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故事新编》鲁迅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第1章 序言
  • 第2章 补 天
  • 第3章 奔 月
  • 第4章 理 水
  • 第5章 采 薇
  • 第6章 铸 剑
  • 第7章 出 关
  • 第8章 非 攻
  • 第9章 起 死
  • 第13章 药
  • 第14章 白 光
  • 第16章 在 酒 楼 上
  • 第17章 孤 独 者

【我的书评】
如果不是读过现代文学史上的精要分析,普通读者怎么会读得懂?情思深广却不易察觉。

第1章 序言

我以为中国之所谓道德家的神经,自古以来,未免过敏而又过敏了,看见一句“意中人”,便即想到《金瓶梅》,看见一个“瞟”字,便即穿凿到别的事情上去。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

【我的书评】
兴会来临之际,不受作者控制,正是佳作问世之时。


【原文】
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的对于汪静之君的《蕙的风》的批评,他说要含泪哀求,请青年不要再写这样的文字。这可怜的阴险使我感到滑稽,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他以“庸俗”的罪名,几斧砍杀了《呐喊》,只推《不周山》为佳作。

坦白的说罢,这就是使我不但不能心服,而且还轻视了这位勇士的原因。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不周山》的后半是很草率的,决不能称为佳作。倘使读者相信了这冒险家的话,一定自误,而我也成了误人,于是当《呐喊》印行第二版时,即将这一篇删除;向这位“魂灵”回敬了当头一棒——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第2章 补 天

【我的书评】
我想,先生倘若知道了今天这简单明了又保持中华文化的简体汉字,和低的恐怖的文盲率 ,恐怕是会从棺材里笑醒的吧。
第一节,讲的是造人。作为 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迅哥想说明的恐怕是类似“文艺起源于无聊”,这样的观点了。

第二节,讲的是补天。迅哥讲了创造的艰难与无人理解的孤独。女娲姐姐先后遇到了修仙者、落败的士兵、获胜的士兵、普通人、道学家。终于却发现,和这些自己亲手创造的,曾经可爱异常的小家伙们,变得根本无法沟通了。大家都在说着自己的话,用着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实在是无趣至极。

第三节,女娲倒下之后。
大家分分钟靠了上来,吸食着她的血肉、流芳着她的传说。怎么说呢,世间就是这么功利的啊。

不管你写的多认真、多专业、多优雅、多客观,对于那些卫道士和顽固派,一句不合典籍、不合旧法,甚至二话不说,就把你删帖封号,打入冷宫了;就算辛辛苦苦偷偷摸摸发表出来,在麻木的民众中,却也掀不起半点波澜。这还怎么文学救国?

因此,迅哥打算写的风趣一些、诙谐一些、更有故事性一些,把不合理的谬误跟着情节推向极致,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违和感,引发大家思考,同时又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给予青年们独立的思考空间。这也就是“油滑”。


【原文】
像道士一般,先入为主的想法是无效的;如士兵一般,自说自话,也只能让人家感到无聊;若平民一般,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当然会被当成弱智;亦或化身愤青,乱喷一气,也不过被人家无视且踩在头上罢了。

【我的书评】
"可爱的宝贝。”伊看定他们,伸出带着泥土的手指去拨他肥白的脸。


【原文】
这段在哄婴儿。从拨脸逗笑这个细节看得出,迅哥是特别喜欢孩子的。

【我的书评】
女娲觉得认真捏人实在太麻烦,于是抓起了身边的紫藤,开始了低精度的批量造人。


【原文】
伊在长久的欢喜中,早已带着疲乏了。几乎吹完了呼吸,流完了汗,而况又头昏,两眼便蒙胧起来,两颊也渐渐的发了热,自己觉得无所谓了,而且不耐烦。然而伊还是照旧的不歇手,不自觉的只是做。
伊接着一摆手,紫藤便在泥和水里一翻身,同时也溅出拌着水的泥土来,待到落在地上,就成了许多伊先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然而伊不暇理会这等事了,单是有趣而且烦躁,夹着恶作剧的将手只是抡,愈抡愈飞速了,那藤便拖泥带水的在地上滚,像一条给沸水烫伤了的赤练蛇。泥点也就暴雨似的从藤身上飞溅开来,还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东西,爬来爬去的撒得满地。

【原文】
伊接着一摆手,紫藤便在泥和水里一翻身,同时也溅出拌着水的泥土来,待到落在地上,就成了许多伊先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然而伊不暇理会这等事了,单是有趣而且烦躁,夹着恶作剧的将手只是抡,愈抡愈飞速了,那藤便拖泥带水的在地上滚,像一条给沸水烫伤了的赤练蛇。泥点也就暴雨似的从藤身上飞溅开来,还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东西,爬来爬去的撒得满地。


【我的书评】
当精力失去的时候,当心神涣散的时候,捏造出来的人物自然也失去了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变得呆头呆脑,惹人生厌,地球上可耻的那部分消失了,就会清净很多。

【我的书评】
无聊才是创新的原动力。《故事新编·序言》说的很明白,这里女娲指代的是文学创作的缘起。作者可能是真的无聊了,所以才开始写作;最初时刻,会被自己笔下完美的精灵,逗得哈哈大笑;日子长了,却也徒生厌烦,耍些花招,来些恶作剧,提高点写作效率什么的。


【原文】
伊近于失神了,更其抡,但是不独腰腿痛,连两条臂膊也都乏了力,伊于是不由的蹲下身子去,将头靠着高山,头发漆黑的搭在山顶上,喘息一回之后,叹一口气,两眼就合上了。紫藤从伊的手里落了下来,也困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

【我的书评】
这里描写女娲困倦后的样子,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真是入门三分。


【原文】
伊近于失神了,更其抡,但是不独腰腿痛,连两条臂膊也都乏了力,伊于是不由的蹲下身子去,将头靠着高山,头发漆黑的搭在山顶上,喘息一回之后,叹一口气,两眼就合上了。紫藤从伊的手里落了下来,也困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

【我的书评】
这哥们是打了败仗的,开始骂老天爷。“天降丧”、“天不祐德”,这哥们儿绝对是国足的祖先。踢不赢比赛骂草坪理论的创造者。


【原文】
“呜呼,天降丧。”那一个便凄凉可怜的说,“颛顼不道,抗我后,我后躬行天讨,战于郊,天不祐德,我师反走,……”

【我的书评】
这就是鲁迅说的那个满口文言文的小人吗。话说讯哥儿的古文功底深厚真是可见一般,在白话和古文之间切换自如。


【原文】
“呜呼,天降丧。”那一个便凄凉可怜的说,“颛顼不道,抗我后,我后躬行天讨,战于郊,天不祐德,我师反走,……”

【我的书评】
这也就说到白话文出现的必要性了。


【原文】
“人心不古,康回实有豕心,觑天位,我后躬行天讨,战于郊,天实祐德,我师攻战无敌,殛康回于不周之山。”

【我的书评】
这哥们儿是打了胜仗,喜笑颜开的。但说出话来,一样是晦涩难懂,还没营养。女娲同学已经绝望了,屏幕前的观众朋友,你们绝望没有?


【原文】
“人心不古,康回实有豕心,觑天位,我后躬行天讨,战于郊,天实祐德,我师攻战无敌,殛康回于不周之山。”

【我的书评】
躲开了咬文嚼字的书呆子,又碰上了只会邯郸学步的真呆子,女娲姐姐怎一个郁闷了得。说真的,这也不能怪路人。你看他连铠甲都没穿,显然社会地位并不高,最多算个炮灰。突然遇到女娲这么大个子的巨人,自然被吓个半死,哪里还组织的起语言?


【原文】
伊料想他和包铁片的那些是别一种,应该可以探出一些头绪了,便>问道: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怎么一回事呵。”他略一抬头,说。
“那刚才闹出来的是?……”
“那刚才闹出来的么?”
“是打仗罢?”伊没有法,只好自己来猜测了。
“打仗罢?”然而他也问。
女娲倒抽了一口冷气,同时也仰了脸去看天。

【我的书评】
先生对文学的启蒙是兴趣;而将其当成毕生事业,呕心沥血的创作,却是为了救国救民。这担子的分量就全然不同了。


【原文】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因为情形不比先前,——仰面是歪斜开裂的天,低头是龌龊破烂的地,毫没有一些可以赏心悦目的东西了。

【我的书评】
造人,补天,迅哥儿是打算都写一遍吗?新意是在今日的思想去重造神话吗?四川有个五色湖,传说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原文】
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搀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止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

【我的书评】
中国的青年已经被毒害到如此境地了么?迅哥已经气得浑身发抖。也难怪他会把这小小的伪道学家安置到女娲姐姐的两腿之间了。他嘴上说着冠冕堂皇的大话,身子却很老实跑到……反正女娲大人对这些小家伙并不在意,也知道和他们说话也谈不来,就果断将其无视了。
根据《序言》的说法,恐怕就是《故事新编》里圆滑风的起源了。这次,女娲遇到的是道学家。笑满口仁义道德的封建小人,说不通的固守迂腐,其实我也是个这样守旧的家伙,我20岁,却失去了青春的活力,显得格格不入。


【原文】
顶长方板的便指着竹片,背诵如流的说道,“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国有常刑,惟禁!”
女娲对那小方板瞪了一眼,倒暗笑自己问得太悖了,伊本已知道和这类东西扳谈,照例是说不通的

【我的书评】
迅哥要是当导演,恐怕也是影史留名级的人物。这形象感,这分镜!就三行,天地的绚丽磅礴已经浮现眼前。


【原文】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但不知道谁是下去和谁是上来。


第3章 奔 月

【我的书评】
于是,鲁提辖笑嘻嘻的给出了结尾。老婆跑了,追上去就是;药被偷了,再要一副就是。何必去寻死腻活自暴自弃呢?要知道,这个世界需要英雄;它对英雄可是相当宽容的,知错改过就好。

结论是,老守着旧的功劳簿是不行的,只活在当下又有些太累,还是要为未来做个计划,然后脚踏实地步步前进才成。

结尾一段,后羿突然开了窍。放下了抱怨和矜持

与时俱进,充分吸收采纳新事物新观点,掌握新动态,才能让自己不那么落伍,以至于被老太太喷做 “你真是枉长白大! ”这说的是放下傲慢,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世界是变化的。拿着重箭去射麻雀的后羿;不懂畜牧业,认不得黑母鸡的后羿;不了解舆论宣传重要性,被人冒领了功劳的后羿;不求变通,拿着射日弓去射月亮的后羿。都证明了,这位大英雄在这个时代,已经落伍了。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谁又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永不落伍呢?

【我的书评】
迅哥一改前面大信息量,极简的行文方式,拉拉杂杂的写了很长。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啰嗦。


【原文】
“太太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掌灯时候就不看见了,”女乙说,“可是谁也没见她走出去。”
“你们可见太太吃了那箱里的药没有?”
“那倒没有见。但她下午要我倒水喝是有的。”
羿急得站了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一个人被留在地上了。
“你们看见有什么向天上飞升的么?”他问。
“哦!”女辛想了一想,大悟似的说,“我点了灯出去的时候,的确看见一个黑影向这边飞去的,但我那时万想不到是太太……。”于是她的脸色苍白了。
“一定是了!”羿在膝上一拍,即刻站起,走出屋外去,回头问着女辛道,“那边?”
女辛用手一指,他跟着看去时,只见那边是一轮雪白的圆月,挂在空中,其中还隐约现出楼台,树木;当他还是孩子时候祖母讲给他听的月宫中的美景,他依稀记得起来了。

【我的书评】
以培养新青年为己任的鲁迅先生,收了一个叫高长虹的进步青年当学生,还挺看好他的,帮过他很多忙;但突然一天,这学生变了,倚靠着鲁迅的名声宣传一些激进的思想方案;鲁迅先生呢,也急忙发表文章进行了澄清;结果, 高长虹就因为这点事,开始转头痛骂鲁迅 “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 、 “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 ……等等批评不一而足。

高长虹来找鲁迅求学是为了接近许广平,他暗恋这个准师娘已久。他甚至还写了首诗,把自己比作太阳,把鲁迅比作黑夜,把许广平比作月亮,说太阳把月亮送给了黑夜。

当时,鲁迅因为家里还有一份包办婚姻的缘故,再加上娶学生的社会伦理问题,和许广平的关系还是未定式。这一下子却变成了三角恋, 可是多劲爆的猛料啊!

不讲什么写作目的,背景设计,单说情景感,自然而然的就把读者引入特定情境中,场景画面倾泻而出,毫不生硬。

只可惜现在的看官并不熟悉马、宅门、捣米、这些意象,否则,那绝对是身临其境的感受。


【原文】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蹰。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我的书评】
一开篇就是蒂花之秀,“乌鸦的炸酱面”秀翻了。当年鲁迅这批文人,可是中国现代白话文的奠基者,他们对文字词语的组合是相当自由的,尝试也相当丰富。有很多词句,你看到鲁大师信手用来,舒适惬意;


【原文】
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我的书评】
面对夫人的指责,他只能回顾着自己过往的荣耀


【原文】
“我没有小的。自从我射封豕长蛇……。”

【我的书评】
只拿过去的荣耀来麻醉自己,不懂得与时俱进更换武器,最后下场就只配喝上一碗汤。你说,换个箭头能有多费事儿?当时的中国却有很多人说,不能换,不可换;时至今日,这样的倔脾气也不是没有,还盼各位引以为戒吧。


【原文】
“这是封豕长蛇么?”她说着,一面回转头去对着女辛道,“放一碗汤罢!”便又退回房里去了。

【我的书评】
鲁迅站在过来人的立场上劝诫大家,做人留一线,打好日后的计划;否则就算你今时今日再成功,却耗光了所有资源,日后也只能沦为吃“乌鸦的炸酱面”和“碎掉的麻雀汤”的落魄英雄了。


【原文】
“我的箭法真太巧妙了,竟射得遍地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下乌鸦做菜……。”

【原文】
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


【我的书评】
即使是英雄,躺在功劳簿里,对眼前的日子却做不出任何打算,把希望寄托在“神神鬼鬼的虚妄” ,和“再加把劲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空想上,这也就是“眼高手低”的新编。

【原文】
但嘴唇依然红得如火;虽然并不笑,颊上也还有浅浅的酒窝。
“唉唉,这样的人,我就整年地只给她吃乌鸦的炸酱面……。”羿想着,觉得惭愧,两颊连耳根都热起来。


【我的书评】
寥寥数笔,一个极爱老婆的后羿形象跃然纸上。

【原文】


【我的书评】
后羿出手之前,飞禽猛兽满大街溜达,百姓想种田畜牧,算是痴心妄想;待到这些恐怖的野兽被射个精光,百姓生活逐步安定,才有了连片的高粱田,小小的土屋,和养着黑母鸡的老婆婆。但反过来,一旦进入了农耕社会,后羿自己却成了无用武之地的落魄英雄。这也恐怕就是英雄的宿命了。

【原文】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夷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我的书评】
精彩的战斗一触即发,然后又戛然而止。

【原文】
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
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我的书评】
后羿遇上了自己的徒弟逢蒙。同传说里一般,这徒弟并不省油,双方激战正酣。这老师也当到家了,就算到了双方剑拔弩张生死相搏的地步,还不忘指点下对手: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

【原文】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我的书评】
高长虹爱写诗,颇具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想法。这与《呐喊》时的鲁迅是合拍的,但到了《彷徨》时期,鲁迅对现实犀利的分析让小高同学头痛欲裂,深恶痛绝,这也是不难想到的事。再加上当时和其他文人的一些争斗,导致心态爆炸,开始了对鲁迅的口诛笔伐。

【原文】
说不定要装怎样的脸给我看哩。但幸而有这一只小母鸡,可以引她高兴。我只要说:太太,这是我来回跑了二百里路才找来的。不,不好,这话似乎太逞能。


【我的书评】
刨去了浪漫的理想主义,即使是大英雄后羿,也不得不为柴米油盐的谋生小事儿打起算盘来。

【原文】
他忽然愤怒了。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圆睁着眼睛,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 “拿我的射日弓来!
==========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
飕的一声,——只一声,已经连发了三枝箭,刚发便搭,一搭又发,眼睛不及看清那手法,耳朵也不及分别那声音。本来对面是虽然受了三枝箭,应该都聚在一处的,因为箭箭相衔,不差丝发。但他为必中起见,这时却将手微微一动,使箭到时分成三点,有三个伤。


【我的书评】
这段正是全篇的战斗高潮,声势浩大,霸气外露。不同于第二节的被动迎击,这次愤怒至极的后羿主动出手了。理由也好理解,媳妇跑了,你不气么?

【原文】
“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女辛说。
“放屁!——不过乌老鸦的炸酱面确也不好吃,难怪她忍不住……。”
“那豹皮褥子脱毛的地方,我去剪一点靠墙的脚上的皮来补一补罢,怪不好看的。”女辛就往房里走。


【我的书评】
在经历了被工作背叛(打不到野味),被徒弟背叛(与蒙逢对射),被爱人背叛(嫦娥偷丹奔月)之后,后羿的心情自然也跌倒了谷底。甚至还因迁怒,而痛骂了一直勤勤恳恳默默干活的女辛。

【原文】
“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女辛说。
“放屁!——不过乌老鸦的炸酱面确也不好吃,难怪她忍不住……。”
“那豹皮褥子脱毛的地方,我去剪一点靠墙的脚上的皮来补一补罢,怪不好看的。”女辛就往房里走。


【我的书评】
《奔月》最华彩的部分,恐怕要数这个结局了。只用区区三行,看似调侃的回应,鲁迅把全篇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整个故事气氛焕然一新,令人拍案惊叹。之前的诸多分析,都是把《奔月》当悲剧来读,按英雄的陌路来解。

【原文】
且慢,”羿说着,想了一想,“那倒不忙。我实在饿极了,还是赶快去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来,给我吃了好睡觉。明天再去找那道士要一服仙药,吃了追上去罢。女庚,你去吩咐王升,叫他量四升白豆喂马!”


【我的书评】
全段的文字,看似随意调侃,却无半点废墨。先喊住了丫鬟,之后又“想了一想”。这“想了一想”用得极赞。之前处于愤怒中的后羿,听了女辛的日常絮叨,认真思虑了片刻,终于察觉自己这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态度要不得,于是就圆滑了起来。


第4章 理 水

【原文】
这时候是“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舜爷的百姓,倒并不都挤在露出水面的山顶上,有的捆在树顶,有的坐着木排,有些木排上还搭有小小的板棚,从岸上看起来,很富于诗趣。
远地里的消息,是从木排上传过来的。大家终于知道鲧大人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羽山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儿子文命少爷,乳名叫作阿禹。
灾荒得久了,大学早已解散,连幼稚园也没有地方开,所以百姓们都有些混混沌沌。只在文化山上,还聚集着许多学者,他们的食粮,是都从奇肱国用飞车运来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够研究学问。
这是一个封闭的国度,正遭遇着水患的侵袭。不过百姓显然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的书评】
比起瑰丽的描写,巧妙的叙事,辛辣的讽刺,颇具深意的留白,这篇《鲁迅谈治国理政》将圆滑的文风和迅哥的方法论体现的淋漓尽致,堪称读懂《故事新编》全篇的钥匙。
比对民国和故事中的国家,同是满目疮痍,同是民不聊生,同是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巨大,一个面临天灾(水患),一个面临人祸(各国侵略)

【原文】
只在文化山上,还聚集着许多学者,他们的食粮,是都从奇肱国用飞车运来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够研究学问。然而他们里面,大抵是反对禹的,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个禹。


【我的书评】
一言以蔽之,聚在“文化山”上的,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觉得国家没有希望,不愿奋起救国,赖在那里混日子;同时,他们又反对救国的思想,甚至想要全盘否定掉救国者的存在。我不愿救国,你们这些愚人也配?

【原文】
我曾经搜集了许多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谱,很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得到一个结论:阔人的子孙都是阔人,坏人的子孙都是坏人——这就叫作‘遗传’


【我的书评】
先说这半吊子“ 遗传学家”。他把一切归于遗传,但问题在于,他只收集“ 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谱 ”,至于百姓,压根就不在他的研究范围。

【原文】
“他先前虽然有些‘顽’,现在可是改好了。倘是愚人,就永远不会改好……”


【我的书评】
迅哥用“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这样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举重若轻的驳斥了 “遗传学家”的荒谬。

【原文】
“那么,他的名字弄错了,他大概不叫‘鲧’,他的名字应该叫‘人’!至于禹,那可一定是一条虫,我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他的乌有,叫大家来公评……”


【我的书评】
一贯风度翩翩的迅哥,被这家伙逼急了。

【原文】
“人有叫作大大猴子的吗?……”学者跳起来了,连忙咽下没有嚼烂的一口面,鼻子红到发紫,吆喝道。
“有的呀,连叫阿狗阿猫的也有。”


【我的书评】
思辨的想法是没错的,但学无止境,用一己的学识去妄加揣测,总会有不周之处。堂堂鸟头教授,竟然被个乡下人驳的面红耳赤。

【原文】
这样的谈了小半天。大员们都十分用心的听着,临末是叫他们合拟一个公呈,最好还有一种条陈,沥述着善后的方法。


【我的书评】
想锻炼思维能力的朋友,可以自行反击下试试。毕竟就这些弱智逻辑,今天依然频繁浮现在各类公众号文章和头条新闻中。

【原文】
这样的谈了小半天。大员们都十分用心的听着,临末是叫他们合拟一个公呈,最好还有一种条陈,沥述着善后的方法。


【我的书评】
不把灾民当人看的语言学家;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神农本草》学者; 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的长袍绅士;不知穿越到哪里的小品文学家;以及腹中空空且孜孜不倦的OK君。

【原文】
已经平复下去的疙瘩,这时忽然针刺似的痛起来了,他就哭着一口咬定:做代表,毋宁死!大家把他围起来,连日连夜的责以大义,说他不顾公益,是利己的个人主义者,将为华夏所不容;激烈点的,还至于捏起拳头,伸在他的鼻子跟前,要他负这回的水灾的责任。他渴睡得要命,心想与其逼死在木排上,还不如冒险去做公益的牺牲,便下了绝大的决心,到第四天,答应了。


【我的书评】
比起懒散的官员和一肚子坏水的学者,百姓多淳朴啊。根据往次的经验,在官员面前,那可不敢造次。大家谨小慎微,连个代表都不敢当了。

【原文】
有的咬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咬了柏叶糕的,却道质粗味苦,伤了他的舌头,要这样与下民共患难,可见为君难,为臣亦不易。


【我的书评】
这届火锅接风宴,这排场,这游记的讨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庆功大会呢。遭难的百姓自然就早早被晾到一边了。

【原文】
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我的书评】
主角就这么突然地登场了。不论是样貌,还是行动,都与上文中的那批大员截然不同。形似乞丐, 瘦长莽汉,粗手粗脚,言行却果敢锐利。

【原文】
“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像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


【我的书评】
迅哥借亲人之口讲出了大禹过门不入的事迹。但随着视角的变换,旁人看来理因如此的举动,在当事人看来,又会多出几万分艰难与辛酸呢?

【原文】
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我的书评】
看到乞丐形态的boss归来,正在胡吃海喝的众官员们震惊了。
比起那些百无聊赖一肚子坏水的学者,无所事事不求思变的官员,真正救中国的,只有实干家;那些愿意走入人民群众中,访山川河海,听百姓心声的实干家,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原文】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画,”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只卖票,并且声明会里不再募捐,那么,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我的书评】
第二位官员倒是有些想法,谋划着搞些商业活动,打着小算盘凑点钱。甭管动机纯不纯,也算是为灾民做点实事,大禹对他鞠了下躬。

【原文】
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我的书评】
这么一比,文化人自是高大上起来,百姓的死活,简直不值一提嘛。

【原文】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


【我的书评】
这样的态度,能理水?大禹气的直想骂娘。

【原文】
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我的书评】
刚才3个汇报工作的屁用没有。现在提出了工作新思路,又骤然钻出4个提反对意见的。

【原文】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我的书评】
蚩尤,那是和炎黄两帝对战的怪物,被古代人当做魔鬼撒旦一般的存在。看起来,这位青年官员,觉得大禹的新思路,那是妖言惑众了。

【原文】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我的书评】
变法就是不孝。

【原文】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我的书评】
我们应该遵从老大人(鲧)的方案来,因为里面凝结着上一代人的智慧。

【原文】
禹一声也不响。


【我的书评】
四位大员,不是道德绑架,就是人身攻击;说来说去,既不考虑洪水,也不思考民生,方案更是听都没听,就齐声反对;没别的原因,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了呗。

【原文】
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我的书评】
尤其这后半句,是满满的魄力和果敢,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原文】
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我的书评】
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

【原文】
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我的书评】
面对千夫指,他 微微一笑 ;面对人身攻击,他淡然置之。

【原文】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我的书评】
迅哥在《理水》中,直接把民族脊梁的艺术形象白描了出来。

【原文】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我的书评】
‘湮’ 和 ‘导’ 是理水的两个方案。相比于雇些劳动力,挖些沙子倒到土里就能完成的‘湮’ ——需要考察地形和水文气象环境,需要低海拔地区大规模搬迁,实施时还需要精确且复杂的工程技术手段的“导”这一方案,显得既费力又不讨好。

【原文】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我的书评】
对比。

【原文】
理水大有成效, 京师的景况日见其繁盛了。各类新鲜的物事也逐步流入,竹箭、松板、 怪石、鲜鱼,还有大乌龟。
禹爷走后,时光也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京师的景况日见其繁盛了。首先是阔人们有些穿了茧绸袍,后来就看见大水果铺里卖着橘子和柚子,大绸缎店里挂着华丝葛;富翁的筵席上有了好酱油,清燉鱼翅,凉拌海参;再后来他们竟有熊皮褥子狐皮褂,那太太也戴上赤金耳环银手镯了。


【我的书评】
治的是水患,是把水当做负面的,危害性的东西,来严防死守;而理的是水情,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梳理通导,把水引于灌溉、发电,使之造福于民。可见,理水这说法才更贴合大禹的治水方案。

【原文】
禹要回京的消息,原已传布得很久了,每天总有一群人站在关口,看可有他的仪仗的到来。并没有。然而消息却愈传愈紧,也好像愈真。一个半阴半晴的上午,他终于在百姓们的万头攒动之间,进了冀州的帝都了。


【我的书评】
这可是多大的声势。经历了,《奔月》、《铸剑》、《非攻》,周迅同学这次终于愿意给英雄一个好结果了。没别的理由,只因大禹担得起。

【原文】
这使商家首先起了大恐慌。但幸而禹爷自从回京以后,态度也改变一点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时候的穿著,是要漂亮的。所以市面仍旧不很受影响,不多久,商人们就又说禹爷的行为真该学,皋爷的新法令也很不错;终于太平到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飞来凑热闹了。


【我的书评】
不去救国理水,琢磨如何拯救百姓苍生,只盯着英雄的一举一动,鸡蛋里挑骨头,道德绑架人身攻击,显出自己高明。 这些哥们儿究竟是在文化山上的呢?还是在官员们的牛肉火锅宴席上的?


第5章 采 薇

【原文】
两人瞬间就转了话题,探讨起了烙饼大小的问题。
近来的烙饼,一天一天的小下去了看来确也像要出事情,”伯夷想了一想,说。“但我看你还是少出门,少说话,仍旧每天练你的太极拳的好!”


【我的书评】
当然了,比起事不关己的国家大事,个人的生活问题明显更重要些。

【原文】
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


【我的书评】
这烙饼计时法却完全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显然,迅哥这里秀了一波唯物辩证法,物质存在决定意识

【原文】
这才见别有许多兵丁,肩着九旒云罕旗,仿佛五色云一样。


【我的书评】
“ 五色云”这么一形容,瞬间给这武王的队伍带来了些许仙气。

【原文】
簇拥着一位王爷,紫糖色脸,络腮胡子,左捏黄斧头,右拿白牛尾,威风凛凛:这正是“恭行天罚”的周王发。


【我的书评】
对武王的描绘,鲁迅套了典籍(见注释),不过把内容都翻译成了白话,展现了周武王的威严。

【原文】
“老子死了不葬,倒来动兵,说得上‘孝’吗?臣子想要杀主子,说得上‘仁’吗?……”


【我的书评】
商纣王当时已经天怒人怨了,武王的准备又做了这么多年(连养老堂的饼子都变小了),谁都不会听那一些似是而非的空论。

【原文】
甲士们便又恭敬的立正,放了手,用力在他们俩的脊梁上一推。两人只叫得一声“阿呀”,跄跄踉踉的颠了周尺一丈路远近,这才扑通的倒在地面上。叔齐还好,用手支着,只印了一脸泥;伯夷究竟比较的有了年纪,脑袋又恰巧磕在石头上,便晕过去了。


【我的书评】
毕竟小兵不会有统帅那么大度,别以为得罪我们老板就没事了。这用力一推,摔了弟弟一脸泥,直接把哥哥撞在石头上,晕过去了。
这事儿搁到今天也是一样。有些人故作大度,但并不代表你能去挑战他的权威。虽然他不动手,他的手下可对你虎视眈眈呢。

【原文】
这报告引得众人连声赞叹,几个人便蹲下身子,歪着头去看叔齐的脸,几个人回家去烧姜汤,几个人去通知养老堂,叫他们快抬门板来接了。


【我的书评】
他们这兄弟间互谦互让的举动,还是蛮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因而也有了不少粉丝。还当场被人认了出来。

【原文】
叔齐只得接了瓦罐,做好做歹的硬劝伯夷喝了一口半,余下的还很多,便说自己也正在胃气痛,统统喝掉了。眼圈通红的,恭敬的夸赞了姜汤的力量,谢了那太太的好意之后,这才解决了这一场大纠纷。


【我的书评】
仁孝礼义都占全了,这弟弟叔齐自不用问,当然是儒家。相对的,从除了饼大小和饭碗是否保得住,其余一概并不在意的处事方法来看,从和代表儒家的弟弟捆绑如此紧密来看,显而易见,这哥哥伯夷该是道家没跑了。

【原文】
“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这几句,断章取义,却好像很伤了自己的心。


【我的书评】
这话本是骂商纣王不顾祖上基业,祸国殃民的;伯夷却发现,套在自己身上却也合适。自己主动放弃了祖肆家园,可不就像昏晕无道的纣王一样了么?

【原文】
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叔齐重复解衣躺下,不多久,就听到伯夷讲梦话;自己也觉得很有兴致,而且仿佛闻到茯苓的清香,接着也就在这茯苓的清香中,沈沈睡去了。


【我的书评】
想到美好的未来,两人的失眠症也瞬间就治愈了。

【原文】
满眼是阔大,自由,好看,伯夷和叔齐觉得仿佛年青起来,脚步轻松,心里也很舒畅了。


【我的书评】
人生在世,就不该做违心之事;这不,只要舍弃了这烙饼的恩惠,老哥两仿佛吃了脑白金,“……觉得仿佛年青起来,脚步轻松,心里也很舒畅了”。

【原文】
“老先生,请您不要怕。海派会‘剥猪猡’,我们是文明人,不干这玩意儿的。什么纪念品也没有,只好算我们自己晦气。现在您只要滚您的蛋就是了!


【我的书评】
这伙山贼倒也是来搞笑的。先礼后兵,文绉绉的,俨然是儒家那一套说法。然而,明晃晃的刀子架就在眼前上。

【原文】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 “苦……粗……”


【我的书评】
毕竟老哥两不是贝爷,野外生存技能略逊一筹;又加上选的山实在比较小,可吃的果子都被人捡走了。纵使弟弟叔齐的烹饪技术不错,做出的松针糕还是因为材料的原因,难以下咽。

【原文】
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我的书评】
这段写的超有趣,寥寥几笔写出了儒道之间的差别来。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但要是没人听他们布道,又难免有些孤独;儒家最重名节,道家那样的沽名钓誉不合胃口,丢了面子那可是大事。

【原文】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鸦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我的书评】
然而给两位老人带来的精神打击,那可是加倍的。这话毕竟是从一个丫头片子嘴里说出来。于是两人被震得发昏,连看看(薇菜)也觉得羞,最后自然是断了伙食。

【原文】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我的书评】
上那西山呀采它的薇菜,
强盗来代强盗呀不知道这的不对。
神农虞夏一下子过去了,我又那里去呢?
唉唉死罢,命里注定的晦气!

温柔敦厚的才是诗。他们的东西,却不但‘怨’,简直‘骂’了。这次《采薇》里,迅哥就给他心目中的大胆率性的阿金布置了个重要任务:雄赳赳气昂昂的坑死两兄弟,然后圆滑的把责任推走了。

要知道,伯夷叔齐代表的可是道家和儒家 !这任务分量不可谓不重。阿金举重若轻的编了个故事就完成了,也从侧面证明了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这之前的十多天,她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殊不料现在阿金却以一个貌不出众,才不惊人的娘姨,不用一个月,就在我眼前搅乱了四分之一里,假使她是一个女王,或者是皇后,皇太后,那么,其影响也就可以推见了:足够闹出大大的乱子来。

自有阿金以来,四围的空气也变得扰动了,她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有一回,邻近的洋人说了几句洋话,她们也不理;但那洋人就奔出来了,用脚向各人乱踢,她们这才逃散,会议也收了场。这踢的效力,大约保存了五六夜。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不知怎的,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

心里想:以后总要少管闲事,要炼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炸弹落于侧而身不移!……


第6章 铸 剑

【我的书评】
小尺同学可能不是杀手的料,但由于相貌的先天优势,和善良的心,做表演,诱敌深入,就再适合不过;而宴之敖者,谋划详尽,动作娴熟,手起剑落,也不愧是极善复仇的高手。

【我的书评】
全篇写作于国民党第一次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把军阀打的屁滚尿流。迅哥极感慨,于是写下了此篇,愿革命能够一鼓作气,把暴君清理干净,告慰先驱者的在天之灵。

【我的书评】
一个孝顺母亲、谨小慎微可爱的男孩子形象,已经要从纸里跳了出来。


【原文】
他又不敢大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

【我的书评】
这段犹豫写出了眉间尺的软弱。


【原文】
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

低微的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我的书评】
母亲这故事讲的干练,和犹豫彷徨的尺儿有了鲜明的反差。


【原文】
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日七夜,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大欢喜的光采,便从你父亲的眼睛里四射出来;他取起剑,拂拭着,拂拭着。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他将那两把剑分装在两个匣子里。

【我的书评】
剑泛出青光,本身却透明的几乎看不见,画面里仙气十足。


【原文】
窗外的星月和屋里的松明似乎都骤然失了光辉,惟有青光充塞宇内。

【我的书评】
人家可还是孩子,软弱敏感些又怎么样?现在让他复仇,只是情非得已,逼上梁山罢了。


【原文】
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
但他醒着。他翻来覆去,总想坐起来。他听到他母亲的失望的轻轻的长叹。

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

【我的书评】
这本是复仇的良机,却因为少年小尺担忧伤害他人的心,错过了。先是“ 不敢挤进去 ”,而后“ 宛转地退避 ”,为躲避看官“ 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 ”,终于“ 跌了一个倒栽葱 ”,让敌人溜掉了。


【原文】
他不觉全身一冷,但立刻又灼热起来,像是猛火焚烧着。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

【我的书评】
这是小尺的心理描写,却正讲出了迅哥对围观者的态度。怒了会把人吓跑,笑了会被人当疯子,想脱身又没有办法,只能觉得无聊了。


【原文】
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

笑声即刻散布在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闪动,倏忽临近,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

【我的书评】
可以推测,这段是先生从小黄书里摘出的。一边写了大王的荒淫,另一面给了看官缓口气的功夫,激动人心的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原文】
幸而她撒娇坐在他的御膝上,特别扭了七十多回,这才使龙眉之间的皱纹渐渐地舒展。

【我的书评】
第一段黑色人说的是私人恩怨;第二段黑色人讲的是天下大义;第三段是小尺恭维暴君的计谋,也亏是小尺那忽冷忽热的性格,才没在大王面前露出任何马脚;第四段是檄文,标志着这场战斗进入了最高潮。

【我的书评】
宴之敖者唱的是小尺君自我牺牲的伟大意义。干掉一个暴君,比起报了杀父之仇,更能够拯救千万民众的性命于水火之中。毕竟歌词太过艰涩,简直就是楚辞那个风格的,大王完全没有听懂。


【原文】
血一头颅兮爱乎呜呼。
我用一头颅兮而无万夫!
彼用百头颅,千头颅……

【我的书评】
浅薄残暴的军阀脑袋里思考的东西,他们自然也会觉得,杀一两个刘和珍君也好,名匠干将也罢,终究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百姓民生、民族尊严什么的,早已被丢到九霄云外了。


【原文】
王又狡猾,总是设法绕到他的敌人的后面去。眉间尺偶一疏忽,终于被他咬住了后项窝,无法转身。这一回王的头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


第7章 出 关

【我的书评】
道家的理论到底好不好? 答曰:好。
有没有智慧? 答曰:有智慧,有大智慧。
好不好用? 答曰:在那个时代和背景下,几乎没用,最多也就值15个饽饽。
为什么要《出关》? 答曰:因为要避世,要不争。
出的是什么“关”? 答曰:函谷关,也暗指责任义务这关。
这个关出不得。就算老子出得,那些伪道学家也出不得。人家老子,至少教育了孔子,发表了讲演,著了书立了说;他们又做了什么?本子入侵大敌当前,带上家当,归隐山林,寻仙问药?还是沽名钓誉,而后坑蒙拐骗,发国难财?

【我的书评】
结构像《非攻》,全篇都是用典故串联起来;但由于涉及道家理论的阐述,玄之又玄,甚至有些枯燥。可能是为了方便向革命群众普及知识,迅哥又补作了一篇 《<出关>的关》抨击某些沽名钓誉的评论家的同时,重点解释了下他对老子学说的感情色彩。


【原文】
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先生,孔丘又来了!”他的学生庚桑楚,不耐烦似的走进来,轻轻的说。
“请……”
“先生,您好吗?”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我总是这样子,”老子答道。“您怎么样?所有这里的藏书,都看过了罢?”
“都看过了。不过……”孔子很有些焦躁模样,这是他从来所没有的。>“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长久了,够熟透了。去拜见了七十二位主子,谁也不采用。

【我的书评】
以老子学生“ 不耐烦似的 ”态度,点出了道家对儒家的看法。


【原文】
“先生,孔丘又来了!”他的学生庚桑楚,不耐烦似的走进来,轻轻的说。

【我的书评】
孔子来拜见老子,为啥?故事的戏剧冲突,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原文】
“先生,您好吗?”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我的书评】
一味地因循守旧,不合时宜,不知变通,又怎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
孔子好像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我的书评】
让笃信儒道的国民,意识到一味“崇古复礼”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勇于投身变化、接受变化,才是更重要的结论。


【原文】
我自己久不投在变化里了,这怎么能够变化别人呢!……

【我的书评】
儒家惯例的谦恭礼让,道家惯例的淡然送别


【原文】
“您走了?您不喝点儿茶去吗?…

【我的书评】
孔子把他的本事都学了去,也就不再认这个师父了;甚至还想恩将仇报,整垮他,独享世间尊敬。


【原文】
你要知道孔丘和你不同:他以后就不再来,也再不叫我先生,只叫我老头子,背地里还要玩花样了呀。

【我的书评】
和《采薇》时一样,一味地躲避,真的能解决问题么?


【原文】
我们就和他干一下……

【我的书评】
玄之又玄的,实在是枯燥乏味。


【原文】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我的书评】
上课的内容,您能给我们留下个PPT么?这里是U盘。


【原文】
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

【我的书评】
不幸言中了鲁迅先生弟弟周作人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不甚唏嘘。迅哥的意思很简单,你想放飞自我,跑到世外桃源,也行啊,把肚子里的存货交出来先。5000字的《道德经》可是流传了将近2000年。


【原文】
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我的书评】
道家走他的流沙路,儒家走他的朝廷路,都各自离开了。


【原文】
“自说是上流沙去的,”关尹喜冷冷的说。“

【我的书评】
给道学家贴上了沽名钓誉,自我催眠的标签。


【原文】
总有人看的。交卸了的关官和还没有做关官的隐士,不是多得很吗?


第8章 非 攻

【我的书评】
不太喜欢这篇,就像单纯的翻译。


【原文】
墨子与学生的几句日常,顺带把他出行的时间、地点、理由介绍了出来。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耸恿楚王攻宋去了

【我的书评】
迅哥笔下的墨子,是个极干练的行动派。上文对话中的“是的”、“不错”,就能看出他的果敢爽利。作准备、估行程、起步动身、一气呵成,与《采薇》里的儒道二老墨迹的出行形成了鲜明对照。


【原文】
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气。

【我的书评】
迅哥本来就是老师,有不少学生,有像曹公子那样的假大空,也有像后面这样踏实肯干的大汉。


【原文】
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我的书评】
这里抨击的是民国政府的官僚主义。


【原文】
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我的书评】
这里写出了即将开战两国国民精神状态的对比。对于曾留学日本的先生,这白描就是对比中日两国国民状态的。身体短小、活泼精悍、衣服干净,这作为当年鲁迅初到日本时,对日本人的印象。


【原文】
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我的书评】
国民积贫积弱,真正愿为他们出谋划策的,是能不迟辛劳、踏破铁鞋、实地考察的民族脊梁,而不是锦绣华服,出门比阔讲排场,玩风花雪月的大官人。


【原文】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

【我的书评】
向读者阐明,真正为国为民的革命者,必无华冠玉带,打扮质朴甚至简陋,骨瘦如柴、形如乞丐。


【原文】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


第9章 起 死

【我的书评】
汉子起死回生了,中华民族站了起来,接着该怎么办?迅哥给的答案,就三个字:不要脸。作为一个要啥没啥,一穷二白的国家,活过来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活下去。

【我的书评】
没衣少食,流浪在荒漠,都混到这份上了,面子这东西,咱就先丢到一边去呗?只有死死的抱住巡士的大腿,才有出路,才能更快的活下来。实际上,抗战时期,我们接受了大量的国际援助;抗战结束,若是共产党碍于面子,把鬼子的物资拱手相让,解放战争不知又要多打几年;新中国成立,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也极大地加快了我国经济重建的步伐……

【我的书评】
先生这单药方已经开到解放后去了,而且是饱含着对中国未来的热切希望和美好祝福。迅哥想说的是,这些开拓者也不尽是无私的完美的英雄。他们也就可能是像你我一样,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好奇心和无聊,一不小心干成的。走自己的路,不要被他们所束缚。

【我的书评】
庄子强行召唤司命,居然把已死的汉子救活了?这贡献可以说是匪夷所思;难度级别了解过中国近现代史的都该知道,打多少颗星都不过分。但先生并没有大吹特吹,而是借司命的话语,冷静的分析: 这也不是真心话,你是肚子还没饱就找闲事做

【我的书评】
《起死》的表现手法即使在全篇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故事新编》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它干脆就是个戏剧剧本。 这招后来被莫言在《蛙》中学了去。这《起死》是全集的最后一篇,也是《故事新编》全书的最高潮。历经磨难、挫败、攻讦、绝望,身陷绝境无路可逃,最后起死回生,这可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伟业!


【原文】
(一大片荒地。处处有些土冈,最高的不过六七尺。没有树木。遍地都是杂乱的蓬草;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离路不远,有一个水溜。远处望见房屋。)
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出门没有水喝,一下子就觉得口渴。口渴可不是玩意儿呀,真不如化为蝴蝶。可是这里也没有花儿呀,……哦!海子在这里了,运气,运气!(他跑到水溜旁边,拨开浮萍,用手掬起水来,喝了十几口。)唔,好了。慢慢的上路。(走着,向四处看,)阿呀!一个髑髅。这是怎的?(用马鞭在蓬草间拨了一拨,敲着,说:)

【我的书评】
喝饱了,抬头一看,竟然发现一个骷髅!庄子同学并没有被吓得半死,反倒是好奇起来。


【原文】
阿呀!一个髑髅。这是怎的。

【我的书评】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呐喊》自序


【原文】
他的形,生他的肉,和他谈谈闲天,再给他重回家乡,骨肉团聚罢。(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 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我的书评】
包裹和伞子是物质财富,衣服是尊严和底线。不巧,这位刚刚活过来的汉子都没有。


【原文】
阿呀,我的包裹和伞子呢?(向自己的身上看,)阿呀呀,我的衣服呢?(蹲了下去。)

【我的书评】
庄子同学实在遭不住这么个歇斯底里的裸男,祭出绝招,想让司命大人把他再送回阴间去。然而,司命早就看透庄子玩火的结果了,这次就按兵不动,让庄子自讨苦吃去。


【原文】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敕!敕!
(毫无影响,好一会。)
天地玄黄!
太上老君!敕!敕!敕!……敕!
(毫无影响,好一会。)


第13章 药

【我的书评】
觉得有希望的时候脚步是轻盈的。


【原文】
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我的书评】
革命烈士的功绩只存在一瞬间,很快麻木的人们就忘记了烈士的鲜血是什么味道。


【原文】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

【我的书评】
家境并不好,只是因为爱着儿子才给了他馒头。


【原文】
华大妈候他喘气平静,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幅补钉的夹被。


第14章 白 光

凉风虽然拂拂的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我的书评】
哈哈哈哈😂 平日的白日梦刹那之间崩塌了,是心碎的感觉,是本以为扬眉吐气赢回自尊却落得空欢喜一场。


【原文】
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我的书评】
对师长毫无敬意,也可看出主人公平日的位卑。


【原文】
他们胡乱的包了书包,挟着,一溜烟跑走了。

【我的书评】
《霸亭秋》写宋代杜默高才博学,却累次应考不能成名,过乌江入项王庙,把试卷摊在神案上念给神像听,悲愤控诉“奈何以大王之英雄不得为天子,以杜默之才学不得作状元。”神像亦为之长嘘流泪。


【原文】
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

【我的书评】
自古落寞孤寂之时总有月陪伴。


【原文】
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眼里颇清静了,四近也寂静。但这寂静忽又无端的纷扰起来,他耳边又确凿听到急促的低声说。

他极小心的,幽静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我的书评】
隐士很多都是做不了官,被迫标榜隐士高人,表示自己既不爱做官也对财富没兴趣。


【原文】
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朝笏一般黑魆魆的挺立着。

【我的书评】
做官的希望像灯油一样也烧尽了,落了一地的灰。


【原文】
灯火结了大灯花照着空屋和坑洞,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有,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我的书评】
一个落魄者的死去受不到一点关心,你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却不知只是微不足道,悲剧的心境就来源于不自知或者说心理和生理的错位。


【原文】
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当即传扬开去,终于传到地保的耳朵里了,便叫乡下人捞将上来。那是一个男尸,五十多岁,“身中面白无须”,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经县委员相验之后,便由地保抬埋了。至于死因,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剥取死尸的衣服本来是常有的事,够不上疑心到谋害去:而且仵作也证明是生前的落水,因为他确凿曾在水底里挣命,所以十个指甲里都满嵌着河底泥。


第16章 在 酒 楼 上

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

【我的书评】
归与离开的模式。看与被看的模式。懒得打字,就不细说了。


【原文】
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

【我的书评】
鲁迅的乡土气息总带着股灰暗的味道。


【原文】
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我的书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原文】
约略料他走完了楼梯的时候,我便害怕似的抬头去看这无干的同伴,同时也就吃惊的站起来。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

【我的书评】
嘲笑辛亥革命,不能和民众结合,结果被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获得实际性的改变。也是鲁迅的自嘲,在革命低潮时期,看不到出路,处在彷徨的无物之阵。


【原文】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我的书评】
处在革命低潮阵地的战士们只能处理些乱七八糟意义不大,被思想僵化的前辈人安排的琐碎小事。


【原文】
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

我实在是一个庸人,我这时觉得我的声音有些希奇,这命令也是一个在我一生中最为伟大的命令。


第17章 孤 独 者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因为逆料他关于一切丧葬仪式,是一定要改变新花样的。聚议之后,大概商定了三大条件,要他必行。一是穿白,二是跪拜,三是请和尚道士做法事。总而言之:是全都照旧

沉静了一瞬间,大家忽而扰动了,很有惊异和不满的形势。我也不由的突然觉到:连殳就始终没有落过一滴泪,只坐在草荐上,两眼在黑气里闪闪地发光。

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我的书评】
郁达夫的沉沦,时代的零余者形象。


【原文】
大抵是读过《沉沦》的罢,时常自命为“不幸的青年”或是“零余者”,螃蟹一般懒散而骄傲地堆在大椅子上,一面唉声叹气,一面皱着眉头吸烟。

屋中间的圆桌还在,先前曾经常常围绕着忧郁慷慨的青年,怀才不遇的奇士和腌脏吵闹的孩子们的,现在却见得很闲静,只在面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他照例只是一意喝烧酒,并且依然发些关于社会和历史的议论。

灯火销沉下去了,煤油已经将涸,他便站起,从书架下摸出一个小小的洋铁壶来添煤油。

可是我那时不知怎地,将她的一生缩在眼前了,亲手造成孤独,又放在嘴里去咀嚼的人的一生。而且觉得这样的人还很多哩。这些人们,就使我要痛哭,但大半也还是因为我那时太过于感情用事……

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

这里有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新的钻营,新的磕头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恶心,新的失眠和吐血…

你或者不至于倒抽一口冷气罢。

天气欲雨不雨,一切都罩在灰色中。

仰看太空,浓云已经散去,挂着一轮圆月,散出冷静的光辉。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