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春花秋月一场梦》

        -PIXIU/小品文


  诗、画、文、曲是同源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处美景或者瞬间有一个画面打动了自己的时候,往往会心有所思、心有所感。想把这一刻定格下来,怎么办?有人写了一首诗,有人来了一段美文,有人把它画了出来,有人可能为此而谱出一支曲子。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它们表达的都是同一个内容。这就是“诗画同源、曲文同宗”的道理,它们共同的源头就是那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或者美好的画面。

  当我们为一首曲子添词时,是不是也可以从曲子的源头-画面以及它营造出来的意境开始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看图说话之妙

  前不久,看到一张照片,是一户雕着绫窗的绣阁,窗外夜色朦胧,青瓦映着绿树,窗内灯火可亲,气氛优雅,依稀中似有一个人影,联想它的主人肯定是一位闺阁丽人。她在做什么呢?也许正在静心读书,或抚琴吟诗;也许在刺绣,或者正对着青灯伤心流泪,思念恋人,独守空房。这就是照片给人的想象,意境很含蓄也很美。

  我把此图发给远方一个朋友,没想到,竟然飞回了一首诗:


  蓦然见伊人,仿佛在窗前。

  依稀的身影,可曾看得见。

  日日勤思念,俯首书情笺。

  短短寄知心,款款语中间。


  另一个朋友马上来了兴致:“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题目限定为绫窗,给这个画面配一首诗,表达一下心中的感受呢?词牌名定为天净沙吧,咱们比一比。”于是,一首以《天净沙·绫窗》为题的诗,率先开了头:


  圆月疏星薄雾,青瓦雕栏绿树,

  绫窗孤影茶炉。

  墨兰新竹,缕缕心香漫舞。


  受此触动,我依着上面的诗境和格律条件,仿照而出:


  梧桐轩窗日暮,朱廊黄莺归处,

  红炉茜纱暖户。

  细雨幽琴,曲曲相思飞渡。


  然后,我把这些又发给了其它好友和同学。这个主意很快得到呼应。三天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又飘来两首同题同韵诗:


  朱窗庭树暖暮,故园疏影归路。

  古巷风轻薄雾,

  长夜孤舟,知音天涯何处。


  青灯夜雨斜幕,落花梧桐玉户。

  红袖诗香残书,

  幽琴空抚,半曲相思难渡。


  四首诗全部出来后,并列成篇,我们突然发现一个秘密:虽然这些诗完全是按各人的理解和想象独自完成的,但中心思想很统一,大家都在不自觉间述说着夜幕下的一份闺阁相思之情。再看情节和气氛,它们又是层层递进、逐级加码的,开始的调子平和而温馨,之后逐渐转悲转伤,到结尾升至巅峰时,无形中有了一种“夜雨空房、幽幽凄婉、相思无尽、声声断肠”的气氛。

  没有想到,一张图片,4首联诗,看图说话,会引出这么多的故事,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许正是“诗画同源”的妙处所在吧,其实更加奇妙的事情在后面。

  二、听音添词之缘   

  有了这么美的一组联诗,意境又如此和谐统一押韵,要是能唱出来,该有多好!

  10多天后的一个周末的早晨,无意中听到琴曲《春花秋月一场梦》,马上便想到了我们的组诗。春花秋月一场梦,感叹的不就是“岁月沧桑、匆匆而过、韶华易老、旧梦难回”的道理吗?

  于是我一边听曲,一边对着诗吟诵,发现这个曲子除了个别地方在节律上与我们的组诗不相匹配以外,其它的地方,尤其是意境上完全相合,大有天衣无缝之感。就这样,稍作修改后,不到10分钟曲和词就实现了随心贴意,浑然天成。曲子的配词如下:

  我们的组诗有了乐调,可弹可唱后,我长长地舒了了一气,像完成了一桩大事一般,心情格外畅快。

      于是,马上给几个诗文作者发出同样的信息:“没想到我们忙碌了2周的诗文,今早听到这个曲子后,马上对上了,多么的神奇!看来世间所有的果,都是有因的,也许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某一刻的到来。这该叫什么呢?只有一个字:缘!真是幽诗怨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快试着唱一唱,看看效果如何?”

  几个好友也是惊的唏嘘不已。人们常说,缘在天定,份靠人为。假如没有前面的付出,又怎能有如今的结果?这也许就是因和缘的关系吧!

  接下来,让我们简要说说诗歌的发展史以及传唱之美,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曲、韵几者间的妙处。

  三、诗词传唱之美

  经常有人问:“到底是先有词,后有曲,还是先有曲,后有词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了解了诗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便会知道答案。

  我们知道,《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相传由大学问家孔子编订而成,共311篇,故《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这些诗来自于西周民间的歌谣,当时朝廷设有专门的采诗官,由他们负责深入民间收集各地的民歌,然后交给皇帝评赏。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因为民歌反映着百姓的心声与疾苦,当朝者通过民歌里的喜怒哀乐之情,可以观察民风并评估自己的执政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古诗不单纯是一介平民的自由传唱,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们具有重大的鉴政意义。《诗经》分三类:风、雅、颂,其中的“风(国风)”指的就是民歌以及它背后所体现的民风。

  由此可见,最早的诗就是民歌的词,它们是用来传唱的,故先有诗词而后有曲。根据诗词谱曲的过程,就叫度曲。曲子配了歌词,就叫歌曲;没有词的曲子,就叫纯音乐。这就是乐曲的两大类型。

  中国诗歌到唐代达到顶峰,尤其是律诗有有专门的格律规范,要求字句工整对仗、声调平仄押韵,有韵律起伏之美,有朗朗上口、余味绵长之意。贾岛一生穷愁,对作诗要求苛刻,在写出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前,在用词和格律上反复打磨,起卧行走之间常常吟诵不绝,只为顺心合意,光一个“敲”字就改了一年。这种苦行僧般的努力追求,让他得了“苦吟诗人、诗奴”的称号。

  到了宋代,词成为主流,它从诗中完全脱离出来,自成一派,有专门用来唱的词,词牌名就是它的格律标准。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人,他年轻时应试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他的慢词雅俗并陈,擅用白描,成为当时最火的一位词人。据说,他的歌声“杨柳岸晓风残月”传遍了勾栏瓦舍、大街小巷。这就是柳永词的巨大影响,说白了,他是宋代一位很红的写歌人。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什么样的诗词才算是最好最美的呢?

      观察回想我们从小学学的古诗,可以发现好诗并不是那些语言奇特、用词华丽、深奥难懂、不接地气的惊诗丽词,反而是一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语句。譬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它们直白朴素,大人小孩都能听懂读懂,能背能诵,因而得到广泛流传。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再有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它们同样是朴实无华的,没有什么粉饰和夸耀,却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一首好诗能流传至今,真的需要高高在上、晦涩难懂、词藻华美、惊人诱人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诗歌应通俗,诗歌当众喜,诗歌宜传唱。能唱的诗与那些不能唱,或者说唱起来十分别扭、滞涩的诗词相比,谁的生命力更长久呢?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什么是好诗好词,答案就显而易见。

  说了这么多的题外话,让回到我们前面为琴曲《春花秋月一场梦》配的词,我觉得它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慢慢打磨,力求更为通俗易懂到位,唱起来舒心顺口合意,能感而通慧,直入人的心扉。如果我们用“能唱”这个标准来写诗,相信这么做极有意义。

  有一个好消息是,我的一个好友会听音写谱,听了琴曲《春花秋月一场梦》后,很快就写出了它的简谱:

  看到这些如小蝌蚪一样的数字,是不是觉得非常吓人,又十分神往和羡慕?

  这是第一件喜事,还有一件,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正在学古琴,准备把上面说的简谱再翻译成标准的古琴谱,然后弹唱。

  在《红楼梦》第八十六回里,贾宝玉有一天看到林黛玉正在潇湘馆习琴,他不认识古琴谱,还发生了一个笑话。他说,这些像“芍”字、“荀”字、“甸”字,又似“驽”字的符号,还有一个“大”字旁边附了一个“九”字,外加了一勾,七七八八九九的,这都是些什么呀?黛玉笑着说了原理。其实,它就是中国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琴记谱法-减字谱。

      这是林黛玉说的吗?论其根本,是曹雪芹说的,可见这位20多岁就完成《红楼梦》初稿的伟大作家,除了懂诗词、文学、书法、绘画、建筑、雕刻、玉石、美食、经史、戏剧、儒学道学佛学、茶艺、刺绣、美学,还通琴艺。书中还有妙玉论琴理的一段内容,十分专业精深。

  那么,什么叫减字谱?用汉字减少笔画的方法,将左右手的指法和音位等说明,以俭省笔画标注出来,组合而成,用于弹琴出调的一种指法标记。我们即使不学琴,也不要犯宝玉的错误,引出笑话呀!

  此刻,我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前面说的两件喜事能双双实现。琴曲《春花秋月一场梦》是青年乐人苏一的作品。他正值中年,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曲者,相信再过若干年,他一定会成为一位琴学名家。我想为他创作的所有曲子都配一个词试试,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心琴合一,再往上说就是要天人合一。怎么才能做到呢?如果您会弹琴会唱歌,还会作词,那么我觉得当您有一天弹着自己写的词,唱着自己的心声,想着那些或美好或凄婉的意韵,到时候您自然会明白什么是古人说的“心琴合一、天人合一”的上乘之境。

  古琴的迷人之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再谈最后一个问题。也许,有人还会这么说:“你们费这么大的心力,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吃能喝,能赚钱吗?”

  孔子说的极透,他说在齐闻《韶》乐后,三月而不知肉味。因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就是说,人发愤用功的时候,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啦!”

  其实,人的一生,活的就是一个过程,或精彩忙碌载歌载舞,或普通平凡瓦壶添水,或怨天尤人心有不平,亦或凄凄惨惨戚戚,就看你选了一个什么样的活法。人何以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呢?”精神食粮在起作用,它要比单纯的物质享受要美味的多,可见孔子道出了人生的另一种层次与意义。这种意义在哪里呢?也许,就在《春花秋月一场梦》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02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55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726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04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58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1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44评论 2 3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98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3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33评论 2 2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2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44评论 3 2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37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8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72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6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