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快乐游Ⅱ

七月,阳光正好,意外地,不骄不躁。我们一行,来到了成都。开启了快乐旅程。潘潘说:“你所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会化成文字,带你走向远方”。

成都游学(七) 姜皓仁

        今天,我们来到了天府之国——四川。

        我们首先来到了杜甫草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千古传唱的名句,也是人教版八下语文书必背古诗,折磨了无数学子。杜甫草堂内,小溪缓缓流淌,有时还会遇到一个小落差,便会形成一个小瀑布。

        小雨淅沥,我们来到了四川博物馆。四川博物馆拥有14个展厅,展览内容包括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张大千书画、汉代陶石艺术等。

          我们首先来到了张大千书画馆,不要忽视这些画作,这些画作都是张大千先生的真迹,这些画作都是张大千先生临摹敦煌壁画的。

            走进多姿多彩的陶瓷馆,真的被深深的惊艳到了,该馆主题为“泥与火的艺术”,将陈列展示历年来出土的蜀瓷。分抟泥为陶、寓巧于拙;质朴自然、魅力尽现;群芳争艳、瓷苑荟萃稚拙古朴的大溪彩陶、生动形象的汉代陶塑、多彩多姿的宋三彩俑,到别具一格的青羊宫窑、邛窑、玉堂窑、广元窑、磁峰窑、琉璃厂窑,无不展示出巴蜀陶瓷自然质朴的魅力。我们来到一个瓷器前,那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青白釉刻花梅瓶,走近了看,它的瓶身洁白无瑕,隐约的透明感,细腻而精致。仿佛一个刚出世的美女,透露出得是纤尘不染,孤傲清高的气质,又似在向我们展示她的为人和入世的与众不同。

        我们还去了青铜馆,其中有一个叫牛纹铜罍的,通高79厘米,腹径41厘米,罍盖的顶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饰纹犹如头上戴冠的人面,盖身反时针饰前蹄下跪侧面同向的四个牛纹,罍双耳为圆雕 牛头形,而牛身一分为二饰于肩两侧, 两牛尾之间再饰一牛头,腹下另饰一小 牛头形耳。所有的牛纹都采用比较写实 的圆雕或高浮雕塑造;值得一提的是, 从牛角等造型特点看,所饰之牛,都有 一对弯曲的牛角,当为四川地区耕田的 水牛形象。由于该罍装饰的牛纹较多, 因而也有人将该罍称作牛纹罍的。全器 除主图外,没有再饰其他纹饰,器身素 洁,翠绿亮润,如翠玉一般,是古玩界 常说的典型“绿漆古”。整件器物制作 精美,简洁大气,不愧是巴蜀青铜器的 代表,国之重器。

          我们――传承文化,发扬光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都游学(八)  陈俐宇

        经过了十四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成都。

          暮色如瀑,天空像被泼了墨一般,一点点晕开,从藏青色化成了深黑色。夜,降临了,灯光,开始成为真正的主人。成都的夜,灯火通明,大楼上,街道旁,到处有熠熠闪烁的灯光,如同夜空中闪亮的星。坐上大巴,来到酒店,遗憾的是,酒店并不合我们的意,床单有几个黑斑,还潮乎乎的,不过劳累了一整天,总算有了个歇脚的地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最有趣的是王尹顾他们房间,他们浴室里的花洒喷出来的水是朝上的,想个小型喷泉,大家都忍俊不禁。经过了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我们又精神抖擞地开启了新一天的旅途。我们先来到了杜甫草堂,瞻仰了忧国忧民的杜甫雕像。公园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人入蜀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修建了草堂。杜甫先开始的工作,是向皇帝直言进谏,指出不足。可渐渐的,皇帝就厌烦了,便把杜甫贬了下去。后来,杜甫当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也是他做过最大的官。

      草堂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易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表现了对杜甫的敬仰以及对他得不到重用的气愤。那儿翠竹环绕,清雅的竹子,配上朴素的石头,一副诗情画意的景象。杜甫草堂共有200多平方米,在现在看来已经是豪宅了呢。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漫步在细雨中,感受这雨滴从树叶间滑落,惬意无比。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四川博物院,参观了古今各种各样的手工文物,青铜纪念馆,刺绣纪念馆……

        一件件艺术品都精美绝伦,让我不觉对手艺者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也许,这就是工匠精神吧。大有所获。终于到了午饭时间,只可惜没有吃到正宗的川菜。下午是开营仪式,原来,巴蜀说的就是重庆和四川。重庆是巴国,而四川是蜀国。我们学校和九江国际学校的学生欢聚一堂,听了妙趣横生的讲座。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期待接下来的旅程一定很精彩,希望我们能在旅途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都游学(九)朱晓

        杜甫的诗词天下闻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当年流落到成都的故事,更不知道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讲哪里的故事。这次,我便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探杜甫生活的遗迹。

      走进景区,放眼一看,这哪里是杜甫草堂?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公园。青翠的树木和碧绿的池水,为上午的时光带来点点诗意。阳光被枝叶分散,星星点点地落在地面上,像是夜晚最美的星空。

        绿茵丛中,便是杜甫的遗迹。瞧,那块石碑,上面刻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是清朝皇室果郡王亲笔提写的。我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上前细细地察看了一番,旁边那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别看它不起眼,里面却可以看到用世界各国文字印成的杜甫诗集,很多都已经是孤本。走上去,慢慢寻味一番,就会发现杜甫的诗,是全球人民的精神盛宴。

      穿过一条条小径,走过一片片草地,就来到一个稍稍大点的平台,这里似乎没什么风景,可这里有杜甫千诗的石碑。来往的行人都会在这块石碑前照个相。千年之前,杜甫就是在这写下无数精彩诗歌的吗?

        终于到了“草堂”,这里有泥土和茅草混和而成的墙壁,走在里面,风从墙的缝隙中吹进来,我仿佛也感受到了丝丝冷意。这就是当年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地方吗?当年的屋顶,真的被秋风所刮破吗?这精彩的诗句,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啊!小小的茅屋,你居然是那么多优秀诗歌的诞生地,我仰望着你,也仰望着我们心中的诗圣。

        再往前走,忽然冒出来一座白白方方的房子。这是唐代老百姓的房屋遗址。里面仅有唯数不多的几个瓦罐,一个井,一个土灶,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这么小的地方,也许就有四五口人居住。杜甫当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诗歌的吗?我不禁敬佩起杜甫来,他的毅力是那么顽强,居然在这种环境下写下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在杜甫的故居,吟诵杜甫的诗歌,我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千百年前动荡的后唐,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忧伤与无奈。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邂逅成都——杜甫草堂篇(十)江可馨

        初到杜甫草堂,入眼的是大片大片的碧绿。飞鸟近人不惊,游鱼见人不沉;香樟楠木高耸茂密,修竹挺直清幽,举荷摇逸。建筑考究,不同于其他山水园林中的建筑一样细节浮夸,而是更加古朴自然;山石盆景位置得当,雕塑石刻形象生动。走到中间位置就是工部祠了,杜甫像慈目善眉,旁边记述着他的成就。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千诗碑,这里篆刻着许多名家的书法,有苏东坡、黄庭坚等。这杜甫草堂,成了后世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地方。走在这里,看着满目的景象,觉得这里的一切都与杜甫有关,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首诗,都因杜甫而存在的。

      杜甫经安史之乱后,穷困潦倒。这样一个无权无势,没有经济收入,甚至有时候连生活都不能料理得很好的穷困老书生,放在哪个时代,都应该是无人问津的角色。还好,上天给了他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给了他一支直抒胸臆的笔,给了他一种心怀天下的情怀。他早些时候登泰山,就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战乱漂泊时,能写出三吏三别这样同情老百姓的佳作。流落成都,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圣人胸怀。这是一个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爱国爱民的伟大诗人!历史是公正的。在他死后,他的诗歌受到韩愈、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喜爱和推崇,他的思想正是历代王朝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他的诗歌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早已超过了与他同一时代的很多诗人。他的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足以和李白并肩。杜甫的存在与贡献,哪里是那些只逐世间名利的人所能企及的呢?千秋诗圣,实至名归,圣人他担当得起。

      我漫步在杜甫草堂里,看着幽静的树林,寻思着最初对杜甫的印象。最初是小学时候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来的《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蜀相》等。这些诗歌有对美学的理解,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人生的哲思。我知道诗歌的美不在于意象和不可触及的飘逸,不在于字句朗读的朗朗上口,不在于对历史典故的活学活用。诗歌的美应该是生活化的,读古人的诗句,体会现在的生活,以同样的情怀和思考方式做好每一个人该做的事,就是大美。仔细想来,于我而言,杜甫不在长安,不在这草堂,不在课本里,不在历史长河里。他,应该在人们的心里,在每一个敬佩他的人民的心中。

      与杜甫草堂的邂逅,令我认识到了更真实的杜甫。要问芙蓉城最美的地方是何处?那我必定会答,杜甫草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都游学(十一)姚梓琪

      来到天府之国—成都,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进入草堂寺,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于是,飘飘然地,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进入小径后五六米处,有一隔门,两旁挂有郭沫若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独自漫步于花径,必能想象到当年这里繁花锦簇、春满小径的景象。

      如今,红墙外的几丛翠竹,荫蔽着弯弯的小道;轻风穿过竹梢,似在喃喃细语;偶尔几声鸟鸣,更添几分惬意。虽没有了锦里花香,却清雅胜似当年,的确可谓“青郊草木四时新”。穿过幽雅的花径,右转有座小桥,直达柴门。一听就明白,当年杜甫草堂中此门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称为“柴门”,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出柴门,便来到了青松掩映的“工部祠”。

        祠中供奉着杜工部及黄庭坚、陆游的塑像,还有草堂石刻图和碑记。

        杜工部头戴羽巾,身着紫衫,腰系朱绶,圆脸红活含情,胸前直垂几绺青须,造型栩栩如生,显得十分庄重,令人敬仰。工部祠前两侧各有一院,一为“水竹居”,一为“恰受航轩”。三座分散的建筑组成一座整齐的院落。

  院内存有名人墨士留下的字词书法:或雄厚圆润,或清秀健拔,或气势如虹,或清雅玲珑,实在令人赏心悦目。院外植有高大的楠木,翠绿的香松,苍健的腊梅,更显出院落肃雅、静谧的风貌。

      工部祠东侧的荷池边,有座茅草覆顶的碑亭,亭内一座黑色大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四个苍劲大字,被九条龙环绕。这些龙如在空中腾跃,又似在云中穿行,活灵活现,十分威风凛然。

        碑亭四周翠竹林立,随风摇曳,苍健秀拔,实在叫人喜欢。

        欣赏着这些“吸翠霞而夭矫”的墨竹,眼中不由得浮现出杜甫当年所居草堂的景色:“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穿过花径,往前直走,便可到有名的“诗史堂”。

      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真实地揭露当时社会的矛盾,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

      诗史堂两端连接着曲折深长的回廊,与东西两座杜甫诗意画陈列厅相连,组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建筑群。

      各厅中分别展出了名画家为杜诗所配的诗意画。

        这些画线条明快,立意深远,都较好地表现了杜诗中的韵味,绝大多数都是根据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时所留下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画成的,为古朴的杜甫草堂增色不少。

      杜甫留下的仅住了四年的草堂为何如此盛名?

      因为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更重要的是诗圣那高超的诗艺和高洁的诗风,令人称颂。

      杜甫身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心,就连屋顶被秋风卷走后极度窘迫之时还高吟“安得广厦千万间”,为全天下受苦人着想。这样的高风亮节,怎不令人佩服!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永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都游学(十二)贡浩城

      今日的天气不同往日,微微有些阴沉。可这依然抵挡不了我们热情的脚步。毕竟,今天就是开营的第一天。

          我们高兴地踏上了去杜甫草堂的路程。杜甫作为诗圣,当然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他,而他的诗也冠有诗史之美称。 下车,只见南门梁个上赫然显立着杜甫草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走进草堂,一股清新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其中。石子铺成的小路通向远方 ,路的两旁种植着茂密的植被,把天空也印上了绿的色调。

      我们首先来到了浣花祠,这是当年冀国夫人任氏生活的地方,百姓为纪念她抗击叛乱,建立了这个祠堂。

      转过祠堂,便是杜诗刻廊。历代下来,有许多大文豪与名人在此写了许多怀念杜甫的诗。人们便将字刻在木板上纪念,故称为诗廊。

      绕过诗廊,便是茅屋故居了。这里有一坛清澈的溪水,旁边还长着茂盛的杜鹃花,和一些高耸的古树。

      我们走在小桥上,将近半个院子的风景尽收眼底。不仅感慨,好美啊。可转过去看茅屋,就是用土砌墙,木成梁,并加上茅草屋顶的屋子,简陋无比。进入其中,发现墙体已经十分破旧,仅残存墙垣。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中间则是一个小厅,总面积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左右,还有摇摇欲坠之感……哪里还谈得上诗意?和刚进来时的舒适感无法比拟。

        堂堂诗圣就在这陋室里写出了那么多旷世之作,不仅感受到诗人生活的简朴,更感受到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洁志趣。

        接下来就是去四川省博物馆了。

        四川省博物馆建于1941年,当 时被叫做四川博物馆。随着科技的发达,在解放初期,跟名为川西博物馆。随着经济的发展,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分是一座具有收藏、展 示、研究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88亩,总建筑面积47281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2635平方米,可谓是有一段悠久的历史。 在里面,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青铜器展览馆啦。红铜和锡和铅的合金叫做青铜,作为青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巴蜀青铜器在与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征的青铜文化。

        其中,数铜戈最好玩儿。他们都是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出土的,属战国时期。有圆斑纹的,有三角形的,有长的,有宽的,有厚的,有薄的。各种形态层出不穷,让人大开眼界。可我认为最帅气的,还是铜剑。仿佛,每 把都散发着肃杀之气,虽然有些锈,但透过他,仿佛看到了以前战争的残酷,同样也看到了我们现在有多么幸福。当然,除了青铜馆,还有陶瓷馆,书画馆和汉代陶石馆等等,都十分壮观。

      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确如此。可一个时代再怎么繁荣,总有衰落的时候。朝代的更迭,物事的变迁,连缀成漫长的历史之河。在这历史长河中,出现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孕育了生死无畏的英雄豪杰,诞生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如今,被现在的我们看到,也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掌握自己的未来,做更好的自己。

      期待,我的明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都游学(十三)沈丁睿

      成都,天府之国,杜甫曾写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描写草堂前的美丽春色。

      第一站,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严武的帮助在成都居住。

        初入草堂,一片葱郁的竹林迎面而来,满眼的翠绿,满眼的生机。漫步青石阶,跟随者导游的步伐,一副对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道明了题者对杜甫的赞许。

  向草堂深处走去,茅屋出现在眼前。缕缕阳光如碎金洒下,阳光映照下的草堂,泛出一层亮丽的金黄色光泽,使丝丝茅草显得富有质去感。翠竹芭蕉依偎着土墙竹窗,留下了满壁绿荫,过滤了尘世的喧嚣。寂静的庭院中,随意地安放着粗糙而结实的石桌石凳,平添了温馨的乡居气息。

        第二站,四川省博物馆。

        步入书画馆,各色的书法作品,水墨丹青令我目不暇接。张大千的画作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有极强的感染力,提升了画幅的整体效果。郭沫若不仅文笔优美,文章耐人寻味,书法更是惊艳。他的字有“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特点。他的字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楷书作品更是与众不同,可见其功力深厚,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四川省博物馆,记录了四川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四川源远流长的历史的见证。

          第三站,开营仪式,专家报告。

        听了专家姐姐的讲解,我了解了“成都”“四川”之名的由来,明白了四川人的说话习惯,更了解了四川的文化历史,出土文物。 一天的行程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初次领略了川蜀风光,期待明天更精彩的旅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都游学(十四)王尹顾

      望向窗外,绵绵细雨淅淅沥沥的滴在地面上,也滴在我的心上。好似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都说“春雨贵如油”,都说雨滋润了大地,在成都是不成立的。一天好几场小雨,让人有些厌烦,的但在我的眼里,这是大自然的语言,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车刚刚停稳,我你平时放学两倍的速度冲出了汽车 ,迫不及待的想拥抱美好的大自然。

      首先,我们来到了成都赫赫有名的杜甫草堂。还没进门就能看见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杜甫草堂”,这四个大字不禁让我们回到了那一段美好又不悲惨的朝代。随着导游那准确性生动性准确性的讲解,让我们对杜甫的生平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古朴典雅而不失典雅静谧,秀丽清朗。但茅屋也有些简陋,他和他的友人协助他一起做的。但他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之下,创作出一篇篇流传至今的不朽之作。这种坚强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午饭前我们还去了四川博物院。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瓷器展览馆。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瓷器,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有晶莹剔透的瓷杯,有小巧玲珑的瓷化妆盒,有造型独特的各类瓷工艺品,每一样都那么精美,让人不由的赞叹。站在我一旁的游客手上的手机没停过,一直在咔嚓咔嚓的拍照。

      饱餐一顿后,我们进行了开营仪式。精彩绝伦的纪录片,生动形象的语句,独一无二的互动方式,牢牢的牵住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放下了手中的电子产品,耐心的听着讲解。中途有很多的惊喜、奖励,那一双双害怕的小手再次举了起来。

      晚上的晚饭比平时的早出许多,所以蔡老师提议带我们出游。街上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好吃、好玩,但有着同学之间的互相陪伴,撸串也是意义非凡的。

      一天从指缝间溜走,精彩快乐;期待明天更美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