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80315 关系08-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点罗列

【理念】

马丁·布伯的哲学,整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意思是说,世界的本体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和“你”之间,是关系。

“我与它”“我与你”

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儿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马丁·布伯说,不管你是有着什么样的预判和期待,你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关系中隐形的控制、利用甚至是剥削实在是太多了。

马丁·布伯说:不管你的目的与动机何等高尚正确,当你将你的目的与动机强加给别人时,你都是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你”

马丁·布伯说的“你”是上帝。当我放下“我”的预判和期待,而碰触到你的本真时,那一刻既是遇到了你,也像是遇到了神。

双重世界构建下不会迷失,且要体验到才能理解“我与你”

在马丁·布伯看来,我们必然是处于“我与你”和“我与它”的双重世界中。为了自身的存在,我们不断构建“我与它”的关系,利用其他客体为自己这个主体服务。可如果只有这个,人就会迷失,所以也要体验到,“我与你”的关系的存在。

所发生的连贯性

马丁·布伯还论述说,“我与你”的关系是瞬间,我们只能是偶尔进入到这种关系中,而“我与它”的关系则是时时刻刻。

最好的关系

我没有失掉我的本真,你也是,我们的确不断把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红,我们不断噶生“我与你”的瞬间,而最终全然相遇。

鲁米彻悟:

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

我不就是他吗?

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

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方法】

【工具】

原文摘录:

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儿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三、逐条深度反思

理念、方法、工具现状差距改善

“我与它”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马丁·布伯说,不管你是有着什么样的预判和期待,你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关系中隐形的控制、利用甚至是剥削实在是太多了。马丁·布伯说:不管你的目的与动机何等高尚正确,当你将你的目的与动机强加给别人时,你都是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我与珍几乎都在彼此构建着,“我与它”的关系,特别是我,总是试图隐形建立控制利用,来满足我的自恋和被看见的需求。意识到“我与它”的存在,生活中就要逐步试着放下,在亲密关系中。

最好的关系就是,我没有失掉我的本真,你也是,我们的确不断把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我们不断构建“我与你”的瞬间,而最终全然相遇。几乎未曾体会过,我自身的本真尝试慢慢体会,自我的本真,也同时试着感知她的本真

四、下一步行动

当下清单:

序号青蛙🐸执行时间段预估番茄

1、每天至少全神贯注与珍相处5分钟每天无

2、反复聆听本讲0315~0330无

未来清单:

序号目标、青蛙

五、精华分享

最大的收获:认识到了关系关系中的本质,“我与它”“我与你”

最喜欢的一句话: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我与你,我与它”,今天是第一讲“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马丁·布伯的《我与你》

我想先和你分享一下我和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这本书的缘分。

我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时,一次去北大图书馆借书,完全不了解马丁·布伯,但莫名地被《我与你》这个书名触动,把它借了出来。

这本书的中译本翻译得虽然有优美的地方,但整体上非常晦涩,我读了至少一两个月,还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可以说,我是把这本书给抄了一遍,而我的读书笔记的字数,绝对会多于这本书本身。

后来有一次,我拿我的这本读书笔记在北大的教学楼占座,结果居然给丢了,让我伤心了好一段时间。

再后来,我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时,多次提到这本书,说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结果这本晦涩的哲学书开始脱销,常常很难买到。不过我刚刚在购书网站上看了一下,还能买得到。

马丁·布伯的哲学,整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意思是说,世界的本体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和“你”之间,是关系。

“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儿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马丁·布伯说的“你”是上帝。我通俗一点的个人化理解是,当我放下“我”的预判和期待,而碰触到你的本真时,那一刻既是遇到了你,也像是遇到了神。

换句话说,上周我一再提到心灵感应,我认为当心灵感应真的发生时,那一刻“我”不仅是和“你”相遇,也像是遇到了上帝。

当然了,心灵感应听着过于神秘,我在之前的文章《打赢你的内在比赛》中,讲了体育运动中的“身心合一”现象。这个身心合一,和心灵感应有类似之处,甚至可能是一回事,都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消失了,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统领了“我”。这个时候,“我”和体育活动这个“你”相遇,建立了“我与你”的关系。当达到“身心合一”时,运动员们都喜欢说,这时候的球技“出神入化”。

所以,这一刻不仅“我”的本质展现了,也遇到了“你”的本质,同时,真的好像是有神性在其中。

不过,我还要再澄清的是,在马丁·布伯看来,我们必然是处于“我与你”和“我与它”的双重世界中。为了自身的存在,我们不断构建“我与它”的关系,利用其他客体为自己这个主体服务。可如果只有这个,人就会迷失,所以也要体验到,“我与你”的关系的存在。

马丁·布伯还论述说,“我与你”的关系是瞬间,我们只能是偶尔进入到这种关系中,而“我与它”的关系则是时时刻刻。

不过,一旦进入了“我与你”的关系,那一瞥,就像是永恒。体验到“我与你”的关系真切存在后,再看这个世界,一个人会变得很不同。

最好的关系

“我与你”的关系,论述起来不容易,你必须真正体验到,才能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特别关键的是“我与它”的关系论述。马丁·布伯说,不管你是有着什么样的预判和期待,你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比如说,一个很恶劣的目标——我想骗你的钱,这时你就是我骗钱的对象和工具,这时的关系是“我与它”。

那换一个崇高的目标呢?比如说,我想构建一个理想社会,那个世界充满了真善美,我带着这份预判和期待,强行把你拉进这个世界里,这时,我会和你构建一份什么样的关系呢?一样是“我与它”的关系。

那么,如果我说“我爱你”,我带着这份预判和期待,和你建立关系,这难道还不行吗?不行,这还是“我与它”的关系。

有人在恋爱中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就上升到“你爱不爱我”的高度,但根本上是:如果你听我的、按照我的来,就叫爱我;如果你不听我的、不按照我的来,就是不爱我。所以这时想构建的是“我与它”的关系;而言语中使用的,却是爱这样的词汇,像是说要构建“我与你”的关系似的。

马丁·布伯的这个论述,戳破了关系中的大多数迷雾,因为关系中隐形的控制、利用甚至是剥削实在是太多了。

我个人觉得马丁·布伯的论述如同真理一般。所以,在心灵探索的历程中,在迷路的时候,他的这个论述,始终如灯塔一样给我指引着方向,让我只是暂时迷路,最终还是回到它的方向上。

我作为中国的心理工作者,我探索的主要是中国式关系,这其中有很多迷雾。

生活中,我们很少听到论述关系时,会像马丁·布伯这样说:不管你的目的与动机何等高尚正确,当你将你的目的与动机强加给别人时,你都是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相反,我们的很多说法都是在为关系中的强加而正名。比如,“听话教育”,父母可以逼迫孩子听自己的话,有时候甚至没有理由,直接说“我是你父母,所以你要听我的”。听话教育渗透到了我们无数人的血液中,即便我自己,在夸我养的猫时,也常常会说,它们好乖好听话。因为听话教育的盛行,你周围势必会有浓浓的一团团的人际关系的迷雾。要认识清楚这些迷雾,你才能更好地前行。

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的关系哲学,是针对西方世界的自我本体论,简单来说,就是像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等。我整体上的讲述,也像是陷入了自我本体论。自我本体论,其实就是“我与它”的关系。

我们不能去倡导“自我消失论”,自我消失论就是说,你要放下自我,才能融进一个更大的存在。马丁·布伯也反对这种哲学,因为,当“我”不存在时,“我与你”也就不可能了。进一步来讲,当倡导“我”放下自我时,其实就是,“我”在“你”面前沦为了“它”。

我认为最好的关系是,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你也没有失掉你的主体性,我们的确不断试着把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我与你”的瞬间,而最终全然相遇。

鲁米和夏姆斯

鲁米是成吉思汗时代的人,他出生于阿富汗。后来为了躲避蒙古大军的入侵,先是迁居到伊拉克,后迁居到土耳其,成为苏菲教派的宗教领袖,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苏菲教派有一个传承:找到你灵魂伴侣,和他同修。

夏姆斯则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苦行僧,一次走在沙漠中,有一个声音问他:我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的灵魂伴侣,为此,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夏姆斯毫不犹豫地说:我的头颅。

之后,夏姆斯和鲁米相遇,他们深深相爱,总是相伴在一起。这招致了鲁米身边人的嫉恨,夏姆斯被杀,而杀掉他的,据说是鲁米的儿子,他还将夏姆斯的头颅送给鲁米,夏姆斯果真付出了自己头颅的代价。之后,鲁米长时间陷入痛苦中,到处寻找夏姆斯的踪影,直到有一天彻悟:

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

我不就是他吗?

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

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抱歉,这个故事可能让你听着觉得有些残忍,我想表达的是,这也揭示了爱的意义:“我”全然地爱上“你”,而最终发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作为外在的存在,和我内在的存在,完全合二为一。

我们追逐关系,追逐爱情,在最深的含义上,就是在追逐这样一个东西:我和你全然相遇。

今日得到

马丁·布伯的哲学,整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世界的本体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和“你”之间,是关系。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

在马丁·布伯看来,我们必然是处于“我与你”和“我与它”的双重世界中。为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不断构建“我与它”的关系,利用其他客体为自己这个主体服务。可如果只有这个,人就会迷失,所以也要体验到,“我与你”的关系的存在。

马丁·布伯说,不管你是有着什么样的预判和期待——无论是看起来恶劣的目标,还是崇高的目标,甚至是“我爱你”,你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最好的关系是,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你也没有失掉你的主体性,我们的确不断试着把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我与你”的瞬间,而最终全然相遇。

我们追逐关系,追逐爱情,在最深的含义上,就是在追逐我和你全然相遇。“我”全然地爱上“你”,而最终发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