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启了自己独有的人生旅程。这段旅程从什么样的时代,什么环境,什么家庭开始,由什么样的父母陪伴,我们都无法选择;这段旅程终点站在哪里,我们都无法设计和规划。所以,人生就像是在每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刹那,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足够美好,我们只能选择幸福的活好此时此刻。

在我走过了一大半的人生旅程后,遇见了《被讨厌的勇气》一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点,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更加坚定了我做好自己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希望为了简单幸福而有的“断舍离”的做法。同时,它让我重新思考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是什么,让我学会分离课题,不要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同时不要轻易的让别人干涉自己的人生课题。让我梳理和精化人际关系,从而让人生变得更加简单有意义。它告诉我们不要用“因果论”而是以“目的论”的思维方式来工作生活。不必纠结过去,不必忧虑未来,认真的活好当下……

这诸多的思考和启发,让我觉得这本阐述“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书,是我人生最好的遇见,为感恩遇见,为期待做更好的自己,以此文记录下我的收获。

一、赋予人生积极的意义,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勇气

不同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把造成现在困境的所有原因全部归结于过去和心理创伤。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把现在甚至未来全部的不如意都归结到过去对于解决当下问题、面对生活、承担责任是毫无益处的,只会令人陷入无助的决定论的泥淖。真正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挣脱来自过去的束缚,摆脱情感的支配,改变我们对它们的看法,考虑现在的“目的”,即症状的意义。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否认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也不否认感情的存在,只是超越了这一“唯原因论”,认为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感情或创伤本身(实际上阿德勒心理学否认心理创伤的存在),而是我们赋予它们的意义。事实上,“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我们可以不受过去的束缚,也不受感情的支配。而我们之所以过着不幸的生活,是因为这样选择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不幸,其深层次都包含了“利己”的成分,是一种对自己的“善”(非道德层面,在这里理解成“好处”)。也就是说,不幸是由我们每个人亲手选择的。

这样的理论可能很难让人接受,你一定会像书中的青年一样想要列举出太多的过去的往事来证明你今天所有的不幸福是因为它们带来的。

我却觉得阿德勒的理论才是真正的能够帮助到你的理论。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所谓不幸的往事,或者来自于童年的家庭,或者来自于工作,或者来自于现在的生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样那样的不幸,赋予它积极的意义就非常重要。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越早的解放心灵,活好当下。

就我本人的体会而言,我的人生经历非常简单,我出生在一个姐妹众多的教师之家。很多时候,我和我的姐姐们会讨论我们小时候的事,有的时候,我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我的姐姐会记得太多的小时候来自于父亲给予的严厉责罚的不愉快,而我却不记得。也许,我在这个家庭里,确实是受到了姐姐们说的比较特殊的优厚的待遇,或者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能够理解父亲,看到父亲的不容易,以及他脾气急躁背后的温暖细腻,而不去选择怨恨,赋予它“父爱”的意义。这样的意义的赋予会让我很享受来自于父亲的责罚,觉得有人关注的孩子是幸福的。

在我成年后,我的工作或者生活里也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有的时候,我会非常的迷茫和苦恼,但是大多数时候,在苦恼过后,我会反思,反思事情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我能不能改变它?如果我不能够改变,我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

比如,我在工作上,因为自己对于工作的热情投入,有很多时候,会受到一些非议或者不公平的对待。这个时候,我会选择不去理会,把它变成我的动力,我会告诉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在做事中享受快乐、收获和成长。

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很难真正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干扰和伤害,所以,我一直在别人觉得遇到这样的事足够活不下去的时候,坚强健康的活着,并且有比较快的成长。

所以,人生本无固定的意义,就像春天的花一样,它就是自然的开放。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人生由无数个连续的刹那组成,也有无数的事件组成,你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就比如今天,本是清明节假期,可外面阴雨霏霏,狂风大作,很多人不得不改变出游的计划。在你的计划受到干扰的时候,你选择咒骂这鬼天气呢?还是像我一样想,正好读书写作呢?

人的不改变并不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不愿意脱离熟悉的舒适区而拒绝改变。的确,也许最开始的选择是无意识地行为,并且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即便如此,依然是你自己的选择成为了这样的你。

既然如此,现在的你必然也可以进行重新选择,是继续之前的生活还是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希望这样的理论和小故事给更多的人以启发和思考,请相信,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有勇气改变生活方式,你的生活就有想要的安宁和幸福。

二、放下别人的课题,让烦恼轻轻飞走

阿德勒心理学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如何建立起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书中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点建议:在人际关系中去除竞争意识,转为伙伴意识。

他人不是竞争对手、更不是敌人,世界也不是一个充满陷阱与危险的丛林。相反,他人是伙伴,是一同前行可以互相帮助的朋友,只要能这么看待,便不会把别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失败画上等号,那么世界也就自然变成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

第二点建议:在人际关系中要避免进入“权力之争”。

在面对无端指责或者破口大骂的时候,阿德勒心理学建议不要反击也不要忍耐,要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学习不借用发怒的手段而是通过语言的力量来交流。不作反应,你就不会进入权利之争。

无论认为自己有多么的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为诘难对方,因为“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第三点建议:不要寻求他人的认可。

这一点很好理解,寻求别人认可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按照别人所期望的做。但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方面别人不可能真正的满意;另一方面舍弃了自己真正的价值和自我。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抗拒“倾向性”,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如果说获得他人的认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性,那么是选择让石块从山坡上滚落还是选择得不到认可的自由之路,这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不按别人的意愿行事,自然会“收获”别人的讨厌。因此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第四点建议:学会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的起点。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简而言之就是当眼前面临一个课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这是谁的课题?”。

假如孩子不爱学习,这其实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因此父母不可能去替孩子学习,也不可能违背孩子的意愿而强迫他去学习,父母能做的,是如何在平时与孩子之间建立起那种“当孩子陷入困境的时候想要真诚地找父母商量”的信赖关系。

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中尤其如此,当把属于对方的课题分离出去了,除了对对方的尊重之外,还有一份信任,即我相信你有能力解决自己的课题、过好自己的生活。

总而言之,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课题分离就是将缠在一起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之线解开。

第五点建议:获得勇气

人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害怕面对课题,而是因为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令人们迈向自身课题的方法叫做“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

要注意,鼓励并不是表扬,因为表扬中隐含了一种有无能力的纵向等级之分,也不是评价,因为评价性语言也是带有一种“权威感”的纵向关系。

可以真诚自然的表示感谢、尊敬或者自己真实的喜悦感。人在接受到这些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要注意的是,““有价值”不是从行为标准,而是从存在标准看待的”,即一个人其实只要活着,就对身边的人有价值。而你所能创造的价值,远远比这要多得多。

第六点建议:形成“共同体感觉”——人际关系的终点

阿德勒认为他自己所叙述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这个概念所指的既有范围,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部分。关于这个概念,文中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你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但共同体其实是个地球仪,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共同体的中心。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剩的自我意识,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如何在“共同体”中寻求到归属感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即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三大人生课题,又称三大羁绊),找到一种实现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共同体的构建中,最容易让人陷入苦恼的是,和他人的和谐。大家一定记得,任何能够轻易的摧毁的关系,从起初就不应该缔结,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就是如此。

综上所述,阿德勒心理学给出了三大建议:“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1.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并不是自我肯定,这其中的差别在于: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而“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拿出改变的勇气,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另一种自我接纳失败的例子是无法做到特别优秀,就去选择特别差劲,以此来达到报复和特别关注。阿德勒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这是因为他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没有一种“甘于平凡的勇气”。但普通、平凡并不等于无能。

2. 他者信赖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即使被欺骗、利用了也依然相信,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

如果用“课题分离”的思维来理解这件事情,就很简单: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信赖可以加深彼此间的关系,如果由于一味地担心“被背叛”而不去信赖别人,最终会难以和任何人建立起身后的关系。这里要注意一点,阿德勒心理学并没有基于道德价值观去主张“要无条件地信赖他人”。如果你并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3. 他者贡献

如果你做到了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那么此时他人对于你来说就变成了伙伴,从而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我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的一种自我牺牲,事实上阿德勒将这类人视为“过度适应社会的人”。

他者贡献其实是通过获得自己是对他人有益的感觉,体会到自己的的存在价值。这里注意,获得贡献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寻求他人认可,但这正如前所述,是一种失去自由的贡献感,而“幸福”中本就包含了“自由”的概念,因此通过寻求他人认可获得的贡献感,并不指向幸福。

而恰恰“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因为即使不特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也可以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

以上观点很多,希望大家有耐心好好读读,我觉得对我最有启发的观点是,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分离他人的人生课题。

在这里举个近几天遇到的事情。

我是初中老师,是班主任。我觉得我很用心用情的带起来一班学生,班级各方面都很优秀,教育教学质量多次受到上级表扬的,孩子们也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里慢慢长大,看着还有俩月就要毕业的孩子,我内心是喜悦的,也是幸福的,有成就感的。可是,我无意中看到了来自于学校的班级考核,我班级的考核成绩是倒数第一。

说实话,当时我是很气愤的,我想去寻求给予这样的考核的解释,但是并没有人给予合理的解释,作为领导互相推诿的做法又一次激起了我的气愤。

其实,我能够明白给予我这样的考核的目的,这里面不公平或者私心杂念彰显的非常明显。我也知道,没有人会给予你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们无法拿出我班的质量优秀和考核结果倒数相匹配的数据。所以,所有的部门只能互相推诿。

真相就是这样。

在解决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正好读到分离课题,让烦恼轻轻飞走的章节,应该说,这本书一下让我豁然开朗。

我的人生课题,是认真工作,完成我的美好的教育生活,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幸福,比如,我和孩子们共读共写,我和家长们和谐相处,我的孩子们健康成长,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进步,我个人在成长……这些看不见的用数字无法考核到的收获已经成为了我丰厚的精神财富,我的工作课题做的很好,这是不需要别人认可和评价的。

我也用很好的方式表达了我的愤怒,表示我不是不懂,而是不计较。因为考核优秀不是我工作的目标。

我觉得我已经问心无愧。

剩下的是别人的课题。怎么评价?是不是答复,是不是反思?是不是有水平管理好级部和学校?是不是公平正义?这些都是别人的课题。

我没有必要干涉和操心。

这样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下子让我有了很大的改变。我的心灵重归安宁,精神重归丰盈,我觉得自己自由的要飞起来。

认清自己的课题,无论是生活的,工作的,做好自己的事,不去操心别人的人生课题,世界就特别简单,人生也一样。

三、有被讨厌的勇气,让心灵真正自由

不害怕别人的讨厌,不在意别人评价,不追求别人的认可,就可以让心灵真正获得自由。

这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我把这一节特别拿出来写,是因为我们太多的人缺少这样的勇气。在什么位置,在什么环境都去追求别人一种完美的认可,人怎么可能是完美的呢?

因为这样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太多的人活的很累。

累了心灵,坏了身体,毁了人生。

我们需要做的是自己。我们需要常常的用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反观自己的内心,寻求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一个人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看起来好像是老好人,好像是很值得学习和尊重,其实,这样的人是真正的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他心里想得的都是自己,别人的评价好了,他认为自己很厉害,别人的评价不好了,他认为自己很糟糕。他的对于自己的一份执着其实是不好的,我们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别人怎么评价你,是别人的课题,做好自己就好。我们要善于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就像每朵花都美了春天一样。我们应该找到在自己的位置上,自己的存在对于别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关注别人的评价。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个人的,别人的。我这样说,你会不会想到了自己?开始反思自己,希望它对你有点启发。

比如,我自己。在工作中我是个比较有想法和个性的人,但是我的想法并不违背学校的政策和领导的决策,我只是喜欢用更有意义的方式更好的完成工作。比如,我用写作完成和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认为,良好的家校关系是班级工作的基础,我也因此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总有人觉得我写作是不务正业,有的领导甚至给我发信息,让我不要发我的文章。我能够感觉出来有人对我的讨厌,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有被讨厌的勇气,让我的工作很愉快,心灵很自由。

在工作这个课题上,人有自己的自主权,不能够不听从指挥,但也不要没有了自己,有被讨厌的勇气可以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

四、活在“此时此刻”,寻求幸福的感觉

书中很好的告诉了我们如何“活在当下”。

下面跟大家分享。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人并不可能完整的计划好人生,“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暮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当然,作为跳的结果最终会到达某个地方。因为一直在跳动所以不会停在原地。”哲人称这样的人生为“现实性的人生”,而那种总是“在路上”,一直盯着山顶或者终点走去的人生为“潜在性的人生”,前者以登山本身为目的,后者只以到达山顶为目的,至于通过什么方式到达山顶并不在意,因为“终点”迟迟没有来,所以人生也迟迟没有“开始”。

还有一个有趣的类比。

“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剧场舞台上的样子。此时,如果整个会场都开着灯,那就可以看到观众席的最里边。但是,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那就连最前排也看不见。” “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不,是感觉能够看得到。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世界充满了各种意外,但面对这些意外或者悲剧,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抵抗“倾向性”。所以人生“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自由也许会使我们迷茫,但只要坚持“他者贡献”这一引导之星,那么就不会迷路。

文中这样的观点像重锤在敲击着我的内心,让我警醒。

我不得不痛苦的颠覆我很多的固有的思维和习惯。

我是一个遇事喜欢思虑的人,说的好听点就是心思比较缜密,行事比较谨慎。但是这样的习惯也确实很难让我好好活在当下。

我不太喜欢纠结过去,因为我觉得过去的无论如何都已经无法改变,都属于死神了。我们只能让过去的一切变成我成长的养分。让它有意义就好。

但是,我却喜欢忧虑未来。

我曾经因为忧虑未来,在孩子的求学的时候,特别焦虑。孩子上初中,我会考虑他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孩子上高中我会考虑他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孩子上大学,我会考虑,他找不到好的工作怎么办?其实我的孩子成绩不错,各方面还算优秀,但是我依然自顾自的焦虑。

我知道,活在现实中的父母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焦虑,现在想想这样的焦虑是多么的愚痴和可笑。

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的人生课题,我们父母所能够做的就是提醒、引导、影响和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无法做好任何。你的焦虑只是埋下一颗后悔和愧疚的种子,你会在某一天,突然明白,父母的焦虑深深的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孩子的人生也是。未来是需要期待的而不是用来焦虑的。但是对于未来的期待,需要活好当下的每个刹那来支撑。

我们对于孩子的焦虑,大多来自于不接受孩子平凡的人生的心理。我们总希望孩子有不一样的优秀于别人的人生,所以,接受自己的平凡和孩子的平凡很重要。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大家都是一样的。哪里有那么多伟大的人呢?

但是,平凡不是要孩子平庸,让孩子不努力。活好当下的真正意义不是无忧无虑,快乐潇洒,人生的每一刻都必须赋予它积极向上的意义,这样的意义就是因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因为自己的存在,给予社会,家庭,他人,自己以贡献和快乐。这就是价值的体现。

这本书,真的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心灵力作。它带给人的吸引力不是因共鸣,是因为颠覆,颠覆你很多固有的认知,重新审视自己,这样的重新审视,让人感觉窒息而迷惑,却又让人感觉必须而重要。是时候,需要彻底的不找任何理由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否则一生所需要的心灵自由都不可能有,来点被讨厌的勇气吧。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


(2021第五本书读书感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