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父亲2021-12-17

——2021年12月14日于北京

目录

前按 2

一、中南小镇 2

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5

三、我的成长我的痛 7

四、时代变了,读书没有变 10

五、病中的父亲和他的生死观 11

六、父亲的后事 14

后语 15

 

前按:父亲的去世,于我的打击无以言表,今父头七之日,作此拙文,以述万一,我知道天下的父母各式各样,子女也各式各样,犹如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亲戚朋友。三千年前,人们用《诗经》来表达父母的恩情,今天我引用诗经中的话,放在这里,作为文章的开头: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一、中南小镇

父亲一般天刚亮就起床,有条不紊的烧水、洗漱,煮(han)米茶,几乎不带任何声响。等我起床的时候,说想吃十字路口那一家的小笼包,我便让父亲左手挽着我的手臂,右手杵着拐杖,从街巷走出来,小镇正在整修街道,不远处有挖掘机的破碎声,父亲有些不满,认为这多少打破了他的宁静,我随身附和着,也算安慰。

十月清晨,中南小镇,与北方不同的是街道两旁的树木仍然显得枝繁叶茂,若不是清爽的凉意掠过你的脖颈,单看升起的血色晨阳,和春天并无两样,其实这是典型的中南小镇,秋天。

父亲眼盲,这些年已经看不见任何东西,我就和他说北京的秋天,街道两旁树叶金黄金黄,深秋之时,黄叶满地,走在上面沙沙作响。等到冬天的时候,入京的朋友会好奇的问我“春天的话,这些树会变绿吗”?于是等到春天我就会拍照发给朋友调侃,当然,要说北京哪个季节最美,我觉得还是秋天,也会拍照发朋友圈。

记得小时候的这个季节,我们住在乡村,爷爷会用自己编制的鳝鱼篓子、以拍碎的螺蛳为饵,在傍晚的时候下在田埂边的水沟里,然后清晨的时候去取,会有鳝鱼、泥鳅、小虾,用现在抖音上流行的话说,有时候“鱼获”还真不少。

当然,我也会有属于我自己的篓子,因为爷爷往往分给我两三个,自己选地方、自己下、自己赶早起床去取,其实这就是童年的盲盒,比现在流行的盲盒更有意思的是还加上了自己的劳动,常常会有惊喜,也有爷爷奶奶、父母的称赞,也有哥哥姐姐的不屑,然后开始得意的一天,吃早饭、上学,也和同学吹嘘。

厌烦农活的父亲不做这些,但高度近视的父亲也会编制竹篮,在爷爷去世之后,父亲编制竹篮自用,也用来换钱,编一个竹篮大约三两天,到街上可以卖三元、五元。

如今这些都是回忆了,我喜欢吃泥鳅,父亲爱吃盘鳝。

走在清晨的街道,店铺已经开门,各种早点,人不多也不少,拐弯,过一个红绿灯,来到父亲指定的这一家,果然是另一番景象,几乎难以找到一张空桌,安顿好父亲,嘱咐他别动,等我过去现买现吃。

父亲说,去年的这个时候,一次吃两笼都还嫌不够,今天吃了三个,喝一碗米茶,吃的少点,不过看得出他很满意,说还是那味道,相比于旁边的一家,生意就冷清一些,我和父亲闲聊一些话题,并吹嘘说如果是我的话,这种情况下,怎么把这生意做起来,父亲连说“嗯、嗯......”,自然是我有道理。

给患有帕金森的母亲带回去早餐,我说去菜市场转转吧。

这边的街道地面湿漉漉的,外面乱七八糟的停着轿车、皮卡,小货车,大家都忙忙忙碌碌,呼呼喊喊的,搬上搬下,再往里走,扁担箩筐、自行车、人力车、摩托车、电动三轮在人群里穿梭,你让我躲,不争不吵,不磕不碰,乱中有序。

有人叫卖豆腐,当然于我来讲,要是不看见那白花花的豆腐,是决然想不到他的叫卖声是什么的!

我敢说,在任何一个这样的中南小镇,清晨的菜市场那条街道,一定是最能展示整个小镇魅力的、最有活力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不会睡懒觉,也不会相信夜生活,他们相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等真正走到里面一排一排的摊位,才算没有车辆的穿梭,大家也不戴口罩,心平气和的询价、砍价,买卖交易并不嘈杂,我和父亲不怎么买,只是走到了什么摊位前,什么菜,我和父亲介绍着,父亲就和熟人打招呼,满意的介绍说“这是我小儿子”,并告诉我说上次是哪位老朋友牵着他来的,买了什么菜,好吃不好吃,价钱公道不公道,我也饶有兴趣的说“哦,哦......”,感恩父亲和父亲的老朋友们,能把日子过的如此有条不紊。

回来的路上,父亲说晚上给我烧洗澡水,并说兑凉水要合适,我说“嗯”,于是和父亲回忆,小时候的洗澡水为什么总是那么烫,而我一直按照父亲小时候的教导,保持着洗脚要洗脚丫的习惯,东西物件摆放整齐,有收有放,做事有条不紊、善始善终,这些都如今在我的工作生活中完美传承体现。

昨日的我们成就了今日的我们。


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父亲厌烦农活,再加上眼睛高度近视,自然不怎么会耕种。关键是父亲骨子里就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农活甚为不屑,年轻时候的父亲以写大字报养家糊口,据说也能挣很多工分,并说,红色的油漆要掺上煤油搅匀,在墙上写起来特别流畅过瘾,不掺煤油,则笔拉不动,写出来不好看。再加上爷爷又是公社的干部,妥妥的官二代,凭写大字报挣钱,也不算辱没读书人,手里又有钱,平常的生活用品,诸如收音机、围巾、钱夹、怀表、手表、皮鞋,这些都是常用装备,甚为奢侈,我也没见过父亲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可以旧,但务必要整洁。父亲曾吹牛说,当年相亲后,母亲送的手工布鞋都被他直接丢掉,当然我们也不知道真假。

只是我知道,在我五六岁的样子,父亲去武汉,给我带回来的玩具小汽车,搁现在和从日本买回来的玩具还要好,也算小孩的奢侈品了,被我一直玩到最后剩下里面的发动机齿轮和一个小轮胎。

说的都是穿戴、玩具,其实,在那个封闭的年代,这些就代表着外面的世界,就是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化身。

父亲笃定的告诉我们,要想走出去,只能靠读书。毕竟农耕文明,特别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在中国这样的体制难以创造出如人所愿的自由和财富,更别提什么地位了。一直鼓励我们走到那个离世界最近的城市。

所以六十年前,当年镇上张铁匠的儿子考取北大的时候,父亲跟在别人后面一路走,如今说来,仍是犹如自己考取北大一般,那种羡慕、那种自豪溢于言表。

现实恰如父亲自己所说,三代养不出一个贵族,父亲没有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只是每年春节前夕,乡村村民写对联的时候,都请他一家一户的写,父亲每来到一家,自然而然的亲自裁纸、叠米字格、再摊平,由于视力不好,先把字看好,把这句话看好,然后边念边写,一气呵成,旁边的人牵纸伺候,我在周围围着的人缝中穿插围观,闻着那沁人的墨香,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写字从未出错。

最后是给自己家里写对联,父亲并不遵从什么黄历书上的对联,总是自己现场创作,随意书写,甚至想到一句先写出来,再想下一句,再想横批,最次,父亲也得将那黄历书上的对联评上一评、改上一改。引得第二天拜年的亲友一番指点围观,父亲则当众自解其中的奥妙,我记得大多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

有一年父亲在北京碰到儿时的同学,立即就能回忆起父亲自小就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也写的好。读小学的时候,每次开学后,领回去的新书,我一双小手和父亲一双大手捧着去闻那书香,快速翻动的书页几乎扇到我们父子俩的鼻尖,乳香味,淡淡的,绝没有现在的刺鼻味道,然后用报纸包书,然后由父亲很有仪式感、很慎重的在合适的位置写上“语文”、“数学”、“自然”。我也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有年轻人相亲后,隔三差五的请父亲给对方写信。

父亲每次来京,我都会准备笔墨纸砚,一家人围绕伺候父亲写字,眼盲的父亲很多字句仍能一气呵成。我记得2016年在美国的时候,向美国朋友展示父亲的字,当得知是父亲在双眼完全失明的情况下写字,朋友瞪大了眼睛吃惊的问:你父亲也是律师吗?

父亲做或不做的每一件事情,情愿或者不情愿,都不是为了自己多吃一口,只是为了供我们读书。

读书,是父亲的执念!

我们经历了没有经济来源的窘况,经历了读书无用论的社会底层,又该如何笃信一心求学,一直要读,读到灯火通明,是因为父亲的执念。

从小至今,我们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胡集镇,还是如今的北京,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一直过着有品质的生活,如此走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我们意识到有品质的生活,并不是对高端的、巨额财富的人,对任何一个普通人,钱并不多,如果你有书读,就能读出有品质的生活。


三、我的成长我的痛

男孩子都是在与父亲的冲突中成长起来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如前所述,父亲引领我们读书从不懈怠,不厌其烦,不胜其烦。而我们认为父亲不屑农活,不事农桑,爷爷去世之后的家庭重担,难免会顾此失彼,而我又是那个最叛逆的孩子。

曾经我和父亲的关系剑拔弩张,冲突不断。但是在外人看来脾气特别不好的父亲,从未动手打过我,也从未因为哥哥姐姐的冒犯打过我们这些孩子当中任何一人、任何一下。

我还记得小时候,爷爷辈的长辈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爱数落父亲的坏脾气和懒惰,而父亲总是静坐不语,及至父亲的同辈们聚会,不管父亲在不在,似乎最后总会聚焦到父亲身上,各种评论,甚至冷嘲热讽,父亲则是自信的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们读书,迟早也不在乎这三亩薄田和人情世故。四个孩子当中,谁读书喜欢谁,谁读书以谁为傲。

小时候,当我们看到同龄的小朋友一脸的鼻涕,随意糊得袖口发亮,于我们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过程中离家越来越远,我们也越来越自信,比如我们讲究卫生,从不邋遢,从不晃肩驼背。

谁能知道,外来的骄傲,却在加深与父亲的对抗,我曾一度的认为,父亲不负责任,一事无成,远不如自己。为展示自己的能耐,我坚持自己一人每月供奉父母生活费,购买各种好吃好玩好穿的东西给父母,邀请父母往返我的工作地与家乡,告诉父亲这是什么时代,那是什么差距。总是那么居高临下,指指点点,父亲也确实真以之为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蓦然发现,父亲一直像小时候那样,从未改变的在哄着我,而我却针锋相对。

及至,后来,我发现,当我在湖南工作的时候,父亲总在关注湖南的气温变化,当我北漂的时候,父亲一直坚持听北京的天气预报,为北京的雾霾担忧。

及至,后来,我发现,当我说起什么新鲜事物的时候,父亲总是微笑着说“我知道”,当我说自己的抖音有百万粉丝的时候,父亲也许比我先有的抖音账户。

及至,后来,看过《法官老爹》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难以避免地会呈现出一种轨迹:儿子在年幼时与父亲和谐相处,无比亲密,我就曾经一度认为自己的父亲真的是科学家,因为他什么都知道;进入青少年时期后我们开始发生冲突,当别人说我的父亲是科学家的时候,我认为是在嘲笑,而迁怒于父亲不事农桑,天马行空的瞎想;甚至在成年后,三言两语便是各种顶撞。我是幸运的,在父亲年老时,我与从不计较的父亲走向和解;而我也看到有些父子,则是一种“似乎永远不能和解的状态”。

及至,后来,我才知道,静坐不语是最好的脾气、最好的修养。我爸难得的好脾气。写这些话,并不在于给父亲的暴脾气正名,否则就显得我们这些晚辈跟不上父亲的节奏,此文,在于告诉亲友,我们从父亲的一生中获益无数,并将福泽后世。

父亲教会了我们隐忍,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应该放弃的,什么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教会了我们要勇敢的面对世俗、面对困境、面对挑战。

正是这种父子关系的变化过程,正是父亲“静坐不语、哄着我,隐忍,笑而不语”成就了我的“精神成长”,让我对权威的认知从崇拜走向超越自我。

我开始哄着父亲,故意编故事,或者他说的故事,我接着编下一半。父亲说中国象棋是韩信发明的,我便说那确实是小菜一碟。父亲又绘声绘色的讲诸葛亮的故事,说司马懿派人来探诸葛亮的健康状况,生病中的诸葛亮装作大口吃饭,其实饭都被扒进下面的抽屉里,探子果然上当,回去向司马懿汇报说诸葛亮身体很棒,结果司马懿就不敢进攻了。父亲自诩为诸葛亮,并嘱咐我们,有关他的身体状况不要向亲戚朋友说起,并说不去走亲访友了,过去饭量很大,现在吃很少,别人会看出来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前了。这是父亲的尊严,必须照办。

我开始理解父亲的担忧和叮嘱,开始关注父亲的爱好,开始在乎父亲的心情,开始真正认识到父亲的伟大,开始领悟父亲的道理,开始相信父亲的话没有错。

我们应该听从父亲的旨意。

刚得知父亲生病的那一段时间,我几乎不敢一个人待着,尤其不敢一个人开车出门,总是想着父亲这么多年的不容易、父亲的委屈,无声中泪流满面,等发现自己流泪了,也发现自己又开错了路。

如今父亲已去,我若作出任何成绩,向谁展示我的骄傲,谁来为我骄傲!

父亲去世的第二天,再次来到久违的菜市场,偶然碰见初中同学父亲的摊位,只能满眼满心的羡慕,此时,哪怕我的父亲还能捡拾垃圾,那也是求之不得。不习惯带现金的我,赶紧找到一家银行取现,再买一红包奉上。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的成长也是我的痛。

这一段时间,时常拿自己和父亲比较,如果我也处于父亲那个生存环境,是否也有能力和耐力,保持父亲本色的生存状态,或者说,在他那个生存状态,是否依然以他自己的影响力,指引整个家族走出困境。我知道,那是一场长途跋涉。


四、时代变了,读书没有变

在这样一个阶级分明,上升通道日渐狭窄的快进时代,父亲是我们的心灵指引。

回想在父亲那个时代,无论你是多么的辛勤劳作,终只能温饱,交的公粮多了,兴许还可以得到一纸奖状,再如脸盆、毛巾之类,断不可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工人可能一辈子是工人,农民终究是农民,几乎不能跨越自己的原生阶级。

但父亲在我们耳边日日念叨、鼓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哥哥那个时代,不管你的学历大小,但凡你走出农村,或者从小镇走向大城市,外出务工,或者,总之不要被那或多或少的田地、眼前的温饱困住,离开的都有更好的活路,脱离农业文明,走进城市文明,紧跟城市化,都得以安身立命,至今的很多中产阶级大多是这样延续下来的。农村的富户也大抵如此。

但是,城市化后,子女没有好好读书的,难免没落。

在我那个时代,只要一时努力,考取大学,不管好大学赖大学,但凡离开了农业文明,走进城市文明的,到了我这个岁数,多是单位的专家、领导岗位,小有成绩,甚至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

在我侄女的那个时代,就不一样了,光读大学不行,得有一个好专业、好平台,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机缘巧合,努力在奔向中产阶级的路上,也许能先人一步。

在我小侄女这个时代,得有像样的大学,像样的学历,还要国际化体现在眼光和行动上,才能在她的未来先人一步。

错过了自己的时代,也许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无论你多么的努力,兴许也是徒劳。

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发现,无论哪个时代,读书,才能读出灯火通明,这是父亲对世事的洞察,父亲为之不屑的人情世故很可能帮不了你。

父亲总是试图靠近这个时代,即使眼盲,微信没有办法亲自使用,朋友圈都是我代发代回,但坚持每天听电视新闻,听抖音。国庆的时候,告诉父亲,我的抖音粉丝已经百万,父亲说听到过,是我的声音,国庆那一天,我特地带着父亲进抖音直播间,父亲一露面,粉丝们一阵祝贺,父亲坐的笔直,开心的与我和粉丝们互动......,听说我在抖音橱窗卖书,并不知道如何操作的父亲连说:卖书好!卖书好!

我一直记得一幅画面,晚饭后我和哥哥姐姐坐在小饭桌的四边写作业,中间放着煤油灯,父亲坐在旁边满意的笑容里是对未来的憧憬。

时代变了,读书没有变。


五、病中的父亲和他的生死观

我们的家庭,其实是一家人齐心协力最终梦想成真的故事,特别棒,苦尽甘来,父亲却生病了。

中秋节前夕,父亲和侄女说,听力有点不好,并嘱咐侄女别告诉我,起始我也并不在意,只是心想,也许是个小中风(腔隙性脑梗)什么的,因为以往父亲的血压、血脂、血糖,心肺都正常,也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医疗措施,而且很多年以前也曾经发生过父亲突然站起来后,一侧耳朵听力下降。所以我只是打电话过去安慰,并嘱咐注意事项。临挂电话的时候,父亲说:“国庆的时候你回来不?你和你哥哥回来不?如果没时间回来就算了”。

大概天下的父母都这样,提这样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要求,甚至不算是要求,只是一个打听回不回,都这样委婉、委婉到一笔带过。

以我对父亲的了解,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打扰我工作的父亲,这样一句话,也引起我的不安。立即给哥哥打电话,哥哥也从爸爸口中得知说四五月份的时候鼻腔有出血现象。

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神不宁,嘱咐侄女每天关注当地疫情,解封的当天下午便立即飞往襄阳,然后和父亲在襄阳直接汇合,就近检查。父亲却一再表态“不管良性、恶性,我不做治疗,你们只要告诉我结果,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并安慰我说“放心吧,我都七十几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我并未在意父亲的这种固执,也许很多老年人都会这么讲吧。等病痛变化,也许会改变救治意愿的。

没想到父亲在襄阳医院一开始就拒绝病理检查,一切有创的检查都被拒绝。耐心说服、精心安排的北京大医院无创影像检查之后,和专家沟通,仍是拒绝病理检查,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七十几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

好不容易哄着父亲在北京过中秋节,过几天就是国庆,父亲也不愿意在北京过,执意回湖北。

不忍心不治疗,又不敢忤逆父亲的痛苦,每一天折磨着我。每每想起,眼泪会不知不觉中流下来,那是一种无助的痛、无能为力的痛......

我们做子女的基本知道病不是什么好病,但也没有直接的病理检查,所以我决定自始至终安慰父亲,并非什么case,小心翼翼的保护着父亲的尊严。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什么也无法打败父亲,不能告诉他有一个不能战胜的病痛,也因为父亲能经受任何的委屈,我更加不能告诉父亲那可能是一个case。我不能让父亲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能让父亲觉得自己被战败。

由于饮食不好,在我们的连哄带骗的说服下,父亲终于接受住院一段时间,一周后回家,又拒绝服药,曾经高大、曾经有力,曾经身板笔直、曾经步伐稳重的父亲日渐虚弱,需要搀扶,需要卧床,需要我们日夜守候,即使接受住进医院,对打针、吃药也甚为抵抗。备好的止痛针也拒绝使用,我只能通过仔细观察,判断父亲可能是疼痛了,喊医生给父亲打一针,还哄父亲说,不是止痛针,是解决腹胀、消肿的。后期父亲出现呕吐,每次都阻止我们喊护士,说再等等再等等。

最后至少七天七夜的时间,父亲已不吃不喝,也没有小便,看到父亲意识已经不太清醒,我和哥哥商量后自作主张,刚刚把输液挂上,被父亲摸到输液管,已经无法自己坐立,几乎没有力气的他,一把扯下输液管薅在手里,看到父亲如此生气,病弱至此的父亲在我们的面前威严依旧,吓得我和哥哥连忙道歉求饶、认错保证。

父亲不需要安慰、怜悯、同情,不需要治疗,从生病的自始至终都是在安慰我们“莫着急”,自责让我“在外漂泊多年”,并说自己也想活下去,也没想到这么快,但安慰我们要认清现实,要接受现实,早发现、早治疗也会到这一步。也许父亲相信生死面前,人皆天命,熙熙攘攘,徒劳无益。又也许,人生的确如此,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之所以能有幸福安康的生活,并不在于我们的修为,而更在于父母所给的福报。

拒绝治疗之余,父亲只是说会保佑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再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要多读书。母亲的帕金森药物要控制药量和时间。

谁能想到,我一个医学毕业生,做过老年病、心血管病住院医生,做过门诊、急诊医生,也见过病患生死,却从未见过如父亲这般,笃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心平气和的离开这个世界,也许这也是他作为读书人的尊严。

父亲病重之时,晚辈都有告别,只是我们不敢忤逆父亲想安安静静离开的意愿,没有通知过多的亲友。父亲走的安详平静体面,没有呻吟,没有任何的挣扎、痉挛,子女都在身边,像儿时一样,我们拉着父亲的手,蓦然发现真的还是儿时的感受,父亲的手宽大厚实而柔和滑腻,自然放松放开。我亲手为自己的爸爸合上已经半闭的双眼。

中国人有红白喜事一说,父亲善终是福,是为白喜事。

眼见这浮躁的百世之中,人人都想要一个毫无遗憾的人生,而又能如此心平气和的离开这个无论待我如何的世界,焉有几人乎!在这俗世间,万人可有及其一者!

深信我爸爸不是一般人!最后的善终,再显父亲的人格魅力,让我开始思考人之生死和每个人的生死之义。


六、父亲的后事

陪伴父亲的那些日子,过往历历在目,曾和电视台的朋友商量,想给病床上的父亲拍一个纪录片,可是有这个念头的时候,父亲说话已经很吃力了,只能作罢。

说好的来北京过生日,过春节,我们心想的在北京养老送终,已然不能实现,父亲开始交代后事。

父亲自己看中的宝地,说面向每天太阳升起的方向略偏东南10°,地井不必太深,但土堆不能低于两米,周围种上树,什么树都行。立不立碑我们自己决定。

花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施工,每一步每一天都向父亲汇报,父亲像在安排另一个朋友的后事一般,依然是有条不紊,件件落实。

所需的整块大青石同时在石材厂开凿施工,按照事先说好的尺寸加工,需要摆放的物件都经过父亲批准,新购置的摆件“彩霞满天”“彩云追月”,父亲一一触摸允许。

父亲交代后事之时,按照选定的宝地,第一个要求是封土不能低于两米,第二个要求是以后要种树,我和哥哥并不理解,只是照办。今日读《周礼》,记载:“以爵等为封丘之度,与其树数。”就是说,按照等级来定坟头的大小高度和种植树木。

《春秋纬·含文嘉》更是明白地说明了封土的高度和植树的种类:“天子坟高三仞(周代一仞为八尺;西汉为七尺;东汉为五尺六寸),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一种落叶乔木,又叫灯笼树);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扬柳。”

我并不知道父亲是否读过或听过《周礼》和《春秋纬·含文嘉》,此时的我才明白,那是士大夫的规制。

父亲终究是个体面人、讲究人,生死皆不失士大夫之气节和风范!


后语:如今,小镇的街道已经铺上了柏油路,北京已是深秋初冬季节,父亲已然两边都已不在,我再也没有爸爸了,失去了心灵的靠山,朋友说:有,你一直有,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或许我们真的是四维生物在某个阶段的投影,所谓过世,只是以另一种投影方式的轮回,陪伴依旧报恩寺诵经,大师说父亲会去一个好地方,我心里说:不,还去原来的地方,来世还是今世。

爸爸  爸爸

我们已为您备好彩霞满天

并会一直记住您说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也是您对我们的护佑

 

您的所有旨意我们全部遵守

并理解您的感受

我们也会记住您的叮嘱和安慰

只是,虽说人有无常

但心中仍是万般不舍

请允许我们哭泣

 

最后轻轻的呼唤......

最后的守望......

让我们好好握握您的大手

好好抚摸您的脸庞

感知您的温度和智慧

回忆您的整洁和威严

 

请您如孩子般完全的信任我们和放松

让我们好好的告别

这已经是好的无常了

有着如您所愿的、有准备的告别!

 

您就是我们心中的龙

带着我们的梦想飞翔

如彩云追月

您是我们的心灵指引

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

又天马行空、不惧世俗

 

您是我们的天

是我们的地

今万佛与众神佑您前行……

儿为您蓄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遇 见 陈曦 半个世纪前,一个菊花绽放的秋日清晨...
    冷菊傲霜阅读 162评论 0 2
  • 上世纪六十年代闹饥荒,听说子午岭附近的山里不愁吃喝,祖父便做了举家搬迁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给了父亲一个令我羡慕的童...
    郑礼阅读 853评论 0 2
  • 一直以来,我觉得写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如果我写下一点东西,我希望对方阅读的过程就像和一个人闲聊一样,轻松自然,活泼...
    圣诞蛙阅读 170评论 0 0
  • 阳光医院是中山市收治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抑郁症专科,其他精神疾病则在西院。 麦冬,七年级女生,...
    云开时阅读 680评论 6 6
  • 一、中原焦点团队 杜冰冰焦点初15期坚持分享第967天 2021年12月17日 二、坚持读书分享第898天《业力管...
    做一束暖暖的光阅读 1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