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记忆

个人品牌记忆阶段应该做什么

在记住的过程中,企业的品牌的主要使命是不断的重复,在重复当中建立起企业品牌的牢固认知。个人品牌在记忆阶段的认知也是一样,是为了记住某项个人品牌的方向。

在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提炼给大家——打标签。

在这个阶段,我们回忆一下发现阶段,我们强调的是社交效率,是我们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别人认知,在被别人认知的时候快速的发现我们,从而让我们脱颖而出。在这个发现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叫做‘脱颖而出".

在认识阶段,我们强调了个性和定位,强调了我们的价值——因为价值,别人认识你,而且希望进一步认识你,所以在认识阶段我们强调的是个人的个体价值。到了巩固记忆的阶段,为了让记忆的杠杆尽快的翘起来,除了不断的重复外,在个人品牌这里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贴标签”、“关键词”。

第一,“贴标签”这件事我们经常听说,但是很多人对标签有误会。标签不代表你的职位,职级,职称或者性格,他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易于记忆的符号,一个让别人心里感觉非常舒服的符号,比如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我们提到某一个名人或者我们身边的/职场上的某一位的时候,我们头脑当中其实已经自然而然的给了他一些关键词和标签,这些标签和关键词就会帮助你建立记忆。让你在想起那个人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个人是光头的/经常穿黑衣服的/说话非常幽默的/极具创新和突破精神的.......更有甚者,有的时候我们想到一个人的时候,还能想到他的性格、特点,这就是标签关键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时候你对一个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标签什么的都记得非常清晰,但是有的时候他的名字/所在的单位反而是你要想很久的东西。所以说标签和关键词是一个易于记忆的符号,也是个提醒自己的标签。

第二点,我们要分别去提炼一个外形的标签和一个内在的标签。

在贴标签的过程中,我们大家经常会看到“光头/长得很帅/圆脸/方脸”等外形标签,这些标签有助于别人在头脑里边想起想起你的某一项形象的特殊性。内在标签是“实在/热情”等。

所以外形标签和内在标签其实是分开的,分别有利于别人在想到你的时候,想起你长什么样&你是什么人两个问题。

第三,我们要塑造对方平等谈论的优势和他能够代为炫耀的内容。

做标签的时候其实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无非就是“我们是否能在别人的谈资当中成为别人帮我们传播正向素材的事情”。

那怎么让别人去帮我们传播这些正向的东西呢?那就是能让别人觉得是平等谈论,同时还代为炫耀的东西。

我们从前说,一个人如果背后夸他好,夸他牛那才是真的好,真的牛。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在背后说某人很牛的情况了。

因为如今这个时代是大家认为的一个平等的时代。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所以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大家在聊天的时候能够做到平等,尤其是背后谁也不会买谁的单、平等谈论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别人平等的谈论你,他才会愿意谈论你的同时,代为炫耀,即帮助你去炫耀一些东西;或者对方也觉得他知道这件事,会让他在他的朋友面前有一种炫耀感,他也会在夸到你的时候有可夸的、赞不绝口的东西,这就传达了你的关键词和标签在人际之间传播的一个意义了。你要给大家一些抓手,让大家在夸你的时候有的夸,比如说你的一些输出的作品、一些认识的事情、你写过的东西等等。

第四,我们再去制造话题、内容的时候,要在人们的心智当中刷屏。其实做个人品牌需要心智刷屏。比如你的朋友们、你的小范围的圈子里、你的公司群体里的人,如果一段时间内你没有任何的话题产生,工作也不出色,做什么事也不积极,也没有什么新的八卦等等,你就很难在大家的心智当中刷屏,如果你不刷屏,你的个人阶段相当于出现了一个断代。

第五,提炼主要关键词和印象,持续抢占关键词。

比如说我们之前说到的“抢位置”。你身边的朋友,或者说同行,或者说你想去建立影响力的圈层里,大家对你到底是什么印象?这个主要的印象关键词就要持续的去抢占,持续的去固化。不能是今天抢的是一个聪明,明天又变成了靠谱,后天又成了热情,再后天变成了漂亮,这样不断的跳跃,对你个人品牌也没什么好处。当有人说到你哪哪都好,提到你有一百个可以形容你的词的时候,这并不是好现象。有的时候去建立个人品牌,反倒一开始要削尖一些,就像铅笔的那个尖一样,越尖,抢占的效率越高,植入地越深。所以在主要的关键点,大家一定要多下功夫。

以上五点就是关于个人品牌在记忆阶段怎么去做关键词/贴标签的建议。

清晰重复你的个人价值

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在这个阶段,你其实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我们在上一个阶段,也就是我们的认识阶段要突出体现的一个叫“个人价值”的东西。

一个人做个人品牌,应该多去从本质上考虑不同,考虑你能带给别人的不同的价值是什么。这种不同体现在程度上,比如你比别人更厉害,更优秀;体现在差异性上,比如说ta能做A你能做B,ta能做A你能做一个不一样的比A更有特色的事情。所以这就是你的个人价值。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清晰重复你的个人价值?能否用一句话来形容你打算做的个人品牌的价值?当你把这个不同的价值,清晰的表达出来的时候,你的个人品牌就离树立起来不远了。所以要经常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在这几个问题当中,寻找出你的清晰的个人价值点。

比如你的价值的独特性在哪里?你能够给这个行业里的人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价值?第二个就是在什么情况下你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你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群上。假设全中国只有你这样一个人可以做这件事情,那你的不可替代性就太强了。寻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并且想办法把它量化出来。

第三个,谁为你的价值买单。有时候我们在做个人品牌的规划的时候,往往会陷入到一个“自己看自己哪哪都觉得好”的状态。自己看自己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每一个项目都会是一个价值,但是问题来了谁会买单?只有当你的价值被买单的时候,它才会产生价值。

个人品牌价值也是如此,为什么觉得你的这个特色能够成为价值?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思考,你的受众是谁?

对于个人品牌来说,它的受众要么是景仰你在这个行业里做出的贡献,希望向你学习向你看齐的人,要么就是认为你的个人品牌里蕴含的价值有使用价值,未来可以合作、可以使用的人等等。

总之要找到谁能来买单你的价值,如果只是你自己觉得这个不同有价值,但是所有的人都不觉得它有什么价值,也不希望去买单或者进行未来的合作,那么这个价值从个人品牌的角度来说是不存在的。

第四个就是你价值的排名/排行大概是多少。现在这个时代,之前也说过,每个领域都有很多很多的像样的牛人在涌起,你在这个领域里的价值的排名/排行。你有没有抢到一个座位就很重要了。

所以说不断的重复以上说的这四点,来清晰地表达你的个人价值的,永远不要认为别人知道了就可以了,一直要重复到他们吐为止。重复其实是我们在品牌记忆阶段必须要干的一件苦功夫活,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很多的知名品牌也是在不断的去重复自己品牌的价值的。

“贴标签”的威力

在个人品牌的阶段,标签是一个关键词,你怎样去贴标签,让别人记住你,其实是记忆阶段里你需要去完成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其实一旦人们对一个人形成了印象、贴上了标签,那就很难扭转了,不信的话,大家可以打开你的微信,看一下你的微信好友分类,在这个分类里其实主要分为这么几类人:

第一类,故人旧友。他们可能是你过去的亲朋好友,也可能是过去工作当中的一些前同事们,他们的特点就是大家过去认识,但是很久没见,或者是现在见的频次越来越少。所以你们之间的认知标签也停留在过去,来不及更新。而不更新,就会导致印象的固化。

第二类,现在的同事。现在正在交往当中的人。在他们与你之间,就会有一个“固定标签”,即现在大家对你形成的一个认知,这个标签就是在记忆阶段形成的。往往你的朋友圈的内容会影响到他们对你的标签、对你的认知,因为你们正在交往,每天的标签正在逐渐的形成,所以这个时候的标签往往更贴近现在的你。

第三类和第四类指的是很多不熟悉,甚至是极度不熟悉的人。

标签其实是我们对一个人建立认知和记忆的非常重要的抓手,没有形成标签的人,或者说压根就没标签的人,对我们来讲,就意味着是与我们无关联的人。所以说标签是人们记忆的沉淀,也是人们记忆宫殿打开的一把精巧的钥匙。

当然标签也是记忆阶段的一个成果,作为一个成果,每一个人也就必须要去反复的巩固它。你的标签可以改,也可以更新,但是由于别人也会不断的巩固这个标签,所以在你一边改,他一边巩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

标签既要方便记忆,也要给个人品牌带来好处,所以在做标签的时候,尽量将标签的具体案例做一个展示,同时在标签上面展示自己的优良品德的部分。

为什么别人提到你的时候会用一些外形的标签,或者是一些你觉得莫名其妙的标签来标记你。那就是因为你没有主动提供标签的一个建议,如果你给了别人一个建议——这就是我希望你们来记得一个标签,或者我告诉大家,你应该如何记忆,大家才会对你有个合适的你想要达到的标签。

贴标签的用法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常聊到的腾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经常在半夜写邮件回复关于公司的任何一个项目的邮件。这些邮件他回复的非常仔细,于是他就被称为腾讯的第一个产品经理。这样的事件产生之后,大家对这个人的印象就是“特别务实”,当“务实”这个印象建立在这个事件上后,大家就很难忘掉这个标签了,于是这个标签就取代了其他的标签。因为人们可能在标签的过程当中只能记住几个有限的标签,所以说一定要主动去创造标签投给你的受众。

好友印象中的个人品牌

说过了“贴标签”,这节来说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以前也特别爱玩的一个事——好友印象。好友印象最早的时候是在腾讯的qq空间里,腾讯官方提供了一些非常正面的积极的词汇,同时也让你自己做一些自选的答案,或者是用自己提供的答案来描绘你心中当中的一位好朋友的印象。这是基于你的社交圈层的一个相互印象,这个事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的受欢迎。

这个好友印象里边的提示就是让朋友们给你一些善意的标签。比如说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温柔可爱......全是一些溢美之词。当然也有不解风情的人,给你一些差评,还不留名,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很生气,但是实际当中的好印象其实是一个个人品牌的模拟实验。虽然刚才说到的好友印象并不那么严肃,但是真正的在生活当中、在职场当中,实际上是一个个人品牌的模拟,是一个demo,让大家想到这个个人品牌的时候,往往就会想到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一个口碑,这其实也是大家蛮在意的东西。但是在职场上,如果个人品牌被一些性格的东西(比如温柔大方/性格好等)占据太多的话,其实有的时候反而会对个人品牌有一些影响。

在职场里,一个人不能用个人魅力或者或者个人受欢迎的程度来代替自己的职场贡献。个人品牌跟生活里边的个人品牌略微有一些不同,大家现在讲的这个个人品牌更多的是职场方向的,公众视野当中的个人品牌。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如何去发现我们个人品牌上的一些问题呢?

第一,在好友印象当中,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你所有的朋友给你的反馈里是否有共同点。比如有的人看完之后发现所有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那说明你的一致性太差了,或者说你展示给所有的朋友都是不同的一面,这样对你在打造个人品牌就完全不具备参考价值。

第二,偏个人感性特点的和有益的印象不利于传播。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即便他把你夸成仙女,也没办法再被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裂变式的传播开来,这种不被传播的个人品牌在公众当中的传播就会受阻,最后就变成了你们两个人之间的日常互动。

第三,太笼统的个性表述并没有太大的价值,需要一些具体的事件和细化。比如你的朋友去形容你往往是“冰雪聪明,聪慧可人,美丽大方,勤劳勇敢”,这些词其实在个人品牌打造当中,也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有的时候同样一个词,比如说“聪明”,你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细化了。聪明用口语来表达的时候,若有两个人在聊天,说一个人聪明,完了还会补充一句说某某人太聪明了,精的像个猴一样;还有的人说某某人太聪明了,反应快有办法。大家看这两个评价,其实指向的都不是一个人,或者说指向的都不是一回事,前者明显的是在贬,后者明显是在保。这就完全不一样,虽然最后都指向聪明,但这种笼统的表述并没有太大价值,需要具体细化和口语化。

第四,好友印象其实是个人品牌的一个内测和demo。如果在这个内测过程当中,出现了刚才的那些不明确、回答不一致的问题,大家提你的时候老说性格等,那么你在工作当中还可以去邀请一些职业上的伙伴来评价一下,如果大家还是不一致、不具体的话,那么这中间一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在做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大家要时刻形成这种内测的印象,不断地测试迭代,然后在好友印象中把自己的个人品牌不断的进行翻新和规整,好友印象实际上是个人品牌的一个测试器,也是个人品牌的一个内测,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更多的是感性的和朋友之间的一些表述,但实际上你的个人品牌从这儿就已经开始了。

所以大家去构建你在朋友们心中的记忆的时候“是否一致,是否有抓手,是否明确细致”就变成了一个标准,即便在朋友当中,你也需要一个具体的细致的明确的抓手。

公众视野中的个人品牌

其实个人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公众事业的话题,那么在公众视野当中,是否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个人品牌,其实是扩大个人品牌价值的一个大战场。

其实个人品牌就像每个人头顶上顶着一个温度计里的水银汞柱一样,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高一些,有些人低一些,有的人偏个性化一些,有的人偏公众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和社会,大家要想建立个人品牌,给个人增值的话,公共视野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

在公众当中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影响力,建立起个人的口碑和价值,也是大家建立个人品牌的一个最终目的。

那么公众视野下的个人品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就是它能形成批量认知。

大家在好友印象,或者在自己的圈层当中的认知,往往是一个一个的或者一伙一伙的;但是在公众视野当中的往往是批量任职。比如说你接受完一个采访,登台有一个表演,这种认知就是批量建立起来的。

第二,就是跟利益直接关联。

有的时候我们在和好友的相处当中,大家可能互相没那么多标签化,没有商务上的绝对信任,但是大家依旧可以玩的很好,那是因为基于朋友之间的喜欢,所以这也是一种关联。但是这种不是完全的商业利益的关联。

第三,就是在公众视野当中的个人品牌会随着公众的喜好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头两年,大家喜欢知识分子,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是比较吃香的一个概念,这几年又流行知识商人,那知识商人如何用知识变现,如何进行知识付费又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知识商人也已然成为了一个新的概念。

所以说随着公众的喜好而发生的一些变化,是个人品牌会去跟公众视野当中进行的一个调整的关键。你得随着外界去调整自己,如果不调整,坚持自己也可以,但是未来未必能够得到你想要的、更好的、更多的价值。

第四,就是公众视野当中的标签更加的简单粗暴。

我们在好友圈层当中,大家的标签可能比较啰嗦,比如大家形容起你会说某某人虽然脾气不好,但是......在朋友之间聊起你来,可能还会有啰嗦的耐心,但是公众视野当中的标签就非常简单粗暴了。可以去想想那些你喜欢的明星,或者那些出现在这个社交媒体上的那些明星,我们给他们怎么贴标签的。我们经常默默的给他贴了非常多简单粗暴的标签,比如说某人就是漂亮/矫情......我们甚至跟这个人都不认识,但我们就会简单粗暴地凭借印象给他们贴上一个帮助我们自己去记忆和分辨他们的标签。

有的时候人为了给自己行方便,对别人能做出什么事来都说不定。所以你的个人品牌也一样。随着你自身水平的精进,随着你的输出,你需要建立更强的能力壁垒,同时也要建立起品牌的心智、人气和标签的口碑和壁垒。

之前我们也说了,个人品牌打造有定位、输出、加固的“三步法”。首先定位自己,输出内容,架构品牌,除此之外,运用跨界思维打造个人品牌。因为跨界有的时候也是我们去打造个人品牌的一条捷径,除了反复强调一个行业标签之外,如果我们在这个标签里能够给自己加一个跨界的属性的话,这个品牌可能也会很容易的被人家记住,因为它有新鲜感、特殊性、陌生感。虽说普通的标签在公众视野当中,其实是很容易被别人挑战和遗忘的。

你要建立起一个特殊标签,特殊标签的价值就是在公众视野当中能够最先被发现,同时能够迅速的被人们记住。

总之在公众视野当中,个人品牌就会简单粗暴,而且跟利益直接关联,也会随着公众喜好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具备一个批量认识的特点。

那么根据这几个特点,大家可以去发散认知“在公众视野当中,个人品牌该如何利用它的这些属性”。比如说它的简单粗暴的特点,那么大家怎么去给自己贴一个简单粗暴的标签呢?怎么用什么样的事件去实现自己的某一项需要呢?不管是你希望大家认为你有爱心/很勤劳,总之你要给别人输出一些内容去保证你的标签的简单粗暴。

我们经常说某某人是娱乐圈的劳模,于是就该看到他不停地去发一些奔波在各地的照片来巩固劳模形象;萧敬腾会自封雨神,说自己走到哪里哪里就下雨,这个“雨神”也是大家记住他的一个标签,这是一个表象标签,在不断地在社交媒体里去刻意去拍类似的事件,就会让公众认为,萧敬腾一来,你看又下雨了;朋友们也会经常说,是萧敬腾要来了吗?最近老下雨。当标签一旦形成简单粗暴的反复记忆,那么这个人也就要配合这种简单粗暴不断地去回应这些东西。

所以说在公共视野当中,个人品牌跟我们的企业其实接受的考验往往比较像,其实企业接触到的品牌考验也是这些。个人品牌的公众视野,跟好友印象当中的视野,大家对比之后就会发现,它原来跟好友印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想去正式地打造一个职业化的个人品牌的话,你需要做的,其实就是从自己过去感性的认知里边,从自己的圈层认知里边先跳出来。

稳定而长期的个人品牌广告位

在我们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其实个人品牌跟企业品牌一样,都像我们之前的概念里所说的,品牌包含了内容+渠道+司机。而内容是我们做个人品牌时的自身能力的输出,也是我们每天产生的以及你想展示的东西。

有了内容,有了你想去打造个人品牌的时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渠道了。这个渠道也就是我们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中选择的舞台,这个渠道和舞台,对我们打造个人品牌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因为我们的品牌计较,多次曝光,产生进重复曝光,产生记忆,那么重复和多次的曝光,最好是要有一个固定的渠道,这个渠道要么大要么宽,要么长期而持久。

现在我们来探讨的就是一个稳定长期持久的个人品牌广告位。

做个人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家可以尽情的去策划事件,也可以借助一些趋势来进行个人品牌的曝光。

但事实上,不管是普通人要做个人品牌还是要做个人品牌,一个长期稳定的广告位是最好的。因为有一个稳定的渠道长期给你的个人品牌引流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说现在的个人品牌其实有很多固定的广告位了,比如说你的朋友圈/社交媒体/微博/专栏文章/课程/展览/演讲等等,都是广告位。在如今的这个时代,获得一个稳定而长期的广告位平台也非常的容易,但是问题来了,占个广告位平台获得之后,你真的可以长期持续的把它维护好,把它更新好吗?

这样的长期稳定的广告位平台,小到朋友圈,大到自己的专场,自己的展览、演讲等,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花时间去雕琢的。但是这样的平台如同自己的一档节目一样,具备你非常强烈的个人特色,而且能够长期传播你的品牌价值。

在个人品牌曝光的过程当中,给大家的一个重要提示就是:除了去寻找那些契机/趋势/借势等,大家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去打造一个稳定长期的个人品牌广告位。因为在这里有源源不断的流量,能够帮助你去做不断的二次曝光、三次曝光,能让你的个人品牌长期而扎实的存在在你的受众心目当中。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品牌的更迭,尤其是个人品牌的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时代,15分钟不是一个真正的个人品牌的追求。我们需要追求的是一个长时间的曝光,因为在这里要形成记忆,进而到“喜欢”和“忘不了”。那么在内容渠道和时机构成的个人品牌的内容里面,大家要尽可能的去把握好渠道的稳定和长期,打造个人品牌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程,在这个事情里边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一个非常良好的时机,同时也需要自己对渠道,对流量平台一个固定的规划。当然,如今的这个时代,流量平台已经非常的多元化,每个人都该选择自己适合的流量平台。比如有的人适合说,有的人适合写,有的人适合做,不管什么样的流量平台,当大家去塑造他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选择那种稳定长期能够倒逼自己做输出的平台。倒逼自己做输出,就是跟大家的人性做对抗,有的时候我们懒惰,但是有平台倒逼你输入输出。

个人品牌的趋势和时机

其实大家都知道个人品牌是附着在行业兴衰上的,品牌的原罪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属性,那就是品牌的支配性。品牌不是独立存在的救世主,它必须依附在或者说支配在你的个人能力、个人行业影响力、个人行业实力等等方面,它就像企业的品牌,一定是依附在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发展上面的。品牌本身并不能独立作战,那么个人品牌除了依附在一个个人的能力和一个个人的长期积累积淀基础之上,其实还附着在你所处的整个行业的兴衰上,也附着在整个时代的趋势和风口上。

在这里,举一个大家都很清楚的例子,比如说互联网行业,这就是各位有非常明显感觉的一个。自从互联网行业兴起以来,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行业的整个的人员,不管是就业还是行业里的影响力,还是大家的薪酬所得,其实是风生水起水涨船高的趋势。在这种趋势和风口下,他所代表的这个领域的人,他们的价值和个人品牌也会随着趋势不断提升。这就是时代和时机带给大家的杠杆效应。

在90年代涌起了大量的文化批评媒体学者、专家,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个人品牌是很容易被记忆的,大家知道认得他们的个人品牌,知道他们都是谁在哪个报纸撰写了哪样的一些专栏的文章,他们的观点在当时有非常非常强烈的影响力。那个时代也是诗人的时代,80年代的诗人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就能举出好大一堆,那个时候的诗人随着那个时代,大家对诗歌的那种呼唤和认可,诗人们便在那个时代风生水起,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

那么到了如今,互联网人又开始找到了他们的机会。互联网人当然也经历了一波一波的更迭,比如说技术产品经理、市场品牌运营等等,这些都是在时代的兴衰/趋势的兴衰下,产生的一些个人品牌的红利。所以说个人品牌有的时候想被人记住,想被人了解,真的是选择大于努力。那句话说的太对了,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状元的价值是随着时代的影响力不断变换的,有的时候,这个行业的状元赶上了整个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那么这个状元的价值本身就跟其他状元的价值不一样了。所以大家除了考虑个体的努力、考虑自己的爱好喜好能力、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之外,也可以考虑一下趋势和时机,再去选择自己努力的方向。

考虑趋势和时机的方法,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寻找即将起来的风口。

什么叫即将起来的风口?

比如说现在有一件事已经流行了很久很久,大家在这个时候扎进来,等你努力之后做出影响力的时候,也许这个行业这个领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大家可以先去寻找那些即将起来的风口,比如现在大家都很少说,但明显它是未来的趋势的一些风口,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未来医学、包括区块链等等。这些即将起来的风口里边存在着大量的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的机会。

第二: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做加法。

把风口和自己的优势相结合,从而让自己的风口逐渐朝自己的优势、风口靠拢。

第三:跨界出奇迹。

有的时候我们的能力其实是可以跨界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互联网+”这个说法了,它就是一个能把很多事情加起来的一箩筐的概念,所以当你的喜好,你的特点,出现在那个领域的时候,坚持自己的能力,同时跟当下的这些跨界、热点的风口做一些结合。比如说有很多设计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这种传播特征,做设计师的一些共享;也比如说有一些人去做传统实体,所以有了新零售等等。这些就是跟当下的时代特点、当下的经营方式,去做一些跨界的结合。

第四:杠杆和有效性。

这两个属性往往藏在不同里。尽可能的去寻找你的个人能力跟你的同行之间的不同之处,不同,其实也是品牌的本质和品牌的属性。这门学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尽可能的寻找不同之处,做品牌也是这样的,寻找不同是最好的杠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大家应该去寻找你做这件事,跟别人做这件事到底有什么不同,有不同的时候就尽快的把这个不同总结出来,这个不同,很有可能就是在趋势和时机里,你可以抓住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大家同是自媒体人,有的自媒体人说,我就是特别的细腻,我的风格就是特别的明确,我跟其他的自媒体人是不一样的,那就尽可能的把这些不同找出来。

上面就是帮助个人品牌取得更高的提及率和受关注度的一些方法,在前期更高的提及率和受关注度,往往是个人品牌打造的一个利器,所以个人品牌一定要借助时机找好趋势,这个杠杆不可忽略。

“背书”并非越多越好

不管是名人背书,还是一个重要的企业的背书,又或者是其他重要品牌的背书,好的背书总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让别人记住你的办法和手段,而且好的背书能够把他们的影响力移植到你的身上,能够帮助你快速的建立行业的强大的影响力。

我们在前面也讲过背书的重要性,品牌的选择也是大家常用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谁来帮我抬轿子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要反着来说一件事,那就是在背书的过程中,真的是人越多越好吗?一定不是。

有的事情过犹不及,虽然没有人背书是有问题的,但是帮你背书的人越多的话,也未必是特别好的。

背书这件事的目的,一来是传递影响力,二来是做重复的记忆,做强势的背书记忆。既然是一个背书的记忆,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直接做强势的绑定,找到最好的品牌,最大的品牌与你之间的关联,这才是背书的价值。其实背书是为了增加品牌的信用度,转嫁一些影响力,如果说你的背书影响力太小太杂,反而就没必要了。

如今也有很多人为了增加自己的流量,喜欢跟各种名人合影,不惜抱住各界名人,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跟这个名人那个名人拍照,更逗的是,这些名人所处的领域都不一样,有的是教育领域,有的是投资领域,有的是娱乐等等。但是他不论好坏,总是喜欢跟这些名人站在一起合影,其实这跟背书是一样的道理,合影也是背书的一种。不管对方是谁通通合影,这种情况下会给人一种非常不好的印象,即便你把这个背书合影挂的到处都是,也不能成为你个人品牌越来越好的一种表现,只能让别人以为你在蹭流量。这种蹭流量的行为并非不可,但是一定要强调,绝不是不断的去跟名人合影,不断的在自己的新书封皮上拉更多的人过来写序等等方式。其实这样是犯了背书界的忌讳,背书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清晰专一简洁,一切以“记住你”为核心目的,而且背书人的选择宁肯花很长的时间去找一个头部流量,也不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去找一些跟你的行业领域甚至都无关的人。这样的人找到之后,即使他是一个有些公众影响力的人,但他在你的领域并无知名度,找他来帮你背书,本身就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可转接可嫁接的。

所以大家在寻找背书的时候,一定不要进入到这个误区里。不要认为背书越多越好,因为在品牌记忆阶段,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核心本质其实是要记住你的品牌,记住你跟别人的不同,不能为了背书而背书去罗列你跟这些名人的关联。在背书的过程当中,每一个人都很难控制好这个度,都不知道到底自己应不应该被谁谁推荐。

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在你能找到和够到的范围里找最好的一到三个,帮你在前期做非常非常深度绑定的背书,如果是需要你的东西进行曝光的话,就去寻找行业里有影响力的人帮你做背书,而非四处去找人背书。

背书对一个个人品牌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的时候背书选择的不好,反而会有反效果。有的人你不是很了解他和他所在的行业,就找他背了书,结果过了段时间,那位背书人出问题,那你的背书当然会收到极大影响。

所以个人在做个人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极其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定要将自己的个人品牌从第一天开始慎重对待,把它当做一个已知的,固定的,大的品牌去处理,不要因为它小而忽视它,更不要因为别人比自己强一些而强行的往自己身上做各种绑定。

品牌记忆的核心关键就是“清晰”地重复你的个人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把“清晰”这个原则打乱了,你的个人品牌经营之路也将越走越难。

远离个人品牌打造中的无效劳动

个人品牌里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高估和低估。

高估就是大家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往往在前期会进入”邓宁克鲁格效应“,在这个效应里人们容易高估自己。比如说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有才华的,有能力的,在某些方面可以成为行业翘楚的,这种理解来源于自我认知的一种偏差,这种偏差容易把自己想得特别厉害,但是也同时容易低估自己。

人们就是在这样的高估和低估当中不断的交织,进行对自己的理解,这样对自己的认知往往很难到一个客观的角度上,高估本身为自己带来的显然就是一个人在那摇旗呐喊,但看不到什么。围观的人对自己低估,带来的往往是把自己放得很低,永远不知道把自己最擅长的部分真的拎出来打造个人品牌,所以说客观上对自己进行估计、从客观的角度让自己的评价变得更加中肯,其实是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个基础。

所以在这里建议各位经常养成一个习惯,把自己从自己当中抽离出来,经常侧面看一看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所处的行业地位,自己知道的这些东西、事情到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真正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那么这种客观的认识是自己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个基础。当你的客观认识已经形成,已经开始进入到个人品牌的记忆阶段,已经开始去不断的重复你的个人品牌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得重复的是什么,重复的一定是价值、是差异,也就是我们前两个阶段所说的重复,是认识阶段大家对你价值的认识,对你差异的认识。

价值和差异是我们重复的东西,而非为了重复而重复,单纯的重复其实是无效劳动。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在做没有价值的重复。

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价值和差异感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疯狂刷屏,不断给别人点赞,也有人喜欢以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直呼自己的姓名,这样的情况是大家在我们的朋友圈经常见到的。我们的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他们所做的事其实真的没少花费时间,但是这些行为真的有效吗?这些行为对于别人的干扰,其实要大过行为本身带来的价值,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浪费时间的无效之举。那么这样的类似的无效之举,在目前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案例不胜枚举,太多人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不断浪费时间点赞刷屏,但是完全还没有捋清楚自己的价值,没有找到自己的差异,在别人的心智当中,连你是谁都没分清楚,你能做什么都不知道,你就频繁的刷屏点赞,难道不是骚扰吗?

那么回到无效这个话题,什么样的行为是无效的?我们该怎么规避这些无效呢?如何远离这些无效劳动?

首先,无价值和认知的重复付出就是无效。

当你重复的付出,不管是点赞刷屏还是不断用第三人称介绍和称呼自己,如果过程当中没有体现出你的核心价值,没有体现出你是谁这个认知,那就是重复的无效付出。

第二个就是没有稳定的规律和核心点的输出。

什么叫稳定的规律和核心点,比如说你今天输出的这个东西,今天明天都是不一样的。今天说自己是一位健身达人,明天又说自己是一位思维能力达人。今天明天后天都不一样,带来的规律相对不稳定,带来的核心点也相当不清楚,那么别人对你的认知就很难建立起来,如果别人对你的认知建立不起来,那么就一定会带来无效劳动。

第三个选择重复的平台,做低效的运动。

什么叫做低效的平台?

比如说很多人说我在朋友圈里不停的点赞,当然很多人现在觉得朋友圈是一个非常好的建立个人品牌的平台,但其实真正的大平台要比朋友圈好得多的有的是,比如说你的个人专栏、演讲以及个人在工作当中做出的业绩/表彰/奖项/内容等等,这些其实是你比你在朋友圈里说很多重复的话、做很多事有效的行为。大家选择的平台可以是朋友圈这样的,但是你的作品本身就是你的平台,这里不要做低效的劳动,要尽可能的选择大平台,朋友圈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传播的渠道,千万不要把朋友圈当成塑造个人品牌的主战场。

第四种,重复的记忆当中形象化的部分不够。

所谓形象化,就是很多人也知道你在重复记忆,也在知道你到底是做什么的。比如说有人的标签说我就是帮你打造个人品牌,有人的标签说我就是进行思维训练,那么你做过什么?到底能做什么?这个事还需要再形象化举出一些例子,让别人贴上一些明确的标签的,这个是要能让别人对你的认知更加清晰,不然就永远停留在不明觉厉的第一步。所以说重复的形象记忆对个人的品牌也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时间是最重要的资本,同样的时间,做有效率的思考是这个事情的关键。无效劳动无非就是大家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依旧看不到成效,在我们不管是打造个人品牌还是企业品牌,还是做其他的领域的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重效率是关键,因为我们人生在世的时间长度是差不多的,大家扩展的无非是生命的宽度。

圈层知名度的价值

其实很多人有一个疑问,就是我们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一旦进到了真正进行影响力扩散的阶段,尤其是进到记忆阶段之后,我们要面向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去打造的自己的个人品牌,如何下手呢?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直接了当的结论,叫“先圈层,后大众”,一定要先建立自己垂直圈层当中的影响力,建立口碑交叉之后,再形成你在大众的影响力。

因为圈层比较垂直、比较精准、比较细分,它有很多口碑交叉,容易形成复利效应。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个人的名字,在你的圈层中会被五个以上的人聊到,你会直接锁定对方为牛人,或者直接锁定对方为名人,在对方还没出场之前,你就已经把它锁定为名人了,对他的出场其实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此圈层的这种知名度的价值,应该说是非常的高,那就应该先重视打造圈层知名度的价值。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第一,大家先尝试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制造一些不一样的成长路径。有的时候在一个圈层里边,大家容易被裹挟。这个圈层里的人怎么样,你就会怎么样,反而会形成“人云亦云,人做我做”这样的趋势。但是这个时候你制定一些不一样的成长路线,比如说别人是选择那样成长的,你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成长路线。在这些不同的事情当中,去构建自己在圈层当中的新鲜感。

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人占有这个世界上80%的财富,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来80%的人基本上是在瞎忙。所以大家去做这20%的人,就意味着我们要做少数人,所以说大家在做少数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先把自己在圈层里边的这种不同的感觉建立起来。

第二,一定要去交往圈层当中最顶级的朋友。有一句话叫“擒贼先擒王”,进入一个圈层,大家不应该是蚂蚁上树的状态,应该是水银泻地,从一个圈层当中找到那些最顶级的,有相当话语权,有相当知名度及影响力的朋友,想办法跟他们在一起,从最高的地方开始往下走,而非从下面慢慢地往上爬,这是第二种构建圈层知名度的方法。

第三,在圈层当中有所贡献。就是大家在进入圈层之后,不要去顾虑,也不要有所保留,对这个圈层是不是有权威敬畏心,这个圈层是不是有什么所谓游戏规则?

这个世界上没有水很深的地方,大家只要对这个圈层非常熟悉,非常了解,不要有所顾忌,不要有所保留的去把自己的潜力挖出来的话,在圈层当中作出贡献是迟早的事情。在这个圈层里尽可能的做贡献,这是我们在建立圈层知名度的时候的第三重建议。

第四,就是常说的跨界出奇迹。去移植你在其他的平行领域的一些经验方法到这个圈层里来,有的时候往往是跨界的人,反而能更容易建立起在这个圈子里的知名度和价值。

以上四点是关于如何在圈层知名度的这个阶段去迅速的提升和打造你的圈层知名度。事实上,现在应该说是有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红利期,就是中国有很多的行业,他们空缺一些圈子里、行业里的KOL,空缺一些行业里的代言人,一些真正能够代表这个行业,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边声名鹊起的人。有的时候大家往往会说互联网很热闹,于是我们现在都挤到互联网里来。互联网已经是一个红海了,个人品牌打造的红海。

大家如果真的希望能够快速的建立个人品牌,这里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回到各行各业当中。大家如果在自己的垂直行业领域,能够迅速的用这种圈层知名度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知名度的话,其实这里边大有空间可为,大有红利可图。

个人品牌打造中效率的重要性

在个人品牌打造当中,是极其推崇效率的重要性的。品牌打造虽然是一个不能着急,需要慢慢来的过程,但是品牌往往会随着一边打造,一边会被淡忘。这个品牌的打造效率,如果特别低的话,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失误、失散、甚至失败。所以,在做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第一重意思。

第二重意思,就是在我们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由于我们的时间其实是一个既定的资源,在这个资源内,每一个人,所有做事的付出和收获的比,就是我们的效率。效率越高,大家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所做的事情就会越多,所成就的个人品牌也就会越大。中间最重要的考核维度就是付出的时间、努力和它的结果之间的考核。那么这个就是大家在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核维度。

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很勤奋,很热衷于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但是他们的打造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之前也讲过很多例子,很多人经常参与一些浪费时间的无效社交,四处换名片;也有一些人加了一堆人的微信,天天点赞;还有一些人每天都坚持写文章,但是每一篇文章都不走心,写不出什么新颖的东西;还有一些人貌似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四处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他的每一次输入都不是认真的,每次输入都不是走心的。刚才提到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低效的勤奋,那么这种低效的勤奋,在个人品牌打造过程当中,就是完全的一种低效的表现,这种低效使得大家以为自己很辛苦,很勤奋地在做个人品牌打造的事情,但事实上,大家做不起来就是这些原因,因为太低效了,你可能忙活了很久,但事实上你真正的个人品牌的起色并不大。

而真正所谓高效的行为是什么呢?好好的写哪怕一篇文章;好好地准备,哪怕一次见面的机会。对这种高效的理解和对高效的标准的认可,我们见仁见智。

但是,无论任何一个人,从现在开始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都要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努力依旧是低效的,因为高效是一个可以不断攀升的概念,对所有现在已经很高效的人来说,其实似乎不妨把高效的标准再提升一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次付出,如果能够带来更多的收获的话,显然,高效是我们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杠杆。

如何去打造一个高效的习惯?在这里有四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同样的事情要看指数级的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要看这种几何倍数的增长,而不是基础的增长。比如大家都知道看一些粉丝量,不要总去看它的基础的线性增长,而是要看我们的粉丝量大概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指数级的增长,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让他出现这种指数级的增长。

第二个建议,大家不要陷在不明所以的事物当中。比如说为了更新公号而更新,甚至为了上班而上班。各位要求每一件自己做的事能有结论、有益处,永远记得时间是最重要的。而陷在这种不明就里、不明所以的事物当中,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在工作当中最常见的事情,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工作,这是最可怕的。当你现在手头的所有工作,你都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仅仅是为了薪酬,那么这个对你建设个人品牌,其实就是最大的一个障碍。大家建设个人品牌,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实现一个效率的提升,一个指数级的增长。所以就应该明白,自己在为什么而做现在的事情,每一个事情都要有结论、有益处。

第三个建议,能用其他的解决方案,尽量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时间是最重要的。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事情的时候,有条件的话,采用外包、合作、跟别人联合等方式。而这个事情是常规性的事情、是规律性的,如果它的事情你是非常了解的,且同时你在上面的付出,不会给你的个人品牌打造带来更多帮助的话,大家就可以尽量不要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采用外包、合作这样的形式。

第四个建议,多用“升级”而非“完成”来考核自己的成长。太多人一边嚷嚷着要建设个人品牌,而任何一件事都用“完成”来考核自己,而不是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当过完这一天的时候,好好的去想一想,今天你到底升级了什么?哪些东西使你跟昨天的你不一样了?很少有人用这样的思维去考核和衡量自己的成长。但事实上,个人品牌的打造要求快速的个人成长、要求快速的个人认知升级,那么在这种升级的过程当中,个人品牌随之建立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以上四点是给大家的一些建议,关于个人品牌打造当中,效率是如何重要以及我们该如何用什么原则去提升自己个人品牌当中的效率打造。格外跟各位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在我们进行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人在跃跃欲试地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的时候,效率永远会成为大家衡量自己个人品牌打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尺,而效率在我们个人品牌打造过程当中,无论强调多少次都不算多。

提高个人品牌打造效率的方法:渠道更新

大家都知道,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不论企业品牌还是个人品牌,它的内容主要是由“内容+渠道+时机”构成。这三项东西,任何一项都要高效,整体品牌打造的效率才会提高。

渠道是我们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渠道效率提升了,整体的个人品牌打造的效率就会提升。说到渠道,渠道这里完全适合或者说完全能够提高我们效率的关键,其实是渠道的更新。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其实更新渠道已经是整个时代给大家的一个大环境了。如果随着这个大环境进行一个不断的渠道更新,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尽快地在渠道红利中去选择合适的渠道,以及不断地去享受各种各样新的渠道带来的红利,其实是提高我们个人品牌打造的一个关键。

比如说,同样是个人品牌,同样是输出一样的内容,我们各位看到,在如今这个时代,尤其是近三五年以来,大家看到双创——创新创业,以及这种知识付费带来的很多个人品牌的崛起,是比我们上一个时代或者头几年看到的个人品牌多很多了。而如今,除了刚才说到的知识付费、双创,还涌现出了很多的渠道,带动了很多的网络红人。

如今这个时代,大家如果不断的去尝试,在同样的内容输出的情况下,大家就会发现,有的人特别适合知乎的平台,还有的人适合直播的品牌,还有的人适合小密圈,也有的人适合微信群,有的人适合微博、专栏等等。

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大量的新渠道,给大家构建个人品牌使用,但是这种新渠道当中蕴含的这些新的机会,我们该如何利用它呢?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永远不要停留在渠道的舒适区。很多人会出现一种叫做渠道依赖的东西,也或者叫渠道舒适,就是很了解很熟悉某个东西,比如有的人特别喜欢组织社群,特别喜欢做一些微信群,对当群主这件事特别游刃有余,认为自己是做运营的,于是便不太愿意去尝试知乎,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写东西,或者自己去直播东西。但是你的渠道舒适区有的时候反而是限制你的东西。所以大家应该试着站出来,去调整一下,看看现在新兴的这些渠道里,有哪些渠道是你没试过的,可以去尝试一下。当你发现,这个事儿也许比你想象当中要适合你的时候,也许是新的渠道机会来了。

第二个建议,试着挖掘自己的多项渠道潜力。当一个东西你去试着坚持一段时间,发现的确不适合的时候,再说放弃。中间坚持一段时间,哪怕一个月、一个星期,至少让自己的某项潜力被激发。

因为自己很容易对自己的认识非常片面,比如,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口才差,也有的人认为自己长得丑,这些是大家对自己的片面认知,千万不要让片面认知成为限制你个人品牌发散的一个主要障碍。我们现在看很多出名的人,个人品牌打造得非常好的人,就是大家客观评估,他们的外形也许不是最好的,他们的口才也许不是最好的,他们的各方面能力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就因为碰巧赶上了一个合适的渠道、合适的平台,碰巧在那个平台上,他的某项魅力就能够被散发出来,于是他的个人品牌成就的就非常快。

第三个建议,永远不要觉得渠道就那些。说到渠道,现在可能拿手指头一数,大概有哪几种渠道,但是永远要记得渠道具备开拓的可能性。

比如现在有的人说,我去搞线下沙龙还可以吗?非常好。如今线下沙龙,线下的这种活动,你真正的能够成为主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这种云沙龙的话,这是非常好的一项能力,而且很容易建立个人品牌。

第四个建议,对于新兴渠道或者成长期的渠道,大家一定要舍得投入。做这些渠道的早期,其实你稍微一点点的投入,就会带来很高的回报,是属于杠杆率比较高的时期。比如,在早期的微博,你若舍得跟你的粉丝互动,舍得投入一些奖品、转发的礼品的话,你的增粉是非常快的。也包括我们最早说的,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微信的群,很多渠道在成长期,你只要稍微投入一点,就比别人跑得快。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舍得投入,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都要舍得投入。

以上四点,就是跟大家讲的关于渠道更新的效率和建议。在渠道更新的过程中,其实是非常好的打造个人品牌效率提升的一个方法和关键。

提高个人品牌打造效率的方法:输出观点

很多人在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倾向于先打造内容,因为内容是产品,内容是根基。这个内容其实包含了大家全部的输出的东西,甚至包含了这个人的长相、外形、言谈、举止、观点等等。我们看很多人通过写东西、通过演讲、通过拍电影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那么这些都属于个人输出的内容。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朋友在很努力的写东西,很努力的去做演讲,见到很多非常勤奋的朋友,他们可能坚持比日更还要频繁的频率去增加自己的更新,甚至一天写很多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有人写了那么多,依然没什么用?

其实大家仔细想想就能够明白,那是因为他们虽然写的东西多,但是没有观点。大家都知道写东西、演讲,做所有的内容输出其实不能凑字数,观点和个人见解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们从很多人的更新里基本上看不到有个人观点的内容,尤其是现在,关于某个学科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其实要想找到一点真的有个人观点的东西是非常难的。大家不管写什么东西,包括一些记者,他们如果总是写那些描绘性的报道,没有个人风格,没有观点视角,他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观点来源于深度的思考,来源于特立独行的勇气,甚至有很多内容中的词汇都要敢于发明和创造。

如何输出这个观点,这有些建议和对观点的理解。

第一点,观点是个人品牌内容的灵魂,它是一个人被喜欢和被讨厌的关键。有人说这个有可能被讨厌,所以我不敢提出观点。事实上个人品牌的打造到被喜欢和被讨厌这部之前,其实最重要的是先打造出来。而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其实你被一部分人疯狂喜欢的同时,可能一定会被一部分人疯狂讨厌,所以说一定要打造自己品牌内容的灵魂,不要去计较他到底是被喜欢还是被讨厌,因为被喜欢和被讨厌都是个人品牌能够快速建立起来的一个有效率的方法。

第二点,观点不仅限于写作当中,在娱乐、文艺、艺术加工当中都存在观点。有的人说,观点难道不仅仅是说在写作过程当中,你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提出一个比如说第一性原理、思维升级、认知升级,这个观点不仅仅是在一些娱乐文艺,包括一些演艺明星,艺术创造当中,其实都存在着观点,我们看那些世界顶级的艺术大师,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顶级艺术大师,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带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和观点。

第三点,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这种能力本身就是观点,用这种观点来体现这种能力,让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点,观点要非常的醒目,而且要具备价值和建设性。常识不是观点,这一点一定要明确强调。大家在写作当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去做内容的建设,去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做准备,但是很多人做了这种常识性的描述,这种常识性的描述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而提出真正有价值有建设性的东西,比如说你写创业,那么在创业当中有什么事情是让人听完之后觉得这个太有价值了,而你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亲自把它写出来,这个观点是非常醒目的,这个是大家在打造个人品牌当中,在创造内容的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效率方面。

一定要记得输出观点,而非输出常识;一定要记得输出观点,而非掩盖自己的观点。这个可能跟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跟我们大家的成长过程、所受的教育其实都有一些相悖,但事实上,一旦你真心想打造个人品牌、提升效率的话,输出观点一定是一个非常棒的提高效率的办法。

提高个人品牌打造的方法:保有个性

个性是个人品牌当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它使得一个人从一万个人当中浮现出来,与众不同。而不同,又是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的,它是品牌的本质。如果你想打造个人品牌,然后又缺乏个性,那么努力也许就没有用了。

包装你的个性是提高个人品牌打造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我们这里所说的个性,它不是性格。个性是个人的个别性,是大家的思想、性格、品质、情感、态度等等,不同于别人的一个特质。

个性是我们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一把很重要的利器,很多人有了观点,也有了非常好的渠道,甚至他也有很棒的思想,但是就是因为缺乏个性,因此在个人品牌打造的路上举步维艰。

没有个性的个人品牌就像是缺乏灵魂的企业品牌一样,他终究不会被人喜欢,不会被人传播,不会被人记住,所以说包装你的个性,并且把它拿出来示人,这才是打造个人品牌的很重要的一步。

如今的这个时代,我们很怕的是没有个性,不再像过去提到个性的时候,大家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是一个非常欢迎和喜欢个性的时代,你的个性将是你个人品牌的重要加持,帮你不一样的东西用你的作品、用你的文章、用你的态度,甚至用你的穿着打扮、发型、表达包装出来。其实你都会感受到这种变化,我们有的时候之所以觉得个人品牌打造很难,原因是从出发点的时候,你就已经走错了道路。

很多人觉得个人品牌的打造一定是一个极其努力的过程,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输出,当然这也没错,这个大的前提一定没错,但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关于效率的问题。关于效率,提到的其实是如何让大家快速的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那么个性就是这样的路线。有的时候当你只有个性,个性非常鲜明,甚至你的输出都没有那么多的内容,也没有那么深刻,只有个性的时候,你的个人品牌都比较容易打造出来,更何况当你已经有了储备,有了输出,有了内容上的东西,你再配合上你的这种非常鲜明的个性,配合上那些渠道的不断的尝试和更新,大家想一想,多管齐下这个效果一定是非常明确的。

个人品牌记忆阶段谨防“祛魅”

在品牌记忆阶段,我们强调的关键词叫做“重复”,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导致厌倦,魅力下降甚至丧失。而神秘的魅力,有的时候反而是个人品牌的加分项。

反复在一个领域重复一个话题或者观点的时候,大家应该注意抛出新的变化和新的东西,可以是性格的东西,也可以是缺点甚至缺撼的东西,也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瞬间。当你抛出这些东西的时候,反而会把个人品牌的魅力做出进一步的提升。

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当一个普通的陌生人出现的时候,他的整个人、他的生活都是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性的,这个魅力和神秘性其实是一个天然的加分项。不管是同事、同学还是公众,都是这样子的。甚至包含恋人,有的时候我们去谈恋爱,跟恋人之间这种神秘的东西一旦消失,其实也是两个人进入关系争吵的一个开始,那么这种“祛魅”就是我们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当中,很可怕的一个阶段。

进入到这个阶段,就进入到了一个感情冷淡期,进入到了一个跌跌撞撞的时期。因为新鲜感丧失、神秘感丧失、魅力祛除,问题也是在这个时候显示出来。而品牌记忆这个阶段,不断重复就很容易加剧“祛魅”过程的产生。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地持有新鲜感,永远地保有魅力,尽可能的减少这个“祛魅”过程的快速发生呢?

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尽可能减少过度曝光和全方位曝光。有很多人觉得,我现在要打造个人品牌了,所以我要赶紧曝光,把各种各样的全方位360度饱和曝光,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而这种过度的和全方位的曝光,有的时候就是“祛魅”的开始。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喜欢一个明星,喜欢一个艺人,而他所有的生活不断的给大家全部曝光,我们感觉是一览无遗的时候,可能你很快就不会喜欢他了。

第二个建议,准备好多种是素材分批释放。所以分批释放,也就是我们讲过的谱曲子、把握节奏里的一个观点,就是分批、分期来释放你的个人品牌的要素和素材。同样的,不管是打造一个知识型的个人品牌、职场型的还是说艺人、明星等等,其实你的各种素材,不管是性格方面的、能力方面的,这些都可以做一个分批的、有计划性的释放。当一些重要的节点或者你的相应的专业最近有一个进展的时候,大家可以分批释放一些自己性格方面的、家庭方面的这些东西,而不是一股脑的全都曝光出来、全都释放出来。

第三个建议,对一些别人感兴趣的部分,保有神秘。越是别人感兴趣的东西,越是别人喜欢讨论或者大家觉得有意思的东西,越是要保有神秘,因为这个很重要。

第四个建议,让自己的故事和段子能够经常的更新。我们提到一个人的个人品牌或者一个企业的时候,其实是用段子和故事来支撑它整个的品牌的。

谨防“祛魅”在个人品牌记忆阶段非常关键。对“祛魅”这件事情来说,可能对很多刚刚开始打造个人品牌、还没有形成一些认知和记忆的朋友来说还太遥远了,但是从一开始就建立这种确认的想法是非常必要的,防止大家一股脑的把自己所有的内容,所有的性格、个性的故事,一股脑的进行过度的包装。

个人品牌的故事怎么讲?

个人品牌相对于企业品牌来说,这个故事就更具备完整性,更具备独立性。并且在个人品牌打造的过程当中,这个故事一定要更像传说,而且更体现个人的一些情感价值或者其他的性格等等方面的因素。讲故事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的部分,那么到底一个人的故事应该怎么讲?该注意什么?

大家都知道,说到人的故事,人成为故事的出发点,往往是这样的:第一个出发点叫做厉害;第二个出发点叫做好玩;第三个出发点叫做出其不意。

其实大家很容易理解,我们讲个人的故事,不管是我们觉得这个人的作品很厉害,他的外形很漂亮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讲一个人,他很厉害。第二个就是好玩,大家说这个人的性格很好玩,有可爱之处,某个事件表明这个人非常的好玩。第三个是出其不意和惊人,比如说我们讲到一个人,他如何成功、如何优秀,而这个人居然只有十岁,或者居然是一夜之间怎样怎样,居然年纪轻轻成为了顶级500强的副总裁,他的粉丝居然做出了什么样的震惊的举动,这些都属于出其不意和惊人的范畴。

我们说到厉害、好玩、出其不意和惊人,这些往往是我们讲述一个人的个人品牌的一个出发点,那么大家要从这几个出发点来寻找自己的品牌故事。需要注意的就是两点,第一个叫传播性,第二个叫集中性。

传播性,就是说我们讲述的这些内容,这些东西要具备非常好的“我告诉了第二个人,第二个人能愿意而且非常容易的告诉第三个人”这样的特性。集中性,就是大家要集中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人,在一个人群范围内,一个时间段内做其中的传播。这种传播性、集中性是两个注意的事项。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打造个人品牌故事,去讲好这个故事呢?这里有五点给大家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和操盘者,而非故事的加工者和传播者。每一个人自己要去想办法讲自己的故事,你要表达给哪怕第二个人听,而且要操盘自己的这个故事。讲给谁?讲给那些容易帮你传播的人,讲给那些容易起哄样子的人,大家不要当里边的加工者或者传播者,你自己不要去扩散,自己也不要进行这个故事化的加工。自己只要把这个事儿、有意思的东西讲述出来。

第二个建议,培养加工者,培养传播者。培养的这个加工者和传播者,其实是大家在人群当中去发现那些对你的故事觉得特别励志、特别感动、特别喜欢或者是特别热衷的人,把他们培养成加工者和传播者。

第三个建议,喜欢被讨论和被传播,主动成为故事,主动感谢传播者。这一点跟我们很多中国人的习惯不太一样,大家看,其实做品牌,不管个人还是企业,有很多东西跟我们中国人的国民性其实是相悖的。比如说我们在中国,很多人其实是不喜欢自己被讨论被传播的,而这一点其实跟你做个人品牌往往是违背的。做个人品牌的前提就是要自己先愿意被拿出来讨论,被拿出来传播,被拿出来说,所以说大家要主动地去选故事,主动地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主动地去感谢那些传播者。我说的这个感谢,未必说你要非常明确的谢谢你,反而是你对那些传播者要示好,要表达出你不讨厌被传播的概念。

第四个建议,要结合传播的内容,尽快形成正式的文章或者形成一些绰号等等。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去做的就是,当所有的故事被讨论、被传播,当你的故事已经有人这么说了,你的绰号有人叫了,那么尽快的把它总结成传播的内容,总结成一些正式的文章,哪怕是绰号把它落定下来,把它落定的时候,这个文章也好、内容也好、绰号也好,就有助于大家说到你的时候去查询,或者说到你的时候说有那么一篇文章在给这个人定义了,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就是有这个故事的存在。坊间传说和正式文章还是不太一样的。

第五个建议,一定要想着,永远要想着继续扩大故事的范围。个人品牌其实就是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的过程,大家除了要在打造前期把它树立起来,后期就是要想继续扩大故事的范围,扩大个人品牌的影响力。有的时候个人品牌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大家就永远要做好决心,做好准备,去扩大自己的个人品牌故事的范围,永远要知道除了这个圈子,还有另外一个圈子,把这些品牌的故事,把这些品牌的理念、观点、内容进行跨渠道跨圈层的传播和输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