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描绘3.0时代的教育新图景!

今天我们不生活在未来,未来就将生活在过去。

天南海北,是什么样的教室可以同时让万名教师汇聚一堂?

与未来同行,是怎样的分享让老师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面向未来,如何思考学校的意义与3.0时代教育图景?

借助技术发展,将为师生带来怎样的变革?如何应对这样的席卷而来的信息浪潮?

2018年6月30日晚,互+暑期乡村教师研修“兴成长计划”正式启动。开营仪式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张治馆长为万名乡村教师暑期带来分享《学校3.0时代的教育新图景》!来自新疆、青海、贵州、吉林、甘肃等近20个省份1.17万名教师同时在线跟着张治馆长走进上海电教馆,当晚就有数千位老师在课后打卡分享他们满满的收获,与未来同行,开启跨越时空的暑期学习之旅!

学校形态的演变

第一个话题就是学校形态的演变。大家都知道,学校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并且不断进化的一个机构和组织。可以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01

学校1.0——适应农耕文明

孔夫子杏坛讲学图

这张图片中的场景也许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最早的一种学校形态。一位长者口述他的经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把这些智慧传递给后生,这是学校的一种原始的形态。到了农耕文明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1.0时代的学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整个社会的知识是很短缺的,而且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教育就是传道学习,就是求学。孔夫子尽管学生很多,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的人群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人并没有机会能够读书。我们称之为叫农耕时代的学校。

02

学校2.0——适应工业社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劳动者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希望每个人都具备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可以成为雇佣对象。因此,私塾制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机械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者的培养需求,所以就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出现了义务教育。

为了提高教育的规模,开始了班级授课制与之相对应。这样的学校在我们中国很多地方还可以看得见。这个时代的学校,是以班级制为代表的学校,它是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教学走向大众化,班级授课制成为了主流,培养的人才非常适应流水线,只要守时健康,勤奋守规则,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工人。这是是2.0时代的学校。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就像做月饼一样的,把人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对于这样的教育培养方式,到今天我们知道必须要变革了。所以怎么变革?

03

学校3.0——适应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

学校需要进化,需要迭代,需要更新,所以我们要推出学校的3.0版本,它是适应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的。

有这样的一些特征,一信息知识的生产飞速发展;二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让信息变得对称,老师所知道的,学生通过一个网络也可能就知道了。老师过去通过先学,然后再贩卖知识,这样一个时代就变得不复存在了。

第三,社会进行个性和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第四,学习不再成为生存的需要。动机鸿沟逐渐显现出来了,很多人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学习,即使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不学习也不至于饿死了,所以学习的动机就出现了降低的趋势。

第五,学校的概念越发模糊,不是说进了这个校门,有一个院墙才叫学校,就像我们的沪江网校,它可能没有围墙,通过互联网连通到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不是学校?当然我们知道它是学校,所以学校的概念会越发模糊。

第六,角色边界不清,跨界成为常态,很多企业都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所以谁是老师?也许是电视明星,也许是一个体育运动员,也许是一个IT工作者,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职员,都可能成为教师。跨界成为了常态。

第七,人工智能可能无处不在,技术深度的融合在课堂当中。

第八,学校的概念将发生颠覆。所以这是3.0时代的学校。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早期学校,主要是以1.0时代为标志,那时候动力系统主要是仕途或者是社会期许,学习内容主要是读典籍,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吟诵、领悟这种方式,学习时空往往是固定在一个时段,固定在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私塾、或者是一个学院里面,教学活动主要是讲授和启发。这时候教师的角色是权威不容置疑的。技术的作用我们说几乎不发生,或者说很少发生。

到了工业时代,一直到信息时代的早期,学校进入到2.0时代,所以动力系统就是职业期待和知识技能的诉求。学习内容主要是口授的或者是社会建构的方式,而学习活动主要是顺从和操练。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大量的强化练习,这都是这种学习活动的一种表现。

另外学习的时空特别强调在固定的时段固定的学校班级,当然也有少量的人是通过在线学习了。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教师是一个权威者,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的管理者。技术的作用在呈现方式或者内容的选择方面已经开始发生作用。

到了3.0时代的学校,动力系统主要是自我实现和社会的适应。学习内容是一种社会建构与智能时代相适应的学习活动,通过建构独立于协作创造体验等方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来学习。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组织和学习,促进教师的角色会转变为辅助者、组织者、陪伴者,技术在情境及社会学习、评估、及智能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进化过程当中学校形态的变迁。这是第一个话题,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什么是学校3.0了。

未来教育的新图景

3.0的学校到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个话题就是未来教育的新图景。未来的教育,如果给他划定一个时间段,可以是2025年,也可以是2035年,那让我们来一起畅想一下未来学校会发生有哪些改变呢?你认为你会看到哪些图景?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未来学校的十大图景

1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数字画像,升学将基于信任,而不是分数,教育进入后文凭时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升学将基于信任,而不是分数,教育进入后文凭时代。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生通过慕课学习,通过做实验、阅读、社会实践等,或者通过其他的社交数据等这些数据汇聚在一起的数据经过处理之后,就为学生做了一个数字画像,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老师分类培养,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对于高校来说,可以让招生部门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学生,从而进行分类筛选,并且到了大学之后对他进行持续的培养。这里面都是依赖于数字画像。将来的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数字画像,除了能够帮助老师、学生和家长,还可以对于学校或者是政府提供一些辅助,可以帮助校长进行办学改进,帮助政府进行教育治理的调整。

这样的数字画像,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表达,通过这张图可以非常形象的看出这个学生在群体中处于什么位置,哪里学得好,哪里学的不好,家长在什么方面跟学校进行合作,帮助学生改进,这就是一个数字画像。这样的数字画像还可以用于群体画像,当我们把一个班的所有的学生画像进行叠加,就会出现一个群体画像,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班级当中哪一些学生没有学好,哪一些学生学得比较好,帮助用于班级的教学管理。

2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教师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

进入3.0时代的学校,教学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会出现很多人技协同课堂的涌现,教师的工作将会发生根本的转变,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基本可以由机器来取代。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习的陪伴者,动力的激发者和情感的呵护者。现在我们正在研究人技协同课堂,也许将来不仅包括在线的真实教师,还有很多虚拟的人工智能教师,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改进教学。比如说像我们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可能一位老师要教学校的多门课程,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音体美,但是他可能五音不全怎么办?就可能会有人工智能的音乐教师出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一起来学习音乐。

3每一门课程都将有自己的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得以实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知识图谱大家很容易会想到是不是资源库?其实它不是资源库,或者说不完全是资源库。对于我们大部分教师来说,最实用的可能就是资源库,但是知识图谱它是比资源库更加具有力度的一种分解。知识图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据,会深度的嵌入学习系统。未来我们的工程师或者教育专家将会联合开发出针对不同内容的自身学习系统,从而让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4学校的每一项业务都可能被技术公司瓜分,课程外包常态化

未来学校的管理者将会在购买服务、评估服务、遴选供应商和管理供应商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课程服务的专业化将让课程外包成为常态化。比如说我们的英语学习可能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助手,外包给CCtalk或者是沪江英语,当然我们的体育也可能会外包,医院也可能会外包,也有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会把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做成互联网的产品,或者是相关的服务,学校里面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可能被技术公司所瓜分。

5每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虚拟学校与实体学校无缝融合,满足人人时时处处可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我们这样的一个群体,有万人在互加课堂上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虚拟学校!这个虚拟学校通过互联网会连通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当然未来的虚拟学校不仅仅是一种真实再现的课堂,还会有更多的人工智能加入其中。

虚拟学校具有基于网络环境下单在的教育资源供给,可以满足人人时时处处可学这样一个特征。也可以基于人工智能的自身学习系统,提供无处不在的课程服务,24小时在线,永远不知道疲倦,只要通电它就会工作;它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以及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可以把老师的工作量大为减轻,不需要老师讲一遍、两遍、三遍甚至十遍;然后也是全体的教育人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平台。远在山区的老师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虚拟学校分享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资源。当然在山区的学校也可以享受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是虚拟学校。

实际学校要不要?当然也是要的,实际学校的功能就会跟虚拟学校有一些切分。除了我们说的传统功能之外,更多的是要强调满足情感沟通和心灵成长的环境氛围体验。基于创意流程导向的创课题空间,学生深度学习、实践、体验和沟通交流的场所。

在学校里面,老师要在这些功能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所以当经济学效用,我们全体的智慧、全体教育人的智慧,再加上企业的力量建构起来之后,他就是一个全体国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交易平台,它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它就像空气一样被所有的中国人所免费使用,基本上实行教育资源的免费供给,所以人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获得虚拟学校的智能服务。这就是虚实融合的课堂。

6每一种阅读都可能被记载,屏读将会成为常态,技术深度融合会极大的提升认知效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多老师会说,花了大量的时间就在一遍一遍的给学生重复,讲过了学生就是记不住,就是学不会。这里面有各种可能,一种是学生的起点不同,第二种教育方法可能是低效的。我们通过让学生背诵记忆,可能不符合学生的能力特征。

但是为什么说屏读要成为常态了?过去读得很多都是纸质的书,或者是黑板上的文字,现在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可以读手机、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屏幕。而屏读我们读的就不一定都是文字,可以是动画,可以是流媒体,可以是3D的东西,也可以是虚拟现实的东西,甚至是增强现实的东西。在未来社会,信息传输的方式将多元化,借助于AR/VR的超媒体世界带领学生多感官参与,认知效率将极大提升。屏幕就是流动的,信息在不断的涌涌现在他的眼前,整个认知的方式会发生一些变化。

当学生在读屏幕的时候,屏幕也在读他,读什么?会读他的眼神,会读他的眼球的运动,还会读他的表情的变化,会读在屏幕上进行操作的时候是不是快进,是不是反复看了?或者说在上面进行游戏的时候,表现如何?花了多少时间这些数据都可能被屏幕所获取。屏幕获取完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来分析,提供的教学服务是不是适应,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太深了还是太浅了?所以屏读的时候就让每个人的数字画像更加的清晰,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化教育成为了可能。

7每个人的作业都是不一样的,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支持面向人人的个性化学习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通常发的练习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作业都是一样的。所以有的人是做不了,或者是太多了,有的人又吃不饱,我们的课堂永远只能是满足1/3左右的学生。但是将来我们能不能让每个人作业都不一样,让每个人的作业都是非常适度地满足最近发展的学习需要。将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就为此提供了可能。每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路径都将被记录,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形成分析结果并及时反馈给老师和学生,结合语义web和自适应引擎技术,通过自主选择或系统智能驱动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学习者在达到学习目标的路上,所走的路径,所需要提供的帮助都是不一样的。

8每个人的学程是定制的,学制的概念将基本消亡,学习就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教学周期弹性化,学制更加灵活,学习成为生存的需要,伴随人的一生。学习、就业、创业无法区分。学习不是特定阶段的统一任务,而是成为人生的一段旅程。

9每一种学习都会被尊重,学习更加多样,创客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合作学习将成为主流,群智发展成为共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创课的学习,它是着眼于创新素养培育的,是一种深度学习或者是高级思维品质的培养。

但是在我们传统教育当中,这种创客的学习还没有得以普及,或者说几乎没有。过去的学习方式就非常的单一化,大部分都是接受式的操练。当然很多学校的老师说我的压力很大,我也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只有那种操练的方式,让他不断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记住。当然这种方式也许是有道理的,至少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当把这一种学习方式放大,并且占据学习全部的时候,其他那些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的学习方式给剥夺了。

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为了培养更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是让学生学得更多,而是让学生学得更加多样。当学生学得多样化的时候,我们就会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有的人特别会宣传,所以让他做市场经理,有的人特别会动手,那他就去在实验室里面去,或者做工程师,这样人的能力倾向就体现出来了。所以同质化的人并不是最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而是要多种多样素养的人进行混合,这样社会的合作就会越来越强大,所以群智发展就会成为共识。不是让学生每个人都成为天才,而是让每个人在某个领域发展达到一种高度,这样他就是个人才。这种学习方式都应该被尊重。

10每一所学校都会成为人们的精神栖所、心灵家园

很多人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虚拟学校大量的产生了,越来越先进了,人工智能无处不在了,那实体学校是不是都该消亡了?我说不会消亡,就像西方的教堂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教堂并没有消亡,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选择到学校去,不是仅仅是为了考试的,也是为了一种寄托精神,这才是学校得以永续存在的重要理由。

学校要善于跟孩子的天性进行合作,成为快乐生活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未来的学校一定要办成让孩子感到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让孩子觉得这就是个监狱,这就是对我管教的地方。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让孩子在这的心灵得到解放,精神得到自由的生长空间,它的空气让我们感到这种愉悦。

这是我认为未来的学校或者现在的学校非常应该坚守的这十个新图景。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图景,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会有更多的新图景得以创造出来。

不忘初心,守住教育底线

未来学校是我们正在努力去创造的地方。对于未来学校,你也许会觉得对自己太遥远了,或者说我的学校条件还非常落后,甚至连网都不通,连电脑都没有,那你会觉得很失落。其实不用失落,在这样的时代来临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有这种愿望,至少要有这种眼界,认识到未来学校它可能是怎么样的,要有这种想象力,同时要从我们的起点出发,所以第三个话题就是不忘初心,守住教育底线。

技术带来学习的革命变化,这个大家都已经非常认可了。移动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web2.0技术的整合开辟了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泛在学习的新环境,学习环境必然会发生改变。不管你在边疆还是在内地,不管是你在山区还是在城市,泛在的教育环境都会得以产生,就像我们的互加课堂,这就是泛在的教育新环境。第二个从交互技术到物联网技术,地理定位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整合,会极大的丰富教学情境的构建,开辟了互动、体验和探究学习的新方向。第三个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进展和技能水平的评价,会创建全新的评价模式。这是评价方式的变革,这些是技术带来的学习革命性变化。那么教育变革的方向自然就形成了。

教育正处于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同质教育,转向按照个人需求和偏好定制的个性化教育,即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来转变新技术应用与教育方式的同步变革,代表当代教育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么我们就要一起思考未来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常态将会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未来的图景不会一下子实现,但是新常态正在向我们走来。所以未来的教学就是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同时并存、互为补充的混合教学模式。基本知识的传授将逐步被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网上学习所替代。课堂将成为应用互动体验和探究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场所,具有网络学习学习不可替代的功能。学习将会打通课内、课外,课前、课中、课后,面对面与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互联网加时代的教学新常态。

这是未来我们教学新常态的改变,是当今我们的教师必须面临的挑战。

第一个,去驾驭技术是我们今天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需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个,重新确立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美国的前总统奥巴马曾经呼吁国家的官员和周的教育主管开发,不仅测量学生考试成绩,还能够测量学生是否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诸如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合作和创造性等复杂能力的标准。就像这张图,这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期末考卷,这个考卷里面呢它又是填空题,这些问答题其中有一道题目是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这个同学实在是被忘记了,想不起来,他写了一下又涂掉了。最后他又写了,灵机一动就写了这样一句话。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将来老师出的题目全都是死记硬背型的,全都是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答案的,那我们该怎么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这个老师就来跟他打对了,因为他还画了一个百度的这个猫爪。但是如学生全都这样写,都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我们老师该怎么应对了,能不能出一些题目是百度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所以这就是说该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视角。这是今天是对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个挑战,今天的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重新跨越动机鸿沟。今天我看到我们的互加课堂上已经有9627人已经加进来了,并且都在我们的论坛当中讨论区提出了很多问题,变化得非常快,我来不及一一回答,但是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话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曾经说过,”数字鸿沟将在不久后消失,很快,几乎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移动终端,但是未来学家的研究表明,等到那样一个世界到来的到来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更为巨大的动机鸿沟。只有那些具有自我激励的决心,能够持续利用一切数字化工具去创造,去合作、去学习的人,将会走在这个时代的最前列。”

这个对学生如此,对老师同样如此。我们的老师怎么样带领学生跨越动机鸿沟?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飞速前进的情况下,也许我们的教育将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优惠,都可以拥有一个数字终端。但是当每个人都有终端的时候,我们要学习我们的教育目标会自然达成吗?我觉得不会。所以老师的挑战就是怎么样跨越动机鸿沟。当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给孩子一个Pad的时候,孩子不是用来玩游戏,而是用来进行学习,进行创造,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不管教师在哪里都必须回答这三个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跟着数据走。让我们的教育评估是基于数据,而不是基于经验。这是我们今天教师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老师听到这个分享可能会有很多思考,我们到底该怎么样做?或者说我到底该怎么样认识学校?不管学校怎么变革,也许3.0时代加速到来,也许需要20年后才会真正到来,但是我们对于学校的本质要有一个元认知的思考!

第一,我们为什么还要到学校去?当虚拟学校无处不在的时候,学生还需要到学校去吗?到学校去主要是为了交流的,交流的目标是为了印证自我,那么印证自我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所以我们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当学生对于概念的建构,需要跟老师跟同伴相互的碰撞,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在这个相互印证当中不断的矫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这样才能够对于概念建构起来。所以西方国家有一句名言,人不能被教,只能帮他发现自己,发现自己通过互联网通过虚拟世界是很难的,所以到真实的实体学校里面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世界不管多么发达,我们还是需要到学校去。

第二,要思考的学习到底怎么发生的? 学习是一个人在与他人,在于物体在与周围的环境的交互当中建构概念、经历过程、交流情感、增强体质、建立信念和发现自我。学习就是成长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是仅仅是建构概念,经历过程。有很多地方由于条件的不足,在黑板上给学生做实验,并且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学生好好记住就行了。当然受条件的局限,没办法。

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时候,老师还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因为过程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的目标,经历过程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仅仅靠记忆或者是背诵强记来记住这个目标,不是学习的全部。当然还有交流情感。情感也是我们要注意学习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要提升孩子的情商,当然是还有信念,信念会越来越重要。所以信念那么重要,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信念的过程。学习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得以发生的。

第三,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做什么?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加快概念的建构,可以丰富学习资源,可以加强对于大脑的刺激,像增强现实、3D动画这些对于孩子大脑的刺激都非常强烈,当然它也可以增进我们教学的反馈。 这些都是技术非常擅长做的工作。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不能说有了技术,教师可以不需要学校就可以交往,不对的。技术不能帮助教育,技术不能够代替情感,所有的教育过程都是情感发育的过程。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像一朵云,推动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一个树叶摇动,另外一个树叶,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所以这样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靠互联网难以企及,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有了互联网,就把我们老师该做的工作都不做了,所以它不能代替情感。互联网上的虚拟现实跟真实的体验区别非常大,所以要让孩子走进现实,带来深刻的真实体验。当然不能代替人和人的交流,通过微信群,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相隔万里来打电话,通过我们的论坛,我们可以交流,但是跟真实的交流区别非常大。在这个交流当中碰撞一个眼神,就可以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很多有温度的东西,是互联网所不为具备的。所以技术不是万能的,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元认知的思考。

当然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去追求3.0时代的学校,每个人都要拥抱未来,要积极的去把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带进课堂。也许变革是有风险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变革,在互联网+的时代都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围绕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国家课程改革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体系。我们要立足本国,面向未来,不管你在哪里从教,都要守住教育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我认为这四个是我们教育的体现:

一、保持对于知识的渴望,就是所有教过的学生都让他爱学习,对知识充满渴望,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你的学生都讨厌学习,憎恨学习,那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很多人到了大学不愿意学了,觉得我考上大学了,我终于可以不学习了,所以大学成了学习的终结,这是我们教育的可悲之处。所以第一个就是让你的孩子,遇到你的人都保持住对于知识的渴望是第一个底线。

二、一定教会孩子去学习,尤其是借助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这资源进行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一定要教会,这就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定要教会学生去学习,会学了,那么他的天空从此就打开了。即使他离开了你,她也会很好的发展。

第三,要鼓励你的学生善于用技术去体现去创造。互联网不是让我们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而是要我们更善于创造,所以将来之后知识会贬值。为什么?因为我们获取知识的图景和效率会变得非常非常高。当记忆变得对称,所以知识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保鲜期会越来越短。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无法用我们所教的这些知识来应对算整个后面的人生。

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到2060年才退休。在那个时代也许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有一百个机器人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大量的工作都会由人工智能来替代。那孩子该怎么应对?所以当他们到2060年退休的时候,他该如何应对这漫长的人生?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并且能够享受生活,幸福的创造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对于教育它的,特别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底线你要守住。

第四、道德认同和同理心。不管你在哪里教书,你是一位人民教师,都要让你的孩子能够守住人类道德的底线,具有同理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你守住这四个底线,我认为你就是一个伟大的教师。最后有一句话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也经常分享这句话,科教兴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