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古典


1.读书、旅游、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是个人学习的5种路径。要成为“联机学习者”。一个人的学习、思考能力都极其有限,整天盘旋在自己的思想、能力、领悟范围内,很快会遇到瓶颈。

2.过去,资源匮乏,出口目标很清晰,人生是一场场战斗;而在资源丰富的今天,人生不再是战争,而是一次次的投资和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差异,就是认知的差距。

3.如果社会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今天我们该相信什么?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种内在的丰盛。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个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原子”,个性化部分不多。更重要的是抓住趋势、利用规律、达到外在的社会成功。

4.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你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刻意练习1万小时,你会进入心流,持续突破,但未必能成为公认的高手;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5.即使你的阶层和起点不够好,只要你具有能在网络中识别高级心智的能力,这个世界的可能性依然为你敞开。聪明地勤奋,合理地利用趋势,是这个时代科学地改变命运的技术。

6.现代社会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第一章 高手的暗箱

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1.学习的目标是调用信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存储——整合——提取——运用”的四步法

2.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3.当我想到一个点子,我不会马上继续独自思考下去,而是会上网找找有没有其他人也激发过类似的思考,或者直接打电话给一个专业人士聊聊业内最新动态

4.“独自思考”和“独立思考”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调用全世界的知识和观点,但是依然需要独立面对两个问题:其一,进入场景,面对当下资源、当下情景你如何解决当下问题?其二,回到内心,你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调用多大的资源?你准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怎样的生活?这些都需要你独立思考

5.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当AI能处理大部分左脑工作,唯有感性和创新能让你获得“人”的优势。有6种能力极其重要: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

6.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7.时代特点: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8.我们并不否认高手们的努力。但他们的成就高度,没法仅靠努力达成。他们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光芒万丈,以至于我们过去太关注他们,看不到巨人。真正拉开他们和普通人距离的,在于他们有意无意地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隐藏的规律的伟力。这些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像杠杆一样,放大了他们的努力,让他们实现了跨越式成长。长江商学院的校训是“取势、明道、优术”,个人方法论被放到了第三位,更重要的是把握趋势(取势)、理解系统运行之道(明道)

9.个人发展是一样的,个人的命运并不是一条孤独的航线,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缠绕在一起。一开始你应该通过努力和精进达到“逃逸速度”,然后应该切换思维方式,利用平台和系统的力道,撬动自己去更远更好的地方

10.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作自我迭代;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

11.持续的学习、阅读中,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顿悟,这叫作认知跃迁。于是你按照新领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见人、蓄势,却长久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你都快要放弃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这就是第二个阶段——能力跃迁。从能力跃迁到能级跃迁,则是一个价值从内向外的过程。你的内在价值提高,但是外界还需要时间体验。但是这个阶段是爆炸式的……在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爬坡之后,你正确地做出了几个选择、换了几个平台,身价、能力和水平会突然上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有完全不同的力道,这就是能级跃迁

12.跃迁的底层逻辑:范式paradigm的突破

(1)心智模式或者说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

(2)第二阶段能力跃迁的要素则是“吸取能量”,即借取趋势和规律。

13.时代溺水者

(1)无法掌控自己注意力:没有驯服注意力的能力,你的时间、思维会被完全打碎,你的大脑就会变成豆腐脑儿。

(2)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你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如何迅速判断真假?是不是真的应该接受这段话传递的信息?如果几个人观点不同,到底该怎么办?每天能听的课、能看的书、能做的事、能用的东西实在是无穷无尽,根本学不完,到底该学什么?你身边的人还一个比一个努力,似乎都是机会,又都无从下手,到底该投入哪一个?你在写邮件,微信上有小红点出现,到底应不应该点开?你在网页上看到一个超链接,是否应该点开?点开多久能发现合不合适?关闭前要不要收藏?收藏以后你又什么时间会看?

(3)无法与陌生人协作

总结:那些不具有基本注意力素养(包括辨别真假、参与、合作、自我保护意识)的人容易陷入批评家指出的所有陷阱:浅薄,轻信,分神,异化上瘾。

14.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这本书谈到的,就是这些在新时代高手必备的认知、一定要理解的社会规律,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


第二章 高手技巧

• 如何识别机会,自我定位?

• 如何不重复低水平勤奋,巧妙地用社会杠杆放大个人努力?

• 如何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高手?

• 如何应对学不过来的知识焦虑?

• 如何理解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如何保持内心的从容?

• 如何面对复杂的陌生人社会?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人:投入练习,产出技能;投入享乐,产出体验;投入情感,产出关系;投入学习,产出认知。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越是开放的市场,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越是开放,越是聚焦——这是一个高手的时代。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认识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仅凭努力已经不可穷尽,需要你有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专注于高价值区

——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1.“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

2.[高价值区往往是反直觉、说了你都不信的区域] + [高价值区需要高竞争力] + [高价值区随着时代在改变]

3.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先研究这个领域第一线的高手。只有站在高手身边,与伟大同行,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他们的世界。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次跃迁:二八法则,20%时间达到80分——为什么要开眼界?为什么要读经典书籍?为什么要见大师?为什么要学习底层逻辑?就是需要看到体系、看到全貌,才不会执意在某一个子系统里做到100分,而是利用“二八法则”快速跑通循环。要理解现代社会,这种对于经济学、心理学、科学史、复杂系统底层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很有利于建立全局视野,走通循环,

第二次跃迁:利用系统放大优势—自强化的正循环,在初始阶段达到面面俱到的水平-得到认可-实践机会增加-强化各项能力-补齐剩余的20分-能力更强,效果更好-得到更多认同-实践能力越多。

第三次跃迁:与最优秀大脑互联——与优秀的人交换和强化想法

小结:好的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快速占领赛道的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共同成为第一名。

聚焦头部效应

1.幂律分布/长尾理论/马太效应/二八法则——不公平是大自然的一种常态

(1)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2)利小的投入能撬动更大收益的工具,就是杠杆

(3)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杆点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强大的定力。这是投资的思考方式,也是自我投资者——高手——最重要的战略。

(4)世界一开始是平均的,但是跑出来的结果却不平均,而且是越来越不平均,这其实就是你今天看到的所谓阶层分化:正态分布的先天资源,幂律分布的后天收获——随机平均分布的“优良基因”,最后都会跑出不均衡的幂律曲线。

(5)在复杂系统中,细小的初始值的差异,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经济学界称之为“横向分配不均”(horizontal inequality),即收益和内在价值,比如智力、能力,不一定有相关性。

(6)小糖人游戏启发

• 停止抱怨。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接受它。阶层分化是开放社会的必然趋势;

• 持续学习=扩大视野,提高效能=扩大移动能力;

• 持续关注、观察、验证高价值区;

• 向正确方向移动,爬上幂律顶部。

小结:对内,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2.头部效应——头部获得收益最大,头部进步速度最大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1)一旦你成为某个系统的头部,系统就开始产生正反馈——微小的优势会带来更多名声,名声给你更多机会,更高收益。这又让你可以投入更多资源,继续扩大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头部的人获得最高的增长率。

(2)能力提升需要三个要素: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的实战机会。而头部的人会同时拥有这三个机会。

(3)寻找自己的优势、天赋和激情。但是如果短期找不到,我也许会建议他——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伟大同行。等你的眼光上去了,竞争多了,你自然会品味出来自己的优势和激情,你也有资源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4)优秀是幂律规则的简单显现——天时、地利、人和,取势、明道、优术,不管是兵法还是商道,都把时机和站位放到了个人努力的前面。

(5)越是普通人,越是没有先发优势,越是需要懂得借力打力,利用头部效应放大自身优势。

(6)四维度领域

图片发自简书App

(7)头部效应讲起来好像是明摆着的——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很多道理常常由于过于简单,而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思考和注意力。头部效应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越简单的事情,操作起来就越难,因为过程的反人性。

常陷入的三个误区:

①从当前优势出发:但是到底是不是优势,需要你入场才知道。核心优势不是在地图上定下来的,而是在战场上一次次逼出来的。而且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

——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因为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高手会暂时放下自己的优势,思考价值,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资源、技能、优势都是可以积累的。

②着急入场,不想优势:大部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有焦虑的蠢动。这种动作背后是思维的惰性。他们很少分析赛道的游戏规则、优胜选手的特点和自己的竞争策略。

——思考差异化优势。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X3。价值越高的领域,竞争越激烈,越要凭借独特的优势,你先不要着急动手,要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手,思考差异化优势再进入。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ion)四个动作行动,争取后发而先制;这四个部分会不断往复,被称为OODA循环。真正的高手会花很长时间观察好几个赛场,观察游戏规则、赢家的玩法,对比自己的实力,找到最好的优势角度切入。他们知道这种处处都有的机会,很多不属于自己。

③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找到头部是一个持续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一个距离你太远的领域,你根本就看不到真实的信息和对手,这些信息只能当故事听,根本没法拿来实际操作,你很难从中收获什么有用的信息。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战略必须先帮助你在当下破局,否则就毫无意义。

总结: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用头部效应就业、择城、选创业赛道。先评估哪个领域价值更高,再在其中思考自身优势,不仅团队内优势还有相比同期其他团队的优势。如果还处在高增长阶段的人,最好选择在大城市再待几年,看能否跻身头部;如果增长放缓,回去也是一种聪明的战略性转移,关键是如何让自己在二三线城市过好。(转移周边战略)

——先找价值,再定优势。千万不要被自己的优势迷惑。

PS. 作为行业素人,尽量不要盲目随大溜,不要冲进热门行业拼杀并希望好机会降落在自己头上。聚焦细分战略(大项目里的小项目),转移周边战略(淘金牛仔裤),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头部效应就是从一个头部到更大的头部,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头部效应是成长的定位武器,而过程中的每一个判断都是反人性的,痛苦做决策是成为高手的必要历练。

专注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他的兵力。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就是他的火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1.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2.灵光闪现的时刻很少,这无法刻意练习,一旦没有灵感就江郎才尽,高手有的是能打磨的一门手艺。

3.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不得贪胜。

4.妙手是成为高手的最大障碍,迭代的手艺才是正途,“日行20英里”: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


第三章 联机学习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功利学习法:

1.读什么→识别知识的源头

(1)失去对一手信息鉴别的能力,是我们认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2)知识的源头: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通过与行业大牛谈话获得其最新沟通和思考

(3)二手知识——忠实转述,有清晰论据和出处:名校教科书,MOOC推荐的一手资料,维基百科,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及在自己公众号发表的文章

(4)三手知识:改为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畅销书,加入大量案例、故事及不精确的概念;四手知识:常见的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或情绪因素

(5)要跟随知识源头的人:源头总是聚合的、统一的,而不是各自不同的,这才是精华。

2.如何读→功利读书法

(1)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why、what及how比单纯do更重要

(2)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认知效率低的人在做低水平的勤奋。高手的技术是投入产出的非线性

(3)少读书

提高认识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功利读书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效率高有三个前提①有目标导向——解决当下问题,②有即时反馈——学了有地方用的,③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

(4)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类:

①娱乐性:下坡,越走越舒服。认知资源低,累的时候翻几页。

②知识性:平地,能开动,略微费力。阅读的目的是知道某事,适合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地阅读,或者社交型学习(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否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③心智提升类:爬坡,看起来很累,但会真正提升脑力和理解力,重新理解新观点会很快→学习力增强。最好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

小结: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5)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先看书评(中文豆瓣,英文国外亚马逊)→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看目录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选书时长15min,提升认知效率】

①如果脑子里没有整体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增加细节是白费的→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

②没有配置更多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是半途而废的,可能更加不系统。

小结: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有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筛掉75%的无效阅读,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自己。

此方法是反人性的(好方法都是反人性的):功利读书法延迟了满足,而大脑本能是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法。

知识晶体——提取知识的密码

要将脑内的知识形成有结构、有框架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取知识【关书叙述(关树序数)】

图片发自简书App

①树状: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将层级的首字母缩写(XX法则)是常见的呈现方式;把知识进行树状处理,编成口诀,是一个好方式。

②关联: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③序列:是一种流程图式的知识结构,用来展现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逻辑关系。

④数据:展示的是事物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柱状图等。

如何萃取知识晶体

1.大量看知识晶体

2.尝试模仿知识晶体:看了一个模型,不妨凭记忆自己先画一遍,更好的方法是给别人讲一遍。然后看看和原来的结构有什么区别,找到差距再调整。因为你的知识结构不同,呈现出来的方法、模式都会有所不同,时间一长,你脑子里的模块足够多,知识自动就按照模型存放了。

3.自己创造知识晶体:最初可能是列表式,后面可由理性转为感性、易于传播。

总结: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联机学习

1.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相比于过去“学习——思考”的单机学习,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

•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在传授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层面,100分教5分的更优;但是在学习最新的,还未有人整理过的知识方面,15分交5分显然更快,5分偶尔还能反过来教你5分的。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你是哪一种思路?可以看看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

•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人类历史上三次最著名的知识大爆炸,都是跨界联机学习的直接成果。

3.个体的学习循环“认知——理解——践行——学习”再快,也只是发生在一个个体之中。但如果一群大脑互联形成网络:“认知”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分包,你不需要懂,只要知道谁知道就好;以前我遇到问题,经常思考“该怎么办”,现在我总在想“谁会知道答案呢”。如果这群人相互信任,最花时间的“践行”都可以直接调用——其中一个人可能早就是其中的高手,给够钱,让他干就行

4.在一个认知和技能都能外包的群体里,最重要的技能是提问能力整合能力: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抓牌,而是迅速打组合牌的能力;另外一项技能则是“如何抛出有创造性的问题”。

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学习的速度,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这是你焦虑的根源。

1.聚焦于一棵知识树,会让自己受限;但如果跨出专业,这个世界上有读不完的书,以及非常多“学了一定有用”的知识。这种知识焦虑就是全民学习热的动力,不过这股热潮只停留在“如何学习”,而不是“学来干吗”的思考上。

2.兴趣是多变的,新知更新得比学习速度快,经典多得读不完——要寻求底层逻辑

3.今天,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学海无涯,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

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4个方面:

•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4.专注于你的问题,调用多元知识。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才不会管你调用了哪些学科。

5.提问的力量

(1)知识有折旧率: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本科一年级学的毕业时就没用了。

——应对:第一是多读不容易折旧的经典,就是我在前面说的一二三四手知识;第二就是不断更新最新的内容。不管是哪一种,你都需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个能更好地解决我的问题吗?”

(2) 提问即思考:问得越多,深度越深。how-what-why。

(3)提问即创造的本质:创造是一个“思想组合”的过程。创造力包含多种认知工具,每一种只适用于特定种类的问题。有三种形式的创造:一种是灵感迸发,一种是厚积薄发,还有一种是即兴发挥。

——要搞清楚我们面对的难题是需要灵光乍现、跳出框框,还是可以一点一点地慢慢加以解决?创造都是一个面对难题、在脑子里不断把过去的模块进行各种组合,最后产生解决方法的过程——灵感迸发型的创造是跨领域组合,厚积薄发的创造是同领域组合,而即兴发挥的创造是知识和场景组合。

6.成长复利

基于问题的学习符合复利的两个条件:

(1)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会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上去,形成迭代;

(2)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

——这种学习方式还解决了两个问题,就是“我怎么知道这个知识有用”的困惑,以及“这个很重要,记录下来”的仓鼠心态。知识焦虑的解法很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让你关注点更少,进步更大,有自己的试金石,是“更少而更好”的事。

7.问题书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列上去,然后用两个指标来给自己分类:相关性和好奇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关性往往是你回答了以后立刻有重大收益的内容,好奇心是你最有动力学习的未来方向。如果事态紧急,你可以从相关性开始解决问题。平常学习中,你可以从总分最高的那些问题开始。

假装自己要写一本书,然后打开你的知识管理软件,每天记录一部分,想起来就丢进去,很快这本“书”就会出现。当一个模块完整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丢出去分享,换来下一个模块。

8.如何提问

(1)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一个问题,没看完百度、知乎和谷歌搜索前三页,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提问。

(2)好问题都是组合拳。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请一定把问题问得再深入些。

(3)输出答案——边提问,边给出自己整理出的答案

9.5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1)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2)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3)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4)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5)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10.知识IPO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第一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理解这个问题遇到的障碍和挑战。围绕这个问题搜索各领域的知识,然后生长出一棵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1)提真实的问题

(2)提高价值的问题:要与你当下的生活有联系

(3)提能被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出于强烈的认知惯性和好奇心,你还是会忍不住想看完找到的全部资料。但不要恋战,你无法看完这些浮上来的资料。

整个过程以解决问题为最高标准,持续问自己:“这个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吗?”“如果有用,是当下就有用吗?”如果暂时没有用,做个记号收藏到你的笔记里,以后再看。

一旦你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尝试多解决同类型的问题,逐渐让这个解决方案能够应对不同情境,自我进化。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1)写作能把这些知识形成体系,整理成能出手的“知识晶体”

(2)这个过程能兑换价值,让更多人知道你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这个动作能帮你找到下一轮更大的问题,以及更大的价值,形成迭代。

陷入误区

(1)希望憋大招——产出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正确的简单动作带来的可怕结果。

(2)害怕分享——不愿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自己好不容易想明白的事,怎么能一下子告诉你?

推荐做法

(1)放大碎片化价值:朋友圈碎片化分享、每周清单等,

(2)设计自己的知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交付产品)是产品开发的一种思路,一开始提供一个最小的具有可行性的产品。

(3)成为首席知识官:整理知识也是一种知识的重建。如果你并不擅长创作知识,尽心尽力地做好首席知识官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你也许需要学习笔记、整理脑图、视觉引导,但是千万要记得让知识成为产品,不要成为自嗨的收藏品。

总结: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 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 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第四章 破局思维

升维:解决无解的问题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如果当前的办法无效,你就需要从第一序改变跃迁到第二序改变。第二序改变,就是破局的关键。

eg. 减肥:要使消耗大于输入;产品:重新定位目标客户,不单纯以利润来决定产品走向

PS. 态度的改变,就是为了心智模式不用改变。出了问题就道歉,只是为了更深地掩饰自己——听不见指示、搞不清重点、划不明白边界。

小结:跳出问题,打破死循环,重新定目标,每个人都能跳出轮回问题。但如果看不到第二序改变,你会永远来回重复第一序改变。需要你有一种在不知道是不是梦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刻意练习的能力。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问题,选什么都不会好。很多人在选工作、选公司、选感情上,都用选择代替努力。对于轮回问题破局,第一序改变是不够的,要第二序改变。大部分人的精力都消磨在了第一序改变上,这恰恰阻碍了他们的第二序改变,也正是因为在第一序中花了太多能量,所以他们一直无法跃迁。所谓的跃迁,就是一次次让自己做第二序改变,一次次地破局。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在的系统

系统

• 所有的系统都是由元素、关系和功能三部分组成;

• 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元素之间的关系;

• 关系结构不变,系统的结果也不会变。第二序改变,改变的就是系统的结构。

单独看,系统的思维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把它和工业化时代最核心的思维方式“细分——分析”做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巨大的思维差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底还原论好,还是系统论更好?

其实角度没有好坏,都是简化世界的一种方式罢了。主流的观点是:在解决独立、单点、局部的简单系统时,还原论的思路更加有效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系统论的方法则更加有效。在分析物理、化学这种非生命体、自然科学的时候,还原论更有效;在讨论生物、社会、心理这种生命体、交互性多的领域,系统论更重要。

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行。如果你看不懂系统,就是现代世界的睁眼瞎。

新手要学习系统,老手会利用系统,而高手需要破局。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回路

反馈回路都有一个玩死人不偿命的特点: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总是相悖。

正循环的学习、健康、投入、习惯刚开始都感觉很累,并不舒服,而负循环的开头——忙带来的充实感、不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

1.逆时间打断负循环:如果忙得没空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更忙呢?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你更穷呢?看到人口带来贫困的报道时,你也一定要尝试思考,贫困是否也会带来人口增长呢?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你可以通过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

2.顺着时间搭建正循环

如果写作能为你带来名声,那么如何用名声帮你更好地创作?——知识IPO。

如果技能精进能让你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让你更加精进?——联机学习、“以答案换答案”。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让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让收益带来更多类似的事情?——投资的本质,用赚来的钱继续投

学习能自增长的技能

读写能力、够用就好的英语、社交年能力、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系统的层面,你看到的系统越多,世界对于你而言就越简单,于是你就有更多资源来理解世界。你慢慢会看透世界的规律,实现思考力的跃迁。)、聪明的善良

层级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勤奋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之所以说你处在“低水平勤奋”,其实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停留在这一层;还有一部分人着迷于第二层;其实很多的力道,应该用在第三层。我且命名为“勤奋的三重境界”。

从三个层面提高效能:

勤奋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要学习,要付费学习,要空出时间、精力来学习。

勤奋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论勤奋

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学习。设计精巧的方法论都是简单、易操作的,没有复杂的说明书,以至于一开始你会觉得太简单了。但这种方法论最实用,因为在高压力的实际操作情况之下,占用系统内存越少的工具越好。好工具在设计的时候已经充分利用了人性,不需要你专门花心力使用。

误区:上层缺一棵清晰的问题树,底层缺好的执行力和精力管理。

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

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到底在什么赛场和谁竞争?有什么优势?这些优势会越来越有用吗?在更高层面获得了竞争力,对我有什么价值?

敢少做事,找杠杆支点。聚焦,要学的东西突然就变少了,和你竞争的对手也变少了,而支持你的人变多了。注意,这就是目标选对了的表现。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是最重要的高效能

理解多层系统,解决复杂问题

上层决定下层

目标决定了使用方法,要省时间,要出效率,要性价比,选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方法论决定努力方式。

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努力收益不高,就要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

一个人的外在成功,是“能力——站位——趋势”的多层体系。如果努力了还没有成功,不妨关注下站位和趋势。

知识体系是一个“信息来源——学习方法——联机大脑——解决问题”的系统。如果信息来源太多,不妨升级学习方法;如果学习方法不行,不妨尝试外包一部分知识,重要的是时刻回到顶层思考——这对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脱困四问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

不管什么系统,之所以会涌现出更高层级,是为了更高效地协调原来层次的资源。困于底部,是意识还未完成进化的跃迁,也就失去了在更高层次调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团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体力量,如果个人太过看重自己的得失,而偏离团队目标,那么团队就会失败,而个体也不会留存。

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太关注学习的快感,而忘记了学习的目的,那整体效率也会降低。

执行是为了完成事项,如果没有真正思考事情的结果,只是盲目动手,那就失去了用更多方法、更多力量完成的可能。

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控

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多层布点:

组织是最经典的“愿景——战略——资源——管理——执行”多层系统,真正的好组织,都是多层控制的。

在某一些关键层,甚至要同时放置2~3个控制点,控制点越多,越可控;越可控,人的心态越好,越稳定;反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2.单点可控

心理学把人的控制点分为4类:能力、努力、难度、运气。它们之间的关系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掌控者:把注意力尽可能放在内部、稳定的因素上。就有在他们心中,注意力是这样分配的:能力>难度>努力>运气。以这种状态做事,增强的是能力和对任务评估的眼界,能力和眼光长期都可控,这样的人生可控性会越来越强。

机会主义者:把时间花在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上。在他们的心中,注意力是这么分配的:运气>难度>努力>能力。

当这些控制点全部都出现时,安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尽量让事情在控制范围内就好。如果失去控制,就调整控制点,让目标重新可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尽了一切努力,于是安心面对成功或失败”。只有‘离开做什么’才是选择,才有控制点。”

3.目标折射

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多层系统,那么在不同阶段做偏离直线的行动有时更好。这种情况称为“目标折射”——在多层系统,直线会失效,你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调整切入点。最后的成功路径,是一条折线或者曲线。

实在不知道要干吗,不如投身热门行业,参与大城市的竞争,并且让自己获胜,让自己赚钱。这虽然是人生的弯路,但是至少不会停滞不前。在大城市或热门行业,你有机会遇到最大挑战,积累最多资源,看到最多可能性,在过程中你的梦想也许就会慢慢浮现,然后你就会有能力和经济实力去实现梦想。否则即使有一天你发现了自己的梦想,却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积蓄,那样比不知道梦想还惨。

一个层级遇到问题,非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的“问题洁癖”,很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和更麻烦的问题。其实“带着问题生活”,也是一种应对方式。

所谓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失控

1.当一个复杂系统出现问题,不要停在自己熟悉的层面上,退后一步,看到系统。不要有惯性思维

• 人生不如意,也许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选择不对;

• 工作效率低,也许并不是精力不足,而是目标太多;

• 关系不亲密,也许并不是因为眼前这件小事,而是情绪积蓄已久;

• 不够有钱,也许并不是你不够节省,而是不懂得如何投资。

2.当问题在一个层面失控,向上跃迁一层,重新定义问题,往往有解,设计思维称之为“重新定义问题”。不要困在底层

“要获得什么,先让自己配得上。”这也是在重新定义问题——得不得是外控的、无解的,但是配不配是内控的、有解的。

c.不要过于封闭


第五章 内在修炼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开放而专注地看世界

今天,开放和流通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信息是一种有门槛、无成本的分享物。无成本是指一份信息分享了还是一份信息,而有门槛是指如果听众认知水平不够,即使看到信息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在认知升级上花的功夫不会因为分享信息而白费。再说了,即使你不讲,也总有人讲,还不如自己讲,帮自己获得连接。

开放者一定会赢,头部的开放者一定会强

所以请务必积极参与到各种流通中去,以开放而不是批评的心态对待别人,这样你的收益最大。

当一个体系什么都能解释时,就没法被证伪,也就无法更新,必然趋于封闭。一旦封闭,必然熵增;一旦熵增,必然长久趋于平庸。所以一个无法被证伪的体系,无论有何等智慧,必然会被慢慢迭代的系统所赶超。

我们要保持开放。一个封闭的系统,一定会熵增,趋于平均和无序。

在今天,人与人在知识获得上是公平的,眼界的差距会反馈到心智上。这个决定因素,就是视野开放。

专注和钻牛角尖的最大区别就是视野,视野来自开放。如果你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会总想着“也许会有更好的可能呢”;当你看完了全局,也就更加能够回来安心做自己。

只有开放,才能专注。

贫穷的心态,贫穷是一种追求暴利的心态。穷人贫穷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解决温饱的问题上,很少有多余的“思维带宽”思考长远发展的问题。如果你注意力稀缺,即使你知道要做些什么,也会陷入战术勤奋、战略懒惰的困局。

《自控力》自控力如肌肉,用多了会疲劳。穷人长期处于物质稀缺状态,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控力去抵抗诱惑,一旦自控力耗尽,就很容易放纵。一次放纵对于富人来说也许是损失,对于穷人来说则是灾难。穷人并非不懂得延迟满足,只是他们对自己延迟满足的肌肉的操控力,早就被生活消耗得所剩无几。

贫穷早就不是一个财富数字,而是一种稀缺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你越是注意力、自控力稀缺,越是没法想远,只能贪图短期翻盘或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深陷劳而无功的苦差事之中,造成进一步的稀缺。工作瞎忙、生活混乱、情绪失控,这个时代整体的焦虑,都是因为这种向下螺旋的吸引力。

开放才能不断找准高价值区,专注才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修建护城河,不被其他东西带跑。高手战略的内在修炼,就是开放且专注。

你对外界的看法,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对待未来和新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创造变化的人,拥抱变化的人,忍受变化的人。希望你成为前面两种人。

看自己:迟钝而有趣

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

最好的方式就是克制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如果你要爽,其实1分钟喝个汽水、吃个垃圾食品就是好选择;如果你要减重,1~3天是个好周期;如果你要降低体脂,10天才是个合理周期;而如果你要健康,100天才有可能实现。

同样是刷成就感:玩一盘游戏的周期是5分钟,写一个读书笔记的周期是4小时,每日做三件事的周期是一天,公司经理的工作周期是一个月,总监和企业看的是一个季度,股东看年回报率,基金一般是5~7年的回报期,而行业有10~30~60年的大周期。

操越大的盘,越需要对于短期体验的迟钝,需要对于长期受益的想象力。

只有人类,有能力思考遥远的未来;也只有持续思考遥远未来的人,才能坚定地摆脱自己的动物性部分,才不会陷入具体的短期快感中。在思考跃迁里,我详细地描述了第一序、第二序的改变,第一序改变往往带来好的感受,而第二序改变带来长远的改变。

短期体验好的事情,似乎总是很难达成长期的深远影响;而缺乏深远把控,又反过来让人无法把控未来,焦虑浮躁,空虚没成就感,更紧迫地需要短期刺激。

所以,穷有穷的原因,富有富的理由。浮躁是浮躁的原因,也是浮躁的结果。

迟钝的人懂得克制第一反应,等待重要的事情浮现。每个领域的高手都懂得忍住自己的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另一种是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所以,成功是有限游戏,成长是无限游戏;项目是有限游戏,事业是无限游戏;生命是有限游戏,意义是无限游戏;到了苏东坡这里,荣辱是有限游戏,才华和品格,才是无限游戏。

所谓的超然,就是在每个有限游戏里深深入戏,但是依然有跳出无限游戏的能力。

看人际:简单善良可激怒

在这个时代,弱联系比强联系往往更有价值。在这个陌生人时代,必须有新的品格。博弈论把这个问题定义为陌生人的“多重博弈”。

TFT策略: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方式鼓励别人和你实现共赢,这个策略的成功能用这4个词解释: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

1. 善良:TFT的第一步总是在表达善意,总是选择合作,而且永远不会主动背叛。

2. 可激怒:当对方出现背叛行为,及时识别并且一定要报复,不要让背叛者没有损失。我们平常称之为勇气。

3. 宽容:不因为对方的背叛而长期怀恨在心,没完没了地报复,而是让对方调整自己,重新回到合作轨道上来,既往不咎,恢复合作。

4. 简单:逻辑清晰简单,易于识别,能让对方在较短时间内理解策略。而且就一套策略,不管对方现在得分多少,是强是弱,都这么干。

TFT的人际策略是陌生人社会里很好的策略,同样可应用在真实的商战、人际交往模式中。

1. 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以和为贵,第一个出友善牌。但如果你黑我,我也一定等量报复。绝不做烂好人。

2. 既往不咎,面向未来。

过去背叛过、伤害过你的人,不苦苦纠缠、怀恨在心。只要愿意重新回到合作轨道上来,既往不咎,尽快翻片儿。要做到很不容易,尤其是面对伤害过你的人,忘掉过去,面向未来,是一种极致的活在当下。

3. 让人看透,足够简单。

一定要用各种方式表明自己的这种策略和态度,然后一直奉行。也许一开始有点儿硌硬人,但时间长了,大家知道你就这样,反而沟通成本很低,合作顺畅。反倒是你今天豪爽,明天又精明,大家看不透你,也懒得猜,不如换个人合作。

4. 多沟通,多沟通,多沟通——不要复杂,不要让人猜。

总结:外在策略和内在修炼似乎总是成对出现的。

“专注”这把刀,是安在“开放”上的,没有开放的心态和眼界,不可能专注。

“好奇”这把刀,是安在“迟钝”上的;不能理解系统,没法理解留白的重要性,也就无法安心获得乐趣。

“可激怒”这把刀,是安在“简单善良”之上的。

外在的聪明,总是安在内在修炼之上。极度的聪明,往往就是极度的善良。

假如今天我们决定做一件看似非常功利的事情——用性价比筛选我们的关系,然后只维持高价值的关系,抛弃其他低价值的关系。我们用高手战略的选择思路来做选择。

哪些关系是“高价值、有优势”的关系?

• 亲人;

• 价值观和梦想与你一致的人,帮他们就是帮你自己;

• 能和你一起成长的人;

• 能理解你、支持你的情感的人;

• 有实力、主动帮助过你的人。

哪些关系是可迭代的?

• 成长加速度和你一样,甚至比你快的人;

• 懂得互惠、互相支持的人。

根据这个很功利的思路,推导出来的交往原则是这样的:

1. 善待亲人,调整自己,形成和他们的正循环,因为你没的选;

2. 选择与三种人深交——梦想一致的战友、成长速度一样的伙伴、支持你情感的朋友;

3. 持续感谢有实力、帮助过你的人,而且他们往往会倾向于继续帮你;

4. 其他关系,暂时不管了。

在我看来,如果真的能做到前三点,你也的确没空搭理其他人,你已经是关系高手了。但是如何能做到这三点呢?

唯一的方式,就是自己成为一个“高价值、可迭代的人”,因为对方也是聪明人,也在用同样的方式筛选朋友。把这些评价标准反过来用在自己身上,就变成了“如何成为一个别人看好、愿意交往的高价值之人”的原则:

1. 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

2. 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

3. 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

4. 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着急解决,陪伴就好;

5. 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儿,恰当接受别人的感谢。

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5点,你就是一个极度善良的人。

这样的思考过程越多,你越能理解:从一个很功利、顶级聪明的角度出发,最后推导出来的东西,往往会是善良的,顶级的善良。

其实,善良和聪明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够善良的人,其实是不够聪明,而顶级的善良,需要顶级的聪明去理解。


一个人知识相当有限,一辈子能想通的概念也不会超过10个,别说日更,就连年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大部分都在学习和整合,这本书也是。

一个好的来自源头的概念应该被传播,被分享。一方面尊重源头,是对上游挖掘者的尊重,对自己学术生涯的珍视;另一方面,这个时代,你并不是唯一的连接,你没法通过封闭糊弄所有人。

分享能让你更快跃迁。如果理解了知识跃迁,你就该明白,快速让不同领域的人知道知识源头,会产生诸子百家效应,引发下一轮的知识跃迁。而你作为这个网络连接最多的点,跃迁的概率一定最大。分享恰恰是快速成长之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