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初中老师们

2015年9月

我在黄州区西湖中学度过了三年初中生涯。离开家乡后才知道原来我的初中校园面积这么小,办学条件自然不必跟北京、武汉等一二线城市相提并论,不过这小块地方每年依然不少人考上了黄冈中学。校园里除了初中以外,还有高中和幼儿师范学院,三个单位共享一个操场、食堂和若干篮球场,资源非常紧张。同时,校园封闭式管理,当年总靠走读卡挤出校门去外面买饭和夜宵。2005年我报考西湖中学,是因为当年黄冈市中考状元出自此校,那个叫秦欢的师姐即保送到黄冈中学广东惠州分校,顿时在黄州传为神话,后来考上了中山大学。06年,同班同学的表哥朱康又拿到了06年的中考市状元,也保送黄冈中学(后保送清华),瞬间西湖在黄州名声大噪,毫不逊色于黄冈中学的初中部启黄中学,招生工作如火如荼。后来回母校时才知道,我们08届两个实验班(共五个班约300人)考上黄冈中学50余人,只有一个去了其理科实验班(其他均分配在平行班),这个数字居然成了学校历史记录,后来鲜被超过。随着优质生源的流失和高中招生规模调整等原因,今年2015年考上了19个,我的数学老师刘老师戏称“已经谢天谢地了”。08年还有5人考上了武汉华师一附中。那年5月10日(星期六)早上,年级里包了一辆大巴,装了近四十个小屁孩,大清早从宝塔大道出发驶向武汉汤逊湖畔参加其入学资格考试。题量大、难度高、时间紧,当时全省除武汉市外的其他城市共有5000余人参加考试,最后录取了400多,约半数来自黄冈。当时考完基本几近虚脱,一回到大巴上便睡着了,返回黄州时身心疲惫。当时在黄冈这屁大的一块天,全班人最大的目标就是考上黄冈中学,衡量一所初中优劣的唯一标准便是被录取的人数。直到后来离开家乡,接触到更多五湖四海的学子才发现,我天朝的初等教育江湖已不再是二十年前模样,优质教育资源早已遍布全国,黄冈或启东等教育神话不复,不过教学质量还是过硬的。

语文老师,共遇到了三位,第一位是贾玲,带我们初一班主任,是一个年仅25岁的女士,中学新人,对她记忆不太深刻,板书微凌乱, 写字连笔时喜绕弯(可见腕力十足)。初中语文第一课,王家新《在山的那边》,百余字的诗歌,竟“赏析”得脑汁枯竭。遥想初一的时候一直是在吃学校提供的早餐,要么包子加稀饭,要么面窝,要么炒面,现在想来这些传统的湖北早点食物是多么得珍贵,那时候早上下了早自习大概7点多,大家都开始一起在座位上吃早饭,规规矩矩,老师在一旁看着;第二位是詹希贵,带我们初二班主任,三十来岁的男士,性格温和,写得一手时而清秀时而霸气的行楷,我过去有模仿老师写字的习惯,初见他的字,就已经甚是膜拜和喜爱,便竭尽全力模仿他书法,终略有提高,依稀记得詹老师在讲杨绛的《老王》里的一句分析:猪大肠是副产品。殊不知,现在爆炒肥肠也是热门菜品了。有一次詹老师骑电动车上班的路上出了事故,班里组织了几个同学去他家看望他,当时不记得自己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而未能前往,非常遗憾;最后一位是王飞,初三带我们的班主任,当年也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男老师,讲解文言文很细致。有趣的是,现代人偶尔把前人的错别字称为通假字,比如鲁迅(当然,前人写错别字也是可以理解的,灵长类动物出现记忆偏差不是再正常不过么?)。我们学生还要去记忆之,记住前人是怎么犯错的。在初中最后一年,王老师做事犀利,为人也属于风趣幽默型,只可惜当时太小,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所有的话,不过他一直是为学生考虑很多,关心学生的发展。

数学老师,刘新平,1975年生,从1995年教初中数学至今已经20年,我入学时他已经是初一的年级主任了,初次见面感觉霸气侧漏,拿着手机打电话,同时热情地招呼同学和家长们。2015年8月底某下午去拜访他时,他正忙着招呼新初一家长报名,还是那个沙哑而有磁性的嗓音,一点都没变啊,今日刘老师已升迁摇身一变成为副校长了。上课风格幽默风趣,写字一笔一划,在他手下当了几年的数学课代表,抱了好多次作业,常是一堆厚重的紫色金字封面的五三模拟。刘老师讲课常常能带动所有学生参与,积极向学生提问,鼓励思考,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虽然自己后来本科并未选择数学专业,但是中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一直是让人享受的,从未感受到做题带来的疲惫感。随着学生年龄的提高,知识水平的增长,现在想来,能让所有学生有激情和求知欲的上课已经越来越难了。初中上晚自习的时候,很多次都是靠刘老师来hold住全场,尤其是初一刚来的小毛孩不知天高地厚肆意妄为,需要一个高大的权威形象来束缚之。2012年初的腊月二十八,上大学刚满半年,初中班上若干老同学相约一起回母校去看望刘老师,那是我初中毕业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初中同学,多数面孔是三年不见,三年成长,变化很大,可话并不多。遗憾的是初中一哥们病逝,那天几名好哥们冒着小雨骑着摩托去他家看望他父母。初中时还跟他一起吃饭,中午一起去校园里高中宿舍区内的洗手间洗葡萄。每当身边有亲友离去时才感到:世事无常,人生短短几个秋,珍惜当下。

英语老师汪顺,我的英语启蒙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如母亲一样待我们,初一带着我们全班念了一年的英语,从26个字母和音标开始教起,当年包天仁这哥们搞初中英语竞赛辅导书系列,市场正火爆。她常给我们讲:初一见你们的时候,都小萝卜头,初二见你们便平视了,到了初三不得不仰视了,同时还用右手在胸前比划之。不过每次跟她交流都是讲普通话, 从来没听过她讲方言。她给我们发过无数次手写的短语词组练习题,学校里都是用的那种绿色的回收纸印的,到后来英语资料数量硬是成为各科之首。每一份试卷都被要求认真改错,从单项选择题到阅读和作文,她都颇有耐心地讲解,毫不疏忽。她无疑是一位敬业的instructor,传道授业解惑者,她这种对教学工作极大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试想,每三年重新给一批新的小毛孩教授入门级英语,大多数孩子连音标都不会,又不喜欢或者不敢说英语(自不必和南京外校那帮初中就能把托福考到110+的小孩相比,要知道多少985、211高校的朋友们大四上学期美国研究生申请季近结束时托福还没破百或在破百的挣扎中倒下),对她而言无疑既是挑战又是考验。因此要在这块小地方,做好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在这里是要何等的耐心啊。小毛孩十三四岁,正值青春期,稍有不慎逆反心理稍强的小孩会起来“革命”和老师对着干(小学班上一同学曾把自己的木质课桌连同书本从三楼砸出窗外,并对老师叫骂连天),要不是当年初一数学刘班主任的软硬兼施的管理作风,教室早就鸡犬不宁了,毕竟想让学生臣服于老师,有时候并不是知识水平和简单说教能办到的。汪老师对英语的热爱和投入亦深刻影响并激励着我在上高中时仍积极阅读英文报刊和书籍来学习英语。

物理老师魏淑君,宜昌人,性格亦随和,画图非常精准,各种受力分析图,滑块模板、动定滑轮系列都是家常菜。和她私下并无多少交流,本身我的物理成绩也不突出,对这门功课也并不如其他学科一样有信心,常处在一种知足安于天命而不求突破的状态。直到后来初三,经过大量练习题的积累,觉得物理更好驾驭了,才逐渐感觉和老师的距离在缩小。

化学老师刘利民,我们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两本化学教材在他脑子里好像存了一个电子版,毕竟教书这么多年,所有内容包括页码甚至插图位置早已滚瓜烂熟。他耳垂极大,酷似如来,喜抽烟,书法放荡不羁,很有张力,中国书法魅力非凡。曾阅各种英文手写字体,却并不觉得赏心悦目,毫无汉字之美感。刘老师除了带给我中国书法的震撼之外,更是为我打开了化学这门实验科学充满趣味的大门;他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头绘画的烧瓶、试管和烧杯等实验仪器惟妙惟肖,跟其书法一样带来惊艳。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做过的那些有趣的化学习题,纯氧中烧过的铁丝火星四溅,铁丝置换过的红铜湿湿嗒嗒,盐酸溶解过的铁丝气泡升起,酸碱试剂等溶液丰富的颜色变换,在那见昏暗的化学实验室里,成为了难忘的记忆。以后便再无机会接触这些瓶瓶罐罐和溶液试剂了,再谈论起化学,脑子里马上浮现的是身穿白大褂的在认真做着实验或等待实验结果的科研人。

生物老师李爱民,生物知识极其深厚,讲课专业而细致,记得在讲生殖学那章节时,全班同学兴致勃勃,老师在插图上指点江山,学生在下面唏嘘议论。指到关键部位时,全班男生哄堂大笑,多少同学的那一章教材的书页都被翻得破旧。李老师的专业知识也很过硬,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大神一样的存在,很多生物领域的变化过程自己都觉得很难记忆和理解,老师却能烂熟于心,及时而轻易地指出自己错误。生物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掌握了很多营养学的知识,熟悉了人体的各大系统和构造,虽然现在看到一堆植物和动物,依然叫不出名字。

政治老师柯志清,麻城人,嘴角边两块健壮的肌肉便是常年讲话锻炼出来的,语速奇快无比,对我天朝各种政策方针法律熟捻于心,认真负责,经常和英语汪老师争抢每天6点到6点半的读报时间,给我们发复习资料,他手写的各类知识点框架和总结,从来都是政治题的答题精要。中考前押题,各个兄弟学校之间常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私下交易试卷,回来再把试卷标题一改,也是用心良苦。区里仅有的几所初中当时都是这么竞争和生存的,不像今夕,时日演变,新政出台,划片招生,某名校初中部早已占领录取名额的高地,狂揽大半壁江山,剩下小块蛋糕让其余几条“饿狼”争食。柯老师所讲的这些政策方针后来也深深地植入了学生脑子,各路宗教根本没有入侵机会。

历史老师袁晶芳,熟知世界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各种年代、人名、事件和数字脱口而出,简直活人百科。只可惜当年并未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高三才明白该看看《读者》《作文素材》之类的东西补充在议论文中供不应求的案例和论据。像她这般每年教初三历史,轻车熟路,学富五车,让写一篇高中语文的议论文,自然不在话下,肚子里都是满满的历史事件经验教训反思等等,何愁难下笔?

地理老师李进,挖过来的,只教了最后几个月,毕竟在700分满分的08年市里的中考中地理只占30分,比例低,最不受重视。虽然他个子不高,但专业知识水平过硬,擅长各种参数计算和世界气候分布等新鲜的知识,让当时不太接触互联网的我们眼界大开,因此这个同样风趣幽默的地理老师也深得同学们喜欢。虽然为师仅短短数月,但他认真而专业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他无疑是王者,在黑板上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地图,效果惊艳。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出校门吃饭,碰到了李老师一边走着一边啃着一个大香瓜。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这种几门学科同时加入考试的制度,给我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这些基础教育的训练无疑成为了自己日后继续学习新领域的坚实基础。上初中时,毕竟年纪小,很多东西都不懂,只知分数最重要,心无旁骛,每次考试都有新的奔头。我所碰到的这些老师不论专业知识水平还是人格魅力,我认为都是顶尖的,独一无二的。

虽然我朝的教育一直被部分人所诟病,80后90后争相定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了下一代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小孩子在中小学阶段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学习空间,比如奥数、机器人比赛、信息学竞赛或者培养些文娱体育类的爱好,比如乐器、溜冰,或者被送到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等地交换一段时间,生活丰富多彩,有的直接从高中就把小孩送到海外去了,但是在本省一个小城市接受教育,竞争压力小很多,生活上也更加便利和安全,不用过度担心枪击和抢劫等犯罪活动,也没有语言障碍,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丰富的饮食,也是一段难得的学习生活经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同身受就像一杯烈酒,入口时辣的出奇,流到最后却又暖的独具魅力。 感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心里的感受总会是不平...
    悄然Edward阅读 222评论 2 2
  • 花也愁, 叶也愁, 唯有秋风自风流, 江山点点秋。 歌也休, 舞也休, 无限秋思落心头, 花残人空瘦。
    tulipjia阅读 434评论 7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