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房子的变迁

自我有记忆以来,老家的房子变迁了三次,它的变迁犹如经济的发展,带着时代特有的烙印。

有记忆以来的瓦房。

小学二年级以前,我家的房子是那时候农村时兴的瓦房,只有5米宽。室内面积非常小,这种设计的房子,屋内的光线不充足,一遇到阴雨天屋内就潮湿,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房子。它是父母刚结婚时,爷爷奶奶给盖的新房。

等我们相继出生后,父母和爷爷奶奶分了家,除了得到了2000多元的债务加这个房子外,好像没有分到其他东西了,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就是:家里一贫如洗。

说出来也许看文的朋友不相信,那时甚至连盖厨房的砖头钱都拿不出。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也有穷人的门道。父母就家里把晒干的玉米杆捆成一团一团的,然后沿着瓦房的一角围城个一个圆圈,留一个洞口充当小门,再在头顶上铺上一捆一捆扎好的的玉米杆子,玉米杆子上盖些塑料油纸,厨房里面砌个当时皖北农村常用的灶,就可以烧火做饭。简易厨房就这样造成了。

平日里晴天还罢,一到阴雨天,外面下大雨,厨房里面就下小雨。每当这时,母亲就拿出和面用的粗釉盆放在锅柸子接雨。一顿饭下来,也能接个半盆水。

(锅柸子,那时农村多用的,用高粱杆制作的神器,除了可以盖锅、还可以盖水缸、面缸,晾东西也不在话下。)

因塑料油纸的风化速度很快,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次,后来农村有了石棉瓦, 家里就买了两个石棉瓦放在上面,比之前的油纸好用多了,也耐用了。

但是我很不喜欢石棉瓦,不知道它用什么材质做的,上面虽然看着光滑,摸上去扎手不说,还痒得不得了,每次只要无意中碰到,都要难受大半天。虽然石棉瓦的使用寿命比油纸要好很多,但是风吹雨淋加日晒后,它也渐渐老化不能用了。

在石棉瓦即将不能使用时,家里终于要盖房子了。这是个让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讨厌的是冬天的阴雨天。绵绵细雨好像没有尽头,一下雨就是天昏地暗,因为厨房漏雨,每次做好饭后,母亲都会把饭装在一个洗净的面盆了,让父亲端到堂屋去,有时候是面条,有时候是面疙瘩,每每这个时候,父亲总是把面盆护在胸前,弓着腰,快走几步赶到堂屋,以防里面进水。

小时候,在农村,停电是家常便饭,如果在天气晴朗的冬日晚间,我们就端着盛满饭的碗,或蹲或站在厨房里吃饭,接着昏暗的煤油灯,温暖极了,也开心极了。

当然也有恼人的时候,如果哪天是阴天,赶巧是我帮忙烧火做饭,灶台没有烟囱,加上内面的空间不大,里面的烟出不去,烧火的我就糟了大罪,经常被熏得鼻头发红,眼泪直流,“咳咳咳”个不停。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家里盖了大平房。

清楚地记得,家里把老房子推翻后盖的是三间平房。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家家户户流行的是盖平房。每次盖厨房都会用到楼板。那时候,在皖北农村,很少见有两层小洋房。楼板在农村使用没多久,也许是楼板的加固不到位,平房完工几年后,楼板间隔处会漏水,一般家庭都会盖平房在上面加盖个顶,或者盖出厦屋。

当时,父母商量着,既然盖次房子要住它个十几二十年,就咬咬牙,盖了三间平房。等打好地基、上过梁后就春节了。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大年三十早晨,父亲、弟弟和我,早早起来给新房子贴春联。这时房子的大致框架已经全部造好了,当地盖房子最重要的流程——上梁已经结束了,就等着刷墙、装门、装窗户等后续工作了。

至今,我仍记得贴在平房堂屋大门上的一对对联是“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因为对联是我写的,这是三年级的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讲到对联时举的一个例子,我就把句话给写在语文书上了,当时想着等过年的时候用。

而且在“迟”的后面有一团小墨水,那是因为多了一笔,第一次写春联不懂,想把它涂掉,谁知越涂黑点越多。

自此,我们家的春联一直是我写的,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虽然文笔稚嫩不堪,但是我却乐在其中。自那以后,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或者二十六我们全家出动上街买年货的同时,也没落下对联、毛笔和墨水。等我上了高中以后,家家户户流行起买写好的春联,我的春联书写才算告一段落。

等我们住进新房子是已在来年的阴历四月份了,坐北朝南,三大间的平房,中间是客厅,我们叫堂屋,,西面的一大间隔成了两个小房间,一间是杂物室,向阳的一间是我和姐姐的卧室,东面一大间的是弟弟和父母的房间。

而我们家也买了当时家里唯一的大家电——一个吊扇,至今,它还在顽强的工作着,这生命力也是让人叹服。

沿着院墙盖了个厨房,这是我自记忆以来,家里真正的厨房,有了这个厨房后,再也不怕刮风下雨天烧锅了。院子里用砖头铺的路,即使是在下雨天,地面也不泥泞不堪了,我们那股子高兴劲别提了。

尤其是我和姐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在房间里面买了好多当时明星的画儿,那时候电视剧《还珠格格》大火,我们在卧室里贴满了小燕子、紫薇、金锁的照片。而这些照片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审美的变化,全部都给摘下来了。

在我们院子靠边的位置,砌起了个猪圈,当时家家户户都养点家禽什么的,我们家养了两头猪,在院子的东边设了个鸡架,养了十几只小鸡。

至今难忘小时候的暑假,父母要么早出晚归做点生意,要么一大早下地农忙。家里的农活就落在我们三个小孩身上。

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鸡从鸡舍赶出去,清扫院子。小小年纪的我们,天然对鸡舍反感,每天都是通过猜拳来决定谁来打扫院子。鸡是吃得多也拉的多的生物,它们最喜欢随地大便,而且鸡屎超臭,一拉一大滩,必须用家里的灶灰盖住才能铲起来。所以小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铲鸡屎,打扫院子。

当然,除了鸡屎,还有就是每天也要清理一次家里的猪圈,一天两次喂猪食。

喂猪食还好点,把家里买的饲料加水搅拌在一起,放在猪桶里倒到猪槽里就行了。家里一般养两三头猪,有时一次满满的一大桶猪食,有时甚至要两桶才够猪的饭量。八九十来岁的孩子一个人是拎不起一桶猪食的,一般都是两个人合力抬到猪圈旁后,再小心地举起倒进猪槽。

喂猪还是件相对轻松点的活,除了铲鸡屎外,我最讨厌的就是刷猪圈。每次进去之后都要全副武装,穿胶鞋,拿铁铲,先把里面的猪屎铲干净,装在筐里拎出去或者抬出去,再提水把猪圈里里外外冲洗一遍。

在清理猪圈的时候,是和猪处一室的,当你拿铁锹轻轻拍打它们往另一边赶,他们有时会听你的,懒懒爬起来踱过去;偶尔它们也发起脾气会拱人,我就被拱过几次。对猪,实在是喜欢不起来,连带着现在也不怎么喜欢吃猪肉。

通常,我们形容人很懒不爱动就说似猪,其实猪比他们更厉害的一点,就在于猪可以经过一夜的消化,拉下很多粪便肥沃农田,而人是绝对不可以的。

随着上了初中后,回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家务活做得就更少了,到了初二的时候,父亲把家里的猪呀鸡呀全都卖了个干净,家里也终于清静了。终于不用每天处于臭烘烘的环境中了。

到了高中的时候,家里把猪圈扒了,以前院子里铺的砖路全部盖成了水泥路,即使是阴雨天,家里也是干干净净的了。

整个高中期间乃至大学,回家的次数从一月一次到一学期一次,家里的房子对离家的孩子来说,更像是个偶尔歇息的地方了。

但它依然在原地屹立不动,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来来去去。从青春年少到日渐沧桑,昔日高大的建筑也逐渐被周围两层的小洋房遮住了。在比比皆是高房屋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矮小,和周围的环境也有点格格不入了。

去年,家里的两层小洋楼立起来了!

时光总是那么匆匆流逝又无可奈何,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家的新房子也变成了老房子了。

住了20年的房子,它的性能远没有新房子的好,每每暴雨后,房屋内侧的一片墙都是潮湿不堪,在房屋的一角甚至渗水。更别说因为房子年份久了,一年四季屋内地面潮湿不说,家里存放的物品容易返潮、发霉,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母亲就会把家里可以可以移动的物件都拿到太阳底下晾晒。

有时候回家聊到屋里潮湿的问题,母亲就说是地基当初下浅了,邻里的房子地基高,一下雨水自然而然地就往我家流。

住了二十多年的房子就像是已经步入暮年的老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各种小毛病出现,问题不大,却让人疲于应付。

随着我们姐弟长大成人,尤其是弟弟的结婚提上日程。家里的房子不够住了,农村时兴的沙发桌椅在屋里根本放不下。所以即使到了2017年,家里依然用的是老式的小桌子,小椅子。家里腾不出太多的空间摆放家具。

即使家里来客人,也是当天就回去了,房间实在是太紧张了,所以父母商量着要盖房子,也盖亲戚都住上的两层小洋楼。对此,我们是举双脚赞成的,尤其是弟弟,每次回家就临时弄个卧铺打发几天。

其实,父母急切盖新房子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我这么久没处对象,没带男朋友到家里来时因为感觉家里很寒碜,让我没面子。

当听到姐姐委婉地和我说这些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似乎子女的一切不合理行为,父母都会从他们自身找出对应的理由,是他们做得不够好、亏欠了子女。

其实,人被剩下来的是有各种原因的,但是父母一直都认为是他们的错误才导致的。作为子女的我们,远没有他们认为地那么好面子,在乎脸面。我一直坚信面子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给的。但因为我的一直未婚,却让父母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严格说起来,我对父母的亏欠更多。

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理由,新房子计划提上了日程,在2017年的3月份,家里的新房子开始挖地基了。中间经历了农忙、夏收、秋种等等,加上后来的装修,粉刷,终于在2018年的春节全家搬进了新房子。

在这期间,全都是父母一手包办所有的一切,我们就是过年回去坐享其成了。

这是一幢两层小洋楼,下面一层是客厅、洗手间和父母的卧室。上面一层是一个大大的客厅外加三个卧室,每间卧室都装了空调,有了橱柜。

同时新盖了厨房、储物间,家里里里外外都翻新了一遍。

厨房更是装了时下城里人都有的家庭橱柜,接了自来水还有煤气灶,仅仅从厨房看来,和城市的装修也没有什么区别了。院子更是一水的水泥地,甚至在大门口也捶了水泥路。

但是,自大学毕业后,我们回家的次数并没有因为家里空间更大,而多了起来,反而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我姐我弟相继结婚生子,合家团圆的日子都集中在了春节前后,即使回去也是急来急去,忙忙碌碌,很少能在家安静地待几天。

房子更大了,也似乎更空了。

对于故乡的房子,还有话说

伴随着我的成长,老家房子几度变迁,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而父母也从年富力强到现在的皱纹爬满脸。

有时候憎恨时间的无情,它让我们看到了父母日渐衰老,青春不在。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流逝,却又无能为力。

有时候感谢时光的流走,它让我们见证了自己所处的各个时期对生活、对环境、对人生的不同体验,同时,它也见证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

故乡的房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见证人。它的一再变迁更是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同时,也也见证了父母一辈的辛劳一生,为家庭、为子女奉献的一生。

故乡房子的变迁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却是历史的见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