:史珂,退却。写他在这个世界里重新把握自己的过去,把握眼前流动的生活。这本书的结构借鉴了《汉书》与《北齐书》。

人与人之间永恒的痛苦,是人性的弱点和枷锁?

他走出书斋,小说中植物知识非常丰富。

人老了爱读古书了,不爱写风景、物景了,我还没有。

传统和现代

传统中许多小说家也是散文家,从《红楼梦》后小说也变的高雅了,可与诗、散文相比了,诗人基本都写小说,但散文家基本都是诗人。可见散文的地位。记得有人讲,诗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啊,越简单的是最难的。

作者将诗性贯穿于创作中。他说通俗文学和言情武侠小说属于话本类,曲艺类。前者不是娱乐品,后者是娱乐品。

拉美文学对艺术表现力影响很大,但中国古典文学也同样也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出生于山东半岛的最东,与纯北方不大一样,胶东半岛有一些南方情调。那些方面,没理出头绪。待观察。

文学中那一种文学方式表达更兴旺一些,目前小说,集诗、散文于一身的小说。我认为《红楼梦》可作为代表作。

现代性的相对性,地域的区别,认识的相对性。

文学形式相对性,内容形式?

网络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但不会是主流,它还是比较幼稚和简单,甚至有一部分是文字垃圾。

纸与笔的温情

用纸写作的好处,我认为各有利弊。看个人爱好吧。

中年的阅读,不在于读什么,在于不读什么。中年人爱读传记、游历笔记、回忆录和目击记,地理勘察录探险记等。就是真实性,讨厌杜撰和虚构的文字。

中年人关心,在异地他乡,在另一个时空中发生了什么。

文字最重要的价值:忠实(忠实记录),无欺(不歪曲)

也可虚构,但如何有魅力是要努力做的事。不拙劣的虚构,如何用想象力激发人的欣悦,超凡脱俗的趣味,银匠般的耐心,打造极其微妙的细部。语感、质朴、简洁能让吸引读者。

筑万松浦记

作者想找个地方,做点有意思的事,选址,介绍胶东半岛二个地方,桑岛和依岛。

桑岛:秦始皇曾经派徐市(福)到东瀛寻找长生不老药,行前曾在此岛种植桑树,后带走三千童男童女和各类智慧人物,去了已发现的日本列岛,一去不回。“止王不归”即说的此事。作者到桑岛的感受。

依岛:离桑岛二、三华里的地方。把桑岛比喻为太阳,依岛就是月亮了。从前的依岛无人烟,备有遇难人需要的米水,想起林清玄散文中的“奉茶”。民风淳朴,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

港栾河

港栾河的发源地,风景。丰富的物产。

万亩松林

规模两万六千亩。人们对大自然的蕴含越来越陌生了,沉醉在网络小说中?

松林中的花草、野兽、季节,风雨。

人缘

中国古代二大书院:岳麓,其它待查,好像学术不兴了。

作者想根据书院特性,建一个书院。书院的最高级形态:私学。选地址的过程,地点、姿容,收敛的热烈、安谧。

作者说:深邃的思想和悠远的情怀,自古以来都成就于回避之地。在一个角落。

徐市(福)与“徐乡县”,这就是人缘,另一种人缘是帮他选址的人。

齐国与稷下学派与徐乡县的关系,百花齐放,百花争鸣之地。天下文心,焚书坑儒时的避难所。

在林中读书的美境,入林读书一天不累。充实的快乐和最大的休憩。联想稷下先生当时在此辩理说难的样子,美目修眉,仙风道骨。《史记》中的大迁徙。喧嚣中的静地。

开筑了

绘制蓝图的设想。

筑好了的书院,功能:让人安心又安居,朴素,与大自然连为一体。藏书访学研修之地。

古书院的三大要务:讲学、积书,游学。

作者建立书院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凡事不求广大,不追求虚名,不恋热闹。爱书籍,爱思想,勤奋劳动,不打扰别人。

他们书院的公约我喜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不得终日室内攻读或消闲懒散,每天于野外做工,所有劳务凡能自己动手,绝不找别人帮助。每人学一份手艺,农事、木工、园林、装裱、陶艺。不受时尚趋使,心安勿燥,勤勉认真,崇尚真理,是我喜欢的,为何不去看看呢。

“万松浦书院”的由来。有万亩松园,浦是河的入海口。

现实生活与小说,因数字化的文学,前者比后者更精彩,不同的愉悦和感动。文学与生命如同母亲不要孩子,就没有阳光了。

脑体结合

为什么要脑体结合,走出书斋才能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文字,关系到艺术的品质。思想的诗意来源于大地,他说一个日本作家每天骑一百多里自行车,就是为了有新的思路,看耐特的鞋狗,也是在跑步中产生很多思想,深有同感,大地能让人联想很多很多,坐在家里是想不出来的。毛主席早就讲,文艺到工农兵中去。闭门造不出车,或者是按套路写作,没有深刻的内涵。

他说身体接受磨损时,也正是思想忍受砥砺这日。认同此观点,在体力和精神都没有接受痛苦的人是写不出东西的,这不是写作方法能解决的。

写作的人要有自己的独立特受的空间,退回寂寞,让自己沉默,关健是让心沉默,当然嘴也要沉默。

看老书

书海无边,书很多,如何找到能读的书,也是习近平说的,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的一生有限,如何在书海里找到好书呢?阅读的烦恼啊。

作者给了一个思路,读老书,什么是老书?

中国古典和外国古典、一些名著,作者称这些书为当家的书,它们是时间留下来的金块。

老书如同老朋友,新书如同认识不久的人,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

提及一个老人,只读《阿蒙森探险记》、《贝克尔船长日记》、达尔文、唐诗,鲁迅、屈原,《古文止观》、《史记》。

老对读书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抓一把都应该是最好的。是啊,把时间浪费在读一些无用的书上,相当于浪费生命。

作者建议读《二十四史》、《戴高乐传》、《拿破仑传》、《托尔斯泰传》,这些书实实在在记录发生过的事,对人有启发。

新书浮浅,老书如岁月酿的酒,虽然多次读,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感受。如托尔斯泰的《复活》。

作者说老书的特点,是在精神上非常自尊,不廉价。

伟大的人的灵魂痛苦,在现在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现在的人什么都能写,什么都敢写,我认为莫言就是这类人。更可悲的是,还被评了世界大奖,西方人的本意咱不知,中国人的热捧,不是人类的堕落吗?灵魂的差距吗?有灵魂差距的人不能成为朋友。

作家的定义:有个性,有魅力、有语言造诣,有见解,且前面都要加上个不是一般的五个字。他们出于时代,又高于时代。所以要读老书。如同人们吃美味佳肴,读好书让人产生不同世俗这乐的快感。我感受到过。

老书的相对性。当代思想,当代智慧它取代不了,困难的是难以找到当代好的作品。

背诵和朗读

背诵和朗读能让人记住,也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产生联想感动和回忆。加强理解。有同感,与默读有很大的区别,这只能自己体会,特别是自己写的东西,朗读可以改正错误,还可以感动自己。写作更好的文章。

提倡抄写,抄写让人克服浮躁、恍惚、不求甚解,用抄写与之抗衡。时代越快,我们越慢。

小林抄金刚经,我们画画、写字都可以对抗浮躁。也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寂寞的环境。

作者说,以前人们会因为发现了一本好书,高兴不已,赶快找朋友分享,读给他们听。现在没有人听了,人们隐蔽自己的感情,因为人们之间的友谊已经被金钱利益所取代。酒馆,舞厅,是人们的所爱。

父辈的视觉

代沟,让人们排斥老人,觉得他们偏狭保守,本是厌恶,不好意思直接表现出来,只好遮掩成为厌烦。但时间的流使,往往他们是对的。不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道德伦理范畴的东西不变,这些维护人类正常运转。

父辈的视觉是生存的视觉。传统的价值观,应贯穿人类始终。否认了这点,世界也就走向末路。

例如偷盗等。人们对小三的认识,曾几何时以为荣,最终为耻。对官以权谋私,从羡慕到憎恨。憎恨不义之财,是亘久不变道德观念。尤其中国的文化,如作者所说有坚硬的文化内核。可能一段时间弱些小些,但总能被时间纠正回来。

父辈的认知有时间的沉淀,当初的视角另人不快,却非常珍贵,每个人可以回头想想父母曾经与你说的一些话,现在看来是不是非常有理,故中国流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其实有些事是在今后,但认识到已经完矣。

老人对职业的看法有自己的偏见,很多人宁可从心里爱戴极普通的劳动者,这是一种人类生存的尺度,是道德的智慧。(非常高度的总结),年轻人对老年人热爱土地,因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历,年纪大的人对生存影响最大的土地有极大的情怀。过去老人最看不起所谓戏子,中国古代也有看不起商人,都来源于他们认为这些职业不直接创造价值。虽然有失偏颇,但有其合理性,特别是偏离合理的范围的事,如演员挣几亿,农民一年辛苦劳作,收入到不了她们的千万分这一。一边是几千万的房子,一边是茅草房。

老百姓说,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白薯,从传统的价值观看,当官只利用权势为自己捞好处,百姓不认可。

作者:人不能以新潮欺世,更不能以时髦欺祖,是从中国文化角度对现实文化及作品的评论。

一介作家在夏日的麦田里,被父亲打的哇哇在哭,这样的作家能写出东西,骨子里尊重土地,嘲笑城里的时髦。

要相信文学,生命的活力,表现在对艺术、诗对于完美的不屈追求,人要是没有了追求,就是绝望,会转化为对生命的憎恨。我曾经认识一个患癌症的人,在病重的日子里就是靠读古诗与病魔做斗争,生存了七年。

美国很懂这一点,用极时享乐,用颓废的文学挖民族的根基。曾经去俄罗斯,那样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的国家,被分裂。在俄罗斯与上了年纪的人一起唱起前苏联的歌,没有了语言障碍,老人们都很激动,我们一起边歌边舞,与其说是与前苏联的怀念,不如说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回归。

重点来了,文学不是职业,不是爱好,也不是选择,因为文学是人类灵魂,人类生命中的闪电,不能作为职业,也不能做传授,灵魂的东西怎么传授,只有写者自己内心的闪电。

法国五千万人口,二百多万人立志当作家,但有的作家被饿死了,说明什么?

第1. 要写出流世的作品,不能为了钱而写,必定写不出来,现在写作变现就是伪命题,但有市场。

第2. 一个民族有这么多人想当作家不是一件坏事,正是由于法国有这么多人崇尚文学,才有一个不配的世界艺术之都。

法国天贤祠门上:“祖国感谢伟人”应该包括为世界文学做出贡献的人们。

世界观

对作家和对30岁以上的人来讲一定要谈世界观,即文字后面对世界的热情,(包括对自然界的热情,对人类的热情,对人的关怀力,其实因为道德的传统,大家需要对人关怀的作品)。现在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式的文字走不远,会被人厌恶和抛弃的。

不读书的人,心灵轻飘、闪烁和恍忽,也就是空虚,人生没有定力,这就是世界观,对世界有大的想法。用读书沉淀下来,多思,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作家的必备。

金钱腐蚀的特征:官场的腐败、科学上的技术主义?文学上的武侠小说,琼瑶的小说,太多了,现在多了妈宝、娘炮等等。

上山下乡,指的是一切文学作品来自于山川大地,是的,思想的发源地与生命的发源地是一个。有了生命才有了思想。

同意作者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人民的知书达理,在于人的文明素质,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如以前的人文明,有客观的原因,上行下效,国家官员的贪污,影响了民风。

自由命名

从一个小山村命名到社会发展过去命的名都不见了,雷同,丢失了自己的角落,溶入现代生活的旋涡中,失去自我。

一个基督教作家的话,让人一生受用:“我每一次到人多的地方去,回来以后,都觉得自己大不如从前了。“也许是年龄增加的缘故,现在也不想去人多的地方,听人聊些无用的话题,觉得真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做个刺猬,只提防黄鼠狼。

精神的地平线

深入生活

深入生活产生的文学结果不同,源来个人的生命质地。深入生活包括个人的阅读。

发达文明的地方,公共场所人少,落后的地方到处人都乌泱乌泱的。

文化素质低的人,独处很难,所以发达地区的人读书的人多,只有独处才有读书的时间。

深入生活不是熟悉生活,要有阅读和自己的见解。

通过阅读打破自己的精神地平线,也就是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康德著名的一句话:包含了全部文学的奥秘-----我这一生有两个敬畏,一是天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

星空的外沿大于道德,他的思想的解读:抬头仰望,低头自省。

现在的人抬头仰望的少,心不静不会有时间抬头仰望,低头玩手机,人不自省就是没落。

也说价值观

价值观---世界观,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二个方面都有,故人生要不断的改造世界观。

作者的世界观与作品的关系:一个写者,除了要有艺术层面技术层的技巧,更多的是作者的世界观,作者心灵的品质,更好更高的价值取向,一个崇高的灵魂才能写出打动人心,激励人的作品,如写个人奋斗,就是描写这个过程,解释人性的复杂,展现生活的苦难、光明和温暖,给人以正能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久远。虽然在国民素质,或者说价值观丧失或称为扭曲的当下,人们抛弃传统文化,或称文明,在文学领域面对卑俗的文学和文化乐不可支,没有了起码的鉴赏力,但终归文明会回到正确的轨道。

理想与理想主义,作者对此有区别,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主义是在危险性的(教条化吗?)。

世界观的形成,我的读后感: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我想与太极一样,

不是一块铁板,各兼有之,遗传占一小部分,后天的阅历,修养、学习造就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人格,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社会成就。

故作者强调,学习和现实阅历与先天形成对接才能创造强大的创造力。

审美和创造力

什么是审美能力:艺术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感悟力和认知力。审美力的缺失不可靠后天弥补。

对评论家的批评,错把文学知识当做审美能力。

作者说,写作者要学陶渊明,面对真实,面对淳朴的泥土。

西双版纳笔记

佛寺

每个傣族村寨都有的一个佛寺,是精神与信仰的象征。与西方国家和中东地区的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一样。

傣族七岁左右男孩剃度出家是早早开始的心灵洗涤。

人应该时常如洗身体一样洗心灵。

醉绿

西双版纳的绿,使人“醉”,他们懂得绿是生命之源。

对绿的形容:人间大绿,到处都是蓊郁,浓荫匝地,青翠欲滴,百鸟喧腾,异兽长啼。

大象

西双版纳的深绿养育了大象,人们以大象为傲,有雕像。

大象是动物中唯一能够追思亡故的一类,所有大象最配享有绿色的生命。

老茶

云南普洱,茶马古道,色香味,游人循香而去,小鸟敛声(是山太大,听起来敛声吗?)

分别对西湖和普洱的评价,茶里有地理味道,龙井因水土精致,普洱出于大山,得力于苍苍茫茫,才滋养出一派厚重的气象。

望天树,八九十米高,大鸟衔籽,巨鳗化龙,花腰傣歌声袅袅。

未能终结的人文之辨

自1993年开始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没有终结,主要是针对物质主义。

什么是人文精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回答,人文主义强调理性。理性与直觉的欲望和兽性相对立。有理性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权力。

伦理道德与人性要一致,个人的利益与人类的利益相一致,个人利益以人类的利益为基石。

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是野蛮的行为。

什么是经典文学作品:可以逃离时间的巨大湮没,指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珍视的人性里的勇气、怜悯、牺牲、同情、忍耐和崇高。使人类得以存在下去的品质。有一种阅读是人类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关乎每一个人如何在时间里独处和面对死亡以及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的永恒性。

孔子和梁启超对文学与国家兴旺作用的观念。重视文学对国民风俗和思想的润化作用。

今日文事现状:精神沦丧与欲望满涨的物质贪婪互为表里,乌合之众围观声色犬马蔚然成风,众口铄金,君子潜行。

消费时代的媚俗,毫无底线地追求卖相已走入最下端,抛弃良知。

什么是物质欲望时代的犬儒主义?

陆建德先生为库切新书《凶杀纪事》写的序言,可找来看一下。

书中的主人翁在困厄中读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的书,理解在道德感低下的凶年用读阅读典著作,也缓解内心的痛苦?

这是此散文题目的中心之一吧,这种情形下的阅读和痛苦。

作者这篇散文大多写于十九、二十年前,那时文学嗅觉灵敏的他就感觉到文学中散发的一些臭气和人们价值观的堕落。

现在看这些现象不仅没有改变,而是更甚一筹,娘炮,无聊的抖音,媒介传播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污染眼睛和灵魂。

也许最黑暗的时刻也是觉醒来临的时刻,最近中小学插画已经引起社会舆论的讨伐。

相信文学的春天回来临。

之前以为找错了书,读完感觉相反,找对了。找到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不易,让我歪打正着了。

                                写于2022.6.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