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论嫉妒杀人的心理动机

——从电视剧《最后的诊断》谈起

电视剧《最后的诊断》里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

叶院长,著名脑外专家,某市一家脑外科医院院长;

马培德,脑外科副主任,为人城府攻于心计,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的贫寒,使他养成了过强的自尊心和超强的忍耐力,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医学院,继而又获得较好的技术水平;

沈智渔,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医学博士,集医学天赋与医学实际才能于一身的脑外科新秀,有着西方人的率真、傲慢,精于事业而疏于人际;

叶如琴,叶院长的女儿,漂亮而有个性的脑外科医生;

杜鹃,脑外科护士长;

田大宇,一位正在热恋中的男青年,沈智渔的病人。

留美医学博士沈智渔被分配到某市一家很有名气的三级乙等脑外科医院,他不凡的气质、率真的个性、高超的技术,很快成了医院的名人。同行羡慕他,护士们青睐他,美丽而有个性的叶医生主动追求他,叶院长也器重他。而马培德,这位叶院长一手栽培起来的接班人,顷刻之间如临四面楚歌:苦苦争来的医院“第二把刀”称谓,似乎不再有份;今后的主任职位,也似乎摇摇欲坠;他那被人敬仰的目光,似乎被沈智渔给“抢”去了。更让他受不了的是:叶院长似乎更偏爱沈智渔了,而他深爱着的叶如琴,也被沈智渔给“夺”走了。他忍无可忍、焦躁不安、伺机反扑。他第一次反扑,是值夜班时,故意错用药物将沈智渔刚做完高难度手术的病人田大宇致死。他作案巧妙,难查死因,田大宇被误诊为死于“术后癫痫综合症”。沈智渔因此名誉扫地,被罚当了清洁工。马培德的第二次反扑,是在他杀害病人的真相即将暴露前,将知情护士杜鹃杀死。由于他作案手段高明,杜鹃被误诊为死于“急性哮踹发作”。第三次反扑,是他制造车祸,欲将沈智渔置于死地。

依据电视故事情节,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从事救死扶伤职业的医生,为何丧心病狂地杀死了两条人命?而这位医生杀人,竟出于对一个新来的医学博士的强烈嫉妒。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工作者,我想借该电视剧的故事,谈谈嫉妒杀人的深层心理动机。

嫉妒,是人心理活动的常见现象,它经常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也许人们太熟悉它,才对人际嫉妒带来的种种矛盾或伤害,很自然地归因为“都是嫉妒惹的祸”,而不去思考隐藏在嫉妒后面的深层心理症结。比如说,看了电视剧《最后的诊断》的人们,都会指责马培德没有人性,也会把马培德的杀人简单归因为是他的嫉妒心太重。就电视剧本身来说,揭示马培德杀人的动机,也始终显示的是他如何地嫉妒沈智渔才动杀人之心的。既然嫉妒是人际冲突的心理动因,我们不妨透过剧情所显示的嫉妒表面现象,剖析人为何有嫉妒?为何因嫉妒会杀人?

人为何有嫉妒?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人的嫉妒之心萌生于婴幼儿期,嫉妒最初大多是针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主要是因为新增添的弟妹,分走或抢占了父母的爱。这使人很容易产生爱被剥夺的感觉,继而产生不安、不满、以及妒意。这是经典的心理动力理论观点。而现代的中国社会家庭,几乎是独生子女,但嫉妒之心仍然甚重。最近,我看了一篇题为《中国儿童比西方儿童嫉妒心强、独立性差》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儿童在归属需求、嫉妒攻击、口腔需求、情感需求、物质需求、性关注、追求卓越和抑郁这8个变量上的得分要明显高于西方儿童。其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在中国儿童的人格结构中占首要位置。其嫉妒心强,多源于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分溺爱,以及中国应试教育的误区等因素,使孩子从小养成强烈的自我中心、嫉妒、脆弱等个性特点。”因此可以看出,嫉妒之源并非仅仅产生于早期的多子女之间被爱的剥夺与竞争,还产生于独生子女家庭早期亲子关系的某种缺损,以及其他人际环境中的挫折经历。

回到对马培德嫉妒杀人的心理分析上。马培德的幼年时期是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从他个人的叙述得知,他出生于北方农村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懦弱老实,受人歧视,姊妹常受别人的讥笑和欺负,全家是村里抬不起头的人家。从他记事起就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人际环境充满了敌视,并埋下了“不出人头地不罢休!誓将歧视我的人踩下!”的雄心。他受这个雄心的驱使,产生了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神经质需求;同时他也受这种雄心背后的恨意的驱使,而积累了焦虑、敌视他人的情绪心理。可见他的人格发展中,其偏执、忍耐、嫉妒攻击的特点,在他早期经历的土壤中早已根植下了种子。如果说,人之嫉妒是因早期姊妹关系之间爱的权利被剥夺,那对马培德而言则主要产生于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中——被爱和被尊重的完全剥夺。贫穷本身不会让人生恨,而是因贫穷受到他人的鄙视、奚落才会使人产生嫉恨。一个人如果幼年时,长时期处于这种人际环境之中,心理上会深深体验着没有任何权利的弱小、孤独和无助感,甚至被这个世界抛弃的感觉。从这个角度说,人的怀恨和嫉妒,产生于个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感和权力被被剥夺感,来源于自尊感和公平感的丧失。现实生活中,像马培德这样的人,之所以有太强的嫉妒心,就根源于他们早期性格结构中渗透了“我不能忍受不公平、不重要、无权力”的情感成分。

嫉妒本来很常见,也并非一定会杀人。我们常见的嫉妒,通常是指针对因别人身上某些优势,映照出了自己缺损或不足时的一种难受的情感体验,以及伴随产生的不公平、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就人的正常心理来说,发现别人的优势,对照出自己的不足,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感到焦虑和心理不平衡,但只要这种焦虑并不表现为对对方的破坏与攻击心理,就仅仅是单纯的嫉妒心思,而不会因嫉妒而杀人。

当一个人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体验着不平衡的内心冲突时,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自己达到内心平衡,譬如,把与别人的差距看作自我成长的动力,以正当竞争方式提升自己,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当然,他也可以真诚地表达对别人的尊敬,甚至表示崇拜,接受自己的不足,亦不失为恢复心理平衡的好办法。一个人之所以因嫉妒杀人,从表面看是别人的优势照见了自己劣势的心理反应,其实本质上是个体性格结构中具有的敌意、攻击(破坏)倾向的表现。当别人或外在优势的存在,威胁到了个体很看重的某些价值时(这些价值往往是当事人自己就具有的),对于深藏愤恨、丧失自尊的人来说,便会调动起这个人原始的攻击和破坏能量,而去破坏或摧毁对他构成威胁的外在东西。比如说马培德,他虽然很嫉恨沈智渔的才华,但他并不完全缺乏沈智渔那样的才华,只是他不够沈智渔那么优秀而已。他之所以要杀人,根源于他从幼年经历开始逐渐积累起来的、强烈的同时也是被压抑的敌对与破坏欲望,这种欲望在过去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而难以表达。在出现沈智渔这样的“危险”分子时,沈智渔威胁到了他重要目标的全部实现,这突然到来的危机,激发了他隐藏已久的仇视与攻击(破坏)心理。因此,马培德并非简单出于嫉妒心去杀人,而是受恨意驱使的攻击(破坏)冲动——铲除阻碍他发展和损害他重要价值实现的存在物的——淋漓尽致的爆发!沈智渔这个人,或沈智渔身上的某些东西,不过是他“总爆发”的“借口”和无辜的“靶子”。被害人的悲哀在于,他们对马培德这样的人缺乏必要的心理识别。从这个角度说,马培德之杀人行为与马家爵的杀人有极为相似的激发机制。

所以,应该对马培德的杀人动机予以《最后诊断》:他嫉妒杀人有心理深层的动机……在他追求虚荣和权力背后隐藏着被压抑的破坏欲望,它来源于不被人们注意的过去的生活经历……。而电视剧《最后的诊断》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诊断,而主要是在破案,所以这部电视剧应该更名为《艰难的破案》更切题些!我想强调的是,从表面现象看,许多杀人的行为是因为嫉妒某人,而实际上这种行为的真正动机是当事人深藏内心的敌对、愤恨、不公平、自尊丧失等破坏性冲动,外在事件只是诱因而已。可以说,没有被压抑的敌对、破坏和攻击性,嫉妒不会导致杀人。

我们发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有很多因嫉妒到敌意再到破坏行为的现象存在。不过,大多数的破坏现象是不被人们视为破坏的,甚至用各种方法,使这些破坏行为合理化。比如溺爱、助人、自我牺牲、服从等等,都有可能是披着美丽外衣下的破坏行为。因为它有可能使被动一方变得完全失去独立和自我,而处于“弱势的、丧失自尊的、不公平的”心理位置。精神分析家弗罗姆在他的《逃避的心理机构》中论述到:“破坏的冲动是人们内心中的一种强烈情感,常常需要找到某种对象来发泄。如果为了任何原因,一个人不能把其他的人当作破坏对象,那么,他自己便会成为对象了。当这种情形发生时,其结果通常是身体生病,甚至企图自杀。”因此,因一个人敌对和攻击程度的不同,嫉妒会诱发出不同的破坏方式和不同程度的破坏行为。轻者,对某一方采取冷漠、怀恨在心、讽刺挖苦等;重者,是极端破坏性的,指向可以是杀他人,也可以是杀自己。

那么,嫉妒杀人是否与心理需求层次和职业身份相关呢?答案是肯定的。按照弗洛姆关于“生命有生长及表现自己的本能倾向,如果这种倾向受到阻碍,以发展生命为目的的精力,便会走上分解的过程,并且转变为以破坏为目的的精力”的观点,我们会发现,对于个体来说,生命包含着生理生命和精神生命。精神生命的发展是体现在人的高级心理需求上的,即属于马斯洛的“人对爱、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高级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层次的不同,是与人的职业身份相关的。比如洗碗工,他绝对不会为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何意义?我是谁?之类的问题而烦恼!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则多为生理的、生存的受阻而产生攻击与破坏行为,比如强奸、抢劫等;生活富有者和社会高层领域的人,多为精神生命受阻而产生了攻击与破坏的冲动,比如脑外科医生马培德之类,其嫉妒杀人是由于精神生命价值受到威胁而进行的报复,这与他小时候遇人冷落、被人歧视、遭人讥笑、受人欺负的情感体验是直接关联的。

嫉妒之心不仅人皆有之,而且嫉妒是人类极为复杂的情感体验,嫉妒的功能也具有多重性,它集好因素、坏因素于一体。嫉妒它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力。比如在爱与情的领域,嫉妒会让人产生痛和恨,但也可能让人兴奋、让人更珍视已经获得的爱;在工作事业领域,它可能使人愤怒与难受,但也可能使人更聪明、更奋发;在人际关系领域,它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杀伤剂”,但也可能经历“厮杀”后,变得更了解自己、更理解别人。因此,嫉妒并不只是产生消极的结果,它还包含有积极的动因。嫉妒它把人导向何方,取决于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和你将取舍它的什么功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