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在讲什么?

1.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皇帝派大太监高力士传口谕给靖安寺的司丞李必:

你替太子办事,受了委屈,朕已经知道了。

高喝退随从,低声问李,圣人的话,你听明白了?
李必称高力士为叔叔,说明白了呀,这是皇帝在夸我们呢。

高叹了口气,说,我再皇帝身边几十年,见过很多像你这样的,接到旨意当天还喜笑颜开的,第二天就掉了脑袋。

李大惑不解。
高解释道:
我一句一句拆开给你看:
你替太子办事?,你是谁的臣子?吃的谁的俸禄?这是谁的天下?受了委屈?,是谁人给你的委屈?你在和谁在争权夺势?
朕已经知道了,是说,你们不要以为我再深宫不知道你们做的那些事
再有,让我来传口谕,是知道我和你的关系,这是顺带提醒我,以后再敢在圣人面前给你和太子说半句好话,就是结党营私啊!

李必听完,大汗淋漓,大呼不好。

2.

我喜欢历史,是因为台湾的一个史学专家吕世浩。
他用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为什么要读史记,为什么要读原著。
故事讲的是张良桥下给老人家捡鞋子的故事。
在史记《张良传》中,原文一段是这样的: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你会说这不就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吗?
吕世浩是这样拆解的: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圮上,

就是悠闲瞎逛呗?
没有问题啊?有问题,要知道这句话的上一句是: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

就是说这家伙刚刚刺杀秦始皇失败,正在被满世界通缉,现在居然在优哉游哉地散步,酷不酷,牛不牛,厉不厉害?

我们接着往下看: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普通老头,忽然拦住你,把鞋子扔到桥下,然后说小子,去帮我把鞋子捡上来。你会怎么做?
是我我也会揍他啊!
更何况是年轻气盛,刚刚刺杀过秦始皇的张良啊。

我的故事老师许荣哲曾经告诉我:
看文学,不要只看作者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更要看作者没有写出来的东西。
因为他年纪大,所以就忍了吗?
就算忍,那为什么不直接走开?
奇怪了,张良没有没有这么做。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遇到张良这样的角色,老头也没有想到,于是继续加大力度,继续试探。

父曰:“履我!”

看到高手之间无声息的交锋了吗?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张良的态度很明确:你不是要试探我吗,先看我能忍到什么程度?
好!我忍给你看,我跪着帮你把鞋穿好,看看你的反应。

父以足受,笑而去。
老头不但没有惊讶这个年轻人的试探,反而大笑而去。
这下轮到张良大惊了。
良殊大惊,随目之。

还没有完。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老头走了一会又回来了。
回来了又怎么了?!

问题是他怎么知道张良一定还在?
张良为什么还在?!
张良也知道这个老头一定会回来吗?!
孺子可教矣?——老头教张良什么了?!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交锋结束,张良服了。

好了,我不能在解读了,不然这篇文章就篇幅过长了。
你需要知道的有两点:
一是,吕世浩每一本书就是从史记中挑一篇文章,写成一本书;
二是,从此我爱上了《史记》,乐滋滋的抱着文言文的,一篇文章看一天;

一篇文章如何才能看一天呢?
吕世浩教了一句口诀:
读历史就是你要不断问自己,当角色面临选择,为什么他要这样选?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选。

3.

我忽然发现,阅读能力中,有一个清晰度的维度。
是说:你在读一段文字时,你对看到背后什么程度;

六神磊磊读金庸,我们都听说过;
他还写过一本书,叫《六神磊磊读唐诗》;

能拆解金庸,也能拆解唐诗,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有比我们更深的“阅读清晰度”。

这种阅读的清晰度还有谁有?
我发现很多大佬都有:
和菜头最近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蒲松龄·<促织>好在哪里?》
他最后总结道:

蒲松龄写《促织》用了多少字呢?1400字。
在这1400字里,故事情节有5次转折,3次抗争,人物的命运不断升起又落下,一次比一次震荡得更深。
而人物本身还做了一个双线结构,明面上是儿子的变形记,从人变成蟋蟀,又从蟋蟀变回了人;
但暗地里却是成名这个人,一点点从一名木讷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标准的“俗人”。
他不单参与他原本痛恨的抓蟋蟀游戏,并且变成了这个游戏里的大赢家。
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成名的太太。
在故事的早期,她主导着成名的人生。

4.

和菜头看到了转折,对抗,双线结构,明面上···暗地里,象征意义··· ···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

让我们飞得更高一点:

  •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张良的韧性?
  • 蒲松龄为什么要写这个人变蟋蟀的故事?

我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的大脑中对于阅读的清晰度好像有了具体的层次:

  • what,作者说了什么?
  • how,他怎么呈现出来的,他用什么结构说?
  • (隐藏的)他有什么没有说?
  • (更深的)他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他文字背后的隐喻是什么?

司马迁当时正在刑罚的折磨中,他又不是张良的贴身陪伴,他不可能看到这么多细节,那他写张良的坚忍,是在写谁?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绝望中写下这些怪力乱神,又是在写什么?

5.

阅读的清晰度这个标准衡量一个作者的实力。

马伯庸写《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写得是长安。
里面的人物,要么恨长安,要么拼了命想要留在长安。

主角张小敬,塞外第八团战死只剩8人,回到长安当差,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希望自己的战友的遗孤能留在长安;
崔器在塞外当兵9年,摘得敌首80余颗,他的哥哥还是散尽家财,走通关系,把他从边关调回长安当差;

每一集,每一个人人物,你都会看到他们身在长安,挣扎着,奋斗者,纠结着,爱着或者恨着。
但是,没有人离开··· ···
没有人能离开。

马伯庸说得是长安吗?
我觉得不是。
他说的是北京,是上海,是深圳··· ···是我们。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是彭小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