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 - 对失败/挫折的思考

        我似乎总被某些根深蒂固的意识“束缚”着。

        我应该要在其他人、陌生人面前表现自信大方,阳光外向。我应该每天勤勤恳恳。我应该花点时间逛逛“实用的”网站:豆瓣、知乎、分答等已增加自己的见闻见识。我应该每天注意好自己的容颜,用用洗面奶,保湿液等等。

          其实就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我应该(内心渴望)要成功,我应该成“我”自己。

          我希望能成为颜值高,受人尊敬爱戴,事业有成家庭有爱,一生平缓向上的人。虽然有这种想法可谓人之常情,不属为过,可是我似乎总忘记一点:现实教会我的是,​你只不过茫茫众生之一,你经历过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过。那些你总曾经期望过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那些我认为努力改造就能成为心目中的样子。

        失败与挫折其实是常态,在陌生人面前表现紧张,在有些场景表现得“不同寻常”,甚至让其他人感觉与刚认识你的时候不一样其实也是“常态”。我努力学习增长见闻,我努力洗脸希望变帅,但到还是未能如愿以偿,这更是一种“常态中的常态”。

        我都忘记了“常态”。缺乏了常态意识,看清认识的意识,便认为绝大多数的“负面行为”或者“负面情绪”​的词语都应该以杜绝,远离,甚至有着类似“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好比如:紧张,焦虑。这是一种隐形般不正常的心理表征。常见的人总是告诉我,面对陌生人不要紧张,不要焦虑 ;站在讲台不要紧张,不要焦虑。听起来就好像告诉你:“你就是个不正常的人,因为你本来不会紧张,不会焦虑,所以不应该有焦虑,不应该紧张。”简而言之(往暗处方面想)对方的用意告诉你:你不是一个正常人(说话人其实也是)。忽视这种意识的其中一点危害就是容易被这个社会教育成为“性格压抑”的人。

        再往深,忽视常态化的意识还会带来你对失败的无限恐惧,对挫败的无限担忧。一方面你还没有面对失败或者挫折后,自己应该怎么样接着做,没有一个打算或者预案?另外,你完全不认识到失败或者挫败是我(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我有时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做,不愿意做,而是我潜意识告诉我,我害怕那份突如其来的失败感,挫败感。 我害怕那让人窒息般的指责和不休止的评论。外在的压力强势地把内心的驱动压倒。更重要的是,我对失败对挫败的认识非常浅薄。失败后的我该如何做?感到挫败后的我,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提出对失败和挫败的“常态化”思维指的不是,你不做任何事的借口或者理由,更不是在失败后无限释怀自己,推卸自己责任的理由。

      常态化是给我一种视角,一种看自己,看周边,看社会的视角。

      看自己,让自己更为平稳地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尽早地从情绪的深渊中“逃离”,并迅速地投入到(积极地)改进优化的项目中。同时,不再那么低估自己的能耐,不再那么高估自己的自信。

      看周边,常态乃是广大百姓的生活写照,失败和挫折更是如此。倘若他们没那么幸运地知道这是“常态化”的现象,我便更能同情地观看着周遭的一切,给出善意的回答。

      看社会​​,一方面:那更能辨别出长辈们对晚辈们的教导,那些是真心真意,那些是随便搭讪。更能识别那些(未来可能)潜在优秀的伙伴或者晚辈。另一方面:开始提防,开始远离那些“试图”教育我们人生观的外界信息。例如:互联网媒体的电视剧,每天热点新闻的推送... ...

       有人曾经说过,家庭教育里有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失败对挫折的教育。​就我家庭为例,也参考身边不用家庭环境长大成长的表哥表姐们。这方面的教育十分的贫瘠!

        家长常见对孩子说:不要怕,不要担忧。假如输了失败了,那就再接再厉,努力争取上游。​这听起来似是而非的话,其实是父母们的万金油,对付这一类事情的“黄金法宝”。期初孩子默认认同了父母们的话,并试图开始再接再厉(我父母是没告诉我再接再厉是具体应该怎么做?),那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来的路径重复走一遍,当然这样的效果很难有改善,即便是有,也是凑巧或者某些运气般的因素掺和了进来才导致前后效果的差异。但更多的时候,你继续使用之前失败和挫折所使用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会“重蹈覆辙”,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

          事情的推演便是,孩子问题还是未能解决,孩子依旧感到困惑,然后(通常)请求身边亲近的人,也就是父母。而父母又会搬出那一套言论:不要XX,不要XX,这次XXX,下次就依旧继续。几乎是同样的语言模板,几乎是同样的语气。孩子们依旧没能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些什么,没有完成的那颗小小“渴望成就愿望的心”。反倒是这样来回的问答,孩子厌倦了再向父母讨教的意愿,(因为他们早已能预知大人们的回答),同时也失去了对事情的更深一步的探索,失去了“更多的可能”!其危害还不至于一处,孩子们对失败和挫折等感到更为的担忧,那有什么方法干脆让自己不要担忧不要紧张?那就索性不做任何我没十全把握的事,些能引起紧张的或者担忧的事情都“本能般”躲得远远的。即便被动卷进事情的漩涡,他们会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加“消极怠慢”,“拖拖拉拉”的样子。

            父母们或者长辈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完善的是:

            第一,忽视情绪“常态化”。鄙视甚至理所应当地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存在的,。

            第二,忽视给出解决方案,训练思维路径。一方面有可能是方案不成熟,缺乏方向缺乏的指南;一方面是方案是预期可行的,但在每个环节上的执行力都打了折扣,最终导致了结果的不如人意。​实质上,孩子们是希望有个思路。有个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如何培养他们回顾案发现场,逐次将问题拆分,排错,提高各项环节所需的执行力最佳生活例子。即便退一万步,所有的培养和努力,都换不来最后问题的解决,但也绝不妨碍孩子再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再有勇气地提出改进。

            第三,忽视教导同类事情的教导意识。

            第四,对后来成功有进展的事情,没有向孩子表示称赞,赞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